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作业
第六单元练习
一、根据本单元学到的知识填空。
1. 我国是一个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已经有的历史。
2.通过收集资料,我还知道了诗歌的分类。按题材分,可以分为边
塞诗、诗、诗和咏物诗。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和诗。
3. 从古到今,我国涌现出屈原、、知道外国的、等诗人。
4、“西江月”是,“夜行黄沙道中”是。
二、把古诗词名句与作者连在一起。
海内存知己凌寒独自开王勃
夕阳无限好天涯若比邻王安石
迟日江山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墙角数枝梅春风花草香杜甫
三、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诗经·采薇》描写对一位姑娘思念的情感。()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春夜喜雨》()
3、“路转溪桥忽见”中“见”是出现的意思。()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个诗句是描写秋天的。()
四、按顺序排列下面词语。
1、诗经、元曲、唐诗、宋词
2、雨雪霏霏赤日炎炎凉风习习杨柳依依
五、我能灵活地运用古诗。
1、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来劝他:“。”
2、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的诗
句:。
3、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4、当我们浪费粮食里,老爷爷经常会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
六、我向大家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叫。我还能把它默写出来
呢:;
我推荐的理由是:
七、走过《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综合学习活动,请你谈谈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
(50字以上)
第二篇: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质量检测
第六单元语文测试卷
一、词语积累。
1、看拼音写词语,要求写得正确、美观。(10分)
kāncèyuán liànɡxiàn mùbēn fùɡònɡ xiàn
()()()()()
pān dēnɡwǔ rǔyóu yùcháo xiàoníjiāng
()()()()()
2、查字典。“失”字有多种意义,在不同的词语中应选哪一种,请在括号里填上编号。
失:1没达到目的;2改变常态 ; 3错过;4丢 ; 5找不着;6错误,疏忽。
大惊失色()实验失败()失物招领()工作失误()
3、根据要求做答。(⑴请用示意图表现出詹天佑开凿八达岭隧道的方法。
⑵照样子,写三对词语“蜂蜜—蜜蜂”
⑶“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请你依照这种修辞手法,以“书信”为对象,仿写一
个句子:书信是。
5、根据课文内容,活学活用。
⑴詹天佑_________,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___________。哪里要_____________,哪里要__________,哪里要__________,哪里要_________都要经过______,进行
________。我认为詹天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⑵书信的格式包括五个部分:、、、、。
⑶巴金爷爷在《》中这样写到:生命的意义在于而不在于。
请发挥想象仿写句子: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
你是,就;如果你是,就。
⑷默写《大风歌》:
6、理顺句子。
()秋天的节奏是那样的鲜明,轻快。
()八点过后,便是暂时的闲静,只有老奶奶们在一起拉家常的声音。
()不一会儿,秋播的机器响起来了。
()道路上的人流,自行车的铃声,人们的吆喝声……一曲曲嘈杂而又充满美妙的交响乐奏响了。()中午,家家户户锅碗瓢盆撞击起来了。
()清晨,柔和的阳光下,人们开始了一天的活动。
二、根据课文填空
18、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1、《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这是___________(谁)写的一封书信,信中表达了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___________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启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巴金,原名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等。
3、书信的格式包括五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_____,我_____,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_____而不在于______。
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_____,重新_____,让我的生命_________。人活着不是为了______,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___________。
19、钱学森
1、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_________,随后到_____留学,师从____________
___。他的愿望是:早日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为祖国建设服务。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_____________。他站在甲板上深情地______着远方,想到前方就是自己__________的祖国,心潮澎湃。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________、________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的第1自然段应放在第自然段的后面,把它放在开头是一种的写作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詹天佑
1、詹天佑是我国_____的_____工程师。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的困难有:一是人为的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环境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因为居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采用了___________;
而八达岭隧道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采用了_______________。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
2、詹天佑不怕_____,也不怕_____。毅然_________。马上开始__________。
哪里__________,哪里___________,哪里__________,哪里__________,都要__________,进行_________。詹天佑经常_______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___________,不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3、课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中心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突出詹天佑是我国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
4、“„„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中的“争夺”是指___________。在句子中是说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这句中的“争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句子中是说各帝国主义国家都想控制我们的北部,竞相强词夺理,让事情僵持下来。
21、鞋匠的儿子
1、当林肯站在演讲台上的时候,有一个______的议员站起来______他,但
