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静海县医院改扩建工程二期急诊综合楼项目审图情况(本站推荐)
天津市静海县医院改扩建工程二期急诊综
合楼项目审图情况
1、标高问题,例如桩顶标高-5.68m,此数值是大沽高程,还是相当于正负零的标高。
2、桩详图及说明第19条电梯处桩顶标高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怎么确定,电梯具体位置,共几个,是7个吗?
3、天津市静海县医院改扩建工程二期急诊综合楼
桩基施工项目部
2013.4.8 桩位图3轴与D轴交点处的桩位,没有标出偏轴的具体尺寸。
第二篇:石爱中副审计长在金审工程二期项目审计数据规划研讨会上的讲话
石爱中副审计长在金审工程二期项目审计数据规划研讨会上的讲话
(2007年5月24日)
对审计数据进行规划的工作,来源于审计的需求,审计模式创新的需要,虽然目前还说不清它应是什么样子,直觉认为它非常重要。听了大家的交流,感触很深。我感觉数据规划工作有了一定的起色,有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数据中心的轮廓逐渐开始显现出来。这是一项带有创新性质的工作,是很艰苦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做的这件事八万审计干部中知道的人很少,各级审计机关工作考核中也没有这一项,大家在默默无闻地做着奉献。
在研讨的时候,也产生了一些分歧,这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有益的。数据规划对于审计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新生事物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碰撞。有的是错误观点与错误观点的碰撞,打了半天,最后都是错的;也可能是错误观点和正确观点的碰撞,最后有一个是对的;还有一种可能是两种观点都是正确的,但是有更佳和最佳选择,它也要碰撞。我们现在存在的分歧,究竟是属于哪一类型的碰撞,还下不了结论。我觉得有碰撞是好事,研讨会不是一人讲大家听,而是在讨论中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新生事物的面貌就会显露得更加顺利,所以不要怕争论。科学的问题不能靠行政命令。当年鲁迅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科学和民主。没有一个民主的环境,没有大家的争议、讨论,没有对立方意见的出现,科学很难称其为科学。科学的发展必须得有一个民主的环境。要通过平等的讨论和交流,使数据规划更加接近真理,想绝对达到是不可能的,我们争取接近这个真理。
这个审计数据规划研讨会已经谋划了很长时间。去年我提议开,几位主任支支吾吾,没有定论。后来一想,也可能拿不出什么成果,开一个纯粹务虚的会作用不大。现在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有一些东西可以拿出来讨论,当“靶子”来射一射了。我特别地请大家记住2007年5月22号到5月24号这个日子,这是正式启动全国审计机关数据规划工作的日子,开弓之箭没有回头之路了,从今天起,不管认识上还有多大的分歧,不管技术上有多大的困难,我们就一条道走到黑,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完成好。
结合大家的讨论,我把我思考的几个问题,跟大家再交流一下。
一、关于审计数据规划工作的意义
我们做每一项工作,都必须先搞清楚它的目的,明确它的意义,这样做起来才有持续的动力。那么数据规划的意义在哪里?我在这儿把大家说的和我所想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八点。
第一,数据规划是未来数据中心发挥作用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金审工程的最终目标是建成国家审计信息系统,增强审计机关在信息化条件下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能力。国家审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设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包括审计署建设的国家审计数据中心,省级审计机关建设的地方分中心。数据中心不但要有设备、有数据库管理系统,更重要的是要有审计所需要的数据,要有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的审计方法(有的同志管它叫审计模型或者叫审计模块)。那么实现分析、挖掘的前提是要有可用的、事先规划好的、按一定规范采集管理的数据。从逻辑顺序上看,很显然就必须得先抓数据规划,不然你这数据怎么用,审计方法怎么出得来?所以数据规划是数据中心决定性的重要基础。
第二,数据规划是将来审计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措施。我强调将来,是因为我们现在还做不到。如果我们的数据规划和数据建设能够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审计工作的随意性。署社会保障司的王中信、秦萌两位司长有个要求,有了社保的数据,程序一运行,不管是谁,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它不是人工在做,它是机器在做,消除了审计人员的随意性。这对那些觉得自己很有本事的审计人员,是一个挑战,也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审计专家的挑战。如果现在我再回去教书,我真不好意思再教学生“发积极函证、消极函证”那一套了。因为如果在信息化条件下,传统审计人员还在根据数理统计原理,花一小时时间盘算确定多大样本的时候,计算机程序运行一遍详查都做完了。当然这是一个过程,不会马上做到,但是可以断定,我们数据规划得越科学合理,数据分析方法开发得越全面客观,审计工作的随意性就会消除得就越彻底、越迅速。
