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区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全市综合实力强区”发展战略,用科学的发展观整合农村工作的资源和力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快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把我区广大农村建设成为
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指导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为目标,以“亲民为民富民”活动为总抓手,以村镇规划建设、“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新的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逐步把我区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加强领导,转变职能,切实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组制宜。在村镇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区别不同情况,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
二、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
1、目标任务
从今年开始,用5年时间在全区广大农村开展以村镇规划建设、“三清三改”和文明村镇创建为主要内容的“五新一好”(新村镇、新产业、新农民、新经济组织、新风貌和好班子)新农村建设活动。总体目标是:一年突破,三年见效,五年变样,充分调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各方面的力量,扬优成势,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部分村组通自来水的基础上,再实现“三个率先”,即率先在所有村镇全面完成规划编制,与市中心城区整体发展规划接轨;率先在全部城镇、中心村完成“三清三改”;率先在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的现代化上取得明显成效。经过5年的努力,全区80以上的村镇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治安秩序良好”的文明村镇标准。同时达到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农民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农村面貌大改观,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的目标。具体目标要求是:
——建设新村镇。全面开展村镇规划设计工作,三年内完成各镇和全部村庄的总体规划编制;引导农民在规划区内拆旧建新,以旧换新、改造民房;规划区内新建的民房,要求设计美观,格调鲜明,特别要设计一些反映客家文化底蕴的客家民室,不搞简单的整齐划
一、千房一面;建立和完善村镇社区服务体系,调整教育、商贸网点,完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以及供电、电视、电信等配套设施,所有村镇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目标。
——发展新产业。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精准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创汇农业和观光农业;实施优势发展战略,各镇要根据当地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的要求,着力培育做强2-3个农业支柱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将产业发展与改水改厕结合起来,大力推广“猪-沼-果(菜、瓜、鱼)”等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培育新农民。推进“农民知识化”工程,加快培育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实现全区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根据中共普洱市思茅区委、思茅区人民政府《思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为主、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和“规划到位、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xx村民小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xx村离镇政府?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米,年平均气温17—23度。全村辖?个村民小组,共?户?人,其中:男738人、女698人、劳动力953人;?年粮豆总产达87.26万公斤,经济总收入463.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20元。村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名。
xx村民小组有村民?户,?人,4名党员,全组有耕地176亩,其中山林1160亩,进村道路2.3公路。xx小组主要以茶叶种植为主,2012年全组人均纯收入?元。
二、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
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以改善交通及居住条件为基础,以发展经济项目为支撑,以培训教育和文明创建为手段,以加强党组织建设为保证,着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相统一,努力把新寨村民小组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发展目标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指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为主,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和规划到位、稳步实施的原则,通过政府扶持为辅,群众自筹为主的方法,按照“一建四改三化”的建设标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生产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村组主要以茶叶种植、烤烟生产为主,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鼓励科学种植,积极发展养殖业等庭院经济,使富余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形成人人有事干,家家有钱赚的局面。
2、生活宽裕
逐级争取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行一建四改(建沼气池、改路、改厕、改水、改圈),提高沼气使用率。村民的厕所和牲畜圈统一规划,统一样式。村组医疗设施完备,实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村民生病能及时就近就医; 2
引导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孤寡老人、残疾人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做到农业技术信息、文化娱乐等服务进村入户,惠及每个农户家庭。
3、乡风文明
社会风气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好,邻里和睦团结,村民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认真抓好教育工作,做到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100%;农户参加十星级文明户评比达95%以上;有村规民约,村民自觉遵守计划生育等相关法规,无封建迷信活动,移风易俗,不断展示新风尚、新景象。
4、村容整洁
村民住宅外观整洁,室内明亮;组内道路硬化;农田水利整治一新,沟河渠道灌排水便利;修建垃圾池,合理有效堆放垃圾;加快退耕还林步伐,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创建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5、管理民主