在听了林肯真诚幽默的讲话后,所有的嘲笑声___________________„„参议员们的态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林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因为他再三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林肯所说的“房子”实际上指的是_______,“反对国家分裂”就是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三个“___________”,其中第一个“永远”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永远”表达了林肯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___________;第三个“永远”表达了他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课文以参议员的态度为线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宽容是一种力量,因为林肯的谦逊、朴实、宽容、正义赢得了大家的感动和掌声,所以态度才有如此大的变化。
4、“一个裂开的房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不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所希望的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应该成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6
《大风歌》是___________所作,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美苑。
(一)给家乡孩子的信(节选)
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我有才华,()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我今年87岁,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上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有人问我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我说:“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能办得到,()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生命才会开
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⑴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⑵上文是著名作家__________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讲的一段话。在这段话中,作者多次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请把其中的一处抄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了这
段话,我们能充分感受到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⑶为了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作者多次运用了反义词。认真默读,至少把其中的两组摘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文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省略,为什么?(二)
一个寒冷的冬天,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nànnán)的人.。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善良而朴实的小镇居民,家家烧火做饭,(款待 接待 招待)他们。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当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杰克逊大叔心想,给逃难的人一顿饭吃,每个善良的人都会这么做。于是他回答:“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杰克逊大叔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 赞扬 欣赏)地望着这位年轻人 他知道如果不让他干活儿 他是不会吃东西的 思量片刻后,杰克逊大叔说:“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捶背吗?”说着就蹲在这个年轻人跟前。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
克逊大叔捶背。
捶了几分钟,杰克逊大叔感到十分惬(jiàqiè)意。他站起来,说:“好了,小伙子,您捶得好极了,刚才我的腰还很僵硬,现在舒服极了。”说着将食物递给了这个年轻人。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杰克逊大叔微笑地(注视 凝视 紧盯)着这个年轻人,说:“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你愿意留下
来的话,我太高兴了。”
年轻人留了下来,很快成了杰克逊大叔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过了两年,杰克逊大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
给他,杰克逊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一无所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20多年后,这个年轻人(果然 竟然 居然)拥有了一笔让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他就是石油大王
哈默。
1、用“√”画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给文章第4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
3、读例子,找规律,写词语。
风景如画骨瘦如柴
4、文中多处写到杰克逊的“想”,这对表现那个年轻人的品格具有衬托作用,同时也说明杰克逊具有
5、填空。
(1)“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是因为
(2)“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明
(3)“先生,我不能吃您的东西”,这是因为;
(4)当他为杰克逊大叔捶完背后,便“立刻狼吞虎咽起来”,这又是因
为
(5)杰克逊大叔断定这个现在“一无所有”的年轻人“百分之百是个富翁”这是因为
6、故事的结局让人感到意外,人们怎么也不会把当年那个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和美国的大富翁联系起来。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启发?请简单地写几句。(2分)
三、作文天地。
未来的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善于推荐自己将是迈向成功的起点。请你以“我真的很棒”为题目写一篇习作。用具体事例告诉大家你“棒”在什么地方。语句通顺,不少于500字。
第三篇: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测试题(自测)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测试题(自测)
盐亭县黄甸小学刘成彬
一、读拼音,写词语。
fângxìcànlànchàndîngruí xuãã yun()()()()()yànyǔdàngdíshùshāogǒu yán cán chuǎn()()()()
二、改正错别字
1、树捎应急不暇做巢()
2、瑞雪照丰年谚语毛耸耸()
3、糟蹋残忍班白反朴归真()
三、按要求写词语。
1、照样子用反义词写成语
例:公---私大公无私
远——近()优——劣()旧——新()长——短()难——易()粗——精()
2、照样子把词语补充完整。
例:红通通
沉亮毛红
————————————————————蓬喜绿明
————————————————————
3、描写自然界声音的像声词
例:哗哗(雨声)---——
四、填空组成词语并解释所填的字。
粉()玉砌:----不可计():----
应接不():-----()云密布:---
五、根据意思写出表示“看”的词语
1、表示恭敬地看()
2、表示向四周看()
3、表示粗略地看()
4、表示聚精会神地看(5、表示向很远的地方看()
6、表示向上看(六、把下面各组词中不属于同一类的划掉
1、纸花桃花梨花荷花
2、春节元宵节圣诞节中秋节
3、狡猾阴险聪明恶毒
4、头部上身四肢身体
5、黄昏晌午清晨白天
6、爸爸叔叔朋友哥哥
七、修改病句
1、李奶奶生病住院,邻居们轮流一起到医院去看她。
2、我们班上数学竞赛。
3、红军长征时期的生活是十分艰巨的。))
