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格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工程方案
富拉尔基区海格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工程方案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讨论稿)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和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革的过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一门课程,是建立在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基础上的,它以适应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为目的。如果忽视了校本课程的这种差异性和个别性,也就失去了校本课程的灵魂。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目标,学校要根据具体的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和学校环境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己学校的发展方向。
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为特色学校创建工程的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开发背景
我校开发校本课程主要的根据如下:
1、国家方面:开发本校本课程是按照国家要求进行的,是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补充。是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决定的需要。早在1996年6月份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就明确出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26条规定,其中第十四条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制、结构、内容,建立新的教育课程体制,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这是自建国以来,第一次官方以行政决策的形式,正式提出“三级课程管理”的概念,至此以前,一直都是官本位国家设置的一级课程,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一纲一本一统天下”。到2001年6月,国务院又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会后,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条,其中,第十六条更进一步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从以上的表述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已经把三级课程管理当作了教育改革的发展大计,看成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是势在必行之举。
2、学生方面: 开发校本课程是培养多样化、个性化卓越人才的需要。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个人的特长显得越来越为重要,国际上的教育改革也越来越呈现个性化和现代化的趋势。这些都告诉我们,新时期的教育应该是人尽其才的教育,应该是每个人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潜在能力都能得到发挥的教育。如何才能人尽其才,如何才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呢,仅仅靠整齐化一的统一要求是不可能奏效的。因为强调整齐划一的统一要求,虽然能够保证整体教育质量,让学生的整体素质、方方面面能力都有提高,但它有时却不可避免地制约了一些在某些方
面很优秀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也就是阻碍了他的个性特长向极致的发挥。比如说,这个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是“打乒乓球”,但学校没有开设这一课,他的这方面的个性特长得不到充分培养、发挥和展示,慢慢地,久而久之,其特长便被扼杀了。由此可见,只注重统一性的单一的国家课程,在培养个性化人才方面,显然是存在着很大缺陷的。必须从培养个性化卓越人才的战略高度,去认识素质教育所强调的个性特长的发展,把统一要求与个性特长的培养结合起来,认真处理好整体素质教育提高与个性特长发展的关系。而校本课程在这样背景下的应运而生,不能不说充分显示了它的历史必然性。通过调查我校部分学生(包括学生家长)确实需要开设这门课程,有调查报告为证。调查报告见附件。
3、教师方面:我校部分教师具备开发这门课程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在前年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校本课程论证中,我学校李凤艳老师开发的《快乐作文》、朱莲晶老师开发的《快乐剪纸》通过区级论证。
4、学校方面:按照我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条件能够开发和实施这门课程,在《富拉尔基区海格小学特色学校创建工程方案》中已经把开发和实验校本课程作为特色学校创建的项目之一。
二、指导思想
按照《富拉尔基区海格小学特色学校创建工程方案》的要求,以满足学生特殊需要和特长发展为目标,以凸显学校特色为重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而努力。
三、工程目标
三年内基本完成部分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和实验工作,四、课程门类
(一)美术《快乐剪纸》课程
(二)语文《快乐作文》课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四)体育课程
(五)音乐课程
五、开发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0年5月月)
具体任务: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标准;学习开发校本课程的典型经验。
(二)计划阶段(2010年年6月)
具体任务:制定部分学科课程开发规划、校本课程开发阶段计划、校本课程教材开发方案、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开发方案、校本课程标准(指导纲要)开发方案。
(三)开发阶段(2010年7月——8月)
具体任务: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组织机构;
2、组织编制部分学科校本课程标准(指导纲要);
3、组织编制校本教材(包括学生用书和教师教学参考书);
4、组织编制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5、组织论证开发的校本课程基本材料。
(四)实验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
具体任务:按照各学科校本课程开发规划、计划和方案认真组织开发各学科校本课程;记录开发过程,在开发过程中及时调整和修改开发规划、计划和方案;做好阶段总结。
(五)总结评价阶段(2011年8月)
具体任务:撰写个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实验报告;进行自我评估;向区教师进修学校有关部门申请论证并通过论证。
(六)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
具体任务:将通过区级论证的校本课程在学校内实施。
六、主要措施
1、加强学习,反复实践
根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基本理论指导实践活动。
2、计划周密,及时总结
按时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修改方案;定期做好各阶段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校本课程开发工作。
3、领导带头,改革创新