坚持依法治村,实行政务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有民主理财小组,有党员议事会和村民代表议事会,村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落实,村民知法懂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有力。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无赌博、盗窃、打架斗殴等违法行为。
三、新寨小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内容
(一)建立领导机构
成立以村支部书记Xx为理事长,新农村指导员者宁、Xx为副理事长,副主任、副书记大学生村官、村民小组干部为成员的xx小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理事会全面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痕迹资料管理,账务管理、公开等工作。具体分工为:xx要负责总体领导、部署,联系上级部门,协调做好各项检查指导工作;Xx、负责抓好各项工程施工及工程质量的监督;大学生村官xx做好痕迹资料管理;xx负责资金管理,确保工程资金到位,专款专用。
(二)大力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完善水利工程建设 xx村民小组的特色优势产业,种植业以茶叶、蔬菜为主;养殖业以养猪为主,大牲畜、家禽及水产品作为补充。结合当地实际,2013年计划新发展大棚蔬菜100亩,但水利设施还没有得到完善,为了能够方便灌溉,拟计划修建库容9万立方米的坝塘,具体预算如下:
……
四、精神文明方面
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文明卫生村民小组、“十星级文明户”等讲卫生、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革除陈规陋习,崇尚科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和道德水平,形成互帮互助、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俭持家的良好风气。村组建设规划合理,道路硬化,庭院美化、室内卫生整洁,定期开展以“灭四害”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农户100%拥有太阳能卫生间,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有
明显改善,达到社会风气好,秩序稳定,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良好局面。
五、政治文明建设方面
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党小组、共青团、妇联、治保、调解组织健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班子团结,务实、尽职尽责、办事公道,民事纠纷调解及时,村规民约、村民制度,财务管理公开制度健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滥占耕地,无违反计划生育现象,不断增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农民真正当家作主。
第三篇: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方案
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牧农村建设活动,推进牧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三个文明建设,从2006年3月起,在全 镇开展社会主义新牧农村建设活动,现根据省市县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指导思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以村容村 貌整治为突破口,以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基础,以家家户户发展经济项目为支撑,以培训教育和文明创建为手段,着力开展社会主义新牧农 村建设活动,实现“四通”,即实现通路、通电、通电话、通电视;实施“五 改”,即实施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房;做到“五有”,即做到有组织网络、有建设规划、有文化体育场所、有垃圾处理场、有禽畜饲养栏;达到“五 化”,即乡村环境建设要达到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优化;建设“五好”,即在加强牧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方面,做到建设一个好班子、选准一条发展好 路子、培养一支好队伍、完善一套好制度、兴办一个经济效益好的项目。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加强领导,转变职能,切实履行牧农村公共事务管理 和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牧农村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牧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牧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牧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 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组制宜。在村镇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区别不同情况,科学编制规划;在新牧农 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 上,先易后难,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不急功近利,不搞形 式主义,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
三、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
1、目标任务
从今年开始,用5年时间在全镇牧农村中开展以村镇规划建设、“三清三改”和 文明村镇创建为主要内容的“五新一好”(新村镇、新产业、新农民、新经济组 织、新风貌和好班子)新牧农村建设活动。总体目标是:一年突破,三年见效,五年变样,充分调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各方面的力量,发扬优势,力 争实现村村通油路和有线广播电视,并率先在所有村全面完成规划编制,与县城
整体发展规划接轨;率先在全镇牧农村完成“三清三改”;率先在牧农民生产方 式、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的现代化上取得明显成效。经过5年的努力,全镇80%以 上的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 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治安秩序良好”的文明村镇标准。同时达到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农民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牧农村面 貌大改观,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的目标。具体目标要求是:
——建设新牧农村。全面开展村规划设计工作,三年内完成全部村庄的总体规划 编制;引导牧农民在规划区内拆旧建新,以旧换新、改造民房;规划区内新建的 民房,要求设计美观,格调鲜明,特别要设计一些独具一格且有艺术性的民居,不搞简单的整齐划
一、千房一面;建立和完善村服务体系,加强文化、体育以及 供电、电视、电信等配套设施建设,使所有村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 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目标。
——发展新产业。加快调整牧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精准牧农业、生态牧农
