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上民情日记20
2011年7月23日
驻村生活感受
我进村第一天还有点新鲜感,可住了一夜,感觉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山区的夜晚静得出奇,天黑不久,劳累了一天的群众就早早熄灯,四周黑洞洞的,一眼望去,没有光亮,纱窗上爬满了各种各样的飞虫,远处的狗还不时狂叫几声,更让我无法入睡的是满屋的霉味,简直令人窒息,村委会办公楼是旧房,屋内阴暗潮湿,生活条件不尽人意。
2011年7月27日
河上村基本情况介绍
河上村位于闫庄乡东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有154户、420人。其中,36人为低保人员。全村适龄劳动力84人,其中85%在外打工。村民人均收入3300余元。耕地面积3200亩,林地面积19214亩。养殖生猪超过50头的3户。其中党员基本情况:河上村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5人(其中2011年入党积极分子3人,预备党员2人),女性党员3人,35岁以下3人,36-60岁22人,学历结构为:本科学历1人,高中及相当学历7人,初中及以下学历17人。村党支部班子情况:河上村党支部委员3人,35岁以下1人,占委员总数的33%,学历结构:高中1人,初中以下2人。两委班子成员均能在自身致富上起一定的带头作用,能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2011年7月30日
好的意见建议还真不少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一大早,我就和几位干部走访了十几户人家,通过与干部群众的交流,我得到了很多关于工作方面好的建议,如有村干部建议:“现在对这项活动的认识不够充分,建议加强对本活动的宣传”;有群众谈到:“村里对干部下基层活动了解不够全面”;有下基层干部建议:“要进一步丰富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等。
针对这些建议,大家充分讨论后认为,非常有必要编印《闫庄乡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送温暖促和谐工作手册》。于是现有的同志们,分头准备资料。
2011年8月3日
加强党组织建设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新时期,“七个支委八颗牙”、“口袋党员”等党建新问题层出不穷。基层的重点在农村,农村的问题是,班子成员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组织涣散、不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出现“无钱办事”“无人办事”“无章理事”状况,“两委”关系紧张,集体经济薄弱等。为此,我和河上村两委商量,决定首先抓河上村两委班子的带头学习,坚持每周三学习制度,认真开展“党的宗旨不能变,党的理想不能变,党员标准不能变”的教育,引导党员自觉确立建设新农村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教育培训来提高基层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做到“五破五立”:一是破除无所作为的思想,树立奋发有为的精神;二是破除“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三是破除急功近利思想,树立诚实守信、劳动致富的思想;四是破除家长式的思想作风,树立政治民主意识;五是破除官为本思想,树立勤政为民的公仆意识。做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带头人,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带头人,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带头人。
2011年8月4日
民主生活会
村干部在两委民主生活会上就如何当好村干部进行专题大讨论,一致认为在其位先要正
其身,当好一名“村官”,必须做到“五官端正”:眼正而不斜视,耳正而不塞听,鼻正而不混
嗅,嘴正而不贪馋,舌正而不乱说。有群众反映,以前群众有事情不愿向村干部讲,村干部
也厌烦听,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进居入户座谈等形式,梳理归纳出群众意见45
条,至今已解决落实42条,另外3条正在加紧解决。村干部做到“情况到点上了解,感情到
点上融洽,实事到点上办好,难题到点上解决”,能主动找群众交心谈心,建立了方便群众
办事的工作制度,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群众反映现在的干部讲学习的多
了,满足现状的人少了;讲工作、讲奉献的多了,讲怪话、发牢骚的少了;下基层调研指导
工作的多了,发号施令的少了,干群关系融洽多了。由于党风得到了根本性的好转,村民们
纷纷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村党支部的认真筛选,目前已经有四名年轻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
分子,初步改善了河上村党员的结构.2011年8月7日
访贫问困总关情
上午,我和几个村委干部来到村民李世民的家里。进去后,我们询问了他家的生产生活、子女就业及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情况:今年73岁的李世民,共有5个儿女,均长年在外打工,经济条件较差。他双眼失明十几年,现在与老伴独居,经常靠帮人剥剥花生补贴家用。因儿
女极少尽孝,加之生活不便,经济窘迫,常常有轻生的念头。当听到我们到他家时,老人紧
紧拉着我的手不愿松开,悲情地说:“有时想吃点肉都难上加难,真不如一走了好,免得增
加他们的负担!”听到这句话,我们大家的心都很沉很沉,劝说他一定要克服当前的困难,临走时,拿出300元钱塞给老人,并找村支部书记了解他儿女的情况,让村里做好他们的工
作。毕竟,百善孝为先!
