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江苏公务员 A类申论真题[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3 15:2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7江苏公务员 A类申论真题[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7江苏公务员 A类申论真题[小编推荐]》。

第一篇:2007江苏公务员 A类申论真题[小编推荐]

中公教育·中公网2008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

2007江苏公务员 A类

申论真题

一、材料简要内容

材料1:“两会”期间有代表提出农村的社会救助目前存在地区不平衡的问题主要是资金方面。

材料2:农村社会救助目前存在很多问题。

材料3:城镇社会救助与农村社会救助的对比。

材料4:民政部对困难地区和群众的救助。

材料5:法律援助体系的建立。

材料6:劳动争议案件的增多。

材料7

材料8:某少数民族聚居县(正安县)的贫困情况。

材料9:生活困难的退役运动员的生活救助问题。

材料10

材料11:安徽科技学院02级学生袁雪华救母事件。

材料12:尘肺民工的诉讼和审判以及执行难的问题

二、题目

(一)请根据给定材料内容,不少于400字。(25分)

100字。(10分)

(三)假如你是“两会”15分)

1000字。(50分)

本资料来源于网络,请谨慎使用

第二篇:2009年江苏公务员申论真题

2009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

《申论》试卷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建议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4.请在指定的位置作答,在草稿纸上或其他地方作答一律无效。

二、给定资料

1.为了应对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中央政府提出4万亿刺激方案。各地方政府摩拳擦掌,纷纷宣布大规模投资计划,合计投资18万亿人民币。

这当然很好。但中央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能力,及时介入并积极主导区域的分工协调,努力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比如:一个城市要进行比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考虑与其周边地区协调合作,谋求优势互补,避免各自为政,不计成本和效益,另铺摊子。否则,不仅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反而会带来负面效应。

再如,在中国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只要走进医院,处处可见人满为患的场景:医院既缺疯房、病床,又缺医生、护士,乡镇医院连一般的疾病都无法检查,村民必须辗转到县城去看病。稍微复杂一点的病情,县级医院又无法应对,必须转到省市医院。如果每个村子都建设小型医疗所,治疗一些感冒发烧的常见症状;每个乡镇能建设中等医院,中小城市按人口比例建设相应规模的医院,群众就不必劳顿奔波到大城市看病。如果国家将医疗领域作为重点投资对象,废除投资壁垒,将会对内需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这不仅可以激活对建筑材料、医疗器材的需求,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而且也会大大缓解医患之问的矛盾。

扩大内需不应是轰轰烈烈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政府应该实实在在地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实实在在地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扩大内需不是花钱比赛。不应再重复过去大量浪费的惨痛教训。扩大内需应尊重市场机制,瞄准国内消费,同时全程接受人民和媒体的监督质询。

2.全球性经济衰退的负面效应还在扩散.在出口市场开始“过冬”的情况下.国内消费成为我国保证经济增速的“发动机”。我国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带动.贸易顺差吸收了大量外汇。央行官方网站近日发布消息称,央行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更有效地推动就业,促进和支持消费增长,推动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更多地转到扩大内需上来,实现经济的内外均衡。看来当前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已经转变为如何刺激居民消费增长,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源头。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在目前的情况看来,中国没有太多选择.整个的全球经济现在看来都成了问题,这个时候还仍然靠出口为主的,或者说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肯定会受到冲击,所以现在得赶紧采取一些措施,使我们内需增加,用以补偿外需减少造成的影响。这是我们改变发展模式一个催化剂。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如果做的好的话,很可能从此以后,能够把中国经济从外向型为主变成以内向型为主,那么这样的话呢,从而打破原来的那种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模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启动内需不是刺激投资,而是刺激消费,要老百姓花钱,首先老百姓得有钱.这几年为什么消费不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的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小,这实际上是一个制度性的问题老百姓有了钱为什么存在银行而不愿意去花呢?因为他们对未来没有信心。他们的养老、医疗、孩子的就医就学,都必须通过一些制度性的改革来树立起他们的信心。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我们居民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近年来逐年下降,去年降到了只有35%,而居民消费在其他国家都在70%以上,我们的居民消费太弱了.所以不能再刺激投资了。我们过去每年的投资率增长20%,已经形成了很多过剩产能,而这些过剩产能过去主要是依靠海外市场来消化,现在海外市场的需求没有了,这些过剩产品怎么办?所以你再刺激投资,这条路子已经走不通了。如果刺激消费的话,就要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医疗的改革要赶快推进,养老保险、教育支出都是老百姓储蓄的主要用途.在这些方面的改革要尽快进行。

3.中国人历来视勤俭节约为美德,怎么现在反倒成了件坏事?美德反倒变成了不利于整体社会发展的负面精神遗产?显然,这里有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向往比现在更加富足的物质生活,除了少数将物质享受与精神修养对立起来的苦行者之外。因此,人的消费欲望是天然地无休止和得陇望蜀的,但他的现实购买力约束了这种无限的消费欲。消费的意愿与购买力的重合部分,在经济学中被称为“需求”。发展经济的目的正是为了满足人民不断增长和升级的消费水平,只要这些消费是合法的、健康的,其本质也就是提高老百姓的购买力,我想这是绝大多数人都同意的天经地义的事情。当然,经济学还告诉我们,不同人有不同的消费偏好,不同消费之间存在或强或弱的替代性,同一种消费还受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支配。

全球金融危机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内需求的重要性,因为建立一个主要立足于国内消费市场的经济体系,一方面符合以人为本和建设小康社会的施政理念,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地抵御和缓解外部经济环境变化造成的可能冲击。因此,“拉动内需”一时问变成了媒体使用最频繁的一个词汇。

问题在于,怎么才能拉动内需?我在上面说到的不对劲的地方就出现在这里。

既然是一种“需求”,那么所谓内需,必然是指国内市场上既有意愿又有购买力的那部分消费要求。近来媒体上关于“国富民穷”和“提高人民收入”的分析讨论很多,本文不再重复,我更想从另一方面探讨所谓“拉动内需”的根本途径。

其实人人都明白,收入的普遍增长是一项十分困难和复杂的任务,在国际经济大环境急剧恶化的当下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购买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收入不增加的情况下,只要消费和服务的市场价格下降,购买力也会提高。我想这就是各地打折促销之所以能够成立的基础——过去这些商品之所以“过剩”,并不是因为老百姓没有这方面的需要,而是它们的价格相对于消费者的收入太高了。在这方面,最典型的要数房价了。

不过,我最想重点讨论的问题还不在鼓励普通商品和服务降价这方面。在我看来,那些将拉动内需等同于“鼓励老百姓消费”的宣传员们混淆了一个重要的逻辑关系——假如“内需”,是将老百姓钱包中的钱吸引出来就能够“拉动”的话,通货膨胀就是最立竿见影的办法。“拉动内需”的核心是使中国目前日益明显的出口导向的“生产型经济”转型为国内市场导向的“消费型经济”;而所谓“鼓励消费”,重点也不在于鼓励老百姓把存在银行里的钱取出来花掉,而在于鼓励形成一个有利于不断扩大国内市场容量和提升国内消费水平的经济体系。因此,拉动内需和鼓励消费的枢纽在于改变政府行为,而不是改变人民行为。

我是一个吃穿不愁的中等收入的上海市民.平时的消费的确很少。但我仔细思量一下.觉得这并不是由于我清心寡欲,而是我需要的同时又有能力支付的商品(主要是服务)实在太少了。比方说,人近中年又从事文字工作的我非常需要保持足够的体育锻炼,假如离我家步行时间在半小时以内、各种运动洗浴设施基本齐全的健身会馆年费在2000兀以下(我自认为已经不算便宜了),我想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前去“消费的”。但我找遍整个街区.符合我要求的健身馆的最低价格是我心理价位的3倍。又如,我是个电影和音乐爱好者,假如上海的设施齐全的影院能够在任何时间段都买得到20元以下一张的电影票,上海的音乐厅和剧院能够有200元以下一张的音乐会门票(我以为这两个价格也已很不低了),我想我很可能会每星期“消费”一场电影,每月“消费”一场音乐会的。这笔消费还会附带上另一个好处,我会因此大大减少在地摊上买盗版碟的开支,从而也就为保护知识产权作出了间接贡献。可是据我所知,现 2

在上海一般电影和音乐会的价格也在我心理价位的3倍以上。于是,我的上述消费愿望就这么被抑制了。还有旅游,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历史遗产更是我这个有点文化的人的强烈爱好.但一想到景点门票比酒店价格还贵,还难免要被导游和各色宣称为我“服务”人强拉去买各种能够给他们带来大量回扣的高价商品,我就止步不前了„„此外还有一些消费,我现在自己都不知道会是什么,但我知道一旦它们被创造出来,我一定会有需求的——20年前我以为有个。BP机就够方便了,可仅仅过了不到5年,我就开始向往拥有一部手机了。

