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村官苏瑞玲:刘二庄调研纪实
立足实际,寻求发展,工带农走上致富路
─刘二庄调研纪实
燕塔街道刘二庄村委会主任助理苏瑞玲
刘二庄是我任职的村庄。这段时间,通过与村两委干部聊天,走访村民,与群众交流,我对刘二庄的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刘二庄位于莘县燕塔办事处驻地西南两公里处,全村总人口540人,耕地819.7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民风淳朴。党员26人。村支部班子6人,并配有一名大学生村官。绝大部分人口都在家农务。村里有几家小型超市可以满足村里的基本生活需要。餐馆有一家。但是卫生条件较差,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改进。村里的小学由于生源有限,与其他小学合并。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村里的儿童一般去张屯或者县城就读。这基本上保证了村里的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去年,刘二庄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在过去的这一年,刘二庄村委干部再接再厉,在燕塔党工委办事处领导下,积极顺利的开展了全年的各项工作。该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带领群村群众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始终把文明创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认可和表扬,走在了全县乃至全市的前列。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班子,强核心。
该村围绕加强班子队伍建,适应形势任务需要,使村级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制订党员干部定去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规定每月10号为党员学习日,每周周二、周五为集中办公日,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通过学习,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统一思想认识,提高觉悟,端正态度,自觉投入,强化为村民服务的意识,团结支部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带领群众致富,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了,群众有了向心力,在党员中实行党员包户制度,及时把上级政策和村两委决议传达到户,并把所承包户的意见和困难反映到村党支部。干部、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全村经济大发展。
二、提高村民素质,创建文明乡风。
1、积极开展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积极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应积极创建农村文明一条街活动的要求,按照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的四化标准,村书记带领村民统一粉刷了标语,彻底清理街道三大堆,创建了文明街一条。另外投资十余万元新建了村委办公室,配备了新的办公设备,还安装了电脑,将网络技术应用到了日常的工作中。应科技下乡的要求,村委成立了农家书屋,来学习知识的群众络绎不绝。有关养殖、种植、致富的书籍摆满了橱柜,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支持和致富平台。
2、开展“文明户”、“科技致富带头人”、“好媳妇”、“好婆婆”等丰富多彩的评选活动。按照文明户的评选标准,采取村民小组推荐、评选委员会审核、张榜公布、挂牌四个步骤。现在全村有30%的户达到文明户标准。在全村形成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良好村风、民风。
3、村委干部还狠抓移风易俗,改变旧观念,革除陋习,成立红白理事会,实行心事新办,丧失简办。
三、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的要求,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充分发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在全村大力发展养殖业和温室大棚,村民收入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根据目前的市场行情和村里的实际情况,该村村两委班子经过多方考察,计划继续扩建鸡、鸭养殖棚和冬暖式蔬菜大棚40个。另外筹建农业科技园、养牛场和免烧砖厂各一处,以带动村里经济的发展,切实提高村民的收入。
目前村民主要的致富出路就是养殖业。走进村头,就能见到整齐划一的养殖棚。这些养殖棚由弓棚改建而成。村民在棚内支起一定高度的铁网,很好的利用了弓棚空间大、易操作的优势。每一个养殖棚大约占地500--600个平方。长度约为50-60米。粗略的估计一次能养殖家禽4000-5000只。
通过跟村民聊天,我了解到目前养殖棚里主要养殖家禽是肉鸡和鸭。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养殖,不受季节的限制。在我入村进行调研期间,很多村民都在做养殖的准备工作。入冬的保暖是第一步,通常采用在棚面添加秸秆和保温棉的方式来保持温度。
养殖的种苗主要来自附近的孵化场。而市场销路比较广,近到村里的食品厂,远到南方的各省市,都有村里养殖家禽的购买商。但是就技术来讲,村民主要是根据经验来养殖,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当遇到难解的家禽疾病,往往会因为技术上的漏洞,而给养殖户带来不小的损失。除了养殖棚,村里还有温室种植大棚。但是数量不多。村里粮食作物的种植收入也只占人均收入的一小部分。
海泉食品有限公司是村里的工业领头羊。生产车间占地几十亩,拥有工人150多人名。成品远销全国。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该厂主要从肉食鸭的宰杀与冷藏,一方面就地取材,节省资金,帮村里养殖户增加了一条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村里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使村里的人均收入提高了600多元。