2011年8月11日
牵挂生产垄上行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们看到一位老汉正在田里追农家肥。这位汪老汉今年71岁,为
了增加收入,老两口共种地7.5亩。得知这一情况,我们立即向当地农户借了几个钉耙帮助
老人,因为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的,所以这种劳动对我们来说很熟悉,就象是又回到了童年。
二十多分钟的时间过去了,我们汗流夹背,帮助他追了近半亩的农家肥,但我们没有感到累,因为劳动是光荣而快乐的!
2011年8月20日
计划生育工作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工作琐碎而繁重,其中最让人头疼、最难做的要数计划
生育工作。为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书记秦成生,村长王计元同志和我花了不少功夫。村民
姚某三代单传,一心想生个男孩,以前村干部一找他做工作,他就气不打一处来,动辄喝酒
到大街上指桑骂槐。书记知情后,就和我赶去他家,而且接连去了多次,也没有说服他。今
天上午安排下来突击计生工作,就再次踏进了姚某的家门。一进门,只见姚某哄着哭得厉害的大女儿,一问才知道大女儿生病了。秦成生书记二话不说,就和我把孩子送往了乡卫生院,检查、拿药、挂瓶,一直到下午2点半。书记妻子找到秦成生书记,看到他又冷又饿又累,心疼极了含着泪说:“回家吃饭吧,饭菜热在锅里呢。”姚某看在眼里,感动不已,当场承诺,一个月内去做结扎手术。我和秦成生书记、村主任王计元同志经常组织乡计生、卫生人员到
村开展宣传服务任务,宣传计生国策,免费为贫困村民和孕妇检查身体,收到很好效果,使
河上村在计生这项难度较大的工作上逐步扭转了被动局面。
2011年8月23日
结对帮扶
很明媚的周一,会计申军来告诉我,和我结帮扶对子的张奶奶眼镜痊愈已经出院了,问
我要不要去探望一下,我们就去了张奶奶家里。张奶奶的身世很凄惨,她不是本地人,在附
近也没有亲戚,他是年轻的时候跟随她的父亲逃难过来的,于是就嫁到了本村子,丈夫很早
就去世了,唯一的儿子也患有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随着她年龄的增长,去年患上了白内障,“屋漏偏逢连日雨”,身体上的疾病他、让她痛苦不已,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整日和村里的村民哭诉自己悲惨的遭遇,让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那已经30岁了,智商还如同6岁孩童一
样的儿子。
自去年和张奶奶结成帮扶对子之后,我一有空就去她家中坐坐,听她唠叨以前的生活,帮她收拾家务,隔些日子买一些日用品,几乎每次来,每次聊天的内容都一样,可是每一次
我听完都深有感触,他总是感叹,要是自己的眼睛还能看得见,那该多好啊,最起码可以多
照顾儿子几年,可是现在却无能为力。转眼到了中午,张奶奶一个劲儿的留我们吃饭,被我们婉言谢绝了,临走时,我嘱咐她要注意眼部卫生,按时吃药,按时擦眼药水。以后有空还
会来看她。
2011年8月25日访贫问困总关情
走过一段坑坑洼洼的沙子路,我们又来到了69岁困难户严祥文老人的家中。严祥文老
人是村里的老支书,共产党员,为该村工作22年。他个头不高,一脸黝黑,从他的语气中
就能分辨出他的精明与能干。看到我们,一家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搬凳子、倒开水非常
客气。当我们问到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是否落实时,他急忙拿出家中的一卡通给我们看,并感
慨万千:“真是感谢党,感谢政府!让我们种田不交税、孩子上学不要费,还有这补那补,政策实在是太好了,咱这困难只是一时的,日子将会越来越好!”最后,在他坚决不要的情
况下,我们还是硬塞给老书记300元钱。在我的心里,他象一团火,可以照亮身边的人,给
别人以希望。
2011年8月27日林改工作
下午,村委会异常热闹,全村154户人家集中在村里的会议室抓阄均山确认宗地。
会议开始后,村支书向全村群众介绍了自去年8月8日以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情
况,之后参会的村民们表决通过了抓阄均山监督人员的名单,主持人按名册点着一家一户的名字,村民们依次走上主席台抓取顺序号,并到登记处登记。接下来,监督组的工作人员将
已划分好的宗地号按人口类别分别放到8个大碗中,在群众的监督下封好阄纸,主持人按顺
