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学下有效学习《古诗词背诵》导学案(★)

时间:2019-05-13 15:1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目标导学下有效学习《古诗词背诵》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目标导学下有效学习《古诗词背诵》导学案》。

第一篇:目标导学下有效学习《古诗词背诵》导学案

《古诗词背诵》

二、合作探究 讨论质疑

⑴“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豆”喻谁?“萁”喻谁?

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釜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釜下面的豆秆。

⑵“鸟鸣涧”是什么意思?诗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鸟在山涧中鸣叫春天

⑶“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什么意思?“冰心”“玉壶”象征着什么?“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地清廉正直

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冰心、玉壶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孤表达了送走友人后作者的孤独之情

⑷“时时舞”“恰恰啼”是怎样的景象?

“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⑸“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是说石灰,实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⑹《竹石》中赞美的是竹子,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⑺“白日”“青春”“妻子”各是什么意思?哪些词与现代意思不同?带有“白日”的诗还有哪首?

白日指的是白天,青春指的是回家乡路上的美丽风光,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含白日的诗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别董大二首(其一)、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⑻《已亥杂诗》中表达作者愿望的诗句是哪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表达了作者渴望人才的愿望(让天神降下人才就是为了让社会有生气。)

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

谁说人生没有再年少的时候,河里的水还能倒流呢,别说老人是不中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⑽《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吗?

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离开的留念,对朋友离别的深情。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 1

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卜算子严蕊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三、讲述关于10首古诗词的逸闻或故事。

如:曹植的故事,于谦的故事,郑燮的故事等。

《七步诗》的故事

三国时期,魏国皇帝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曹丕就是历史上的魏文帝,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弟弟曹植很有才华,精通天文地理,说起朝廷中的政事滔滔不绝而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威震朝野啊!皇帝哥哥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忌之火油然而生。他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曹植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许多大臣在皇帝面前也说三道四,谣言惑众,有的说,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

谋篡位,岂不是宫中一大害?有的说,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曹丕听信了谗言,决定今日动手。正巧赶上一位大臣禀报,有人造反,图谋篡位。曹丕认定弟弟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

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

众人道:“宫中造反一事,想必曹丞相听说了吧,吾登皇位你怀恨在心,这事是否你主使的?” 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造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这罪行可不敢担当,请吾兄明察秋毫。”

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令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不然,休怪我大义灭亲了。”

“好办好办,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

“爽快!爽快!咱俩一言为定。”

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一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原文)

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是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杀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是不能瞑目的呀。” 曹丕听了,被驳得无话可说。从此就再也不敢为难曹植了,俩人又成了好兄弟,同心协力,建设魏国。

于谦是明代浙江钱塘人也就是现在的杭州人,他不但是明朝有名的清官,还是一位民族英雄,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他为官清廉,关心百姓,不畏强暴,刚正不阿。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被尊敬地称为“于青天”。

他从小才思敏捷,有一次于谦身穿红衣裳骑马过桥,正好冲撞了过桥的太守,太守想惩罚他一下,于是就出了上联要他对,上联是“红孩儿骑马过桥”于谦马上对出下联“赤帝子斩蛇当道”太守一听暗自高兴,于是让他过了桥。

他为官期间,都想着黎民百姓,百姓缺粮,就把稻谷分发给他们,遇上洪捞灾害时,他就下令加固防护提种树。

他为官清廉,从不收礼,在他六十大寿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他叮嘱管家,一概不收寿礼,皇上因为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著,派人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谁知管家根据于谦的叮属把送礼的太监拒之门外。太监有点不高兴了,就写了“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四句话,叫管家送给于谦。于谦见了,在下面添了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怕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于谦这样坚决,无话可说,回去向皇上复命去了。

不一会儿,于谦的同乡好友,和于谦一起做官的郑通也来送礼了,于谦又写了四句话:“你我为官皆刚正,两袖清风为黎民。寿日清茶促膝叙,胜于厚礼染俗尘。”郑通见了十分敬佩,于是叫家人带回礼物,自己进门与于谦叙谈友情。