我心里其实很清楚,一定有人愿意开我中意的健身馆和电影院,但他们不是因为租金太贵的市场因素经营不下去,就是因为私营企业不能涉及许多文化事业的行政因素而不被允许经营。

因此,我最想说的是,要真正“拉动内需”,合理的途径是政府在不该管的地方放松乃至取消管制,在该管的地方要坚决承担起责任,哪怕是起码的责任。前者叫不干预(等于鼓励)市场自由竞争和创新,后者叫维护市场秩序。

以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老百姓其实并不需要政府的特别照顾,只要他们的合法经济活动不受到随意干涉,致富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4.受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影响,国内很多外向型企业面临困境。据统计,XX省去年倒闭企业5万多家,关闭7千多家;与此呼应,各地陆续出现了民工返乡潮。去年底,不少地区返乡民工达到30%,有些地区甚至高达50%,然而,西部巴山县和平村姚三多和他的村民们却似乎感受不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呼啸。

姚三多生于1960年,和妻子巧珍育有4个儿女。他所在的和平村距离县城6.5公里,共有村民560多人(计141户)。和平村与其他农村不同的是,它的村民没有一人外出打工.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他们走出了一条通过种植蔬菜发家致富的路子,农户年均收入4万左右。和平村被上级授予“百村典型示范工程(名优特菜种植)示范村”的荣誉称号。

1995年的和平村,一般家庭一年下来也就不到一万元的收入,1995年之前更是连饭都吃不饱.主要收入是靠砍伐木料卖给当地加工厂,由于长时间的砍伐,全村林子都被砍光了.甚至连国有林也全砍光了。和平村的村民们传统上种植小麦,但由于当地气候和土壤不适合小麦的生长,往往是种100斤收100斤,好的时候才是种100斤收140一150斤,粮食不够吃而要花钱从外地购买。

1995年当地政府开始摸索帮助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初步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1998年前后,乡政府鼓励农民大面积种植土豆,和平村的土壤适合土豆的生长,土豆产量很高。但是因为市场价格低,加之销售渠道不畅,因而并不是一条理想的增收之路,当地政府也曾一度鼓励村民种植木耳和香菇,但2000年以来.陕西省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在这一背景下,当地政府作出了禁止培植木耳和香菇的决定。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尝试之后,巴山县政府号召县郊的广大农民利用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特点,种植“名优特”蔬菜。姚三多及和平村的村民积极参与了这一调整性行动,他们在种植土豆的同时开始尝试种植“名优特”蔬菜。姚三多家在2000年从“架豆王”(蔬菜名)上获得的收入将近’700元。姚三多以及他的乡亲们逐步尝到了种植“名优特”蔬菜的甜头,经济收入逐年增长。

2000年以后。他们迅速扩大种植面积,除了“架豆王”之外.还包括萝卜、白菜、甘蓝、菜花、西葫芦等多个品种,按照2005年的的市场价格计算,甘蓝每亩收入为4000—5000元左右。白菜每亩收入4000元左右,“架豆王”每亩收入1000—1500元,菜花每亩收入2500元左右。一般家庭的蔬菜收入在4万元左右。

2008年,和平村经由农民经纪人的努力,这些蔬菜从县城进入省城,甚至远销到京城。目前.和平村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一部分村民正在搭建蔬菜大棚,打算生产反季节蔬菜。2009年初.姚三多同村里其他人一样,也准备大干一场。他买了手机,添置了一辆摩托车和一台新拖拉机,打算新建楼房,为小孩结婚做准备。姚三多自豪地说“俺也要为拉动内需作贡献!”

5.中国人的民生分布极不均衡:城乡之间不均衡.地区之间不均衡,阶层之问不均衡,行业之间

不均衡。从民生困难的地方传出来四句话,叫做:“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运输基本靠篓,治安基本靠狗。”还有一句话是外国友人说的:“中国东部像是到了欧洲.到了中国西部像是到了非洲。”

在我国,不论城乡,当然主要是乡村,仍然存在小病不就医,大病医不起的情况。他们说:“救护车一响,两头猪白养。”“开个阑尾炎,白种一年田。”全国约有3/4的人口,即10亿人缺医少药。缺医少药同另一部分的“医药过剩”有直接关系。在有些城市里,占全市人口百分之零点零几的少数人所耗费的医药费却占全市人口百分之九十九点九。

在城镇.房价上涨幅度远远大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这是又一个困绕民生的大问题。贫困家庭不用说了,就是中等收入家庭.比如一个博士,工作后要积攒多少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子?如果是十几年,那要到多大岁数才能结婚?现在全国约有一百多万户城镇居民缺房,有35万户家庭平均住房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与此同时,看一看被揭露出的贪官,有的有几十套房子。再看一看富豪榜,名列前位的是一位又一位房地产商。反差之大,令人吃惊!

世界上许多民生搞得好的国家,基尼系数为0.15到0.18,而我国,2005年的基尼系数就已达到了0.467。这说明中国的贫富差距还是很大的。回避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差距就越来越大。不承认有弱势群体,结果弱势群体越来越多。从消费水平看,几百万条富人的狗的消费水平大大超过几千万贫困人口的消费水平。常识告诉我们:收入差距如此之大,财富差距还要更大。仅从金融资产看,城镇20%最富裕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66.8%。而占人口20%的最贫困的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仅占全部金融资产的1.3%。收入差距过大不仅表现在经济上,还表现在众多不公上。

6.32年前,中国是“重政治,轻经济”的思潮占上风。不纠正“轻经济”的思潮,中国人的吃饭都成问题,也就是说连生存型民生都成问题。可是,推行了“经济中心论”以后,有些人又搞起了GDP拜物教,以致出现了“经济这条腿很长,社会这条腿很短”的严酷现实。32年前,是“不患寡,只患不均”的平均主义思想笼罩着。过去,虽也有几度批判平均主义,只因顽症太顽,平均主义仍然弥漫。32年来,尤其是30年来,我们下真工夫纠正平均主义,取得了良好效果。哪知在一些人那里,又滋长了差距越大越好的倾向。邓小平在20世纪90年代初,觉察出了差距过大以后,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强调“共同富裕”:1990年多次强调过,1992年多次强调过,1993又多次强调过.并多次指出:收入差距过大,“就失败了”.就“是走了邪路了”,就会“出问题”,就会“打内仗”,“就是出现新资产阶级”,就是“落到资本主义去了„‘就不能不革命啊!”。可是,他老人家这么多语重心长的提醒,未能引起一些人的重视,是实在不应当的。

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关注民生是要付出代价的。把收入用于教育就不能用于经济了;把收入用于环保,从眼前讲,必然提高了生产成本:雇主提高了雇员的工资,就必然降低雇主的收益。再加上既得利益者的生存、生活、生计都是超人的,便很难想到众人的生存、生活、生计还有什么不便。就是看到、听到别人的生存、生活、生计有困难,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既得利益阶层自然不会只是一个群体、一个阶层。可怕的是,确有那么几个既得利益阶层中的有些人,他们互相利用,抱成一团.共同对付弱势群体,置民生于不顾。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政府也是“眼开眼闭”,不主持公正.无视民生,极力维护政府不应有的“非理性经济人”的角色,成了占人口一少部分的富人的代理人,这在西方就叫“政府失灵”。政府一失灵,那就要影响大局了。

市场不需要眼泪,可政府不可以没有眼泪。政府最忌与民争利。前边提到的近20年来.在40多个国家中开展以“瘦身政府”、“重塑政府”为目标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响亮地提出:政府是为弱势群体而设的。关于弱势群体的定义,在不同的学者那里有不同的见解。有把“弱势群体”称为“社会弱者”的,也有称为“最脆弱者”的。弱势群体一般是指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理等各个方面来衡量,在社会上都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那些人。学术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沦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从我国弱势群体的整体情况看,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其陷于弱势地位的。弱势群体是一个历史性范畴,随着社会的变迁,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人成为弱 4

势群体。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在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研究等领域中,它是一个核心概念。社会学关于社会问题的研究、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的发展和普及.可以说是推动弱势群体概念成为社会科学主流话语之一的重要因素。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从而使得弱势群体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建立健全社会政策,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特别是在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方面,颁布了许多相关的社会政策,为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制度性支持。可是,弱势群体支持的制度化依然急需加快、加强和落实。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所追求的,不单是经济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通过政府调控,建立有效的分配和保障机制,使全体人民都富裕起来。这就是说,市场拉大贫富差距,政府要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一边拉大。一边缩小这就是螺旋式上升。在社会政策上,把贫富差距缩小了,既非消灭了富人,也没有消灭穷人,富者恒富;在市场经济中,把贫富差距拉大了,也是既非消灭了富人,也没有消灭穷人,而是使穷人在不穷的新起点上,仍然会有所谓的相对贫困。市场规范竞争机制,政府强化民生职能,二者互补、互动,社会就会一浪高过一浪地奔腾前进。

