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书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案例
一、评估项目
红木家具制造项目
二、评估程序
1、组建评估组
组长:施仁华(党委书记、镇长)
副组长:曾华锋(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
莫爱军(党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
成员:张建高(党委副书记)
方明(纪委书记)
潘运权(副镇长)
张海斌(武装部长)
周军霞(宣传委员)
邓东海(组织委员)
李强(副镇长)
江汉雄(派出所所长)
王运林(镇综治办副主任)
杨双林(镇综治办副主任)
周金斌(镇国土所所长)
魏晓辉(曾店司法所所长)
舒育明(镇信访办主任)
黄润清(镇经济发展办主任、驻长彭村村干部)
杨凌威(镇武装干事、驻冯巷村干部)
方建平(大方村支部书记、县人大代表)
王金堂(新王村支部书记、市人大代表)
陈新平(县政协委员)
彭东田(长彭村主任)
肖金水(长彭村副书记)
冯银平(冯巷村支部书记)
冯春山(冯巷村会计)
许琼霞(冯巷村妇联主任)
彭大贵(长彭村村民)
彭德文(长彭村村民)
彭水清(长彭村村民)
冯春三(冯巷村村民)
郭东民(冯巷村村民)
郭爱国(冯巷村村民)
2、评估安排
(1)开论证会
5月6日上午8:30,在镇三楼大会议室召开了“红木家具制造项目”。评估组全体成员参加听证会。会上,副镇长潘运权向入会人员介绍说明了项目投资方相关情况及建设投资情况。国土所所长周金斌提出了土地的使用和手续的问题,长彭村、冯巷村村民提出了土地的补偿问题,镇党委书记施仁华都做了一一回答。红木家具制造项目是为了发展曾店镇的工业,曾店镇政府事前做了充分的规划,其中的土地属于征用,正规的规
划和土地手续等也在按规定办理中。土地的补偿一定会让长彭村村民满意。
(2)开座谈会
5月7日在冯巷村活动室召开长彭、冯巷村民座谈会。会议由评估组全体成员参加,邀请长彭村18位村民(各组都有代表)、冯巷村10名村民座谈谈意见,共耗时2小时,从8:30至10:30。首先,镇党委书记施仁华向各位座谈者讲了红木家具制造项目的意义。然后,长彭村、冯巷村村民提出了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地的补偿和环境上。施书记都一一作了答复。参加座谈会的群众纷纷表示满意,纷纷踏实回家。
(3)重点走访
5月8日至5月10日,评估组成员分成2班,分别到长彭村、冯巷村走访项目建设周边的群众。通过大量解释和宣讲,周边大量群众非常同意建设红木家具制造项目。
三、评估预测
经过开论证会、座谈会和重点走访,评估组认为长彭村、冯巷村村民对建设红木家具制造项目没有意见,相关人员开始到县建设局、县规划局和县国土资源局办理相关手续,项目正式动工建设。
曾店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委员会
二0一一年五月
第二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书
社 会 稳 定 风 险 评 估 报 告 书
评估项目:**棚户区改建新村 评估时间:2012年7月8日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二0一二年
一、评估项目
**棚户区改建新村
二、评估程序
1、组建评估工作小组
组长:***(**场长)
副组长:***(**副场长)
***(**综治办专职副主任)
成员:***(**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
***(**林业分场场长)
***(**畜牧分场场长)
***(**试验分场场长)
***(**托管中心主任)
***(**干部)
2、组织开展评估认证
为了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先期化解,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基础之上,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入户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同时向有关法律单位和个人咨询,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7月8日上午9点,在**大会议室召开了“**棚户区改建新村听证会”,评估组全体成员和24户拆迁户参加了听证会。会上,一是由**副
场长***同志将棚户区的现状,新村改建方案的由来向大家进行了告知,并将改建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解释,与会全体人员都表示同意;二是由综治办专职副主任***同志将棚户区改建存在的涉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三是由**场长***同志做了重要讲话,意思大致是拆除棚户区将其改建为**新村是**党委会议多次研究决定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全场农工居住条件和人居环境,是一项切实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是符合**实际和民意的,既有利于改善农工居住生活环境,又能改变现有的危房状况,同时为县政府征用**土地作为工业园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一举三得,此项工作一定会让**群众满意。
三、评估预测
经过评估认证,评估工作小组认为棚户区绝大部分居民都非常同意拆除老棚户区,对改建新村也很赞成,现仅有极少数居民对拆迁工作的态度不明朗。经研判,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居民对拆迁补偿标准不满意,可能会遇到阻扰、非正常上访等过激形式不搬,干扰棚户区拆迁,为此场制定相关优惠措施,辅助其顺利搬迁;二是新村建设中附近的部分居民可能对改建工程进行投诉、阻扰,针对此问题将组织专门人员逐一上门进行政策解释,打消居民心中顾虑。总之,困难总是有的,但改变**棚户区的面貌,还居民一个卫生、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更为重要。我们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此问题一定能得到妥善解决。全场也一定会做好相关维稳工作,密切关注辖区居民的思想动态,尽量不发生、少发生影响和谐稳定的事件。