业、品牌牧农业、创汇牧农业;实施优势发展战略,各村要根据当地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 产、科学化管理”的要求,着力培育做强2-3个牧农业支柱产业,提升牧农业产 业化水平;将产业发展与改水改厕结合起来,大力推广“猪-沼-菜”等生态牧 农业模式,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提高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培育新牧农民。推进“牧农民知识化”工程,加快培育新型务工牧农民和产 业牧农民,实现全镇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牧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 牧农业实用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 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广大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逐步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促进我镇新牧农村建设相适应的道德体系,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 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牧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按照“先运行、多扶持、后规划”和“民办、民管、民
营、民受益”的原则,发育、壮大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牧农民提供产前、产 中、产后服务;推广各种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建立 起覆盖牧农业产业的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群体,做到主导产业有协会或专业合作 社,合作经济组织覆盖农户达到60%以上,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围绕“新品 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的经济服务组织。
——塑造新风貌。以“三清三改”为突破口,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动力,整体推进 精神文明建设。从今年起在全镇各村全面开展群众性“三清”活动,所有村部所 在地做到辖区无成片暴露垃圾、污泥和路障,彻底改变牧农村“脏乱差”现象,明年底力争90%以上的村达到“三清”要求;按照“科学规划、完善机制、分类 指导、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要求,扎实有效开展“三改”工作,选择一两个 重点村开展“三改”试点工作,今年内重点村全面完成“三改”任务,今后每年 完成三分之一村落的“三改”任务,5年内力争90%的村庄基本达到道路硬化、庭 院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的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 育,组织牧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全牧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困难牧农民 救助体系;村公共设施配套,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正常开展,牧农民就医、就学方便,病残孤寡牧农民生产生活有保障。
——创建好班子。将新牧农村建设列为“三项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继续创新 和深化“双培双带”活动。把“三清三改”、村镇规划建设、文明村镇创建为重 点的新牧农村建设成果作为衡量、检验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标准;要以新牧农 村建设工作为切入点,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加强执政能力和构筑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能力的建设,着力提高村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新牧农村建设中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帮助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把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 活动与新牧农村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发挥牧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牧农村党员在新牧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2、实施步骤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思 路和“一个突破、三年见效、五年变样”的目标,我镇新牧农村建设具体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㈠启动阶段(2006年)。开展新牧农村建设宣传工作,营造氛围,动员群众积极 参与;扎实开展2个重点村的规划建设、“三清三改”和文明村创建示范工作,做到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科学指导、重点突破;继续大力推进农村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全镇13个村全面开展“三清”工作;组织开展全村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全镇85%以上的自然村落完成规划编制。
㈡实施阶段(2007年-2009年)。大力推进村组建设,建成一批“规划科学、布 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文明村;全面完成所有村庄的“三 清三改”;全面完成全镇和村组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牧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一批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做到主导产业均成立产业协会或专业合作 社;实现80%以上的牧农村适龄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职业技 能,培育一批新型务工牧农民和产业牧农民。
㈢提高发展阶段(2010年)。统筹推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90%以上的村庄完成“三清三改”,基本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 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要求,90%以上的牧农村适龄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职业技能,word.org.cn90%以上的农业主导产业成立了合作经济组织,90%以上的村镇有若干农业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市场优势突出,创建 一批全面达标的文明村镇,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
四、工作措施
1、深入发动,形成合力。开展社会主义新牧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能否有效地组织和开展群众工作,对搞好社会主义新牧农村建设至关重要。各村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抓人头,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牧农村建设,尤其是村容村貌整治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投身社会主义新牧农村建设,在前一阶段水利建设的基础上,迅速掀起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
2、强化责任,明确奖惩。各村、相关站所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密切配 合,通力协作。各村要把社会主义新牧农村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明确目标任务,认真落实一把手负责制为核心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各相关站所要充分担负起责任,做好指导工作。
3、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抓好社会主义新牧农村建设是进一步贯彻“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关心牧农民群众利益的根本要 求,与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广大镇村干部要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确保顺利完成任务。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社会主义新牧农村 建设中发挥先进性,为社会主义新牧农村建设建功立业。
