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议标准(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16:2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议标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议标准》。

第一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议标准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议标准

序指标

号 名称 指标内容

学校规模设置适当,不存在大班额现象。

1、农村非完全小学为4

班,30人/班;农村完全小学为6班、12班、18班、24班,近期依据

45人/班,远期40人/班;城市完全小学为12班、18班、24班、学校规

50人/班,远期45人/班;城市初级中学为12班、18班、24班、准》(建标[2008]159号)30班,50人/班。

3、九年一贯制学校:18班、27班、36班、45《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班,小学阶段每班45人、中学阶段每班50人。设标准(试行)》(建标30班,45人/班。

2、农村初级中学为12班、18班、24班,近期《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生均校园面积达到以下标准:农村初中12班、18班、24班分别[2002]102号)

不低于30㎡、29㎡、25㎡,农村小学4班、6班、12班、18班、《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24班分别不低于25㎡(非完小)、34㎡、29㎡、23㎡、20㎡;(GBJ99—86)校园

农村寄宿制初中12班、18班、24班分别不低于39㎡、39㎡、34㎡,农村寄宿制小学12班、18班、24班分别不低于39㎡、34㎡、32㎡。城市学校建议不低于农村标准的80%概算;农村九

年一贯制学校建议不低于35㎡.4

校园规划设计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校园绿化、美化、安全及校园周边环境良好

校舍生均建筑面积达到以下标准:农村初中12班、18班、24班分别不低于7.80㎡、7.01㎡、6.66㎡,农村小学4班、6班、12班、18班、24班分别不低于4.52㎡(非完小)、7.85㎡、6.35㎡、5.75㎡、5.66㎡;农村寄宿制初中12班、18班、24班分别校舍

不低于14.35㎡、13.31㎡、13.13㎡,农村寄宿制小学12班、18班、24班分别不低于16.75㎡、15.66㎡、15.31㎡。城市完全小学为12班、18班、24班、30班分别不低于6.8㎡,5.9㎡,5.5㎡,5.2㎡,城市初级中学

实验室及配套用房符合规范要求:24班及以下小学设置1间使用

《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

面积不小于80㎡的科学实验室。24班级以下初中设置理化生实

范》(JY/T0385-2006)实验室 验室各1间,每间使用面积不小于93㎡;超过24班的学校应相

《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

应增加实验室数量。同时,实验室应配套设置仪器保管室、准备

准》(建标[2008]159号)

室。

基础设施符合规范要求:小学科学实验室和初中理化生实验室内

均配备规范化成套实验设备,学生实验台为24组双人(48座)。

教学仪器符合标准的基本要求:完全小学应按照JY/T0388-2006《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的“基本要求”配备数学、科学教学仪器,初级中学应按照

(JY/T 0386-2006的“基本”要求配备数学、物理、化学、生《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物、地理教学仪器。

备标准》(JY/T0388-2006)备标准》(JY/T0388-2006)

学校按要求设置图书馆(室),藏书室、阅览室等用房满足需要。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

藏书量:小学生均不低于15册,初中不低于25册,每种图书复

图书馆(修订)》(教基[2003]5号)10 本量不超过5册。教参资料、工具书、期刊、报纸和电子图书可(室)《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

适量配备。

准》(建标[2008]159号)每年新增图书比例不少于藏书标准的l%。

完全小学和初级中学应配备满足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教学需

《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信息技要的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信息技术专用室。计算机教室按

准》(建标[2008]159号)

术 13

标准班额每人一台配备计算机,保证教学时学生单人单机。实现远程教育设施“班班通”且设施运行良好。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体育卫运动场地达到标准的最低要求: 15 生

按标准配齐体育器材17 18

12班以上小学和初中建有卫生室或卫生保健室 按标准配齐卫生器材 设置有音乐教室

按标准配齐音乐器材:农村完全小学和初级中学按照 “二类”标

5号)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

准配备音乐器材,教学点按“三类”标准配备音乐器材,城市学

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教

校按“一类”标准配备音乐器材。

艺术 20

设置有美术教室

《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

按标准配齐美术器材:农村完全小学和初级中学按照的“二类”

准》(建标[2008]159号)

标准配备美术器材,教学点按“三类”标准配备美术器材,城市学校按“一类”标准配备美术器材。设置有劳动技术室

劳动技23 术

配备2种劳动技术器材

[1996]9号)

《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标课桌椅 学生课桌椅质量符合要求,不存在自带课桌椅现象

准(GB/T 3976-2002)生活设完小和初中应设置有食堂、开水房、浴室。26 施

有符合要求的饮用水源,基本保证热水供应。

《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建标[2008]159号)《普通中小学劳动技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教备体艺厅〔2002〕17号)

厕所蹲位小学女生每12人设一个蹲位,男生每25人一个,初中

女生每15人一个,男生每30人一个。

寄宿生保证单人单铺。

说明:

以上标准为建议标准,各县市区可参照制定本县市区的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表中红色部分可根据各地实际修订。

第二篇: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

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

为进一步促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根据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

一、办学条件

(一)学校规模

为保证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办学的原则,义务教育学校必须具备一定的办学规模。

1、班级数

(1)小学5年制学校,一般不少于5个学年教学班,最高不能超过30个教学班;小学6年制学校,一般不少于6个学年教学班,最高不能超过36个教学班。农村每个乡镇设立1所中心学校和若干分校(教学点),教学点一般不少于3个以上学年教学班。

(2)农村初中一般应达到12个教学班以上,最高不能超过24个教学班;城镇初中一般应达到18个教学班以上,最高不能超过32个教学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校区的学校,每校区不能多于18个教学班)。

(3)九年一贯制学校,最少不少于9个教学班,最多不能超过36个教学班。

(4)完全中学初中部,三年制初中,最少不少于6个教学班,最多不能超过12个教学班。四年制初中,最少不少于8个教学班,最多不能超过16个教学班。

2、班额。小学每班学生人数最低不少于15人,最高不超过45人。初中每班学生人数不少于35人(农村初中不少于25人),最高不超过50人。农村小学教学点一般每班学生人数最低不少于10人。

城镇一些学校存在的大班额现象,应尽快消除。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探索小班化教育实验。