村支部书记李书记充分认识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只有产业优化升级了,才能让村民真正走上致富创新的道路。而发展经济产业,走以工业带动农业,农业夯实工业的新型支付道路,是当前形势所趋。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和上级领导的规划,村两委经过商议,制定了下一步的计划与规划。
一、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加大对种植业的投入力度,建立一个农业科技园。科技园预计占地120亩,在现有的冬暖式大棚8个的基础上,再建长80米宽90米的大棚15个,弓棚10个。实行规模化种植,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种苗,起到示范的作用,带动村民种植温室大棚的积极性。
二、成立鲁莘养殖有限公司。计划占地20亩,主要从事肉食牛的养殖。根据专家的估计,公司成立后,可以承担400头牛的集体饲养。公司负责人李书记告诉我,公司建成后,会引进日本的种牛,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定期请专家前来指导,严把质量关,争取把品牌做大做好。
三、建立一个免烧砖厂。这个项目是李书记等两委干部积极引资争取来的。投资人通过综合比对,觉得在我村建立一个免烧砖厂,初步打算占地就业20亩。这个项目一旦建成,不但可以解决村里的就业问题,提高村民人均收入水平。也可以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
四、再发展养鸡、养鸭大棚30个,预计投资105万元。
通过这段时间的了解,我发现村里还是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和村委干部通过讨论,觉得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大力度去做好
一、加大对村民的技术培养。养无论是殖户还是种植户,多是根据经验去行动。在碰到专业性的难题时,多是无计可施。针对这种情况,村里将定期播放远程教育片,开设技术课堂,并请专家亲临现场进行指导,针对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细致讲解,加大投入把村民的技术提上去。
二、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走访中我发现村民很少有什么文化消遣方式。大多空闲时间都是在电视机或者麻将桌前度过。针对这种情况,村委会尽可能多的组织文化娱乐活动。把大家集合到一起,放电影,开展歌咏比赛、戏曲联盟,或者灯谜游戏。
三、建立老年人俱乐部。这也是丰富村民生活的一部分。
四、发展生态农业。村里的产业结构很特殊,有养殖也有种植。容易建立循环链。种植棚里的产出物可以作为的有机肥料,而粮食作物以及蔬菜的种植又可以为家禽家畜提供饲料。如此一来,既节约成本,又发展出自己的特色。
五、拓宽市场、准确掌握市场信息。要搞好农村经济,重要的就是认清市场形式,供市场之所需,给市场之所乏。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确定种植养殖的方向。另外,要积极主动地去联系市场,吸引尽可能多的厂商,给农副产品带来更广的销售渠道。从而确保农民的劳动成果能换来应有的价值。进而调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刘二庄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的村庄。我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和李书记的带领下,刘二庄的村民一定会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刘二庄也会成为鲁西大地的耀眼明星!
第二篇:金山镇夏庄村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一、夏庄村简介
(一)基本概况
夏庄村位于金山镇西南部,村庄沿管壮公路分布,交通方便,是离金山镇政府所在地石堰村最近的一个行政村,2011年止,人口数为2164人,耕地面积1750亩。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50多名。本村村民以从事种植业为主,2010年村集体收入41.87万元,负债70.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77元,比去年增长310元。
(二)村两委班子情况
夏庄村干部群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各村小组组长组成,其中村长兼五组组长,计生专干兼二组组长,共10人。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其中党支部书记1人,委员2人;村委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1人。班子成员中35岁以下1人,35-45岁2人,45-55岁1人,55岁以上2人。大专以上学历1人,高中、中专学历2人,初中及以下学历3人。
村委副主任成昌学,5年前开始搞运输,个人年收入4万元;村支部书记委员成车荣,主要搞养殖业,目前个人拥有一个养猪场,年收入3万元左右。其他班子成员主要从事种植业。
村支部书记成学会,50岁,中专文化,从2007年开始担任村支部书记。该同志任职期间,任劳任怨,平时积极学习党的重要方针,并能认真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去做好每项工作,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他个人从事服装制造业,在村里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并能解决一些村里的劳动力就业。
二、夏庄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夏庄村发展现状
夏庄村一直以来经济发展缓慢,几乎无村办企业,村民主要收入方式为种地和外出打工,部分村民在种地的同时,从事小规模养殖业,主要以种猪和肉鸡养殖为主。村里大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守者多为老人和孩童,人均收入排金山镇末位,是县对口帮扶村之一。发展,一直是压在夏庄干部和村民心头的一块大石,大家一直都在为夏庄村脱贫致富努力着!