序号点名,村民们依次走上主席台,根据自家的人口数,抓取宗地号,并到登记处进行登记,当场签字按上指印。会场内外,抓到宗地号的村民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议论着自家的山林
在何处、有多少面积、将来要种什么。白桂仙告诉我们,家里有4口人,抓到的是51号宗
地,面积有14.72亩。待村里的人领着实地确认后,还要去问问专家,适合种什么。她说这
样公开、民主地均山,群众是满意的,这样将来就好管多了,村里的林子也不会败了。
2011年8月28日
访民情拉家常
上午来到老党员郑四元家时,他老人家正在院里干活,郑大爷抗战时期当过小八路,解
放初期当过海军,负伤退役后老伴儿又早逝。现在就自己孤单一人生活。他家住在村委会附
近,所以没事儿的时候我就爱跑到他家听他讲抗战时候的故事,看郑大爷自己一人劳动,我也帮着动起手儿来,边忙边谈到了今年村里关于户户通的事情上来,上次修路是2006年,郑大爷说当时村里没有资金,硬是秦书记带领大伙儿集资把路修了起来,邻村都把工程承包
给了个人,咱们村硬是靠我们这帮老骨头拉水泥、锄沙子把路修好了。你看现在别村的路都
压坏了咱们村的还完好无损。要说今年的户户通咱们还得自己干,趁着我们这帮老骨头还能
干的动就为村里再干点事儿,你说好不好?我当然是同意,这样一来,咱们还能省下不少资
金,还能保障工程质量,我答应郑大爷回头就和秦书记商量这事儿。
2011年9月1日
新农合工作
下午,刚领到新农合证的好几户村民就拿着证和户口簿到村里来要求更改登记错误的名
字或性别,由于分管的村干部不在,我便打电话给乡分管干部咨询更改事宜,最后才了解到
在办理农医保期间村里上报到乡镇的资料都是各包干组的村干部手写的,而有些字迹明显很
难辨认,甚至涂改的很杂乱,办事员在录入计算机上报时也就经常出错。一旦发现的晚,医
保局的新农医系统关闭后,农医所也无法更改数据,这就给需要更改名字的村民带来更大不
便。于是我马上到街道把本村的参保名单拷贝到村里存档,以后再续办医保就可以直接从名
单里查询,而不用各包干村干部逐一重新登记,也可以大大提高办证的准确率。
2011年9月3日小手册发挥大作用
经过同志们几个晚上的加班加点,《闫庄乡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送温暖促和谐工作手册》
成书了。这本手册以“易讲、易学、易记、易懂”的特点,收集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与解读等党的惠民政策、新农村建设与清洁工程推进、平安创建、外出务工基本知识、干部下基层“十必须、十严禁”纪律要求、下基层纪实及情况反馈等14
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干部们高兴的说:“别看手册小,他可是我们开展日常学习、推进工作的得力助手,服务好群众还真离不了它”。
2011年9月5日
要当好“娘家人”
今天看望了村里大学生“村官”。村官告诉我:“作为大学生村官,刚毕业到基层工作极
不适应,感到自身的压力特别大,很想找组织部门诉诉苦、谈谈心,但又总是不好意思迈进
组织的办公室。”我告诉他:“组织部门就是村官的„娘家‟,有什么困难、疑惑,要主动告诉
我们,你是我们选聘的村官,工作上、生活上有困难,我们就会负责到底,不要有顾虑,需
要组织部门的帮助就尽管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通过一翻引导和开解,村官慢慢解除
了顾虑、放下了包袱,与我们的交谈也显得更为亲切和自然。临走时我们为他送去了一床羊
毛被,看到他不再那么拘谨,我觉得他真心实意地把组织部门当成了“娘家人”,消除了后顾
之忧,希望这些年轻人们能尽快成长,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里历练成才
2011年9月10日
上访户成了宣传员
“深情接访,化解矛盾纠纷”。平时对待来访干部群众,我始终坚持一句您好、一杯热茶、一张笑脸、一腔热情、一管到底。但是坐在办公室接待的来访群众,只能是道听途说,掌握不了真实情况,只有走进群众,深入实地,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今天,我们成功解决在下基层过程中排查出的一名老上访户因为兄弟之间发生房产纠纷,认为法院判决有误,便多年一直到处上访的问题。在该上访户家中,经过我们和乡镇领导及村干部的摆事实、讲道理、说法律,几个小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劝导,两兄弟冰释了前嫌。临走时,家里的两位老人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感谢党、感谢政府,让我们两兄弟多年的恩怨得以化解,重归于好,我们一定牢记党和政府关心,今后多多宣传党的好政策,谢谢,谢谢你们!”
