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学见解

时间:2019-05-13 15:4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学见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学见解》。

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学见解

杠杆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是在上节课通过杠杆尺的研究得出杠杆如何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前提下,探究生活中的各类杠杆类工具。对于此课教学,简单枯燥的说教起不了多大效果,要尽可能多的通过实物,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在游戏玩乐中体会科学的奥秘,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

如何区分杠杆是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可以告诉学生两步骤,1、先找到杠杆类工具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2、分析三个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依据杠杆尺实验的结论来区分。对于螺丝刀撬开筒盖、夹子夹东西、开瓶器开啤酒瓶三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分析,前两项较易掌握,开酒瓶盖不少学生找不准阻力点和支点,这里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分析。

生活中更多的杠杆类工具的分析,多准备些实物,当学生不甚明了时,通过操作演示,亲眼看到了工作过程,学生就较易发现三个点,分析三个点的关系,从而能方便的区分是何种杠杆的应用。对于剪刀,教师有必要进行补充,一是不同用处的剪刀,其阻力臂和用力臂的长短是不同的,如理发剪、缝纫剪、园林剪、手工剪等;二是对于同一把剪刀,使用方法不同,其省力或费力情况也是不同的。对于费力的镊子和筷子这两种杠杆类工具,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设计成费力的?”可结合夹煤饼的火钳,比较能说明问题。有的杠杆是为了省力,有的是为了省距离。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下册滑轮教学见解范文

滑轮》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组织上采用边实验边学习的教学模式,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动说手操作、尝试体验,在分析思考、对比总结。引导学生画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杠杆示意图,通过对比分析,准确把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这节课基本达到预设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动手实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在处理如何让学生较方便的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和拉力移动的距离s时,我经过一番思考,在铁架台上贴上有刻线的纸条,给学生探究提供了方便,也使学生的测量结果较用刻度尺去比着测量提高了准确度,这样的处理提高了本节课的课堂学习效率。这也让物体会到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去钻研,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改变,都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

3、课堂节奏的把握基本较合理,如果学生实验再紧凑一些,会给分析实验结果留出更充裕的时间。

4、在做探究实验前应先让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对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明确实验操作步骤会更有帮助。

5、在对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实验中,对拉力F的方向如不沿竖直方向去拉,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没有明确让学生实验,并且在分析动滑轮实质时,也未作为一个知识点点明,可放在下一节课中进行拓展。

分享:

第三篇: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见解

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给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下节课做好知识、技能和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准备,同时让学生从身边发现物理问题,很好的渗透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成功之处,在于教学中没有将目光泛泛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而是着眼于学生全面物理素养的提高,从历史走向现在,从现在走向未来,从课外走向课内,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全面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力做到了“从上课之前就开始学习物理,到下课之后仍不忘物理”的大物理教学观和“用课本上课”而不是“照课本上课”的理念,不足之处是课堂活跃程度不好控制,有些学生的思维发散出去后没能及时的拉回来,造成思维间断,影响了学习效果。

第四篇:八年级物理杠杆教案

第一节 杠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杠杆、支架、钩码、测力计。

2.演示材料——钳子、剪子、起钉锤、镊子等杠杆类工具,以及厚纸板、木板、钉子、粗铁丝等材料。

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如果在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的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

二、学习新课 ㈠认识杠杆 ⒈讲解: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其中比较简便的就是用一根木棍或铁棍来撬。如图9-1第一图。一根棍子,当在棍下垫一块小石头或其他能支撑棍子的东西,用它撬重物时,就不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而成为一种简单的机械。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板书课题)

在杠杆上有一点:被垫着的那块小石头支撑着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板书“支点”),杠杆两端是围绕支点转动的。驱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⒉提问: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分别在图上指出。㈡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作用 ⒈讨论:

用手搬不动大石头,用杠杆能撬动。这说明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是不是只要应用了杠杆一定能省力?例如垫那块小石头,是不是垫在什么地方都能省力?

⒉实验1——学习实验方法

讲解: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出示杠杆及支架)。实验的方法是:在杠杆一边挂一个重物,在杠杆另一边向下用力,提起重物,测量用多少力。

分组实验:(在教师带领下,分步进行。)

我们用2个钩码当作重物。首先,用测力计测量1个钩码有多重,2个钩码有多重。(学生测量,汇报。)

然后,把2个钩码挂在杠杆左边、从中间数第2格的位置,右手握在杠杆右边、从中间数第4格的位置,用力向下压,把钩码提起。(学生实验。)此时,杠杆像不像那撬动大石块的棍子?在杠杆上,哪里是支点?哪里是动力?哪里是阻力?动力臂是多少?(用格作单位)阻力臂是多少?

那么,我们是用了多少力把重物提起来的呢?可以在动力作用点挂钩码来测量。试一试,在动力作用点(杠杆右边、从中间数第4格的位置)挂几个钩码,能使杠杆平衡。(学生实验,汇报。)

讲解:当杠杆平衡时,右边挂的钩码的重力就是提起重物用的力。如果右边的重力小于左边的重力,是省力:如果右边的重力大于左边的重力,是费力;如果右边的重力等于左边的重力,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提问:以上实验结果是省力还是费力?(省力)

在这个实验中,动力臂与阻力臂关系是怎样的,大于、小于、还是等于?(大于)指导学生把以上实验条件及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中。⒊实验2——学生自己探究杠杆的规律

讲解:下面,各组接着实验。利用实验1的方法,分别测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连做三次实验。把每次实验的条件、结果,像实验1那样填写在实验记录中。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你发现使用杠杆提起重物有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指导学生填写本课关于杠杆作用的空白。㈢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应用

⒈谈话: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想一想哪些地方应用了杠杆?哪些装置像用棍子撬石头一样?哪些装置像杠杆一样?