第四篇: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及市、旗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有效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今年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为指导,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坚持点面结合、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村推进,突出抓好六项重点工程建设,确保我镇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实施原则
1、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既要注重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投入,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条件,又要毫不动摇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升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富裕程度,既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农村硬件设施建设,又要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农民教育,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增强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2、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我镇新农村建设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递次推进,不搞一刀切、齐步走。
1、道路硬化工程。今年,要重点抓好哈拉葫芦组至临河份子地、陈贵圪梁组至杭后团结、宏丰村至五原海子堰公路建设和89个小组主街道白色化建设,并积极修筑其它街巷道,扩大道路硬化率;要从实际出发,切实抓好村组道路建设,争取每个行政村主街道实现逐步硬化。对已经实现硬化的要进行全面整修、维护,达到路面平整,拱度适宜,边沟规整,排水顺畅。
2、治脏工程。要彻底解决畜禽粪便、生产生活垃圾在村组内外乱堆乱倒、严重污染环境问题。有条件的村要设立统一的垃圾、粪便堆放场,没有条件的要以户为单位确定指定的垃圾粪便堆放点,严格禁止在街旁路边、村组周围、村组道路两侧和林带林地内堆放垃圾。畜禽粪便坚持做到谁产谁清,日产日清;生活垃圾要用箱、筐盛装,定期清运出村。要通过“一事一议”、《村规民约》等手段,落实门前“三包”制度,积极研究制定保持环境卫生整洁的长效治本机制。要把粪便污染治理与农村沼气能源开发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沼气工程建设等途径,推进粪便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3、治乱工程。要着力解决农村乱建、乱搭、乱堆、乱放问题。要抓紧编制村组建设规划,严格执行和监管。农民的住宅、围墙和畜禽圈舍建设等都要纳入规划,统一管理,对不按规划执行的要严厉查处。对已经存在的“四乱”问题,要逐步加以纠正。要全面搞好改墙、改厕、改圈和规范柴草、物品堆放的“三改一规范”工作,实现围墙整齐、厕所规范、街道和院落洁净、物品摆放有序,切实消除农村杂乱无章,凌乱破败的现象。
4、绿化美化工程。要结合防护林更新改造,多渠道筹措资金,搞好通镇通村道路和村组街道绿化,路旁要植树、栽花、种草。试点村组主街道要建成乔灌结合、绿树成荫、花草掩映的标准化一条街。建立包栽、包管、包活“三包”责任制,提升绿化、美化工作管理水平。
5、自来水入户工程。重点解决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等饮用水水质不达标以及局部地区饮用水供应严重不足问题,使无法得到或负担不起安全饮用水的农村居民比例大幅降低,到2008年,使农村居民饮水达到安全或基本安全,全镇农村居民将喝上放心水。为此,我镇正在全面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根据当地条件、需求和可能,抓紧编制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规划和到2008年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总体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条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要采取农民集资、政府补贴、部门帮扶、村组自筹和市场运作等渠道,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农村自来水建设步伐,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今年要着重建设我镇东线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即联丰四组、永胜村、兴胜三、四组共九个小组的人畜饮水工程。
6、有线电视通村工程。要采取招商引资或合作开发的形式,加快有线电视基础建设,扩大网络覆盖面,今年,全镇有线电视通村组率要超过95%。
在突出抓好六大重点工程的基础上,兼顾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建设,统筹推进新农村各项任务的落实:一是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要全面提升农村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各村要结合我镇及周边地区农产品专业基地建设要求,按照镇有主导产业、村有致富品种、户有发展项目的要求,因地、因户制宜,选准优势产业,千方百计培植壮大,尽快形成致富的主导产业。要帮助每个农户特别是贫困户,选择增收致富项目,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尽量缩小农村贫富差距,实现和谐发展,共同富裕。二是提升农民素质。按照提升农民素质总体要求,今年要重点加大农民科技知识、农村政策法规和职业技能培训。要从农民创业致富的实际出发,深入村组、农户,认真制定培训规划,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全镇青壮年农民文化知识、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都有明显提高,增强创业致富本领。今年,培训农民要达到9500人次,达到农村劳动力的60%,其中青壮年农民达到80%以上,通过科技培训,积极培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同时要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推进“平安乌加河镇”创建活动。三是加强精神文明载体建设。要辟建农村文化活动场所,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业余生活。
第五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区农业局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省市文件要求,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结合我区实际,从我局职能出发,现制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加大工作力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全区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水平的提升,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民负担监管,搞好农村财务公开,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二、任务目标
1、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增加:到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080元,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2、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到2010年,全区粮食总产稳定在35万吨,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全部实现优质专用化,落实种粮直补、良种补贴政策,农民种粮收益稳步提高,种粮积极性稳步提高。