近几年来,借助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江苏省援助苏北发展的契机,在赣榆县县委的扶助下,本村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村
现已修建50个垃圾池,两条六七百米东西走向的水泥马路,沿管壮公路两旁村民纷纷盖起了楼房,并利用交通优势发展各项服务业,其中超市5家,药店1家,理发店1家,凉菜店1家,家畜饲料代售点1家,家电电器维修铺1家,水果超市1家等。各种服务业的较快发展,在方便了村民的生活的同时,也增加了村民收入,村民的生活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二)夏庄村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夏庄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村土地使用无明确规划,土地利用情况比较混乱。除主公路两旁为住宅区 外,农用耕地使用比较随意,村民按自己的意愿种植庄稼,这样非常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和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也不利于统一管理,进而影响村民收成。
2.村养殖业规模小且分散,并无技术支持。村民自家搞养殖,规模小且分散,不仅难形成规模效益,且价格受市场影响大,很难形成竞争力,养殖户的利益无法保证,进而影响村民搞副业的积极性。村里没有技术指导小组,不能为村民搞养殖提供技术支持。
3.人才外流严重。本村每年都有大量村民外出务工,且转移出去的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年轻力壮、有一定文化者,而留在村里的往往是老人、妇人和文化程度较底且没有专业技能的人。由于这些人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4.村干部和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上存在偏差。一是村领导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热情不高,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我村是赣榆县对口帮扶村,所以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面拨的款,所有的建设项目资金都是上面扶持安排的,自觉主动地参与性不高。二是对新农村建设理解有误,只重硬件建设轻生产发展,认为修几条村路,盖了几幢新房,清理了房前屋后的垃圾就是新农村建设,从而忽略了生产发展和乡风文明的建设。
5.“重建设、轻管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没有规范性的维护和管理。通过帮扶计划,村里建成了一批村屯道路、小型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公共基础设施,但这些设施建成后,由于没有好的维护与管理,出现了很多处破损、坑洼现象。这些基础设施的管理责任由谁承担,大家并不知道。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迫切需要规范性的维护管理措施。
三、加快夏庄村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到夏庄村任职的这个一月来,对村里有了一定的了解,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
我给出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一)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确定重点投资项目
建设新农村,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进行指导,必须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夏庄村现阶段的发展需要一个整体的规划,除住宅区需要规划外,非建设用地和建设用地,禁止建设用地和非禁止建设用地都要进行统一规划。在进行规划的基础上,要加强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研究,分清轻重缓急,确定建设重点,并因地制宜引进资金,创办村办企业,积极增加农民收入。
(二)创建农村技术合作社,积极为村民服务
村支部应创造条件,建立农村技术合作社,积极为村民服务。分散经营的农户
(三)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是影响农村发展的关键,搞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任重道远。一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积极鼓励和扶持本村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能人兴办各种类型的个体私营企业和组织,支持第三产业发展,进而提高乡镇企业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二是建议村里成立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办事机构,从组织上保障农民工利益,并加强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训。
第三篇:大学生村官刘颖:同智营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目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有调查才有发言权。本文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简要说明,并根据实地下村走访调研,指出了同智营村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客观环境与历史因素,为村里调整产业结构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内涵及调整的重要性
农村产业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它是指农村地域内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层次之间及其产业各层次内部的相互关系的结构,包括农村三次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项目之间、项目中各产品之间的关系。
农村产业结构的层次是在农村经济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同时又受着消费需求、自然资源及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索的影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其趋于合理化、高级化是生产力发展规律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客观要求。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能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社会稳定、保证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农村产业结构是全国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农业结构是基础的基础,而农村非农业的发展延长了农业产业的链条,沟通着全国地区产业之间的联系。
农村产业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村经济效益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在同样的经济总量基础上,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比较合理的配置,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产业结构失调,虽然也可能在一定的时期内取得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从整体上和长远上看,经济发展的质量差,效益低,后劲不足。农村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素质和持续发展的后劲。因此,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整个农村社会生产基本适应社会总需求的水平,是当前农村工作急需认真研究的战略性问题。通过下村走访,摸清村庄情况,进行如下介绍。
