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杜甫七首诗歌的写作时间顺序(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15:4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阶段杜甫七首诗歌的写作时间顺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阶段杜甫七首诗歌的写作时间顺序》。

第一篇:初中阶段杜甫七首诗歌的写作时间顺序

杜甫七首诗歌的写作时间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1、736年以后。《望岳》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

2、757年3月。《春望》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听到消息后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春望》写于次年三月。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3、759年3月。《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这六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年)三月,有计划、有安排写成的作品。

4、761年春。《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5、761年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元760年,经亲友的帮助,在成都浣花溪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跳塔,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6、763春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此诗作于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春。

7、764年春。《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是杜甫广德二年(764)春初回草堂时写的,是杜诗写景的佳作。

2012/5/3长汀四中13届八(9、10)班

第二篇:农村地区初中阶段写作教学初探

农村地区初中阶段写作教学初探

柘荣县第四中学 陈运全

【摘要】作文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文成绩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调查表明, 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缺乏写作素材、抒发真情难、创新难、语言欠生动、作文结构不完整等问题, 反映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较差。究其原因,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不高是主因, 而且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比较低, 比如语文基础差、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差、作文训练不足、阅读过少、阅读范围不广、写作态度不端正等。主要通过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积累材料,自主拟题选题,互批互改,重视作文评价等多种措施, 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农村 初中 学生 作文 评价

写作历来都是教育界与社会研究的焦点。从科举八股士到近代的“旧瓶装新酒”, 再到现代的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 无一不牵动教育界人士的神经。随着社会的变革, 语文教学重点也在悄然改变, 但写作在语文学科中的地位一直未被撼动。随着课程改革, 写作更是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师, 更需要从写作资源领域加强开发, 充分利用, 方能弥补区位劣势, 突出地域优势。

一、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的现状

农村初中学生, 由于学校语文教学水平不高以及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在作文上欠缺的不只是写作方法、写作技巧, 在语文基础知识储备、阅读理解能力、思想感情、作文素材积累、语言表达和见闻阅历等方面也比较欠缺。其综合表现便是在作文上, 农村中学学生对作文普遍没有兴趣, 作文水平不断滑坡, 写作能力比城市学生差得多。在多年的教学中,通过对学生作文的教学和批改以及对其他语文老师的采访,我了解到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存在以下问题:

(一)普遍缺乏写作素材

学生接到作文题目, 往往望题发呆, 脑袋空空, 不知从何写起, 常有“无米下锅”的感觉, 这是学生作文的通病。

(二)抒发真情难, 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充斥

不少学生的作文是东拼西凑而成, 一句自己的话都没有。

(三)作文创新难

学校应试教育的一个弊端, 就是培养了学生作文机械模仿的习惯, 学生作文考试偶尔得高分, 是靠背出来的, 考前背几篇范文, 考试时恰巧碰到类似题目, 全文照抄, 于是抄出了一批雷同的作文。

(四)语言贫乏, 作文欠生动

表现在: 语言平淡干瘪;不能正确遣词造句;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很少运用;少见名人名言、成语典故、民间故事等;故事的情节过于简单, 很多是捏造的。

(五)作文层次不清, 结构不完整

学生作文中有头无尾或无头无尾的不在少数, 而真正层次分明、结构精巧的作文不多。

[1]

(六)字迹潦草

有些学生写作文就像鬼画符,涂涂改改的很多,有些根本就不知道写什么。

二、原因分析

(一)小学考初中的升学考试取消

老师普遍反映,现在学生的基础太差。由于升学考试取消,小学老师对教学抓的不紧,学生爱学就学,不学就拉倒。我曾教过一个班级,一个学生几乎不交作业。打电话给他的家长,家长反映,他的孩子从小学起就没交过一次作业,叫老师别管了。平常的作业都不做,况且是作文,那就更不写了。

(二)局限于教材, 不敢放开

教师的作文教学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 脱离学生实际, 一味的照本宣科, 过于重视理论的灌输, 忽视生活实践, 学生听得昏昏然而不知所云, 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作文训练缺乏系统性, 而且训练量不足

作文训练是有规律可循的, 学生写作训练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 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的过程, 是一个由模仿起步到独立作文进而创新的过程。这些客观规律要求作文训练要循序渐进, 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 不可随意乱来。但是, 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和注意到这些, 随意性很大, 使学生缺乏系统训练, 而且一学期仅安排两三次的训练量, 这显然是不够的。

(四)作文有成人化趋向, 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相适应

初中生处于成长的人生初级阶段, 开始学习和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和初步的世界观、人生观。但是, 现在的教师布置的作文题材往往不考虑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拔高作文难度, 使学生难以适应。

(五)作文批改、反馈不及时

从学生心理看, 好不容易完成一篇习作后, 总希望尽快得到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时间拖得越长, 其关注的热情越低, 直至完全遗忘。那时再来讲评, 其效果就会很差。因此, 教师无论怎么忙碌, 都应该[2]及时批改和反馈。

(六)重视形式训练、轻视思维训练

在作文训练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技巧和遣词造句等形式训练是必要的, 但是, 如果不重视审题、立意、选材和谋篇布局等写作思维训练, 学生的创造性从何而来? 那样只能使学生成为作

[3]文写作方法和技巧的奴隶, 写出来的多是华而不实的文章。

三、对策研究

(一)让学生学会积累材料

农村学生由于所处环境特殊,与城市学生相比,生活单调贫乏,用“孤陋寡闻”来形容其作文材料的缺乏应该说不为过。如此条件,要求学生写出思想深刻、富有时代气息的作文,几乎等同于“赶鸭子上架”。由此看来,农村学校的教师欲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材料积累一定要在“内容的广泛性”上下工夫。

