第一篇:XX村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发展与稳定共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共有村民717户,2187口人,总面积1747.4亩。2005年全村社会总产值为1.6亿元,村财收入2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16元,村固定资产总值5500多万元。曾先后获得省级“明星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农村小康建设先进单位”、“文明村”。我村现有干部18人、党员51人、保安12人、托管员6人、清洁工12人、13个村民小组、1076个劳动力,从业人员712个,其中从事家庭经营的352个,从事农副业15人、工企业240人、建筑业70人、交通业44人、商业209人、外出101人、其他行业33人。在外华侨247户、624人。
一、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明显提高,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目前我国已经发展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从2004年和2005年两个中央“一号文件”中,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已经开始实施,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力度正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活动从解决农民最普通、最平常的生产生活等基本问题入手,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把坚持以人为本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了起来,能够有效的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风改善。同时,新农村建设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村级发展稳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村地处我市城区西北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村乘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充分发挥城郊优势,抓住**市区延伸扩展的机遇,干群齐心搞开发,艰苦创业建商场,四轮驱动办企业,完善承包大发展。不仅甩掉了贫困帽子,而且率先进入了小康村行列,村民素质普遍提高。现在我村土地基本都被征用,只剩杂地和山地(约60亩),村民大部分过着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方式,和原先农村的概念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立足自身实际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过去我村农村建设中的做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在新村建设的进程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三点:
1、超前规划,规划是先导。
现在的**村就是我们于90年描绘的蓝图。当时,我们村经济发展势头不错,我们村两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依托市区延伸扩展的机遇,以土地换资产(店面),联合开发搞建设,使我村现有店面107间,总面积11175平方米,年总收入200多万元,解决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后顾之优。
在村土地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实行借鸡下蛋,发展异地工业,抓住市政府开发工业区的有利时机征用工业区土地,采取土地优惠出租或让售的办法,积极引进新办企业,增创产值、税收,增加村经济收入。2005年,我村又引进一家新企业--华精密工业有限公司,预计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
以村民集资的形式搞农村建设,先后集资建设了岐后新村、桔档新村、**桥新村、后洋新村共500多户,并且在**桥新村还配套建了公园、沿江花圃和文化室。桔档新村也利用有限的空间建了小型公园,使95%的村民住上新居楼院,人均住房面积达70平方,逐步把**村建成一个富裕文明的新村庄。
2、抓班子,促建设。
村两委十分重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建立了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规定每周二晚上为班子成员学习时间。坚持每月10日为党员活动日,并充分利用党员活动日和两委干部会,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其次,制订了党员发展计划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措施,不断扩大组织队伍。调动广大共青团员的助手作用,保障党组织的先进性。再次,村两委重视制度建设和民主决策。先后建立健全了党员学习制度、民主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村规民约、计划生育村规民约、自治章程等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村两委之间互相谈心,互相信任,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充分信任。
3、长期坚持。
一个村庄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长期坚持。一是要保持公益设施连续投入。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公益设施的投入力度,先后建设了村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怡康园、乐寿园等基础设施,改造了天王溪和村间道路,实现村间道路基本水泥化,自2000年以来,村社会事业总投入达180万元;二是不断发展集体福利。对居住在本辖区内的本村村民垃圾处理费和群防群治费进行全免,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给50元的生活费补贴、逢年过节还发给50-100元的慰问金,独生子女户、两女扎户每对夫妇每月给予100元的生活费补贴,其子女上学学费由村报销,困难户、党员、退休干部、二女扎户、独生子女户、军属等每年都进行慰问,发出慰问金2万多元,对村民子女考入大中专学校的,每人给予奖励500元和300元。
由此,我们深深的认识到:规划是前提,经济是基础,坚持是保障。没有科学的规划,村庄建设就会失去方向;没有强大的集体经济作后盾,建设就只是一句空话;有始无终,半途而废,不能持之以恒,什么事也干不成。同时,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我们对村庄规划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十一五”期间,**将新建一处休闲广场,一个山林公园,村民的生活将更加富裕而美好。
三、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
建设新农村,我们村主要有三方面特点:
一是集体经济相对发达。村现有集体资产5500多万元,去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亿元;二是班子团结务实。我们村凡事讲民主,重民意,村办建设项目,都是村两委形成意见后,拿到村民代表议事会上定。村两委成员还坚持每周开例会,查找问题,安排任务,真正把每天的工作做实、做细;三是村风淳朴、秩序井然。我们坚持严抓全体村民的普法学习,村干部组成义务巡逻队,坚持昼夜值勤,开展了“三八”“端午”“重阳”“八一”联欢等一系列活动,倡树了文明健康的村风。多年来,我们村社会稳定,未曾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和重大案件。