四、应急措施
改建过程中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即在执行改建决策、实施集中改建的过程中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生命、财产等与其切实利益相关的各个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综上分析,**棚户区改建将对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有可能会引起群众的投诉和信访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制定应急预案用于应对改建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
1、群众投诉情况的应对
针对改建过程中群众对施工进行投诉的情况,**将成立投诉处理工作小组,该小组由综治办专职副主任为组长,各分场信访干部为成员的工作组。该小组负责在收悉群众投诉后,第一时间上门与群众进行思想沟通,做好相关政策解释工作,让群众理解和支持政府的决策。
2、群众上访情况的应对
针对改建过程中群众对改建项目进行投诉的情况,**将成立信访稳定工作组,该小组由分管维稳工作副场长为组长,各分场综治干部为成员。该小组职责:一是每天排查和收集群众的思想动态及信访信息,如有上访发生,小组人员
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劝返工作,并根据上访人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合法的解答;二是对其中被人唆使、被人误导而赴各级上访、缠访的群众,一经发现,立即根据《信访条例》的相关规定依法依规处理;三是涉及由于群众不清楚棚户区改建政策,对现有安置方法不满而出现的上访情况,**将由主要领导和相关科室对其进行引导并做好相关解释工作。
3、对改建中出现的安全问题的应对
改建过程中,**将安排新村办负责同志每天到改建现场进行实地监控,确保其安全施工、文明施工,防止涉稳问题的发生。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2012年7月10日
第三篇:信访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书
信访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书
、评估项目:评估时间:
西村镇第六高中改造项目 2012年10月
一、评估项目
西村镇第六高中改造项目。
二、评估程序
1、组建评估组 组 长:尚保红 第一副组长:牛永新
副组长:花业文 张东方 谷从文
成 员:孙邦林 李文苍 姚德成 刘彦峰 洪友华 贾延圣 任祥林 蒋维林
2、评估安排(1)开座谈会
在同发行政村原大聂小学召开了涉及村村民座谈会。会议由评估组全体成员参加,邀请双塘庄村一组群众代表及部分村民座谈谈意见,共耗时3小时。首先,镇党委书记王守朝向各位座谈者讲了万亩农田整治的重大意义。然后,双塘庄村一组村民提出了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地的补偿、附属物补偿及环境上。王书记先向双塘庄村民讲清了建设桑达太阳能的意义,意思是万亩农田整治项目是经过多次争取及会议决定的,为了发展当地经济而做出的,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停前实际和停前民意的。
镇政府事前做了充分的规划,正规的规划和土地手续等已经按规定办理结束,这是一项符合法律符合规律的重要举措。对补偿问题,按每年每亩1200元青苗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物价的上涨,青苗费补偿可以增加)给群众兑付,严格保证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于附属物补偿问题,我们将严格按照县相关文件的补偿标准给广大群众进行补偿。
(3)重点走访
评估组各成员纷纷到涉及村庄走访万亩农田整治项目周边的群众。通过大量解释和宣讲,周边大量群众认为该项目很有必要,对本地的经济发展有作用,而且也给我们充分的土地补偿,非常同意在万亩农田整治该项目。
三、评估预测
经过开论证会、座谈会和重点走访,评估组认为涉及村庄百姓非常同意该项目,给予的补偿问题也进行了充分的安排布置,应该不会产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四、应急措施
发现重大社会稳定问题苗头或事件时,启动预案,并展开以下工作程序:
①对已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相关部门要认真接待,并根据起因即通知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做好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防止矛盾激化,把群众稳定在当地。
②第一时间召开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会议,通报不稳定情况和处理情况,分析研究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及对策。并将不稳定情况向港区有关部门报告,请求帮助和支持。
③对问题复杂、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有关领导要迅速抵达现场,组织工作,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④把上访群众稳定在当地,坚决劝阻集体赴京、赴省上访,对已进京、进省的集体上访群众,尽快接回,做好疏导工作。
⑤对重点人员要耐心开导,稳定他们的情绪,并联系有关方面解决问题。必要时,报请有关机关采取应急措施。
昭关镇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十月
第四篇: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书
重 大 事 项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书
(征地项目报告卷)
事项名称:2013第1秕次淮安早健包装材料项目
稳评单位: 淮安区席桥镇人民政府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报告编制单位:政和社会稳定风险风险估中心
