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介绍
材料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其研究、生产与应用涉及工业、农业、军事、民品等各个领域与行业,从人类文明诞生伊始,材料就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工业革命后,以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三大材料为基础,为人类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上世纪末,材料的研究与发展领域不断扩展,如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电子信息、环保、能源等高科技产业发展无不与材料科学密切相关,特别是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使材料工程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和重大的经济效益,社会对材料科学人才需要不断扩大。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国成立最早也是材料领域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学院之
一。学院下设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加工自动化系及纳米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系等系级教学单位和先进陶瓷及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形状记忆合金工程研究中心、生物与环境材料及形成过程天津市重点实验室、陶瓷材料与器件实验基地、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先进陶瓷研究所、高分子材料研究所、焊接工程技术研究所、复合材料研究所等研究基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致力于为国家现代化新技术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新材料设计、加工与管理人才。通过培养,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及材料加工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可以从事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材料科学与加工自动化、生物材料、纳米材料、信息材料、能源材料、环境材料、智能材料和形状记忆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学生毕业后可以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冶金、化工等行业从事相关材料或材料加工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方面的工作。
材料学院目前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材料化学等3个本科专业;设有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等6个硕士点,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等5个博士点,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为天津市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04人,其中教授3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9人)、副教授31人。教师中既有国内外知名的老一辈专家学者,还有一批从国外学成归来及国内培养的、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学者,形成了一支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队伍。材料学院具备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近年来材料学院在“985”、“211”工程等支持下,购置了大批先进仪器设备,建设了“显微组织实验室”、“材料性能实验室”、“材料制备实验室”、“材料加工模拟仿真实验室”等一批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为6400平方米,并拥 1
有一批如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发射光谱仪、高速摄象机、脉动伺服试验机等高技术大型仪器。
材料学院多年来在基础和应用基础、开发等科学研究、发表论文、成果获奖、队伍和基地建设、教学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近年来承担了多项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重点科技攻关等项目及军工配套项目和省市部委、企业合作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的高水平成果,多次荣获国家、部委及天津市科技发明奖和科学进步奖,每年发表SCI,EI检索论文一直居全校前列。目前材料学院主要在以下一些研究方向上具有优势和特色:高性能材料连接、表面工程科学与技术、先进结构陶瓷及加工技术、功能陶瓷及纳米材料、组织工程及药物释放生物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及其加工技术、金属腐蚀电化学与表面工程、金属基生物医用材料与复合材料等等,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和很高的声誉。多年来材料学院更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高水平人才;目前每年招本科生270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180余人;博士后流动站在站人数30余名。
学院还设有学生会、科技协会、英语协会、新闻中心和勤工助学中心等学生团体机构,寓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于一体,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学院现有本科生10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450余人。各个专业的本科生还可以进行外语、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的第二学位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被保送或报考研究生。多年来,材料学院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为100%,天津大学材料学院的学生遍及国内外,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军工、机械、化工等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是根据教育部提出的材料类引导性专业目录,在原有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等专业基础上重新组建成立的新专业。本专业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渗透、移植和交叉已成为当今材料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21世纪对材料领域大学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培养具有材料综合性基础的复合型人才。重组建立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新专业就是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领域的科学与工程方面较宽的基础知识,能在各种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制备、新材料开发及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高级人才。
本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外语、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
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现代材料研究方法、材料研究与计算机应用、材料工程基础以及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课程。