于谦正和郑通谈得十分投机,管家进来通报,有一个叫“黎民”的送来了一盆万年青,还让管家带来一首诗:“万年青草情义,长驻山涧心相关。百姓常盼草常青,永为黎民除贪官。”于谦见后,亲自出门迎接,郑重地接过那盆万年青,高声咏唱了一首诗:“一盆晚年情义深,肝胆相照万民情。于某留作万年镜,为官当学万年青。”

于谦办事铁面无私,清廉不赂,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贪官。皇帝也觉得于谦不通人情,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心中老是不快,于是在贪官的诬陷下,皇帝寻个罪名,罢了于谦的官,还要问他的罪。于谦在牢里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郑燮(1693-1765)清代著名画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卫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做官期间,不肯逢迎上司,颇能关心人民疾苦,饥荒年岁,曾因擅自开仓赈济,拔款救灾,获罪罢官。后来长期在扬州以卖画为生。受石涛、八大山人影响较深,又发挥了自己的独创精神,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画以竹、石、兰蕙为最工,用笔秀劲潇洒,多而不乱,少而不疏,芳兰数丛,浓墨画花,秀逸多姿;浓淡疏密,墨色淋漓,天趣横溢,神理俱足。他主张“不泥古法”,重视艺术的独创性。重视深入生活,观察写生。书法杂用篆、隶、行、楷并以隶为主,兼有画意的美感,独创一格,自调用为六分半书,人称之谓“乱石铺街”体。兼长篆刻,古朴不俗。《桐阴论画》的作者秦祖永曾把丁敬、金农、郑燮、黄易、奚冈、蒋仁、陈鸿寿七人的印章边款题跋辑为“七家印跋”。作品很多,画风极大地影响了清代的画坛。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拄石干霄图》、《丛兰荆棘图》、《画竹留赠图》等。有《板桥文集》。在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郑板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去应乡试,结果中了举人。在乾隆元年即1736年又中了进士,五年之后被任命为山东范县县令。

范县地处黄河北岸,有十万人口,而县城里却只有四五十户人家,还不如一个村子大。上任的第一天,郑板桥就出了个怪招:让人把县衙的墙壁大了许多的洞,别人不解,去问他,他说这是出出前任官的恶习和俗气。

五年之后,郑板桥调任山东潍县县令。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肃静”牌子,不许鸣锣开道。有时还穿着布衣草鞋,微服访贫问苦。有一次夜里出去,听到有间茅草屋里传出阵阵读书声。原来是一个叫韩梦周的贫困青年在苦读。郑板桥就拿出自己的银子资助他,使他能去参加科举考试,最后韩梦周中了进士。

郑板桥因为失去了自己的独子,因此总是经常寻访孤儿,然后倾力相助。县学里的孩子放学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让人给送饭,又想到孩子们走泥路容易坏鞋,就让人找些旧鞋送给他们。

在遇到灾荒时,郑板桥都具实呈报,力请救济百姓。他还责令富户轮流舍粥已供饥民糊口。他还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他刻了一放图章已明志:“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在灾情严重时,他依然决定开官仓借粮给百姓应急。下属们都劝他慎重从事,因为如果没有上报批准,擅自打开官仓,要受惩处。郑板桥说:“等批下来百姓早就饿死了,这责任由我一人来承担!”郑板桥的果断救活了很多人。秋后,如果遇上了灾年,百姓们无法归还粮食,郑板桥干脆让人把债券烧了,百姓们都很感谢他这个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清官。

郑板桥做官不讲排场,这也给他带来一些麻烦。由于他常下乡体察民情,上级来视察时常找不到他,免不了要责问。在乾隆十七年时潍县发生了大灾害,郑板桥因为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