新农村建设,主要面临以下困难:
一是劳动力素质较低。村民思想观念落后,就业能力差,阻碍着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村民收入的增加;二是建设急需相应的支持。我们的新农村建设还只处于一种初期探索阶段,规划上需要科学的指导,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尽完善,建设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扶助。三是地处城乡结合部,村居民混住,单位、企业、特别倒闭企业多,线长点多,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村民在政策享受上与其他农民有所不同,与居民又不同,如在享受教育“两免一补”上村民就没有享受,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费上最低额度又按农村待遇。
四、今后打算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实施粮食直补、免征农业税、教育“两免一补”等举措,让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今后工作中,围绕新农村建设,我们按照“20字”方针的目标,确定了“超前规划、加大投入、突出特色、建设新村”总体思路,我们将以壮大集体经济、美化人居环境、构建和谐村庄为重点,给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1、发展生产方面
主要发展第二、三产业,特别大力发展飞地工业,继续做好企业的扶持、帮助等配套服务工作,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鼓励村民查找发展生产的新路子和投资办企业,对有好思路和引进企业的人员给予相应奖励。
做大做强店面出租行业,引进配套商业,提高服务质量,搞活周边经济,增加租金加入。另外还计划在村部三楼以上建商业、办公楼、娱乐场所等形式的场所,增加出租收入。
加快停车场项目建设,尽快完善配套设施,使其能够提供停车、乘务、修理等服务,增加村经济收入。
2、生活宽裕方面
合理安排富余人员的就业工作,引导贫困户脱贫致富,加入宽裕队列,鼓励无技术无资金的劳动力对剩余的土地进行种养,帮助提供技术信息,增加其收入;与企业及用工单位推荐岗位,按才使用,对号入座,帮其解决;逐步提高村民福利待遇,做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努力做好因高速公路搬迁户及紧缺房村民集资建房安置工作。
3、乡风文明方面
加强对村民思想文明、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及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将文化宣传阵地进入敬老院,以破除迷信,信仰科学为指导思想,提高村民文明意识,鼓励村民争创文明村、文明户及文明市民活动,倡导邻里和睦、团结互助的新风尚,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利用老年节开展老龄人保护法宣传。
大力宣传计生知识,发挥中心户长作用,提高村民知晓率,教育引导村民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加强计生“双查”力度,把工作重点落实到抓基础,抓孕前管理,严格控制早婚、早育现象,强化流动人口管理,进一步提高农村计生工作水平。
继续推进平安创建工作,加强对保安人员管理,提高群防群治能力,创造条件对辖区进行技防管理,提高治安管理自治能力,遏制犯罪率,创造祥和文明安全的人居环境。
加强公园建设,搞好绿化,配备健身器材,让村民在区内有一个好的活动锻炼娱乐的场所,坚持做到精神、物质、政治三个文明。
4、村容整洁方面
加强清洁工管理,做好日常保洁,及时处理卫生死角,加强村间道路排水工程建设,及时清理乱粘贴,乱摆摊设点,要求保安人员做好车辆停放疏导工作,加强禽畜圈养管理工作,对有污染源的养殖,指定地点集中圈养,并完善排污设施。
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天王溪整治工作,对周边违章搭盖给予依法拆除,计划在后洋新村和桔档新村后面建一个新公园,彻底改变该区居民环境,永别水淹、沟臭、无绿化的状况。支持政府旧城改造,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改变旧村面貌,理顺单位村居民混住一体,造成整治工作带来的各种复杂问题。
5、管理民主方面
继续推进民主听证工作,实行村务公开,阳光操作,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村大事的探讨,充分发挥村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强化监督制度,坚持贯彻落实村财镇审工作,确保阳光工程落到实处,切实做到村民满意,激发了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为“奔小康、建新村”出谋献策。
五、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
1、加快天王溪治理步伐。
2、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要求对糖厂周边用地进行规划,推动旧城改造。**幼儿园用地要求给予重新规划,盘活土地资源。
3、加快城中村改造。
4、理顺辖区内单位的管理办法。
**街道**村
二00六年十月十日
第二篇:村新农村建设交流
**村是**市**镇中心所在地,是整个**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村区域面积5.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0.64平方公里,全村总户数1203,总人口3676,28个村民小组。村两委会班子人员共10人,党员102人,村民代表28人,耕地面积2300亩,山林面积5000亩。**年人均收入7656元,村集体收入130万元。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文明村的建设,**村的建设速度加快,村民的收入持续稳步增加,人们生活改善,人居环境更加优越。
**村是个大村,虽然村集体经济收入比较高,但是摊子大,花费大,光靠自身实力难上大项目。
自**年新一任村两委会班子上任以来,克服种种困难,积极争取资金,集中有限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年多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夯实基础,发展生产
为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按照宁波“联镇带村”工作会议精神、**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在思想宣传上再发动,工作力度上再加大,点面结合,联片推进,继续以“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绿、改陋习)为着力点,村居环境整治为龙头,发展经济产业、培育新型农民,着力打造新环境、发展新经济、探索新机制,扎实推进了我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云西崖水库是一座病危屋顶水库,为保证水库坝下的人员安全和农业用水,多方落实修理费用,村里积极向上级水利部门争取资金212万元,预计在今年十月动工。
**村积极配合镇政府小流域工程的推进,建成后的小流域已成为**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备受村民称道,同时达到了沿河亮村、沿河兴村的目的。
加强引导、鼓励农业创新。**的经济作物主要以桔子为主,由于农业布局不合理,市场的变化和品种更新,使原来的桔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导致桔农的桔子卖不出去。村民的收入随之减少。为引导和鼓励村民改种它种经济作物,村两委会,决定对改种的农户给予奖励,并且将其中一块集体土地出租给农户种植其他高收益的农作物。对一部分农户,做好转产转业,促进其进入第二、第三产业就业。