1.原始类材料积累

这是学生家庭生活的录像。要求学生记录在家中的所有生活内容。如与父母的交往事件,自己放牛、砍柴、与小伙伴作游戏,甚至与别人发生的争执、被父母打板子均可以作记录,其目的是让学生积累好写作家庭生活类作文的材料。

2.充分利用“电视”积累材料

偏远山区条件艰苦,人们的精神生活相对较贫乏,电视是山里人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而且,农村孩子多数是电视迷。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材料积累,应该说收获将是颇丰的。我要求学生专门记录“电视”内容,从新闻联播到焦点访谈,从精彩纷呈的节日联欢会到扣人心弦的电视剧,从电视讲座到广告及实况转播。如此作法,学生的记录本上有了富有时代气息的第一手材料,为写作具有时代感的作文打牢了基础。

3.校园类材料积累

学生从能记忆时起,几乎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里生活学习,要求学生记录校园生活剪影,应该说是积累作文材料的重要手段。对于校园生活材料的积累,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校园生活作全面记录,另一方面教师又要有目的性地指导学生作记录。而且教师要定时检查,并且作出恰当评价。

4.社会生活类材料积累

关于这一点,主要是要求学生留意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比如:集上、镇上、社区、村委举行的各类活动,以及相关区域的板报、标语、广告词,都应该作好记录,对于社会上流行的热点、亮点以及时尚的内容,均要求作好记录。这是语文生活化、作文社会化的最好体现,为学生写作具有社会价值的[4]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文材料哪里找, 那真是“众里寻它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如: 《金黄的大斗笠》中的“干干净净的蓝天上, 偷偷溜来一团乌云, 风推着它爬上山头。山这边, 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散步》中的“这南方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有的浓, 有的淡;树上的芽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春》中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 绿绿的„„(花)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雨)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这些细腻生动的描写, 无一不是学生司空见惯的生活的[5]反映。所以只要深入生活, 心入生活, 观察感受积累生活, 就能写出优美的文章。

(二)让学生成为自己作文的主人

1.学生自主命题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 学生怕写作文, 其实是怕老师布置的作文, 他们对命题的作文往往提不起兴趣, 感到无话可说, 其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我们可以变通一下, 让学生自己命题, 写他们熟悉、感兴趣的作文。当然, 他们人数那么多, 不可能每人自由命题呀, 怎么办? 首先成立一个作文训练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包含各个知识能力层次的人, 好的 4 人, 中的 2 人, 差的 1 人。其次, 根据同学的实际能力, 结合每个单元的训练重点, 商量拟出每周的作文题(如果单元的作文训练要求太难, 学生可以另选题目)。并且在周三前公布作文命题, 让学生做好写作前的充分准备。这样的命题能代表大多数人, 学生觉得有话可说, 对作文不恐惧了。他们由“要我写”到“我要写”, 其中有了写作兴趣, 产

[6]生了动力, 就能写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好文章来。

2.学生自由说拟题、选材

以往都是教师命了题, 然后教学生怎样拟题、选材、剪裁等, 学生听了一时半会儿也接受不了, 更别说应用了。既然学生接受不了, 何不这样: 让他们说说自己所拟的题目是什么, 看有无不妥;说说拟题与选材, 看是否恰当。这个环节可以放在课外完成, 学生可以是同桌或几人一起商量讨论。这样有利于互相借鉴, 拟出一个好题, 选出好题材来, 增强写作的信心。

3.学生互相批改作文

作文批改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批改, 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培养脚踏实地, 严谨求学的良好习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 与学生存在着一定的代沟, 而且往往很不及时, 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 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标》还强调 “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因此, 我们在作文批改中采取以教师批改为辅, 学生互改为主相结合的原则, 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 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 又是被评价者, 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

互改是指学生之间依据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 相互边评边改, 相互商讨, 相互学习, 相互启发, 扬长避短。这种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相互了解与合作, 共同提高写作、评判与鉴赏水平。此时, 教师不能作壁上观, 而应成为学生互改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最高的公正的辅导者。互改作文要有序进行, 可以是同桌或多人交换。批改任务是: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修改符号指出文中的各种毛病;提倡有眉批, 多写鼓励性建议性为主的评语;打上作文等级;签上批改人的名字。此外, 批改要因材施评, 对优生的作文要戴着显微镜“挑刺”, 对差生的作文要戴着放大镜找“闪光点”。

4.学生互评作文

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讲评, 精选佳作鉴赏, 认真与自己的作文比较, 鼓励找出差距, 寻找提高作文的途径。

首先, 让同桌或周围的同学交换批改的作文, 了解对方的审美观点, 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 看有没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从而形成自己完善的审美观。此环节学生能说的不一定很多, 但只要坚持, 学生会说得多起来的, 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接着, 让学生主持点评作文。以往是教师评学生听, 教师的权威大, 一般学生不愿多想, 况且师生的认识差距太大, 学生不易接受, 也接受不了多少。讲评成了教师的主练场, 学生的陪练场。学生主持人和他们年龄相近, 语言相通, 容易沟通;而且学生说的权威性不大, 容易引起同学的争议, 这样能激起又一次的学习, 岂不是一箭双雕。在班上选出最优秀的学生带头点评, 慢慢过渡到中等的学生。如果愿意, 差生也可以主持。主持人先结合作文委员会及各人的意见, 将准备好的材料总结一番,然后选择一些好的、差的当堂宣读, 让学生品头论足, 从而扬长避短, 寻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

然后, 学生说心得体会。学生主持人总结完了, 让一些学生谈一谈在这次作文中的收获。这样, 可以提醒学生认真听讲, 又能了解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作文是表达, 是创造, 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

让学生自主命题、分析、批改、说评, 就是一次系统性的作文训练, 而且从中增加了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进而达到良好的作文训练效果。