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

从此,郑板桥回乡已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以墨的浓淡衬

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四、根据10首古诗词进行超联想,分类复习古诗词

送别诗──

《芙蓉楼送辛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联想到: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

咏物言志诗──

《石灰吟》《竹石》

联想到:

咏鹅(鹅鹅鹅)骆宾王风(解落三秋叶)李峤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写景诗──

《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

联想到:

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杜甫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五、当堂检测,复习巩固: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这首诗里写到了(2)种事物,分别是(萁)(豆)。

2、这首诗里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请分别找出来,并作解释:

持:用来。泣:哭泣煎:残害

3、“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反问)句。这是(曹植)对(曹丕)说的,它的意思是(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4、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为了争夺太子的地位,二人反目为仇。曹植把自己比喻成(豆),把曹丕比喻成(萁)。曹植用这个比喻,指责(曹丕迫害亲兄弟),表达了(内心的悲愤)。

二、读《鸟鸣涧》,完成填空。

1、《鸟鸣涧》是(唐)朝被称为“诗佛”的(王维)写的。全诗写了这个季节(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景色,突出了一个“(静)”字。诗中有一个字“时”,它的意思是(时而,偶尔)。

2、这是一首(山水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

三、读《芙蓉楼送辛渐》,完成练习。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王昌龄)写的一首(送别)诗。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中“平明”的意思是(清晨);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这首送别诗实际上是表明诗人(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的品质。我还能默写一首送别诗,并写上朝代和作者: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四、读《江畔独步寻花》,完成练习。

1、《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杜甫,被称为“(诗圣)”。在《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中,有两个用得十分好的“对子”,也即是“对偶句”,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全诗运用(物我交融)、(情景相生)结合的手法,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了(春天生气盎然)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快乐)之情。

五、默写《石灰吟》和《竹石》,并作比较阅读。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两首诗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第一首明写(石灰),实质要表达自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节操;第二首吟咏(竹石),赞扬了它们(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2、《石灰吟》的“吟”在这儿是(吟颂,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尔”的意思是(你)。

六、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闻”的意思是(听说)。全诗围绕(欣喜若狂)这条感情线索来写的,先写到原因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开头的表现是(初闻涕泪满衣裳)。接着用了两个对偶句,点出了诗人的心情:(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再接着,作者收拾行装返乡而去,诗中写到:(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最后,作者写到行程迅疾:(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从中可见,作者的心情确实是是非常(欣喜若狂)。

七、读《己亥杂诗》,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是(清)朝(龚自珍)写的,这是他的《已亥杂诗》中是第(二百二十)首。其中“九州”的意思是(中国);“生气”的意思是(生气勃勃的局面);“恃”的读音是(shì),意思是(依靠);“喑”的读音是(yīn),意思是(哑);“万马齐喑”是比喻(社会政治毫无生气)。“究”的意思是(终究,毕竟。);“抖擞”的意思是(振作精神)。

八、读《浣溪沙》,完成练习。

苏轼是(宋)朝的诗人。我们学过他写西湖的诗《饮湖上初睛后雨》,其中描写西湖的名句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写的(哲理)诗《题西临壁》有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常用来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浣溪沙”是(词牌)名。这首词还有“序”,是:(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交待了写这首词的背景和原因。这首词还分成上阙和下阙,上阙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下阙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首词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感情。

九、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完成练习。

这首词王观起首用(水)比喻(美人流动的眼波),用(山)比喻(美人蹙起的眉毛)。然后进行(设)问,“(欲问行人去那边)”?然后回答:“(眉眼盈盈处)。”这是指(山水交汇)的地方。接着,作者感叹:(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最后,作者嘱咐(鲍浩然):(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十、附加题:

1、李白被称为“(诗仙)”,默写两首他写的诗。

15、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节录)(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7、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把《江畔独步寻花》改写成一段写景的文字,看谁能生动描写诗意,又写得优美动人。在前往黄四娘家的过程中有一条小径,小径边开满了花儿。阳春三月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瞧,迎春花的枝条乱蓬蓬地垂挂着,明艳艳的金黄色耀人眼花;月季也不甘示弱,开放出一朵朵迷人的小花,远远望去,漂亮极了;还有山茶花,它开得那么耀眼,鲜艳,在阳光下烁烁闪耀。千万朵饱满的花儿压得枝都低了。

这美丽的景色怎能容花蝴蝶们错过?它们恋恋不舍地在花丛中飞舞,嬉戏。只见近处的花丛中有几只带着紫色斑点的大蝴蝶,一会儿翩翩飘在空中,一会儿又竖起双翅落在花上。简直分不清是蝴蝶变成了花朵变成了花朵缀在枝头,还是花朵生出翅膀飞了起来。成群的蝴蝶时聚时散,绚丽多彩的翅膀为春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还有飞落在碧绿树枝上的几只小黄莺“叽叽喳喳”地唱着,那声音婉转动人,没有统一的台阶,没有整齐的节奏,然而那声音却非常动听。

第二篇:《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学科

四语下

学生姓名

授课人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六单元 班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桑蚕、耕田、箬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3.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积累中华经典古诗词,感受诗词中的意境。学习重难点:

1.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2.难点:学生通过诵读、解读、悟读古诗词,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通过语言描述出来。学法指导:

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学时间:

3课时

课前

学案自学

一、自学《乡村四月》(第一课时使用)

(一)自学连接:

简介诗人及背景。【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省温州)人。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 山原/ 白/ 满川,子规/ 声里/ 雨如烟。乡村/ 四月/ 闲人/ 少,才了/ 桑蚕/ 又/ 插田。

(三)解读古诗。(参照课下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

(四)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五)自学自查。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句话写了、。这是一幅江南水乡 季节的美景图。

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蚕又插田。”从“ ”“ ”这两个字。

3.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

(六)背诵《乡村四月》。

二、自学《四时田园杂兴》(第二课时使用)

(一)自学连接:

简介诗人及背景。【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范成大从小就失去了父母,读书非常勤奋。范成大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为南宋四大家之一。他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整体感知。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 耕田/ 夜/ 绩麻,村庄/ 儿女/ 各/ 当家。童孙/ 未解/ 供/ 耕织,也傍/ 桑阴/ 学/ 种瓜。

(三)解读古诗。1.理解字词。

四时:四季。杂兴:各种兴致。耕田:除去田里的杂草。绩麻:把麻搓成线。未解:不懂。供:从事。傍:靠近。2.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体会情感。的情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字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 的赞扬。

(四)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五)背诵《四时田园杂兴》。

三、自学《渔歌子》(第三课时使用)

(一)自学连接:

、、。这句诗的诗意是:

看出农民劳动的繁忙紧张。这句话的诗意是:

诗句“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描绘了

1.简介诗人及背景。【张志和,字子同,唐代诗人。十六岁时,授左今吾卫录事参军,后被贬官,放浪江湖间,自称烟波钓徒,著有《玄真子》。今流传《渔歌子》五首。】

2.词牌。【词的调子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有的词牌原来就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就是写渔父的,《忆江南》就是写对江南的回忆。】

(二)初读《渔歌子》。

1.初读《渔歌子》,与前两首诗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2.自学生字。

注音:西塞()箬笠()蓑()衣 ....3.再读《渔歌子》,注意节奏。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 山前/ 白鹭/ 飞,桃花/ 流水/ 鳜鱼/ 肥。青/ 箬笠,绿/ 蓑衣,斜风/ 细雨/ 不须/ 归。

(三)解读《渔歌子》。1.理解字词。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不须归:乐而忘返,不想回家。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2.理解诗句。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渔歌子》写了哪些景物? 4.从诗中体现了什么情感?

