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制定村规民约2
如何制定村规民约
村规民约应包括哪些内容?
村规民约的内容是由村民自治的范围所决定的,它可以涉及村民自治的一切领域。
(一)维护农村生产、经营秩序方面的内容。如保护水利设施,合理使用水资源;封山育林,禁止滥砍乱伐;保护田园,禁止牲畜进入耕地;保护好村级公路和其他集体设施,等等。
(二)维护生活秩序和社会治安方面的内容。如不偷盗、不打架斗殴、不寻衅滋事、不赌博、不毁损他人财物,等等。
(三)落实党的政策、履行国家法律方面的内容。如自觉上交统筹提留,自觉缴纳税款,实行计划生育,落实义务教育,自觉服兵役,珍惜土地,不侵占耕地,等等。
(四)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如提倡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提倡邻里团结,相互帮助,互谅互让;家庭和睦,孝敬老人,爱护儿童;反对封建迷信,倡导新风尚;讲卫生、讲文明,自觉搞好家庭卫生、公共卫生,美化生活环境,等等。
村规民约能否设置处罚性条款?
先举一个案例。1996年1月的一天,淅川县险峰村村民朱伯珍家的母猪跑到村边的麦田里,被村里的护青员发现,护青员根据村规民约“猪羊在地里吃青打死不赔偿”的规定,将母猪打死。朱伯珍即把险峰村民委员会告上法庭。淅川县法院经审理认为: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险峰村制定的村规民约中“猪羊在地里吃青打死不赔偿”的规定,违犯了宪法和法律,应认定无效,所以险峰村委应对朱伯珍的损失承担主要责任,朱伯珍对自己的财产看管不力,也应承担一定责任。因此,淅川县法院判令险峰村委赔偿朱伯珍1000元。
这则案例告诉我们,村规民约不是国家法律、法规,不应设置处罚性条款。《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讨论决定的事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
目前,一些村制定的村规民约中仍有个别条款与法律规定相抵触。如有的村规民约规定:“牛到地里罚款5元,鸡到地里罚款1元”,有的规定:“邻里吵架一次罚10元,打架一次罚20元”,这些规定都应予以废止。虽然村规民约不能设置处罚性条款,但可以在不违法的情况下设立责任性条款,即对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可以规定行为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如针对小偷小摸的现象,可以在村规民约中规定,让行为人向失主返还所偷的财产。若行为人拒不返还,可以在全村通报批评,并报当地公安机关处理。
应当注意的是,村规民约并不是靠强制力来实施的,而是依靠舆论和道德的力量来促使村民遵守执行的。制定村规民约应遵循哪些程序?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0条第1款规定:“村民会议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并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备案。”依此规定,只有村民会议才能制定和修改村规民约。由此决定了制定村规民约必须体现民主原则。一般而言,制定村规民约大体应遵循四个程序:
一是提出需要由村规民约规范和解决的问题。
二是拟定村规民约草案,并发至各家各户,征求村民意见。
三是提交村民大会审议通过。
四是张贴公布或印发到各家各户,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淅川县法院 胡建成 李会敏
第二篇:村规民约制定程序
西郑巷村村规民约制定程序
一、宣传发动。村民是制定村规民约的主体,必须让村民知道、理解并积极参与。
二、组建班子。村委会主持抓好村规民约的制定工作,村民代表会议民主推选产生村规民约起草班子,由村委会聘请。村委会确定专人负责组织和协调,为起草班子的工作提供便利。
三、草拟初稿。起草小组应根据工作时间表,及时向村民公告提出建议和意见的方法、程序及截止时间。根据多数村民的意见拟出村规民约的初稿。
四、讨论修改。草稿完成后,起草小组先把它提交给村两委,由他们提出修改意见,确定第二稿。再将第二稿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根据村民代表的意见确定第三稿。最后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将第三稿发放到村民中,再次征求意见,并根据村民意见确定第四稿。
五、审核把关。修改定稿后,起草小组应以村委会名义把村规民约草案提交街道司法部门,由他们就是否与法律规定相冲突问题提出意见。对街道司法部门指出的违反国家法律及政策规定的草案条款,要坚决改正,形成第五稿,并及时向村民代表会议和广大村民通报。
六、表决通过。由村委会主持召开村民会议,村规民约起草小组向村民作起草说明,并逐条解释后,交付村民表决。如果表决不能通过,起草小组要再次征求村民意见,修改后再行表决。
七、街道备案。村规民约经村民会议表决通过后,起草小组宣布解散。村委会正式向街道办事处送达备案文书。备案时应附有制定过程说明、起草小组人员名单及街道司法部门出具的书面审核意见。
八、公布实施。村委会通过开会、张贴等形式向村民公布新的村规民约,宣布其生效日期。
第三篇:村规民约修改和制定程序
关于村规民约的制定程序
(一)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共同研究,形成《村规民约》征求意见稿。
(二)将《村规民约》征求意见稿提交全体村民或户代表讨论,广泛征求意见。
(三)村党支部、村委会归纳、梳理群众意见,形成《村规民约》草案,报乡党委、政府审核。