利用各种宣传栏、公告栏、远程教育等宣传平台,积极宣传各类科技知识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利用**镇中心地这个有利的地理条件,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加强招商引资拓展开发项目。
二、选好班子,开展工作
一个团结的、战斗能力强的班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力量,一个班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力度。
**年正值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在公平、合理、民主的氛围中,选举出了新一届的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
两委会成立后,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统一工作思路,村里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上下联动的工作方式,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老年协会和知名人士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发放150份《征求意见表》。这些意见主要集中在党建、发展生产、改变村容村貌等方面。村两委会针对这些意见,开展分析、总结,确定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年2月15日,**镇**村163名党员和村民代表对3名述职的村干部就会不会办事、是否公正公平和廉洁自律等进行民主评议。这开了**镇农村干部向村民作工作述职报告的先河。
三、办实事,走和谐之路
1、**陵园的落成多年来由于建造陵园,去世村民的骨灰都不能下葬,群众反映强烈,要求修建陵园的呼声不断。建造一处合理而又有前瞻性的陵园迫在眉睫,也同时摆上了村两委会的议事日程。由于多种原因,地址多次改变。为充分体现民主,尊重村民意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并让村民以户单位进行投票选举,最后决定建造地址。
陵园目前已投资130余万元,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可容纳400支墓穴,整洁、漂亮、道路通畅,是目前**镇内最具规格的优质陵园。
按规划,村里将继续投资90万元,浇筑进陵园的道路和陵园内的停车场。
在陵园牌楼落成后,村干部率先捐资,有所建树的村民也纷纷资源捐资,到目前为止已达40多万元,这批资金将直接利用在陵园建设上,并及时向社会各界公布。村民的捐资既节约了资金、调动了村民建设**的热情,同时也证明了,建造陵园是大事、好事、实事。
2、改变村容村貌,清洁卫生
在新造的道路和公园旁种植香樟树,增加绿化面积。
**村出资在村里建造了两处休闲公园和一个健身场所,从**市文体局争取10多万元的健身器材,安装在公园、健身场所和老年活动场所内。
已投入使用的两个红白喜事场所,共投资140多万元,在建造之前广泛征求意见,定下建造方案,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两个场所,宽敞、明亮,同时容纳600人就餐,车辆出入方便,适应时下形势,并对场所内的用具进行翻新。
出资10多万元,拆除露天粪缸和老旧简易厕所30多处,新建公共厕所两座,改变村里的卫生状况。制定严格的保洁制度,建成了保洁监督员和保洁员队伍。村里的道路、垃圾桶和厕所都有专人进行保洁,做到日洁、日清。村里每年的保洁费用在8万以上。
新安装315kv变压器两台,解决村民用电困难;
**年初开始的全村电气化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此项工程工作量大,涉及面积广,预计投资100多万元。
3、增加村集体收入,新建村综合楼
**村两委会增加村里收入,合理利用原停车场,出资建造新综合楼,大楼总建筑面积4500㎡,分五层,消防设施齐全,并按照了电梯。建成后,每年将为村里增加90多万元的收入。到9月为止,工程主体基本完工。总投资共350多万元。村里没有资金,村两委会决定以建成后的预期租金来抵偿建造费用。村两委会作出这个决定,是经过市场调查后慎重决定的,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4、积极配合市、镇两级政府重大工程的开展
红胜海塘续建工程、东环线工程和小流域治理工程,都涉及到**,**村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征地、征山工作。
随着行政区块征地工作的展开,镇里企事业单位的陆续进驻,必将大大加强**作为**镇中心的地位。
四、关爱弱势群体
凡年满18周岁的本村村民去世,村里规定必须派人慰问并送花圈,党员同志去世,党支部必须派人慰问并送花圈。
根据村里的财政状况,适当增加老年人的待遇,在户村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有村里统交,光此一项就需19多万元。**年新镇失地农民养老保险200多人,解决了后顾之忧。
五、丰富文娱生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村成立了妇女腰鼓队,村里出资购买器材、服装、聘请老师,丰富了业余生活。村两委会极力倡导此类健康的生活方式。
**腰鼓队在**年的**镇第二届农渔民运动会和**市第二届龙鼓大赛中取得了第一的好成绩,使腰鼓队远近闻名。每逢村里有重大节日,如“三八”妇女节、“久久”重阳节,腰鼓队都义务参加表演,活跃、丰富了农村的文化。
六、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加强社会综合治理
**年,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基于**党员人数众多,镇党委决定成立**党总支,下设三个党小组。
**村共有党员102人,65岁以上占65%以上,老党员比重大。由于社会的发展的要求,党支部需要有不断的新鲜血液注入,使村里工作后继有人,党支部重视年青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发展。
**村的党员大会逢双月十五日召开,每次到位率达到70%以上,即保证了党员的理论学习,也加强了党组织与广大党员同志的沟通。使党支部与全体党员始终在思想上、工作上保持一致,保证了工作的连贯性和透明性。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系统,开展学习。在遇重大事项前,不定期的召开党员大会进行讨论,充分体现了民主。
党支部经常组织党员同志参加义务劳动,突出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年8月15日的党员大会上,党支部号召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村干部向溪口镇石门村村委主任毛文国同志学习,学习他的为民奉献牺牲精神、为村民办实事的精神。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村两委会重视治调队伍的建设,选配年青干部担当治调主任,一年多以来,村里未出现重大事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上交,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没有出现一起群体上访事件。春节前,村里成立了由6人组成的夜间巡逻队,确保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村治调主任被评为治调系统先进个人。
村两委会成员以身作则,积极倡导廉洁自律和压缩非正常性开支的工作作风,外出办事、接待客人一律私车公用,从不向村里报销油费、餐费,把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办好事、办实事。
七、主要工作经验
首先,拥有一个坚强团结自律的领导班子。从新一届的村两委会选出以后,为村里做的大事、实事、好事赢得了绝大多数村民的拥护,有很强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工作能力。
其次,优良的工作作风和民主管理制度,是做出成绩的关键。从两委会的选举,重大事项的决策,都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无不体现民主、民意、民愿,这样做的结果是,村里所作的事,赞成的多,反对的少,提高了党组织、党员在村里的威信,同时为以后工作和下一届村两委会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再次,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从公园的建成、健身器材的安置、云西崖水库维修资金的落实,都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有力支持分不开。