第三,数据规划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数据规划和数据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标准化的过程。科学的数据规划不会也不应该因人而异、因项目而异、因地域而异。它应该是标准的。有人说标准化就是生产力,比起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好像夸大了点,但起码可以说标准化就是效率,标准化就是质量,这是没有问题的。
第四,数据规划将有益于审计机关的决策。数据规划对于决策的支持,不仅惠及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而且惠及综合部门从事管理的人员,甚至惠及最基层的审计组长或主审。通过数据规划,审计中取得的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审计方法的开发详尽到一定深度,我们一定会通过漂亮的展示技术,给各级管理人员提供非常好的决策支持。现在的情况是,遇上领导需要哪方面的资料,各个管理部门就开始一通忙,找资料,就会发现很多缺陷,甚至很重要的会议领导讲话没有留存;其他人的照片都有了,唯独缺关键人物的,很遗憾。如果我们从1983年建署的时候就充分认识到,将来所有的审计资料是要被后人使用的,我们那时应该怎么做?到现在为止,全国统一组织的项目没有统一的审计档案。这有客观的原因,你报到司里去,他也没地方放,现行档案制度也不要求。现在我们有手段了,你可以报电子的。再不完整地留下审计资料,对后代都没法交待啊!我们建了数据中心,做了数据规划,搞好了将会很好地支持审计业务决策。
第五,数据规划有利于深化审计实务。主要是利用规范化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方法来深化审计实务。这样特别有利于满足李审计长一直要求的“总体把握,确定重点”审计思路。过去做总体分析确实非常困难,一些人一偷懒儿就不做了,就根据他平时的经验积累,直接就奔审计重点去了。过去我曾经要求审计人员先测评内部控制,我说你给我测十天,十天之内你不要看账。到第三天,绝大部分审计人员就坐不住了,他一定要到另外一间屋,偷偷地翻阅往来账,发现一点问题,就觉得心里有底了。其实重点就从他们身边悄悄地溜掉了,他以为他逮到的是大鱼,但实际上可能有更大的问题他没逮到。将来我们有了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方法,审计一个医院、一个大学、一个部委,有一天的总体分析、内控测评就足够了。再加上很理想的展示方式,到那时候恐怕大部分审计人员会很自觉地在每次审计开始的时候,都先做一下总体分析,然后给领导展示一下分析结果,告诉领导说,我这方案中的重点是怎么、怎么来的。
第六,有利于用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式积累有用数据。要规划哪些数据,是我们讨论中产生争议的一个关键点。我们不希望妄断,说这个数据没用,就不往里面规划;说这个数据非常重要,就给规划进来。我们不希望有这种随意性,所以才要做标准,按照标准化的方式积累有用数据,使数据具有信息价值,而不是积累垃圾。没有规划的数据散放在那儿,它也不好用;你从被审计单位获取的数据,也包括审计过程中产生的我们自己的数据,是规范的、可用的,你又给了使用它的审计方法,它的潜在价值自然就出来了。
第七,数据规划是对审计数据进行工厂化深加工的重要前提。我们数据建设如果真是标准的,我们的审计分析方法也形成了体系,那么就可以使大批审计人员直接运用我们的技术成果而不必关注过程,就可以形成工厂化操作。从而带来的直接收效是审计覆盖面的扩大,只要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环境是足够的,可以很简单地延伸到它的二级、三级预算单位,或者它的子公司、孙公司。这就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现在审计资源紧缺这个问题。前不久和监察部部长在一起开会的时候,听他说了一句我认为是客观的话,他说你们审计署编制扩大一倍也不为多。他无须奉承,他说的是他的体会,我们确实帮监察部做了很多事情。尽管如此,实际上大幅度增编几乎没有可能。做到用工厂化的手段批量制造,最关键的是数据规划、数据建设和数据分析方法科学合理,而且要成体系。
第八,数据规划是审计机关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协同作业的基础。说起来也不要有什么忌讳。审计署统一组织的项目,由于下级审计机关的视角和立场不同,相同的审计,会有不同的结论。多数情况下,这是由于隶属关系不同,他应该有不同的交待,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审计系统本身讲,还是希望一层一层真实地汇总。将来数据规划确定之后,可以在一定程序上缓解这个矛盾,帮助下级审计机关摆脱一些束缚。省长说了,你怎么不给我汇报呢?地方审计机关可以解释,我跟你汇报也没用了,数据已经集中管理,谁审计都是这个结果;审计底稿已经作为电子文件存到审计署,抹不掉了。“生产关系”的事儿啊,我们现在不考虑它,但是我们现在要制造一种“生产力”,去突破现有的“生产关系”。技术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推动经济进步,推动政治改革的动力。李审计长说过,计算机审计是一场革命,不但革被审计单位的命,也是革我们审计机关的命,对我们审计机关自己的组织结构、组织方式也会有所触动。
以上是我归纳的八点,说明我们所做的数据规划工作意义深远,十分重大。
二、数据规划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开始的时候我就讲了,数据规划对于审计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下面把我思考的七个需要研究并且在制定数据规划中一定要妥善解决的问题,给大家点一点。
(一)数据规划的完整性应当以审计机关全面履行职责的角度衡量。
