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电系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机电系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是学生时代最重要的一件事,而毕业论文的格式又决定了一篇论文的水准,所以我们在做毕业论文时,一定要按正确的毕业论文的格式排版。
一、构成项目
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内容摘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附录、参考文献。其中“附录”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为必备项目。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
二、各项目含义
(1)封面
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校名称、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日期等项内容组成。(封面由系部统一排版下发)
(2)内容提要与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论文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不超过7个。
(3)目录
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附录、参考文献、后记等对应的页码。
(4)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
(5).注释
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6)附录
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
(7)参考文献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
毕业论文格式编排
1.纸型、页边距及装订线
毕业论文一律用国家标准A4纸打印。页边距为:上3厘米,下2.5厘米,订口左3厘米,右2.5厘米。
2.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1.5倍行距。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忌用繁体字、异体字等其他不规范字。
3.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1)封面(包括论文标题、作者、学院名称、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日期)
封面统一由教务科下发。
(2)论文标题
(3)内容摘要及关键词
紧接封面后另起页,版式和字号按正文要求。其中,“内容摘要”和 “关键字” 用黑体,内容用宋体。上空一行,段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关键词”与 “内容摘要”间隔两行,段首空两格。“关键词”和 “关键字” 用黑体,内容用宋体。关键词通常不超过七个,词间空一格。
(4)目录
另起页,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内容用小4号仿宋。
(5)正文文字:另起页。
(6)论文标题:用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排列,上空一行;下标明年级、专业、作者,作者姓名另起一行,四号楷体,居中排列;下空两行接正文。正文文字一般用小四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7)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一、”与正文字号相同,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二)”,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三级以下标题序号分别为“1.”和(1),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为避免与注释相互混淆,不可用“①”。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8)注释: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统一为“①”,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空两格后定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某年第几期〈例如 : ①龚祥瑞:《论行政合理性原则》, 载《法学杂志》1987年第1期。);引用著作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著作名称、出版者、某年第几版、页数(例如:② [ 英 ] 威廉·韦德著:《行政法》,楚剑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年版,第5页。)。
(9)附录
项目名称为小四号黑体,在正文后空两行空两格排印,内容编排参考“示范文本”。
(10)参考文献
项目名称用小四号黑体,在正文或附录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小四号宋体排印参考文献内容,具体编排方式同注释(参考的著作可不写第几页)。
(11)页码
首页不编页码,从第二页起,居中编排。
第二篇: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要求
理工类毕业设计(论文)编排格式
一、总体要求
专科毕业设计(论文)字数在3000-8000,设计说明书为2030页(A4纸,不包括附件)。
2.纸型:A4。
3.页面设置:左、右、下边距为2.5厘米,上边距为2.8厘米。
4.除非有特别要求,否则,字体:宋体,字号:小四,字符间距:标准;行间距:固定值18磅,段前和段后均为0磅。
5.西文、数字等符号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二、封面(见附录A):从网上下载,填入有关内容。
三、摘要:单独成页,单独编页。1.中文摘要(见附录B)
四、目次页(见附录C)
五、正文编排格式(见附录D)
六、参考文献(见附录E)
七、致谢(见附录F)
常 州 大 学 成 人 高 等 教 育 毕业设计(论文)(××××(Times New Roman 三号 粗体)届)题 目(宋体 四号 粗体)姓 名(宋体 四号 粗体)专 业(宋体 四号 粗体)指导教师(宋体 四号 粗体)
二○××年×月(居中 宋体 四号 粗体)
毕业设计(论文)题名(居中 宋体 三号 粗体)
摘要(宋体 小四号 粗体):……………………………………………………………。(宋体 小四号)
关键词(宋体
小四号
粗体):(38)…………;…………;…………;…………(宋体 小四号)
说明:①题名以简明的词语恰当、准确地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5字)。题名通常由名词性短语构成,应尽量避免使用不常用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如题名内容层次很多,难以简化时,可采用题名和副题名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副题名起补充、阐明题名的作用。题名和副题名在整篇学位论文中的不同地方出现时,应保持一致。
②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等同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可供二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③中文摘要一般字数为300600字,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I(居中 小四)摘目术语表(如1 引言(或绪1.1 题1.1.1 题2 题
要·········································································································································Ⅰ
次·········································································································································Ⅱ