目 录
(报告卷)1、1批次征地项目社会稳定评估工作报告(1)项目基本情况
(2)项目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必要性(3)对项目的稳定风险分析(4)重点、难点问题及建议(5)稳定风险的控制化解措施(6)结论 2、1批次征地项目防范和处臵预案 3、1批次征地项目专家组评审意见 4、1批次征地项目审批表淮安市2013第1批次
征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报告
淮安区席桥镇人民政府
项 目 名 称:淮安市2013第1批次淮安早健包装材料项目 项目实施单位:席桥镇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安市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办(试行)的通知‣(淮政办发„2012‟85号)文件精神,保障我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经研究决定,专门成立了由镇长施淮中同导任组长的征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小组。经过一个星期的工作,征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成员先后多次走村入户,深入一线,与浦马村村委人人员共同走访了淮安市20131批次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农户,先后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吸收了有关社会机构、相关部门专家,对本项目进行了全面的、认真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形成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现将淮安市20131批次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报告如下:
一、淮安市2013 1批次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 淮安早健包装有限公司建设项目落户在淮安区席桥镇浦马村民委员会一、二组境内,规划用途为工业用地,本次征用席桥镇浦马村集体土地面积为19.869亩。进一步加大 淮安区建设的步伐,及时地保障淮安区公共事业。
宣传和严格执行土地补偿人员安臵等政策,上门入户,深入细致做好征地政策的宣传、解释取得村民的理解与认可,维护良好征地秩序。履行征地前公告、确认、听证等程序,确保征地程序公平、公正、公开。随时掌握所涉村民思想动态,及时化解信访苗头。一旦该项目获得上级批准,将严格执行淮政发[2006]57号及[2011]104号文件精神,及时开展征地补偿和人员安臵;将征地预存款打入区国土资源分局专用帐户。征地完成后,充分征求被征地农民意见,力求全部安臵人员进入基本生活保障体系,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不降低。
二、淮安市20131批次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
1、淮安市20131批次建设项目的合法性 淮安市20131批次城市建设项目润发冷库符合城市建设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能保质保量的补充所占耕地、符合国家的土地供应政策及产业政策;并获得市发展与计划改革委员会批准;润发冷库(楚发改备[2011]78号),市规划部门已出具了建设项目规划红线图。
2、淮安市20131批次建设项目的合理性 淮安市20131批次城市建设项目润发冷库,建设项目是围绕核心区建设的充分地保障商务新城的消防、用电 安全,安臵房是安臵新城地块上拆迁户的,较好地维护了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3、淮安市20131批次建设项目的必要性 淮安市20131批次城市建设项目润发冷库,全面提升新城的整体形象,加快新城的经济发展,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建设项目是淮安的公共事业,被征地农民大力地支持淮安区的发展,该工程顺民心、合民意,促进新城经济大发展大繁荣,启动该建设项目十分必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社会稳定风险的内涵与成因
(一)社会稳定风险内涵
社会冲突,危及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可能性,是一类社会稳定风险,广义上是批一种导致基础性、深层次、结构性的法潜在危害因素,对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会构成严重威胁。一旦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社会风险就会转变成公共危机。广义的社会风险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安涵盖了生态环境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和文化领域的各种风险因素。在狭义上,社会风险是指由于所得分配不均,发生天灾、政府施政对抗、结社群斗、失业人口增加造成社会不安、宗教纠纷、社会各阶级对立、社会发生内争等社会因素引起的风险,仅指社会领域的风险。
(二)征地拆迁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内涵及其成因 征地拆迁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即政府在执行征地拆迁 决策、实施征地拆迁的过程中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生命、财产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这些影响是多方面的;失去收益性物业、失去农业工作机会、失去宅基地及住宅、失去赖以为生的土地、原有生活方式和邻里关系改变、产生失落感、剥夺感等。另外,不同历史年代不同、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征地性质之间的不同补偿标准和方式,有可能导致群众对比甚至盲目攀比,造成误解,产生不公平感等。