(二)学校设置

1、学校设置要依据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中小学网点布局规划,以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方便学生就学为原则。学校服务半径要根据人口规划、学校规模、交通环境和学校住宿条件等因素确定。学生上学路线不应跨越无立交设施的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及车流量大的城市交通主干线。要合理设置并调整学校网点布局,使学校适应现代教学特点,具有适度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学校选址和建设要避开污染源处、地震断裂带、山丘滑坡带段、泥石流地区及水坝泄洪区等不安全地带。高压线缆、易燃易爆市政管线及市政道路等不能穿过校区。位于交通要道、过境公路旁的学校,应设立交通安全标识。

3、学校周边环境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的设置应避开化工厂、烟花爆竹厂、气源调压站、高压变电所、加油站、公共娱乐场所、集贸市场、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及公安看守所等场所。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得有游戏机室、歌舞厅、台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教学区的环境噪声应符合《民用隔声设计规范》。

4、学校校园建设总体规划依据规模和需要按着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等不同功能要求合理布局,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校舍建筑按照建筑设计、抗震、防灾、防火、施工等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按照上述要求存在明显问题的,要尽快解决。对学校布局不合理,校园用地不足的应结合城镇改造建设、资源整合,适时进行网点调整。

(三)用地面积

学校用地包括建筑用地、体育用地、绿化用地、劳动实践用地等,用地面积应满足教育教学和开展课外活动的需要。

1、校园面积。小学生均占地面积9—28平方米;初中生均占地面积10—26平方米。

2、体育用地。学校要有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场所,生均体育运动场地不少于4平方米。小学、初中田径场及球类场地设置标准:小学12班以下设置10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12班以上设置2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一个。城区小学确无条件的设置6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初中12班、18班、24班分别设置200米、250米、3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一个,初中24班以上设300-40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中小学校园内至少有标准硬化的篮球场、排球场各一个;有符合标准的单杠、双杠、沙坑(城区视情况)等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

3、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用地。农村中学50亩以上,小学30亩以上(用地包括耕地、荒地、山林、果园、水塘、牧场等)。

(四)校舍面积

1、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小学4.1—10平方米,初中5.6—11.4平方米。中心城市小学生均校舍面积不少于5.2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面积不少于6.4平方米。

2、教学及辅助用房。(1)普通教室每班设置1间。小学每班教室使用面积52—61平方米,初中每班教室使用面积56—67平方米(农村学校可根据实际的需要,适当缩小教室的使用面积)。(2)小学应设有科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语言学习室、多功能电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以上各室每间使用面积不少于52—86平方米,学生阅览室使用面积可根据需要确定)、图书室、仪器室和准备室(科学实验)、心理咨询室、档案室、体育器材室(以上各室每间使用面积不少于18—38平方米)等专用教室。(3)初中应设有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24个以上教学班的学校应增设理、化、生实验室和计算机室以及语言实验室各1间)、技术室、多功能电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图书室(以上各室每间使用面积不少于56—96平方米,学生阅览室使用面积可根据需要确定)、仪器室和准备室(理、化、生)、化学药品室、生物模型标本室、心理咨询室、档案室、体育器材室(以上各室每间使用面积不少于23—36平方米)等专用教室。

3、生活用房。学校有卫生、文明、安全和满足需要的厕所,有符合卫生要求的饮水设施。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堂、学生宿舍、单身教工宿舍和浴室等。

(五)设备设施

1、学校有围墙、校门、校牌、国旗旗杆和升旗台、领操台、固定墙报或宣传栏。

2、学生人人有符合要求的课桌椅。班班有标准的黑板和讲桌。其他各类辅助教学用房,应根据不同的要求配齐桌、椅、柜、架。

3、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规模,配备学科专用教学设备。小学、初中按照《黑龙江省教育技术装备暂行标准》规定的二类标准以上配备。体育器材设施按照我省《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和《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配备。音乐器材按照《黑龙江省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器材配备标准》配备。美术器材按照、《黑龙江省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器材配备标准》配备。中小学卫生器材按照国家《中、小学卫生室器械与设备配备目录》中Ⅱ 档标准以上配备;配备计算机;卫生保健室要有能够反映本校卫生工作现状的揭示板。心理辅导室设备设施按照《黑龙江省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导意见》配备。

城区中小学全部建成校园网并与互联网联通,农村中小学校按省定标准配置远程教育设备,有条件的学校应逐步建立校园网。

4、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需要的教学器材的种类(陶艺和木工、种植和养殖、手工、电子制作、金工、家具维修、服装设计与缝纫、烹饪等)和数量,可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生产、生活实际和规模等因素配备。

5、学校最低藏书量小学生均15册以上,初中生均25册以上。适度增加电子阅览资料和教学软件。

二、队伍建设

(一)领导班子

1、小学领导班子成员应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初中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持证上岗。

2、校长选拔聘任符合国家规定的选拔聘任职条件。具有教师资格;有较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品行;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一般在学校从事过中层管理工作;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五年以上;乡镇以下农村小学校长人选应具有中师及以上学历和小学二级及以上教师职务;乡镇中心小学、城区小学及以上中学校长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和小学高级或一级及以上教师职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校长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初任职年龄原则上小学不超过45周岁,中学不超过50周岁;获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

3、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合理,相互尊重,团结合作。有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和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形成合力。在师生中有较高的威望,群众满意率80%以上。

4、按要求配齐内设机构和领导班子。中学内设机构设教导处(室)、总务处(室),重点中学和24个班以上的学校可增设1-2个机构。完全小学内设机构设教导处(室)、总务处(室)。其中12个班以下的小学只设岗位管理不设内设机构,可配备教导主任和总务主任1人。

普通中学规模在12个班以下的配备校级领导1-2人;13-23个班的配备校级领导2-3人;24-36个班的配备校级领导3人。完全小学规模在12个班以下的,配备校级领导1-2人;13-23个班的配备校级领导2-3人;24-36个班的,配备校级领导3人。普通中学和完全小学规模在36个班以上的,可酌情增加校级领导1-2人。农村初级小学(1-3年级)或分校、教学点指定1名教师负责学校工作。乡镇中心学校可增加校级领导1人,负责本乡镇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师队伍