(三)鼓励学生大胆说真话, 抒真情, 展个性

农村学生害羞, 怕别人讥笑, 往往不愿说真话。写的文章也干巴巴, 不感人, 千人一面, 缺乏个性。要让学生明白: 文章不是无情物, 字字句句吐衷肠, 只有情动于衷才能形成于言,情真才能意切, 情真始能洞察人的心灵, 情真才能创造出悲欢离合, 品味出酸甜苦辣的纷繁的生活。小孩因为敢于说真话,揭穿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而造就了《皇帝新装》的永久生命力。朱自清因为敢于抒情, 所以才写出让人读了潸然泪下的《背影》。李清照因为对丈夫的情深才在《醉花阴》里感叹“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人比黄花瘦”;在《声声慢》里发出“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

[7]个愁字了得? ”说了真话, 抒了真情, 写山就能情满于山, 写海就能意溢于海。

(四)重视作文的评价

在赏识教育越来越被倡导的今天,教师的评价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性了。情真意切的评价,能让学生 如沐春风;及时恰当的评价,能让学生如浴春雨。作文评价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作文评价当然也应贯彻新课标精神,迅速转变观念,努力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评价方略,悉心呵护学生的写作热情,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唤醒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鼓励学生有个性的表达,真心诚意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以求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评价语言由笼统模糊转变为准确到位,注重写作的方法评价

作文评价中教师精准恰当的点拨是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面对学生的习作,我们的评价常常会犯过于笼统模糊的毛病。有位教师在读了某位学生的习作后,评语中这样写道“:写得不错,你能不能写得更加具体一些呢?”“不错”在哪里,什么内容该具体写,怎么写具体,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仍无从下手。

因此建议教师的一点一评,要做到准确到位。教师应作具体的提示点拨,着重解决个别和局部的问题。

2.评价态度由求全责备转变为欣赏鼓励,注重写作的情感评价

众多老师在批改作文时,都会认为是一件难事,因为许多学生的作文漏洞百出,语句不通,让人看了无从下手。其实,批改不能仅仅局限于作文文本本身,更要关注文本背后的人———学生。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我们必须要进入学生的经验世界,体会学生的心理,学会从学生的视角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多批少改,鼓励进步,把批改作文当作是与学生的一次交流,用“绿色”语言对学生的作文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鼓励学生大胆地创新,挖掘学生写作的潜能。

3.评价目的由倚重结果转变为关注过程,注重写作的过程评价

作文评价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作文指导的延续,它不仅有总结和反思,还包括对作文的整体评价;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学生写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写好作文的开始。教师要把批改作文当作一次与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用与学生商量的方式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多评少改鼓励进步,在和学生的讨论中委婉的指出学生的不足,启发学生自我修改,这样 “润物细无声”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传统作文的评价,过多地倚重作文本身的优良中差,孩子融入其中的情感意志、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价却常被轻易扼杀了。新的作文理念,要求从原来只注重作文文本的优劣转变为注重过程的评价,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的写作,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创设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体验的理想环境。

4.评价主体由单一性转变为多样化,注重写作的主体评价

由于学生作文的主观性,形式单一的评价机制难以形成客观合理的评价,因此,素质教育的评价强调形式的多样化,注重写作的主体评价。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作为被评价者,总是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评价更像是对学生的一种桎梏。因此遭到学生的排斥,客观上也形成与老师及家长的对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不难看出,新课程评价理念强调评价过程中主

[8]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提高,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

作文评价不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作出的单一评判,而是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因此,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人人参与评价:或学生互评,或学生自评,甚至可以发动家长来参与对孩子作文的评价。

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的主体,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评价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拥有自由表达的机会,在切切实实的讨论和评判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教师以“合作者”、“参与者”自居,不把个人意志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是师生、生生互议互评,充分刺激学生的参与欲,发挥 5 学生个性互补的优势,引导学生彼此启发,相互倾听,在思考中评价,在评价中提高。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探索既符合现代教学原理、切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实际,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发展学生可持续作文能力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教学途径和方法,需要语文教师作长期不懈的努力。随着农村教育改革的深入,农村教育面貌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只要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潜心研究,及时吸收新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作文教学的发展之路,勇于开拓,推陈出新,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一定能够结束“不见春”的尴尬局面,迎来“春在枝头已十分”的喜人景象。

参考文献

[1] 陈敏机.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8)[2] 李明宪.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 2006,(00)[3] 李淑华.对农村作文教学的思考[J].成功(教育), 2008,(02)[4] 夏同海.农村中学应把好作文教学中的“材料积累”关[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07,(07)[5] 李延珍.浅谈农村学生如何走出写作低谷[J].作文教学研究 , 2007,(04)[6] 吕锡刚.作文,让学生做主[J].新课程(初中版), 2007,(09)[7] 黄最.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J].成才之路 , 2007,(31)[8] 胡文君.打破模式 寓写于教[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01,(11)

第三篇:根据初中阶段的写作具体目标

根据初中阶段的写作具体目标: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简单地说,就是会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内容具体明确,语言文从字顺;感情真实健康,力求有创意。安徽省中考作文评分基本上涵盖了上述精神。

一、作文评分总体要求

以安徽省2009年中考题“师生之间”为例,对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具体分析,具有可解读性和可操作性。这个命题作文,它的内容很宽泛,可写的东西很多,有关师生之间的事、物、情,皆可入文。具体评分要求如下:

1、要审清题目。文章要切题,不能写成“我的老师”,要扣住“之间”来写,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