数据规划的完整性是首要的。总体上讲,规划的数据要满足审计需求,这没有什么异议。但是满足审计需求,不是满足单个审计人员的需求,不是满足单个审计机关的需求,也不是满足某一个审计项目的需求,而是必须满足审计机关全面履行审计职责的需求。规划的思路或者制定规划者思维的过程,对规划的结果会产生影响。有一种思路需要大家注意一下,就是以个人或者一个单位的经验重点为起点来提出数据需求,进而做它的数据规划,或者以阶段性工作重点为起点来提出数据需求,进而做它的数据规划,这都是行不通的。今年某个领导有一个指示,那么审计目标可能放在某几个局部重点上,为了完成当年的审计任务,搞几个审计方法(有的同志称为审计模块),效果也不错,但用这种思维方式搞数据规划肯定不行,它所形成的规划肯定是局部的,或是部分满足有限目标的,因而肯定不会是完整的。
这里还要对审计职责的完整性做一个界定,是全面履行审计职责,而不是履行某种、某类、某项职责。具体一点说,满足审计的三大目标:真实、合法、效益;再低一个层次,满足行业审计的具体目标。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仅满足合法性目标,合法性目标是我们现在所有项目的重点,因为这是当前的一个工作重点,可以理解。但是制定数据规划要从长计议,必须同时考虑真实性、效益性目标。实际上实现这三个目标所需要的共同数据非常多,仅仅能够为某一个目标服务的个性数据并不多。因此我们这样来理解:数据规划必须是完整的,规划中所有的数据都是重点,具有基石性,如果规划的仅仅是局部数据,从起始就失去了把握整体的机会;每次审计所使用的数据可以是不同的,只有部分数据是重点,具体审计目标不同,可能不会用到全部数据,或者还要另外取得数据。规划是有助于确定重点,审计则直接指向重点。所以我们在做数据规划的时候就要力求完整,是力求,不是最终达到。数据规划一定要符合国家审计机关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趋势,可能有助于全面履行审计职责。
(二)数据规划要基于审计实际,又不能局限于目前的具体做法,要有适当的超前性。
数据规划工作肯定要基于当前的审计实践,我们不能凭空去想,任何事情都是如此。爱因斯坦想像出了时空带曲线,是弯曲的,咱们做不到那种程度。我们研究数据规划,一定要基于当今的实践,这没有问题。但是局限于目前的做法和已有的经验,这是不对的。我们既不能搞经验主义,也不能搞理想主义。完全基于当今的经验不行,当年的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就是这样产生的,它只归纳力学,用力学原理去推广全世界所有物理学的原理,那肯定是机械的。你要过于理想主义,像文学家一样去浪漫地想象:天上的星星那不是石头,那是一串珍珠,你要把它说成石头,那珍珠就散落了。这是两个极端。我们还是以理性的方式来做数据规划,杜绝经验主义和理想化。一定是以审计目标为逻辑起点,确定出为达到这种目标我们所要做的事情,也就是审计内容,再根据这些审计内容来提出审计需求,在这种需求之上做数据规划,为审计目标去采集数据、组织数据、使用数据。
(三)数据规划积累的数据应具有历史意义。
我们采集数据、组织数据是为了利用数据进行分析挖掘。这就要求凡是规划进来的数据一般要具有历史意义,具有连续意义,有积累的价值。所以看待某些数据是否应当规划进来,应该是从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结合上考虑。具有历史意义的数据一定是具备了连续性特点,若是断了线,一年有一年没有,就无法做趋势分析、总体分析。有些数据,对于当年审计来说非常重要,但它只是当时审计事项非常重要的证据,离开了那个环境,可有可无,这种数据如果都规划进来,数据就乱了。只具有某个审计项目独特需要意义的数据,可以放在数据规划以外,用其他形式保存,如审计档案。
(四)数据规划要充分考虑统一性。
我们国家就是这样一个特点,我们不是联邦制,还是一个相对权力比较集中的体制。所以我们的数据规划应当自上而下进行统一。我们规划的数据一定要能支持审计决策,不仅仅支持现场审计,更重要的要支持审计管理和审计决策。决策有效性是最高数据需求,虽然不是唯一数据需求。决策的需求,首先是最高审计机关——审计署的需求,这好像有一点集权的味道,这没办法,我们现在就是这样来管理。统一性主要是指全国性的数据规划一定要做到自上而下的统一。这不排斥各地区,尤其是以省为单位的、自己的特殊需求。
(五)数据规划要基于行业审计的共性。
审计署从业务司局的划分上看,可以说有9大行业审计,还可以再细分,有的业务司不只是一个行业。行业审计一定有它的共性,否则不能成其为一个行业审计。我们的数据规划就是要找这个行业审计具有共性意义的数据,以共性为主导。我说的是主导,个性数据并不是不要。对不同的行业审计,规划进来的数据量一定是有多有少;但一个行业审计,共性数据不可多不可少。对于共性的数据而言,一定要上下左右保持一致。四级审计机关、不同级别的审计机关、同一级别但不同地区的审计机关,共性的数据必须保持一致。数据规划要能支持全国的审计决策,满足最高审计机关的需求是数据规划的最终最高目标,最高决策用的是全国共性的数据,或者一个项目所有参与单位所产生的共性数据,它是要保持高度一致的。也给大家留一个缺口,地方审计机关需要的个性数据,你自己去考虑。
(六)制定数据规划要遵循渐进性。
数据规划工作还是要渐进,不要盲动,不要指望一蹴而就。我们还得看被审计单位信息化水平的发展程度。有了相对稳定信息化环境,它的电子数据才会相对完整。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包括预算执行审计,预算编制几上几下没有电子数据,或者特殊业务没有电子数据。这肯定会影响我们的规划。如果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水平太低确实可以放一放,但是它发展到一定水平就不要等了,数据不完整就不完整,我们现在想到了可以提前规划进去,甚至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规划给他提要求,促进它改一改,做一做,帮助他们来改进管理也是审计的职责。我们还有对行业审计规律性的认识有待逐渐深入的问题,但也不能等,先做起来,逐步完善。