4、《鸟的天堂》的作者是巴金写的。
八、下面的描写,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听到的,哪些是想象的,写在括号里。
1、鹅毛般的大雪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上一会儿就白了。()
2、偶尔咯吱一声响,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
3、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4、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树枝上的雪震落下来。()
5、这场雪十分及时,一定会给明年的小麦带来丰收。()
6、大街上的积雪一尺多深,()脚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九、读句子,看哪种解释校恰当,在括号里“ √ ”
1、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Α、榕树的叶子太绿了,绿得把我们的眼睛都照花了。()
В、这些榕树叶子都是才长出来的,所以说每片叶子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С、榕树叶子长得十分繁茂,翠绿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使人看到一种旺盛的生命力。()
2、“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话的意思是:
Α、冬天,小麦要注意防冻,第二年就能取得丰收。
В、厚厚的大雪盖住麦地,既能冻死部分害虫,又能保护越冬的庄稼,来年就能获得大丰收。()
3、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
Α、说明孩子们玩得十分高兴。()
В、突出了人们都十喜欢这场及时的瑞雪。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喜悦。()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象把它的全部生命力()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本短文选自课文(),作者是(),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文章()。
2、按原文填好空。
3、“簇”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再查音节();
4、给这段话分层,并概括层意。
5、这段话的中心句是(),榕树的特点是(),这段话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十一、作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都经常会有新的发现。你最近发现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出
来,让大家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所写内容不限,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也可自己确定。
第四篇: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课时教学计划 教师
崔坤祥
2005年10月
长征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2.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二)理解诗句中的词语的意思,了解每一句诗描绘的情景。
(三)能按诗句的停顿读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能初步按照诗句的停顿读诗。
三、学程导引:
(一)解题。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根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毛泽东同志写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
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五
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泥丸:泥团子,小泥球。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
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
积雪。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
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
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很
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
人的感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
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五)作业。
1.朗读这首诗。
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
3.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读懂全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懂全文,体会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诗。
三、学程导引:
(一)逐句讲解,深入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读一句讲一句,先说说诗句中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反复读全诗,讨论、交流。
1.说出你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诗的理解?这句诗表达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品质?
(这两句诗是说,五岭山脉是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战士的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战士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逶迤”、“磅礴”形容山的大,这是实际上的山;“细浪”、“泥丸”形容山的小,这是红军战士眼里的山。这样对比来写,写山的大,表现出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面对的艰难困境;写山的小,表现出红军把这
些艰难困苦当作平常的事,反映出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一“暖”一“寒”,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激流拍打着两岸,给人一种暖的感觉。当红军来到大渡河时,河上的泸定桥上只有十三根铁索。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沪定桥横空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被敌军抽掉,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守敌密集的弹雨前进,不惜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寒”字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三)读全诗,展开想象,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意境和自己读后的感受。
(四)用自己的话练习说说这首诗的大意。(请注意不要把“大意”说成“译文”也不要和“概括全文内容”相混淆。“大意”应该是:①以诗句所述及的内容为主,但可适当地增加一些实际存在而诗句没有提到的内容。②能够反映诗句所描述的人、地、事的基本面貌,比较直接具体。③叙述次序不必和诗序一样。这首诗的大意可以这样概括:红军不怕长征途中遇到的千难万险,把跨越万水千山只当作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绵延四省;乌蒙山气势雄伟,然而红军战士却把它们看成是微波细浪和小小的泥丸。红军战士以喜悦的心情和旺盛的战斗热情巧渡了水流湍急的金沙江;以大无畏的精神飞夺天险泸定桥。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无数次大小的战斗。当翻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途中艰苦卓绝的斗争,展望无限美好的革命前景,红军战士怎能不喜笑颜开呢?)
