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镇发展对策研究--以丁村保护性开发构想为例 - 副本(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15:4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村镇发展对策研究--以丁村保护性开发构想为例 - 副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村镇发展对策研究--以丁村保护性开发构想为例 - 副本》。

第一篇:古村镇发展对策研究--以丁村保护性开发构想为例 - 副本

古村镇发展对策探析

——以山西丁村保护性开发构想为例

【摘 要】 位于山西省的丁村以其10万年前的丁村遗址,历时近四百年仍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居建筑,淳厚独特的历史民俗文化背景而倍受关注。本文以丁村为例,在分析了丁村历史资源和目前城镇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开发的一些思考和构想。

【关键词】 资源;民俗;旅游;保护;古村镇

前言:在生活节奏日益紧张的现代工业社会,古村落因其宁静、朴实的田园生活,而且又集历史、习俗、艺术于一体,真实记录祖先的印记而倍受青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而开发利用古村镇的旅游资源,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获得保护古村镇所需的资金,还能促进全社会对古村镇的关注并增强保护意识。因此开发古村镇旅游资源不失为现形势下发展古村镇的一个“双嬴”策略。

本文通过对山西丁村的保护与发展问题的分析研究,期望能对解决古村镇发展问题的策略作出一些解答。

一、丁村调查研究

在山西省南部襄汾县境内的汾河东岸,有一个闻名遐迩的村庄——丁村。它面屏、环水、枕山,天生就是一块宜于人居的风水宝地。汾河河水在这里绕了一个大弯,勘舆家称之为“金城环抱”。村对面又有一丘壑,被称为“官椅案山”。村东有黄土层很厚的肥沃良田,把塔山、祖山的龙脉和丁村基址连在一起。丁村又因偏于一隅,从而免受历代战乱侵扰,使之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沧桑变迁仍得以保存。

(一)丁村历史文化资源

1、丁村遗址

1954年以著名的考古学家裴文中、贾兰坡教授为首在丁村进行了闻名于国内外的考古发掘。最主要的收获是发现了三枚古人牙化石,后又发现了幼儿顶骨化石,这是我国建国之后第一次发现古人类化石。由此确定了介于“北京人”和现代黄种人之间的“丁村人”,也因此奠定了“丁村文化”在我国旧石器考古领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2、丁村民宅

丁村民宅建筑群,前后经历了四百年的历史,现保存完好者有40座院落。其中有30座有着非常准确的建房题记,建于明万历者6座,清雍正者3座,嘉庆者2座,道光者2座,咸丰者2座,宣统者1座,还有10座未发现纪年但建筑风格属于清代。丁村明清民居是我国北方以四合院为格局的民宅,其建筑艺术不但风格典雅、独特,分布错落有致,工艺精巧,而且在建筑装饰艺术上更具特色,其无论是檐枋花板、雀替斗拱等构件的木雕艺术;还是柱础、门墩石、踏步石的石雕艺术方面均赋予审美的情趣和深刻的寓意。如“喜禄封侯”、“连中三元”、“三羊开泰”、“鹬蚌相争”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乾隆54年民居中厅栏板上雕刻有百戏图,“宁武关”、“岳母刺字”、“周仁献嫂”等剧目,不仅雕刻工艺 1

绝伦,而且见证了瑰丽多彩的中国戏剧。

3、丁村民俗文化

丁村民宅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建造布局和完备的实用性、精湛的雕刻工艺,都无不反映了黄河流域汉民族的信仰、习俗和情操,细看其建筑上的雕刻,多而不絮,精美大方,内容从生活到礼法,从戏曲到社火,从民俗到治家等等处处可见其深厚的习俗文化。也正是因此,1985年国家文物局和山西省文物局在这里筹建了反映我国汉民族民俗风情的第一座民俗博物馆,馆里陈列了近万件文物,把晋南一带清末民初的部分民俗事象,或绘制成民俗画,或制作成模型,予以展出了晋南民间历代相沿的岁时习俗。其中有腊

八、祭灶、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等节目的风尚。还陈列着晋南城乡广为流传的刺绣、剪纸、雕刻、木板画等民间工艺品,以及歌舞、小戏、皮影、木偶等实物和资料。之外还有民间书画、民间镜子、民用瓷器和生产用具等展室。整个民俗博物馆不仅反映黄河流域淳厚的民俗,而且显示着黄河流域汉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二)丁村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分析

丁村作为保存完好,拥有丁村遗址和丁村民宅两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称的村庄,在现今的开发过程中,虽然占据着许多优势,但现状却不容乐观:(1)古建筑的功能性失去,保护保养日趋严峻,有些老建筑闲置无用,年久失修,对村落景观起重要作用的村落中心也渐渐败落,正如俗话所说“房子没人住,霉烂容易腐”,现今许多旧屋空出来并锁着是最不可取的;(2)古建筑功能及基础设施趋于老化;(3)现代新建筑与古建筑风貌不协调,丁村的新建建筑缺乏科学的规划,新旧建筑混杂,处于一种无序的局面;(4)宣传上力度不够,以至于如此淳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甚至是周边地区人们都不曾知,急需要加大宣传,扩大其知名度;(5)交通不够便利,交通上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发展的速度,急需加强建设。

二、古村镇发展模式的经验分析

目前,许多古村落通过发展旅游事业,发挥其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纵观以周庄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等等一系列的成功模式则表明:

(一)保护好其自身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资源,发掘和提炼自己城镇的特色,旅游者获得的感受就会越深刻,旅游地也就会获得更多的潜在利益。而相反一些忽视对古村镇风貌、历史文化保护的旅游地,常导致昔日朴实的村民变成只为盈利的商贩,古朴风貌由此荡然无存,迷失了自己。

(二)开发中探索古村镇的乡土文化背景,利用历史事件、典故、传说丰富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和内涵,组织展现当地居民的特色生活和风土人情的旅游方式。在实际操作中,游客越是体验到真实性的感觉,古村镇的发展越是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三、丁村保护性开发构想

在今天开发丁村历史资源,希望得以在保护好历史风貌的前提下,通过统一规划设计,分布实施,使丁村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保护规划

丁村前后历经500年,现在依然巍然屹立,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古建筑风貌还是受到部分破坏,保护如旧,修复如旧,保护其原始状态,在实际的保护规划中,贯彻保护第一的原则,合理利用,进行适度的开发。对丁村的保护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着手实施:

1、整体保护

10万多年以前的“丁村文化”遗址,历时近400年的丁村民居,这里曾经是旧石器时代人类聚居地,曾经是丁氏家族六大支系居住生活之地。到如今留下来的不仅是化石和老房子,还有仍然保留的地方方言、服饰、婚俗等无形的民族文化,只有同时保护好丁村的建筑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向游客展示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古村风貌。因此,整体保护才更能体现丁村的特殊价值,要认真对待每一处细节,保存真实的历史原样。

2、不同级别的分区保护措施

在保存的40座院落当中,其中房屋产权完全属于政府的有14座,这14座其中丁村民俗博物馆、丁村遗址陈列馆占9座,还有5座由工作人员居住打理,这14座院落可以说是丁村民宅最精华的部分,应作为重点保护,认真处理每一砖一瓦一木,严格按照原样修缮和复原。其余有17座院落是村民私有的,另外还有9座半私有(四合院中东西南北建筑以及牌楼部分属于村民私有)的院落可作为二级保护建筑,内部、外观恢复原貌,定期维修、适当复原。合理的利用,在不影响主体建筑的前提下可适当赋予当代生活的新功能:如增设自来水、排水系统;改善厨房设施;增加室内照明等,使其能融入现代生活之中,从而继续发挥建筑应用的作用。另外提供游客餐饮、住宿、娱乐的场所可建在二级保护区之外,不过这些新建筑与周围环境必须与传统特色相协调。

3、政府部门与丁村居民共同参与保护

在实施规划中要听取全村村民的意见和愿望,寻求他们的理解,寻求精神和物质、政府和个人的利益共同点,使得公共都能够参与进来。

(二)旅游规划

丁村由于开发时间短,地处偏僻,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待字闺中”的状况,相比于一些交通便利,开发较早的古村镇来说知名度不够高。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恰恰是丁村开发旅游的优势,现今丁村村民仍在古民宅中照常生活,保持着当地的民俗风情,充满了生活气息,旅游开发对丁村的影响较少,没有游客大量进入时带来的喧嚣和商业气息。我们可以借鉴其它发展古村镇的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进行统一规划与设计,分步实施,使古老的丁村得到新的良性循环发展,逐渐成为能够代表晋南汾河地域特色,展示黄河流域汉民族民风民俗的文化旅游村。科学规划可考虑以下三点:

1、丁村知名度的提升

在丁村开发旅游的初期,一方面,需要利用媒体宣传,与附近的知名景点合作,比如在其他景点的介绍册上争取丁村的一小方图片展示;去周边城市各大旅行社游说挂上线路;走上新闻媒体;建立自己的网站等方式来提升丁村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丁村民俗博物馆的优势举办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活动节;与新闻媒体合作,制作旅游画册、拍摄电视形象宣传片等。另外还可采取结合大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联动开发,游客旅游路线设置丁村与其他景点捆绑的形式。比如可以和洪洞大槐树、广胜寺组合为寻根访古旅游路线;或者也可以结合壶口瀑布自然风光成立一条旅游路线等等,从而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2、特色旅游规划

丁村现保存的明清建筑群,曾被誉为“北方农民的‘宫殿’”,而且丁村还有全国第一家汉民族民俗博物馆,所以丁村民宅也许没有其它古建筑拥有的豪华和壮丽,但却显得更为朴实,更能体现原汁原味的、不加修饰的黄河流域汉民族民俗文化。综上,对于现今的旅游规划,在丁村开发民俗文化旅游可以说是得天独

厚。在进行民俗旅游规划时,需要尽最大的努力保护和恢复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达到游客得以切实感受优秀文化传统的目的。挖掘丁村传统文化,开发民俗旅游,可从以下三方面实施:首先,保持和恢复仍然继承的和即将失去的民间历代相沿的岁时习俗。其中有腊

八、祭灶、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等节日的风尚。其次,相对于民俗博物馆的展出品,开设刺绣、剪纸、织布、面塑等制作晋南城乡广为流传的民间工艺品作坊,游人们可以观赏选购也可亲自操作一番,自制更有意义的纪念品。另外,开发晋南民间婚姻嫁娶的礼仪文化,在越来越多的人寻求风尚,进行海洋婚礼、空中婚礼等等与众不同的新婚仪式的今天,在丁村,这个古老的村庄,时光倒流,举行古式婚礼。迎娶当日,男家备彩轿鼓乐,由新郎和伴郎亲戚等组成的迎娶引客队伍前往女家接新娘,女家备酒席款待,新娘迎到男家后,设香宴、拜天地、入洞房。进行一系列的贺婚活动。游人可以提前预约仪式,得以在新世纪的今天感受一把丁村古式婚礼的吹吹打打,算不算更为潮流呢!

3、科学的经营管理

开发旅游过程中,采用政府,村民,企业都入股的形式,而宏观的经营权主要由企业来负责。因为企业经营有许多优势,其经济实力雄厚,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必定进行对环境和硬件的投资;其经营管理水平也较科学、合理,利用专业开发和经营人才,进行科学管理、规章约束、规范经营,避免了村民自主经营的人情管理、道德约束等问题。而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利用责任合同、经济契约来规范企业利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开发,包括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路线的设计、人员的管理、旅游产品的设计甚至定期了解丁村居民想法意见等,实行科学开发。

结束语:古村镇文化遗产的价值决不只是旅游,古村镇的发展模式也不仅此一种。我国的古村镇数量大分布广,类型多样,各地应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式。总之,神秘的古村镇,从原始走到今天,又会从今天继续走下去,我们的目的只是希望它永远质朴、独特又美丽。

【参考文献】

〔1〕黄 芳传统民居与现代旅游 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2000

〔2〕李长杰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8

〔3〕朱光亚,黄 滋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问题 建筑学报,1999,4

第二篇:网络文库的发展及运营模式的比较研究-以豆丁网与为例

让网络营销管理简单、直接、有效、可视化

Simple,direct,effective,and visualized

网络文库的发展及运营模式的比较研究

——以豆丁网与百度文库为例

姚平

摘 要:网络文库是自助出版的一种新模式,普通用户成为文库内容的贡献者,在这一开放的平台上实现信息的自由交流。豆丁网、百度文库等是国内网络文库中的佼佼者,他们所使用的商业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捕获众多使用者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诞生的时间尚短,网络文库的商业模式并不成熟,因此对于网络文库这一出版模式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完善。

关键词:百度文库;豆丁网;网络文库;商业模式

我国数字阅读产业在2010年以后进入爆发期。根据数据显示,2013年数字阅读市场规模达到60.8亿元,相比于2012年的38.8亿元,增长了56.7%。在数字阅读行业迅速崛起的过程中,网络文库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1网络文库概念界定

