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权力进笼子才能破“四风”(共5篇)

时间:2019-05-13 15:11: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网评:权力进笼子才能破“四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网评:权力进笼子才能破“四风”》。

第一篇:人民网评:权力进笼子才能破“四风”

人民网评:权力进笼子才能破“四风”

2013年08月05日09:17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上海高院几名法官因“夜总会娱乐”一事被停职调查,安徽一国土局干部中午聚餐饮酒后身亡,财政部一处长因受贿2000多万元受审,最近发生的一些新闻,都与“四风”问题有关,尤其又与干部手中的权力密切相关。

“脑筋歪一歪,好处自然来”,公权私用总会让一些人沾得甜头,却不知这其实是饮鸩止渴。那个喝死的国土局干部,是在要求办土地证的企业主“表示表示”的饭局上喝高了的,吃的是手中掌握的审批等权力,但这种权力一旦变质,酿出的也是致命的“毒酒”。至于财政部那位处长,掌握了企业要拿项目获资金必须用回扣开路的潜规则,凭借手中的专项资金管理权,一下子中饱私囊上千万元,最终也将自己送上了审判席。

由此想到,日前中央纪委对八起违反八项规定的典型案例发出通报,其中多是公款吃喝、公款玩乐、收受礼金等问题,说来说去,也都离不开以权谋私的问题。这些都在警示,权力一失范,作风就容易跑偏,“四风”等问题也会跟着浮起来。

曾有位市级机关的办公室副主任直言,不仅老百姓对官员吃喝反感,很多干部对接待中的吃喝也很头疼,既伤身费时,又造成浪费。但在平时的接待中,又不得不如此。这番吐槽,其实道出了作风问题背后客观存在的不良权力生态。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某些人把审批权当作吃拿卡要的寻租资源,把人事权作为利益交换的筹码,把个人职权视为享受超标待遇、谋求私利最大化的资本。如果潜规则盛行,明规则式微,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和监督,“四风”问题就难以根治,甚至会卷土重来。

小平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反“四风”、改作风,需要干部的自律,但更离不开制度的力量,尤其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其回归为民服务的本位,保持清廉务实的好状态。

在不少地方,大吃大喝、吃请送礼之风被有力遏制,是因为“廉政灶”等制度很管用,接待标准既细化又公开;公车私用现象日益减少,是因为公车透明运行制度被切实执行;公款消费等问题显著改善,是因为财务报销等制度发挥了把关堵漏的作用。从这个角度上看,总书记要求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抓住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这“两个关键”,切中了作风问题的深层症结,既治标,更治本。只要两手抓、两手硬,就能克服一阵风、运动式等老问题,不断清除“四风”,持续改进作风,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第二篇:人民网评:应对“四风”新花样,“双节”明察不放松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这既是阖家团圆、举国欢庆的美好时刻,但往往也是纪检监察工作者严阵以待的时间节点。从中央纪委对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进行曝光,到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中秋国庆期间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无不显示了惩治腐败、纠正“四风”的坚定决心。

党政机关的作风,往往借助节日期间的风气才更看的真切。自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八项规定、持续高压反腐以来,节假日期间的奢靡之风、送礼乱象、公款吃喝等问题已大为减少。不仅社会风气为之一振、百姓拍手称快,一些不愿应酬、长期“被腐败”的官员也松了口气。

然而值得警惕的是,现阶段又有一些腐败新花样、“四风”新模式,以更加隐蔽的形态潜伏于波澜不惊的日常,令人大跌眼镜。比如一些公款宴请中,将明令禁止购买的香烟设定为“yan1—40”这样的特殊菜名,以便暗度陈仓,偷偷消费;一些地方的党政机关,提前近一个月购买“福利月饼”,以便和中秋节错开时间,避开专项检查;再比如一些官员,利用电子券、短信验证码、微信公共号等虚拟渠道收受礼品、接受宴请,以掩人耳目、躲避检查„„少数腐败分子为了瞒天过海,可谓“各显神通”,“四风”问题不仅更加隐蔽、难以觉察,甚至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作为隐藏劣迹的作案工具。

反腐败、纠“四风”,始终在路上。面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新形式、新花样,各级党组织应尽好责、把好关,越是节假日越不能放松要求,越是不起眼的细节越要扣得紧、管得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则应当对隐形变异的“四风”做好思想准备,不断丰富调查、监管的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研究腐败案件的新规律、新特点,以便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遏制“四风”的变异和蔓延。

此外,反腐败、纠“四风”不仅是一项长期工程,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除了坚决履行“两个责任”、坚持“一案双查”,还要在规范、监督、调查、惩处的制度化应对机制之外,培育一种软性的廉政文化作为支撑。只有积淀起这样的文化氛围,才能形成自然而然的“生态圈”,进而铲除“四风”所赖以生存的观念土壤。我们看到,无论是设立监督举报曝光专区、发动网友的力量,还是定期开展廉政教育、落实巡视工作“回头看”,实际上都是在培育一种文化环境、建立稳定的心理预期、凝聚廉洁自律的社会共识。

在花好月圆的中秋、欢欣鼓舞的国庆,迎来凉爽的秋风,送走不得民心的“四风”。在节假日期间,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纪处分,绝不是走过场,更不是一阵风。无论是从制度入手,还是从文化起步,都是要建立反腐败、纠“四风”的长效机制,认清“四风”问题的新形态和新变种,保持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构筑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

下载人民网评:权力进笼子才能破“四风”(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网评:权力进笼子才能破“四风”(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