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寒假作业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部分命题人;房师明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倦 夜
苏轼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注]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⑴“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⑵诗歌以“倦”字引出下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
2、阅读下面杜甫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倦夜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诗题中的“倦”指的是什么?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2)、本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实例具体分析。(5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2-23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①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①篱落:篱笆。
(1)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2分)
(2)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
4、阅读下面王建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阅读下面杜甫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品读这首田园诗的前两句,说说这山村什么样的特点?作者用哪些意象写这些特点的?(4
分)
(2)根据对全诗的理解,你认为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并简要陈述你的理由。(4分)
5、阅读下面叶梦得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
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以下问题。
水调歌头·冒大风渡沙子
[南宋]李处全
落日暝云合,客子意如何。定知今日,封六巽二弄干戈。四望际天空阔,一叶凌涛掀舞,壮志未消磨。为向吴儿道,听我扣舷歌。
我常欲,利剑戟,斩蛟鼍。胡尘未扫,指挥壮士挽天河。谁料半生忧患,成就如今老态,白发逐年多。对此貌无恐,心亦畏**。
【注】①沙子,即沙水,今称明河。②封六巽二:封六,古代传说中的雪神;
巽二,古代传说中的风神
(1)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环境?有何作用?(4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的情感?(4分)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以下问题。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①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2)词的下阙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4分)
8、阅读下面两首杜甫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③春日忆李白天末怀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①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②④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即南北朝诗人庾信、鲍照。②当时杜甫、李白分别处于
渭北与江东。③诗作时李白被流放之夜郎,途中遇赦还之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④魑
魅:传说中山林里能害人的怪物。
⑴从两诗的诗题“忆”、“怀”来看,两诗在抒情上有什么异同?(3分)
答:。
⑵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
分)
答: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横塘夜泊
清·释宗渭
偶为看山出,孤舟向晚亭。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
寒屿融残雪,春潭浴乱星。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冥。
(1)请谈谈这首诗中“逗”字和“浴”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
(2)这首诗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答: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题红叶唐 · 韩氏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行 宫唐 ·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这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尽相同的,请分
析其异同(4分)。
(2)韩诗委婉含蓄,元诗平白如话,请指出各采用什么手法写宫女的心事和命运。(2分)
第二篇:诗歌鉴赏(寒假作业)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按题材的不同,可分为:
咏物抒怀诗思乡怀人诗送别贬谪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戍诗咏史怀古诗爱情怨女诗
一、咏物抒怀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1、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 云 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二、思乡怀人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 楼 感 旧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一三两句用“同来”与“独上”相照应,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二句“月光如水水如天”都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
三、送别贬谪诗
古诗中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古人送别的习俗: ①折柳送别 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
送别贬谪诗一般是抒发临别依恋,贬谪漂泊情感的诗歌。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上阕前两句用的手法,三四句用句的形式说明了行人将去的地方。下阕借惜春表达了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
(2)这是一首送别诗。“眉眼盈盈处”四个字有两层意思,试作简要分析。
四、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1)江村的景物特点是怎样的?
(2)诗中颈联勾勒了哪两个生活场面?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3)末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
五、边塞征戍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的内容大体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
三、四两句写出了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
六、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一般指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创作的诗歌。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怀古诗中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常用的手法有对比、巧用典故、融情于景等方法。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七、爱情怨女诗
爱情怨女诗可分为爱情诗、宫怨诗和闺怨诗。其中宫怨诗主要描写帝王后宫的与世隔绝的大量女性的精神痛苦;闺怨诗多是抒写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或独居闺中的孤独等情感的诗歌。
闺怨诗有两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闺 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知愁”,是否违反了题意?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附赏析:这首诗的作者王昌龄素以擅七绝闻名,有“诗中天子”之称。本诗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名为“闺怨”,却偏偏先铺排出一个不解世事无忧无虑的青春女儿形象。“凝妆”者,可以看出她在衣容修饰上花了是很花了一番工夫的,“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翠楼”者,古代富贵人家的居所外墙多以青色砖瓦装饰,既然有闲情逸致于大好春光里盛妆上翠楼,可见这个女子年纪尚轻,不曾经过生活的波折,更无须耽温饱之虞。
那么作者是不是看走了眼,用错了主角呢?非也!原来是这女子一番登楼远眺惹出了事儿:游目瞩望,柳色萋萋。前年今日,我为君妻。去年今日,折柳雁离。今夕何夕,相隔千里。妾为蒲柳,茕茕何倚?君为我故,缰系功利。久不得归,痛悔无极!游蝶荡莺,君休轻取。妆楼绿窗,妾意依依。
——从“不知愁”到“悔封侯”,变化如此微妙而突然,却又合情合理。诗人妙用比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将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感伤的一笔,浅而不白,怨而不怒。读者通过诗作女主人公的一个小小的生活截面,不自禁的受到了感染,同样的黯然忧愁起来。
诗歌鉴赏答案
1、答案:(1)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2、答案:(1)表达了诗人怀念和寂寞惆怅的情怀。(2)比喻、以动衬静、叠字回环。描写了江楼下如水的月光照临波光荡漾的江面那种浩渺恬静的景色。
3、答案:⑴比喻设问或双关惜别对友人的美好祝愿。⑵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一指有着眉眼盈盈的那个人。
4、答案:(1)幽静。(2)老妻画纸,稚子敲针表现了诗人长久漂泊,终于安定之后的宁静。
(3)对江村生活的满足;对功利的无求。
5、答案:(1)渲染了一种阴沉肃穆的气氛;明写景物,暗写外敌入侵,战云密布。
(2)对战争的警觉和敏感;刚毅果断的气魄;毕胜的信心和决心。
6、答案:(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
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7、答案:(1)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知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2)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第三篇:高一诗歌鉴赏练习
高一古诗鉴赏练习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景物)?
2、本诗作者借助“排云之鹤”,来表达对秋的迥异态度。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形象和体现的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
月 杜 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
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3、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
面的作用。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4、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5、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6、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7、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 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8、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9、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绘景佳句”。请简要分析这两联的写作手法。
第四篇:诗歌鉴赏寒假作业2014年
一、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声声慢 秋声
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
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三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9.这首词名为“秋声”,词中共写了哪几种秋声?在描写秋声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乙亥岁除渔梁村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8.这首诗颈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分)
9.这首诗的颔联与尾联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6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临江仙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问药臼竹问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8.试分析这首词的前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5分)
9.词的下片中哪个意象是词人自身内心情感的外化?请对此具体分析。(6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南海旅次 曹松①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8、颈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颈联作一赏析。(6分答:
9、请结合全诗主题,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5分
五、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岑参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武威:即凉州(边塞),诗人所在地。晋昌:即瓜州。
8.“边柳挂乡愁”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赏析。(5分)
9.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六、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陇头吟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①。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 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②,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
第五篇:潍坊一中高一诗歌鉴赏
成武一中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制人:谭立科审核人:高艳华审批人:刘东昌 2013-2014高一期末考试冲刺卷(诗歌鉴赏)答案要点
1.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
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
三、四句
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
读,不觉夜深;
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2.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坚贞自励的情怀。
3.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
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形象的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
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4.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
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
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5. 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
“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6.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
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
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7.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
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
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8.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
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9.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
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