2、体裁要分辨清。叙事有起伏,阐述有哲理,写人须有触动人物内心深处,抒情、议论兼而有之。

3、立意要有创新。文题看似平平淡淡,没有精心雕琢,但要写出独特的、与众不同之处。师生老师与学生的界定可以引申、拓展,也可以是广义的。

4、文章有真情实感。写事要具体可感,语言要流畅,有文采,有点睛之笔,行文思路清晰,感情充沛。

二、作文分等分类简述 就阅卷评分标准结合学生实际作文情况,作文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力求创新。力避旧瓶装新酒,有的同学在考场中将师与生进行引申、比喻,文章开头引用《三字经》中的“生不学,师之惰”,接着亮出自己的观点,“生不学”未必是“师之惰”,用“诸葛亮与刘禅”这对师生来佐证。以思辩的眼光去看待师生之间的关系,提倡一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篇文章结构完整、首尾照应、层次清楚、语言流畅,应属一类文(得54分)。

(二)形式新颖。

形式新颖,内容详实、描写具体。比如一位考生列了四个小标题:“酸”、“甜”、“苦”、“辣”,分别写了与老师之间的四件事,也都有师生之间的活动,有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内容具体真实,可成为一篇佳作,属一类中等(得50分)。

(三)误读题意。一位考生将师生之间写成了“教与学”的关系,整篇文章围绕着“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来写。在立意、内容上只能归属为三类下、四类上。(得30分左右)

(四)选材陈旧。在选材方面流于俗套而缺乏真挚的情感。比如很多考生写在我生病时老师不顾羸弱的身体背着我去医院,老师在下雨天送我回家,把伞让给学生,自己却淋透了,生病了等。没有从生活实际中选取典型的、新颖的、感人的事例来表现主题。这样的事例不够典型,情感也抒发的不到位就难以达到感动人的目的。属三类下。(得32分)

(五)切题不紧。中等成绩的考生的作文都更倾向于写老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主要写老师是如何关心我,如何辅导我的学习,这样的文章中老师的行动是主体,其中穿插了学生的感悟与体会,但占的笔墨不多,因为写老师的文字中必然有学生的活动。这样的文章不能说完全切题,也不能说离题,因为它写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与呵护。属于二类下、三类上。(得38分)

(六)文体单一。绝大多数写成记叙文,显得平铺直叙,没有生动、细致的描写,选择写议论文的很少,即使有所议论,也是空发感慨。基本上分数不会太高。(得25分上下)

三、中考作文评分细则解读

我们通常用语言优美、立意新颖、结构独特、构思精巧、内容充实、感情真实、表达恰当等方面去评判优秀学生的作文。其实,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评分标准的制定有所局限性,就安徽省而言,主要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对作文的评分细则简要解析。

(一)内容方面:

新课标所提倡的作文理念,在安徽省的作文命题及评分标准的制定中已得到很好的体现。内容具体、充实的作文也不在少数,考生视野开阔,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做到了我手写我心,出现了一大批关注亲情友情、关注社会自然、关注艺术历史的佳作。如2007年安徽省的“我们的心近了”,有考生写通过感悟李白、李煜和岳飞的诗词与他们的爱国之心;有写通过印度洋海啸与世界人民的心近了,通过中国免除非洲债务,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的心近了……这些选材与立意都是很高的,有部分考生写社会生活的一些小小的细节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心近了,如写为瓜农提供方便,与辛苦劳作的人心近了;到山区体验生活与农村孩子的心近了,选材立意温暖人心……我感到:出题人与考生的心近了,考生与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历史的心近了。具体得分点有以下几点:

(1)中心明确。有些考生选材虽好,但中心不够明确,如有考生写了三个片断:与同学的心近了,与老师的心近了,与父母的心近了,但各有自己的中心,没有将三个片断统一到一个主题上。还有将“心近了”误当成团结、友爱的同义词,写成了“团结就是力量”、“友爱使人快乐”等主题。

(2)文章切题。未抓住题眼“近了”,“近了”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有些考生未作为重点。如有一个考生重点描写了父母与自己的矛盾,而对矛盾解决的过程即“近了”只是一笔带过就总结说“我们的心近了”,作文主次不分明。个别考生干脆将“心近了”写成“心静了”,严重偏题。有的同学字顺文美,读之感人,但读后和材料要求对照,跑题了。

(3)内容充实。少数学生为了出新出奇,另辟蹊径,对“老师”和“学生“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拓展。如有学生把“书本”、“大自然”等比作“老师”,写出自己徜徉其中的经历和感受。有些考生将作文写成议论文或者散文,虽反复点题,但内容不够具体,缺少有力的论据或感人的细节,只是空洞的议论或抒情。如:无视“我们的心”,写成“他们的心近了”。如一个考生创作了一篇小说,笔触细腻地写了两个小女孩由竞争到互相帮助的过程,但用的是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没有“我们的心近了”之意,很遗憾地与一类作文失之交臂。其实只要将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换成“我”即可。大部分考生都能围绕中心有话可写,内容也较充实。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所写内容都能较好地兼顾“老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紧扣中心,表达有技巧,具有一的表现力,演绎出师生之间的情感变化,常令人耳目一新。

(4)感情真实。出现了许多题材雷同的套作。可能是时代变了,考生的作文中有不少写对后妈由排斥到心近的过程。有许多夫妻离婚可以理解,怎么父母离婚了,孩子都是跟着爸爸?后妈个个都那么宽容、忍让?这类作品有些感情不够真实,很难得高分。(5)立意新颖。作文关键抓住“心近了”来立意,选材涉及到对题目中的 “我们”的具体所指,大多数学生理解为“我与父亲”、“我与母亲”、“我与老师”、“我与同学”、“我与朋友”、“我与后爸”、“我与后妈”等,具体所指的身边人物,当属切题作文;还有把“我们”理解为台湾与祖国大陆,香港、澳门与祖国,时值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属立意有一定的高度;还有理解为中国与世界、中国加入WTO,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与日本、涉及到中日两国由来已久的渊源关系,到当下的中日关系;中国与印度,涉及海啸中中国人民的友好援助。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对时事的关注,对焦点问题的思考,眼界相当开阔,立意也很深刻。