2011年9月11日
“要努力使所有的村干部退后有所养”
今天去看望慰问离任支部书记,这位现年78岁老支书已经有42年党龄了,现年老耳聋,配偶残疾。当我们大声跟他说,我们代表组织来看望他,并给他送来500元慰问金、大米、食用油、棉衣棉被等慰问物资,这位曾经为村上的发展付出一辈子心血的老支书流下了激动地泪水,拉着我的手,不停地说:“谢谢组织,谢谢你们还挂念着我,我现在生活的还可以,每月能领取55元的养老保险,还有组织上每月发放的60元生活补助,看了病还能报销,基本能做到老有所养,请你们不要牵挂。”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落实好“一定三有”要求,让所有的村干部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
2011年9月13日“党的政策好”
今天,碰到了一位姓张的小伙子,他兴致勃勃谈了起来,说正是有你们这样的干部宣讲,让自己了解到国家13%的农机下乡补贴政策,不但为他花6400元刚买不久的载货三轮摩托车补贴800元,还免收了车辆购置税,拿着这800多元办了车辆行驶证、上了牌照还有剩余,讲到这些他笑逐颜开,直夸党的惠农政策好。一天下来,收获还真不少,办公室统计说,干部共走访了41户农村家庭,了解困难问题23件,收集意见建议11条,宣讲政策的听众达百余人。
2011年9月15日新农保工作
新农保工作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好的制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有效的执行。我村新农保试点如何开展?如何才能让农民理解政策,踊跃参保?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着。我与我们村的乡亲们聊过,发现农民对新农保政策有两个担心:交钱养老,到底安不安全?交钱养老,到底值不值得?前者是个信任问题,怕辛苦挣来的钱打了水漂;后者是个价值判断,算的是投入收入比。因此,要想吸纳农民参与新农保,首先应解决农民的顾虑,让他们感到真正受惠。
其实,农民的顾虑也并非是一种多虑。在基层,一些好的政策往往会出现匪夷所思的变形。要消除农民的顾虑,必须关注新农保政策的执行力。
一个人的宣传影响力有限,何不利用我们服务小分队的作用呢?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既能快速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务,又能提高我们这支年轻队伍的威信。想到就做,我们大家商量酝酿后,决定先把新农保的政策和好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成板报和宣传页,这样宣传起来肯定可以事半功倍。
2011年9月23日新农保缴费工作
我们通知村民准备好户口本,身份证,钱,今天到村委会开会,当时需要参保的,我们就及时给他们办理登记手续。不理解政策、有异议的我们集中做宣传解释工作。这样节省了不少时间,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有一位大姐因为和婆婆关系不好,愣是不交钱,说宁愿不享受,在送走了参保对象后,我们便登门拜访准备给她做思想工作。这“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果真是见效!你一言我一语的各自发挥聪明才智四面出击,再坚固的堡垒也顶不住呀!最后她不仅乐呵呵的交了钱,而且和婆婆的关系也缓和了。
一天下来虽然很累,但是我们的心里很高兴。我坚信新农保制度会使农民沐浴在党和政府温暖的阳光中,真正体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第二篇: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X年X月X日,星期X,晴。
今天上午获悉分公司XX的女儿在X年X月X日的一起意外事故中不幸受伤,经医院诊断为左肩粉碎性骨折,左腿软组织严重挫伤,现已出院在家休养。班子成员间相互通报后大家都感到非常震惊,决定下午一起去XX家进行探视慰问。
XX同志在X月X日刚被公司紧急派往XX进行XX维修处理,X月X日他刚抵达XX第二天,其女儿就遭遇事故。关键时刻,面对公与私的选择,XX选择了对女儿伤情的默默承受,未对分公司透漏只言片语,提丁点要求,强忍对女儿的深深牵挂,克服近40度持续高温炎热气候,坚守在XX勤奋工作,并按时圆满完成了任务。直到昨天,在安排他们去另一地方处理问题时,同伴才向分公司反应了XX女儿发生的情况。大家都震惊了,感动了,面对女儿发生这么大的事故,作为父亲,该是如何地心痛。然而,XX却不给分公司添麻烦,未向分公司提任何要求,默默坚守外地工作并圆满完成任务,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我们每一个员工都要学习的!