有)·····················································································································Ⅲ
论)···················································································································1
名·······
····························································································································1
名···············································
··················································································1
名·································································································
II(居中 小四)2.1 题2.1.1 题… 结参考文致
······································3
名····································································································································5
名································································································································10
论······································································································································35
献··································································································································38
谢··········································································································································40
III(居中 小四)
术 语 表(居中 宋体 三号 粗体)(字间空一格)
说明:术语表是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术语等的注释说明。
IV(居中 小四)
V(居中 小四)常州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居中 宋体 小四号)题名(宋体 四号 粗体)(段前、段后0.5行)
说明:章、节编号全部顶格排,编号与标题之间空1个字的间隙。
×××××××××××××××××××××××××××××××××××
××××××××××××××××××××××××××××××(宋体 小四号)1.1 题名(宋体 小四号 粗体)(段前、段后0.5行)
××××××××××××××××××××××××××××××××××× ××××××××××××××××××××××××××××××(宋体 小四号)
图1(或图1.1)(图的编号和图题应置于图下方)(居中 宋体 五号 粗体)
说明: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以理解图意。
表1(或表1.1)(表的编号和表题应置于表上方)(居中 宋体 五号 粗体)
说明:①表应具有“自明性”。
②表的编排采用国际通行的三线表。
③如某个表需要转页接排,在随后的各页上应重复表的编号。编号后跟表题(可省略)和“(续)”,置于表上方。
④续表均应重复表头。
1 = u11-u12u21..........................................................................................................(1)(或1.1)
说明:①论文中的公式应另起行,并缩格书写,与周围文字留足够的空间区分开。
②公式的编号右端对齐。
③较长的公式需要转行时,应尽可能在“=”处回行,或者在“+”、“-”、“×”、“/”等记号处回行。
1.2 题名(宋体 小四号 粗体)(段前、段后0.5行)1.2.1 题名(宋体 小四号 粗体)(段前、段后0.5行)
×××××××××××××××××××××××××××××××××××
××××××××××××××××××××××××××××××(宋体 小四号)1.2.2 题名(宋体 小四号 粗体)(段前、段后0.5行)
××××××××××××××××××××××××××××××××××× ××××××××××××××××××××××××××××××(宋体 小四号)
(居中 宋体 小四号)常州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居中 宋体 小四号)题名(宋体 四号 粗体)(段前、段后0.5行)2.1 题名(宋体 小四号 粗体)(段前、段后0.5行)2.1.1 题名(宋体 小四号 粗体)(段前、段后0.5行)
×××××××××××××××××××××××××××××××××××
××××××××××××××××××××××××××××××(宋体 小四号)2.2 题名(宋体 小四号 粗体)(段前、段后0.5行)
××××××××××××××××××××××××××××××××××× ××××××××××××××××××××××××××××××(宋体 小四号)3 题名(宋体 四号 粗体)(段前、段后0.5行)3.1 题名(宋体 小四号 粗体)(段前、段后0.5行)
××××××××××××××××××××××××××××××××××× ××××××××××××××××××××××××××××××(宋体 小四号)
a.××××××××××××××××××××××××××(宋体 小四号)b.×××××××××××××××××××××××××××××××××× ××××××××××××××××××××××××××××××(宋体 小四号)4 题名(宋体 四号 粗体)(段前、段后0.5行)
××××××××××××××××××××××××××××××××××× ××××××××××××××××××××××××××××××(宋体 小四号)
……
说明:①关于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②关于结论
论文的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包括论文的核心观点,交代研究工作的局限,提出未来工作的意见或建议。结论应准确、完整、明确、精炼。如果不能导出一定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居中 宋体 小四号)常州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居中 宋体 小四号)
说明:①参考文献中的“.”是在英文输入法全角状态下的“.”,其他标点符号是在中文输入法状态下的标点符号。
②内容(小四;中文文献:宋体;西文、数字等符号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③参考文献表应置于正文后,并另起页。所有被引用文献均要列入参考文献表中。④正文中未被引用但被阅读或具有补充信息的文献可集中列入附录中,其标题为“书目”。
(空一行)
参 考 文 献(居中 宋体
小四号
粗体)(字间空一格)
(空一行)专著著录格式
示例:(1)普通图书
[1] 蒋有绪,郭泉水,马娟,等.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 余敏.出版集团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179-193. [3]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居中 宋体 小四号)常州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居中 宋体 小四号)专利文献著录格式
示例:
[1]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7.3[P].1989-07-26. 电子文献著录格式
示例:
[1] 江向东.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情报学报,1999,18(2):4[2000-01-18].