除以上几方面以外,还有就是我与书,我与语文,我与古代名家,像李白、杜甫、陶渊明、李煜等等,写得是大气磅礴,文采飞扬,充分显示了学生深厚的文学底蕴,这些当属一类作文中的上品。

(二)表达方面

(1)表达方式运用得好。多数考生表达方式运用的合理,但也有一些考生处理不好。如:出现了一些结构不够完整,表达方式单一,甚至不知所云的作品,如一些考生通篇记叙自己与父母关系“近了”的事实,没有动人的细节描写,语言平淡无味,缺少感染力,缺少个性;从表达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还是以大量口语化的语言出现在卷面,缺乏书面语,缺少语文的文学气息。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如:一位考生的考场作文,全文的结构如下:师生之间是加减乘除。一:师生之间是+,老师+学生=家;二:师生之间是-,减去烦恼;三:师生之间是×,师生相乘,走向成功;四:师生之间是÷,除去陋习,让学生改邪归正。总结:加减乘除都是爱。

(3)语句流畅、通顺。语言以朴实真挚风格为主,有不少语言流畅、文采飞扬的佳作。如:有一位考生写中日关系近了,远溯到唐代用鉴真六次东渡和晁衡留居长安证明两国一衣带水的亲密,又提到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日本右翼分子的猖狂,中国一部分人民身受伤害后的仇日情绪表现“远”了,然后用两国民间社团友好往来,温总理“融冰之旅”表现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对和平友好的向往以及希望世界和平的主题。行文结构严谨,通篇语言流畅,美妙的比喻和一气呵成的排比层出不穷,且恰到好处。最后以“心近了,心静了,心惊了,心敬了,心近了”结束全篇,耐人寻味。

有少数学生引用古诗文名句,巧用一些修辞造句,驾驶语言的能力相当强。如: 开篇: 蒲公英因长风飞向远方,小树苗因甘霖获得滋长,学生因老师而成材。结尾:冰寒于水而出于水,青胜于蓝而出于蓝。纵观整体来说,基本上做到了语句通顺,表述清楚。一部分考生通篇议论抒情、空喊口号,令人乏味;还有个别考生掉书袋,几乎每一句都要引用古诗句,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感悟可言。

(三)字数的要求。安徽省及芜湖市均有明确的规定: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字数不足500字,每少50字酌情扣一分。但是,一篇文章写的字数较少分量自然很轻。其实,400字、500字的作文扣分不过2分,可再少就不仅仅是字数的问题了。从考场作文实际看,600-700字的作文很多,分数上也偏向这些文章。

(四)、卷面书写。试卷最后一项得分栏就是卷面得分,共5分。根据是书写干净与否;有无涂抹和大面积改动;字体端正、匀称、工整与否。卷面整洁,书写、标点、格式正确等一般给4—5分,最少2—3分。从得分看,字体有形、书写清楚的文章得分较高,好作文卷面分也很高,是相辅相成的。

第四篇:时间与空间的顺序让写作的画面充满质感

时间与空间的顺序:让写作的画面充满质感

《春天来了》

一阵嘀嗒声把我叫醒了。我睁开惺松的双眼一看,外面下着小雨。我想起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春天来了》。我就打开一朵红花伞,去寻找春天。

雨细细的,柔柔的。噫?是什么东西进入了我的视野。哦,原来是柳树。它那细细的柳条,已经出现了绿苞。柳树下面是那些小草。上面一层是枯草,下面已有了针尖般的小草。不信,你自己看噢!

花儿在小雨的浇灌下更香了!已经开放的雏菊,花瓣像是金子做的,花心像是银子做的!

我来到小河边。青蛙在唱歌,龙虾、螃蟹在伴奏,小鱼在伴舞。真是可爱!

我来到公园里。人们脱下了厚厚的冬装。小孩子在草地上嬉戏。年轻人在草坪上野餐。老年人在亭子里聊天。

这时,雨停了,我也加入他们的游戏!

啊!春天无处不在!

再来比对一下提升文:

滴答!滴答!一阵清脆而久违的滴答声把我叫醒了。伸伸懒散的身体,睁开惺松的双眼,向窗外看去,外面下着小雨。春雨,就是迈着这样的步子来的吗?我打开一朵红花伞,推门出来,去寻找春天。

雨,细细的,柔柔的。细如毫毛,让人不能轻易感觉。柔软的,还夹杂着一点暖意。春天,就好像在春雨中酝酿出来一般。

噫?是什么东西透过细雨进入我的视野。哦,原来是柳树。它那长长的柳条,已经出现了绿苞。绿苞就好像镶在上面的翡翠。远远一看,柳树好像绿色的雾。走进柳树林,柳树林里的草坪好像也被柳树的点点新绿感染了一样。上面一层是枯草,下面已有了针尖般的绿。绿草顽强地从土地里一针一针地探出头来。不信,你自己看噢!枯草与腐叶再来挡不住春天的到来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从枯到荣,从冬到春,就是这样悄然而至的吗?

春天就是这样来的,先是一点绿,后是一片绿,然后全都是绿,全都是新。

春天就是这样来的。先开的是迎春花,接下来是玉兰花,再后来是桃花。先是含苞一点,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绽开,像着了火一样。这些花,在小雨的浇灌下不显憔悴,更显鲜嫩了!还有怒放的雏菊,花瓣黄橙的,像镀了一层黄金,雏菊的花心像是镀了一层银粉!