1、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配备教职工,优化编制使用结构,提高编制使用效率,向一线教师倾斜。各学科专任教师配备齐全,教师具备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

2、教师学历、职务结构符合要求。教师学历: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95%以上,其中:大专学历占80%以上;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95%以上,其中:本科学历占70%以上;小学高级以上职务占教师比例40%以上;初中中级以上职务占教师比例45%以上;教师职务的学科分布要合理。

3、建立教师岗位责任制,实行教师聘任制,有教师考核制度,做到平时考核和考核有机结合。考核合格率达到90%以上。建立健全教职工的晋职晋级、奖惩制度,并能有效执行。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的校长、同事、学生、家长及有关专家共同参与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建立教职工业务档案制度,科学、及时和属实记录好教师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并管理利用好。

4、按照要求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并组织教师如期参加规定的培训,提供必要的保障经费。

5、学校依据法律法规政策落实教师待遇,维护教师合法权利。

6、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充分发展;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歧视学生,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和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三、教育教学

(一)办学方向

1、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2、学校有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

3、坚持依法治教,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符合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能依法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无严重违法违纪现象。

4、学校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督导评估制度,做到全员参加、全面自评、全过程评估,并定期向教育督导部门上报自评报告。

(二)德育工作

1、落实德育首要地位,有健全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和工作队伍,有计划,有总结。

2、德育工作以学校为主阵地,课堂为主渠道。落实德育必修课,深入开展生命教育,加强德育学科渗透。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等教育,经常性开展德育实践活动。重视并加强学生德育考评,把德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组织好班团队和学生会活动,开展优秀班级和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

3、有德育教育活动基地;按要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救助、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公益劳动和适当的生产劳动。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95%以上。

4、健全家校联系制度,班主任每学年对每个学生家庭走访不少于1次。

(三)教学工作

1、能按照“新课程方案”要求,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遵守教学常规,编制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标准,开全开足开好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学校积极开发好校内、社区、信息网络、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实验室、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实现校内教育资源与社区、家庭的共享。

3、教师注意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方法,合理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合作、自主开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质疑、发现、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最后学会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

5、重视教学研究。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有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教研课题立足本校教学实际,针对教学问题开展校本教研,提出具体解决方案,讲求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6、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多样的体育艺术、科技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每年举办1-2次全校性综合文体活动。关心学生健康,每年给学生体检一次。落实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学生体质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

(四)评价考核

1、学校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小学生毕业、初中生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反映学生的成长轨迹,以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体育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作为评价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评价技术,注重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积累和总结,对于学生在校学习阶段综合素质各项目标的达成度,既有量化的等级评价,又有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性描述,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并将评语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为学生健康成长指明方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学生成长经历为依据,具有有效性、可行性、真实性、公正性。真正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在诊断、反馈、激励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关注学生的学业评价同时,关注和发现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

3、学校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均衡安排周课程和作息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每天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除初中非毕业年级学生外,每天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1.5个小时。不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小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取消百分制。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小学语文、数学、外语课程每学期进行一次期末考试,其他课程只作为考查,不得考试。初中期中、期末各举行一次统一考试。学生考试成绩不排名次,不作为评价学生的教师的唯一标准。

(五)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积极招收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学生实行免试入学,不组织任何考试。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以上,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小学生五年保留率达到99%以上,升学率达到99%以上;初中阶段入学率98%以上,辍学率城市控制在2%以内,农村控制在3%以内,初中生三年(或四年)巩固率达到97%以上。

四、学校管理

(一)学校具备法人条件,取得法人资格,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教师聘任制;依法治校,依法办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二)学校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财务管理规范,财会账目健全,会计核算准确,教育经费使用合理,资金使用讲求效益。没有挤占挪用资金行为,没有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乡镇(含乡镇)以上中小学校设专门财会人员岗位,配备专业财会人员负责本校和所属村小学校财会工作,村级小学设专或兼职报账员。

(三)学校严格管理房地产及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生活设施、卫生设施和安全设施等学校资产,明确有人负责管理,账目齐全,帐物相符,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使用效率高。

(四)学校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1000人以上的学校配备专职保卫干部负责安全工作;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加强校园治安巡逻,安排人员值班护校;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保障师生安全。

(五)学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按划定的服务区域招生。义务教育阶段对外学区流入学生,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实行常态编班,不分设重点班。

(六)加强学籍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学生转学、休学、复学、升级制度和学生流动情况报告制度。

(七)学校建立积极的校园文化,体现以人为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学校实行校务公开民主管理,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关心教职工思想和生活状况,调动所有教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方案及设备清单

初中技术实验室 综合实践活动室

数字化语言实验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 小学科学实验室 多功能电教室 化学药品(仪器)室 生物模型标本室

物理实验室设备(仪器)理化生数字化探究实验室 音乐、美术、体育教室设备 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 校园智能广播系统 新课程教学创新平台

《教育部教学仪器装备标准》配套教学软件

第三篇: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

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

为进一步促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根据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

一、办学条件

(一)学校规模

为保证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办学的原则,义务教育学校必须具备一定的办学规模。

1、班级数

(1)小学5年制学校,一般不少于5个学年教学班,最高不能超过30个教学班;小学6年制学校,一般不少于6个学年教学班,最高不能超过36个教学班。农村每个乡镇设立1所中心学校和若干分校(教学点),教学点一般不少于3个以上学年教学班。

(2)农村初中一般应达到12个教学班以上,最高不能超过24个教学班;城镇初中一般应达到18个教学班以上,最高不能超过32个教学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校区的学校,每校区不能多于18个教学班)。

(3)九年一贯制学校,最少不少于9个教学班,最多不能超过36个教学班。

(4)完全中学初中部,三年制初中,最少不少于6个教学班,最多不能超过12个教学班。四年制初中,最少不少于8个教学班,最多不能超过16个教学班。

2、班额。小学每班学生人数最低不少于15人,最高不超过45人。初中每班学生人数不少于35人(农村初中不少于25人),最高不超过50人。农村小学教学点一般每班学生人数最低不少于10人。

城镇一些学校存在的大班额现象,应尽快消除。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探索小班化教育实验。