3、农业标准化加速发展:每年选择100个以上的村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到2010年全区所有村全面实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涵盖粮食、蔬菜、林果、水产等生产领域,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0个、绿色食品5个、有机食品2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达90%以上。
4、农业产业化规模扩大:到2010年全区发展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00家以上,其中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家,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个以上。全区80的村通过“龙头企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基地(专业村)户”的利益联接机制纳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
5、农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化服务网络,完善1个区级信息服务中心,丰富10个乡镇级服务站,发展110个村(龙头企业)级服务点。
6、农业科技含量大幅提高: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步伐,到2010年培训转移农民1.5万人以上。加快农村科技培训及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80%以上。
7、农村改革引向深入:巩固农村各项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化完善土地承包制度,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促进农村土地依法合理有序流转,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使农民权益保护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8、农民负担加大监管力度:积极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各项政策,完善减轻农民负担的相关制度,大力开展对涉农收费的专项治理,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实行农民负担一票否决制,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涉农案(事)件明显减少,农村社会稳定,全区经济协调发展。
9、农村财务管理公开透明:通过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现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障农民群众在村级事务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10、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居)占村总数的60%;5-10万元的占40%,增加集体收入,使村级债务基本化解。
三、工作措施
1、以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充分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广泛利用各类资源,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增收潜力。进一步发挥农业的食物营养功能,在重视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发展畜牧、水产等养殖产品,发展蔬菜、水果等园艺产品,发展木本粮油、食用菌等林特产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健康食品,提高农产品效益和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发挥农业的工业原料功能,增加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发展精深加工业,培育国内外知名品牌,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进一步发挥农业观光旅游和文化传成的功能,发展一村一品,形成特色经济。
2、以落实党的惠农政策为重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严格要求,准确核定小麦种植面积,按程序开展好种粮直补工作,继续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二是继续实施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落实补贴资金,搞好技术措施服务,保证农民增产增收,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心关爱。三是大力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农业生产新技术,加强自然灾害应急防治体系建设,增加农业科技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贡献率。
3、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继续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抓龙头、扩基地、带农户。一是坚持招商引资战略不动摇,积极创新环境,吸引区内外企业利用各自优势,在我区投资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同时鼓励全区现有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加工原料的经营单位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
延伸等方式发展壮大为龙头企业。进一步搞好对全区农业龙头企业的服务,积极筛选申报省级、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争取上级的扶持。二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动摇,积极引导和扶持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和多领域联合发展。引导和帮助农业龙头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带动农民、价格协调、生产调控、品牌营销等
方面的行业自律作用。三是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不动摇,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和利润返还等多种方式,稳定农产品产销体系,带动更多的基地和农民加入产业化经营链条,走新型农业发展之路。企业通过与农户签订生产合同和产品购销合同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系列化服务。农户按合同及技术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企业与农户形成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达到效益最大化。
4、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重点,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运作水平
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个档次逐级推进的战略,一是抓住2005年底全区全部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有利时机,落实国家食品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同时积极申报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二是建立健全我区农业标准体系。对在农业生产领域已颁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要严格执行,使农产品生产与国内外市场接轨,对我区特有的农产品而国家或行业尚未颁布标准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抓住工作的主动权,完善我区农业生产的整个标准体系。三是加快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以我局检测中心为基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购置添加一流的检测设施,加强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抓好对全区农产品监测网络的技术指导、仪器校对及对各基地、批发市场、专卖店、配送中心的质量抽检,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运作水平。