第三篇:xx镇xx村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抓产业促发展
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xx镇xx村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xx村位于腾冲县西北部,是xx镇的南大门,距镇政府12公里,距腾冲县城41公里,东连马站乡,西接永兴村,南至中和乡,北通上街村。全村总面积12.3万亩,水田1600亩,旱地400亩,山林面积12万亩,人均占有林地54亩,是典型的林业大村。辖9个村民小组,28个自然村,510户2230人。经济收入以林业为主,2006年末经济总收入81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110万元,人均纯收入1600元,人均产粮350公斤。
近年来,xx村因地制宜的走出一条“以林富民、以农稳民、教育兴民、治安乐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路子,全村各项事业得到了和谐发展。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一、抓产业,走以林富民的发展之路
(一)用活政策,大胆改革。xx村山多田少,根据这个实际,村“两委”班子经过认真的调查后,认为山林是本村优势产业,希望在山,潜力在山。于是决定念活“山”字经,走“以林富民”的路子。为此,xx村组建林了集体林场,发展集体经济。在1998年,村“两委”班子大胆改革,完善了12万亩山林的经营机制,将4万亩山林拿归村级所有,8万亩山林分配到全村各户。并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分配机制,《村规民约》中规定:每年的集体林业收益,35%用于林业
扩大再生产,20%用于村民分红,45%用于公共设施和公益服务。
(二)走活路子,带动农户。一是走集体拉动农户的林业发展思路。多年来,xx村利用集体资金每年购买300万株树苗无偿提供给村民,到目前为止,共提供树苗1700多万株。通过大量的工作,村民由原来的不理解、不积极,变成自觉、主动造林的良好局面。二是走植管并重的林业机制。建立了28人组成的村级林业骨干队伍,并聘用专门的护林员,对全村的林业做系统管理。并逐年完善保障制度,将林业管理的相关规定,写入《村规民约》,加强用制度管理的办法,对林业进行严格的管理,树立了村民爱林、管林、护林的思想意识。
(三)林业发展,成效显著。多年来,xx村不断完善林业发展机制,积极探索,林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提高。人工林从几十亩发展到如今的9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89.1%,据业内人士测算,活立木蓄积达771780立方米,林业价值超过亿元。xx村念活“山字经”,逐步走出了集种植、养护、采伐、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一条龙的林业经济路子。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林农从林业上真正得到了实惠,农民从林场的分红由人均15元增加到300元以上,2006年林农人均纯收入超过了2000元。
二、林业发展,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林业的发展,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村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空前高涨。xx村抓住这一
机遇,顺势而上,全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
1.积极推广科学种田,大胆引进优良品种,逐年加大对籽种、农药、化肥、农机的补贴投入。2006年购入总价值7.6万元的联合收割机和旋耕机各一台,2007年3月份发放籽种补助1万元。
2.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集体累计投资320万元,治理了30000米的防洪石挡墙、4道拦河闸、10条沟渠。特别是2004年遇到重大洪灾后,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及时完成了17公里的河床疏通工程,恢复了8座石拱桥,300多亩秧田得到了复垦。
3.加强村容村貌及环境整治,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
一是修建了进村1.2公里的弹石路1条和200米的村集市水泥街道1段,石拱桥23座,改建村组道路10条17.3公里。总投资321.3万元,其中投入集体资金311.3万元,国家补助10万元,群众投工1.5万个。
二是在2004年发生重大洪灾后,投入82.3万元(国有投入76.9万元)将不适合居住原地的村民97户进行异地搬迁,改善了受灾群众的居住环境。
三是着力做好新农村试点建设,目前5个村民小组的村庄道路均已硬化为水泥路面或火山石路面,小灰山村民小组村庄道路正在建设之中,7个村民小组人畜饮水工程已建成,建成3个文化活动室。并积极开展节约能源环保卫生项目建
设,全村共修建沼气池201口,从根本上解决了村里脏、乱、差现象,减少了对资源能源的浪费。并开展治理村容村貌的各项工作,致力解决农村“五乱”的现象,加大对“三整三改”的工作力度,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二)重视科学文化教育,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xx村为推进提高全村人民教育事业,一方面投入300万元,为两所完小和两所单小修建了校舍,购臵了200多套学生课桌、2套现代化远程教育设备,建成xx完小10000多平方米的钢混框架结构三层教学楼1幢;另一方面,对老师和学生实行奖励机制,对90分以上的小学生,统考中在镇前3名的老师进行奖励,对考上大中专的学生实行500至5000元的奖励。再一方面投资安装了有30多套节目的有线电视设备,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的生活。
(三)严抓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村集体投资40万元新建了村卫生所办公大楼,购臵了B超机、三大常规化验设备、显微镜、尿检设备,大力培训在职医师,使卫生所的软硬件环境逐步改善,有力保证了村民的健康。
(四)重视老龄工作,使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村两委从集体积累中拿出200万元存入银行,用利息对年老的村民进行补贴,凡年满55周岁的女性,60周岁的男性村民均可得到每月最低30元、最高300元的养老金,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发放116万元的养老金,老年人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从而以更大的热情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全村形
成了老年人自愿参与村“两委”工作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为“两委”工作排忧解难的局面。
(五)严格村级财务管理
在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使用上,村两委坚持用好钱,办好事的原则,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坚持村两委集体讨论,村民代表民主评议,理财小组审计,村务财务公开的制度,坚持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民主审计工作,使每个干部清白、使每个村民明白。
(六)抓和谐,促进乡风文明。