学校校长和领导班子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验工作的第一负责人,要带头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和实验工作,要亲自参与制定各项校本课程开发材料,带头进行改革实验,带头实施校本课程。
4、骨干带动,实验研究
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开展校本
课程开发工作,带头实施校本课程。
5、同伴互助,寻求引领
按照校本教研制度,开展教师之间合作教学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寻求“深海行动”小组的专业引领。
6、坚持不懈,无私奉献
坚持每周六上午与“深海行动”小组研究交流。
坚持利用“深海行动”群等方式进行网络教学研究。
七、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组长:郑友山
成员:刘志宝、王凤英
(二)指导小组:教师进修学校“深海行动”小组成员。
(三)工作小组:组长:郑友山
副组长:刘志宝、王凤英
成员:关彦斌、李凤艳、汤民德、单晓军、王丽萍、陈健、焦忠宇
富拉尔基区长青乡海格小学
2010年5月
第二篇: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方案一:开山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我校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对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英才奠定坚定宽厚的基础。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经学校行政研究决定编制本方案。开展“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本方案试行一年(20xx年9月——20xx年8月),可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进行修改。
一、需求分析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兄弟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学校的优势和条件见课题研究方案)发现,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校园山丘、较强活动能力的农村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在我校“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一课题的启发下,我们找到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校本课程开发。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因此,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二、总体目标
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中,前八个字是基础,这个“点”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达成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建个性化的小学校;学生——育有智慧的实践者;教师——塑反思型的教育者;班子——做有思想的领导者”。并提出了学校的校训:“实践——创新——实践”。这个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校训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脉相承的,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三、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可以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新编校本课程。在我们的研究中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教师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又可对乡土资源进行改编、补充或拓展。
四、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
根据乡土资源在课程中的占有比例,校本课程分为两大类。
(一)显性课程的研究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此类课程凭借乡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
2、兴趣活动课程。此类课程凭借教师、家长及社会人士的人力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的各种兴趣活动。
(二)隐性课程的研究
1、乡土化的学科课程。此类课程,在原有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融入乡土资源,开展学科教学活动。包括乡土>作文教学、乡土文学教学、乡土美术教学、乡土音乐教学、乡土常识教学、乡土体育教学、乡土思想品德教学、乡土数学教学等。
2、通过课程的研究,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一种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突出事实求是、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这种隐性课程,蕴涵在学科教学、德育教学、学校管理及其师生的言谈举止中,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五、课程开发操作措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和地方的课程计划以及学校的实际通过外部力量的合作、采取选编、改编、新编教学材料的方式,在校内组织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建构起内部评价机制。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措施如下:
1、分析情景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情景分析是校本课程设计的前提。不仅要分析校内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校内的情景主要包括本校师资、环境设施、学生特点等。校外的情景主要包括家庭、社会、自然、历史等。
2、确立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办学理念,达成办学目标,从而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确立校本课程的目标,提出做个有智慧的实践者。
3、制订方案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完整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包括:需要分析,总体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课程开发的操作措施,保障措施,课时设置等内容。同时要统一校本课程教学案例的编制格式及其要求。案例格式一般包括以下项目: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授课对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安排、评价方式、课后反思等。
4、组织与实施
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是开发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成败。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规范“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实施程序。我们认为实施的程序可以分为五步,即:环境分析与材料选择、目标的确立、教学的组织、学习的评价、课后的追踪。要严格按程序实施。课程的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要积极构建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5、评价与改进