http://.注:
①著作方式相同的责任者不超过3个时,全部照录。超过3个时,只著录前3个责任者,其后加“,等”或与之相应的词。
②(居中 宋体 小四号)常州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居中 宋体 小四号)
致 谢(居中 宋体 四号 粗体)(字间空一格)
(空一行)
内容(宋体 小四号)
谢词应谦虚诚恳,实事求是。致谢对象包括:
①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或个人。
②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③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
④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⑤其他应感谢的组织和个人。
(居中 宋体 小四号)
第三篇:毕业论文(机电)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学院(函授站):
年级专业: 12级机电一体化 层 次: 专 科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摘要: 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年级专业: 12级汽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
关键词:机电 一体化 发展 系统 前言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一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
3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
(1)数字化
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2)智能化
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理论、小波理论、混沌与分岔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3)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电机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
(4)网络化
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成为可能,利用家庭网络把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用电器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可充分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好处,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应朝网络化方向发展。给人们带来无穷的知识和方便。(5)人性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给机电一体化产品赋予人的智能、情感和人性显得愈来愈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还要求在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使用这些产品,对人来说还是一种艺术享受,如家用机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
(6)微型化
微型化是精细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效率的需要。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nic Mechanical Systems,简称MEMS)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
4(7)集成化
集成化既包含各种技术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各种产品不同结构的优化与复合,又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处理加工、装配、检测、管理等多种工序。为了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与高效率,应使系统具有更广泛的柔性。
(8)带源化
是指机电一体化产品自身带有能源,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大容量电池。由于在许多场合无法使用电能。带源化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方向之一。
(9)绿色化 绿色产品是指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舒适、协调而可再生利用的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时应符合环保和人类健康的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在其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产品寿命结束时,产品可分解和再生利用。
二 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自成一体的新型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必将被赋一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汁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 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 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 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 并使整个系统最终达到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 就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 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 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下智能化智能化是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的研究日益获得重视, 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 智能化” 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 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 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 模拟人类智能, 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 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5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 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 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 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这样, 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 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这需要制定各项标准, 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 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 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 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 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网络化世纪年代, 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 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 只要其功能独到, 质量可靠, 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 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 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 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微型化微型化兴起于世纪年代末, 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 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 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 即超精密技术, 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 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 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 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 报废后能回收利用。人们大量倡导绿化工业能够给人们带来的美好的生活,良好的生活品质。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 5 6 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 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 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 一般除外, 还有、人格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 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
三 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
1、全息系统化全息系统化也即智能化,是对机器的行为描述,即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运筹学、混沌动力学、人工智能、心理学和生理学等新的学科方法、新的设计思想,从而模拟人类的思维能力,使它如同人一样具有思维、意识等能力,以便达到更高水平的控制目标。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智能特征也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也是日趋上升,新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的研究中也日益得到重视,其中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结合就是一项重要应用。当然,要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永远是不可能的,也没有这个必要,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低级智能或者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2、目前,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的前进方向,更是机电一体化向微观领域和微型机器的发展趋势,在国外,人们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也指外观尺寸不超过1cm3 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一并向微米级、纳米级发展,正因为微机电一体化产品耗能少、体积小、运动灵活,在军事、生物医疗、信息等方面占有很高的地位和很大的优势。