XX的家并不难找,就在XX中转廉租房内。50平米左右,室内简易地放置着生活用品,窄窄的客厅内,XX正在看电视,左手缠着绷带。XX妻子找了几个凳子给我们坐下,她却一直站在我们旁边和我们谈话,直到有人提醒,她才从厨房里找了一个垫水盆的凳子坐在我们旁边,心痛地向我们诉说着女儿事故的整个过程,女儿住院时她一个人照顾的艰辛。当我们询问她要不要把XX调回来帮忙时,这位妻子/母亲谢绝了,她只淡淡地说了句,主要是换药时上下楼背不动X岁的女儿,有点不方便,还是让XX在外边安心工作吧。说起医疗费,她告诉我们前期治疗已花费XX元,本来指望能申请一些医保补助,不想由于XX经常出差在外,近年来多次错过女儿的医保续费期,导致此次费用基本需自筹负担;另外,后期治疗还需大笔费用。
坐在他们家窄窄的房间内,说了好多好多,大家心里都有些许苦涩。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的战友和同志,因为常年出差在外,在至亲的人出现困难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沉默,未向分公司提要求,就连透漏一点消息都没有,坚持在外完成自己的工作,作为一个父亲,这需要何等的勇气;而他的妻子,面对困难时,绝不拖累丈夫的后退,坚持一个人把所有事情扛下来!
从XX家回来后,分公司领导班子召开会议,决定就XX家的困难现状发起倡议,班子成员带头亲为,号召分公司全体职工群众:伸出一点援手,献出一点爱心,成全一份勇敢的坚持,传递一份敬业正能量!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温暖的人间!
作为一个基层管理组织,要时时刻刻都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关心他们的疾苦,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各个方面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家共同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后记:X年X月X日,XX公司张贴出爱心捐款倡议书,各级管理人员带头、职工群众踊跃参与。截止X年X月X日,共有X余名职工群众捐款,合计X元。分公司党支部代表爱心资助职工于X年X月X日把爱心款送到XX手中,家属不胜感激。
第三篇: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日期:2012年4月10日 驻村名称:昌宁县漭水镇漭水村
昌宁县人民法院 张志愿 司法警察大队副大队长
[安排]4月8日法院党总支安排第一党支部于4月10日进驻挂钩联系点漭水镇漭水村开展“四群工作”,为期10天。
[出行]4月10日上午8时:
一行24人在院党组书记、院长李秉琦的带领下前往漭水村。
8:30分村委会会议室:
村党支部书记对我们24人进行分工,分为6组,由村干部带队分别对我们24人挂钩的共225户挂钩户进行走访,我负责联系10户,分别在草子地、宝家寨、小路坡三个村民小组。
[走访]我的第一站是草子地的穆子春家,去他家刚好赶上他们家办喜事,附近的村民都来帮忙。其中我负责联系的李顺、李应昌、禹芹秀三家都在,他们听说我是法院的,热情地把喜糖和水果摆了一桌,好几十人都围了过来。社长说“咱们“茶乡法官”来我们茶乡了,当时拍电影的时候我们可都当了一回 “明星”,是群众演员呢……”在《茶乡法官》的话题下,大伙都和我拉起了家常,我们聊开了,从发展生 产、基础设施建设再到社会治安、子女教育、留守儿童老人问题,大伙都把我当做了知心人,我认真地记录着每个人的问题,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积极做好答复工作,积极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各种法律知识……就这样我们一直聊到了将近12点。
13时,在赶往宝家寨的途中,我遇到了宝家寨的一位姓罗的老大哥,他听说我的来意后热情地给我当起了向导,他说,现在正是茶叶采摘季节,大伙都忙着呢,我先打个电话,看看人在不在家里。在他的帮助下我走访了宝家寨的孙玉斌、李凤香等五户挂钩户。在李凤香家84岁的老奶奶听说我是法院的干部对我格外亲热,当了解到他们家李凤香的丈夫是下岗工人,现在被查出骨结核晚期,两个孩子都在省外读书,家里全年的收入不足5000元,现在已经是债台高筑,他们希望我能帮忙给李凤香的丈夫办个低保。对他家走访结束后,我联系了村民小组长,了解了李凤香户的详细情况。17时,完成了10户挂钩户的走访我回到了村上,把了解到的情况向村委会做了汇总,并重点对李凤香户的情况进行了汇报,村委会同意在2013年的低保名额中为李凤香的丈夫办理低保。