根据“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的评价总要求,构建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即评价主体间进行双向的、多向的评价。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和改进,建设有鲜明特色,符合学校实际的乡土化校本课程。
六、课时设置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安排1课时,新课程年级从地方课程中安排,其他年级从现有计划的选修课中安排。各年级根据实际需要可分散在每周,也可将3课时集中在一周(安排半天)。
2、兴趣活动课程每周安排2个课时。个别兴趣活动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3、学科课程根据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实际安排,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七、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科研经费的及时划拨,加强学校校园环境改造,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发建设好校本课程网站,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大力宣传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八、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xxxxxxxxxxxx
方案二: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课程开发背景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创办于1988年,位于常州市火车站东,历经几代人艰苦的努力,学校规模由小变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育质量也逐步提高。
近年来,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探索“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新课程改革实验,校本课程开发的提出,更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认识到要发展必须进行创新,必须努力探索符合校情的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和育人途径。我们学校确立的培养目标是以艺术为抓手,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给学生有足够的时空去选择和创新,让学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在学校领导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之后,学校一致决定根据“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原则开发剪纸课程,把它作为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好动、爱玩,特别喜欢动手。学生喜欢用自己的作品反映童年的生活,用自己的作品反映对客观世界、自身生活的认识,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剪纸正好利用了这一特点满足了学生的需要。2.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学校特色,要能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从1988年起,学校利用美术教师的资源,开设了学生剪、刻纸兴趣小组。学生兴趣浓厚,剪、刻纸水平日渐提高。学生剪、刻纸作品先后在市少年宫、省美术馆、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英国、捷克等地方展出,并且结集出版,具有一定的基础,内部条件十分成熟。社区内有许多民间剪纸爱好者,喜爱用剪纸作品美化家庭和社区环境。开发剪纸课程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3.剪纸历史悠久,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世纪,加强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学习,是每一所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融民族性、时代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的剪纸,不受年龄限制,入门容易,学生初学就可在剪纸创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剪纸创作过程的情趣性、实践性、表现内容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能提供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剪纸教学所蕴涵的这些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校本课程所追求的。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总目标
了解中国剪、刻纸的历史和文化,初步掌握剪、刻纸的技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剪、刻纸文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观,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
基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学校改革的目标,“剪、刻纸”课程总的设计理念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因此,课程目标设置如下:
1.使学生掌握剪、刻纸的相关知识。
2.掌握剪、刻纸的基本技法。
3.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剪、刻纸的悠久的历史,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提升审美能力、观察能力的综合能力。
4.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二)课程内容
根据我们的总目标,剪、刻纸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剪、刻纸的基本技法的训练。
2.围绕剪、刻纸开展一系列活动:
(1)收集有关剪、刻纸历史背景资料,了解剪、刻纸的历史发展以及等剪、刻纸艺术门类的背景资料的收集及研究。
(2)访问民间艺人,了解各地的剪、刻纸特色,搜集相关的民间传说,了解不同地方的剪、刻纸风格及特色艺的术考察。
(3)参观各种展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传统剪、刻纸、现代剪、刻纸及中外民间剪、刻纸艺术欣赏、评价,了解历代艺术大师及代表作的艺术欣赏、评价。
(4)对学生剪、刻纸作品进行展览。
三、课程实施
(一)实施层次
学校在抓好美术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剪、刻纸教学向课处延伸,为在这方面有爱好和能力的同学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1.学科渗透。每门学科根据剪、刻纸课程的内容,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增加有关剪、刻纸内容,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2.开设专题讲座。
3.围绕剪、刻纸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习。
4.开设剪、刻纸课。
5.开展剪、刻纸兴趣小组活动。
(1)面向全体学生。在各年级开展剪、刻纸教学。(每周在兴趣课中开设一了解剪、刻纸的基本知识节剪纸课,邀请专家和民间艺人进行讲座)