强化了民生职能的政府,叫民生政府。民生政府要有民生财政。所谓民生财政,是要在财政收入分配时,坚持民生优先,不断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财政公共服务的能力,使公共财政的春光普照广大民众。要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把更多公共资源投向公共服务薄弱的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体,包括遭受雪灾、震灾的地区。民生政府不仅关注民生、保障民生,而且注重顺乎民意、调动民力、建设国家、推动社会。

据统计,我国当前有。700万城镇人口登记失业,有1000万下岗人员,有120万到150万城镇农民失业人员,还有80多万大学和专科毕业生。为此,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政府在今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久前,温总理在与网民进行网上交流时又动情地说:“就业不仅是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到一个人的尊严。”

7.一说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有的企业家就说,我吸纳了多少多少劳动力,似乎这就是尽了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是还有没有别的社会责任?比如参与第三次分配就是社会责任。分配有三个层次:一次分配是对国家纳税,对职工发工资;二次分配是政府收了税以后,拿出一部分用于社会事业,包括救助:三次分配是民间捐赠。我国在捐赠上比从前有很大发展,在2008年初夏的抗震救灾中,各地、各界踊跃捐款,就是对社会责任的检阅,也是开展社会责任教育的大课堂。但是,如果拿以前的情况横向比一比,可以看出,我们第三次分配的格局尚未形成。在一些发达国家.慈善事业等的第三次分配总量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一5%,而在我国现在只占到0.1%.而这0.1%中的80%还是来源于海外。这清楚地表明我们的企业家是“为富‘少捐„或“为富‘不捐”’了。这怎么能说明中国企业家已经充分尽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呢?不仅是第三次分配,就连第一次分配,中国的企业家也做得很不像样子。中国10%的富人的收入占全体国民收入的比重比美国等国高得多。美国10%的富人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全部个人所得税的80%,我国10%的富人的所得税远远不到80%。有人保守地估计,2004年.我国税收流失额至少为4500亿元,税收流失率在15%左右。因此,组织、协调、管理好分配的三个层次,也是作为民主政府、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8.在民主政治下,由选举和任命产生的官员必须对人民负责。他们必须为其言论和行为承担责任。问责是由授权产生的:人民给政府授权,政府给官员授权,官员对人民及其政府负责,政府则通过官员对人民负责。所以.问责制度的全部正当性是基于“权为民所授”。

宪政体制下的责任政府的首要责任就是:对其所做的一切,即与国家相关发生的一切,向公众有所交代。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危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深层的理性思考。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问责制 5 的启动,成为中国战胜非典危机的转折点。在非典肆虐时期,包括前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前北京市市长孟学农两名省部级高官在内的上千名各级政府官员.因隐瞒疫情或防治不力而被查处,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在突发灾害事件中,短时间内就同一问题连续地、大范围地追究官员责任。战胜非典危机之后,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开始加快推进政府问责制的制度化建设。

温家宝总理在履新之日就已宣示,本届政府将从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依法行政和民主监督三方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他的首份施政报告以罕见的篇幅阐述政府改革,其中对“监督”和“责任”的强调尤为突出。温家宝在报告中重申,“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并且明确指出,政府工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针对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严峻形势,温家宝又明确提出“四不放过”的事故处置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这无疑是中央政府要厉行责任追究的强烈信号。同时也表明,“问责制政府”的理念正在中国的政治和政府管理改革中积极推行。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加快了建立问责制度的步伐。去年下半年,四川省政府公布的官员引咎辞职的规定引起了广泛关注。今年以来,武汉市根据年初省人大提出的实施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已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案件96起,处分党员干部83人,其中38人受到党纪处理,70人受到政纪处理,4人被追究刑事责任。与此同时,湖南省长沙市、安徽省淮南市以及深圳特区等地也开始实施行政问责;而一些尚未实施行政问责制的地区官员也从中受到警示。目前,国家监察部正在拟订一个对违法违纪者给予政纪党纪处分的量级法规。

在学术界和社团组织中,建立问责制政府的呼声更是日益高涨。

继国务院批准中石油总经理马富才引咎辞职后,北京市和吉林省也分别批准在密云县迎春灯会特大伤亡事故、吉林市中百商厦特大火灾事故中分别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密云县县长张文、吉林市市长刚占标引咎辞职。

实行引咎辞职制度,是推行依法行政、建立责任政府的需要。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领导干部行使的每一项权力背后,都连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发生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事故,身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干部,当然应该站出来承担责任。

马富才、张文、刚占标的引咎辞职表明,身为领导干部,决不是为了做官,而要切实承担为党、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他们有责任为人民群众做事。也有责任承担发生特大事故的处罚。那种出了恶性事故无人负责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9.有错无为都是过,是过就应受追究。2009年2月1日是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山东省蓬莱市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的《蓬莱市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有错无为问责暂行办法》正式对外公布施行。闻之,令人耳目一新。有错就是过,应该受到责任追究,这是大家都能接受的现实。可是,“无为也是过”并受到问责追究却是新鲜事。

长期以来,在一些地方,在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和和工作人员中总是存在一种惯性或惰性思维:为官者只要不犯错误就是好官。因此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总是存在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态度的一些官员。他们在其位不谋其政,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从过去的“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到如今用上班时间在网上聊天、玩游戏、下棋、“斗地主”。更有甚者,抱着“重视就是开会,检查就是喝醉”的观念“工作”,在吃喝玩乐、游山玩水中消磨时光。

在普通老百姓看来,这些人身在其位不履职、不尽责,不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这样的人对领导队伍重要作用的发挥有着毁灭性的破坏。

无为即是有过!无为是在误人、误事、误国,与执政为民的宗旨背道而驰。与党和人民的要求和希望相去甚远。把那些只拿俸禄不干实事、工作不作为的人撤下来进行追究问责,同时起用那些能担当重任的干部,这不仅是转变机关职能、改进干部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的切实要求,也符合是人民群众的期待。蓬莱市的“问责办法”还赋予了“群众第一话语权”,通过公民投诉、举报、“网上民声”和人大、政协监督,媒体曝光问责等程序,问责“无为”者,这种办法,很值得仿效。

三、作答要求

第一题:请你归纳出“给定资料”中所蕴含几个方面的内容,并加以概括叙述。(24分)

要求:归纳得当。概括准确,条理清晰,篇幅350~400字。

第二题:请结合“给定资料1、2、3、4”,提出应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点对策性建议。(20分)

要求:针对性强,方法可行,语言简洁,篇幅不少于200字

第三题:“给定资料6”中提到温家宝总理与网友交流时说的一句话:“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请结合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16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篇幅不少于200字。第四题:你读了上面的“给定资料”,在思想情感上一定会有所触动,请从“民生与责任”的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内容充实,观点鲜明,说理充分,结构完整,篇幅不少于1000字。

参考答案

第一题:请你归纳出“给定资料”中所蕴含几个方面的内容,并加以概括叙述。(24分)

要求:归纳得当,概括准确,条理清晰,篇幅350~400字。

答案(398字)

为应对全球性经济衰退,中央政府提出4万亿元刺激方案.各地方政府也推出了总计18万亿元的投资计划。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中央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能力,将扩大内需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改善民生状况结合起来,既保当前增长,又促长远发展。首先,政府要认真履行职责,抓住当前扩大内需的机遇.高度重视民生和社会事业建设。把民生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投资方向,全面改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医疗、养老、住房等各方面状况.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保证公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其次,政府要强化民生职能.努力建设民生政府。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针对民生领域的薄弱环节.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偏远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延伸。最后,政府应落实行政问责制。引入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使政府民生工作情况、扩大内需资金使用情况得到有效监督。推动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职尽责,为群众办好民生实事。

第二题:请结合“给定资料1、2、3、4”,提出应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点对策性建议。(20分)

要求:针对性强,方法可行,语言简洁,篇幅不少于200字

答案(252字)

应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政府应坚持“既保当前增长,又促长远发展”的方针,把改善民生作为扩大内需的首要任务。第一,要把民生领域作为政府投资的重要方向。加强教育、医疗、养老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满足居民在这些方面的基本需求.消除居民后顾之忧,激活消费,拉动增长。第二,要抓住危机中蕴藏的机遇.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利用国内市场.积极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内外均衡.增强长远竞争力。第三,要积极扶持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拓宽增收渠道,有效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启动农村市场,扩大消费、拉动内需。

第三题:“给定资料6”中提到温家宝总理与网友交流时说的一句话:“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请结合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16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篇幅不少于200字。

答案(308字)

温总理的话深刻揭示了就业问题的重要性,暗含着保障居民就业是政府重要职责的意义,启示了各级政府必须认真履行好促进就业这项重大职责。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居民收入之源,是实现居民生存权利与人格尊严的重要保障。