因城市征地拆迁需要而迁出原居住地的被拆迁人,在理论上被称之为“引致移民”,又称之为非自愿移民。与主动移民不同,引致移民的被动性本身即具有一种强烈的色彩。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他们失去土地,拆迁时不得不离开家园,失去原有的生存空间,去适应一个新的未知环境。引发征地拆迁社会稳定风险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征地拆迁的中制性。
在我国,征地拆迁基本上是政府行为而不是市场行为,由政府发布公告、组织与实施,政府行为常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样做利于保证工程建设进度要求。土地征收在对农民进行合理补偿的前提下进行。不以农民自愿和同意为条件,其产生的负面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2、补偿不足。
土地的价值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不同的区位土地价值相差显著。随着城市化的演进和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边界土 地升值明显,农民对土地升值的预期加强,“惜地”思想普遍,要价和附带条件越来越高。同时,基于我国目前征地补偿标准,淮安市的补偿标准尽管和上世纪90相比有了巨大的增加,但是由于实行的不是市场价,所以很难赶上土地价值增长的步伐,和农民的不断增加的要求和欲望相比,征地补偿常常显得标准不高。
3、补偿安臵中的社会保障力度不够
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基本医疗等生存性的需要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政府是责任主体,有关保险机构是实施主体,但是社会保险需要资金的投入。所以,如果没有筹集足够的资金或者资金被挪用,被征地拆迁农民的社会保障措施将会落空。另外,失业人口数量的增加,缺乏失业保险和就业培训,可能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4、征地拆迁带来的破坏性
当人们耕种的土地被征用,被迫迁移时,其原有的生产系统将遭受破坏,大量有收益的土地和其它有收益的生产资料将会丧失,收入来源减少;教育和医疗保健等福利设施及服务短期内将有可能不到位;搬迁也可能引致社会关系网重构或解体。之种破坏性将影响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被拆迁人的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5、补偿不公平等其它原因
不同历史年代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征地性质之间 的不同补偿标准和方式,有可能导致群众相互对比甚至盲目攀比,造成误解,产生不公平感。另外,政府征地程序不到位,粗暴施工和分配补偿费不当等都可能诱发社会稳定风险。
四、本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内容及其评价
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社会稳定风险衍生于相关利益群体对征地拆迁项目的抗拒,这种抗拒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上访、留臵原地拒绝拆迁、暴力对抗甚至群体示威等。因此,对征地拆迁项目所涉及的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进行界定,应认真分析征地拆迁实施后群众可能引发的异议、遭遇到的损失或不适,这些异议、损失或不适即为引起社会不稳定的风险。在识别了本项目可能面临的六大类社会稳定风险的基础上,对上述六大类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小分别进行定性评价。为便于评价表述准确,本报告把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划分成5个等级,可能性由小至大依次表述为:较小、中等、较大、很大,并根据专家经验以及对征地拆迁相关利益群体的民意调研结果,界定各类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根据对征地拆迁项目实施过程中易发生的社会风险的经济判断,并结合本次征地拆迁项目的具体情形,本项目可能会诱发的异议、损失或不适等诸多社会风险及其评价主要如下:
(一)项目合法性、合理性以及申报材料齐全、真 实、有效遭质疑的风险
风险内容:该项目的决策是否与现行政策、法律、法规相抵触,是否有充分的政策、法律依据;该项目是否坚持严格的审查审批和报批程序;是否经过严谨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论证,是否充分考虑到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制约因素;建设方案是否具体、详实,配套措施是否完善。
风险评价:项目合法性、合理性以及申报材料的真实、齐全、有效性风险较小。
1、项目可能被群众抵制的风险(1)项目可能造成环境破坏的风险
风险内容:本项目需征用部分农田,把农田变成建设用地,可能会地当地的生态和景观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在建设期内项目的施工会对地表水、空气、噪声环境等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施工机械会有作业噪声,施工机械燃油或机油渗漏会引起油污染,施工物堆料场受降雨冲刷会引起地表径流污染,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或生活垃圾随意抛弃会引起污染。大型挖掘机械及运土车辆对道路的损坏和环境卫生的破坏的现象将不同程度的存在。另外,项目在运营期可能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风险评价:项目造成环境破坏的风险较小
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项目施工方案的制定对于周围环 境的影响及整个项目的正常建设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该项目可着重考虑在以下方面加强控制。施工期间在晚上九点到凌晨7点禁止高噪声设备施工和倾倒吵卵石料昼安排在白天进行施工。施工车辆进出场前轮胎必须经过冲洗。防止进出车辆将泥土带出场地产生扬尘污染;施工材料按总体布局摆放,规定工程结束及时清场。对于剩余无用的材料和各种外包装物品应集中堆放统一处理。