(2)班级兴趣小组。选取实验班开展剪、刻纸兴趣小组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参加,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习剪、刻纸。开展班级剪、刻纸交流评比。
(3)校级兴趣小组。选拔优秀苗子,进一步训练提高,利用周六周末艺校进行剪纸创作,研究剪纸艺术。
6.开展“剪、刻纸节”系列活动。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剪、刻纸的基本知识,并进行简单的操作实践。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受自己认知水平的限制,做什么事往往只凭单纯的兴趣,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贯穿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营造浓郁的剪、刻纸环境。学校常规管理要求中十分强调环境育人的功能,良好的环境能起到教育人、鼓舞人、培养人的效果。我们开展剪、刻纸要注重创设环境氛围,在教室走廊墙面设立剪、刻纸宣传橱窗;在学校最中心活动区还要特建剪、刻纸作品展室。环境,让学生展示自已的成功;环境,引导学生追求学习新知识的目标。让学生一来到学校就被这浓郁的剪、刻纸环境所深深吸引。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围绕剪、刻纸,让学生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的剪、刻纸名家、讲讲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介绍我国历史上有关剪、刻纸方面的趣闻轶事;观看有关介绍剪、刻纸家的影片,举行学生作品展、和家长一起开展剪、刻纸竞赛,切磋技艺,共同成长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受到感染、明确事理、激发热情。
2.了解剪、刻纸的基本知识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显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这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3.简单的操作实践
剪纸的表现方法很多,这里重点介绍单色剪纸:
(1)阳刻剪纸
通常是采用红纸黑纸或其它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
(2)阴刻剪纸
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
(3)阴阳结合阴阳结合就是根据画稿里的虚实关系的需要采取阴刻和阳刻交叉的办法,能使画面效果更为丰富,主次更加分明。
(4)剪影
它通过物象外轮廓来表现形象,所以它最注意外轮廓的美和造型。我国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曾说,剪影以“剪纸的形式”表现了“一个高级的造型心灵”。英国民间流行的“剪影画”就是用黑纸剪出物象的影子,用黑影构成了画面,这种剪影画后来还发展成为一种电影的形式。前民主德国的剪影片《山神与打谷者》就是其中一例。中国早期的皮影戏与剪纸艺术实际上也是相互借鉴和影响的。所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是独具一格的。
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性情,教给方法,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
通过开设剪、刻纸欣赏课,带领学生欣赏剪、刻纸作品,引领学生走入艺术殿堂。使学生们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剪、刻纸指导过程中,我们采用“一看二画三剪刻四修改五设计六评”的六步一环教学法,逐步培养学生剪、刻纸的能力:
一看看范作。学生的知觉常表现得较笼统,不易发现的特征和事物间的联系。因此应指导学生比较同类事物的不同表达方法,了解一般的表现手法。
二画画范作。学生在了解了一般表现方法之后,再让学生根据范作进行描绘,这样有利与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剪、刻纸的表现方法。
三剪刻剪刻范作。在画好范作的基础上,尝试对范作进行剪刻。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及时矫正学生的用刀的方法。
四修改修改范作。请学生对范作的剪刻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并请大家讨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在此基础上对范作进行修改。
五设计设计作品。在对范作的掌握的基础上,尝试对范作进行新的设计。
六评评作品。评作品是整个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剪、刻纸指导的延续和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自评、互评、点评,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剪、刻纸的兴趣。
第三阶段:了解各大流派,掌握各种剪刻纸的风格,热爱祖国优秀文化
古今剪、刻纸名家众多,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蔚县剪纸 河北剪纸 扬州剪纸 山西剪纸 江苏剪纸 安徵剪纸 湖南剪纸 山东剪纸...它们风格各异。在这一阶段,可以引导学生去搜集各种各地剪、刻纸的代表作,让学生进行“三分钟代表作介绍”,由学生自已来展示各地代表作品的风貌和品味,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各大流派的风格特点,为掌握各种的风格奠定基础。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长时间的临摹、剪刻,能够对某种地方剪、刻纸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印象深刻。增强了他们对祖国民间文化的热爱和对文化的理解。
(二)课程评价
评价分两部分:
其一是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校外学生作品展览,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鼓励。
其二是建立个人的成长记录袋。内容包括:(见表一)
1.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剪纸学习情况(兴趣、技能、态度等方面)。教师、同学、家长参与评价。
2.作品集:每个阶段学生的优秀作品,获奖作品,荣誉证书等。
3.小评论:针对某一作品进行的同学、老师及自己的评价。
4.期末评语:记录“家长说”、“老师说”、“同学说”、“自己说”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附:
学生剪纸内容的选择原则:
1.民族性:体现民族特色,发扬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时代性:体现时代精神,适应发展趋势,利用现代美术资源。
3.趣味性: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循序渐进,寓教于乐。
4.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剪纸系列课程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总体要求见下表:
年级段表现手法表现内容
低年级临摹和想像临摹为主
中年级想像和创作校园生活为主
高年级写生和创作民族民间风情为主