总理指出就业关系人的生计.居民的生活水平取决于收入高低.而收入水平取决于就业。要保障居民生存、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就要促进居民充分稳定就业.不断提高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就业又与人的尊严息息相关,只有实现就业、获得收入.才能保证人们过上体面的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由此可见,就业事关重大,是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政府要切实把就业作为第一位的民生问题来抓好。

第四题:你读了上面的“给定资料”.在思想情感上一定会有所触动,请从“民生与责任”的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内容充实,观点鲜明,说理充分。结构完整,篇幅不少于1000字。参考例文

落实民生责任建设民生政府

当前我国经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群众生活遭遇“严寒”。越是寒冬越需要温暖.越是困难越需要政府和人民团结起来,共克时艰。应对危机,最重任务在民生;改善民生,最大责任在政府。在应对危机中落实责任、改善民生,不仅是为百姓雪中送炭,解决燃眉之急:也是建设民生政府的要求.必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运用唯物主义观点指出物质利益是人的首要追求。民之所思.政府所行;民之所忧,政府所急。一个人民的政府.理应把人民的需要作为第一信号.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改善民生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政府是全体人民的政府,做好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全体人民平等享受社会福利,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责。责任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正视长期以来民生方面的欠账.关注当前百姓民生方面遇到的困难.真正按照民生政府的要求,落实民生责任、履行民生职能,加大民生建设力度,突破社会保障瓶颈.实现“既保当前增长,又促长远发展”的目标。

就业是当前最突出的民生问题.改善民生必须大力促进就业。据统计.我国现有700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存在大量下岗人员和失业农民,还有80多万大学毕业生待业。由于就业是居民收入的基本来源.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制约消费和经济增长。要保增长、促发展,就要把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扎扎实实做好就业服务,扎扎实实为企业发展服务.努力以企业发展保证就业.以职业培训促进就业,以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发展生产扶持农民就业,优先保障大学毕业生、农民工等困难人群就业。

社会保障不足是影响消费的主要障碍.改善民生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由于过去一个时期投入不足,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支出过大,加剧了社会不公,影响了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并造成社会和谐与持续发展的一大隐忧。落实民生政府责任.必须充分履行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要把民生领域作为扩大内需投资的重点,大力推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偏远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延伸。通过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均衡分布,满足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减轻群众社保负担,消除群众后顾之忧.打牢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

政府民生责任的落实应有制度保障.改善民生必须实行严格的行政问责制。改善民生是执政为民宗旨的体现.是政府的一项政治责任,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不允许任何部门或工作人员不作为。要落实行政问责制.引入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改善民生的作为与成效开展监督检查.对不作为者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鞭策和推动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职尽责.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

在困难时刻,政府是群众的主心骨。只要政府切实履行民生责任。始终与群众休戚与共,接受群众的检验,就能把群众紧密团结起来,利用好危机中蕴藏的机遇.把经济社会带入加速协调发展的新境界。

第三篇:2016江苏公务员申论真题解析

1.“给定资料”列举了新形势下呈现出的一些社会现象,请归纳概括出这些社会现象对形成社会风气所产生的影响。(2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全面,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250字。

【作答思路】

通过审题可知,本题要求归纳概括出“给定资料”列举的新形势下呈现的一些社会现象对形成社会风气所产生的影响,属于归纳概括题,在作答时直接从资料中提炼影响要点即可。要求中提到“条理清楚”,为此,要注意作答结构。另外,要精简语言,不超过250字。

本题没有明确给出作答范围,为此,要在通读给定资料的基础上确实作答范围。以给定资料1为例,其介绍了好媳妇小娟照顾婆婆、公公的事例以及对其的奖励,对形成社会风气所产生的影响是:吸引邻里仿效,传播德孝文化。同时,该则资料还介绍了磨刀老人吴锦泉热心捐助的事例,对形成社会风气所产生的影响是:感动社会,指引爱心人士,传播爱心捐献的精神。再来看资料2,其介绍了“为让孩子上幼儿园,妈妈教孩子说谎”所引发的热议,对形成社会风气所产生的影响是:儿童自小接受虚假教育,会彻底破坏诚信氛围,使得社会虚假泛滥。其他资料所含要点的提炼也是这样。在将所有要点提炼出来后,考生要对其进行合并、加工,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组织,以体现作答的条理性。

2.“给定资料2”中的M妈妈与“给定资料3”中的N教授在对世俗习惯与社会潮流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法,请对此进行比较分析。

要求:观点正确。250字左右。(15分)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要求针对“给定资料2”中M妈妈与“给定资料3”中N教授在对传统习惯与社会潮流时采取的不同应对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2~3”。题目要求“观点正确”,作答时要对M妈妈与N教授的做法是支持或反对给出明确的判断。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本题为比较分析题,比较内容是M妈妈和N教授的应对方法。阅读给定资料知,“给完资料2”介绍的是M妈妈的做法。“给定资料3”为N教授的做法。

“给定资料2”第一段为事例介绍,M妈妈为了孩子上幼儿园教孩子说谎。后面为网友对此事的热议。通过网友A、C、D的观点可知,M妈妈此举为无奈之举,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现实和不良世风。通过网友B的观点可知,M妈妈的做法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由此可对M妈妈的做法给出观点,不正确,虽然是无奈之举,但是负面影响较大。

“给定资料3”第一段介绍了当前微信红包的潮流之势。第二段开始介绍了N教授的事例。先是介绍了N教授不参与抢红包的原因,不能超越师德底线。随即又谈到为了培养师生情感,适当修改了规矩。由此可以判断N教授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能够在传统习惯面前与时俱进,既顺应潮流又能发挥正面作用。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理清作答思路,提炼出要点以后,对要点进行加工形成最终的答案。

【参考答案】

M妈妈为了让孩子顺利入园,教孩子说谎,违背了多年来中国的传统家教,负面影响大,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N教授针对当下流行的微信抢红包,先是主张只看不抢,后为促进师生良性互动,修改规矩,认为红包可以发,但不能越过师德底线,做法顺应潮流又具有一定作用,值得肯定。

M妈妈在面对社会现实问题时完全融入了世俗习惯,而N教授在应对社会潮流时舍弃了不良世俗。M妈妈的做法,虽然是迫于无奈,但会影响孩子价值观,助长热衷拉关系、走歧路的社会歪风邪气。而N教授在社会潮流面前,适当改变规矩,既摒弃陋习,又缩小师生间的隔阂感,利于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3.给定资料1中Y区第六届德孝文化节将在2016年4月举行,假如你是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拟写一份工作方案。350字左右。(25分)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这是一道应用文写作题,题干给出的作答任务是写一份工作方案,作答内容是Y区第六届德孝文化节,作答范围虽没有明确限定在给定资料1,但是快速浏览全部材料后可以看到相关内容集中在给定资料1当中。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给定资料1的前半部分是我们需要的材料。

第一段和第二段以小娟的事例引出Y区“夸媳妇比赛”和“德孝文化节”。

第三段“区里每年会综合各乡镇社区‘夸媳妇比赛’的结果和一年来的实际情况,评选出区‘十大孝顺媳妇’,并在春天的‘德孝文化节’上进行表彰”,这里可以看出“夸媳妇比赛”是“德孝文化节”的一部分,可以作为活动内容之一。由“区人大常委会去年讨论通过了相关奖励„„可以在区辖旅游景点免费参观等”这句可以得出“德孝文化节”的活动奖励。“还有一个‘德孝文化墙’„„在该区每个村都有一个”,这里可以看出“德孝文化墙”也是“德孝文化节”的一部分,可以作为另一个活动内容。从第三段“村党支部书记说:‘这是为了激励更多人争当德孝模范,早日把自己的名字也刻上墙。’”中可以提取出活动的主题:宣传德孝文化,争当德孝模范。

“德孝文化节”活动的工作方案还需确定活动时间,题干中给出了信息:2016年4月。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将以上内容进行梳理加工,调整逻辑顺序,精炼词句,即可形成本题答案。注意字数不超过350字。

【参考答案】

第六届“德孝文化节”工作方案

为弘扬孝文化,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家庭的方方面面,根据区党委统一安排,举办“德孝文化节”活动,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活动主题:宣传德孝文化,争当德孝模范

活动时间:2016年4月

活动内容:

1.举办“夸媳妇比赛”,结合实际情况,评选出区“十大孝顺媳妇”,在“德孝文化节”上进行表彰。

2.更新“德孝文化墙”,将区辖村庄、社区中涌现的优秀村干部、孝顺媳妇和德孝模范的事迹、姓名更新上墙。

活动奖励:被评选为孝顺媳妇的居民本人可享受公费医疗保险或新农合医保提高10个百分点报销;持本人有效证件,可以在区辖旅游景点免费参观。

4.“给定资料8”中提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请根据你对这话的理解,结合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感受,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符合议论文写作要求。800字左右。

