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满足全体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校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全面教学,至今已经开课三个学期,全面步入了正确的运行轨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推进下步工作,现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计划的精心编制,促进了校本课程的有序运行。
为了正确引领和有效促进校本课程有序运行,健康发展,我校于学期初依据新课改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就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与学期教学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和具体做法:
1、继续完善文本教材的修订与编写工作。
首先要抓紧一切时间尽快完成校本教材教师用书的编写印刷工作,为任课教师提供坚实可靠的教学文本保障。
其次要抓紧时间,创造条件,对主教材进行重新修订。
2、、中心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将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首先要定期组织课程实施专题工作会议。
其二要组织必要的教师教材教法专题培训。
其三要定期深入基层学校对全体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必要的业务调研和技术指导。
3、各基层学校学校期初要编写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末要做好专项教学工作总结。
4、各基层学校要组织任课教师学期初要制定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学期末要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要求撰写一定量的专题经验总结、案例或论文。
5、任课教师要认真规范地编写教学预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校本课程教学,一是要背诵,二是要熟练地朗读,即容易背诵的背诵,不容易背诵的要熟练朗读。中心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将定期深入各校检查验收。
6、各基层学校要把本项工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纳入教学议事日程,扎扎实实,加强课程管理与教学指导。
二、认真全面执行学期教学计划,保证了校本课程的全面发展。
由于计划制定切合实际,指导性强,保证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促进了校本课程全面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探究校本课程教学方法。
1、立足课堂,加强校本课程教法研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积累古典文化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古诗文积累的方法,教者不但要探索教法,还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积累。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就总结出了“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吟诗句,背诗文”的古诗教学四步法。
2、关注方法,加强古诗诵读指导。
掌握良好的诵读方法对学生学好古诗文有很大帮助。本学期中心小学教师就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总结出了“知诗人——解诗意——体诗情”的古诗词学习三步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首先是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二是联系扩充法。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 的名诗,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进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三是想象入境法。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如学习《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内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1、古诗卡学习达级活动。
以古诗卡中的古诗词为基点辐射,连带出其他相关的古诗来学习。采用自由背诵,注意等级差异。在古诗词背诵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潜力,积极背诵古诗词。每背过八首古诗词,便可获得相应等级的称号,依次为诗客、诗侠、诗仙、诗神、诗圣,学生们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热情参与。家长们也热情配合,学习气氛高涨。有的学生甚至背过了《明日歌》《琵琶行》等难度大的诗词。
2、组织诗朗诵会。根据各年级所学内容,从所学古诗词中精选20首,让各班选出代表参加比赛,通过配乐朗诵,背诵,表演等活动形式,评选出优胜小组和背诵大王。这些活动开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诵读热情,学习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于必背的篇目教师们能做到严格把关,确保质量。每一首古诗词的通过,教师们都经过学生自背、家长检查、学习小组检查、课堂抽查的方法,确保背诵质量。
(三)完善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为常规教学提供了文本保证。
实验教材的修订与配套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是实施校本课程常规教学的基本前提和文本保证。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教学,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古文化底蕴,推进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我校加强了校本课程实验教材和配套教师教学用书的修订和编写工作力度。
1、按计划完成了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修订工作。本着确保实验教材质量,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各年级段文化知识层面,适应教学需要的原则,本学期我们对2005年编写的校本课程实验教材《中华古诗文经典读本》进行了全面修改和全新改版。即对原教材进行了必要的删减和增补,将难度过大的和不适于小学生的部分篇目进行了替换,将原教材的四册改编为现在的六册,即每个年级一册(上写学期合订本)。
2、如期完成了配套教学用书的编写工作。为了解决任课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疑难与困惑, 2008年9月,我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指定专职人员编写配套教学用书。经过不懈努力,截至本学期,历时两个半学期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至六年级全套十二册约五十万字的教师教学用书初稿的编写工作。尽管还很粗糙,还有很多尚需进一步斟酌和完善之处,但我们还是迈出了这既艰难又可喜的第一步。