(二)学校设置

1、学校设置要依据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中小学网点布局规划,以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方便学生就学为原则。学校服务半径要根据人口规划、学校规模、交通环境和学校住宿条件等因素确定。学生上学路线不应跨越无立交设施的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及车流量大的城市交通主干线。要合理设置并调整学校网点布局,使学校适应现代教学特点,具有适度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学校选址和建设要避开污染源处、地震断裂带、山丘滑坡带段、泥石流地区及水坝泄洪区等不安全地带。高压线缆、易燃易爆市政管线及市政道路等不能穿过校区。位于交通要道、过境公路旁的学校,应设立交通安全标识。

3、学校周边环境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的设置应避开化工厂、烟花爆竹厂、气源调压站、高压变电所、加油站、公共娱乐场所、集贸市场、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及公安看守所等场所。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得有游戏机室、歌舞厅、台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教学区的环境噪声应符合《民用隔声设计规范》。

4、学校校园建设总体规划依据规模和需要按着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等不同功能要求合理布局,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校舍建筑按照建筑设计、抗震、防灾、防火、施工等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按照上述要求存在明显问题的,要尽快解决。对学校布局不合理,校园用地不足的应结合城镇改造建设、资源整合,适时进行网点调整。

(三)用地面积

学校用地包括建筑用地、体育用地、绿化用地、劳动实践用地等,用地面积应满足教育教学和开展课外活动的需要。

1、校园面积。小学生均占地面积9—28平方米;初中生均占地面积10—26平方米。

2、体育用地。学校要有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场所,生均体育运动场地不少于4平方米。小学、初中田径场及球类场地设置标准:小学12班以下设置10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12班以上设置2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一个。城区小学确无条件的设置6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初中12班、18班、24班分别设置200米、250米、3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一个,初中24班以上设300-40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中小学校园内至少有标准硬化的篮球场、排球场各一个;有符合标准的单杠、双杠、沙坑(城区视情况)等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

3、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用地。农村中学50亩以上,小学30亩以上(用地包括耕地、荒地、山林、果园、水塘、牧场等)。

(四)校舍面积

1、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小学4.1—10平方米,初中5.6—11.4平方米。中心城市小学生均校舍面积不少于5.2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面积不少于6.4平方米。

2、教学及辅助用房。(1)普通教室每班设置1间。小学每班教室使用面积52—61平方米,初中每班教室使用面积56—67平方米(农村学校可根据实际的需要,适当缩小教室的使用面积)。(2)小学应设有科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语言学习室、多功能电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以上各室每间使用面积不少于52—86平方米,学生阅览室使用面积可根据需要确定)、图书室、仪器室和准备室(科学实验)、心理咨询室、档案室、体育器材室(以上各室每间使用面积不少于18—38平方米)等专用教室。(3)初中应设有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24个以上教学班的学校应增设理、化、生实验室和计算机室以及语言实验室各1间)、技术室、多功能电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图书室(以上各室每间使用面积不少于56—96平方米,学生阅览室使用面积可根据需要确定)、仪器室和准备室(理、化、生)、化学药品室、生物模型标本室、心理咨询室、档案室、体育器材室(以上各室每间使用面积不少于23—36平方米)等专用教室。

3、生活用房。学校有卫生、文明、安全和满足需要的厕所,有符合卫生要求的饮水设施。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堂、学生宿舍、单身教工宿舍和浴室等。

(五)设备设施

1、学校有围墙、校门、校牌、国旗旗杆和升旗台、领操台、固定墙报或宣传栏。

2、学生人人有符合要求的课桌椅。班班有标准的黑板和讲桌。其他各类辅助教学用房,应根据不同的要求配齐桌、椅、柜、架。

3、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规模,配备学科专用教学设备。小学、初中按照《黑龙江省教育技术装备暂行标准》规定的二类标准以上配备。体育器材设施按照我省《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和《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配备。音乐器材按照《黑龙江省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器材配备标准》配备。美术器材按照、《黑龙江省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器材配备标准》配备。中小学卫生器材按照国家《中、小学卫生室器械与设备配备目录》中Ⅱ 档标准以上配备;配备计算机;卫生保健室要有能够反映本校卫生工作现状的揭示板。心理辅导室设备设施按照《黑龙江省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导意见》配备。

城区中小学全部建成校园网并与互联网联通,农村中小学校按省定标准配置远程教育设备,有条件的学校应逐步建立校园网。

4、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需要的教学器材的种类(陶艺和木工、种植和养殖、手工、电子制作、金工、家具维修、服装设计与缝纫、烹饪等)和数量,可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生产、生活实际和规模等因素配备。

5、学校最低藏书量小学生均15册以上,初中生均25册以上。适度增加电子阅览资料和教学软件。

二、队伍建设

(一)领导班子

1、小学领导班子成员应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初中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持证上岗。

2、校长选拔聘任符合国家规定的选拔聘任职条件。具有教师资格;有较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品行;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一般在学校从事过中层管理工作;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五年以上;乡镇以下农村小学校长人选应具有中师及以上学历和小学二级及以上教师职务;乡镇中心小学、城区小学及以上中学校长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和小学高级或一级及以上教师职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校长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初任职年龄原则上小学不超过45周岁,中学不超过50周岁;获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

3、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合理,相互尊重,团结合作。有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和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形成合力。在师生中有较高的威望,群众满意率80%以上。

4、按要求配齐内设机构和领导班子。中学内设机构设教导处(室)、总务处(室),重点中学和24个班以上的学校可增设1-2个机构。完全小学内设机构设教导处(室)、总务处(室)。其中12个班以下的小学只设岗位管理不设内设机构,可配备教导主任和总务主任1人。

普通中学规模在12个班以下的配备校级领导1-2人;13-23个班的配备校级领导2-3人;24-36个班的配备校级领导3人。完全小学规模在12个班以下的,配备校级领导1-2人;13-23个班的配备校级领导2-3人;24-36个班的,配备校级领导3人。普通中学和完全小学规模在36个班以上的,可酌情增加校级领导1-2人。农村初级小学(1-3年级)或分校、教学点指定1名教师负责学校工作。乡镇中心学校可增加校级领导1人,负责本乡镇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师队伍