(四)背诵《渔歌子》。

(五)给这首词编个调子唱诵《渔歌子》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

课中

一、小组合作(学生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

1.互查字词掌握情况。

2.在小组内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 山原/ 白/ 满川,子规/ 声里/ 雨如烟。

乡村/ 四月/ 闲人/ 少,才了/ 桑蚕/ 又/ 插田。

3.在组内交流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说的不完整或不恰当的地方,组员互相补充)

4.诵读古诗,说一说古诗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5.背诵古诗,相互检查。

二、班级展示(展示学习成果)

1.诵读展示。2.句子理解。

3.请描绘一下从诗中你感悟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背诵古诗展示。

三、质疑再探

学习至此,你还有问题吗?小组内自主质疑,自主解疑,如还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四、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五、达标测评

1.《乡村四月》的作者是 代的诗人,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

2.诗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初夏美景图。四月到了,表现农民开始农忙的诗句是。

第二课时《四时田园杂兴》

课中

一、小组合作(学生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

1.互查字词掌握情况。

2.在小组内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 耕田/ 夜/ 绩麻,村庄/ 儿女/ 各/ 当家。童孙/ 未解/ 供/ 耕织,也傍/ 桑阴/ 学/ 种瓜。

3.在组内交流你是怎样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4.在组内交流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说的不完整或不恰当的地方,组员互相补充)

5.诗句“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描绘了

的情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字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

的赞扬。

6.背诵古诗,相互检查。

二、班级展示(展示学习成果)

1.诵读展示。

2.词语意思的理解。3.句子理解。

4.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背诵古诗展示。

三、质疑再探

学习至此,你还有问题吗?小组内自主质疑,自主解疑,如还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四、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五、达标测评

1.理解下列词语。

四时: 杂兴: 耕田: 绩麻: 未解: 供: 傍: 2.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

第三课时《渔歌子》

课中

一、小组合作(学生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

1.和组员交流一下《渔歌子》与前两首诗相比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2.互查字词掌握情况。

3.在小组内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 山前/ 白鹭/ 飞,桃花/ 流水/ 鳜鱼/ 肥。青/ 箬笠,绿/ 蓑衣,斜风/ 细雨/ 不须/ 归。

4.在组内交流你是怎样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5.在组内说一说《渔歌子》写了哪些景物?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6.从词中读出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7.背诵《渔歌子》。

8.给这首词编个调子唱诵《渔歌子》。

二、班级展示(展示学习成果)

1.全体诵读,从诵读中你发现了什么? 2.本首词需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3.再读《渔歌子》,注意节奏。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 山前/ 白鹭/ 飞,桃花/ 流水/ 鳜鱼/ 肥。青/ 箬笠,绿/ 蓑衣,斜风/ 细雨/ 不须/ 归。

4.词语理解展示。

斜风: 归: 不须归: 桃花流水:

5.《渔歌子》写了哪些景物?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6.从诗中体现了什么情感? 7.背诵展示。8.展示唱诵《渔歌子》。

三、质疑再探

学习至此,你还有问题吗?小组内自主质疑,自主解疑,如还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四、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五、达标测评

1.注音:西塞()箬笠()蓑()衣 ....2.理解字词意思。

斜风: 归: 不须归: 桃花流水:

等景物。

3.《渔歌子》的作者是,他是 朝的人。这首诗写了

第三篇:古诗词两首导学案

5、《古诗两首》导学案

【教材分析抓诗理】

《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游山西村》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目标制定重发展】

1、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教学重点)

4、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以及生活积累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5、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中所蕴涵的哲理。(教学难点)【课前准备重自主】

1、古诗我会读:把字音读准,把古诗读通顺,画出诗的节奏。(1)我会读写生字词

岭(lǐng)峰(fēng)只缘(zhǐ

yuán)浑(hún)莫(mò)腊(là)不识(bù shí)(2)我会查字典 “缘”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应查

部首,再查

画。第四笔是

,名称是

,第五笔是

,名称是

。请在横线上抄写5遍:

。在字典中,“岭”的解释是

;“峰” 的解释是

。你能根据根据字典的解释和自己的理解画出“岭”“峰”的简笔画吗?