(五)试给全诗分段写段意。
(全诗共八句,每两句一联。第一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统领全篇。第二联、第三联的诗句承接上联展开,使“难”、“万水千山”和“不怕”、“只等闲”有了具体事例。第二联写山,第三联写水。第四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总结全诗。)
(六)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主要内容:这首诗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中心思想: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一往无前的革命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精神。)
(七)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八)背诵这首诗。
(九)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填空,再说一说。
1.《长征》诗写于()年()月。你知道这个时间是在长征的开始、中间还是将胜利结束时?找资料说给大家听一听。
2.《长征》诗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你知道红军经过这些地方时发生的故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长征》诗中最重要的一句是()。有哪些词语表达了“不怕”、“只等闲”的英雄气概?找出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把你喜欢的《长征》中的诗句抄在下面(也可以是全诗),然后在课余写成书法作品,在班上展览。几位同学各写一句,组成全诗。你选的诗句是:
()
三、学唱歌曲《长征》,编排配诗舞蹈《长征》。一夜的工作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体会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
2.学习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体会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
2.学习作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结合起来,边叙事边抒情的方法,在叙事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三)分段,归纳段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课文,从两方面了解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
(二)学习生字、词,理解“咨询”、“审阅”、“简朴”、“浏览”等词语的意思。
三、学程导引: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947年7月7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在会上做了重要的讲话。周总理在大会上做了报告,《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周总理的报告,由著名诗人、文学家何其芳同志负责整理记录稿,当何其芳同志把整理好的稿子送给总理审阅时,他亲眼看到敬爱的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他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感情,把自己见到的想到的写成了《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共同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
(1)“陈设”是什么意思?(是指摆设或屋里摆放的东西。)
(2)“蒙”是什么意思?“蒙眬”怎么讲?(“蒙”是遮盖的意思。“蒙眬”是指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3)“咨”要注意读准字音。“咨”在字典上怎么讲?什么叫“咨询”?(“咨”是跟别人商量。“咨询”向别人征求意见,有商量、提问的意思。)
(4)什么是“绿茶”?(茶叶的一大类,沏出来的茶仍保持原鲜茶的绿色,如龙井茶即属于绿茶。)
(5)“浏”怎么讲?“浏览”是什么意思?(“浏”形容水流清澈。“浏览”大概地看,没有仔细看。)
(6)“简朴”是什么意思?(指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简单朴素。课文是指生活作风。)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写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的?
(这篇课文主要写的作者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亲眼见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作者从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简朴两个方面来写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的。)
(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学生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段意。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为三段。
第1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送稿子给周总理审阅。
第2段〈第2至6自然段〉:讲作者在总理办公室亲眼看见了总理一夜的工作。
第3段〈第7、8自然段〉:讲作者在回来的路上的感受和激动的心情。)
(五)作业。
1.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具体了解周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的情况。
(二)学习作者边叙事边抒情的表达方法。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周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的具体情况。
(二)学习作者在课文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
三、学程导引:
(一)听写词语。
记录
咨询
审阅
陈设
隔壁
圆圈
浏览
分量
简朴
(二)指名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读第1段。
2.“审阅”是什么意思?
(审查阅读。)
3.你觉得文章这样开头好吗?为什么?
(好。作者将政治报告的记录稿送给总理审阅,这就是作者能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原因。作者这样交待文章的开头,为后面的叙事抒情做了铺垫,而且也使后面的内容真实可信。)
(四)学习课文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
2.说说这段课文主要写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主要写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从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两个方面来写的。)
3.学生默读第2段。边默读边用“——”画出文中表现周总理工作劳苦的语句;用“—— ”画出表现
周总理生活简朴的语句。
读出文中表现周总理工作劳苦的语句。
(1)周总理见到“我”,说了些什么?“一叠文件”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一叠”,数量词,一堆的意思。“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明文件很多。短短的一夜时间,要批阅一尺来高的文件,说明周总理工作十分繁重、紧张,工作量很大。)
(2)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篇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结合书上的插图,说说你是怎么体会这段话的?
(这段话是写周总理是怎样审阅稿子的。周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看”、“画”、“想”、“问”四个动词,是说周总理对每句话都认真思索,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总要问个明白,保证文章正确无误,反映了周总理审阅文件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联系前面可以想象出那“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也是这样审阅完的。说明总理一夜工作多么辛劳!一夜时间批阅完“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总理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
(3)“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这段话在写什么?