和谐是发展的前提,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必须要有良好、和谐的环境。近年来,xx村高度重视“和谐社会”“无毒社区”“平安村社”的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各种组织作用。并于《村规民约》为载体,以“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理念和“面向全民、突出重点、常抓不懈、注重实效”的方正,在全村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一是强化村组联动机制,做好村民的来信来访。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不出组,不出村”的原则,依照法律,结合村情,为民排忧解难。每年调处矛盾纠纷9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8%。
二是强化宣传力度,狠抓禁毒、防艾工作,宣传中央各中惠民政策,采用会议、板报、标语、讲座、入户宣传等方式,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是积极开展 “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目前“十星级文明户”已从开始建时的22户发展到现在的65户,“九
星级”从40户增加到180户,“九星”以上的户数占全村户数的48%以上。有力的推动了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xx村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2006年获“全国敬老模范村”,2000年以来受云南省表彰5次,先后获 “五个好党支部”“全省人民调解先进集体”“全省文明小康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设想
一是继续念好“山”字经。以 “林业三防协会”和“林业专业合作社”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全村林业发展规划,加强林政管理,加强中幼林抚育引进林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技术,提升林产品商品价值。二是树立多种产业经济。以林业为依托,大力发展草果和泡核桃,计划每种人均达到2亩,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切实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的条件。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做好民主管理。五是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调整结构促增收整合资源抓投入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xx县辖10个乡(镇),602个自然村,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农业人口18672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9.3%。近年来,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州的各项惠民政策,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
计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力促进了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38元,比上年增加296元,增长11,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1063元,年均增长9.8;200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66740万元,比年初增长25.9,与2000年末相比增长112.5。伴随农民的快速增收,广大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治理村容村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愿望和热情也被进一步点燃,并积极地付诸实施。一批具有xx特色的新农村群初现雏形。
工作中,我们主要是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调结构促增收,为建设新农村奠定基础
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基础。近年来,县委政府从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入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培强绿色产业和特色旅游业两大支柱产业,初步构建起了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的长效机制。
(一)全力打造绿色经济强县,着力构建新型绿色农业和工业体系
一是以无公害、绿色食品为标准,推进蔬菜产业二次创业。县委政府针对一度时期内xx蔬菜品种市场适应性差、内在质量低、市场逐步萎缩的实际,果断地作出了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的决定。一方面,制定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依法禁绝剧毒高残留农药在xx的使用,建成全省最大的物理杀虫灯体系,安装物理杀虫灯2380盏,防治面积达11万多亩,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农民节约农药投入477.89万元。同时广泛成立联防联治植保协会43个,进行专业化防治和区域化治理。另外,还把经常性的监测检验工作做深做细,在建立各类监测检验机构的基础上,从县委书记到乡(镇)党政一把手人手一台检测仪,做到田边地头随意抽捡,地里无违规生产,市场无农药超标产品。另一方面,采取以协会、公司为主,政府补助、奖励的形式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目前全县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7个,绿色食品认证5个,无公害产地认证9.1万亩,出口基地备案2万亩。再一方面是按照市场需求,精心组织和引导群众调整品种结构和种植时令,着眼于“名、特、优、新”品种大胆引进、试验、示范,以“好品种+加订单”的形式在全县予以推广。5年来,共引进推广粮食作物良种61个,种植面积98.77万亩;蔬菜良种200多个,种植面积49.93万亩。上述措施的顺利落实,使xx蔬菜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市场地位得到牢固树立。xx先后获得了“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先进单位”和“中国xxx之乡”、“全国加工型农业示范基地”、“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县”等国家级、省级殊荣,“xx牌”无公害洋葱、番茄、菜豆被评为2005“xx名牌”产品。全县蔬菜连续几年量价同增,仅去冬今春菜季以来,截止到3月底,全县农民外销蔬菜收入就达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000万元。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县委、政府坚持按照“协会、公司、经纪人”的组织模式和“好品种+订单”的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架通群众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桥梁,最大限度的降低农产品的市场风险,极大激发了群众生产热情。目前,全县各类农技协会已发展到126个,会员11947户,带动着全县近3万农户进行10万亩蔬菜水果的生产种植,农技协会在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新品种引进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力军作用,成为了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的推进器及有效载体。