5、以农村信息网络延伸为重点,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以全市实施的农村信息网络延伸工程为契机,建立区、乡镇、企业(专业村)三级信息服务网络,重点围绕“完善1个中心,丰富10个服务站,发展110个服务点”开展工作,把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打造成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助推器。一是完善1个区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在我局现有信息中心基础上,建立一个涵盖农、林、水、机、畜、菜等领域大范围、深层次的全区农业信息中心,加强技术队伍和硬件设施建设,加强信息交流,拓展服务领域,将信息化服务的全面性、前瞻性、经常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实现大农业领域的信息共享,把农业信息服务中心真正建成领导感到放心、群众感到贴心的一流农业服务平台。二是丰富10个服务站。以10个街道乡镇信息服务站为主,按照大农业的标准进一步丰富服务站的网页内容,引导乡镇服务站深入基层,重点根据本街道乡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深挖信息资源,拓展服务领域,突出实效性与实用性,把乡镇服务站建成展示当地特色的舞台和推介当地丰富自然资源的平台,重点为当地招商引资、农民走向市场、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搞好服务。三是发展110个服务点。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村)自筹、技术部门无偿指导服务的方式,向全区重点农业企业、中介组织、专业村、专业市场倾斜,发展110个信息服务点,延伸信息服务的触角,在第一时间将各级信息资源对接,为各类农业企业、中介组织、专业村、专业市场提供最方便、最快捷、最直接的服务,在农业信息化工作“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上有较大突破。
6、以实施“阳光工程”为重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四个办法”和“六项制度”,加强对培训基地的监管,加大培训转移工作力度,每年完成培训转移任务3000人,到2010年培训转移农民1万人以上,促进广大农村劳动力非农职业技能的提高,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7、以稳定农村政策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村社会改革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促进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推行普及,强化法律知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政策,确保二轮延包政策落到实处,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工作的微机化管理,强化农村机动地管理。切实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工作,依法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康流转。
8、以开展专项治理为重点,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管
一是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在新形势下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切实解决农民反映突出的问题。重点治理农村义务教育乱收费现象,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办法。治理农业生产性和经营服务性乱收费,规范农村水价、电价收费办法,严禁在向农民收取水费、电费中乱加价搭车收费或以经营服务的名义变相加重农民负担。治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收费。三是加强和完善相关制度,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完善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完善和推行乡镇、村级组织和农村中小学校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完善和落实涉及农民负担的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增强责任追究制的可操性。四是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认真落实各项减负政策。加强对减轻农民负担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查处涉及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严重群体性事件和造成重大影响的案(事)件,重点查处挪用、克扣粮食直补资金和村级补助资金及侵吞挪用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不落实农业税减免政策行为,重点查处各种巧立名目变相乱收费、乱罚款和强行集资摊派、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对各种违规违纪行为严肃处理,对涉及农民负担的案(事)件继续实行通报制度。进一步改进督查方式,完善督查制度,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
9、以全面开展农村财务公开为重点,推进农村民主化建设
一是层层建立党政领导责任制,把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这项工作作为基层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区每年至少一次,乡镇每年至少两次专题检查考核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二是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对尚未进行财务公开的村,督促其实行财务公开,对已经实行财务公开的,建立健全制度,提高公开质量,积极推进财务公开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公开内容,逐步实现农村有关经济事务的全方位公开。进一步规范和创新公开形式。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财务公开栏,作为财务公开的基本形式,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明白卡等形式进行辅助公开。设立群众意见箱或意见反馈栏,听取群众意见。三是逐步完善民主决策程序,对村集体经济组织重大财务活动和财务事项,以及村中“一事一议”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等,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保证村民的决策权。
10、以探索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为重点,增加村集体收入
一是拓宽思路,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发展以集体资金入股、合作经营等为主要特征的股份合作经济,增强集体经济活力。二是多种形式搞好资产运营,根据不同类型资产的特点,按照“资源性资产抓开发,经营性资产抓增值,非经营性资产抓保值,福利性资产抓保护”的基本思路,搞好现有资产的运营,不断提高集体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三是坚持发展集体经济与民营经济相统一,把富民和强村紧密结合起来,使其相互促进。四是积极探索和完善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减少村集体债务负担,同时严防新债务的发生。
二??六年一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