1、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配备教职工,优化编制使用结构,提高编制使用效率,向一线教师倾斜。各学科专任教师配备齐全,教师具备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

2、教师学历、职务结构符合要求。教师学历: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95%以上,其中:大专学历占80%以上;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95%以上,其中:本科学历占70%以上;小学高级以上职务占教师比例40%以上;初中中级以上职务占教师比例45%以上;教师职务的学科分布要合理。

3、建立教师岗位责任制,实行教师聘任制,有教师考核制度,做到平时考核和考核有机结合。考核合格率达到90%以上。建立健全教职工的晋职晋级、奖惩制度,并能有效执行。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的校长、同事、学生、家长及有关专家共同参与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建立教职工业务档案制度,科学、及时和属实记录好教师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并管理利用好。

4、按照要求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并组织教师如期参加规定的培训,提供必要的保障经费。

5、学校依据法律法规政策落实教师待遇,维护教师合法权利。

6、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充分发展;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歧视学生,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和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三、教育教学

(一)办学方向

1、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2、学校有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

3、坚持依法治教,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符合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能依法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无严重违法违纪现象。

4、学校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督导评估制度,做到全员参加、全面自评、全过程评估,并定期向教育督导部门上报自评报告。

(二)德育工作

1、落实德育首要地位,有健全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和工作队伍,有计划,有总结。

2、德育工作以学校为主阵地,课堂为主渠道。落实德育必修课,深入开展生命教育,加强德育学科渗透。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等教育,经常性开展德育实践活动。重视并加强学生德育考评,把德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组织好班团队和学生会活动,开展优秀班级和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

3、有德育教育活动基地;按要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救助、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公益劳动和适当的生产劳动。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95%以上。

4、健全家校联系制度,班主任每学年对每个学生家庭走访不少于1次。

(三)教学工作

1、能按照“新课程方案”要求,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遵守教学常规,编制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标准,开全开足开好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学校积极开发好校内、社区、信息网络、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实验室、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实现校内教育资源与社区、家庭的共享。

3、教师注意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方法,合理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合作、自主开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质疑、发现、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最后学会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

5、重视教学研究。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有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教研课题立足本校教学实际,针对教学问题开展校本教研,提出具体解决方案,讲求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6、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多样的体育艺术、科技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每年举办1-2次全校性综合文体活动。关心学生健康,每年给学生体检一次。落实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学生体质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

(四)评价考核

1、学校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小学生毕业、初中生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反映学生的成长轨迹,以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体育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作为评价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评价技术,注重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积累和总结,对于学生在校学习阶段综合素质各项目标的达成度,既有量化的等级评价,又有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性描述,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并将评语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为学生健康成长指明方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学生成长经历为依据,具有有效性、可行性、真实性、公正性。真正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在诊断、反馈、激励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关注学生的学业评价同时,关注和发现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

3、学校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均衡安排周课程和作息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每天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除初中非毕业年级学生外,每天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1.5个小时。不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小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取消百分制。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小学语文、数学、外语课程每学期进行一次期末考试,其他课程只作为考查,不得考试。初中期中、期末各举行一次统一考试。学生考试成绩不排名次,不作为评价学生的教师的唯一标准。

(五)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积极招收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学生实行免试入学,不组织任何考试。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以上,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小学生五年保留率达到99%以上,升学率达到99%以上;初中阶段入学率98%以上,辍学率城市控制在2%以内,农村控制在3%以内,初中生三年(或四年)巩固率达到97%以上。

四、学校管理

(一)学校具备法人条件,取得法人资格,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教师聘任制;依法治校,依法办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二)学校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财务管理规范,财会账目健全,会计核算准确,教育经费使用合理,资金使用讲求效益。没有挤占挪用资金行为,没有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乡镇(含乡镇)以上中小学校设专门财会人员岗位,配备专业财会人员负责本校和所属村小学校财会工作,村级小学设专或兼职报账员。

(三)学校严格管理房地产及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生活设施、卫生设施和安全设施等学校资产,明确有人负责管理,账目齐全,帐物相符,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使用效率高。

(四)学校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1000人以上的学校配备专职保卫干部负责安全工作;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加强校园治安巡逻,安排人员值班护校;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保障师生安全。

(五)学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按划定的服务区域招生。义务教育阶段对外学区流入学生,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实行常态编班,不分设重点班。

(六)加强学籍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学生转学、休学、复学、升级制度和学生流动情况报告制度。

(七)学校建立积极的校园文化,体现以人为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学校实行校务公开民主管理,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关心教职工思想和生活状况,调动所有教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四篇: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基本标准

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基本标准

校园用地和教学用房 校园用地 6

1、校园选址和布局合理,校园封闭,建有围墙和校门,配有升旗设施,整体美观庄严。(2分)

2、校园用地面积达到办学规模相应标准,小学生均不低于15平方米(不含学生食堂宿舍用地)。(4分)参照《福建省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标准(试行)》(闽教发〔2007〕113号)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要求,查看图纸等资料,实地查看、丈量。校舍建筑面积应按不同办学规模达到相应的生均标准,小学每班按45人计算。办学规模低于和高于表中最小、最大办学规模的,套用最小、最大办学规模定额;办学规模介于各个标准之间的,以“插入法”按比例测算相应生均标准进行评估,保证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到基本要求。

校舍面积 8

1、校舍建筑面积达到办学规模相应标准,小学6班、12班、18班、24班、30班分别生均不低于6.7平方米、5.8平方米、5.0平方米、4.7平方米、4.4平方米;(不含学生食堂宿舍面积)。(3分)

2、班班有标准教室,使用面积小学每间不小于52平方米,(2008年开始新建的教室使用面积小学每间不小于61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小学不低于1.15平方米。课桌椅配备齐全,尺寸规范,表面平整。(2分)

3、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的间数和使用面积达到办学规模相应标准。(2分)

4、厕所符合卫生标准,使用方便。小学女生15人设一蹲位,男生30人设一蹲位和1米小便槽;新建教学楼应每层设厕所。(1分)

校园用地和教学用房 活动场地 4

1、体育运动用地小学每生至少2.3平方米,运动场设有200米环形跑道,附设一组6条跑道的60米直跑道,每6个班应有1个篮球场或排球场;(3分)