采取降低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措施。施工、拆迁设臵不低于2米的硬质体围墙实施打围作业,围臵外墙作美化装饰,对工地区域进行临时绿化,拆除建筑物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扬尘污染环境,施工期产生的渣土、弃料及其废弃物做到及时清除。具体来说,建筑施工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扬尘、固体废物、水质污染。下面就这些具体影响给予具体的防治措施;噪声防治对施工设备进行降噪处理,研制、推广低噪声施工设备,加大建筑施工噪声现场管理力度;建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督察制度,严格控制夜间施工,施工噪声不得超过所在地区的环境噪声标准;加大建筑施工噪声防治的宣传力度,使午施工单位真正意识到降低噪声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搅拌站、焊接棚等噪声较大处设臵隔音屏;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未经特批,公众作息时间禁止噪声作业;扬尘的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对施工区域实行封闭,采用新技术避免建筑施工过程中贮藏、装卸、输送和分级时的 扬尘现象,施工结束后必须及时清理和平整现场,清运建筑垃圾并进行覆盖。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本项目征地拆迁后造成环境的影响较大。
(2)群众抵制征地拆迁的风险
风险内容:由于征地拆迁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加上群众对征地拆迁的政策缺乏管理,因些,在征地拆迁问题上群众往往会与政府站在对立面,以各种形式抵制征地拆迁。征地拆迁项目中群众最敏感、最担忧的问题是失去土地。本项目要征收土地的,全部是农用地,这些农用地在承包户的良好管理和经营之下,能获得较高的持续的效益。征收农用地不仅会使当地群众人均农用地面积减少,而且对那些已经进行大量投资的承包户的收入造成巨大的影响。
农用地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生产资料,失去农用地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都会产生严重影响。研究资料表明: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来说,失去土地所产生的后果通常比失去房屋要严重的多。另外,保留下来的农用地可能也会影响到项目的各种影响而质量下降。因此,当征地会导致当地群众土地面积减少并危及其生存时,群众可能会对征地拆迁项目 产生强烈的排斥和抵触情绪,这种负面情绪一经积累有可能演变成激烈的抵制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稳定。
风险评价:群众抵制征地拆迁的风险很小 为了赢得群众对本征地项目的支持,土地管理部门已在项目征地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做法,有效地化解了群众对征地项目的不理解、不支持。在项目中,一线动迁工作人员高度负责,主动放弃自己的节假日休息时间,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积极与被征地群众联系沟通,发放调查问卷44份,充分了解农民的真实意愿,问卷调查表明:群众对拆迁安臵表示基本满意的群众达7%,满意的达93%,没有群众有满意情绪,说明群众抵制拆迁的风险很小。
在问卷调查的同时,向村民解答各项征地问题,宣传项目建设意义和征地政策;同时对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实偿数据,一丝不苟,反复核对,积极帮助村民解决力所能及的补偿问题,顺利、高效推进了征地工作。以前项目征地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本项目的征地积累了经验,打下了较的群众基础。
(3)群众对生活环境变化的不适风险
风险内容:本项目所在地是一片广阔的农田,当地居民以务农为主,乡村氛围浓厚。席桥镇人民政府综合开发将打破当地居民的生存现状,使得村民与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界的干扰,从而造成居民的内心的不安与担忧。
风险评价:群众对生产环境变化的不适应风险较小 本项目征用少量农用地,村民人均土地面积变化不大,这意味着村民以农耕为主的生存方式不会面临根本性改变,但是本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会给周边地区带来的部分环境问题,不过,这种问题仅仅是短期的,随着本项目的建成,村民的生活环境、出行等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4)群众对生产保障担忧的风险
风险内容:本项目要占用部分农用地,当地村民赖以生存的土地面积减少,在安臵时又采取货币安臵方式,虽在短期内村民生活可以为继,但从长期来看土地的减少弱化了村民的持续生存能力,使村民对未来的生活保障感到担忧。
风险评价:群众对生活保障担忧的风险很小。本项目在实现公共利益的同时,兼顾被征地村民的利益,把地民的短期需要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为了弥补村民的失地损失,本项目已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地管理法>办法‣、国土资源部•关于引发†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臵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38号)等有关规定拟定了征地补偿方案,并组织召开听证会,补偿方案的合理性得到了群众认可。问卷调查表明,有6%群众对征地后家庭生活变化表示基本满意;有94%群众对征地后家庭生活变化表示满意,说明群众对生活保障担忧的风险很小。