(七)数据规划和审计方法的总结开发要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我们现在要结合数据规划,配合着开发一些审计方法,包括数据分析、挖掘的方法。开发审计方法的时候,我觉得跟数据规划在思路上是一样的,所有基本的、主要的审计动作你要满足。实现某一种行业审计的具体目标,要执行某些具体的审计动作,手工条件下可能是盘点,可能是询证,可能是询问,可能是核账;现在电子数据摆在这,用计算机的方法如何实现?数据规划有了,数据积累有了,你必须用它才有用。审计方法必须变成体系,应该尽量的详尽,最终详尽是不可能的,边际效益递减,开发10个方法容易,开发50个也有可能,你要求他开发100个,他就感到非常困难,你要求他开发200个,他就做不到了。我们只要求把主要的、基本的审计动作涵盖进去。然后反过来,重新审视数据规划是不是科学的、完整的、合理的。可能你会发现,有某一种审计分析方法必需的数据根本没进来。数据规划和审计方法两件事我们把它看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在数据规划过程中,就应该直接想到审计方法的开发,这样我们的数据规划工作就可能会发展得更快,作用显现得更加突出。
三、关于下一步工作的意见
最后,我把下一步的工作也说一下,我这不是最终的行政命令,是建议,因为这些事情不能硬推,科学就是科学。
第一,重新审视、修订前段的工作成果。这次会议,我们大家研讨了《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基本规划》,听了《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数据规划》的介绍。按照这次会议的安排,各编写组的汇报主要集中在“审计需要什么数据”方面。各个编写组回去后,按照这次会议研讨确定的思路和原则,参照署信息办、计算机技术中心的两个文本的要求和式样,重新研究自己的专业规划,修订一下内容和格式,别怕费功夫,一次让它尽量地更接近于成功。尤其是在指导思想上还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千万千万要先解决掉。一定要按照标准的方式来完成。
第二,数据规划上要“绑定”若干审计方法。审计目标体现在基础数据表上,审计方法体现在分析数据表上。目前看分析数据表提炼得不多。刚才我讲了二者应当有一定的同步性。系统开发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审计方法,恐怕比数据规划更难。难也要做,审计方法和数据规划不“绑定”,数据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说是白做了,起码推广起来会有阻力。如果“绑定”了审计方法,审计人员一看就会觉得有用,就像黑龙江审计厅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开发的社保审计软件,由于配套开发了很多审计方法,审计数据进来后一运行,就有成果,就受欢迎。要采取一定的组织方式,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环境出环境,这也不是一个单位就能做好的。这是下一步的一个关键环节,涉及到我们在座的各位所付出的努力最后有没有结果。在“审计需要什么数据”方面解决得比较好的专业规划编写组,“绑定”审计方法可以作为重点工作来考虑。
第三,各专业规划要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组织论证。《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基本规划》涉及到标准、编码等技术问题,还涉及到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应当听一听外部专家的意见。《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数据规划》,署行政事业司还要下点力量组织一下,在派出局范围内讨论一次,因为它涉及的面不是很宽。社保审计要在今年八月底,地税审计、地方财政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要在今年年底提交数据规划初稿,在一定范围内,以一定方式进行讨论,征求意见,组织论证。商业银行审计的数据规划年内也要有个初步结果。
第四,以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的形式公布数据规划。《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基本规划》和各个专业规划,以及系统规划,文本确定之后就以《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的方式发布。现在已经发布了五个,今年还准备发四个。这项工作也很难,比如现在我们正在做一个,内容是计算机审计的审前调查,名称还没有定,大半年过去了,还没有定下来一个可供大家“射击的靶子”。凡是成熟的数据规划都要累积到我们的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中去。有了改动可以发布新的经过修改的文稿,题目不变重新编号。
第五,分期分批启动其他的行业审计数据规划。对于比较大的行业审计,数据规划可以拆解,分期分批来编写,如金融审计可以先搞商业银行再搞其他。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和国家的发展定位,公共财政、社会支出、教育医疗改革的发展,将来的医院审计、学校审计会不会变成经常性的项目,也值得研究。所以我们可以谋划一下,看看哪些行业哪些部门需要经常性审计的,而且被审计单位也会长期存在,信息化环境也相对成熟的,我们就可以一个一个的,分期分批地把它的数据规划做下来。我个人的看法,有些行业审计,比如企业审计,比较成熟,大型国有企业,中央的现在还有54家,省级的各自都有,是比较正规的、经常需要审计监督的对象,而且信息化环境比较完善,企业审计数据规划可以硬性地推了,要开始了,不是研究,而是要求开始着手编制。地方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审计领域,例如住房公积金,能够做的也可以着手进行了。
第六,有条件的地方,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应该列入议事日程。对于省级审计数据中心的建设,我们希望有若干审计厅能够起到引领作用、示范作用。因为确实不是所有地区能同时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人才,特别是思想意识要成熟超前。我估计这次会议之后很多问题会很快地明确下来,数据中心的建设可能要进入有些省审计厅领导的考虑范围了。省厅数据中心的建设一定要在本省范围内做一个统盘考虑,譬如下面的地市是接着建数据中心,还是省里全包了。这是些构架性的想法,前期需要有一个初步的论证。署计算中心要给他们一点指导。