这时,雨停了,太阳出来了。春天的小河边,青蛙在唱歌,龙虾、螃蟹在伴奏,小鱼在伴舞。真是可爱!春天里的空气是暖洋洋的,春天里的太阳是湿润润的,人们脱下了厚厚的冬装。小孩子在操场上嬉戏,年轻人在草坪上看书,老年人在亭子里聊天。

啊!春天无处不在!春天还在我打开的小花伞里!

在这两篇文章中,我们先抛开一些小的细节不谈,主要的是增加了一块内容:

春天就是这样来的,先是一点绿,后是一片绿,然后全都是绿,全都是新。

春天就是这样来的。先开的是迎春花,接下来是玉兰花,再后来是桃花。先是含苞一点,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绽开,像着了火一样。

这一大块,是我们在提升中增加的内容。这一块增加的内容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在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小作者写的对象也是有顺序的,但这个顺序是以空间的变化为序的。而新增加的一块,是以时间的变化为序的。为了更明确一些,我们先稍改一下:

春天就是这样来的,先是一点绿,后是一片绿,然后全都是绿,全都是新。

改成:春天就是这样来的,前天是一点绿,昨天是一片绿,今天就全是绿,全是新的。

再把下一段也改一下:

春天就是这样来的。先开的是迎春花,接下来是玉兰花,再后来是桃花。先是含苞一点,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绽开,像着了火一样。

改成:

春天就是这样来的,前天开的是迎春花,昨天开的是玉兰花,今天开的是桃花。先是含苞一点,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绽开,像着了火一样。

原文是以空间的变化来写的对象,来写的春天;而提升文中是以时间的变化来写的对象,来写的春天。同样都是顺序、对称、角度,但一个是时间的顺序,一个是空间的顺序。空间的顺序、时间的顺序,就为我们写作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空间。

具体运用,比如写《我的妈妈》。写妈妈的外表,可以用“空间”的顺序来写:写妈妈的头发,妈妈的脸蛋,妈妈的身材,妈妈的声音;同样我们也可以用“时间”的顺序来写:我小时候的妈妈,我成长时的妈妈,我现在的妈妈,我将来的妈妈。我们来试着写一个小短文。

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像是一个温暖的怀抱。我总是在这个怀抱里感受妈妈。

当我学会走路的时候,妈妈就是一双柔软的手。每当我摔跤的时候,总是妈妈扶我起来;每当我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紧握着妈妈的手指。

现在的我,妈妈就像是一个影子。送我上学,回头看的时候就是她离开的样子;晚上写作业,妈妈总是在灯光下陪在我身边。

将来的我,我希望妈妈就是一个家,就是一份希望。当我劳累的时候能回到妈妈的身边守候;当我取得成绩的时候,能看到妈妈眼里流出的希望的光。

总体来讲,就是以时间为顺序来写。

同样的,比如我们写一个场景——写小区、写学校、写公园,我们可以以时间为顺序,写前年的小区、去年的小区、今年的小区。如果我们写春天、写秋天、写冬天,不一定就是写空间的顺序,秋天的树啊,秋天的风啊,秋天的果啊什么的。我们可以用时间的顺序来写,前年的秋天、去年的秋天、今年的秋天。具体的招法叫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写官样文章,会说ABCD、一二三

四、甲乙丙丁;听首长作报告,会有“首先、其次、再次、最后”;小朋友写作文,然后、然后、然后,直到最后。写作文,要讲先来后到,顺序结构。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应按照统一的标准、一定的顺序来组织内容。顺序不清,大厦将倾。不讲先来后到,作文统统乱套。

常见的作文顺序有:

一、时间变化的顺序:或者早上白天晚上;或者春夏秋冬;或者昨天今天明天。

二、空间变化的顺序:如先大后小,先粗后细。

三、故事变化的顺序:按故事的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果来叙述。

另外,顺序还有:人物变化的顺序;景物变化的顺序;情感变化的顺序;因果变化的顺序;由写景抒情到议论的顺序。文章的思路,是思想的线路,是结构的基础。用文字把思路反映出来,需要依据一定的、合理的顺序。这样表现出来的思路,就是文章的结构。所以从本质上来讲,结构、思路、顺序,是一回事。

以上是一些理论,我们在这里先有一个感觉上的认识,再深入地讲一个认识,从而更好地来体会时间与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切事物都是由时间与空间组成的。没有时间就没有空间,没有空间也就没有时间。所以,如果说空间是一个横轴的话,那么时间就是一个纵轴。我们平时讲的“世界”这两个字,就是由“时”与“空”组成的。世,表示的是时间;界,表示的是空间。同样,宇宙也是时间与空间——“宇”字,表示的是空间;“宙”字,表示的是时间。同理,经纬也是时间与空间。

我们明白了这些基础的道理,那么我们在写东西、在辅导孩子的时候,就可以按着这两个基本的思路来进行,这是一个大的指导、一个大的方向。所以,我们也看到,在前面举的例子中,小朋友的原文是以空间为顺序的,分别写了雨、树、动物、花、还有人。而我们调整了一下思路,以时间为顺序,按照前天、昨天、今天的坐标来写,就又多了空间感。

现在,我们掀开要讲的作文的面纱,来看一下今天要讲的作文,题目是《我的路》。先发上原文,这是一个二年级孩子写的作文。

《我的路》

我的路不在桃花满目的下山边,也不在流水淙淙的小河边。我的路在郁郁葱葱的上山的小路上。春天满山苍翠,夏天满花遍野,秋天红叶点缀其中,冬天雪花纷纷飘落在树梢。

早晨露珠滴落在树梢觉得很清凉,傍晚小草、花儿和大树妈妈的孩子都进入了梦乡,现在山里很安静。

我喜欢我的路,里面有小鸟欢快的唱歌,树叶拍手的声音,我很开心自己有这么美丽动听的歌声陪伴在我上山的小路。

由于时间原因,我们留一部分明天再讲。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孩子这篇作文,真是写得很美!除了对称、六根六尘之外,主要的一点,就是时间与空间的顺序。