(四)将《村规民约》草案提交全体村民或户代表酝酿,召开村民会议表决。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半数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或者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户代表参加,经与会人员过半数通过才能有效。表决采取现场表决的方式,并公布表决结果。
(五)《村规民约》从表决通过之日起生效。村民委员会及时将《村规民约》张榜公布,并印制成册,分发到户,同时报乡政府备案。
二〇一〇年四月
第四篇:村规民约制定执行中的思考
处理村规民约信访问题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被提上议事日程,成为人们普遍关注和讨论的焦点。科学兴村、民主管村、法治治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内容,扶贫攻坚、精准扶贫给广大农村工作注入新动力、新活力。农民的法治意识空前提升,信访维权意愿不断彰显,由村规民约引发的信访突出问题逐步显现,牵动了地方党委政府的神经,也带给管理者更多的思考和反思。结合信访工作实际,下面从三个方面浅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村规民约信访问题集中表现
近年来,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周边、城乡结合部、小场镇失地农民增加速度前所未有,涉及到农民利益分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信访案件成倍增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扶贫对象的确定、涉农资金的使用、涉农项目的实施等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集体经济组织中少数人利益受到侵害
近年来,全市各地发生多起到市集访事件,其中不乏有反映利益分配不均、不合理,信息不公开、不透明,或多或少与村规民约制定和执行上有牵连。XX乡程××等十余人集访市委市政府,反映多年前从本县偏远乡村迁入经开区落户,交了入户费,承包了集体土地,但当集体土地被征用后,补偿安置被排挤在外,原因是补偿方案是村民大会讨论通过的,代表了绝大多数利益,外迁户不能一视同仁。此类事例举不胜举,其共同特点是,“村
本地村民,应该享受当地征地补偿政策,自己却被排除在了政策之外。当地村干部振振有词:“这个约定是经全体村民讨论通过的,大家也一直遵照执行,自己两个女儿也只有一个享受了政策。”单从村规民约上说,似乎看不出破绽,但若与相关法律法规对照,就不难发现村规民约实际剥夺了信访人的权力。《土地法》明确规定,凡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有权享受集体土地征地补偿各项政策,失地农民社保是以承包土地主体失去土地占比为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剥夺。由此可见,村规民约必须以法律为依据,才经得起历史和现实的检验。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信访问题之所以存在和发生,其核心在“利益”二字,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义务和权力是对等的,利益是平等的,如果我们在设计制度上、制定规则时,不能照顾到所有合法权益诉求,信访问题产生也就在所难免。
二、村规民约信访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由村规民约引发的信访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一方一俗的影响,也有体制机制设计的缺陷,还有人为方面的原因,只有真正把握病因,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解决问题。
(一)思想观念陈旧保守是村规民约信访案件产生根本原因近些年,基层基础工作得到了夯实,村(社区)组织得到了发展壮大,队伍的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村民自治工作也得到了加强和保障。但也要看到,村(社区)干部总体水平不高、领导能力不强的现状还将长期存在。村民自治本是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但如果基层组织不懂得运用,甚至滥用,将会适得其反。对村规民约的两种认识不可取。一种是过分夸大和
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哪些事项可以以村规民约的方式确定为长期有效的决定,没有进行广泛的宣传,村级组织对于村民完全是本糊涂账,这必然导致上级的政策、指示和要求落不到实处,群众对基层组织的做法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埋下信访的“种子”。
(三)基层作风问题是是村规民约信访案件高发的潜在原因 今年以来,我市进京非访46人,越级访144人,其中反映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45人,反映各类农村利益诉求68人,占进京非访、越级访案件59.47%。有的村级组织十几年不公开财务账务;有的村(社区)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在执行民政优抚、救灾救济等惠民政策中,优亲厚友、区别对待;在提供一份证明、一个公章、一个保单等基本服务中吃拿卡要,向群众索取好处,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乱办事;在土地征用补偿、地地经营流转等事项中,程序不公开、标准不统一,存在与民争利、侵占群众利益行为。凡此种种,暴露出基层作风建设的垢病和顽疾,需要长期整治和治理。