2.1 地理优势:同智营村位于古云镇政府街西端,距古云镇政府仅3·5公路,是莘县乃至聊城的西南门户,处于山东省与河南省交界处,优越的地理位置很好的刺激了该村的贸易。此外,该村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岩盐资源,中原油田采油三厂坐落在此,三厂占地使得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使村里的经济产业迅速发展。
2.2 人口状况:全村共1640口人,340户家庭,老党员占一定份额,适龄青年应征入伍两户。由于该村自主产业丰富,外出务工人员相对较少,留守村民基础好,对发展贸易具有远展目光,并抱有很大期望。
2.3 经济状况:由于石油三厂入驻,村里大部分四十多岁村民被当作三厂驻地用工,收入有保障,条件堪优。并且村里有海峡连锁等企业开办,涉及到玻璃制品、饭店、石砖等产业,经济效益较好,产业利益蒸蒸日上。另外该村有一个小型经贸商城,十分繁华,部分村民在此经商或从事贸易工作,目前正在扩建,建成后直通村中央,形成商贸一条街。
2.4 产业结构现状:同智营村在镇、村各级党委的领导下,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依托天然气、岩盐资源大力发展化工产业,利用村里良好的地理优势发展贸易商城、蔬菜市场,并初成规模,形成农业与贸易经济相携的产业局面,逐步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我村的商贸一条街正在进行规模化建设,此项目将对我村乃至全镇产业结构进行,政府的大力支持将会更好的平衡产业结构的内部因素。
综合看来,同智营村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县市各级领导对该村发展极为关注,村里群众基础好,产业结构初具当代规模。目前,受政策、资金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公共设施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影响和制约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的瓶颈。调查中总结出在产业结构中存在一些问题
3.1 该村村民谋生方式多样化,工农商兼备,贫富差距较大。同智营村由于地理、资源等优势,村民很早就涉及贸易、工厂等产业,贫富差距明显呈递增状态。
3.2 农村贸易形式较单一,供需不平衡,收入增长乏力,处于瓶颈状态。其中贸易形式以服装、菜市为主,较为单一,如不改善其产业结构,不利于长期发展。
3.3 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限制产业发展与产业调整。
3.4 农村工业和农业的关联度非常低,不能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农业经济发展。
3.5 农村工业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自我制约因素。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的粗放型经营非常突出,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比重很低;“五小”企业比重较大,不但污染环境、浪费资源,而且面临国家强制调整转向的现实;众多农村工业企业是短缺经济的产物,在当前需求不足问题十分突出的形势下,不进行结构调整,难有前途;诸如技术水平低、人才匮乏、管理不善等等问题,依然存在。通过资料阅读与积累,归纳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追寻的定位原则。
4.1 采取因地制宜、比较优势原则。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必须符合当地自然经济条件特点的要求,不同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能否与当地的资源、地理、生态环境、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市场状况相适应是农村产业结构是否具有长期合理性的基础。
4.2 坚持二元导向原则。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政策导向和市场导向同等重要,特别在目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过渡时期,更应兼顾政策主导与市场主导作用的适宜发挥。市场导向是农业商品生产的必然趋势,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措施,它对商品性生产、农村工业和农村非政府性服务业的结构调整都起着导向作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时必须坚持
以市场导向为主兼顾政策导向。
4.3 农村产业部门的比例协调原则。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应能做到产业部门之间和产业内部对资源利用和配置的优化组合,互相促进,以实现农村中的农、林、牧、渔、工、商、运、建、服务等各个产业全面发展,共同提高。
4.4 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原则,即综合效益原则。结构调整应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关系,努力提高结构的社会效益,在保证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实现全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5 整体性原则。整体性是我国全球化背景下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基点和归宿。
4.6 量的扩张与质的提高相统一,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合起来,尤其要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从粗放经营模式转向集约经营模式。农村经济不仅要有量的增长,更要实现质的提高,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第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除应注意上述几点原则外,还应做到如下调整,以确保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5.1 调整有关政策,转变政府职能;
5.2 调整农村产业布局,推进三次产业共同发展;
5.3 调整产业内发展重点,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发展方向,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心的道路上来;
5.4 调整经济发展手段,发挥科技推动作用。
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它关键在于调整政府行为,发挥市场对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和科学技术的关键作用,从而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的。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坚持对内进行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坚持开放,充分吸收和利用外来的资金、人才以及一切可利用的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也只有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政府才能在一个宏观的位置上放长线钓大鱼,实现全面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