比如:我的路在郁郁葱葱的上山的小路上。春天满山苍翠,夏天满花遍野,秋天红叶点缀其中,冬天雪花纷纷飘落在树梢——这是时间的顺序。

早晨露珠滴落在树梢觉得很清凉,傍晚小草、花儿和大树妈妈的孩子都进入了梦乡,现在山里很安静。——这也是时间的顺序。

我喜欢我的路,里面有小鸟欢快的唱歌,树叶拍手的声音,我很开心自己有这么美丽动听的歌声陪伴在我上山的小路。——这是空间的顺序。

因为有了空间与时间的变化,所以从思维的形式来讲,就有了一种纵横开阖的感觉。在空间上,写的就是大开大合,加上时间的穿越,就体现了作文画面的多层、立体与趣味。小作文大道理,字数不多,却非常有味道。

第五篇:初中阶段英语写作训练的常见三大误区及其对策

初中阶段英语写作训练的常见三大误区及其对策

广东省肇庆市第十二中学谢荣裕

摘要本文阐述了初中学生写作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具体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使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尽快达到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关键词中学生英语写作问题对策

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英语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在九年级升高中的入学考试中写作的分量占了相当的比例,作文得分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排名。因为各省市的英语考试都有写作的题目,许多老师让学生拼命写拼命练,但最后的效果却很一般,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不快。这种有苦劳没功劳,白费力气的根本原因是很多教师过于急功近利,单把写作看作获取分数的手段而导致的。据长期的教学经验看来,大多数学生写作都存在以下弊端:(1)句子结构不清、词性用法混乱,不能准确传递所要表达的内容。(2).母语影响句子表达,出现许多中式英语,句子显得不伦不类。(3).极少使用连接词,短文显得生硬死板。(4).要点不突出,结构层次不清,短文主题缺失。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则来源于某些教师在写作的教学中所形成的误区,只有切实避免这些误区,才能正确地看待写作教学和训练,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言综合素质的最终目的。下面就是针对三方面的写作教学误区的探讨及对策。

误区一:只按考试题型练写作,忽略了从教材内容训练写作。

由于近年进行了大量的英语课程改革,口语被当作相当重要的教学内容,很多英语课本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安排了大量的对话和口语训练,导致有些老师也认为只要多练口语,多进行情景交际就可以教好英语,学生自然会掌握好英语。因此,如今的学生大多数缺乏正规的写作技能训练,从而陷入了另一种“能讲不会写”的尴尬局面。此外,考试指挥棒仍控制着我们的教学,许多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过于急功近利,主题往往围绕考试的题目,题材狭窄,缺乏实用性。而且作文的模式相似,有的甚至给出一定的作文样板让学生模仿着去写,导致文章内容,句式,格式整齐划一,没有创造性,可读性差。我们不能因为口

语被提到较重要的地位而完全放弃写作的训练,而应在日常教学中利用日常生活和适当的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写的环节,在说和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写作文,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绝不能把写作训练和口语断然分离,我们还要善于在教材中、生活中发现写作题材:

1.在生活中发现写作的源泉。教师就应该随时结合教学重点把生活中的写作题材有意识地呈现给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写作题材是最为广泛的:写请假条(运用将来时,过去时、完成时多种时态写作);新年到了,写一封新年展望的信给自己(运用将来时写作);制作晚会邀请函(运用there be句型、将来时写作);给笔友的自我介绍电子邮件、附上照片对你的宠物进行介绍(运用一般现在时写作);对所在城市做旅游推广(运用形容词、副词写作)。

2.教材里有最好的写作题材。我们的教材都是由很多专家精心编写的,里面就有很多可以信手拈来的写作题材,如:把教材里的对话作为改写作文的题材。对话在教材中占有相当大份量,而对于写作训练来说,对话是一种相当好的改写题材。它不仅能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句型、重新创造的能力,更能在写作中强化对话中要求掌握的语言知识点并重新安排合理的、有用的线索。如仁爱英语八下Unit 6 Section B关于Kangkang为同学们预订去泰山的火车这一段对话,学生处理改写时就要面对信息取舍、时态运用、人称转换等问题,是一种要求相当高的写作训练。

附原文:

(Kangkang is booking train tickets to Mount Tai for his classmates.)

Clerk: Hello, Beijing Railway Station.Can I help you?

Kangkang: Yes, I’d like to book some tickets to Mount Tai on March 13th.Clerk: OK.The train leaves at 11:45 a.m.and arrives at Taishan Railway Station at 6:44 p.m.Kangkang: Sounds great!And what about the price?

Clerk: We have tickets at ¥145 for the hard sleeper and ¥224 for the soft sleeper.Which kind do you want?

Kangkang: I’d like to book 21 tickets for the hard sleeper.Clerk: All right.21 hard sleeper tickets.Please pay for the tickets before 5:30 p.m.May I have your name and telephone number, please?