第七,尽快制定系统规划,指导地方数据中心的环境建设。国家数据中心的总体规划包括基本规划、专业规划和系统规划。其中系统规划规定数据规范和共享交换的技术实现,除了逻辑上的数据流之外,具体一点的是环境、设备等等。从现在看,专业规划有了之后,需要对原有的数据进行整理,按照规划采集转换的数据也得有物理位置存放,系统规划要加快速度了。到底能多快,我说不出来,起码的要求,应用系统能装上,规划的数据能进去,硬件环境要与数据规划建设同步,可以做我们的运行试验,具体时间我不好定,只能说要尽快,不能再等了。
对于下一步工作的意见是给大家的建议。以上是和大家一起研讨两天半之后的一些感想,也没和几位主任商量,不是行政命令,是一种意见想法的交流。
谢谢大家。
第三篇:天津市快速路系统二期项目洞庭路延长线工程(津港高速公路外环线至主线收费站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天津市快速路系统二期项目洞庭路延长线工程(津港高速公路外环线至主线收费站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编制单位: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编制时间:二○一一年十月
1编制说明
为了支撑空间发展战略,天津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确定了中心城区二环十四射加联络线的快速路骨架路网,其中“二环”分别为快速内环和快速外环,快速内环由已通车的快速路东南半环、西北半环和原外环线的东外环共同组成。快速外环即现状外环线升级改造后与东北部调线所构成的快速环线。“十四射”分别为京津路、津蓟快速、志成道延长线、津围快速、津汉快速、津滨快速、津塘二线、天津大道、洞庭路延长线、卫津南路延长线、津沧快速、团泊快速、西青道、津保快速。其中外环线东北部调线、津围快速路、津蓟快速路、志成道延长线、卫津南路延长线、洞庭路延长线等六条快速路纳入天津市快速路系统二期项目中,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启动建设。
洞庭路延长线包括主线工程和辅路工程。主线工程起自外环线与洞庭路平交口,终点止于津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主线收费站的站区起点,全长约10.11公里。全线共设菱形立交3座,均为主线上跨;沿线中桥均系为跨越河道而修建,共设置跨河中桥4座。洞庭路延长线的主线部分采用快速路标准,设计时速为80km/h。主线工程已在津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中作为高速公路联络线实施,目前已通车运行。洞庭路延长线工程的辅路部分起于外环线与洞庭路交口,止于白万公路(规划纬二路),全长约8.65公里,采用40km/h的城市次干路标准。辅路工程全线共设地面出入口6对,人行天桥5座,跨越卫津河辅路中桥1处。本工程总投资为153929.02万元,其中拟建辅路部分为45207.21万元,已实施主线部分的结算金额为108721.81万元。本项目2012年6月底正式开工,2013年年底建设完成,工期18个月。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规定,该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建设项目概况
2.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建设项目名称:天津市快速路系统二期项目洞庭路延长线工程(津港高速公路外环线至主线收费站段)
建设单位:天津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1、主线的建设必要性
本工程的主线工程是优化城市功能结构,促进中心城区与外围组团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是落实空间发展战略,强化对外放射通道的需要;是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天津市快速路系统的需要;是带动中心城区东南部和滨海新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2、辅路的建设必要性
本工程的辅路工程是补充完善实现快速路功能的需要;满足沿线交通出行的需要。沿线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和大量的交通出行需求,亟需在主线部分(即快车道部分)完成的基础上,尽快补充完善辅路部分及其附属工程,从而最终按照规划快速路横断面实现快速路标准,有力地构筑完善的天津市快速路系统。
2.3 项目简介
2.3.1项目总体工程回顾
洞庭路延长线包括主线工程和辅路工程。主线工程起自外环线与洞庭路平交口(远期规划为互通式立交),向南于西青大寺开发区和津南区领世郡之间穿过,沿现状海泽路向东至现状梨双公路;于双港变电站北侧、双港新家园南侧之间向东至规划南边界路,继续向东经海河教育园区至白万公路;在巨葛庄北侧向东, 跨越洪泥河、大沽排污河之后,接津港高速公路
一期工程主线收费站的站区起点,全长约10.11公里。全线共设菱形立交3座,均为主线上跨;沿线中桥均系为跨越河道而修建,共设置跨河中桥4座。洞庭路延长线的主线部分共分为两段,第一段津港高速公路联络线(外环线~主线收费站)采用快速路标准,设计时速为80km/h,双向六车道加一个多功能车道,路基宽度39.0m;第二段高速公路主线(主线收费站~大港板港路)处于中心城市之外,采用高速公路标准,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为120km/h,路基宽34.5m。主线工程已在津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中作为高速公路联络线实施,目前已通车运行。洞庭路延长线工程的辅路部分起于外环线与洞庭路交口,止于白万公路(规划纬二路),全长约8.65公里,采用40km/h的城市次干路标准。辅路工程全线共设地面出入口6对,人行天桥5座,跨越卫津河辅路中桥1处。土方挖方约23.5万m3,经过处理后作为10%石灰土的组成成分进行利用,没有弃方。