2、绿化科技用地小学每生至少1.5平方米。(1分)参照《福建省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标准(试行)》(闽教发〔2007〕113号)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要求,查看图纸等资料,实地查看、丈量。

实验室、图书馆(室)和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 实验室 5

1、小学科学教室(科学活动室)1间(37班以上2间),每间使用面积不小于71平方米,仪器室(实验教师办公室)、准备室各1间(37班以上各2间),每间使用面积分别不小于43、23平方米。(2分)

2、实验室及附属用房等设施配置分别达到《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试行)》(3分)参照《福建省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标准(试行)》(闽教发〔2007〕113号)和《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试行)》,实地丈量、查看。九年一贯学校和完中初中部的实验室及附属用房、各室设施配备等应按不同学段办学规模(班级数)和班额人数分别计算,不得以资源共享为由降低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室、劳技实践室(场地)4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室不少于1间,每间使用面积不小于71平方米(2分)

2、各室设施设备配置达到《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试行)》基本要求。(2分)实验室、图书馆(室)和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

实验教学仪器 4

1、实验教学仪器小学达到《福建省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试行)》第二种方案配备要求。(2分)

2、分组实验能保证按4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配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专职实验教师和专业管理人员。(2分)参照《福建省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试行)》,清点实验教学仪器、查阅实验教学安排表、实验通知单、实验记录单、实验报告,查阅实验教师和专业管理人员档案

信息技术装备 4

1、小学配有远程教育卫星教学收视点设备或计算机网络教育及教学资源。(2分)

2、小学建有计算机网络教室1间,面积不小于45㎡,计算机完好率达95%以上,信息技术教育最少应满足“二人一机” 教学,配有计算机工作室(兼电教器材室)1间(2分)。

参照《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终端接收站点设备基本配置》(闽教基〔2005〕83号),《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试行)》(闽教基〔2007〕56号),实地查看。

实验室、图书馆(室)和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 图书馆(室)5

1、小学设藏书室(面积按不高于600册/m2计算)、学生阅览室(座位面积不小于1.5m2/座,按学生人数5%设座)、教师阅览室(兼会议室)各1间(座位面积不小于2.1m2/座,按教师人数25%设座)。(2分)

2、中心小学藏书量生均不少于15册,报刊种类不少于40种,农村完小藏书量生均不少于10册。(2分)

3、中心小学应配备专职管理员,一般完小应配兼职图书管理员。(1分)

参照《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试行)》中图书馆(室)装备标准Ⅱ类要求。至2010年,一般完小藏书量应达到生均15册。面积和座位数不够的酌情扣分,其他不够的全扣,实地查看。九年一贯制学校图书馆的借书处面积、教师阅览室、报刊种类、人员配备按初中标准,其他馆舍面积和藏书量按小学和初中标准分别计算。

实验室、图书馆(室)和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 体音美教室 6

1、小学设音乐、美术室各1间,每间使用面积分别不小于52平方米和73平方米,体育、音乐、美术器材室各1间,每间使用面积分别不小于30、18、23平方米。(3分)

2、体音美教室和器材室设施设备配置达到《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Ⅱ(试行)》。体育器材按教育部《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乡村中小学必配类(含一、二类)要求配齐,选配类按一类40%配备;音乐、美术器材按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Ⅱ类要求配齐。(3分)参照《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Ⅱ(试行)》(闽教基〔2007〕81号),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闽教体〔2002〕16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教体艺〔2002〕17号)要求,实地丈量、清点、查看

实验室、图书馆(室)和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 设施设备管理和使用 4 学校建立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并抓好落实;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使用率和完好率良好,能按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用足用好,实现课程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4分)

查阅材料,实地查看 食堂和宿舍 学生食堂 4

1、学生食堂建筑面积,小学生均1.72平方米。(2分)

2、食堂设施符合食品卫生管理标准,并按卫生管理要求进行日常管理,定期消毒,通风、采光良好、卫生、整洁。(2分)参照《福建省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标准(试行)》(闽教发〔2007〕113号)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要求,查看图纸等资料,实地丈量、查看。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寄宿生及寄午膳学生的“学生食堂”和“学生宿舍”有关项目按不扣分计算。

学生宿舍和卫生室 6

1、学生宿舍建筑面积小学生均4平方米,每人一张床。(2分)

2、宿舍坚固安全,配套设施齐全,通风、采光和卫生状况良好,学生宿舍应设有厕所、盥洗设施。宿舍设室外厕所的,厕所距离宿舍不超过30米,并应设有路灯。按要求配备生管教师,管理规范。(2分)

3、按要求设立卫生室并配备相关设施设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保健教师,管理规范。(2分)教师队伍 学校领导 6

1、实行校长负责制,中层以上班子健全,年龄、学科结构合理,学历达标,中级职称以上≥80%。(3分)

2、学校领导教育思想端正,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廉洁奉公。(3分)听汇报,查阅有关资料,召开教师座谈会 教师队伍 师资配备 8

1、师资队伍学科配套,结构合理,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8%,小学50%以上的专任教师一专多能,能适应两门以上学科教学。(4分)2、50岁以下的教师均取得信息技术或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合格证书。按有关规定完成教师继续教育工作。(2分)

3、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机制健全,奖惩合理,业务档案完整。教师应具备相应教师资格。(2分)查阅教师学历、学位证书、教师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证书、继续教育证书、信息技术或教育技术能力考试合格证书,近两年教师任课表等材料,抽查部分教师计算机操作及教师评价资料。

教育管理和质量

学校管理 8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校风、教风、学风良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育人环境良好,校容校貌整洁优美,校纪严明,组织活泼。(4分)

2、学校管理制度化、科学化。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加大德育实践力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辅导室,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定期开展教育培训。(4分)听取汇报,查阅材料,实地查看,学生座谈等。教学常规 6

1、学校认真实施省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认真执行校历和作息时间安排,开齐开足各门课程。(2分)

2、严格按规定选用教学用书,对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辅导、实验、电教、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等教学环节有明确的常规要求,定期检查、总结、分析。(2分)

3、教务档案管理科学、规范,教师能严格执行有关常规,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学生课业负担合理,教学秩序良好。(2分)查阅档案,听课等。教育管理和质量 普及程度 6