【写作思路】

本题为给定主题的文章论述题。题干中引用了《礼记·大学》中的一句话:“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这就为考生的作文立意做出了明确提示。文章写作应以此作为切入点阐释自己对于这句话的理解。

第二段为过渡段,通过引用《林家祖训》和学者观点进一步指出家风对于国风的重要意义,段尾提出文章的总论点:家风决定了国风,甚至决定了一国的前途。第三段是分论点一:家风是个人成长的关键。第四段是分论点二:公民品格决定了国家的前途。两个部分互相支撑,接力论证了家风对于国风的决定作用。文章尾段阐述了“领导干部”在家风与国风中的特殊地位,紧扣文章主题。

【参考例文】

家风决定国家前途

《大学·礼记》中对“齐家”也有这样的表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简单理解为家风里充满了“仁”和“让”,国风中必定也会遍布“仁”与“让”。家风是家庭教育的精华和积淀,家风既是家庭的灵魂,也塑造着国家的灵魂。

《林家祖训》有言:凡林子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内外有别,尊幼有序,礼义廉耻,兼修思四维,气必正,心必厚,行必公。试想,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受到这种家风的熏陶,那么他在生活上、处世上则必定会有“章”可寻,有“法”可依。记得有位学者说过,你是怎样的,你周围的人就是怎样的。我们处在同一个时代,我们都是身在其中的一员。“我们”二字就是靠着一个个小人物的印记勾勒而成的,小人物们的情绪相互堆积交叠,便是一个时代下的民族表情。可以说,家风决定了国风,甚至决定了一国的前途。

家风是个人成长的关键。“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无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在当代中国,家庭始终是国人安身立命之所,而重视家庭和家庭建设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彰显了家庭建设任务之重要,揭示了家庭建设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中的突出地位。

公民品格决定了国家的前途。马丁·路德·金曾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城堡之坚固、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公民品格之高下。一个国家拥有的前途,同时也塑造了它的整体风格。从价值取向来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价值准则内蕴藏着公民品格。这种公民品格在利益冲突不可避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能自觉地协调好个人与国家、与社会、与他人之间的发生冲突时,就会少一些戾气,多一分礼让,而这对于成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梦想至关重要。

整理思绪,我们不难发现,家风之于国家的前途命运意味着什么。而在所有的个体品格中,“居官”者的个体品格尤为特殊。《中共中央廉洁自律准则》也首次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认识到自己的家风不是小事,不是家庭私事,而是“一人贪戾”则“一国作乱”的大事。

第四篇:江苏2016申论真题答案

1.“给定资料”列举了新形势下呈现出的一些社会现象,请归纳概括出这些社会现象对形成社会风气所产生的影响。(2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全面,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250字。本题比较简单,关键在于在全部材料中提炼出每个事情的核心要点。参考答案:

积极影响。

1、孝顺媳妇、祭祖:引导孝亲尊师,家庭和睦,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尊敬、感恩和爱;倡导节俭、文明;承载亲情,彰显民间文化新风气。

2、磨刀老人:指引他人爱心捐助,形成精神动力,让社会动容。

3、抢红包:增加人际互动;缩小距离感和隔阂感。

消极影响。

1、抢红包:冲击传统价值观;淡化传统礼仪仪式感。

2、农村“财富故事”:动摇淳朴、勤劳、与人为善的民风;消解读书至上、清白做人的价值观;引发乡村萧条,加剧道德滑坡危机;缺乏理性、功利、虚荣、赌博成风。

3、说谎妈妈:扭曲家庭教育,加剧社会诚信危机。2.“给定资料2”中的M妈妈与“给定资料3”中的N教授在对世俗习惯与社会潮流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法,请对此进行比较分析。要求:观点正确。250字左右。(15分)我们应该支持N教师的做法,反对M妈妈的做法。具体分析如下: 1.做法(行为)不同:前者顺从世俗和潮流、无底线,教孩子说谎;后者守底线、讲规矩。

2.目的(原因)不同:前者为孩子上好幼儿园;后者为了促进师生关系。

3.影响(作用)不同:前者不利于孩子未来发展,助长无原则、底线、谦让、诚信的不良社会风气;后者引导学生努力学习。

4.评价不同:前者虽有人理解,但实属不应该;后者获得一致好评。M妈妈的做法不可取,我们应该向N教授学习,共同抵制不良世俗和潮流,树立社会新风尚。

3.给定资料1中Y区第六届德孝文化节将在2016年4月举行,假如你是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拟写一份工作方案。350字左右。(25分)

关于“德孝文化节”的工作方案

活动主题:表彰德孝模范,传播德孝文化

活动目的:学习与传播孝顺父母,报恩父母的“孝”精神;落实办好事、办实事,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德”精神。活动时间: 活动步骤:

一、搜集先进事迹,表彰德孝模范。综合各乡镇社区“夸媳妇比赛”、“十大孝顺媳妇”、“感动中国”的评选结果等,确定表彰人选。

二、实施相关奖励,给予优惠政策。给予模范医疗保险补助、免费参观景点等政策优惠。

三、记录先进事迹,进行激励宣传。建立 “德孝文苑”,记录宣传德孝模范的事迹,鼓励大家效仿德孝行为。

四、创建公益组织,吸纳社会慈善资金。成立爱心社,筹集救助资金,扩大捐款范围。

五、注册公益商标,形成长效激励机制。将以“磨刀老人”为代表的德孝行为注册成公益商标,在社会上传播奉献精神,营造社会公益氛围,形成长效激励机制。

活动要求:1、2、3、等,此题可以简要活动要求

胖奇QQ&微信:3330720179

第五篇:2009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参考答案

2009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参考答案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建议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4.请在指定的位置作答,在草稿纸上或其他地方作答一律无效。

二、给定资料

1.为了应对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中央政府提出4万亿刺激方案。各地方政府摩拳擦掌,纷纷宣布大规模投资计划,合计投资18万亿人民币。

这当然很好。但中央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能力,及时介入并积极主导区域的分工协调,努力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比如:一个城市要进行比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考虑与其周边地区协调合作,谋求优势互补,避免各自为政,不计成本和效益,另铺摊子。否则,不仅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反而会带来负面效应。

再如,在中国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只要走进医院,处处可见人满为患的场景:医院既缺疯房、病床,又缺医生、护士,乡镇医院连一般的疾病都无法检查,村民必须辗转到县城去看病。稍微复杂一点的病情,县级医院又无法应对,必须转到省市医院。如果每个村子都建设小型医疗所,治疗一些感冒发烧的常见症状;每个乡镇能建设中等医院,中小城市按人口比例建设相应规模的医院,群众就不必劳顿奔波到大城市看病。如果国家将医疗领域作为重点投资对象,废除投资壁垒,将会对内需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这不仅可以激活对建筑材料、医疗器材的需求,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而且也会大大缓解医患之问的矛盾。

扩大内需不应是轰轰烈烈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政府应该实实在在地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实实在在地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扩大内需不是花钱比赛。不应再重复过去大量浪费的惨痛教训。扩大内需应尊重市场机制,瞄准国内消费,同时全程接受人民和媒体的监督质询。

2.全球性经济衰退的负面效应还在扩散,在出口市场开始“过冬”的情况下,国内消费成为我国保证经济增速的“发动机”。我国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带动,贸易顺差吸收了大量外汇。央行官方网站近日发布消息称,央行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更有效地推动就业,促进和支持消费增长,推动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更多地转到扩大内需上来,实现经济的内外均衡。看来当前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已经转变为如何刺激居民消费增长,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源头。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在目前的情况看来,中国没有太多选择,整个的全球经济现在看来都成了问题,这个时候还仍然靠出口为主的,或者说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肯定会受到冲击,所以现在得赶紧采取一些措施,使我们内需增加,用以补偿外需减少造成的影响。这是我们改变发展模式一个催化剂。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如果做的好的话,很可能从此以后,能够把中国经济从外向型为主变成以内向型为主,那么这样的话呢,从而打破原来的那种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模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启动内需不是刺激投资,而是刺激消费,要老百姓花钱,首先老百姓得有钱,这几年为什么消费不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的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小,这实际上是一个制度性的问题老百姓有了钱为什么存在银行而不愿意去花呢?因为他们对未来没有信心。他们的养老、医疗、孩子的就医就学,都必须通过一些制度性的改革来树立起他们的信心。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我们居民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近年来逐年下降,去年降到了只有35%,而居民消费在其他国家都在70%以上,我们的居民消费太弱了,所以不能再刺激投资了。我们过去每年的投资率增长20%,已经形成了很多过剩产能,而这些过剩产能过去主要是依靠海外市场来消化,现在海外市场的需求没有了,这些过剩产品怎么办?所以你再刺激投资,这条路子已经走不通了。如果刺激消费的话,就要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医疗的改革要赶快推进,养老保险、教育支出都是老百姓储蓄的主要用途,在这些方面的改革要尽快进行。