目前为止,网络文库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有学者将网络文库称为网络共享文档或者共享文档平台,本文认为“共享”偏向于免费,而网络文库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有部分是供广大用户免费交流共享的,但其发展趋势是以赢利为目的,所以文中统一将其称为网络文库。在这种模式下,用户通过文库运营商提供的平台进行各种文档的上传、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则是不便于出版商公开出版的短篇文档,也就是网络灰色文献。平台提供者则对文档内容尽一定的审核义务,由此可见,网络文库其实是自助出版的一种模式

2我国网络文库发展概况

我国最早的网络文库是诞生于2007年的豆丁网。豆丁网官方公布现有超多杭州橙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西湖区·康新商务大厦C座9F

www.xiexiebang.com 让网络营销管理简单、直接、有效、可视化

Simple,direct,effective,and visualized 2亿的文档数,是目前我国最大的C2C中文网络文档分享平台。大量的版权机构合作和原创作者人证保证了版权内容和原创内容的供给。百度文库稍晚于豆丁网,正式上线时间为2009年。百度文库内容专注于教育、PPT、专业文献、应用文书四大领域,凭借其庞大的用户资源、便捷的搜索和免费的阅读机制,自诞生以来迅速抢占了文档阅读市场,成为与豆丁网并驾齐驱的网络文库大亨。此外,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新浪爱问资料共享、道客巴巴和MBA智库文档等。

3网络文库的豆丁模式

豆丁网一度是网络文库中的领头羊,目前已经有2亿的在线文档,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专业文献,支持包括doc、ppt、xls、wps、pdf等26种文件格式,相比于其他的网络文库或者音频、视频分享网站,豆丁网的版权纠纷甚少,这与豆丁网的合作推广模式有着莫大的联系。

有数据显示,目前豆丁网的主要用户是学生和白领。白领阶层工作繁忙,但是拥有较稳定的收入来源,这种微付费的模式能够节省大量时间,简化下载程序,因此更容易被接受。对于文档的上传者来说,一旦文档被浏览就可以获得0.01元的收益,被下载则能获得文档定价的50%作为个人收益,因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上传热情,保证客户价值实现。

豆丁网的关键资源就是网站上的所有文档内容。豆丁网在成立之初参考国外同类网站采用UGC(即 users generate contents,用户贡献内容)和免费的模式。之后根据国内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关闭了小说频道,并开始积极与各个版权机构和原创作者合作,保证的文档版权的可靠性。但是,豆丁网也没有忘却小说类大众阅读市场,于是上线豆丁书房,与文学网站合作,竞争大众阅读市场。

杭州橙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西湖区·康新商务大厦C座9F

www.xiexiebang.com 让网络营销管理简单、直接、有效、可视化

Simple,direct,effective,and visualized

图1 豆丁网商业模式图

豆丁网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文档销售进行利润分成,另一种是与广告商合作收取广告费。对于豆丁上标价不为零的文档,成功销售之后上传者和豆丁网对销售的文档进行五五分成。豆丁网的广告包括贴片广告和悬窗广告,通过广告商获得广告收益也是豆丁网主要的盈利模式。

豆丁网的关键流程主要依靠豆丁播放器和文档转卖机制实现。豆丁播放器能够支持多种类型的文件的在线浏览,它采用的是基于网页的Flash展示技术,将文档封装之后,文档就成为一个基于网页的Flash演示代码,嵌入在网页中进行阅读和传播,而不能进行复制和修改,因此能够很好的保护原创者的版权。此外,豆丁增加了其独有的营销转卖机制,通过豆丁API,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个人主页、论坛、E-mall等方式将文档内容向外分享扩散进行转卖,文档销售之后转卖者也能获得一定的利润分成,这种病毒式的营销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用户的使用热情。

4网络文库的百度模式

百度自成立以来不仅跃身为全球第一大中文搜索引擎,旗下囊括了贴吧、音乐、视频、文库、云盘等近百种产品。网络文库的百度模式主要是依托搜索引擎的优势地位以及集团本身的固有优势,结合公司其他产品的辅助,形成集团化杭州橙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西湖区·康新商务大厦C座9F

www.xiexiebang.com 让网络营销管理简单、直接、有效、可视化

Simple,direct,effective,and visualized 的发展。2009年11月12日,百度推出公测版,使用名称为“百度知道文档分享平台”,与百度知道共享积分系统。同年12月正式更名为百度文库,并使用独立积分系统。

百度文库针对的核心用户群体是其教育类资源的使用者。这也成为百度文库和豆丁网字内容资源上最大的不同。豆丁网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销售商,而豆丁网则注重商业工具的开发。

图2 百度文库商业模式

为满足核心用户的价值需求,百度文库充分发挥了海量用户群的优势,聚合了大量的资源,目前总文档数超过1亿,仅次于豆丁网。在教育类资源的整合上,百度文库一方面开通个人认证和机构合作专区,获得更加权威、专业的内容。百度文库有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网、新东方等上千家版权机构和超过5万名人证教师在百度文库上进行知识的交流,包括像吴良镛等这样的顶级专家。另一方面,百度文库还积极与教育部开展合作,共同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2014年3月百度文库与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合作,上线了“教育文库”频道。

除了在客户价值主张和关键资源上,百度文库与豆丁网有极大不同之外,在关键流程上也有着独树一帜的优势。首先,百度文库是百度旗下众多产品线中的杭州橙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西湖区·康新商务大厦C座9F

www.xiexiebang.com 让网络营销管理简单、直接、有效、可视化

Simple,direct,effective,and visualized 一条,众多产品可相互配合支撑,形成规模效应,促进每一个产品更快的占领市场。在百度文库的内容推广上,百度搜索引擎功不可没,百度搜索是目前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在国内拥有绝对数量的使用群体,通过百度检索信息时,百度的搜索引擎会率先显示百度旗下产品的搜索结果,也就是说百度文库中的内容有更多的机会展示到用户眼前,从而给百度文库的内容推广带来天然的优势。其次,百度文库中的内容多数是免费的,而且获得积分或者下载币的方式相对较为简单,上传成功之后还能获得虚拟的或者实体的奖励,因此能够在用户中形成良好的好感度从而激发活跃度上升。再次,经过版权**之后,百度文库更加注重对于版权人的保护,研发了反盗版 DNA 技术,通过这一技术能够在网站后台对文档中的恶意盗版链接或者夹杂的侵权作品进行识别,有力的打击的盗版。此外,百度文库还提供了便捷的举报方式,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确保第一时间处理投诉。