三、困惑与设想
(一)尽管我们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是仍难免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与困惑。
1、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现象。如校本课程究竟与国家课程在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思路上有什么异同,校本课程究竟要讲到什么程度才是合适状态。
2、教材问题。现在,学生手里没有教科书,原因是资金问题,学校承担不起,又不能向学生收费。
(二)下步设想。
1、加强教师培训,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的探索与研究。
2、努力探索资金解决途径,力争尽快让学生拿到实验教科书。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三日
第二篇:2014第一学期校本课程总结
2012---2013学第一学期课题研究总结
唐坊镇中学赵克礼
本学期我的研究课题是《以语文活动提升语文兴趣》。按照此研究内容,进行了以下的工作。
1、把训练听、说、读、写落实于语文教学全程,创设情景把阅读、写结合起来。有计划、有
目的由浅入深、分条理析地进行训练。
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把自己的研究意向告知于所有学生,以使学生和教师形成共识,适应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学习了《写在前面》,并根据其内容,设计了问题。第一次大作文也就是取材于本课。1以“语文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为开头续写或改写。明确告诉学生自己的教学要求:一个学期里,每人参与一次语文活动,当一次主持或小记者,自我主持一节的课文学习。按照此做法,每班已有10人主持了语文活动,5人做了小记者,95%的人主持了一节课文的引领学习。总计起来看,两班72人,100%参与了单项活动。通过参与活动,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起码明白了“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随情境改变而随机应变的说话能力。用优秀的材料熏陶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康的价值观,以此促进阅读写作兴趣,且在写作中很好地反映时代的大趋势。提供创新作文进行阅读,使学生对创新有所认识,学会根据材料进行创新。9月10日的教师节,10月1日的国庆节,11月的校本课程开讲仪式,12月善行河北的著名八大人物:开办滦南“爱心小院”的高淑珍、诚信油条哥刘洪、涞水最美夫妇刘庆花、王玉平、90后最美农民工王俊旺、最美警察李博亚、最美村医刘贵芳、最美老板杜光华、大靳热线靳国华。8位模范人物代表的动人事迹,热情讴歌了河北人民的善良、无私和大爱。通过增加这些应急材料,旨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是国人为之动情的,这是我们写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也是最好的素材,学好、用好。让学生在写作选材上有所突破。达到文章反映时代,讴歌时代旋律。
3举行语文活动,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九月:庆祝教师节,同圆中国梦,十月:
迎共和国64岁华诞,圆富强昌盛中国梦-------八年级1、2班语文特色主题班会 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用重笔浓墨颂扬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通过感知十八届三中全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且达到了熏陶学生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意图。十一月:校本课程开课仪式、走出教室学校本,对照学校东墙的壁画,观看壁画说内容。充分凸显学校德育特色“读、思、做、记、评,”与语文能力结合,与写作搭桥,是能力的提升,是思想的淬火。十二月:善行河北,共铸中国梦 特色语文活动。结合阅读、写作,通过活动写活动。期中后的四次作文后两次都与活动有关,(!)活动结束后,全员参与写串词,(2)半命题作文:善行河北,教我---------(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
设计语文活动,既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又体现它学科与语文的关联性。使学生有所感,从而进行直观地阅读写作。
这些活动,都属于情境活动,学生可感性强,第一次活动时,正是学习新闻,我就叫学生将这次活动用新闻的形式加以报道。举行最后的活动时,联系学校的德育特色“读、思、做、记、评,”要求学生以“感悟”为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阅读有形的材料,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将其编成快板剧、相声进行表演,表演过程中不时响起掌声、气氛很是热烈。真可以说是引起了感情上的共鸣。既提升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又训练了语文能力。
语文阅读、写作紧扣时代,努力让作文打上时代烙印,是我教学语文的追求,希望期末考试有更多的同学挥毫歌颂中国梦。
这些活动,都属于情境活动,学生可感性强,第一次活动时,正是学习新闻,我就叫学生将这次活动用新闻的形式加以报道。举行最后的活动时,联系学校的德育特色“读、思、做、记、评,”要求学生以“感悟”为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这样做从知识与能力都给学生直观性,特别是与多学科整合,有效的凸显了三维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提出问题,是新课标的要求。进行的课题研究,恰好的体现了这些课改的理念。
第三篇:校本课程第一学期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曹县第一实验小学2012秋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校本教材
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满足全体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校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全面教学 ,全面步入了正确的运行轨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推进下步工作,现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选编教材能在逐步调整、完善、补充
校本课程小组及部分相关教师共同收集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力争做到科学、准确,对其进行筛选,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选取必要的、有参考价值的知识理论,编制成对学生、教师可用的教程。其中包在教程实施过程中尽量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出发,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爱看、乐学,并不断根据上课情况逐步调整、完整、补充教材的科学性与完整系列性。其中包括一、二年级的《三字经》,三、四年级的《享受阅读》,五六年级的《经典诵读》,全校的《数学与生活》,《手工制作》,《踢毽子》《魅力大合唱》等。
二、在实施过程中,加强调控指导。