三是以绿色农产品为依托,大力发展加工型农业。县委政府充分利用绿色农产品的数量质量优势,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园区建设为载体,有效吸引国内外优质农产品加工企业到xx落户,倾力建设集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储藏保鲜、包装运输为一体的工业产业群体,香葱、德国米葱、薯类作物、粗糖产品等初级产品得到了加工升值,延长了产业链,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提升了农产品的价格,稳定了市场。加工园区自2002年规划建设以来,已有36家企业建成投产,7家企业获得了农产品出口自营权。xx食品有限公司、xx化工有限公司、xx食品有限公司和xx食品有限公司已具有相当规模,虽然建成时间不长,但年产值已超过2亿元,同时还带动农户建成了近2万亩的生产基地,基地亩净收入达3000元以上。园区内的种子协会,成功引进了世界知名的繁制种企业美国的“xxx”公司、台
湾的“xx”公司在xx开展繁制种业务,使全县的繁制种面积达到2万亩,全县农民每年仅繁制种一项就能创收6000多万元。
四是竭力开拓市场,疏畅农产品销售渠道。县委政府一方面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了100名懂生产、有一定经营经验的能人作为市场经纪人,分别安排县级副科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联系,从思想启发、政策落实、项目开发和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协调和帮助,使他们成为xx蔬菜外销的市场中坚;同时精心组织县内农产品经营企业和协会、经纪人走出家门,加强与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和菜商的联系、交流与合作,每年请进400多家菜商到xx从事蔬菜外销经营。另一方面是不断完善市场经营体系。通过几年的努力,建成占地面积100170平方米的全省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2005年在国家和省、州的关心支持下,又投资5868.61万元,对市场进行改扩建。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新建转运仓库3492平方米,交易大棚12702平方米,装车货位20个。并抽调县经贸、工商、公安、农业、运政等职能部门的精干力量进驻市场充实县蔬菜外销办公室,全力搞好市场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检疫检测、社会治安、市场监管、价格信息和外销业务协调等服务,开辟了蔬菜外运“绿色通道”,促进了市场功能的完善,为农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县菜果产品远销到了国内145个大中城市,出口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俄罗斯。
(二)倾力打造“冬季旅游之都”,加快旅游兴县促农增收
xx旅游资源丰富独特。2004年,先后有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的《xx》、张艺谋执导的《xxxx》等电影在xx拍摄,并相继建立了“中国·xx影视基地”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县委政府依托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倾力打造“冬旅之都”。通过大胆革新旅游经营管理体制,有偿转让旅游资源开发权和经营权,全县旅游业迈出了快速发展的步伐。2005年,全县共接待中外游客57.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5.7%,与2000年相比增加43.39万人次,年均增长32.5;景区景点接待海外游客居全州第一,土林风景区被评定为国家3a级景区;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0819万元,比上年增长85.4%,与2000年相比增加18497万元,年均增长55.1;全县各类旅店宾馆发展到132家(其中星级宾馆6家),总客房达到1911间、床位4403个(其中标准客房679间、床位1277个),旅游业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去年以来的连续几个旅游黄金周,全县旅店宾馆客房入住率均达100。旅游业的兴旺还有效联动了餐饮、商贸、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全面迅速发展,极大地带动和拓展了农民增收。
二、抓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调整结构促农增收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2004年,县委针对全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落后、村容村貌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协调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农村规范化建设的要求。采取政府适当扶持一点、村集体出一点、群众自愿集一点并投工投劳的办法,有效整合交通、农业综合开发、水利、电力、林业、能源等项目资金,加快以村道路硬化、村庄环境美化和兴建篮球场、村民活动室以及改水改厕建沼气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规范化建设。据统计,近3年来各乡(镇)先后投资1978万元,村集体和农户共投资、捐资351万元,投工投劳844.6万个。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一部分坝区农村的规范化建设初现成效,展现出巷道硬化、环境美化,篮球场、村民活动室、公厕等基础设施俱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新景象。截止今年3月底,全县602个自然村中,有320个自然村通自来水,自来水入户20974户;596个自然村通电(其中7个自然村有路灯);470个自然村通公路,72个自然村实现村内主干道硬化,硬化面积126843平方米;310个自然村11497户建有沼气池;1839户农户建起太阳能;29个自然村建起公厕,18个自然村垃圾集中堆放;38个自然村建起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94个自然村有村文化活动和图书室;216个自然村14658户通有线电视;332个自然村通有线电话,移动通信信号覆盖510个自然村。各乡(镇)、村建起篮球场324块(其中灯光球场38块)。
三、抓载体树新风,培育新型农民,扎实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县委政府在全力抓好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给予高度重视。把“诚信xx”、“美在农家”、“群星文明工程”、“两线文明示范带建设”等精神文明创建评比活动不断向农村深入推进。造性地组织开展全县农村文艺调演活动,每个月轮流由各乡(镇)组织文艺队到县城文化广场进行演出。各乡(镇)、村组也充分利用各种农闲时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近三年来,全县119个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共为农村群众演出1595场次,观看群众达160万人次;“送戏、送书、送电影”三下乡活动共组织送戏下乡演出199场,观众达16万人次,免费放映电影942场,观众达13万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多人次,县图书馆送书到各乡(镇)、学校,接待读者7万多人次;全县共有123个自然村组建了篮球队。2005年,苴林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群众体育先进单位”,xx镇、xx镇、xx乡、xx镇被省体育局评为“体育特色乡镇”称号。通过上述载体的建立、丰富和完善,极大丰富了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搭建了有效平台,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引导了农村群众革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全县农村社会风气及村风民风明显好转,村民文明程度不断得到了提高。