⒉讨论:

(出示剪子)剪子是不是杠杆?哪里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要剪一块很厚很硬的纸板,把纸板放在剪刃的哪个位置剪比较省力?(演示)为什么?

(出示钳子)钳子是不是杠杆?哪里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为什么用钳子能截断很粗的铁丝?(演示)

钉在木板上的钉子很结实,怎样把它拔出来?(如果学生说用钳子,可以接着问“除了用钳子还可以用什么工具?”待学生提出起钉锤后,演示用起钉锤起钉子。)为什么利用起钉锤能比较省力地把钉子拔出来?在用起钉锤起钉子时,锤子上哪里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是动力臂长还是阻力臂长?

(出示指甲剪)这是什么?(指甲剪)指甲剪是不是杠杆?在指甲剪上,哪里是支点?它是省力的杠杆还是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要做成这样的杠杆?.指甲剪上有三个杠杆。手把部分是一个省力杠杆,刀口部分是两个费力杠杆。

还有哪些工具应用了杠杆原理?

⒊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杠杆的外形是可以变化的,并不都像一根棍,凡是工作时围绕支点转动的装置,都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杠杆类的工具也并不都是省力的,有的是费力的,为了使工作方便。人们掌握了杠杆的规律,就可以根据需要,制造各种各样的杠杆类的工具。

三、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杠杆。2.提问:

⑴什么样的装置属于杠杆?

⑵在杠杆上,哪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⑶使用杠杆,在省力费力方面有什么规律?

3.讨论:一个大人与一个小孩能不能玩压板游戏?怎样玩小孩才能把大人压起来?

四、布置作业

⒈观察还有哪些装置应用了杠杆原理?分析它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研究它是省力的杠杆还是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要做成那样的?

⒉ P5 1—2 教学后记:

第五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2.1杠杆练习题

第一节

杠杆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一根硬棒就是杠杆()

(2)杠杆可以是直的、弯的或者其他形状的()

(3)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4)动力、阻力只能分别作用在杠杆支点的两侧()

关于力臂,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B.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C.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D.力臂的大小不可能为零

一支刻度准确的杆秤,若换了质量较小的秤砣,用它来称量物体质量的结果:()

A、比实际的大

B、与实际质量相等C、比实际质量小

D、无法判断

如图1中,杠杆刚好平衡,若要使A端下降,B端上升,可采用的办法是:(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

A.两边各减少一个钩码

B.两边各增加一个钩码

C.两边都向左移动相同距离

D.两边都向内侧移动相同距离

图1

天平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称出物体的质量的。()

作用在杠杆上的力臂可能为零。()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______________。

有一根重为G的均匀粗细的木棒,放在水平地面上,稍抬起一端,所需的力约为____________。

把重为2牛和12牛的物体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杠杆平衡时,两力臂长度之比为___________。若在2牛的物体上再加上2牛的重物,要使杠杆重新平衡,则在12牛的重物上加_______牛的重物。

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它处于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状态。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写成公式形式为____

_______。

一根1米的杠杆,在它的左端挂10千克,右端挂40千克的物体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则支点位于离左端_______厘米的地方。如果在它的两端各增加5千克的物体,要使杠杆恢复平衡,支点应向______端移动______厘米。

如图2所示,当支架上刻度相等的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秤的示数为29.4牛,则每个钩码的重是________。若把弹簧秤移至D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使杠杆重新平衡。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为________牛。

图2

图3

在图4中,画出作用在“开瓶起子”上动力F1的力臂和阻力F2的示意图.

图4

作出下图4的闸刀使用中的两个力臂,并标明L1和L2。

15画出图5中动力F1的力臂。

图5

如图6所示,用力F踩汽车刹车踏板,请画出此力对支点o的力臂

图6

试画出缝纫机脚踏板所受动力、阻力的力臂。

图7

下载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学见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学见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教学见解

    教学反思 本节通过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使学生建立平衡力的概念,并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得到二力平衡的条件。因此,教学中要尽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

    12.1杠杆课时练习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2.1杠杆课时练习题一、选择题1.一杠杆正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这个杠杆上再施加一个作用力那么该杠杆:(  )A、仍有可能平衡,只要这个力加在阻力这一边B、仍有可能平衡,只要该力加......

    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知识点总结——教案(共5篇)

    杠杆 一、知识概述 1、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之为杠杆; 2、杠杆有五个要素: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 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 4、杠......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仍担任105班的物理教学工作,经过上学期的努力,本班的物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在本期的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我有意识地在教学工作中采......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合集)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下)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后坪中学:田永芳 本学期我任教八年级两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这一学期即将过去,总体来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总结 桂南学校 何岚 一个学期又过去了,这学期我接任了八年级1--7班的物理,一学期来,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在继续推......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2013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