本工程总投资为153929.02万元,其中拟建辅路部分为45207.21万元,已实施主线部分的结算金额为108721.81万元。本项目2012年6月底正式开工,2013年年底建设完成,工期18个月
2.3.2本次环评工程介绍
(1)对本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监测与分析,对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对本公路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可能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进行预测和评价。
(3)根据本公路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建议,将工程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程度,达到公路建设和环境保护两者间协调发展的目的。
(4)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辅以经济分析,论证该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为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及该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3环境保护目标和评价标准
3.1 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踏勘和调查,确定了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3.1.1 水环境保护目标
本工程沿线相交河流有外环河、卫津河、洪泥河、双巨排污河、大沽排污河、污水河等河道,为本工程的水环境保护目标。
3.1.2 环境空气、声环境保护目标
主要保护目标为沿线居民点:昆兰苑、金秋新苑、民兴园、建明村,共4处。
3.1.3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本工程红线宽为100m,均为交通用地。目前工程可研阶段虽尚未对临时占地进行设计,但设计单位明确临时占地不会占用耕地。根据调查可知,本工程距离天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贝壳堤新桥区域和贝壳堤巨葛庄区域较近,其中距贝壳堤新桥区域的最近距离为210m,距贝壳堤巨葛庄区域为390m,因此将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作为本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3.2 评价范围及标准
3.2.1 评价范围
本工程评价范围如下:
(1)生态环境:路中心线两侧300m范围;
(2)声环境: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
(3)环境空气: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
(4)社会环境:工可报告中规定的直接影响区域。
3.2.1 评价标准
(1)生态环境:按水力侵蚀强度分级指标进行评价。
(2)声环境:
施工期执行标准为《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营运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4a类。
(3)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2001修改单)中二级标准。
(4)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Ⅲ、Ⅴ类标准。
4环境现状评价
4.1 自然环境现状
4.1.1 地形地貌
(1)地形地貌
天津市在地貌上处于燕山山地向滨海平原的过渡地带,北部山区属燕山山地,南部平原属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东南部临渤海湾。总的地势北高南低,由北部山地向东南部滨海平原逐级下降,最高峰为蓟县九顶山,海拔1078.5m,最低处为滨海带大沽口,海拔高程为零。西部从武清永定河冲积扇尾部向东缓缓倾斜,南从静海南运河大堤向海河河口逐渐降低,地貌形态呈簸箕状。新构造运动使山区不断隆起上升,形成了以剥蚀为主的山地地貌。
该地区在地貌上因平原沉降带和渤海沉降区而主要表现为海河、大清河水系的冲积、湖积平原及海侵、海浪而造成的冲海积平原。
根据体貌形态、特征及其成因类型可分为:海积冲积平原,湖积平原亚区,主要分布于独流减河北岸,由第四系松散细粒土粘质土、粉质土组成;由于受西北陆相冲积和东南海相沉积作用等条件控制,形成境内多处封闭洼淀;主要地貌类型有平地、浅碟形洼地、古河床高低、微高地、河堤、渠堤、河槽、渠道等。
(2)地层
本工程范围地质属海相沉积和陆相沉积的组合型地质。该场地土按时代成因划分,从上到下可分为六层:填土层、第I陆相层、第I海相层、第II陆相层~第III陆相层、第II海相层、第IV陆相层。
沿线地层主要有4种成因:人工堆积层、河床~河漫滩相沉积、海相沉积及湖沼相沉积,间隔分布。从上到下可分为七层:人工填土层、第I陆相层、第I海相层、第II、III陆相层、第II海相层、第IV陆相层、第III海相层。
4.1.2 气象气候
天津位于北半球暖温带,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夏受海洋之惠,冬获内陆补偿,四季分明,介于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过渡带上。冬季蒙古冷高气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左右而多偏南风。天津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半湿润季风气候。天津气候特点为春季干旱多风,冷暖多变;夏季温高湿重,雨热共济;秋季天高云淡,风和日丽;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