2、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的风险 风险内容:本项目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当地个别居民可能会因为对补偿方案不满意而成为“钉子户”,拒绝征地、抵制拆迁。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当地居民带来干扰,影响其正常的生活与通行,因此,可能引民居的满情绪。另外,不排除有民间组织通过收买当地居民的补偿“权利”而介入反征地拆迁活动,滋事生非,干扰项目进展,并从中牟利。
风险评价: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治安风险较小 本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精心布臵,组织严密,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尽量做到不引发、少引发村民的满情绪,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早在征地工作开展之初,淮安市国土资源局淮安区分局就会同淮安区维稳办和对征地工作周密谋划、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在制定征地补偿方案时,发入调查问卷,召开听证会,反复征求被征地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使补偿方案更完善、更合理。补偿方案确定后,又迅速印成小册子开展宣传教育,针对村民所提意见和关心的问题,以问答形式编制成资料,派发至各家各户。在各村设立征地拆迁政策法规流动咨询点,现场解答村民对补偿方案的疑问。对抵触情绪较大的村民,采用“换位”思考方式尽力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消防其对抗心理。另外,针对社会上偶发的与本项目征地有关的零星失实评价,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正面报道,消除误解,引导舆论支持征地 拆迁。
五、风险防范措施
根据对项目可能诱发的风险及其评价,我们采取了下述风险防范措施。
(一)已经和正在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
1、注重对农民切身利益的保护
一是严格执行土地补偿标准。根据征•淮安市市区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安臵办法(试行)‣、•市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淮政发[2011]104号)对本次征地拆迁的安臵途径做的规定:(1)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的,拆迁人应当一次性支付6个月的过渡费;(2)被拆迁人选择产权调换的,拆迁过渡期限自被拆迁人腾空房屋之日起,一般不超过18个月,过渡费按实际过渡期结算;(3)安臵房或者被拆迁人对货币补偿款购买的房屋,与被拆迁房屋等值的部分,符合省财政部门契税征管有关规定的,被拆迁人可有申请免缴房屋契税。按照这个规定的精神,我们制订了补们安臵方案,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本着有利于保护农民切身利益的角度,制定标准时,取高舍低。
二是做好失地农民进社保工作。涉及的被征地农民实施社会养老保险,具体名单经各村民代表大会报乡人民政府核准、公示后确定;如村集体经济组织逾期未能确定名单,应 向乡人民政府书面说明原因,由乡人民政府对有关情况核实后,形成书面说明报所在区劳动保障局,先办理材料报送手续。
2、减少施工期间的扰民
市、区、乡三级及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严格要求和监督施工单位文明施工,减少扰民,采取下列措施: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废水、废气等有可能污染周围环境的,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水可随意倾倒、排放;施工现场车辆进出场时,要避开每日上、下班(学)时段,水要造成施工现场周围交通不畅或发生事故等。
3、保障项目全过程治安安全
本项目建设应紧密联系和依靠淮安人民政府,服以预防为主的治安防范措施。一是确保补偿款到位然后进场施工,首先保证村集体和村的切身利益。二是确需强制进场的,在补偿款到位的前提下,对现场进行证据保全,同时要求公安、民政等部门到现场维护秩序。三是公安部门在项目全过程加强综合治理的工作,保持征地涉及区域日常治安环境的良好。四是密切关注极少数村民可能的历对补偿不满意引的上访、闹访、煽动群众、示威等动向,第一时间采取教育、说服、化解等措施,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下一步风险防范措施
尽管本项目征地拆迁项目发生不利于社会稳定的风险 程度低,但并不意味着征地拆迁项目会一帆风顺,仍要注意加强对征地拆迁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个体矛盾冲突的防范,并随时戒备和监控征地拆迁进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发生。
1、继续加强征地拆迁政策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新闻媒体,宣传本项目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这些正面的影响。尽管短期内农民会有少量的利益损失或者建设期的生活不便,甚至带来感情的痛苦、焦虑等,权衡利弊,当地人民群众将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有必要继续加强征地拆迁政策的宣传,舆论先行。
2、创新思路,讲求科学的征地拆迁方法,以人为本,促进和谐拆迁
在征地拆迁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讲求科学有效的拆迁方法,尤其要千方百计应用那些已被实践证明效果十分显著的征地拆迁工作方法。如实施“四同时”征收模式,将经济留用地、安臵区用地与项目主体用地进行“捆绑”,“同时选址、同时规划、同时报批、同时建设”,最大程度地照顾被征地群众的利益。在土地征收过程中,还要按规定做好公开、公示工作,保证被地地对象的如情权。