片区内小学适龄儿童均能按法定时间全部入学,学校均衡分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9%以上,年辍学率控制在0.5%以内,毕业率达100%。(6分)查阅相关表册和资料。合格率 6

1、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基本要求,学生期末考试学科及格率达80%,全科及格率达70%。(3分)

2、综合素质评价正常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85以上。(3分)

第五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

苇元沟中学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 评估验收自评报告

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学校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大力改善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学校标准化建设。根据《阳泉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评估验收标准》,结合我校实际,对学校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自查自评。现将我校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

苇元沟中学创办于1972年,有三十多年的建校史。学校座落在县城的最东端,地处山西与河北两省的交界处,是我县的东大门。学校占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千平方米。学校环境幽雅,绿树成荫,座落于群山环抱之中,交通便利,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绿色学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30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有28人,专科学历达2人,全部能胜任初中教学,中教高级教师1人,中教一级教师12人,省骨干教师1人,市骨干教师4人,县教学能手6人,县学科带头人4人,全部充实在教学第一线。学校现在7个教学班,在校人数286人。

学校视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多年来始终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内强素质,外塑现象,坚持“三个一切,两个成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办学宗旨,秉承“育人为本,成才为志”的校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为培养目标,坚持“依法治校,以情感人,科研兴校”的管理思路,逐步形成了“文明谦逊、求实创新、和谐奋进”的校风;“博学善导、厚生乐教”的教风和“勤学守纪、善思多能”的学风。学校积极走“科研兴校”之路,先后申请并承担了市县等课题的实验。学校曾荣获县委、县政府“先进集体”,山西省“现代信息化远程教育示范学校”、阳泉市“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在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关爱下,硬件办学设施不断得以完善。现有一座1800多平米雄伟壮观教学大楼,并配备了多媒体教室7个,电脑教室1个,电脑50台、图书室1个、实验室2个、仪器室2个,音体美器材室1个,近年来又改造了学生食堂和扩建了学生宿舍,现有食堂1座,学生餐厅和教师餐厅各一个,为师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校教学质量也稳中有升,特别是近几年的中考成绩位居全县24所中学的上游水平,为高等学校输送了大批的优秀生源。学校大部分教师都在35岁左右,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造就了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师资队伍,而老教师更是经验丰富、业务精良。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学校极其重视校本教研。各教师每学期都要进行公开教学,然后组织公开评课,说课,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教改方案,应用于日常教学和管理。学校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篇教育教学获奖论文,到目前为止,国家、省、市级获奖论文达100余篇。学校还开展了《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课题研究,教研组也开创了集体备课模式,为有教学疑问的教师开辟了解疑答惑的平台。

学校十分重视美化校园和校园文化建设,致力打造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宣传栏当老师。学校特别重视安全教育工作,近年来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安装了监控设备,每周班会课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经常组织检查校园安全隐患,实行全天候教师值日制度,并及时登记在案,由安全领导小组及时予以排除,确保了有史以来的校园安全重大事故的零记录。

二、自查情况

我校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在自评工作过程中,学校成立了以王建军校长为组长,领导班子及部分教职工代表参加的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并进行了具体分工,通力合作。在县教育局普教办的直接领导下,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了教育方针,学习了

《阳泉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评估验收标准(细则)》,按照自评原则,制定了平定县苇元沟中学标准化建设方案,坚持评建结合,扎实工作,真抓实干,切实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

1、规划布局方面

我校严格遵守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认真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办学目标明确,制定了《苇元沟中学3—5年发展规划》。规划布局充分征求教职工意见,结合校情进行整体设计。完成了教学楼的维修工作;新建了门房和警务室;实现了班班通;网络建设基本完成。

2、办学条件方面:

(1)办学经费:市级财政预算内经费实现了逐年增长,学校教师工资中省市规定的政策性津贴列入财政预算,落实到位,没有挤占、挪用公用经费的问题。办学经费逐年增长。所拨专款专用,办学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2)校园校舍:学校占地面积9537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33.3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2676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9.4平方米;学校建筑用地 1466平方米,绿化面积218平方米。学校无危房。为增加校园文化氛围,2011年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置了四块文化版面,写了激励学生成长的标语,在楼道挂了名人画像和名言警句。

教学设施配置: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于2010年投资一万多元购置了30来套教师办公桌椅;2011年上半年改造了理化生实验室并配置了相关仪器;2011年暑期又实现了班班通;新建了电子备课室。现在的理化生等各类教学仪器和实验设施配备基本达到了标准,数、理、化、生、地等学科教学用具或器材满足教学的需要。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均达到90%以上。近年来师生办公、学习、生活条件的改善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4)图书室:学校图书室中有学生图书7150册,生均25册。

(5)信息技术装备:学校先后投入了5万多元对校园网进行建设,初步形成了校园区域网、校园广播等系统,学校建有微机室1个、多媒体教室7个,配备计算机50台,其中学生用机30台,办公用机13台,全部计算机上网,接通远程教育系统,整个校园实现了网络化,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教育教学方面:

(1)加强交流学习,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本学期以来,我校积极对外交流,在县教研室和进修学校的安排下分别在柏井和平定三中进行了“送培下乡”和“名师推进工程”等教研活动,这对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视野的开阔、观念的更新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学习,老师们以高度的创新精神投身实践,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气息,对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学校教育工作科学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发生了改变:一是由重知识传播向重学生发展转变;二是由重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三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四是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五是由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转向了对教师、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2)强化管理,健全组织,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

我们结合本校特点,构建了“三二三”教学管理模式。

①、建立了三级教学管理网络:(1)业务校长代表校委会主管教学工作,负责定向;(2)以教导主任为主的教导处具体指导教学工作,负责定标;(3)以三个年级主任为主,具体督察落实教学工作,负责定位,自上而下的三级管理网络,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充分发挥了教学的引领带动作用。

②、建立了两个管理机制:(1)加强常规管理,由教导处主持日常管理工作: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检查,教师教学的指导、协调、评估,学生学籍、学习管理诸方面统筹安排;(2)加强教育科研管理,由教研室主任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教育信息的收集,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加强调控与指导。