4.2 生态环境现状
(1)本项目路线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津南区。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地势平坦,总轮廊从蓟县北部山区向南逐级缓慢下降。该地区地势平坦,沟渠纵横、洼淀鱼塘众多,地形表现为从北、西、南三面向渤海倾斜,地貌形态为簸箕形,地面标高一般为0.5~1.5米(黄海高程)。
(2)工程红线宽度为100m,均为已经征用的交通用地沿线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工矿仓储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绿地、水域、住宅用地七类。工程沿线300m范围影响区域总面积为9754.2亩,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占48.5%;其次为交通运输用地、未利用地。
(3)本项目沿线范围内主要是农田生态系统和以人类起主导作用的城镇生态系统。本项目所经区域自然植被较少,人工植被较多,主要是人工林地以及农田植被,区域内无大型野生动植物及原始森林,无珍稀野生动植物。
(4)根据本工程沿线植被分布类型、地形特征及土地利用现状,可分为农田景观、水域景观及道路、城镇景观等3种主要类型。
4.2 声环境现状
本次环评对公路沿线声环境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沿线部分敏感点因受交通噪声影响,噪声监测结果有超标情况。
4.3 环境空气现状
本次评价采用收集区域历史环境监测资料的方法,根据《2009年天津市环境质量报告书》可知,西青区、津南区的PM10、SO2、NO2的年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2001修改单)中二级标准(PM10年均值0.15 mg/m3、NO2年均值0.08 mg/m3、SO2年均值0.06 mg/m3),采暖期的各项指标均高于非采暖期的各项指标,从而进一步说明了项目所在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冬季煤烟型污染;除西青区PM10日均值达标率为81.8%外,西青、津南的PM10、SO2、NO2日均值达标率均较高,均在90%。
5环境影响评价
5.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本工程永久占地以及临时占地均不占用耕地,对所在区域农业生产没有影响,并且本工程的100m线范围内均已经征用为交通建设用地,对沿线土地利用格局不会产生影响。本工程在西青区和津南区内通过,通过严格落实对沿线动植物保护措施后,工程建设对沿线影响区域内的动植物影响是有限的。
通过采取有效环保措施,本工程建设在对该地区生态环境影响上是可接受的。
5.2 水环境影响评价
本工程主线有4条跨河桥梁,已经建成通车;辅路将在主线部分跨越卫津河的中桥两侧新增设辅路桥。在采取严格的对水环境保护措施后,本工程的桥梁建设对水环境影响可以接受。施工人员驻地的生活污水分散,并尽量租住沿线居民用房,而且仅限于施工期,在严格采取一定处理措施的情况下,施工工区污水不会对线路沿线环境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施工生产污水主要包括含悬浮物较高的泥浆废水和清洗修理机械等产生的含油污水。施工场地应设置防渗隔油池,所有含油污水通过隔油处理后再进入蒸发池。另外,施工区内含有毒物质的材料如油料、化学品物质等如保管不善被暴雨冲刷进入周围地表,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危害,因此需要妥善保管,避免发生前述情况。在严格落实施工期生产、生活污水的各种治理措施,工程施工期产生的污水对所在地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公路投入运营后,产生的水环境影响来自路面径流。路面径流的主要污染物为CODCr、石油类、pb、SS等。由工程设计资料可知,本工程全线雨水设计除考虑道路路面水外,同时考虑道路两侧区域雨水面积,雨水由地面径流的方式流至雨水收水井,在补充周边地下水后,剩余的雨水通过收水井汇入雨水管,再汇入道路下的雨水主干管,雨水自流就近排入河道,路面径流排放去向合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3 声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预测结果:
(1)昼间施工机械噪声在距施工场地100m处可达到标准限值,夜间在400m处可达到标准限值,因此公路施工机械噪声对沿线评价范围内各敏感点的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对夜间的声环境影响明显。因此建议工程在距离敏感点400m范围以内的路段夜间应停止施工。
(2)本次环评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导则进行营运期声环境影响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沿线敏感点有超标现象,需采用降噪措施。
5.4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本项目沿线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施工阶段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是扬尘与沥青烟尘污染。
营运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是汽车尾气。