5网络文库商业模式评析

网络文库采用UGC模式使广大用户成为“出版者”,在开放的平台上分享和销售自己的文档,并能获得一定的收益。与此同时,平台审核通过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提供完整的浏览权限,仅对需要下载的文档收取微薄的费用,甚至提供免费的下载功能。闲暇,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学习都需要一定的实用信息来提供指导,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出版,网络文库能够满足用户的这一需求,为用户的工作学习提供帮助,然而在它的发展中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5.1法制建设滞后,侵权现象严重

2011年的百度文库侵权事件将这一问题带入风口浪尖,随后个各大文库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完善,“避风港原则”的不合理理解成为网络文库经营者躲避侵权责任的主要盾牌。文库经营者提供的是文档分享和交换的平台,在被告知侵权之后有删除的义务,而未被告知的侵权作品则不承担侵权责任。网络文库的内容贡献者是广大用户,但是网络文库若是不进行相应的审查业务,或者不公开是否被告知文档侵权,那么杭州橙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西湖区·康新商务大厦C座9F

www.xiexiebang.com 让网络营销管理简单、直接、有效、可视化

Simple,direct,effective,and visualized 盗版就会猖獗。另一方面,在文档上传和展示的过程中,版权信息缺失或者显现度不足也是造成盗版的主要原因。因此网络文库经营者在用户上传文档时,应当加大技术投入,保证文档的版权信息明确。

5.2简单的规模扩张,文档质量难以保证

网络文库的内容来源主要是广大用户,虽然豆丁网、百度文库等已经积极采取了机构合作的模式,但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 UGC,因此文档质量难免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缺乏统一的质量审核标准,如文档大小、格式、内容有用性和重复性等;质量审核体系不完善,目前文库的语意审核系统只能针对明显的侵权作品、文档中的敏感词汇等进行审查,审查的准确度和力度明显不足。文档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用户的阅读体验和下载意愿,最终影响用户的使用选择,因此提高文档质量的网络文库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

5.3 检索归类功能不足,交互性不理想

根据官方数据豆丁网已经有超过2亿的文档,百度文库也有1亿多的文档,在如此海量的文档库中高效快速的检索到用户所需要的信息是提高用户体验的重要功课。在目前的文档检索功能中,只能提供简单检索,即输入需要检索的字段,只要文库内的文档标题或者内容中出现了被检索的字段,那么该内容就会予以显示。这样会产生很多的冗余信息,干扰用户的筛选。而且用户上传文档过程中是自行将文档进行归类的,用户归类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对于使用者来说就极易产生错误检索结果。与此同时,在诸多的为网络文库中都只提供简单的文档评价机制,用户之间的自由交流难以实现。简单的对文档评分并不能完全表现用户的使用感受和使用需求,对于提升用户体验来说并不理想。

5.4商业模式不成熟

虽然网络文库拥有了海量的资源和大量的用户群体,但是网络文库的商业模式并不成熟。侵权现象时有发生、盈利模式不清晰、经营者毁誉参半,这些问题杭州橙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西湖区·康新商务大厦C座9F

www.xiexiebang.com 让网络营销管理简单、直接、有效、可视化

Simple,direct,effective,and visualized 都是由于商业模式不成熟造成的。因此网络文库在日后的发展中应当积极解决好版权问题,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致力于提高用户体验,平衡利益分配,网络文库才可真正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知识资源分享平台。

杭州橙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西湖区·康新商务大厦C座9F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乡村民俗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自贡彩灯民俗文化品牌为例

乡村民俗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自贡彩灯民俗文化品牌为例

摘要: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是促进地方团结,行为规范,民众自治,增强地方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保障。同时还可以陶冶情操,吸引游客。民俗旅游产业横跨农、文、旅三产,联系广泛,既能保护当地的村落生态,也能解决当地的村民就业问题,让乡村资产升值,促进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还能带动一部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贡彩灯文化是自贡市改革开放以来重点打造的区域民俗文化,每年通过举办灯会吸引游客,是推动自贡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知名旅游景点。但受游客的审美疲劳,周边的旅游业兴起等原因的影响,自贡旅游产业发展遇到很多问题,亟待综合研究和有效治理。本文将通过对自贡市彩灯民俗文化品牌的发展现状调查,研究分析自贡市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自贡旅游业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旅游;自贡灯会;彩灯品牌引 言

《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指出:要继承和振兴民俗民间文化,加强对民间文学、民间文化、民间舞蹈、民间舞剧和民间历史诗歌的研究,保护濒危技艺和宝贵的实物资料。同时促进民俗文化协会的组织发展,规范和支持私人博物馆的建设。创建文化艺术馆群。要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去其糟泊,取其精华,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积极吸收国外有益的文化成果。

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指引下,自贡市大力发展和弘扬彩灯旅游业,打造民俗文化品牌,不仅丰富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还带动了自贡市社会经济发展,彩灯品牌已逐步发展成为有富有自贡特色的地方知名旅游品牌。但是,近年来,自贡旅游产业呈现出了逐渐落寞的景象。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发展自贡民俗旅游产业,以民俗文化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以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突破发展瓶颈,找到更有活力和魅力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自贡市彩灯民俗旅游的发展概况

1964年,自贡市人民政府举办了第一届自贡彩灯节,虽然由于彩灯的生产经验不足,第一届春节灯会的彩灯生产并不完美,但是这开启了自贡市民俗旅游业的发展航程。1964年~1966年、1978年、1984年~1986年,自贡市人民政府举办了7次自贡彩灯旅游节,详细数据见表2.1。

表2.1 自贡市彩灯民俗旅游业1964-1986年发展情况

年份

天数

主办机构

灯具数

旅游人次(万人次)

票价(元)

1964年

自贡市人民委员会

1225支彩灯

0.05

1965年

自贡市人民委员会

上千支彩灯

0.05

1966年

自贡市人民委员会

近千支彩灯

1978年

自贡市人民政府

1302个

0.05

1984年

自贡市人民政府

彩灯2690个

130

0.10

1985年

自贡市人民政府

彩门37座,灯组68

140

0.20

1986年

自贡市人民政府

灯柱3个,彩门21座,

200

0.20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民俗文化品牌对外展示市场的扩大,旅游产业实现了创新突破。自贡市政府进一步挖掘了民俗旅游的经济价值,详细数据见表2.2。截止二十世纪末,自贡市人民政府共举办了三十次自贡灯会,并在海外展出,自贡市民俗旅游业逐步定型。