在具备了材料科学基础理论和知识后,本专业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和市场需求在教师指导下选择金属材料与表面工程、信息与工程陶瓷材料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专业方向及选修课程,其主要课程包括:工程材料学、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电子信息材料、高温结构陶瓷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环境材料、金属学、腐蚀电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表面科学与工程、腐蚀工程、材料的摩擦磨损、材料热处理工艺、无机材料制备技术、高分子成型加工、高分子合成工艺学等课程。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基础、材料科学综合性基础,具备材料研究、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和外语应用能力,而且还具备不同材料的理论知识,不同材料设计、材料制备、加工与材料性能研究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结构与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进一步深造、求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专业具有优越的教学科研条件,办学水平处于国内一流地位。现任教师中,有教授2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3人),副教授22人。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学术地位。中青年教师一般具有博士学位,多数教师有在国外讲学、合作科研和进行学术交流的经历,承担过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863”、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市部委科学基金等多项科学研究项目,取得过多项科研成果,荣获多项科技成果奖。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设有材料学、应用化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硕士点。
(一)金属材料与表面工程方向
本方向是在金属材料工程、腐蚀与防护等专业基础上建立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始建于1958年,是我校的传统专业之一。该方向在保持原有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增大了表面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内容,拓宽了专业方向。
金属材料与表面工程方向重点培养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工艺与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材料的环境行为与失效机制、评价及控制,以及材料的表面科学理论与表面改性技术。培养学生具有进行金属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环境材料等新型材料的设计、制备以及提高材料性能与应用水平的能力。并使学生掌握材料的现代研究方法,熟悉计算机技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中的基本应用。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机械、冶金、建筑、化工、生物医学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从事材料科学、表面工程、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加工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及管理工作。
(二)无机功能与工程材料方向
本方向的前身是建立于1952年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是重点院校中成立较早的专业之一,是天津市重点学科,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该方向在保持传统专业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加强了电子信息材料与工程陶瓷方面的新内容和新信息,拓宽了专业方向。
无机功能与工程材料方向重点培养电子、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应用的功能与工程材料的组成-工艺-结构-性能的关系,包括电子信息陶瓷、先进结构陶瓷、能源材料以及纳米制备技术、复合及改性技术等。培养学生掌握信息与工程陶瓷材料的设计和制备的基础理论、生产方法,具备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的能力,掌握材料的现代研究方法,熟悉计算机技术在材料研究和生产中的基本应用。
无机功能与工程材料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以在电子、信息、半导体及传感技术、能源与环境保护、生物医学、航空航天、机械、化工等领域从事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科学研究、应用开发及工程技术管理工作。
(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向
本专业是当前材料科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该方向是在1958年成立的高分子化工专业基础上建立的,是我校的传统专业之一。目前加强了高分子材料与生物、信息等材料的融合与交叉,拓宽了原有专业的教学内容。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向主要学习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及材料成型加工等理论与技术,培养学生具备高分子工程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分子基复合材料和环境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和加工能力,并使学生掌握材料的现代研究方法,熟悉计算机技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中的基本应用。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生产、加工和应用,可以在信息、生物医学、环境保护、建筑、机械、化工等众多行业进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及相关的教学、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工作。
材料化学
本专业是根据教育部98年颁布的新专业目录建立的理科类专业,它是为了适应材料科学发展需求,在保持天津大学工科教学传统优势下,增强理科教学内容,是理工结合的新专业。本专业学制为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该专业设有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等博士、硕士点。材料化学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使学生具备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法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从事由材料结构、功能到材料设计和研究开发的综合能力,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
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外语、高等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物质结构、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高分子化学、无机材料化学、纳米材料及应用技术、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研究与计算机应用、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等课程。为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本专业还开设多种选修课。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设了专业基础实验,设置了开放实验室,结合实习教学,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并为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学生毕业后可在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生物材料、纳米材料、环境材料、智能材料、医药、生物医学、环保、化学、化工等领域从事新材料设计、科学研究与开发、工程技术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从事相应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本专业始建于1952年,是全国最早建立该专业的院校之一,在国内同行中有较大的影响和较高的声誉;是国家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国家重点学科、天津市重点学科。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材料成型及控制方面基础知识的,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自动控制基础、计算机控制原理与应用、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工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课程;使学生不仅具有机械制图、计算、测试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而且使学生具有材料学、材料加工、机电一体化、加工过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结构;为学生毕业后的进一步深造、求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机械、电子、航空航天、交通、能源、建筑、化工等众多领域从事材料科学、材料成型工艺与设备、机电一体化、材料加工过程自动控制、质量检测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以及相应的生产与经营管理等工作。