工程建设和营运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5.5 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施工期固体废物集中收集,委托西青区和津南区环卫统一清扫并外运处理。营运期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于过往车辆以及行人可能洒落的固体废物,主要由西青区和津南区环卫统一清扫并外运处理。
只要加强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本工程施工期及营运后的固体废物是不会给环境带来危害的。
6环保对策及措施
6.1 减缓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措施
(1)本工程仅有少量的挖方,并且全部利用,没有取弃土。
(2)严格控制施工面积,临时占地尽量不要占用公路征地地界以外,及时清运施工废物,不允许随意破坏和占用额外土地,并尽量减少工程排水、施工垃圾、施工运输车辆和人员的活动对现有的植被的破坏。
(3)本项目设置临时渣场、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时,应避让耕地以及植被良好地带。不能损坏临时占地以外的地表植被,减少作业区周围植被的破坏。同时建议施工营地尽量租用沿线的居民平房,如建明村。
(4)料场要布设在公路征地范围内,并严格管理,加强苫盖,防止雨季被冲刷。
6.2 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车辆及场地冲洗水可通过修建水泥蒸发池进行处理或者经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抑尘;
(2)施工营地内可设置蒸发池,粪便由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时清运处理;
(3)对加强对设备的维修保养,杜绝泄漏石油类物质等;
(4)运营期冬季含融雪剂的路面径流或者残雪不得排入中央及两侧绿地内,另外在冬季尽量减少融雪盐用量或者使用新型符合环保要求的融雪剂;
(5)运营期加大路面清扫频率和路面管理工作,减少路面颗粒物数量以降低雨后路面径流中污染物含量。
6.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主要环保措施:合理科学地布局施工现场,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以及施工运输车辆的走行路线和走行时间,在保证进度的前提下,不扰民;强噪声源设备的操作人员应配备耳塞,加强防护;注意保养维修机械,使筑路机械维持其最低声级水平。
营运期主要环保措施:为了减轻交通噪声的影响,必须作长远的规划,依据环保部门提供的科学数据,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避免产生新的噪声敏感点。公路沿线噪声防护距离内再次规划时应合理规划,此范围内不宜建设集中居民区、医院、学校等声环境敏感点。
6.4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①施工现场应当明示本项目的建设单位名称、工程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及开工和计划竣工日期、施工许可证批准文号等标志牌和环境保护措施标牌;
②施工营地地坪必须进行硬化处理,有条件的采取砼地坪,同时在大风天气禁止进行产生大量扬尘的施工作业;
③施工现场四周要设置有效、整洁的防尘土隔离围挡,对于某些不便全部封闭的路段施工现场,应在作业区四周设置隔离围挡;围挡的设置高度、材质选择、出入口设置、宽度等应符合相关规定;
④保持运载弃土和建筑材料车厢的完好性,装载时不宜过满,保持正常的车速,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抛洒散落,所有运输物一律用蓬布遮盖;
⑤施工单位运输工程渣土、泥浆、建筑垃圾及砂、石等散体建筑材料,应当采用密闭运输车辆、采取喷淋压尘装载、禁止超载并按指定路线行驶,粉状材料应罐装或袋装,粉煤灰采用湿装湿运,避免尘土洒落增加道路扬尘;
(2)营运期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①加强对工程的养护,使路面保持良好运营状态,减少塞车现象发生,防止路面破损,破损路面应及时采取防尘措施并给予修复;
②协同有关部门加强汽车保养管理和检验工作,以保证汽车行驶安全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③科学设置工程绿化,栽种可吸收或吸附汽车尾气中污染物的乔木、灌木等树种及草坪,以控制废气向周围环境扩散,并做好绿化的维护工作;
6.5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施工营地应配备垃圾收集装置,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委托西青区和津南区环卫部门统一运走处理。施工期产生的其它固体废物应采用回收利用的方式进行减量处理,不能回收利用的应集中收集后,委托西青区和津南区环卫部门统一运走处理。
营运期公路沿线的固体废物主要是运输车辆、游人产生的垃圾。对于沿途运输车辆和游人应加大宣传力度,严禁沿途随意丢弃垃圾。对于沿路的垃圾由西青区和津南区环卫统一清扫并外运处理。
7评价结论
天津市快速路系统二期项目洞庭路延长线工程(津港高速公路外环线至主线收费站段)符合天津市交通规划,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工程施工期将对大气、水、声环境及生态和社会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采取措施后可将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程度,施工结束后这些影响大部分也将消除;运营期主要是交通噪声对附近声环境质量的影响。本项目在认真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严格执行国家和天津市相关环保法规、政策以及环保“三同时”制度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认为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