表2.2 自贡市彩灯民俗旅游业1987-1998年发展情况

年份

天数

主办机构

灯具数

旅游人次(万人次)

票价(元)

1987年

自贡市人民政府

彩门34座,灯组

109,彩灯3200多只

230

0.55

1988年

自贡市人民政府

彩门30余座,大

中型灯组100座,工艺灯3000盏

130

0.55

1991年

自贡市人民政府

组灯182座,工艺灯2550盏

138

3.00

1994年

自贡市人民政府

118个灯组、3800盏工艺灯。

6.00

1998年

自贡市人民政府

57个灯组、19座彩门

10.00

2015年第二十一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灯组《中国印象》,春节期间吸引了36万人前来观赏,接待总人次更是突破了百万。2016年第22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接待人数达到了高潮,在短短的53天内,观赏人次达到了206万次,再创历史新高。2017年,自贡彩灯开始出口法国,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详细数据见表2.3。

表2.3 自贡市彩灯民俗旅游业2007-2019年发展概况

年份

天数

灯具数量

门票收入

(万元)

净收入

(万元)

2007第十三届

138个组团灯组

676.00

417.98

2008第十四届

展出112组特大型和大、中型灯组

839.13

292.14

2009第十五届

1,099.00

746.10

2010第十六届

42个灯景点,14个大型主题灯景区

1,240.83

913.67

2011第十七届

48个灯景点

1,414.05

1,147.10

2012第十八届

六大主景区、28组其它彩灯

1,846.45

1,571.40

2013第十九届

80余组各类大中型彩灯精品

3,467.55

2,927.66

2014第二十届

119组灯组

4,508.64

4,174.22

2015第二十一届

园内8大灯景区共计126组大中型彩灯

4,796.87

4,651.02

2016第二十二届

园内128组灯组

5,920.36

5,502.38

2017第二十三届

园内6大版块130组灯组

7,978.47

5,719.39

2018第二十四届

7,012.56

6,528.92

2019第二十五届

7,937.02

7,295.94

“"

为加快自贡市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自贡市编制了《自贡市环城市乡村旅游带策划方案》和一批乡村旅游规划,加强了长土镇等四个重点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地建设,全市5个乡镇、7个村分别被评为首批“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2010年全市乡村农家乐达500多户,比2006年增长50%。近年来,文化旅游热潮高涨,与现代农业、旅游业等多个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掀起了一股农、文、旅、相结合的旅游模式,给自贡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契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民俗文化旅游,前来观灯的人数也在逐年增长,旅游业为自贡经济做出的贡献也愈加显著,详细数据见图2.1。

图2.1近年来自贡市彩灯民俗旅游业净收入情况自贡市彩灯民俗旅游及其品牌塑造存在的问题3.1 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产业链短

自贡“盐文化”“恐龙文化”“彩灯文化”三大旅游资源支撑了自贡旅游事业的半壁江山,为历年来自贡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不够,也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路线。旅游产品过于单一,民众对于彩灯审美疲劳,加之在观灯时间上也具有较强的季节性。随着日益丰富的娱乐项目不断兴起,尽管每年主题更换,单调的彩灯已不足以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审美需求。恐龙博物馆、盐业历史博物馆等旅游项目的历史性、文化性、科学普及性较强,但游客往往更加追求娱乐性和参与性。

3.2 民俗意识较弱

与中国其他地区相似,自贡的赏灯习俗具有明显的宗教背景,是当地人庆祝节日的重要道具,但政府还未把每年的赏灯仪式形成一套核心的地方活动。民俗旅游不同于法律法规,而更像是情感的寄托,靠的是人们对一个地方和一个事物的向往,是自发的、相由心生的,只要价值观相符,很容易驱动人们付诸实践。例如,元宵节买元宵,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已经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习惯,不用宣传人们也会自发的进行活动。每年春节是家人团聚,休闲放松的时刻,现代交通工具发达,前几年旅游过年甚至成为一种潮流。这为春节赏灯成为大众春节出游的选择提供了契机。

3.3 抗风险能力弱

旅游业易受自然和人工因素冲击,抗风险能力弱。尽管当下新冠病毒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在一些国家仍未平息。在2020年初来势汹汹的疫情下,整个行业受到国际和国内因素的严重影响,甚至有些公司已经停产。据悉,作为灯之城的自贡受到疫情的打击,2020年灯展在1月开放仅几天后,便受到疫情影响,立刻闭灯。虽然延期到4月30日~5月20日开放,门票也降到了30元起,但在当时严格的疫情防控下,游客数量大不如从前。

3.4 受其他旅游产品的冲击巨大

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当下,其他城市和地区也形成了自己的区域特色旅游业,对当地产生了巨大冲击。春节期间,除自贡灯会外,成都市塔子山第四十二届灯会、大邑县西岭雪山第十届南国冰雪节等民俗旅游活动相继开展,这些产品成为自贡灯会的替代品,数年来吸引了众多游客,对自贡彩灯民俗文化品牌造成威胁。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化,一些不起眼的小众的旅游景点,在大数据的时代,也成为了打卡圣地。例如,在电影里火起来的稻城,同在四川,游客增长数量却远超我们。好的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周边产业的发展,单靠“彩灯民俗文化品牌”这个招牌一枝独秀是不现实的,必须要形成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发挥区域优势。

3.5 配套体系不够完善

在出行方式上,随着私家车数量上升,家人自驾出游和情侣结伴驾车出游的方式占多数,整体偏年轻化。政府要把握好这一趋势,做好相关交通管理,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运输,确保游客安全、方便地出行。为了能给游客一个良好的体验,需要有完善的信息系统和来保障,政府还没有一条专门用于信息反馈的通道,无论是现场,线上还是线下,缺乏一条专门的信息反馈通道,不能及时地知晓观灯人的真实体验。政府的问卷放置在官方网站上,但很少有人会在游玩后进行填写。

3.6 现代信息技术未能很好的融合在现代视屏网络飞黄腾达的今天,抖音、视频网站等网络平台成为了广告宣传的一大基地。众多流量产品通过视频宣传销量一夜暴增,众多食品店铺也联合直播平台增加人气,我们彩灯作为一个成熟的品牌,必要的网络宣传不可或缺。对于本地人来说,获取灯会信息的方式可能是公众号的文章推送,也可能是官方网站公布的信息,但这些宣传都不够直观,不够详细,游客无法直接掌握灯会的内容及特色,从而无法做出判断。而外地的朋友,由于缺乏大肆的宣传,对于民俗旅游还停留在听闻的阶段。