自本专业成立以来,已培养出大学本科毕业生2000余人,1982年以来,已培养硕士、博士200余人;现在每年计划招收本科生6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40余人。学生毕业分配一直供不应求,去向广阔,深受各用人单位欢迎。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9名、副教授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11名)、高级工程师2名,教师中有11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具有博士后经历,9人曾在国外进修或合作科研,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梯队建设合理,是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队伍。本专业多年来承担国家各类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第二篇: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19 更新时间:2010-9-30 11:10:14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面向21世纪培养掌握农作物种子生产、加工、贮藏、检验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能从事作物种子生产、加工、检验等具体技术工作;参与种子市场经营及相关企业的管理活动;具有一定从事科研工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通过学习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各类选修课,使学生打好扎实的学科基础,了解作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规律及植物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掌握有关种子的物理性、贮存化学成分的生理、生化特性测定方法;具备进行种子基本加工、贮藏和相关性能指标检验的基本技能;结合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种子生产和加工、检验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遗传学、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植物保护学、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与加工、种子检验技术等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现代农业企业、农业示范园区、政府部门等从事种子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和教学等方面工作。
第三篇:中国食品与科学工程专业排名
中国食品与科学工程专业排名(参考)
1、中国农业大学 【专业特色】中国农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本专业采用两段式培养方案。基础阶段,采用完全一致的教学计划;进入专业阶段后,划分为果蔬及饮料加工工艺、畜水产品加工工艺、粮油食品加工工艺、食品工程等4个专业方向。【毕业生去向】主要为食品制造加工企业、以动植物产品为原料产品制造加工企业及相关国家机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海关、商检、商务公司、质量监督、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部门。成绩优秀者可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部分可硕博连读或出国深造。
2、华中农业大学
【专业特色】下设食品质量与安全、畜产品加工、粮油食品加工等4个专业方向。本专业把本科生的教育作为基础,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作为增强学科发展的力量和目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方向)培养既懂得食品专业知识,又懂得质量控制和产品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是中国重点学科。
【毕业生去向】主要前往相关知名企业。我国排名前10位的乳品集团中,有8个集团的副总,是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培养出来的。
3、江南大学
【专业特色】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大学)食品学院是中国食品工业最著名的学府之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学院建有7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在本科生中推行导师制,通过师生双选,学生可自二年级起每人有1位导师给予专业指导。实施精英教育,组建试点班。学业优异者免试攻读硕士学位。
【毕业生去向】学院已与国内200多家著名食品企事业单位建立经常性的毕业生供需协作关系。毕业生供给量与企业招聘需求为1∶5。学生落实单位区域,85%在东南沿海大中城市。2003届本科毕业生,近40%在上海就业。
4、南昌大学 【专业特色】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食吕科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南昌大学“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和江西省高校重点学科。本学科发展具有浓郁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特点。其江西中德联合研究院、江西南大中德食品工程中心,是中德政府科技合作项目。本学科在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食品化学与营养、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加工与贮藏方向上形成了自身特色。近5年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69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部级奖,发明专利7项。
【毕业生去向】本科生就业率达92%,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为18%。硕士
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供不应求。
5、上海交通大学 【专业特色】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集生物、化学、物理、机电、化工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学科。从2003年起,农业与生物学院按“生物技术”和“环境生态类”两个专业招生。第二学年末,按学生前两学年的成绩、个人志向、社会需求预测等,经个人申请,院校批准,可在学院所属专业中选读某一个专业。第一学年末,部分优秀学生可跨学院重新选择专业。此外,大多数学生可攻读第二学士学位。第7学期,一定比例的优秀生可直接攻读硕、博研究生。目前,学院主持“863”计划项目3项、参与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他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50余项。