Kangkang: Sure, I’m Li Weikang and my telephone number is 82502448.Thank you.Clerk: You’re welcome.改写例文:

Kangkang and his classmates are going to visit Mount Tai.They are leaving on March 13th.He called Beijing Railway Station today to book 21 tickets for the hard sleepers.The train leaves at 11:45 and arrives at the Taishan Railway Station at 6:44 p.m.Each ticket will cost 145 yuan.To save the tickets, Kangkang must pay for the tickets before 5:30 p.m.3.利用身边热点题材,结合研究性学习调查结果,鼓励学生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是写作的最高水平。虽然我们不一定要求学生都达到很高的表达水平,但是作为一种写作题材,还是非常可取的,我们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对某个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大胆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摄像。如,现代城市污染严重,这污染是如何形成的?对污染该如何治理?有何看法?对以上研究主题,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所在城市的污染程度做调查,写出调查结果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误区二:注重单词的记忆、词义的讲解却忽视词性的运用训练。

单词是写作的最基本元素,单词的正确运用是写作最基本的要求。许多教师非常重视学生对单词的记忆,甚至做到每天一听写,同时,也很重视单词词义的理解和近义词之间的辨析理解,但是却忽略了单词词性的记忆和运用。在英文里,比较好理解的有物品类的名词、行为动词、数词、形容词,因为他们的中文都与英文相对应,在句子中的位置也基本一致,可是be动词、介词、副词等则不一定有对应的英文,学生容易忽视这些词。如翻译“他们在教室里”许多学生按照中文顺序错误翻译为:“They in the classroom.”。再如介词against(反抗,与„„相反)、forward(向前)很多学生误以为是动词;此外,英文多词义、多词性的特点也给写作增加了相应的难度。学生写作时根据中文顺序把单词硬搬上去,形成了不伦不类的句子,如:1.He against his father.2.Edison had many invents.3.They are walking quick.学生在词性运用中还常犯以下错误:(1)受到汉语母语习惯的负迁移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常常将名词和形容词、动词混用;(2)写作时较多使用动词、名词、代词;而其他词类在写作中较为缺乏,词性方面运用能

力较低。这些问题其实与教师教学中忽略词性运用教学而导致的。具体对策为:

1.必须在日常教学中强化词性的运用和功能。

引导学生总结不同词性的单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尤其是动词充当谓语和非谓语的作用、介词的桥梁作用和介词短语的定语作用、形容词对名词的定语功能、副词对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修饰和补充功能,例如 the man in the car;run slowly;really happy等,通过强化,才能避免用单词随便拼凑句子的错误写句方法。

2.在句子教学中强化不同词类在句子中的位置。

许多学生词汇量不小,但是一写句子就混乱非常,原因就是因为教师没有给学生适当的句式架构训练。循序渐进的句式架构训练在写作训练中是必不可少的。

1)要重点强化英语的主语先行模式,从词组开始训练正确的结构。汉语的表达与英语有很多不同,汉语很多时候着重先表达修饰词语,如 那棵大树下坐着的老人是她的爷爷。而英语中大多数表达都以主语为先,修饰、补充词语放后的格式:The old man sitting under the big tree is her grandpa.如 the man in a white shirt;a house to be repaired;the cat jumping about;the books that I’ve bought等。因此必须首先强化英语中主语先行模式,使学生在脑子里牢牢树立正确英式句子的基本模式。

2)必须强化训练基本句式:“主语+谓语+宾语+地点+时间”的基本句式架构,牢记并熟练运用最基本英语句子模式。如:昨天下午在科学博物馆我们参观了火箭模型。→我们+参观了+火箭模型+在科学博物馆+昨天下午→We saw the rocket model in the Science Museum yesterday afternoon.3)我们还要加强常用句型的训练,因为毕竟并非不是所有的句子都是“主谓宾”模式的,而各种各样的句型使写作更加丰富。常用初中句式有以下:如 There be; It’s +adj.+ to do; so„that;so that;That is the reason why„.;It is reported that„;it takes/ took sb „.to do;What„.!How„.!used to do;the +比较级„., the +比较级„.;It is „„.since„„等。教师应该对这些重要句型加以强化训练,让学生随时能脱口而出。

误区三:注重句意表达,但忽视连接词和过渡性词语的作用。

由于中文连词使用不多,英语连词的运用因此成为中国学生学英语的难点之

一。英语中的连词对提高作文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有着重要作用,从连接功能上可分为结构连接与语义连接,连词对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法关系、语义关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篇作文的水平高低,有时候看连词的使用就可见一斑了,许多英语教师作文指导时较为注意指导句子意义的表达,时态语法的运用,但是却不注意训练学生正确使用连词来提高写作档次和水平。其实,正确指导连词的运用能使文章显得更有条理,更有逻辑。初中学生学习的连词多为比较简单的结构连接词,如and, or, but, so, instead, however和一些从句连词如though,because等,平时的训练有素会使学生形成在写作中充分、适当地运用连词的习惯,从而写出较高水平的作文。

1.适当进行句子的背诵练习。背诵是学习的一种经典方法,通过背诵可以达到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效果,这种方法不应被忽视。

2.结合图文、音像材料,呈现情景,对连词造句进行有目的的训练。由于连词的特殊功能,但从独立的句子中是很难达到正确运用连词的效果,因此,连词的训练一定要结合情景进行。比如教师呈现一个沙拉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授学生使用first, second, the next step, and then, after that, at last等结构连词,是文章有机统一。

3.进行文章或句子的改写练习,对文章中的句型用另一句型改编。如:1)She cried because she couldn’t find her way home.→She couldn’t find her way home, so she cried.2)The boy prefers beefto pork.→The boy likes beef rather than pork.对于以上的三大误区,老师们还要训练学生学会准确用词,学会选用近义、同义词写作,恰当更换句型来丰富文章的语言,适当引导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思路,鼓励大胆的思想表达,从身边生活出发选择实用的、有趣的写作题材,让学生有机会利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教给学生真正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写出地道的作文。

参考文献

[1]梁仪.英语教学法研究.北京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2001).[3]初中英语写作手册.[4] 张培基、喻云根.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下载初中阶段杜甫七首诗歌的写作时间顺序(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阶段杜甫七首诗歌的写作时间顺序(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