3.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弥足珍贵的,是我们中华民俗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民共同的财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凝聚地方团体,传承地方风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贡灯会见证了民俗文化的起落兴衰,是历史的见证,传承好发扬好自贡彩灯文化,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都以手艺等传统形式展现,随着人们关注度的转移,保护程度不够等因素,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在大众的眼中,以传统手艺为生的手艺人出现失业,甚至出现无人问津的局面。促进自贡市彩灯民俗旅游及其品牌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4.1 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整合和联动发展

”“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实现文化价值可持续增长的极佳选择,是以民俗文化价值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条现实出路。政府要打造旅游一条龙,红色旅游等新兴旅游路线等,并予以适当的优惠政策,吸引周边游客。自贡周边有蜀南竹海、荣县大佛、黄龙庙会、双溪水库、吴玉章故居等文化旅游资源,详见图4.1,政府可以推出“二日游”“周末游”等价值观念,将彩灯文化与这些资源捆绑在一起。临市文化产业的兴起,虽然会产生一定威胁,但一个良好的旅游线路可以形成文化圈,反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政府可以利用周边景点,制定规划一个短途旅游线路。

图4.1 能够联动发展的景点分布图

4.2 抓住时代机遇打造民俗文化品牌

为树立和提升自贡彩灯的知名度,政府围绕特色灯展,致力于把自贡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南国灯城。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媒体和民众齐心协力、齐头并进、深入挖掘彩灯文化内涵、提高大众艺术品味。政府将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出台方针,出台政策,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随着现代光学、艺术学、美学、几何学以及工业技术的发展,传统彩灯既要适应市场和大众的需求,又要保持自身的特色,政府要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就要招商引资,配备充足的人才资金,潜心研究彩灯的特色工艺,真正形成独一无二的品牌。

4.3 延长产业链,增加抗风险能力

疫情下,产业经济受损,适当延长产业链条,能够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和保险系数。例如成都宽窄巷子旅游景点内设置了众多特产美食、纪念品;熊猫基地内开设了许多玩具店,专门销售熊猫模型。自贡特产冷吃兔、灯影牛肉,在前几年旅游业发达的时候销量极佳。从国家层面,政府应出台相关的金融扶持政策,增加社会融资渠道,增设紧急防控资金储备项目,降低银行贷款项目最低标准,重点支持发展空间大的项目。同时开放企业融资和民间筹资渠道,吸引直接投资,保障资金供应。

4.4 打造区域竞争优势

由于城市的审美疲劳,大多数城市居民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进行旅游活动。政府要把握好民众心理特征,对症下药,形成区域优势。灯会最吸引游客的,莫过于当地的风景、小吃、民间故事、特色产业。政府要把握好、利用好这些优势,将利益最大化、最优化。同时,政府要发挥地方优势,借鉴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彩灯文化的民间艺术宝库,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发挥民俗文化的特色和优势,增强彩灯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4.5 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环境

灯会举办期间,在火车站、高速公路口设立咨询处,开通临时观灯公交专线、设立临时停车场并杜绝乱收费现象,增设多个服务点,详见图4.2,为灯会创建一个方便、和谐的环境。在信息宣传上,政府要做好彩灯文化活动的宣传和策划。旅游局应做好及时地宣传介绍,提高景点信息的透明度,以更加开放的态度迎接大众,注重宣传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近年来,国民收入增多,文化旅游热潮高涨,是宣传彩灯文化的良好时机。旅游局应建好宣传网页,为游客提供一个完善的景点信息系统,开通专门的旅游咨询热线。搞好网上订票、退票等工作。同时,政府要及时的与民众进行各种方式的交流,建立起线上反馈机制,以评价反馈返利的机制,或者线下调查的方式,吸收游客意见,及时地收集民意,并做好相关统计分析,做出更加亲民的旅游品牌。

”“

图4.2 服务点示意图

4.6 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游览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等先进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备要素。自贡市政府要开拓好线上市场,创新观赏方式,融合现代科技,借助这个机会实现网络化观灯、虚拟现实观灯。近几年网络上出现了云养猫,云做饭,云相亲等等,那么,灯会也可以采用“云观灯”的方式,利用网络展出精美的彩灯灯组。这样一来,不仅满足了远距离游客近距离观灯的心愿,也在网络宣传中进一步传播了彩灯文化,有利于彩灯文化在全国范围甚至国外立稳脚跟。除此之外,网上观灯维护成本小,污染小,减少交通压力,政府应做好网络安全保障,提供便捷的网上观灯通道,给予大众良好的线上观灯体验。

4.7 进一步加强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

政府要建立机制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重点给予经费和政策支持,突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用,出台政策保证必要的资金和专业人才培训,培养一大批文化遗产评估人员做储备。民俗文化是历史的沉积,要把千百年来的丰富文化和美好的愿望融入到每一盏小小的彩灯之中,把彩灯的文化价值发扬到最大化。同时,政府要把握时代方向,利用互联网普及非物质文化知识,促进民众意识觉醒。对于青少年,要加强新一代青年的爱国情怀,在义务教育中增添对文化瑰宝的保护意识。

结 语

本文从自贡彩灯民俗旅游产业发展概况入手,分析了新时代游客的价值倾向,运用农业管理学、乡村旅游管理知识,对自贡民俗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做了全面深刻的分析,从多个方面勾画了自贡民俗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最后,自贡灯会是自贡人的骄傲,在旅游业丰富发展的今天,人民政府要不忘初心,致力于打造人民喜爱的、大众接受的旅游产业,为游客提供更加人性化便捷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薛庆超,薛静.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行政管理改革,2017,12.[2]侯梅,戴燕灵.自贡市彩灯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J].才智,2020(05):215-216.[3]王余,张方来.品评自贡灯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11.[4]张士闪.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报告 2014 [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2015.12.[5]程子彪.自贡彩灯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6]古春梅.自贡彩灯文化品牌发展的困境及其对策[J].文教资料,2012.[7]王娜.浅析彩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自贡彩灯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8(05).[8]邓军.实践传承:自贡彩灯生产性保护研究[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13.[9]梁川.民俗文化传统的政府书写 ——以非遗”自贡灯会"为例[J].河南教育学院报,2016-11-30.