校本课程作为课改的新生事物,又是学校自行选择和开发的课程,在实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学校硬件设施上的疑议;或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不合理,影响实效等等,这时本阶段的校本课程执教教师能首先依靠本开发小组力量自行选择对策调控,同 时,校本课程管理小组也对能其进行过程性指导。
三、实施“不一样的我”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校本课程对学生来说,可以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我校选择校本课程无论是《数学与生活》、《经典诵读》、,还是《魅力大合唱》、《踢毽子》、《手工制作》,都能唤起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幽默的语言,精心的设计,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实施“不一样的我”教学策略,注意教法灵活多变,使学生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突显实小特色。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拘泥于以往的“课堂、教师与教科书”,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讲,动手练,再讲,亲身体验,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不断探索,使学生学有所长,更多的特长生不断出现。
四、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兼顾课程互补,增强实效。任何学科的课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学科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联系,校本课程作为学校自行开发的课程同样与国家课程存在一定的联系。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它与其它学科间的联系,利用好这一点,使它更好地弥补其他课程的不足。比如,《经典诵读》和《三字经》教学中可以与语文学科联系起来,《数学与生活》可以与数学学科联系起来。这样,使校本课程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起到补充作用,从而增强校本课程的实效性。
五、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校本课程的实施。
在校本课程实施到一阶段时,学校适时组织一些活动。比如,举办读书节、经典诵读大赛、魅力合唱团等,极大的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热情,同学们积极参加,尽显自身风采,把校本课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实施。
我校实施校本课程已将近一年,我们开发了适合我校学生的课程读物。回顾前一阶段的工作,我们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对不足的清醒认识。具体体现在:
1、现已开设的校本课程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的学生,有的学生有更新的需求。
2、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现象。如校本课程究竟与国家课程在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思路上有什么异同,校本课程究竟要讲到什么程度才是合适状态。
3、评价管理体系未能有效实施。
面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准备在下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1)根据学生的需求、爱好,扩大校本课程的门类,以便更好的满足学生。
(2).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3)尽量加强课程间的联系,更好的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的不足,增强实效,帮助学生改变思想认识。
(4)采取更为灵活的教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能力,提炼“不一样的我”的特征。
(5)有效实施评价管理体系。
总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面,我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但我们将充满信心,不断努力,让我校的校本课程更具生机与活力,让我们的校园百花齐放。
2012.1.30
第四篇:竞技校本课程纲要 第一学期
竞技校本课程纲要
2013年
开 发 人: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主讲教师:张怀英 刘雨龙 课程类型:兴趣类 教学材料:自编教材 授课时间:每周一节 授课对象:四——五年级学生
一、课程实施背景:
体育运动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项目,应该说学生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运动。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的运动的热情就会下降,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训练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次训练的教学目标,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运动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运动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运动提高了身体素质时,便会增添一份喜悦之情,充满一股运动的热情。
二、课程目标:
学校开展体育运动队的目的就是要在学生中深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活跃学校文体活动,以体育运动队这个点来带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整个面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开展活动时就必须树立一定的教学目标:
1、认知:
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
小学生的身体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的时期,因此要着重锻炼他们的身体,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健美的体格,提高身体各器官的机能,增强机体的活动能力。
2、能力:
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独立锻炼身体的态度、能力和习惯。
教会学生懂得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学会生活和运动中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技术和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娱乐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以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
在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基本活动的能力,基本技能,为增强各器官系统技能打下基础,扬长避短,注意加强薄弱环节的锻炼,使身体协调发展。