(3)我会组词并说一句话。

疑()

腊()

浑()

2、查阅资料,收集整理:

(1)诗人苏轼、陆游的相关资料、写作背景(2)读一读《盲人摸象》的故事

3、分组合作学习,试着理解诗中的词义、句意,不懂的地方可以问问小组的其他同学。友情提示:理解诗句时,既可以借助注释,又可以借助工具书,既可以联系上下文,又可以联系课文插图。【教学设计重展示】

一、积累展示,感受古诗魅力

1、自由背诵古诗。

2、激趣导入:读诗使人灵秀。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两首》,继续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3、读一读诗题。友情提示:“题”、“游”后停顿

二、反复吟诵,把握古诗节奏

1、朗读展示:你喜欢哪首古诗,给大家读读。其他同学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2、听录音范读,提示古诗停顿、重音: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自主练读,读出诗歌的停顿、节奏、轻重缓急和韵味等。

三、分步解读,学习两首古诗  学习《题西林壁》

(一)理解词句,领悟古诗意境美

1、九百多年前,宋朝著名诗人苏轼花几天时间游览庐山,对庐山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他感受颇多,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题西林壁》。

2、谁愿意再来读读这首诗?

3、我会悟:交流读懂的内容。(要求:没有展示的同学可做补充、答疑、记录)

4、根据根据字典的解释和自己的理解在黑板上画出“岭”“峰”的简笔画吗,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这是怎样的“峰”,怎样的“岭”?

5、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高耸陡峭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又是怎样的情形呢?请观看庐山风光片,完成填空: 从远处看,庐山_______________;从近处看,庐山________________; 从高处看,庐山_____________ ;从低处看,庐山_____________。

6、练读一二句,要求读出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诵读指导: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要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音朗读出来。“岭、侧、峰、低、各、同”要适当延长声音;“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比如,“远”稍强,“近”“高”强,“低”又是稍强;或“远”稍强,“近”稍弱,“高”稍强,“低”稍弱。

(二)探求意蕴,理解古诗哲理美

1、那为什么会这样的不同呢?请选择其中的一种句式说说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的的意思:

①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之所以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讨论:到底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站在庐山之外,多角度、多方位的看。)

3、能不能把你的办法写成一句诗。出示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识庐山真面目。

4、采用师生、生生问答形式反复朗诵三四句,要求表达出耐人寻味的丰富内涵。

诵读指导:这是一首哲理诗,读时要用理智的口气展现一个充满哲理的哲学家,读出深沉与智慧。“山、目”要适当延长声音,“真”“只”要读作重音,“身在”拖音,语调上扬。

(三)读诵成韵,品味古诗语言美 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朗读形式:自由读、小组读、师生赛读、配乐吟诵

(四)走进生活,开放古诗教学

1、讲一讲《盲人摸象》的故事,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2、“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比如:我们评价一位同学不能光看他的缺点,其实他也有不少优点值得我们学习„„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谈谈自己的理解。

 学习《游山西村》

(一)理解词句,领悟古诗意境美

1、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

2、诗题“游山西村”中有一“游”字,诗人在游之中看到了一些什么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A、见到农家的丰收景象,如酒、鸡、猪等——人情美 B、见到山水曲折、树茂花艳的景色——风景美

3、自由练读

诵读指导:诵读一二句,要读出读出丰收年景,农家热情好客。“莫笑”“足”“客”“腊酒”,表现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要重读、拖音。

诵读三四句,要读出山环水绕,花团锦簇的画面。一个“疑”字把山峦重叠,流水回绕的感觉刻画的非常精妙,一个“又”字写出了乍见柳暗花明的惊喜之情,“山重水复”“疑”要重读、拖音,“重”“疑”语调上扬。“柳暗花明”语调要平、拖音,“又”重读、拖音,“村”拖音。