(四)基层管理缺失是是村规民约信访案件高发的必然结果 监督缺失、监督不到位是村规民约信访案件高发的重要原因。有的乡镇干部,狭隘理解村民自治就是村(居)民自己的事,规定是他们自己定的,其执行结果如何,与己无关。市委领导在接待XX区的一件因村规民约引发的信访事项时,村镇两级都认为制定的村规民约没有错,要维护权益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来解决。当接访领导问道,村规民约有没有在乡镇备案,乡镇有没有进行认真审查时,镇村干部面面相嘘,哑口无言。《村民自治组
三是在执行上要公正公平。在村级组织中,凡是村班子团结、领导集体有凝聚力、向心力的,对村规民约的执行力度就彻底,管理水平也较高,村民之间就能和谐相处。反之,凡是村班子不团结,凝聚力不强的,村规民约对村民的约束力就变得软弱无力,甚至变得一纸空文,村民之间矛盾纠纷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村规民约涉及全体村民利益,村民享有平等的知悉权和决定权。一个方案,一个决定,进行广而告之,反复征求每个村民的意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进行讨论,发扬民主、体现监督、阳光运行,才能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
(二)村规民约必须坚守法律底线
一是村规民约要“依法而治”。这里的“法”,首先是指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的政策。所谓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就是村民自己的“小宪法”,是村民共同认可的“公约”,是村民实施村民自治的基本依据。它是村民基于法律的授权,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依照村民集体的意愿,经过民主程序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二是村规民约要“权不越线”。村规民约的法律效力并不是无限的,而是受到限制的,并不是规约中的任何内容均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村规民约是基于法律授权而制定的,是用来填补法律空白的,而不是用来替代法律的,更不能与已有的法律相冲突。因此,村规民约中的内容,凡是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或与现行法律相冲突的,均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够用来约束村民。
三是村规民约要“程序合法”。村规民约涉及全体村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全体村民的意志和意愿,需要得到全体村民的一致认
三是健全民主决策机制。现实工作中,哪些事情应该村支两委研究决定,哪些问题应提交村民讨论,哪些事情交由村民决定,既考手艺,也考谋略。作为村级组织及成员,首先要出于公心,在大事大非的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把维护村民利益置于最高位置,心底无私天地宽,办起事来才能放开手脚。其次,严格办事程序。该向全体村民公开的事项决不能藏藏掖掖、玉面遮羞,一次性把“菜”上齐。要与村民坦诚相见,肝胆相照,感同身受村民疾苦,换位思考村民诉求,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决策前。再次要充分发扬民主。出台一项民约,作出一项决策,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支持不支持放在首位,要坚持“三上三下”群众工作法,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多商量,多沟通,多协调,始终做到未取得绝大多数村民的同意的方案不出,未争取多数村民支持的项目不上,有损村民利益的事不为。
第五篇:村民自治村村规民约(可自行制定)
计划生育自治村村规民约
(各村居根据实际自行制定)
一、每个村民都要学习宣传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二、已婚育龄妇女都要积极参加婚育学校学习、培训;每个未婚青年都要自觉学习优生优育知识,带头实行晚婚晚育。
三、凡符合条件申请生育的已婚育龄夫妇,都要做到持证生育,并及时落实节育措施;安排生育指标和落实放环的已婚育龄妇女,每月主动向育龄妇女自管小组长汇报经情、环情;落实结扎措施的育龄妇女和环、孕检服务对象,如计划外怀孕的,应及时报告并按期落实补救措施。
四、每个村民都有对违犯计划生育规定的人员进行举报的义务。
五、凡来本村的和外乡育龄妇女,都要持所在县、乡计生主管部门出具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纳入本村管理;外出30天以上的本村育龄妇女要在外出前向村委会说明情况;并申请办理有关证明,接受本村及流入地双向管理。
六、凡违反本村规民约的,按村委会与所有已婚育龄夫妇签订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合同书》有关条款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