[感受]结束了一天的走访,是我感触颇深,老百姓的质朴让我有了自责的惭愧,领导干部下基层不是一种简单的解决干群关系的方式,从“孟连事件”到“孟连经验”,我想 我们更多的不是一味的去批判它的过去,而是应该学习它的现在。“四群工作”是省委的重大举措,是真正拉近干群距离的心贴心的为民理念,我想对我们的每一个干部职工都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感受到了“关注民生,发展”八个字的分量。
第四篇:民情日记
红安县机关办“三万”活动工作组
成员 韩晓彬 2015的1月20日,星期二
开展三万活动以来,红安县机关事务办驻点二程镇大赵家村的“三万”活动工作组,深入到汪散村的家家户户,走访到田间地头,同农民朋友面对面解答,手拉手帮扶,心连心交流,深切感受到农民朋友的质朴、坦诚,也使我们工作组的同志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心灵上受到了洗礼。
今天是2015年1月20日,星期二。大寒节,机关办领导带领全办同志按照“15105”的要求,在活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机关办党组决定不能按部就班、四平八稳地开展活动,要采取非常规的工作方法进行。“5+2”、“白+黑”工作法就是其中之一,这样很好地解决了正常业务不耽误、“三万”活动照开展的问题,两个轮子一起转,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8:30时我们到了大赵家村,赵利华书记便带我们到十一组汪散看办公室捐款整修的二口塘堰的情况。看见塘堰巳经开始蓄水了。心里非常高兴。我们便和在塘边洗衣洗菜的村民聊起了家常来。对当家塘的整险加固,解决了村民多年期盼,以后的生活饮水就放心了。村民们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在我们向他们征求对村集体的发展建议和意见时,他们也都发表了个人的看法:
一:现在附近几个小组青壮年都出外务工,村里基本没劳力,只有老人和小孩在家缺乏安全感;
二:他们村算是比较偏远的山村,房屋基本都是60——70年代的土石结构,他们也想响应政府的新农村建设的政策。
综合全体干部走访的情况总结:一是:这个村大部分家庭经济较差,对自己改建新房有一定难度。大家帮他们算了一下:近二年国家对农民工务工的政策较好,劳务费水涨船高,再加上各种物价虚高。在我县请个工匠的净工资在150元/天左右,加上人/天50元的招待费,加起来就是200元出头了。这样的开支对农村家庭来说还是很难承担的。所以大家都想申请新农村建设;二是:近几年出现了出外务工的热潮。农村青壮年都出外打工去了,大部分村都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伤残人员在家,大家都觉得缺乏安全感。现在党和政府政政策好,大力提倡建设新农村。大家希望政府能不能有规划地把这些村以建新农村的模式(象览儿工业园)那样组建到一起。他们觉得这样既能节约出大量的土地复垦;又能让组建后的新农村的留守村民守望相助。这样的话出外务工的人就能放心家里;留守的家人也就有安全感了。大家就无后顾之忧了。
第五篇:民情日记最新
民情日记:让疾病不再成为负累
2013年9月17日上午,晴
徒步走进五河居果园二巷,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条狭窄的农村巷道,踏着石子小路,来到一户人家。这家三口人,有老太太,她的儿子及孙女,一家吃低保,儿子朱思兵受伤手臂残疾,不能干重活,当我问到孙女上班了没有,老大娘忍不住落下泪来,哽咽道:“当时让她念高中,她不念了,都是家里给耽误了。”我一边安抚大娘,一边问女孩想不想上班,她腼腆一笑,纯真的眼神中流露出她对工作的渴望,我当即就告诉女孩:“想找工作可以直接找我,我帮你介绍到酒厂或者园区工作”。
离开之后心情还未平静,随即又走访一户,户主李士友听说我们来了,很是热情,坐下来后,我环顾四周,老人家里陈设十分简陋,三个房间都只各放一张床,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老人说:自己得了肾癌,多亏了大儿子照顾,要不早没了,住院治疗费都是大儿子给的。小儿子不孝顺,成天赌钱,输了好几万。自己看病花去16万,报销6万,现在仍欠2万元未还上。我当时就表态,大儿子孝顺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对于小儿子如果您答应我们帮您管一管,剩下的欠款我考虑调用政府专项大病救助资金把欠款先还上。老人听后很激动,连连说:共产党的政策好。