3.中国人历来视勤俭节约为美德,怎么现在反倒成了件坏事?美德反倒变成了不利于整体社会发展的负面精神遗产?显然,这里有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向往比现在更加富足的物质生活,除了少数将物质享受与精神修养对立起来的苦行者之外。因此,人的消费欲望是天然地无休止和得陇望蜀的,但他的现实购买力约束了这种无限的消费欲。消费的意愿与购买力的重合部分,在经济学中被称为“需求”。发展经济的目的正是为了满足人民不断增长和升级的消费水平,只要这些消费是合法的、健康的,其本质也就是提高老百姓的购买力,我想这是绝大多数人都同意的天经地义的事情。当然,经济学还告诉我们,不同人有不同的消费偏好,不同消费之间存在或强或弱的替代性,同一种消费还受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支配。

全球金融危机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内需求的重要性,因为建立一个主要立足于国内消费市场的经济体系,一方面符合以人为本和建设小康社会的施政理念,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地抵御和缓解外部经济环境变化造成的可能冲击。因此,“拉动内需”一时问变成了媒体使用最频繁的一个词汇。

问题在于,怎么才能拉动内需?我在上面说到的不对劲的地方就出现在这里。

既然是一种“需求”,那么所谓内需,必然是指国内市场上既有意愿又有购买力的那部分消费要求。近来媒体上关于“国富民穷”和“提高人民收入”的分析讨论很多,本文不再重复,我更想从另一方面探讨所谓“拉动内需”的根本途径。

其实人人都明白,收入的普遍增长是一项十分困难和复杂的任务,在国际经济大环境急剧恶化的当下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购买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收入不增加的情况下,只要消费和服务的市场价格下降,购买力也会提高。我想这就是各地打折促销之所以能够成立的基础——过去这些商品之所以“过剩”,并不是因为老百姓没有这方面的需要,而是它们的价格相对于消费者的收入太高了。在这方面,最典型的要数房价了。

不过,我最想重点讨论的问题还不在鼓励普通商品和服务降价这方面。在我看来,那些将拉动内需等同于“鼓励老百姓消费”的宣传员们混淆了一个重要的逻辑关系——假如“内需”,是将老百姓钱包中的钱吸引出来就能够“拉动”的话,通货膨胀就是最立竿见影的办法。“拉动内需”的核心是使中国目前日益明显的出口导向的“生产型经济”转型为国内市场导向的“消费型经济”;而所谓“鼓励消费”,重点也不在于鼓励老百姓把存在银行里的钱取出来花掉,而在于鼓励形成一个有利于不断扩大国内市场容量和提升国内消费水平的经济体系。因此,拉动内需和鼓励消费的枢纽在于改变政府行为,而不是改变人民行为。

我是一个吃穿不愁的中等收入的上海市民.平时的消费的确很少。但我仔细思量一下.觉得这并不是由于我清心寡欲,而是我需要的同时又有能力支付的商品(主要是服务)实在太少了。比方说,人近中年又从事文字工作的我非常需要保持足够的体育锻炼,假如离我家步行时间在半小时以内、各种运动洗浴设施基本齐全的健身会馆年费在2000兀以下(我自认为已经不算便宜了),我想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前去“消费的”。但我找遍整个街区,符合我要求的健身馆的最低价格是我心理价位的3倍。又如,我是个电影和音乐爱好者,假如上海的设施齐全的影院能够在任何时间段都买得到20元以下一张的电影票,上海的音乐厅和剧院能够有200元以下一张的音乐会门票(我以为这两个价格也已很不低了),我想我很可能会每星期“消费”一场电影,每月“消费”一场音乐会的。这笔消费还会附带上另一个好处,我会因此大

大减少在地摊上买盗版碟的开支,从而也就为保护知识产权作出了间接贡献。可是据我所知,现在上海一般电影和音乐会的价格也在我心理价位的3倍以上。于是,我的上述消费愿望就这么被抑制了。还有旅游,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历史遗产更是我这个有点文化的人的强烈爱好,但一想到景点门票比酒店价格还贵,还难免要被导游和各色宣称为我“服务”人强拉去买各种能够给他们带来大量回扣的高价商品,我就止步不前了……此外还有一些消费,我现在自己都不知道会是什么,但我知道一旦它们被创造出来,我一定会有需求的——20年前我以为有个。BP机就够方便了,可仅仅过了不到5年,我就开始向往拥有一部手机了。

我心里其实很清楚,一定有人愿意开我中意的健身馆和电影院,但他们不是因为租金太贵的市场因素经营不下去,就是因为私营企业不能涉及许多文化事业的行政因素而不被允许经营。

因此,我最想说的是,要真正“拉动内需”,合理的途径是政府在不该管的地方放松乃至取消管制,在该管的地方要坚决承担起责任,哪怕是起码的责任。前者叫不干预(等于鼓励)市场自由竞争和创新,后者叫维护市场秩序。

以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老百姓其实并不需要政府的特别照顾,只要他们的合法经济活动不受到随意干涉,致富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4.受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影响,国内很多外向型企业面临困境。据统计,XX省去年倒闭企业5万多家,关闭7千多家;与此呼应,各地陆续出现了民工返乡潮。去年底,不少地区返乡民工达到30%,有些地区甚至高达50%,然而,西部巴山县和平村姚三多和他的村民们却似乎感受不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呼啸。

姚三多生于1960年,和妻子巧珍育有4个儿女。他所在的和平村距离县城6.5公里,共有村民560多人(计141户)。和平村与其他农村不同的是,它的村民没有一人外出打工.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他们走出了一条通过种植蔬菜发家致富的路子,农户年均收入4万左右。和平村被上级授予“百村典型示范工程(名优特菜种植)示范村”的荣誉称号。

1995年的和平村,一般家庭一年下来也就不到一万元的收入,1995年之前更是连饭都吃不饱,主要收入是靠砍伐木料卖给当地加工厂,由于长时间的砍伐,全村林子都被砍光了,甚至连国有林也全砍光了。和平村的村民们传统上种植小麦,但由于当地气候和土壤不适合小麦的生长,往往是种100斤收100斤,好的时候才是种100斤收140一150斤,粮食不够吃而要花钱从外地购买。

1995年当地政府开始摸索帮助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初步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1998年前后,乡政府鼓励农民大面积种植土豆,和平村的土壤适合土豆的生长,土豆产量很高。但是因为市场价格低,加之销售渠道不畅,因而并不是一条理想的增收之路,当地政府也曾一度鼓励村民种植木耳和香菇,但2000年以来.陕西省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在这一背景下,当地政府作出了禁止培植木耳和香菇的决定。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尝试之后,巴山县政府号召县郊的广大农民利用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特点,种植“名优特”蔬菜。姚三多及和平村的村民积极参与了这一调整性行动,他们在种植土豆的同时开始尝试种植“名优特”蔬菜。姚三多家在2000年从“架豆王”(蔬菜名)上获得的收入将近‟700元。姚三多以及他的乡亲们逐步尝到了种植“名优特”蔬菜的甜头,经济收入逐年增长。

2000年以后。他们迅速扩大种植面积,除了“架豆王”之外.还包括萝卜、白菜、甘蓝、菜花、西葫芦等多个品种,按照2005年的的市场价格计算,甘蓝每亩收入为4000—5000元左右。白菜每亩收入4000元左右,“架豆王”每亩收入1000—1500元,菜花每亩收入2500元左右。一般家庭的蔬菜收入在4万元左右。

2008年,和平村经由农民经纪人的努力,这些蔬菜从县城进入省城,甚至远销到京城。目前.和平村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一部分村民正在搭建蔬菜大棚,打算生产反季节蔬菜。

2009年初.姚三多同村里其他人一样,也准备大干一场。他买了手机,添置了一辆摩托车和一台新拖拉机,打算新建楼房,为小孩结婚做准备。姚三多自豪地说“俺也要为拉动内需作贡献!”

5.中国人的民生分布极不均衡:城乡之间不均衡.地区之间不均衡,阶层之问不均衡,行业之间不均衡。从民生困难的地方传出来四句话,叫做:“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运输基本靠篓,治安基本靠狗。”还有一句话是外国友人说的:“中国东部像是到了欧洲.到了中国西部像是到了非洲。”

在我国,不论城乡,当然主要是乡村,仍然存在小病不就医,大病医不起的情况。他们说:“救护车一响,两头猪白养。”“开个阑尾炎,白种一年田。”全国约有3/4的人口,即10亿人缺医少药。缺医少药同另一部分的“医药过剩”有直接关系。在有些城市里,占全市人口百分之零点零几的少数人所耗费的医药费却占全市人口百分之九十九点九。

在城镇.房价上涨幅度远远大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这是又一个困绕民生的大问题。贫困家庭不用说了,就是中等收入家庭.比如一个博士,工作后要积攒多少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子?如果是十几年,那要到多大岁数才能结婚?现在全国约有一百多万户城镇居民缺房,有35万户家庭平均住房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与此同时,看一看被揭露出的贪官,有的有几十套房子。再看一看富豪榜,名列前位的是一位又一位房地产商。反差之大,令人吃惊!