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县委政府一方面大力推进农村“素质教育”工程,依托省农科院和县内各农科部门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力量,对农村群众坚持不懈地开展科技培训,自2003年以来,全县共开展各类农科技术培训737场次,参训人员达36231人次。同时大张旗鼓地开展一季亩收入万元以上、家庭总收入十万元以上的“金土地”种植能手评比活动,大力引导农村群众学用科技,调整种植结构和经济结构增收致富,近三年来,共有62名农村学用科技致富带头人被县委政府表彰为“金土地种植能手”。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在坚持一事一议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制度,强化督查,实行村帐乡管,村级财务交由乡(镇)农经站统一管理,各项开支由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大额资金使用提交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定期不定期向村民公开财务收支情况。近三年来,全县累计公开村务4260次,开展率达96.2;清理拖欠款850.79万元,追回97.24万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8件,涉及金额9.95万元,有效维护了群众利益。再一方面,围绕创建平安xx目标,在农村深入开展以建立完善“八大防控体系”为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体系建设,全县共组建治保会79个840人;有农村治安联防队205个2132人;调解委员会90个1068人。三年来,共成功调处农村各类矛盾纠纷2736件,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稳定,促进了和谐新农村建设。
四、抓党建强组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党的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推进的快慢。我们把“云岭先锋”工程与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五好五带头”和“三培养”为目标,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选配到村党支部班子中去。到2005年底,全县共有40名党员致富能手、14名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会长或副会长担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另外,我们从构建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入手,在全县乡(镇)党委、67个村党支部(总支)中开展了“两职联动、岗位争优”活动,让933名乡(镇)机关党员和村党支部(总支)委员联系指导帮助3976名农村无职党员上岗,结对联动。把“云岭先锋”工程中党员“五带头”量化为“五星”,开展“星级”履职评比活动,使“云岭先锋”工程中党员“五带头”目标与无职党员岗位目标统一起来,形成了一种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上岗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极大激发了广大农村无职党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绝大多数无职党员发挥作用难的问题。
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县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和经验,我们有以下3点体会:
一是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和核心。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把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抓实。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民实现了增收,农民才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新农村建设才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二是政府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县乡党委政府必须加强引导并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有效整合调动各级各部门的力量资源投入新农村建设。同时要教育引导广大农民树立“自己家园自己建”的观念和意识,动员农民积极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避免“干部热、群众冷”现象的出现。三是建好村级班子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新农村建设要依靠村级班子来组织带动实施,许多工作要通过村一级来具体抓落实,只有切实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建起一个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各位领导,我们探索实践新农村建设工作才刚刚起步,今年,我们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本县实际,要求坝区乡(镇)每年确定2个村重点建设,山区乡(镇)每年确定1个村重点建设。虽然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但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县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不断谱写xx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宁利乡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我乡根据县委、政府有关新农村建设的相关会议精神,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扎实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乡的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发动和规划工作,为认真贯彻宣传上级党政部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我乡召开了专题的工作会议。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负总责的工作领导小组。并通过进村入户宣传与常规工作相结合进行宣传的方式,利用宣传栏,悬挂宣传横幅,书写固定标语,面对面讲解相关政策等方式把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以及意义宣传到家喻户晓,并根据我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紧紧抓住上级部门加大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今年我乡的通乡油路工程已全线贯通。去年我乡的农村通达路宁利至牛窝子的7公里沙石路已全面建设完,通达条件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我乡群众的出行条件。目前我乡五个村委会的通达条件已基本改善。长坪村委会的通村公路建设已在规划之中,有望在今年动工建设。去年入秋以来,我乡辖区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袭击,也凸显出了我乡的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全乡利用有限的抗旱资金,较好的完成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完成5件,铺设25ф胶管20000米,解决了5个村民小组1000多人,3000多头只大小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河道治理3.5千米,新增水井5眼,购置柴油抽水机5台,小型水泵12台。对我乡范围内的小型水库经行除险加固维修4处。保障了我乡今年旱期的春耕工作顺利进行。在保障春耕工作的同时,大力发展沼气池建设,共计完成沼气池建设250口。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落实,目前我乡的“村村通”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