6、西南农业大学 【专业特色】西南农大食品科学学院拥有全国最早建立的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科。该学科为农业部重点学科,也是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中最早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1998年,被国务院授予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博士点,成为西南、西北地区(10省区市)惟一的食品加工博士点。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茶学、包装工程、茶文化4个本、专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7、华南农业大学 【专业特色】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吸收工科院校食品学科之所长,加强工学、工程等学科领域的渗透与发展,既具有多学科交叉并重,又具有热带亚热带的特色。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两个本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从事食品加工与保藏生产、试验、研究及食品质量控制与检测、食品经营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院先后承担多个省部级以上重点项目研究,取得多项成果。其中多数成果居全国领先水平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效益显著。
8、杭州商学院
【专业特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学院与英国Leeds大学、日本爱媛大学、日本香川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和学术交流等协议,每年选送品学兼优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赴对方深造。学院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以及省、部委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50余项。【毕业生去向】主要前往食品贸易管理、食品生产企业,大型饭店、大型超市、食品加工及营销企业、食品教学和科研单位等。
9、上海水产大学
【专业特色】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学院,前身为吴淞水产学校水产制造科,创建于1912年。学院现有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分别为: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生物制药、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院现有3个学科(系)、3个重点实验室、两个中心和1个研究所。
【毕业生去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次性就业率80.33%以上。
10、沈阳农业大学 【专业特色】食品科学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本专业设有食品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成绩优异的毕业生可被推荐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生去向】前往各类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科研单位、食品贸易部门、食品行业行政管理部门以及食品质量监督、卫生防疫等部门。近几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都在90%以上。
11、郑州轻工业学院
【专业特色】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设有食品工程、烟草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3个专业方向,在河南省开办时间最早。学院先后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40多项,国家及省烟草局烟草企业重大科研项目5项,取得了包括国家二等奖、省部级二等奖在内的成果20多项,创造了数千万元经济效益。
【毕业去向】在31个食品行业中,从事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检测、品质控制、科研等工作。多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90%以上。
12、南京农业大学 【专业特色】南京农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注重农产品质量控制及加工工艺,注重食品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目前承担国家和部、省级数十项科研项目,主编多本“面向21世纪”教材和“十五”规划教材。拥有良好的教学实验条件和校内外实践基地。
【毕业生去向】5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考研升学率约为20%。约有8%的本科生赴美国、法国、荷兰留学。3家大型食品企业在该专业设立了专项奖学金。
13、天津科技大学 【专业特色】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是全国高校轻工、食品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食品工程分委会委员单位;曾被评为“1981-2001中国食品工业20大科研和教学机构”。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科被评为天津市50个重点学科之一,是天津市实力最强的特色学科。近年来主持完成了教育部、国家自然基金等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取得了50多项教学和科研成果,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市级教学成果和科技进步奖。
【毕业生去向】大批学子已成为教学、科研、企业的卓越人才,在国有大型企业、大型跨国公司的技术、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4、哈尔滨商业大学
【专业特色】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1996年被原国内贸易部确认为部级重点学科,2002年被黑龙江省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室2001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近5年获省部级奖11项,其他科研奖1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科研成果转让19项。目前承担科研项目5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及国务院各部委项目5项。
【毕业生去向】该系一次就业率为79%,考研率为21%。
15、华南理工大学
【专业特色】原为华南工学院,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88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拥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5个省级重点学科。学校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技术开发基地,其中包括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等。
学校2002年固定资产11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4.06亿元。
拥有某个专业国家重点学科的大学在该专业上的排名等级为A++,拥有某个专业博士点的大学在该专业上的排名等级为A,有硕士点的排名等级为B
食品科学专业排名
A++
江南大学南昌大学
A
东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 哈尔滨商业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粮油、油脂及植物蛋白工专业排名 A
东北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南昌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B
北京化工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东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上海交大上海水产大学四川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武汉工业大学浙江商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
农产品加工及储藏 专业排名
A++
中国农业大学
A
东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南昌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排名 A++
中国海洋大学
A
东北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南昌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上海水产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参考书籍《中国大学和薪资排名》G649.2894
第四篇:080109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工学
门类:地矿类