第四篇:苏南农家书屋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以黄埭镇为例

苏南农家书屋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以黄埭镇为例 作者:吕志强 | 单位:相城区文明办 | 类型:调研报告 | 时间:

2015-03-10 08:14 | 无附件

按照《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定义,农家书屋是指“为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建在行政村且具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和相应阅读、播放条件,由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公益性文化场所。”自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之后,农家书屋便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农村和社区建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

苏南是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苏南地区发达的经济也为文化建设中的农家书屋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和政策支持。因此,对苏南地区农家书屋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国发展最好的农家书屋的大致情况。因此,本文以苏州北部大镇黄埭镇为例,具体研究了黄埭镇农家书屋的发展现状、发展困境,并对苏南地区的农家书屋锁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一.黄埭农家书屋发展现状

1.1发展规模

黄埭镇,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全镇面积55.33平方公里,人口6.1万,外来人口11万余,下辖14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截止

2014年9月,黄埭镇先后在全镇16个村、社区建起了农家书屋,基本实现了农家书屋在该镇的全覆盖。

黄埭以书屋“占地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书籍不少于1500册”的标准进行农家书屋建设。目前,全镇农家书屋共配置图书20000余册,报刊近千册,书架60余个,书柜20余个。具体到村和社区,以笔者所在的长泾社区为例,长泾社区农家书屋占地面积约为50㎡,拥有6个书柜和6台用于电子阅览的台式电脑。配备的图书越有1500册,报刊15中,音像制品10种,均达到了国家和镇政府的基本要求。1.2资金来源

目前,黄埭的农家书屋的建设资金还没有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没有落实配套的财政资金,缺乏固定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依靠上级部门不定期的图书配送和专项资金分配。以下是近三年来黄埭农家书屋所获得的图书和资金支持:2012年相城区文体局向黄埭镇农家书屋配送图书2200多册、音像制品170件,总计金额约45000元。2013年值相城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之际,区财政向黄埭镇12个村、社区分配专项资金共计75万元,长康、胡桥、东新分别10万元,其余9家分别5万元,这笔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添加图书、音像制品及电子阅览设备。2014年镇文化站采买并配送图书500多册、音像制品100件,总计金额约10000元。1.3运行模式

黄埭的农家书屋主要由所在村或社区维护运行,运行费用由所在村委会、社区居委会负担,管理人员则由村、社区干部兼任,一般无

额外报酬,大多数会经过岗前培训,掌握一些如实行接收、登记、分类、编目、上架的基本的管理人员技能。书屋实行“自主管理、无偿借阅”的原则,大多数社区和村的书屋开放时间为周一到周五的上午8点到下午5点。书屋的图书由上级部门及文化站配送和社区自主购买。此外,黄埭镇相关单位还制定了“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图书借阅管理办法”、“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职责”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对“农家书屋”进行规范管理。1.4借阅情况

以黄埭的长泾社区农家书屋为例,据统计,2013年长泾社区农家书屋接纳人次为658人次,共有46册图书被借阅,被借图书多以生活保健和少儿读物为主,而阅读多以报刊为主。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以长泾书屋为例的黄埭农家书屋的借阅情况不容乐观。平均每天到农家书屋阅读的人数不足2人,平均每月借出的书籍不足4本。此外,据管理员描述,农家书屋的借阅者相对比较集中,一小部分读者经常借阅图书,而大部分居民从未借阅过图书,农家书屋在人群中的影响力非常有限。

二.苏南农家书屋发展困境

苏南地区农家书屋工程目前为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由于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的实际困难,往往会出现种种困境。在调查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在黄埭的一些社区和村中,已建好的农家书屋并没有发挥足够的作用。其中借阅率低在农家书屋中是一个普遍现象。而借阅率低也往往会导致所在居委会和村委会缺乏积极性,服

务不到位,不能定时开放农家书屋,而变成了仅仅用于应付上级检查的形象工程,导致借阅率的进一步降低,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究其原因,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2.1缺乏持续运行资金

农家输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后续发展经费的支持。农家书屋属于准公共物品,而政府是公共物品的重要提供者,所以政府投入是农家书屋建设的关键因素。目前在苏南农家书屋运行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后续运行经费的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建设资金还没有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没有落实配套的财政资金,缺乏固定的资金来源,资金的支持主要还是依靠上级部门不定期的图书配送和专项资金分配。到目前为止,负责农家书屋组织建设的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也未对农家书屋后续资金投入问题出台相关政策,而单靠社区和村支持农家书屋的建设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所以,苏南农家书屋的后续投入资金是没有保障的。可以说没有后续保障资金的投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导致书屋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的根本原因。2.2书屋缺乏吸引力

农家书屋的建设目的是为农民提供文化资源、拓展致富渠道、丰富文化生活,但是在农家书屋的运行过程中,农家书屋的借阅率往往很低,对所在社区和村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家书屋借阅率底的最直接原因是图书报刊缺乏吸引力。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2.2.1图书种类少,重复严重

以黄埭镇为例,在许多社区和村的农家书屋中的图书册数虽然都达到了1500册的基本要求,但是却普遍存在这图书种类少,同一本图书大量上架凑数的现象。这就导致了来到农家书屋的人群可以选择的阅读内容非常之少,很多人来了一次之后便不愿再来。2.2.2图书缺乏针对性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知识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而且他们对图书内容的选择也逐渐多元化。图书内容的单一,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农民的特定需求也是导致农民对农家书屋缺乏兴趣的原因之一。以长泾社区为例,早在几年前,长泾社区就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人口转化。大量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如今在长泾社区鲜有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而事实上,在农家书屋的图书配送过程中,农业科技类书籍仍然是其中主要内容之一,而这些书籍在长泾社区显然是没有多少受众的。2.2.3报刊杂志更新慢

对报刊杂志来说,时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报刊杂志还是几个月前甚至是几年前的,那么这些报刊杂志的吸引力将会很小,尤其是报刊,将会毫无吸引力。然而,报刊杂志缺乏时效性这一现象在广大的苏南农家书屋仍然是一个大量存在的现象。如今在一些社区,摆放在书屋中的报刊杂志往往还是上一次领导检查的时候更新的。究其原因一方面还是缺乏添置最新报刊杂志的资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缺少长效的管理机制,农家书屋缺乏维护。2.3农家书屋管理机制还不够科学,合理

虽然说,黄埭镇相关单位针对农家书屋的管理制定了“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图书借阅管理办法”、“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职责”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真正能够得到完全落实的确是少之又少。

首先是农家书屋管理员的问题。大多数农家书屋的管理员是书屋所在社区或村干部进行兼职,虽然其中一部分受过岗前培训,但是还是存在管理员队伍良莠不齐的现象,再加上没有额外的报酬,导致了兼职的管理员积极性不高,从而在一些社区和村的农家书屋常常会出现“铁将军”把门的现象,一些真正想要借书的村民不知如何能够借到书。