(“喝了一会儿茶”,表明休息时间非常短。“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表示天亮了。课文前边说,周总理让作者去睡觉,自己一直在批阅文件,叫醒作者后,又接着用“相当长的时间才审阅完”这最后一篇稿子,现在刚喝了一会儿茶,天就亮了。说明了周总理工作了整整一夜,工作时间多么长啊!工作到天亮才休息,下午又要“参加活动”,可见总理是日以继夜地工作,非常劳苦。)
读出描写周总理生活简朴的语句。
(1)“极其简单”是什么意思?“如此而已”说明什么?(“极其简单”,就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如此而已”,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仅仅这几样,再没有别的东西了。用“如此而已”这几个字,更强调了陈设极其简单。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与极其简单的摆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总理生活极其简朴。)
(2)“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样写,表现了什么?(周总理工作了整整一夜,用来充饥的食物,“一杯”清茶,“一小碟”可以“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工作的繁重与食物的简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不仅表现了周总理生活极其简朴,也进一步突出了总理的劳苦。使我们更加感到周总理是那么可亲可敬,是人民的好总理。)4.齐读第2段。
(五)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第3段。
2.在回来的路上,我为什么“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说些什么?(因为作者亲眼见到总理一夜的工作,心情无比激动,有千言万语要倾吐,“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描述了那抑制不住的澎湃的激情。“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作者满怀激情,赞颂周总理的崇高品德,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3.作者为什么又“想高声对全世界说”?“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这两句话说明什么?(想到总理具有这么崇高的品德,作者无比激动,想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我们有这样好的总理。再一次提到“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是在表达自己能亲眼见到总理一夜的工作是多么幸福、多么激动,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作者所见到的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正是总理一生工作的缩影,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周总理几十年如一日为中国人民的事业辛勤操劳,鞠躬尽瘁。)
4.齐读第3段。
5.背诵第3段。
(六)说说自己读完这篇课文的感想。
(七)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2.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我的战友邱少云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教育学生向邱少云同志学习。
2.理解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本课用第一人称记叙的写作特点。通过人物的表现以及周围的环境了解人物的内心。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至第8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重点词句
2.学习从人物的表现及周围环境中了解人物的内心。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三)学习课文第1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二)学习课文第1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我的战友邱少云
2.简介邱少云及作者情况:
(可让学生根据自己预习,先说一说,学生说后,教师给予补充、纠正。)
邱少云是四川铜梁县人,1931年生,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12日,在朝鲜战场攻夺“391”高地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本文作者是李元兴同志,他是邱少云生前所在班的副班长。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他亲眼看到邱少云壮烈牺牲的经过。本文是作者对当时情况的回忆。课文中“我”,即是李元兴同志。
3.思考:
从本文的题目看,既有“我”,又有“我的战友”,那么,是写“我”呢?还是写“我的战友”?是以写“我”为主呢?还是以写“我的战友”为主?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认真学习课文,认真思考。
(二)检查预习。
说一说邱少云最突出的事迹。
(三)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教学生字、新词。
1.指名学生拼读生字。
教师注意学生发音不准的地方。提醒学生读准字音:
2.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说出哪些生字比较难记,自己怎样记这些难字的?
(注意:“坳”是左中有结构,也可以记左边是“土”,右边是“幼”;“蜷”的右边是“卷”,区别“卷”与“券”;“揳”与“楔”的区别。)
3.查字典,解释新词。
(控制——掌握住,本文指“391”高地被敌人掌握着。揳入——揳,插入,本课指敌人控制的高地插入我军阵地。袭击——军事上指出其不意地打击。山坳——山间的平地。蔓延——形容像蔓草那样,不断滋生扩展,本课指火苗子扩散开来,到处燃烧。居高临下——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形容所处位置极为有利。)
(五)分析阅读第1段课文。
齐读第1段。这一段只有两句话,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一句是个比喻句,写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军阵地,对我军十分不利。第二句交代了我军作战的目的、方法和时间。这两句是因果关系,“揳入”和“拔掉”这两个词突出地反映了这种关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2、3段。
(二)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程导引:
(一)学习第2段课文。
1.指名读第2小节。
①说出这一小节主要写什么?
(主要写我军隐蔽的情况。)
②这一小节可以分几层意思?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在书上画出来,然后分小组讨论。
(第1层写我军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第2层写潜伏的环境不利于我军隐蔽;第3层写战士隐蔽得
好,邱少云隐蔽得更好。)
2.指名读第3小节。
(1)“看着这种情景”指的是什么情景?
(指的是“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的阵地,山顶上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
(二)战士们“只盼望天快点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说明了什么?