3、情感:
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发展智力,培养文明行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队员情况分析
运动队成员,对于体育都有浓厚兴趣,有体育锻炼的愿望,并乐于参加锻炼,在练习和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自觉性。
处于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期,身体形态、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和一般性活动能力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体育运动队的任务就是通过锻炼,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
这些队员在他们班级中都是体育骨干,有一定的威信,相信这些同学经过练习,有一定的技能和成绩后,一定会带动其他的同学积极投身于体育运动中。
四、课程实施
1、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训练时间,保证训练时间,提高训练质量。
2、认真研究各项运动的基本技术动作的组成,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
3、因材施教,合理分项。在学生有了一定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体质、特长的具体情况,进行专项训练。
4、在活动中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展开各项运动技术的教学。
5、锻炼学生身体,锤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自我发展。
五、课程评价
在校本课程评价过程中,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整体遵循:过程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特色评价与多维度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对课程方案的评价——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因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由学校自主进行的,因此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个体评价,所以我们通过对学生、学生家长和老师的问卷调查及必要的专家指导,不断反
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学校对整体进行调控,做到个体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学生评价——学生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综合考虑以下各项: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学生的小组评议意见和任课教师的评价;学生家长的反映;学习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记录于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内)。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一般”、“需努力”四类,以此作为学生获得该课程学分的依据及评选优秀学生的依据之一,在不同的学段采用“段位制”。具体由任课教师负责执行和落实,在该课程结束时由教学处统一登记并存档管理。学生如有不同意见可向学校提出,学校负责核实并及时反馈。
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教师对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师在平时选修课的教学中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的反映;学生家长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对学生成长的评价——把竞技教学作为一项科研课题来研究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这一载体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精神、创造美的能力。因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要杜绝以往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功利价值,只需要学生在比赛中获奖便万事大吉的传统观念,而将目光放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锻炼。
第五篇: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当代中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素质的体现。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是学校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很多学生基本的文明礼仪、待人接物的方面难免有不尽人意的欠缺。缺乏现代人应有的文明规范和教养。在今后走向社会是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很多时候就不会被社会所接纳,更不用说与人沟通交流。所以说对广大的中学生而言,文明礼仪的教育与内化、仪表仪态的了解与熏陶更具有特殊的内涵和意义。
本学期我校在初二年级开设了以《青少年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校本课程,通过结合学生身边的各种事例,对学生进行了“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三大部分内容的教育,使文明礼仪由被动的说教变为生动活泼的引导,与细微之处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礼仪素质,并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得到广大师生与家长的一致好评。
同时校本课程最重要的资源是教师资源,我校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从单一的学科空间走向多维发展空间,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注重于一专多能的学习,可以说,开发校本课程让教师有了主体意识,为教师搭建了展示才华、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平台。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一直是边实践、边反思、边调整。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定期组织教师研讨,下一步将何去何从。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势在必行,通过这半年的实践,规范的开发课程,让所有学生都有理想的去处。
总之,通过校本课程《青少年文明礼仪》的教学实践也让我们对校本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虽然这项工作才刚刚起步,但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我们有信心取得更大的进步。使开发工作扎实有效,落到实处。更好的开发学生潜能,促进教师发展,让学校全面发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