方案三:西安丰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及西安丰镇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实践,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学习单元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目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本土实际,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教材植根于现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便于学习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我们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学习乡土知识,而是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培养实践能力。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没有教师积极主动的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十分困难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在编制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优化校本课程。
2)开放性原则: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具有自主权。教材本身在实施中,教师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断反思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教材随时予以补充、调整。
3)量力而行原则:学校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使校本课程实用、可行。
4)个性化原则课题组从实际出发,挖掘、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并以此打造学校特色。
五、校本课程的内容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1)开发学校教师资源。我校有一批有志于从事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他们有较高的积极性和潜在素质。据此,可开设声乐、器乐、美术、舞蹈、书法等艺术类课程;朗诵、演讲、写作等文学类课程;篮球、乒乓球、象棋等体育类课程。
2)西安丰镇校外教育资源丰富,根据本镇实际,以家乡地理——家乡历史——家乡经济——家乡人物——家乡旅游——家乡文化——家乡特产为体系,介绍家乡的地貌风情,激发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
西安丰镇是个千年古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经古文化调查发掘了一大批文物古迹和历史史料,有500年以上古建筑22座,古桥梁3座等,有诸葛亮后裔、刘备后裔、李频后裔等家普和珍贵史料计10姓、12套,2000余万字,有国家级旅游风景区——西安丰“江南悬空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新叶古民居、里叶十里荷花等景点。利用这些资源,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了解古文化,让学生通过参观欣赏、考察等方式,更深地了解家长的历史,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进行美的熏陶,以及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
西安丰镇地理环境优越,土壤肥沃。莲子产业已成为我镇的支柱产业,先后建成了杭州市莲子产业化生产基地和浙江省莲子出口创汇示范基地,里叶白莲获浙江省名牌、省农博会金奖。还有西瓜、红花菜、柑桔等农特产品也有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让学生了解种植莲子的方法、莲子生长的过程、莲子的功用等常识类课程,了解家长的特产。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各年级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教师个人素质、学生年龄特点等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完善,>总结经验。一般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安排在兴趣活动课进行,具体教学时间一般是每周一节课,也可以进行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等活动)。学校教导处负责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而大型的活动,则由学校统一安排,如春游、秋游等由少先队大队部负责组织。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兼),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学业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
4、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将体现:(1)评价内容多元化;(2)评价过程动态化;(3)评价个体主动化;(4)评价方式的质性化;(5)评价行为日常化;(6)评价结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课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根据教师所申报课程,对学生兴趣、特长、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开发项目。
(4)校本课程领导工作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5)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6)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奖励。
(7)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
(8)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方案四:八都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需求评估
1、学校特色建设的需求
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有明确的学校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即学校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它反映的是学校的个性,体现的是学校特色。我校以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学陶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办学思路。作文教学是我校办学特色,十多年来,我校开展了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为主题的系列课题研究,包括《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两个苏州市级规划课题,《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农村小学生活作文教学中审美功能的研究》《生活作文教学中实践“教学做合一”思想的研究》3个陶研会、教育学会省级课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读写结合能力的研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作文实践活动中挖掘作文教育资源的研究》《生活作文教育中渗透新时代荣辱观教育的研究》《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5个吴江市级规划课题等。作文与学生学校生活、与社区活动联系紧密,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与我校作文特色相结合。
2、综合实践活动的需求