(这一小节接着写我军潜伏的情况。从战士们“只盼望天快点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一句,可以看出战士们决心打胜仗的强烈愿望,也可以看出战士们从“天还没亮”潜伏到“黄昏时分”是多么不容易!)
3.小结第2段课文:
这段课文对战士们执行伪装潜伏任务的情况写得比较详细,这是作者细致观察的结果。这样写也为后面
情况的发展做了铺垫。
(二)学习第3段课文。
1.指名读第4、5小节。
(1)什么叫“火力警戒”?敌人使用他们的看家本领“火力警戒”,说明了什么?
(“火力警戒”就是用打枪、打炮等办法来防止对方的袭击,课文中是指打炮和使用燃烧弹。敌人使用他们的看家本领一方面说明了敌人的穷凶极恶,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们内心的虚弱和胆怯。)
(2)敌人施行火力警戒,使用了燃烧弹,对我军的潜伏部队有什么威胁?
(“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蔓延”是说火势不断地扩展,荒草着火的面越来越广。本来就很危险的潜伏环境变得更加危险了。)
(3)在书上画出描写邱少云当时处境的语句。你能用四个字概括吗?
(烈火烧身)
2.指名读第6小节。
(1)邱少云同志当时是怎样想的?
(2)作者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没有那样做?
(当邱少云烈火烧身的时候,他只要打个滚就会把火压灭,“我”只要扯掉他身上的棉衣,就能把火熄灭。但是他们为了整个班不受损失,整个作战计划不受影响,都没有这样做。)
3.学生默读第7小节,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分小组讨论。
(1)这一小节中的“我”指的是谁?“我”在这一小节中连续出现几次?
(2)“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指的是谁?
(既指邱少云,又指“我”。意思是说:邱少云被烈火烧身,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眼睁睁地看着亲密的战友被烈火烧着,这怎么忍受得了呢?)
(3)“担心”是不放心吗?
(“担心”在这里不是不放心。人的忍受能力有个极限,当痛苦超过忍受能力的极限时,人就会不由自主地跳起来,或叫起来。作者的“担心”正说明邱少云用顽强的意志忍受着极端痛苦的煎熬,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战友的关心和爱护。)
(4)“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是我忍不住不看……”为什么?
(“不敢……看”在这里不是害怕看,而是不忍看的意思。“忍不住不看”是非要看不可,表现作者对战友的安危无限牵挂,对战友的深厚感情,被邱少云崇高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
4.指名读第8小节。
(1)作者担心邱少云会突然跳起来,叫起来,邱少云是怎样表现的(“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个“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才”字在这里表示时间太长了。邱少云同志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以惊人的力量严格遵守纪律,完成了潜伏任务。为了战斗的胜利,他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邱少云不愧为伟大的战士。)
(3)什么力量能使邱少云做到“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而一动不动?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第4段课文。
(二)归纳课文的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至第8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第4段课文。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至第8自然段。
三、学程导引:
(一)听写下列词语。
控制 潜伏 隐蔽 咳嗽 伪装 蔓延 熄灭 刀绞 挪动 歼 突然 袭击
纹丝不动
(二)学习第4段课文。
1.齐读第9小节。
(1)概括本小节的主要内容。(战斗胜利结束。)
(2)“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的“才”表示什么意思?说明什么?(这个“才”字表示时间很短,说明在邱少云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很快地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2.齐读最后一句。
(1)1952年10月12日指的是哪一天?
(1952年10月12日指的是邱少云牺牲的那一天。)
(2)这篇课文为什么把时间写在最后?