世界上许多民生搞得好的国家,基尼系数为0.15到0.18,而我国,2005年的基尼系数就已达到了0.467。这说明中国的贫富差距还是很大的。回避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差距就越来越大。不承认有弱势群体,结果弱势群体越来越多。从消费水平看,几百万条富人的狗的消费水平大大超过几千万贫困人口的消费水平。常识告诉我们:收入差距如此之大,财富差距还要更大。仅从金融资产看,城镇20%最富裕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66.8%。而占人口20%的最贫困的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仅占全部金融资产的1.3%。收入差距过大不仅表现在经济上,还表现在众多不公上。

6.32年前,中国是“重政治,轻经济”的思潮占上风。不纠正“轻经济”的思潮,中国人的吃饭都成问题,也就是说连生存型民生都成问题。可是,推行了“经济中心论”以后,有些人又搞起了GDP拜物教,以致出现了“经济这条腿很长,社会这条腿很短”的严酷现实。32年前,是“不患寡,只患不均”的平均主义思想笼罩着。过去,虽也有几度批判平均主义,只因顽症太顽,平均主义仍然弥漫。32年来,尤其是30年来,我们下真工夫纠正平均主义,取得了良好效果。哪知在一些人那里,又滋长了差距越大越好的倾向。邓小平在20世纪90年代初,觉察出了差距过大以后,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强调“共同富裕”:1990年多次强调过,1992年多次强调过,1993又多次强调过.并多次指出:收入差距过大,“就失败了”,就“是走了邪路了”,就会“出问题”,就会“打内仗”,“就是出现新资产阶级”,就是“落到资本主义去了…„就不能不革命啊!”。可是,他老人家这么多语重心长的提醒,未能引起一些人的重视,是实在不应当的。

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关注民生是要付出代价的。把收入用于教育就不能用于经济了;把收入用于环保,从眼前讲,必然提高了生产成本:雇主提高了雇员的工资,就必然降低雇主的收益。再加上既得利益者的生存、生活、生计都是超人的,便很难想到众人的生存、生活、生计还有什么不便。就是看到、听到别人的生存、生活、生计有困难,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既得利益阶层自然不会只是一个群体、一个阶层。可怕的是,确有那么几个既得利益阶层中的有些人,他们互相利用,抱成一团.共同对付弱势群体,置民生于不顾。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政府也是“眼开眼闭”,不主持公正.无视民生,极力维护政府不应有的“非理性经济人”的角色,成了占人口一少部分的富人的代理人,这在西方就叫“政府失灵”。政府一失灵,那就要影响大局了。

市场不需要眼泪,可政府不可以没有眼泪。政府最忌与民争利。前边提到的近20年来.在40多个国家中开展以“瘦身政府”、“重塑政府”为目标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响亮地提出:政府是为弱势群体而设的。关于弱势群体的定义,在不同的学者那里有不同的见解。有把“弱势群体”称为“社会弱者”的,也有称为“最脆弱者”的。弱势群体一般是指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理等各个方面来衡量,在社会上都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那些人。学术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沦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从我国弱势群体的整体情况看,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其陷于弱势地位的。弱势群体是一个历史性范畴,随着社会的变迁,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人成为弱势群体。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在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研究等领域中,它是一个核心概念。社会学关于社会问题的研究、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的发展和普及.可以说是推动弱势群体概念成为社会科学主流话语之一的重要因素。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从而使得弱势群体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建立健全社会政策,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特别是在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方面,颁布了许多相关的社会政策,为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制度性支持。可是,弱势群体支持的制度化依然急需加快、加强和落实。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所追求的,不单是经济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通过政府调控,建立有效的分配和保障机制,使全体人民都富裕起来。这就是说,市场拉大贫富差距,政府要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一边拉大。一边缩小这就是螺旋式上升。在社会政策上,把贫富差距缩小了,既非消灭了富人,也没有消灭穷人,富者恒富;在市场经济中,把贫富差距拉大了,也是既非消灭了富人,也没有消灭穷人,而是使穷人在不穷的新起点上,仍然会有所谓的相对贫困。市场规范竞争机制,政府强化民生职能,二者互补、互动,社会就会一浪高过一浪地奔腾前进。

强化了民生职能的政府,叫民生政府。民生政府要有民生财政。所谓民生财政,是要在财政收入分配时,坚持民生优先,不断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财政公共服务的能力,使公共财政的春光普照广大民众。要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把更多公共资源投向公共服务薄弱的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体,包括遭受雪灾、震灾的地区。民生政府不仅关注民生、保障民生,而且注重顺乎民意、调动民力、建设国家、推动社会。

据统计,我国当前有。700万城镇人口登记失业,有1000万下岗人员,有120万到150万城镇农民失业人员,还有80多万大学和专科毕业生。为此,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政府在今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久前,温总理在与网民进行网上交流时又动情地说:“就业不仅是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到一个人的尊严。” 7.一说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有的企业家就说,我吸纳了多少多少劳动力,似乎这就是尽了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是还有没有别的社会责任?比如参与第三次分配就是社会责任。分配有三个层次:一次分配是对国家纳税,对职工发工资;二次分配是政府收了税以后,拿出一部分用于社会事业,包括救助:三次分配是民间捐赠。我国在捐赠上比从前有很大发展,在2008年初夏的抗震救灾中,各地、各界踊跃捐款,就是对社会责任的检阅,也是开展社会责任教育的大课堂。但是,如果拿以前的情况横向比一比,可以看出,我们第三次分配的格局尚未形成。在一些发达国家.慈善事业等的第三次分配总量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一5%,而在我国现在只占到0.1%,而这0.1%中的80%还是来源于海外。这清楚地表明我们的企业家是“为富„少捐…或“为富„不捐”‟了。这怎么能说明中国企业家已经充分尽到了企业的社会

责任呢?不仅是第三次分配,就连第一次分配,中国的企业家也做得很不像样子。中国10%的富人的收入占全体国民收入的比重比美国等国高得多。美国10%的富人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全部个人所得税的80%,我国10%的富人的所得税远远不到80%。有人保守地估计,2004年.我国税收流失额至少为4500亿元,税收流失率在15%左右。因此,组织、协调、管理好分配的三个层次,也是作为民主政府、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8.在民主政治下,由选举和任命产生的官员必须对人民负责。他们必须为其言论和行为承担责任。问责是由授权产生的:人民给政府授权,政府给官员授权,官员对人民及其政府负责,政府则通过官员对人民负责。所以,问责制度的全部正当性是基于“权为民所授”。

宪政体制下的责任政府的首要责任就是:对其所做的一切,即与国家相关发生的一切,向公众有所交代。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危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深层的理性思考。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问责制的启动,成为中国战胜非典危机的转折点。在非典肆虐时期,包括前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前北京市市长孟学农两名省部级高官在内的上千名各级政府官员,因隐瞒疫情或防治不力而被查处,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在突发灾害事件中,短时间内就同一问题连续地、大范围地追究官员责任。战胜非典危机之后,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开始加快推进政府问责制的制度化建设。

温家宝总理在履新之日就已宣示,本届政府将从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依法行政和民主监督三方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他的首份施政报告以罕见的篇幅阐述政府改革,其中对“监督”和“责任”的强调尤为突出。温家宝在报告中重申,“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并且明确指出,政府工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针对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严峻形势,温家宝又明确提出“四不放过”的事故处置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这无疑是中央政府要厉行责任追究的强烈信号。同时也表明,“问责制政府”的理念正在中国的政治和政府管理改革中积极推行。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加快了建立问责制度的步伐。去年下半年,四川省政府公布的官员引咎辞职的规定引起了广泛关注。今年以来,武汉市根据年初省人大提出的实施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已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案件96起,处分党员干部83人,其中38人受到党纪处理,70人受到政纪处理,4人被追究刑事责任。与此同时,湖南省长沙市、安徽省淮南市以及深圳特区等地也开始实施行政问责;而一些尚未实施行政问责制的地区官员也从中受到警示。目前,国家监察部正在拟订一个对违法违纪者给予政纪党纪处分的量级法规。