③、抓好三项教学流程管理:(1)目标管理。学年初,根据县教育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学校要求、年级教师的特点,层层建立教学目标管理责任制;(2)过程管理。根据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制定了具有导向、激励、制约作用的措施,促进教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3)评价管理。根据年初工作目标对出勤、工作量、工作业绩等方面进行评估,纵向求提高,横向比位置,并把结果纳入教师考核之中,纳入积分,做为评职、选优、晋级的重要依据。

(3)实行目标责任制,层层抓落实

在管理体制上,学校建立了年级负责制、学科目标责任制和班级目标责任制。业务骨干除做好本职工作外,每周至少听评课2节,分工包教研组和年级组,参加分管教研组的集体教学研究活动,全体管理人员齐抓共管,人人有目标,层层有责任。根据《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由教导处和教研室统筹安排,加强了对教师的集体备课、作业批改、听课、月考、教学反思等活动的规范化管理,定期检查,及时公布。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后,根据考试成绩,进行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的“三级教学质量分析”的评价体制。各年级、各班主任、任课教师写出本年级、本班、本学科教学书面分析总结材料,找差距,定措施。学校始终把三个年级作为一个整体,各年级注重突出工作重点,搞好衔接。七年级为起始年级,重点抓班风、学风建设,抓学习方法指导,抓基础知识的教学。八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各项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九年级面临中考,面临人生的选择,瞄准中考,确立目标,理清思路,分类培养,按照“提前结束新课,一轮单元(章节)复习,二轮切块整合,三轮模拟练兵,四轮考前指导”的五步应考复习策略,重点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强化尖子生,抓好边缘生的指导,努力提高中考特优率、优生率、达线率、及格率,使学生迈好人生第一步。

(4)、加强校本教研,提高课堂效率

校本教研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是学校实现特色化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为确保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在认真学习新课程、反思现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分别对新教师、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提出培养计划,鼓励他们快速成长,早日成才;学校建立完善了符合素质教育及新课程要求的教学工作常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校本教研制度,规范了教研集体备课活动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建立了听课评课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教学科研制度;制定了教学工作考核制度、中考奖励制度和评选校内教学能手制度;制定了学生学习规范与课堂常规等。在校本教研落实上,形成了“机制调动、骨干带动、同伴互助、个体内驱、校际联动”等五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做法。每学期重点实施了五项教学质量保障措施:

1、专题培训,通过学习教研室的有关改革方案,观看教育权威讲座光碟、外出学习等形式,促进理论提升。

2、实施了领导听课制度,听课覆盖各个学科、各个年级。既有检查督促、又有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跟踪;既有共同研究,又有总结推课、示范带动的作用。

3、开展了课堂达标活动,以教研组为小组,在共同研究下,集体备课,优案共享、个案补充,跟踪评课,研究改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教学协作。

4、实施了学生问卷,评选“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活动和课堂教学反馈。在创新课堂评价中,主要看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体现,能否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4、队伍建设方面:(1)干部队伍建设:

我校现有校长1名、副校长2名、教导主任(兼)、教研室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各1名,学校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合理,40岁以上4人,40岁以下2人,全部大学本科学历,班子成员学历合格率100%。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有争先创优意识,在学校中有较高的威信,各成员都经过相应的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均能胜任1—2门学科教学,承担一定的课题研究,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真正骨干。我校领导班子一贯奉行“民主、廉政、团结、务实、创新”十字方针,班子成员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推行政务公开、民主评议。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班子成员决不搞特殊化,凡事都要走在教师前面。每月的工作都能做到工作前有计划和部署,工作中有措施和落实,工作后有核实和反馈。

(2)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现有30名教师,中学高级教师1人,中学一级教师12人,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43.3%,本科学历教师28人,专科学历教师2人,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93.3%。省级骨干教师1人,阳泉市骨干教师4人,平定县教学能手6人,平定县学科带头人4人。专职体育教师1人,兼职音乐教师1人,兼职美术教师1人,专职英语教师4人。全校教师数量按编制配齐,学历达标,结构合理,岗位明确,教师业务素质好,学历层次高,是学校发展的坚实力量。

三、找准问题,明确方向,继续努力

多年来,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践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以德为纲,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一些问题须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地加以改进。

存在的问题

1、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种历史原因,造成目前生源素质不高,给学校发展带来一定困难,如何摆脱困境,实现良性循环,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2、需要配备专职的音乐、美术教师。

3、教师的激励机制缺乏。

4、在为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上还需加倍努力。今后学校在教师培养培训以及引进上道路还很长。

5、学校管理在精细化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在细节上深化。今后的打算

1、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资源利用率。

2、不断深化办学理念,使办学理念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师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促进教师是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4、由于学校硬件建设的实际困难,学校将努力争取社会的力量,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使学校在现有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5、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加快学校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同时在学校各项内涵文化建设上下功夫,争取在几年内使苇元沟中学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整体学校文化,把苇元沟中学办成东回镇的窗口学校,为百姓造福,真正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拼搏。我们相信,苇元沟中学人一定会抓住标准化建设的契机,巩固标准化建设的成果,发扬苇元沟中学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使苇元沟中学的明天更加美好。

下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议标准(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议标准(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材料汇总(定稿)

    目录 一学校简介 二 标准化学校建设汇报材料 三 标准化学校建设自评报告 四 标准化学校建设申报表 五 标准化学校建设C级指标自评分结果及说明 六 各项底线达标情况汇报材料......

    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的通知

    黑龙江省教育厅 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黑龙江省人事厅 黑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黑龙江省建设厅 文件 黑教联【2008】37号 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进展情况

    地区十中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进展情况 阿克苏地区第十中学位于阿克苏市解放北路20号,占地2.7公顷,建筑总面积12864平方米。其前身为地区柯尔克孜族中学,建于2000年,2001年3月定名......

    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管理制度

    侯川中心小学“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 建设工作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白银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复核验收标准》精神,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

    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五篇模版]

    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 自评报告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县政府、县教育体育局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扶植下,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日趋成熟,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计划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计划 篇一:2015年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计划 2015年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和落实科学发展......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文件精神,切实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根据《阿勒泰市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现结合我......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

    三合荣茂侨心小学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白银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复核验收标准》的精神,切实做好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