(课文把时间写在最后表现了作者对战友的深切怀念,也使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分小组讨论: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怎样分段?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是要夺取“391”高地;事情的发展是伪装潜伏;事情的高潮是邱少云同志烈火烧身,以惊人的毅力完成潜伏任务;事情的结尾是战斗胜利。这是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也可以按照这个顺序写文章。另外,这篇课文还可以按时间分段。决定了任务是第1段;天不亮就伪装潜伏是第2段;到了中午邱少云同志被烈火烧身,英勇牺牲是
第3段;黄昏时分完成了任务是第4段。)
说说每段段意和全文的主要内容。
第1段<第1节>:志愿军决定攻下“391”高地。
第2段<第2~3节>:“我们”连潜伏在“391”高地一条隐蔽的山沟里,同志们隐蔽得很好,邱少云隐蔽得更好。
第3段<第4~8节>:为了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同志壮烈牺牲。
第4段<第9~10节>:部队在邱少云精神鼓舞下,迅速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主要内容;本课记叙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在我军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邱少云同志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3)概括本文中心思想。
(本文表现了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为了革命的利益,宁可牺牲自己的崇高的革命精神。)
(五)总结写作特点。
1.按事情发展顺序和时间顺序安排材料。
2.以“我”的心理活动侧面烘托英雄的光辉形象。
(由于环境特殊,又用第一人称写作,这篇课文主要通过“我”的观察,“我”的内心活动,突出了邱少云的高大形象和优秀品质。如果我们写《我的老师》、《我的同学》一类的作文,可以学习这种写法。)
(六)背诵第6至第8自然段。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第6至第8自然段。
3.找出本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它的作用,并将比喻句抄写在摘抄本上。
第四课时
[自主性练习设计]
1.默读第七自然段,在括号里简单写两三句话。
(1)“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时候“我”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
(2)“我的心像刀绞一般”,这时候“我”的内心活动又是怎样的?()
(3)为什么“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又“忍不住不看”?()
2.在课文倒数第二、三自然段中,找出带有“才”字的句子摘抄下来,体会“才”字表达的不同意思,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收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故事,在班上举行一次“英雄在我心中”的故事会,先选出评委,再由各组推选一名选手,看看谁讲得最好。讲故事时,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在最感动的地方,要多说几句。
积累.运用 四
教学目标
1:积累成语.2: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有关词语,练习讲述故事.3: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演讲.4: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阅读)
一 完成读读背背
1:接龙游戏,激发兴趣.(1)同学们通过读书,积累了不少成语,我们来做一个成语接龙的游戏.(2)师读一组成语,让学生发现他的特点.2:读成语,背成语.(1)自读.(2)指明读成语.(3)练习悲成语.(4)合作学习,积累成语.二:阅读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导语激趣.2:自读故事,完成以下练习.读正确流利
边读边想,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画出本文出现的成语,联系课文理解“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赞不绝口”“风雨交加”等成语的含义。
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三 练习讲述故事
提出要求
(1)时间、人物、地点不能说错。
(2)最好用上黑板上写的成语。
四 布置课外作业。
第二课时
一 导语
二 拓展思路,选择话题
谈话引入主题
在生活中,有许多行为让我们敬佩,如“乐于助人”“关心集体”等,也有许多行为让我们看不惯,如
“随地吐谈”等,今天,我们选一个话题进行演讲。
2:提出演讲要求
选一个你最想说的话题。
想好理由,从哪几个方面,用那些事例把意思说清楚。
先在小组讲一讲,也可例个提纲。
三 学生演讲
小组内讲
选代表讲
四 讨论,评议。
五 总结。
第五篇: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单元计划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单元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1—4课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就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供选择:想象自己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说和写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听音响,说和写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的;交流暑期生活感受。“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对课文表达特点的认识,积累诗句,阅读与语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等内容。
教学目标:
1、会写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4、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5、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6、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7、想象自己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说和写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听音响,说和写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的;交流暑期生活感受。
教学重点:目标2、3、5、6、7
教学难点:目标3、4、7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时数:
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5—8课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共安排了四篇文章。《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祖**亲和生身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的感情。《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学习汇报会和写演讲稿或读后感的活动,“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
“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安排了相关的内容。本组还安排了一次围绕本专题的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深化“祖国在我心中”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会写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抄写喜欢的词句。
3、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6、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
7、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学习汇报会和写演讲稿或读后感的活动。
8、通过一次围绕本专题的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深化“祖国在我心中”的认识。教学重点:目标2、4、5、6、7、8
教学难点:目标2、5、7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资料
教学时数:
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9—12课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本组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围绕本组主题,口语交际安排了“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本组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引导学生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阅读加拿大作者蒙格玛丽《绿山墙的安妮》等作品,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人间真情,熏陶学生的情操。
教学目标:
1、会写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4、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5、围绕本组主题,安排一次“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
6、要求学生写一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引导学生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
教学重点:2、3、4、5、6
教学难点:2、4、6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资料
教学时数:
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5-6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13—16课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讲述了人们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的故事,号召人类要重视和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类应该珍惜和热爱土地的强烈情感。《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资源的现象,一方面启发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了铺垫,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会写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5、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7、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目标2、3、5、6、7
教学难点:目标3、4、5、7
教学准备:小黑板、资料、课件
教学时数:
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习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