三、深入推进农业户口产业化。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机构,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在去年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基础上,今年新增核桃种植1000亩,花椒3000亩。大力发展烤烟种植收入达300万元。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药材种植,特别是适合种植续断、虫楼的地方。今年我乡共发展续断种植2000亩,虫楼8亩。
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作为加快农村建设和新农村步伐,统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通过扶贫培训等渠道,培训劳务工、农民工、提高劳务工素质和就业质量,乡党委成立劳务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年初通过联系上级劳务输出部门,今年新增劳务输出980人,劳务经济收入增加显著。
五、奋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为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乡党委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我乡今年的新农村建设点是宁利村委会的新龙沟村。为认真抓好新农沟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组多次深入到该村民小组,对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进行实地调研、规划。优化村庄布局。请上级规划部门到现场进行勘测,对村庄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由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有限,因此乡党委、政府将如何合理运用这有限的资金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通过认真的安排,将每分资金都用到了刀刃上。
积极发动群众进行投工投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事关项目村每一位村民的切身利益。因此,乡党委、政府积极发动群众
进行投工投劳,共完成投工投劳200个工日。
六、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我乡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重点工作纳入乡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认真制定规划,积极组织实施,实行工作进展随时碰头商量,加大了工作力度,加快了工作进度。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少数村干部认识不够,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当成负担,认为只是县乡党委,政府的事,是政府的“形象工程”,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消极等待,主动性不强。部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二是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家庭增多,影响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乡的下步打算是:
1.深入宣传发动,引导农民自觉参与。
通过召开大会,发放相关材料,村民代表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内涵和现实意义,把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意图交给村民,认真征求村民意见,引导广大村民自觉参与和积极配合,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在农民投工投劳,筹资时,推选出村民代表,让村民实行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引导村民养成文明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村民中开展“美化家园”活动,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重点整治村容村貌,鼓励农民植树养花,提升自家形象。
2.积极整合资源,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必要的资金投入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关键,下步我们要在积极争取资金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千方百计整合资源,加快工作进度。对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的地方更是要向上级挂钩联系部门积极争取资金,清除不合理的建设及杂木。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出发,在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主动出击,加紧对外联系,力争下半年至少引进一个项目在宁利乡落户,发展村级经济,增加村民的收入。
4.加强督办指导,确保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发展。
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经常到项目实施村开展调查研究,跟踪督办,搞好协调服务工作,随时发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并针对问题具体加以分析解决,新农村建设工作组要随时到现场督办,工作进展实行周报制,要加强村级干部的管理,并经常带领村干部深入农户,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农民发挥主体作用。
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虽然作了一些工作,但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需要我们积极工作,认真探索,努力学习借鉴周边和外地先进的工作经验。我们坚信,在上级党政部门的正确领导,我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共宁利乡党委
二○一○年六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