新课改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构成,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至高中的......必修课程”。同时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在课程定位、学习主体的地位、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上存在区别,但两者又有联系,综合实践活动依托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系列化就可以形成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3、学生发展的需求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学校中外来民工子女占了将近三分之一,学生家庭文化素养普遍较低,行为习惯普遍较差,校本课程应该能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服务,让每一位学生乐于读书、勤于作文、真诚做人。
4、学校及社区资源分析
学校与社区都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摇篮,是他们实践与体验生活的基地。我校环境优美,校园内草木华滋,翠绿掩映,亭台错落,小径通幽,是一所花园式农村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有“一廊”——行知廊,廊内张贴着学校特色建设的活动剪影,是学生、教师表现自我、展示才情的舞台;“三亭”——咀华亭、舒逸亭、韵读亭,每个亭子都制作了具有古色古香的木质匾额、对联;“四园”——含英园、咀华园、舒园、逸园,地球仪、荷花池、蓝竹亭、九曲桥、翠竹林等景点巧妙融合,相映成趣。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小中高教师4人,高级教师45人,市名教师2人,吴江市学科带头人5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24人。学校硬件设施到位,有各类专用教室23间,各类器材齐全,达到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标准。
学校所处八都社区,虽地处偏僻,但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民营企业众多,华鑫集团、通鼎电缆、丹龙纺织、苗圃场等企业为我校学生德育实践基地。社区内河网密布,“小桥、流水、人家”随处可见。社区周围,风景名胜众多,社区北端有双塔桥,震泽镇有慈云塔、师俭堂,接壤的南浔更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二、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根据需求评估,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热爱生活,喜欢读书,勤于实践,乐于写作,在“读书、实践、习作”中丰富素养,健全人格。
2、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至少学习一门形成自己特长的课程。
3、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探究与质疑,
第三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经学校研究决定编制本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开发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人们对教育机会、质量的需求激增,全国统一的课程方案越来越难以顾及地方、学校、学生、教师的差异。在这种形势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至此,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被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更快了,为了尽可能地满足社区、学校、学生间的差异性,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课程决策权部分下放到学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这也成为我们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的新契机。
二、开发目标:
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以及学校办学实际情况,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进一步凸显审美育人的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1.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与多样性。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学校管理和开发课程的能力。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作灵活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开发内容与设想
依据神童山资源和学校资源,从认识学校、各景区、家乡特产、奇石、清泉、家乡名人来构成本课程。围绕创建现代化学校的办学目标,我们确定了让学生学习家乡、学校、家庭的日常生活基本知识;学会从现实中观察、发现、提出问题,激发对周围食物探索奥秘的欲望,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品质。校本课程《走进神童山》每周安排2课时。安排年轻教师教授此课程,定期对该课程培训、研讨。在评价上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来提升文化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校开发此课程已有三年,会继续潜心研讨加以完善。
第四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中台学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为保证我学区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依据教研室的相关文件精神,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在充分进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等形式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本着“以人为本,发展学校”的原则,为学生、教师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我学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需要评估、资源调研结果分析
从对学生的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科技读书、手工制作、计算机操作、文体活动兴趣浓厚。我们结合阅读、演讲、办手抄报、诗朗诵、文艺节目演出等活动,发现学生积极性也很高,很多学生除正常学习以外,参加了各种培训班,如钢琴、古筝、书法、绘画、摄影、写作、趣味数学等,并在这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特长。充分开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发挥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学校原有各项活动的基础上充实、完善、提高,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是完全有条件达到的。
(一)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应包含的重要内容。学区应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我学区的办学理念是:主体性教育,发展性教育,研究性学习。