专业名称: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我校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侧重于地下水资源和地下水工程研究,突出地下水资源的勘查、评价、开发、管理,地下水环境和地质环境监测、评价和治理,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施工。毕业后能从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勘查、评价、预测预报、水资源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等工作。服务于生产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行政管理部门等。培养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为国家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严谨的学风、开拓创新的精神和交往合作的能力。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较熟练地掌握—门外语,具有一定的读、听、写、说能力,达到学校要求的水平,并能初步阅读外文书刊,获取科技信息;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具有—定的应用能力;
◆系统掌握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具备地下水资源评价、勘探、开发、监测、管理、工程地质勘察、评价、规划、设计、施工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够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动向;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学生发明创造活动;接受美育训练,提高文艺修养、审美情趣、礼仪风貌等方面的素质。
专业方向: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修业年限:基本学制4年 学习年限3-6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就业状况
国土、城建、水利、交通、电力、环境保护等部门。
院校分布部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第五篇:2011战略性新增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2011战略性新增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1年全国各高校申报设立的140个本科新专业名单。此次获批的140个新设置专业全部为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从2011年开始招生。这些新增专业着重培养物联网、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材料与技术、数字电影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东北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蔡九菊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传统能源消耗量大幅增长,引发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为此,发展新能源产业势在必行。一方面,发展新能源产业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将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引领中国经济走向低碳化。目前,中国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加大水电、核电、太阳能和风能设施建设的同时,计划在2020年前使新能源消费比例达到15%,规划到2020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
虽然我国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然而推动新能源行业前进的人才供给却显得捉襟见肘。高素质专业人才和核心技术的缺失,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当前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据估算,到2020年在风电领域的从业人员就将会有几十万,其中包括几万名专业人员。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在未来10年内,国家每年平均要开工建设5-8台以上的核电机组,预计每年对核电人才的需求有数千人,而全国每年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总量不超过500人。对于快速发展的太阳能产业而言,人才供应同样面临严重不足。
因此,亟待加大新能源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满足新能源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
目前相关专业开设现状
目前,发达国家关于新能源人才的培养和核心技术的开发已远远走在我国前面。许多著名大学都设置了新能源相关专业,这对于培养新能源领域专业人才、推动当地新能源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高校在新能源专业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落后于发达国家。近几年国内仅有十几所高校增设了核能相关专业,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开设了核物理、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反应堆工程等专业。华北电力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近十所高校开设了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山东建筑大学、南昌大学等几所高校开设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光伏材料等专业。国内尚没有高校开设生物质能相关专业。大多数高校是在原有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基础上增设了部分与新能源有关的选修课程,作为对新能源领域知识的一种补充,或进行了专业名称的更改。
所有这些,无论是课程内容设置的科学性,还是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尚不能适应国家对新能源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
专业培养目标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新能源产业,根据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在新能源科学研究及其利用的技术开发与实施等方面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以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该领域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学生的修业年限为4年,对于完成培养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课程体系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课程内容体系的设置上紧密结合培养目标要求,既注重“厚基础”,突出基本理论与方法,又注重“宽方向”,丰富课程知识结构。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和“能力结构”的形成。
理论部分:在基础教育系列中重点强调基础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工程技术基础课群;大学外语、马克思主义原理等社会科学课群。在专业教育系列中重点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包括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能源系统工程、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光伏科学与工程、风力发电原理、生物质能工程、核能利用基础等专业平台课群;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场等专业选修课群等。
实践部分: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单独设立“能源工程综合实验”课程,目的是充分利用学科的开放式实验室,指导学生开展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毕业生就业去向
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节能减排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新能源科学教育与研究、新能源管理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