3、加强风险预预警,做好征地拆迁现场维稳工作 建立风险预警制度,对征地拆迁过程中发生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每日排查。加强征地拆迁现场的治安保障,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或是聘发生苗头后,各方力量和人员都能立即投入到位,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开展工作;涉及单位的主要领导要亲临现场,对能解决的问题要现场给予承诺和答复,确保事态不扩大,把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4、探索开展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
对那些失去土地,难以从事农业生产者的居民,如果有再就业技能培训的需求,政府应该专门在征地补偿费用中列出一定的预算,采取订单式等方式,向有关社会机构购买培训课程,对失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
5、加强对村集体资金使用的监管,预防腐败的发生 各村在征地后获得了不少土地补偿费、留用地和集体经济发展补助,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这些资金、资产合法使用的适度监管,防止因资金使用、资产运作不当而影响农民切身利益,进而发生“次生”社会不稳定现象。
六、结论
本报告对本项目征地拆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了识别与评价,结论如下:
1、项目合法性、合理性以及申报材料齐全、真实、有效遭质疑的风险较小;
2、项目可能造成环境破坏的风险,该类风险发生的 可能性较小;
3、群众抵制征地拆迁的风险,该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4、群众对生活环境变化的不适风险,该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5、群众对生活保障担忧的风险,该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6、项目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的风险,该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7、综合评价表明,本征地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程度较低;
8、目前已经采取的和下步将采取的系列风险防范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以致消除社会风险。
我们认为,淮安市20131批次城市建设项目,周边群众的坚持,相关职能部门依法行政,实行阳光操作,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该建设项目不会发生大规模的群体事件,对省数因个案而形成小规模的上访,按照处臵预案、依法妥善处理,就不会对该建设项目造成影响。
第五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北镇街道办事处
关于当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为切实做好社会政治稳定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努力提高对重要领域、重大问题和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能力,按照区综治办部署,请办事处安全小组(综治办)、信访办、派出所等部门围绕本地突出敌社情特点,进行敌社情动态调研,全面了解影响当地社会政治稳定的突出问题和隐患,努力通过分析社会政治稳定形势特点和发展态势,提出预防、处臵的对策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取缔“法轮功”10周年前后邪教重点人员的活动情况; 办事处现有“法轮功”习练者106人,其中:重点人员24人,在劳教2人。取缔“法轮功”十周年期间,办事处对所有习练者排查稳控,实行了一天一排查,一天一报告,没有发现活动情况。
二、经商求学的维族人员的思想动态情况
办事处辖区内有流入维族人员两家8人,居住在原新华印刷厂宿舍,分别在黄河六路、八路做面食、烧烤生意,合法经营生意,除两人回家办婚事外,现正常经营。辖区内没有维族求学人员。
三、军队退役人员、协解人员、原民办教师、涉众型经济案件受害者等利益诉求群体和人员等去市到省进京上访情况
办事处有涉军人员1人、原民师3人。涉军人员在外地打工,思想比较稳定,无上访迹象。三名原民师已妥善安臵,生活有保障,思想稳定,加之年龄较大,无上访迹象。无协解人员、涉众型经济案件。
四、企业改制、破产等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及群体性上访情况 办事处辖区内有破产企业9家,近年无改制企业,从当前看,企业人员思想比较稳定,无不稳定上访的苗头。
五、工程建设、城市房屋拆迁、土地征用补偿、土地承包等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及群体性上访事件
今年,办事处辖区内拆迁任务重,通过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渤海五路拆迁、黄河二路东延拆迁、辛家部分居民户拆迁,拆迁户思想稳定,各类补偿到位,没有发现不稳定因素和上访苗头。办事处今年不存在工程建设、土地征用补偿、土地承包等因素引发的不稳定因素。
六、因民族矛盾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及群体性上访情况 北镇辖区内居住的少数民族少,都是经商做买卖的,与当地人和睦相处,从排查的情况看,没有因民族矛盾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及上访苗头
七、境外宗教势力对我进行渗透及非法宗教势力、邪教势力的地下活动情况
没有发现境外宗教势力对我进行渗透及非法宗教势力、邪教势力的地下活动情况
八、其他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特别是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和隐患。