(二)开发校本课程是评估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 发的重要依据。为了对我学区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评估,我们组织设计了三套问卷,分别是:A、新时期小学学生的形象(用一句话或关键词来描述)。B、我们的兴趣与需要(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选项,成长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的需求)。C、我们的向往与未来(学校的发展,成长的快乐体验,面向未来的思考)。在评估过程中按照学生年龄特征,学校分别就高、中、低三个年龄段的学生按照直接答卷、选项填空、与举手选择三种方式进行,并举行大规模访谈,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最后形成科学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学区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健康生活的需求、快乐学习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思维品质的养成。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根据需要评估,经学区审议委员会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一)珍爱生命,学会锻炼,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二)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三)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探究与质疑,在探究性课程的学习中形成创新意识。
(四)学会交往与合作,诚实、自信,生机勃勃地享受成长的快乐。
三、校本课程的结构与门类 分为五大类。
1.社会教育类:升旗仪式,校班队会,节日纪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遵纪守法、文明安全教育。
2.科技活动类:计算机、实验、发明、航模、车模、船模、考察、制作、天文、气象观察、动植物养殖。
活动体会的交流总结等,都由学生主体参与,并由学生形成过程性书面材料。在活动中学生调动已有知识、能力、经验储备,学会交往,懂得合作,思想净化、语言输出,综合素质在经历与实践中得到一次次提高。
(三)对教材二度开发并努力形成体系。开发课程,还包括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在师生使用的课本中有显性知识,也有隐性训练点,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开发的余地特别大,这应该是课程开发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确保新教材实施少走弯路,为了教师在使用讲义时方法手段上向新教材过渡,学校应组织教师在实践中提炼总结二度开发教材的典型经验,并形成系统的开发材料,为更多参加课改的教师提供先行参考。
校本教材作为三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弥补国家和地方课程在地区不适应性。校本课程是新生事物,出现了课程上许多的空白点,比如学生的行为能力、习惯的指导培养,对安全自护与自救等意识的养成等,都需要系统的读本对学生做规范的教育。读本的开发既要满足教育的需要,也要适应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既要通俗易懂避免说教,又要便于操作避免僵化。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形成纲要,再统一筛选编制。
第五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插旗中学2008年上学期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不仅设置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的框架,而且强调学校和教师要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形成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丰富的教学模式。这些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状况。对于学校教师而言,不仅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持,而且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离不开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特别是校本课程具体实施的内容和形式则完全由学校来决定,是 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这就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有充分的认识和便捷的获取途径。一)校本课程的内容
七年级:基础健康知识 地方文化常识 心理教育 综合实践
八年级:面对侵害、伤害 青少年如何“自卫、自护、自救”
地方文化常识
心理教育
综合实践
九年级:人生观 价值观
自我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心理教育
综合实践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人的行为总要受到一定的理念或观念的支配,因此要确保校本课程高效而优质地开发,首先必须树立先进的开发理念,具体目标如下:
学校目标包括两部分,一方面是指学校发展及其特色建构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需要,另一方面是指满足学生的兴趣、智力、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对课程开发的特殊要求,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应树立权变理念。所谓权变理念,是指在校本课程的开发环境和条件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情况下,因人因地同时因事权宜应变,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观念。三)、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1、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原则。
2、考虑学生实际能力的原则。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原则。
4、形成和体现办学特色的原则。
5、继承、学习和创新的原则。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途径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决策的过程、民主决策的过程、科学决策的过程。采用经验性研究优化组合的一系列方法,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优化组合的系列方法。
五)、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廖增明
副组长:黄良志
吴庆锋
熊旭斌
周延国
组 员:朱志刚 肖志红 周四喜 胡 立 胡勇军唐志刚
黎中生 罗继锋
袁欢欢
王
健
李新国
卢彩红
周德君 七)、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室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王庄中学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灯埔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园文化作为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繁荣则学风积极活泼,富有创造力;文化平庸学风低靡平淡,不思进取。受到乡村小学硬件......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着眼素质、扎实基础、全面发展、办出特色”的学校办学宗旨和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花木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辽源四中校本开发实施方案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大水子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我校根据实际需要提出......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切实地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