今天走访下来,深切感受到:幸福的家庭都很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走访了这么多户,近60%以上的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因病致贫让他们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看来今天走访是来对了,下一步打算从三个方面解决农村因病致贫问题:
一是从政策上提供帮助,扩大新农合的覆盖面,争取达到100%。对于家庭成员中有因病致贫的,若符合低保条件,实现动态的应保尽保。
二是从资金上提供救助,设立专项大病救助资金,从镇政府财政收入中划拨,规范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三是帮助因病致贫家庭“造血”,为这样家庭的劳动力优先提供岗位,减轻家庭负担。
这次走下来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以后会多接地气,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把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做好。
民情日记:吸引到人才是关键
2013年9月17日下午,晴
五河居书记毛学硕陪同我来到一个低收入家庭,推门进去只见四周都是低矮破旧的砖房,地上晒着满院子的花生,细问才知道这是刚从自家地里收的,我随手拨三个,两个是瘪的。晒花生的徐化平老人叹气道:“今年天特别干,种的花生都不结果子,晒晒只能自己吃。”我问他家里经济来源是什么,老伴激动地说:“自己视力模糊,两口子身体都不好不能干什么,仅仅靠儿子在外打工挣的不到两千元。” 我问老人工资不高为什么不选择回家乡就业,老两口主要担心回来工资低。我向老人解释:家乡发展潜力大,就近就地就业,不仅可以节约外出打工的诸多花费,而且有利于融洽家庭关系,加上家乡工业发展迅猛,劳动力需求量不断增大,工资标准也在持续提高,两千元以上的工作不愁找不到,请老人多做小孩工作,我镇会根据您家庭的特殊情况,优先安排小孩就业。
接着又走进对门一家,户主彭庆军的媳妇向我们讲述:家里有7口人,两口子在工地上做瓦工活,儿子彭龙开家装门市,专门做人造大理石地板,生意不错,全家月收入过万。刚准备离开,大儿子从外面回来,攀谈中看出他很有头脑,善于抓住商机,我问他对五河拆迁有什么看法,他笑着说拆
迁是大势所趋,没有拆迁哪来的生意。虽然是一句看似平常的话语,但却是蕴含道理。五河镇这几年的拆迁带动了标准化厂房建设,加速了工业项目集中进程,工业发展又带动了劳动力就业。包括彭庆军两口子干的瓦工活,也是在五河新城发展的前提下催生的。
最后走访一家,进门之后发现是一群年轻人,沟通中得知他们在外地工作,临近中秋节回家看老母亲。其中一个是从北京回来的报社记者,我问她对家乡这几年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她说:她离开五河这几年,她所居住的地方变化不大,希望政府能规划好,期待五河明天能有更快更好的发展。从他们的言语中流露出对家乡建设的美好憧憬。我告诉他们,这里将会建成以五河镇为中心,四河、峰山为两翼,规划区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的五河新城。它的设立,不仅仅是规模的放大、数字的叠加、人口的增多,更是体制机制上全面彻底地创新,标志着五河的建设与发展将步入崭新的阶段。希望你们将来都能回家乡工作,为家乡尽一份力量。走完这几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什么老易的儿子这样的年轻人都倾向于选择外出打工,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建设五河,成为我们迫切要考虑的问题。下一步除了提高工资水平之外,更关键的是建立吸引人才的平台。只有加快自身发展,才能真正吸引到人才,人才促进经济质量提升,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