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由此可以看出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视程度,以及其对我们国家发展的作用。稳定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的一个最根本问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稳定是基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两者既紧紧相连,却又相互制约,就会制约一个国家或一方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的高度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们极力强调发展的重要性,并先后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口号。可是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没有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发展”的科学内涵,只是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发展、甚至等同于GDP的增长。在这种片面发展观的指导下,长期实行高投入推动和维持的速度型增长路线,使得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背后,付出了极高的增长成本。结果导致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出现了各种偏差,并逐步积累和暴露出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
在我国还存在由于社会分配不公而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问题,集中体现为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行业差距等的不断扩大。可见,我们党及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是抓住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矛盾和焦点问题,只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奋斗目标;才能够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才能够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才能够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最终实现我们党伟大的历史使命。以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然而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我们的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三大任务”。“三大建设”要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状态呢?这就是四中全会所提出来的“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即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建设”的任务再加一个和谐社会建设任务。
第二,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借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小康”提法,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邓小平同志赋予“小康”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全面建设小康,就要实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要求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是变化,一些人的利益满足了,一些人的利益得不到满足,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动之中,不稳定、不和谐的问题很多。在社会变动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政权的安危。对于在现代化进程中达到人均GDP1000至3000美元的国家的执政党来说,如何处理好社会稳定与和谐,至关重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有力应对各种挑战的紧迫需要。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但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既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又面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政治图谋的压力。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就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
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我国已进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动,既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动力和活力,同时也带来许多矛盾和问题。在“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同在,动力和压力共生。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解决矛盾迎接挑战,就必须花更大气力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
第二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
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
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
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
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③必须坚持
改革开放.④必须坚持民主法治.⑤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⑥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五.从党的角度分析应该如何构建和谐社会: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充分发挥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作用.②突
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在全党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高全党马克思
主义水平,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各领导层领导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本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④推进党的作风建
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⑤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六.构建和谐社会体现的哲学常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②事物是
普遍联系的.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④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
盾的联系.我们党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
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的和谐社会,应该是社
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
到广泛调动的社会;应该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
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的社会;应
该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社会;应该是
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
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社会;应该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
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应该是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这六个基本特征,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
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建设这
样一个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其本质内涵是文明、公平、公正、共富、共享、安定、有序和团结,最基本的表
现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三篇: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2011级工程造价6班吴振楠111343358
概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关键字:和谐社会重要性社会主义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思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在中国历史上都提出了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孔子“以和为贵”的思想;墨子“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理想;《礼记 礼运》中描绘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矜、寡、孤、独、废者皆有所养”的理想社会;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提出的“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康有为提出建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在西方,和谐思想也源远流长。从古希腊的“和谐是一种美”到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全世界和谐”再到现代社会学的秩序论、功能论、冲突论,从一个哲学范畴到一种社会管理理念再到一种社会理想,和谐社会思想,至始至终贯穿在整个浩瀚的西方文明之中。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中也提到: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上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物质财富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
在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社会更加和谐”是我们党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
1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这在我们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是第一次。十六大报告指出:“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 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十六届三中全会更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会中也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主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第一,从我国国内来看,这是我们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
社会总体和谐,但也存在不少的影响和谐的因素: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
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突出;体制机制不完善等;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等;一些领域的腐蚀现象严重。我们要抓住机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要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和问题。
第二,从国外国际来看,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的主流,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各国竞争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加。我们必须要把国内的事情办好,才有能力来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第三,从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使命来看,这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能性: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障。
第二,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
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的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就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些就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文化保证。
希望在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到达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的自我和谐。
第四篇:浅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浅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 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长期以来,我们极力强调发展的重要性,并先后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口号。可是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没有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发展”的科学内涵,只是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发展、甚至等同于GDP的增长。在这种片面发展观的指导下,长期实行高投入推动和维持的速度型增长路线,使得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背后,付出了极高的增长成本。结果导致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出现了各种偏差,并逐步积累和暴露出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
一是收入分配失衡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贫富阶层之间的冲突。二是劳动关系失衡导致的强资本弱劳工格局,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劳资之间的利益冲突。毋需讳言,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决我国资金短缺的局面并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我们对投资者给予了多方面的保护,这种保护迅速提升了资本所有者的地位,而劳动者的地位却在不同程度地下降,在全球性的强资本弱劳工格局背景下,我国的劳动关系在过三十年尤其是近十年间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关系已经处于不和谐状态,劳资之间的冲突正在日益显性化。三是城乡发展失衡导致的城乡差距扩大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城乡之间的冲突。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是短期内形成的,也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这种差距因农民工的出现以及由此带来的城乡融洽而显得更加明显。“三农”问题的突出,表明了城乡之间的发展确实处于不协调与不和谐状态,其妨碍的当然不仅仅是乡村的发展,而且必然是包括城市在内的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四是地区发展失衡导致的地区差距扩大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地区之间的冲突。上一届政府推进西部大开发,近两年来国家又开始着重关注东北地区的发展,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概念,这是基于地区发展的失衡或者不和谐而做出的调整努力,它一方面表明了地区差距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这种差距及其带来的不和谐急切需要调整,这是国家发展大局的需要。
五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失衡导致的价值观扭曲,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道德滑坡。如官德、医德、师德的下滑已经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先富起来的群体形象急切需要改善,等等。这些现象表明了在物质文明日益发展并进入繁荣阶段后,精神文明或者与时俱进的新道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却未能够跟上时代步伐,两者亦是处于一种不和谐状态。换言之,新时期的伦理道德与价值取向并未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而同步进步。
可见,我们党及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是抓住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矛盾和焦点问题,只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奋斗目标;才能够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才能够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才能够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最终实现我们党伟大的历史使命。以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然而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我们的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三大任务”。“三大建设”要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状态呢?这就是四中全会所提出来的“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即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建设”的任务再加一个和谐社会建设任务。
第二,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借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小康”提法,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邓小平同志赋予“小康”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全面建设小康,就要实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要求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是变化,一些人的利益满足了,一些人的利益得不到满足,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动之中,不稳定、不和谐的问题很多。在社会变动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政权的安危。对于在现代化进程中达到人均GDP1000至3000美元的国家的执政党来说,如何处理好社会稳定与和谐,至关重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有力应对各种挑战的紧迫需要。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但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既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又面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政治图谋的压力。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就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我国已进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动,既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动力和活力,同时也带来许多矛盾和问题。在“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同在,动力和压力共生。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解决矛盾迎接挑战,就必须花更大气力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
第五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
一、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个人)
要求:
1、每位同学都要独立完成,要手写,不得打印。
2、字数在1000字以上,要求立论明确,材料充分,层次分明。
二、制作以建国六十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一年广东的重大变化为主题的图片展览(以PPT的形式展示,小组提交,注明班次、参加制作学生的名字、学号)
要求:
1、以自然班为组,以老师提供的《广东建国六十年图片》为基础,制作一期以建国六十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一年广东的重大变化为主题的图片展览。
2、要将老师提供的《图片》进行归类整理,分为几个主题进行展示。
3、《图片》展要配写必要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