在学术界和社团组织中,建立问责制政府的呼声更是日益高涨。

继国务院批准中石油总经理马富才引咎辞职后,北京市和吉林省也分别批准在密云县迎春灯会特大伤亡事故、吉林市中百商厦特大火灾事故中分别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密云县县长张文、吉林市市长刚占标引咎辞职。

实行引咎辞职制度,是推行依法行政、建立责任政府的需要。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领导干部行使的每一项权力背后,都连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发生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事故,身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干部,当然应该站出来承担责任。

马富才、张文、刚占标的引咎辞职表明,身为领导干部,决不是为了做官,而要切实承担为党、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他们有责任为人民群众做事。也有责任承担发生特大事故的处罚。那种出了恶性事故无人负责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9.有错无为都是过,是过就应受追究。2009年2月1日是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山东省蓬莱市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的《蓬莱市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有错无为问责暂行办法》正式对外公布施行。闻之,令人耳目一新。有错就是过,应该受到责任追究,这是大家都能接受的现实。可是,“无为也是过”并受到问责追究却是新鲜事。

长期以来,在一些地方,在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和和工作人员中总是存在一种惯性或惰

性思维:为官者只要不犯错误就是好官。因此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总是存在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态度的一些官员。他们在其位不谋其政,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从过去的“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到如今用上班时间在网上聊天、玩游戏、下棋、“斗地主”。更有甚者,抱着“重视就是开会,检查就是喝醉”的观念“工作”,在吃喝玩乐、游山玩水中消磨时光。

在普通老百姓看来,这些人身在其位不履职、不尽责,不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这样的人对领导队伍重要作用的发挥有着毁灭性的破坏。

无为即是有过!无为是在误人、误事、误国,与执政为民的宗旨背道而驰。与党和人民的要求和希望相去甚远。把那些只拿俸禄不干实事、工作不作为的人撤下来进行追究问责,同时起用那些能担当重任的干部,这不仅是转变机关职能、改进干部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的切实要求,也符合是人民群众的期待。蓬莱市的“问责办法”还赋予了“群众第一话语权”,通过公民投诉、举报、“网上民声”和人大、政协监督,媒体曝光问责等程序,问责“无为”者,这种办法,很值得仿效。

三、作答要求

1、请你归纳出“给定资料”中所蕴含几个方面的内容,并加以概括叙述。(24分)

要求:归纳得当。概括准确,条理清晰,篇幅350~400字。

2、请结合“给定资料1、2、3、4”,提出应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点对策性建议。(20分)

要求:针对性强,方法可行,语言简洁,篇幅不少于200字

3、“给定资料6”中提到温家宝总理与网友交流时说的一句话:“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请结合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16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篇幅不少于200字。

4、你读了上面的“给定资料”,在思想情感上一定会有所触动,请从“民生与责任”的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内容充实,观点鲜明,说理充分,结构完整,篇幅不少于1000字。

参考答案1

1、请你归纳出“给定资料”中所蕴含几个方面的内容,并加以概括叙述。(24分)

要求:归纳得当,概括准确,条理清晰,篇幅350~400字。

为应对全球性经济衰退,中央政府提出4万亿元刺激方案.各地方政府也推出了总计18万亿元的投资计划。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中央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能力,将扩大内需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改善民生状况结合起来,既保当前增长,又促长远发展。首先,政府要认真履行职责,抓住当前扩大内需的机遇,高度重视民生和社会事业建设。把民生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投资方向,全面改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医疗、养老、住房等各方面状况,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保证公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其次,政府要强化民生职能,努力建设民生政府。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针对民生领域的薄弱环节,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偏远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延伸。最后,政府应落实行政问责制。引入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使政府民生工作情况、扩大内需资金使用情况得到有效监督。推动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职尽责,为群众办好民生实事。(398字)

2、请结合“给定资料1、2、3、4”,提出应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点对策性建议。(20分)

要求:针对性强,方法可行,语言简洁,篇幅不少于200字

应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政府应坚持“既保当前增长,又促长远发展”的方针,把改善民生作为扩大内需的首要任务。第一,要把民生领域作为政府投资的重要方向。加强教

育、医疗、养老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满足居民在这些方面的基本需求.消除居民后顾之忧,激活消费,拉动增长。第二,要抓住危机中蕴藏的机遇.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利用国内市场.积极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内外均衡.增强长远竞争力。第三,要积极扶持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拓宽增收渠道,有效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启动农村市场,扩大消费、拉动内需。(252字)

3、“给定资料6”中提到温家宝总理与网友交流时说的一句话:“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请结合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16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篇幅不少于200字。

温总理的话深刻揭示了就业问题的重要性,暗含着保障居民就业是政府重要职责的意义,启示了各级政府必须认真履行好促进就业这项重大职责。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居民收入之源,是实现居民生存权利与人格尊严的重要保障。

总理指出就业关系人的生计,居民的生活水平取决于收入高低.而收入水平取决于就业。要保障居民生存、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就要促进居民充分稳定就业,不断提高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就业又与人的尊严息息相关,只有实现就业、获得收入,才能保证人们过上体面的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由此可见,就业事关重大,是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政府要切实把就业作为第一位的民生问题来抓好。(308字)

4、你读了上面的“给定资料”,在思想情感上一定会有所触动,请从“民生与责任”的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内容充实,观点鲜明,说理充分。结构完整,篇幅不少于1000字。

参考例文

落实民生责任建设民生政府

当前我国经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群众生活遭遇“严寒”。越是寒冬越需要温暖,越是困难越需要政府和人民团结起来,共克时艰。应对危机,最重任务在民生;改善民生,最大责任在政府。在应对危机中落实责任、改善民生,不仅是为百姓雪中送炭,解决燃眉之急,也是建设民生政府的要求,必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运用唯物主义观点指出物质利益是人的首要追求。民之所思,政府所行;民之所忧,政府所急。一个人民的政府,理应把人民的需要作为第一信号,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改善民生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政府是全体人民的政府,做好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全体人民平等享受社会福利,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责。责任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正视长期以来民生方面的欠账,关注当前百姓民生方面遇到的困难,真正按照民生政府的要求,落实民生责任、履行民生职能,加大民生建设力度,突破社会保障瓶颈,实现“既保当前增长,又促长远发展”的目标。

就业是当前最突出的民生问题,改善民生必须大力促进就业。据统计,我国现有700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存在大量下岗人员和失业农民,还有80多万大学毕业生待业。由于就业是居民收入的基本来源,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制约消费和经济增长。要保增长、促发展,就要把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扎扎实实做好就业服务,扎扎实实为企业发展服务,努力以企业发展保证就业,以职业培训促进就业,以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发展生产扶持农民就业,优先保障大学毕业生、农民工等困难人群就业。

社会保障不足是影响消费的主要障碍,改善民生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由于过去一个时期投入不足,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支出过大,加剧了社会不公,影响了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并造成社会和谐与持续发展的一大隐忧。

落实民生政府责任.必须充分履行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要把民生领域作为扩大内需投资的重点,大力推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偏远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延伸。通过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均衡分布,满足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减轻群众社保负担,消除群众后顾之忧,打牢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

政府民生责任的落实应有制度保障,改善民生必须实行严格的行政问责制。改善民生是执政为民宗旨的体现.是政府的一项政治责任,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不允许任何部门或工作人员不作为。要落实行政问责制,引入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改善民生的作为与成效开展监督检查,对不作为者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鞭策和推动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职尽责,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

在困难时刻,政府是群众的主心骨。只要政府切实履行民生责任。始终与群众休戚与共,接受群众的检验,就能把群众紧密团结起来,利用好危机中蕴藏的机遇,把经济社会带入加速协调发展的新境界。

下载2007江苏公务员 A类申论真题[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7江苏公务员 A类申论真题[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

    江苏中公教育:http://js.offcn.com/ 历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参考答案 1、请你归纳出“给定资料”中所蕴含几个方面的内容,并加以概括叙述。(24分) 要求:归纳得当,......

    2013江苏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A类)真题

    2013江苏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A类)真题 江苏省2013年录用公务员考试真题解析 《公共基础知识》A类 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已结束,华图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资......

    公务员 山西 2008 申论 真题

    200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试卷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

    公务员 上海 2006 申论 真题

    二、给定资料 1.上海市举行“新录用公务员基层实习工作会议暨示范基地授牌仪式”,1700名2005年新录用的公务员正式进入全市61家单位的359个实习基地,开始为期一年的实习锻炼。......

    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范文]

    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给定资料 1.位于山西省南部的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地质条件差,经常遭受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平均每三年就发生一次洪灾。多点域,突发性,毁灭性的地质灾......

    2005山东公务员申论真题

    中公教育·成就你的未来公考领袖 第一品牌 2005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 满分100分 时限180分钟一、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提出和......

    北京市公务员申论真题

    2014北京市公务员申论真题 给定材料 1、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支撑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历来都是......

    2015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及答案

    2015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 《申论》真题卷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