3、分小组演一演客人到农家去做客的情景。

(二)探求意蕴,理解古诗哲理美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

2、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自由吟诵三四句诗文。

(三)读诵成韵,品味古诗语言美 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表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和对前途所抱的希望。反复吟诵,把自己的想象和体会融入到诵读之中,促使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诵读方式:齐诵、唱诵、表演诵、轮诵

(四)走进生活,开放古诗教学

1、完整地读一读陆游的《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在许多别的事情上也同样适用。可以跟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四、比较阅读,1、伴随古典音乐,教师描述每一首诗歌的具体背景,引读这两首古诗。

2、小组探究:这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全班交流,对比吟诵: 相同点,如,都是在人生失意的时候去寻找一丝快慰;都是在游览中有自己的哲理发现;都是对自己生活际遇的一种寄托。陆游希望自己,乃至整个南宋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苏轼也为自己被贬找到一条理由,当时的王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同点,如,游的地点不同,一个游的是农家,一个游的是庐山;游的感受不同,一个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个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总结升华: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当局者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旁观者清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叙事)

绝境逢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议论)

作业设计:

苏轼和陆游的这两首诗中的名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仅启迪着人们的思想,而且在文学作品和人们的生活中广泛使用。请选择合适的诗句填在括号里:

(1)通过今天的“说说我的小伙伴”活动,我才了解到,我不但有那么多的优点,也有那么多的缺点。过去,我却从来没有意识到,真是()。

(2)爸爸前一段时间做生意亏了,很难过。可最近,却扭亏为盈了。看到爸爸那高兴的样子,我忽然想到了一句诗:()。

2、积累名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

王之涣

《登鹳雀楼》)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

元稹

《离思》)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

李商隐

《乐游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

李商隐

《无题》)

第四篇:七年级下导学案

永州市陶铸中学初中部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

课题:“开元盛世”

总课时:第3课时第一单元第3课时

主备人:张桂审核人:七年级历史备课组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类别: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唐玄宗的改革措施,理解“开元盛世”

2、概括并掌握唐玄宗时期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3、了解唐朝衰亡的原因及其灭亡时间

学习重点:盛世的经济繁荣

学习难点:曲辕犁、筒车的结构原理及先进性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引出本课的课题。

二、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2~P15页,完成以下自学任务。

1、唐玄宗的改革措施:①重用“”。②重视倡。

2、“开元之治”:唐玄宗采取的一系列改革,使为之一新,史称“”。

3、了解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4、唐朝日趋衰亡的原因:①唐玄宗后期,渐渐,不理

。②唐玄宗还任用,造成,导致以边将和为首的叛乱。历史上称为 “”。③公元世纪后期,爆发了大起义。

5、唐朝灭亡:公元世纪后期,唐朝瓦解,年。

三、合作探究

1、想一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

四、拓展提升

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位唐朝官员。他透过丝绸衣服看到官员胸口上有粒黑痣,惊奇地问:“您胸前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官员哈哈大笑,请客人再靠近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衣服。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五、当堂检测

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A.“开元盛世”时期B.“贞观之治”时期C.“文景之治”时期D.“光武中兴”时期

2.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①耧车②曲辕车③翻车④筒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史书称开元时期“贞观之风,一时复振”,下列属于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的相似点有:()①皇帝都勤于政事,任用贤臣②都反对奢侈,提倡节俭,“戒奢从简”③ 都任用节度使④都抗击突厥。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第三课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

快乐高效实用

第五篇:23.《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23、《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年级:四年级 科目:语文 备课人: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桑蚕、耕田、箬笠”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3.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积累中华经典古诗词,感受诗词中的意境。学习重难点:

1.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2.难点:学生通过诵读、解读、悟读古诗词,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通过语言描述出来。学法指导:

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一、《乡村四月》

(一)自学连接:

简介诗人及背景。【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省温州)人。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 山原/ 白/ 满川,子规/ 声里/ 雨如烟。乡村/ 四月/ 闲人/ 少,才了/ 桑蚕/ 又/ 插田。

(三)解读古诗。(参照课下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

(四)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五)自学自查。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句话写了、、、。这句诗的诗意是:。这是一幅江南水乡 季节的美景图。

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蚕又插田。”从“ ”“ ”这两个字看出农民劳动的繁忙紧张。这句话的诗意是:。

3.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

(六)背诵《乡村四月》。

二、《四时田园杂兴》

(一)自学连接:

简介诗人及背景。【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范成大从小就失去了父母,读书非常勤奋。范成大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为南宋四大家之一。他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整体感知。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 耕田/ 夜/ 绩麻,村庄/ 儿女/ 各/ 当家。童孙/ 未解/ 供/ 耕织,也傍/ 桑阴/ 学/ 种瓜。

(三)解读古诗。1.理解字词。

四时:四季。杂兴:各种兴致。耕田:除去田里的杂草。绩麻:把麻搓成线。未解:不懂。供:从事。傍:靠近。2.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体会情感。2.理解诗句。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诗句“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描绘了的情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字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 的赞扬。

(四)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渔歌子》写了哪些景物?

(五)背诵《四时田园杂兴》。

三、《渔歌子》

(一)自学连接:

1.简介诗人及背景。【张志和,字子同,唐代诗人。十六岁时,授左今吾卫录事参军,后被贬官,放浪江湖间,自称烟波钓徒,著有《玄真子》。今流传《渔歌子》五首。】

2.词牌。【词的调子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有的词牌原来就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就是写渔父的,《忆江南》就是写对江南的回忆。】

(二)初读《渔歌子》。

1.初读《渔歌子》,与前两首诗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2.自学生字。

注音:西塞.()箬笠..()蓑.()衣 3.再读《渔歌子》,注意节奏。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 山前/ 白鹭/ 飞,桃花/ 流水/ 鳜鱼/ 肥。青/ 箬笠,绿/ 蓑衣,斜风/ 细雨/ 不须/ 归。

(三)解读《渔歌子》。1.理解字词。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不须归:乐而忘返,不想回家。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从诗中体现了什么情感?

(四)背诵《渔歌子》。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自我评价:

下载目标导学下有效学习《古诗词背诵》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目标导学下有效学习《古诗词背诵》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功)有效教学导学案

    晋城八中有效教学导学案 年级:九 科目: 语文 主备: 田慧平辅备: 牛金爱 柳文华 审核: 牛晋山 时间:学时课题:《成功》( 2 课时+ 20 分钟自习课)主讲:一、教材分析: 1.新课程标准要求阅......

    导学案

    14《邮票齿孔的故事》学案设计 一、我会读,我会填 撕( sī) 裁( ) 敦( ) 仍( )齿( ) 二、我知道 1、这篇课文写了关于 的故事。我知道了阿切尔在酒店被一个人用 的举动吸引了,并从中得到......

    导学案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曹斌锋 教师寄语: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没有生活。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

    导学案 文档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比和......

    导学案

    赤峰学院附中高二英语校本课程导学案 编号:4 制作时间:2016.5.3. 使用时间: 2016. 5.7. 编制人: 侯思齐 姓名:English Speech and Technique 2.What is the purpose of Nick’......

    导学案

    复习导学案:第20课:法律护我成长一:复习提纲1、 法律法规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2、 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问题。4、 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地位。二:学习过程: 1、 案例......

    导学案

    导学案【自学目标】了解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建立与发展的基本史实,能正确认识宋与辽、夏、金的关系。【学习重点】1.契丹的兴起及与北宋的关系;2.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学习......

    导学案

    导学案备课模式(一) 现在,我县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暑假后准备改革传统的备课模式,统一使用县教研室印制的导学案。为规范导学案的使用,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使用“导学案”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