引发群众性事件的矛盾,既有政治领域的矛盾,也有经济领域的矛盾;既有思想文化领域的矛盾,更有许多莫名其妙的偶发事件。要防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就必须减少或控制不稳定因素的形成。当前,整个社会出现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在我区范围内主要因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拖欠工资、医患纠纷、信念错位等事件中引发而生的。
当前,整个社会出现了许多不和谐因素,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公,就业矛盾突出,医疗教育费用过高,城乡办学条件差距,社会保障不全,环境污染加剧,干部作风不实,腐败屡禁不止,外地人口比例过高,文化观念冲突,弱势群体的无助等,这些压抑性社会矛盾的并存,使相当部分群体感到压抑、无望、不满、憋气,时时处处催发着群体采用群体事件的方法去解决个人面对的困境,为群体事件的发生埋下了诱发的种子。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外在表现。引发群发性事件的矛盾,就我区的实际情况看,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
1、因征地拆迁,导致社会矛盾增多
2、因企业改制、劳动保险、医疗保险、拖欠工资等问题导致矛盾增多
3、是特殊对象社会保障问题滞后导致矛盾增多
4、因理想信念错位,导致一些群众涉足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
5、因信访渠道不畅,导致矛盾化解调处不利
6、因群众维权意识提升与自身法律素质低下引发的矛盾
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减少上访的对策、方法
针对以上比较突出的矛盾纠纷引发的上访,我们应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由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转移,减少和化解新形势下各类矛盾和纠纷的发生,减少信访上访群体发生,确保我市社会稳定、政治安定。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一是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切实纳入社会综合治理责任目标的定期检查和考核上。二是健全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定期排查、情况报告、协调处理、督查追究、分级包干等制度。办事处要坚持半月或每月一次的对村、居委、社区、大型企业的集中排查,召开例会、报告情况、及时沟通、采取措施,同时,使信访苗头、重大纠纷情况能及时汇总分流、调处。
二、强化措施,及时将信访事件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一是实行包干责任制,按时接待来人来访。对各单位职能范围内管辖的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各单位主管及分管领导都要高度重视,及时协调解决。二是建立协调制度。对一些重大、疑难问题应由分管领导出面与相关单位的主管、分管领导进行协调。三是要完善调解制度。要加强调解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调解作用,切实做好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工作,及时掌握上访人员动态,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监督,完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
一是要加强干部执法执纪的检查监督。干部办事不公,为政不廉,作风霸道,方法简单,政务、村务不公开等歪风邪气是广大群众不满意,引发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重要根源。因此,一定要以“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要求教育干部,以认真实践胡锦涛总书记“作风建设”的重要思想,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努力当好人民公仆。经常检查干部执政情况,执纪执法情况,坚决纠正干部队伍中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各种不正之风。切实从源头上降低群众对社会、对干部的不满。二要加强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治理情况的检查监督。把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治理工作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工作考核检查内容,结合年终考评,认真考核检查各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对信访工作,化解矛盾纠纷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绩效,与奖金挂钩
四、进一步加大依法治理的力度
实践证明依法治理是正确解决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根本。一是运用多种形式深入细致地宣传法律法规,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只有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观念提高了,才能心平气和地看待处理问题。二是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狠抓干部学法用法的落实,提高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干部违法行政、违法管理导致矛盾激化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发生。三是要对那些促使事态性质逐渐发生变化,态势不断扩大蔓延,甚至无理上访,越级上访,带头围攻党政机关,阻塞道路交通及发生打砸抢事件的,要果断采取措施,依法严厉打击,避免事态扩大,减少危害,缩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