其次是开放时间还不够不合理,由于管理员是社区或村干部兼任的,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也往往是定在周一至周五的上班时间,这也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家书屋的服务人群范围,许多上班族和学生无法再下班和放学后进入农家书屋进行借阅。

最后是农家书屋缺乏宣传。农家书屋自建立起,距今已将近8年,但是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许多社区和村的居民都不知道有农家书屋的存在,特别是一些离农家书屋所在地相对较远的居民更是少有了解的。这主要还是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对农家书屋不够重视,缺少对农家书屋必要的宣传。三.农家书屋发展对策

农家书屋是各级政府为了满足我们农民群众读书学习的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农家书屋的成立,正是为了解决

农民“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是为了让农民有一个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改变自身命运的文化平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应有的作用,让农家书屋能够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是目前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笔者根据实际调研和吸取其他地方的优秀管理经验,认为苏南农家书屋应做到以下几点内容:

3.1保障持续运行资金和图书供应 3.1.1政策和财政支持

从长远来看,无论是解决农家书屋图书配置问题,及时更新图书,增加图书数量,增加吸引力,还是完善农家书屋管理机制,招聘合格管理员,保证农家书屋的正常开放等问题,都需要稳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建立完善农家书屋相关政策,将农家书屋列入当地财政预算,是解决农家书屋目前困境的最根本的方法 3.1.2图书漂流和图书馆支持

建立城乡图书流动机制,一个镇各个社区和村之间的农家书屋定期进行图书漂流活动,加强各个书屋之间书籍的交流和分享,同时也能起到各书屋之间的良性竞争的效果。

此外,在苏南地区,大多数区一级都有了自己的图书馆,一些发达的城镇也有了相应的图书分馆。农家书屋可以吸收这些图书馆定期淘汰下来的书目来充实自己的馆藏,从而达到回收再利用的效果。3.1.3社会捐赠

对于社会捐赠,实际上在农家书屋建立之处就有提出,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中第五章就对社会捐赠管理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并专门设立了农家书屋工程发展基金接受社会捐赠。为了鼓励捐赠,《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捐赠人或单位可以获得加注名称甚至冠名的奖励。但在实际书屋运行过程中,农家书屋接受社会捐赠的则是寥寥无几。因此,加快健全社会捐赠财物的核算、使用、管理制度,做到公开透明是加大农家书屋社会捐赠的首要任务。3.1.4市场化经营

目前,苏南地区大多数农家书屋的主要服务内容仍然是无偿向农民节约读书,然而,由于只局限于这种社会功能的提供,农家书屋目前并不能创造经营性收入。要搞活农家书屋就必须打破现在这种单一的经营模式,走创新经营发展机制的道路,突破农家书屋纯公益性服务的发展道路。这一点,我们可以学习霍山县农家书屋的“1+X”的经营模式,即:利用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现有的设备和场所,增加图书销售、邮政代理、移动业务办理等便民服务,在充分利用和发挥农家书屋服务设施的情况下,既增加了经济效益,又提升了农家书屋的人气,让农家书屋真正的“用起来”。

3.2因地制宜配置图书,切实满足读者需求

苏南地区各地产业结构不同,不同地方的居民对书籍内容的需求自然也是千差万别的。通过对居民面对面的访问调研,来了解本地居民对书籍的具体需求,从而在配送过程中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而非千篇一律,墨守成规的配送某一特定内容的书籍。此外,在

配送过程中,也可以参考当地书屋记录的读者感兴趣经常解约的书籍类型进行配送。

如果所在社区或村的资金较为充裕,则可以对一些暂缺的,读者又急需的书籍进行登记,每月或每季度定期对记录书籍进行购买补充。

至于报刊和杂志的时效性,对于许多村和社区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实施的。实际上,许多社区居委和村委都会定一定数量的报刊杂志,而这些报刊杂志却很少被翻阅。如果这些报刊杂志能够每日都放到农家书屋一部分,那么就能够得到充分的运用,农家书屋报刊杂志的时效性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老百姓们能够每天免费阅读最新的报纸,相比农家书屋的人气也会有极大的提高。3.3进一步完善书屋管理制度

3.3.1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管理人选多样化

农家书屋的管理员不仅可以让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的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兼职,也可以让一些热心的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退休教师和退休干部全职担任,甚至可以学习其他地方优秀书屋的经验,雇佣具有管理书屋能力的残疾人担任,同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保证农家书屋的正常运行。此外,为了延长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让上班族和学生也能够用到农家书屋,在非工作时间管理员工作可以让学生志愿者担任,这一点可以与当地的学校进行合作,将担任管理员计入社会实践项目和志愿者服务内容。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在每个管理员 9

上岗前,都要进行简单的岗前培训,从而保证他们能够妥善的完成这项工作。

3.3.2加大对书屋的重视,定期检查评比

要保证农家书屋的正常开放,关键还要镇、村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将农家书屋列入自己的工作任务之中,定期对农家书屋进行检查评比,对做的好的农家书屋进行一定的奖励,从而激发各个农家书屋的积极性。

3.3.3定期举办有特色的读书活动,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农家书屋,并使用农家书屋,在农家书屋定期举办有特色的活动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宣传手段。如以“妊娠注意事项”为主体的孕妇读书交流会;以“亲子读书”为主题活动,可以让父母们带着孩子一起来书屋阅读儿童书籍,父母之间交流经验;以“夏令营”为主题的少儿读书活动;以“健康养生”为主体的老人读书活动等等。有特色的读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农家书屋的人气,也让更多的人享受新农村建设的文化成果,用知识让自己生活的更好。四.总结

建设农家书屋工程是一向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苏南农家书屋在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必将面临一些困境,如何克服困境让农家书屋更好的服务广大农民,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我们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需要学习其他农家书屋的优秀经验和在实践中探索最佳的运行模式。(黄埭镇长泾社区 吕志强)

参考文献:

【1】曹燕.黄埭镇农家书屋情况汇报.黄埭文化站.2014年9月 【2】李艳.甘肃省农家书屋建设现状研究[D].兰州大学,2011.【3】霍山县农家书屋创新运营模式[N].人民网.2010年10月20日 【4】罗冰.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初探.中国农家书屋网.2013年1月5日

【5】李哲,谢文哲.农家书屋的“建、管、用”[N]经济日报,2009-4-28

下载古村镇发展对策研究--以丁村保护性开发构想为例 - 副本(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村镇发展对策研究--以丁村保护性开发构想为例 - 副本(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