3、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因为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机械系统、能源系统、传感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等部件构成的,因此,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引进光学技术,充分利用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能源系统、传感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
4、产品网络全球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同时给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全球生产、经济被各种网络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出现网络全球化,一旦研制出机电一体化新产品,只要其质量有保证,功能可靠,必然会畅销全球。因为有了网络的普及,那么只要是关于网络的各种远程监视和控制技术也就方兴未艾,然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也必然会朝着网络全球化发展。7
5、产品绿色化随着工业的发达,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物质需求丰富,生活舒适可用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因为这些现象的出现,人们开始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那么此时,绿色产品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这是一个时代的绿色化趋势,在这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破坏生态环境,报废后还能回收利用。因此,机电一体化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过程中,应完全符合生存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尽可能的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要极高。由于这种客观的存在性,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所需要的技术成本很高,但其具有远大的发展空间。
6、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其有两层含义:①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使用对象是人,怎样将人的智能、情感、人性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家用机器人,其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②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出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随着科技的发展,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很多时候类似于活的生物:当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充满活力,即信息决定系统的工作与否。
四、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1、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1)我国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有难度
(2)我国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
(3)我国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
2、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我国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句话是广泛深入地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另一句话是大张旗鼓地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促进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总的目的是促进机电一体产业的形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和 7 8 产品结构调整作贡献。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既是振兴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源动力,又是开启我国机电行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大门的钥匙。
五、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1、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目前,我国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策略。建议各主管部门责成有关单位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生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以后会发展顺利和正确的发展机电一体化。
2、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我国有必要明确一个“机电一体化”行业的统管机构。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以及机电一体化行业特点,加强机电一体化协会的建设,赋予其行业管理职能。“协会”要进一步扩大领导机构——理事会的代表层面和复盖面,要加强办公室、秘书处的建设;
3、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增大支持力度,在技术政策上,要严格限制耗电、耗水、耗材高的传统产品的发展,对未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落后产品限制强制淘汰;大力提倡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对有关技术开发、应用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支持,对在技术开发、应用中做出贡献的单位领导、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等。
在经济政策上,要多给机电一体化科研攻关课题、开发应用项目利用科技专项基金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机会;优化发展环境指通过宣传群众,造成一种社会上下、企业内外都重视、支持“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氛围,如尽快为外商到我国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提供方便。
4、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要注意抓两个层次上的工作。第一个层次是“面上”的工作,即用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在传统的机电设备上植入或嫁接上微电子(计算机)装置,使“机械”和“电子”技术在浅层次上结合。第二个层次是“提高”工作,即在新产品设计之初,就把“机械”与“电子”统一起来进行考虑,使“机械”与“电子”密不可分,深度结合。
9 六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杨自厚.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J].冶金自动化,1994(5)2 唐立新.钢铁工业CIMS特点和体系结构的研究[J].冶金自动化,1996(4)3 唐怀斌. 工业控制的进展与趋势 [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1996(4)4 王俊普. 智能控制[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 5 林行辛. 钢铁工业自动化的进展与展望[J].河北冶金,1998(1)6 殷际英. 光机电一体化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7 芮延年.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第四篇:机电工程系2013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装订要求
机电工程系2013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装订要求
一、装订顺序
1.封面(学院知行公司提供)
2.任务书
3.指导记录表
4.答辩申请表
5.目录
6.正文
7.附件(纸面大小为A4的工艺卡片、电路图等附件装订在论文当中,大于A4的附件不装订,装在档案袋中)
二、要求
论文按要求修改后,按机电工程系毕业论文装订顺序在学院知行公司装订,装订后将所有资料装入档案袋内(档案袋上写明姓名、班级、学号)交答辩小组。各答辩组检查确认无误后将《毕业生答辩基本情况登记表》、毕业论文(设计)、《机电工程系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表》、《毕业实践环节成绩汇总表》(此表按班级分类)交陈晓斐老师。
二〇一三年一月五日
第五篇:2009级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及要求
2009级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及要求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
1、机加类
(1)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专用夹具设计
(2)液压泵盖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加工外圆夹具设计
(3)液压缸的结构及机械加工工艺分析
(4)浅析滚动轴承的加工工艺
(5)传动轴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6)曲轴润滑油孔加工机床的设计
(7)叶型加工工装设计
(8)壳体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艺装备设计
(9)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10)活塞工艺夹具设计
(11)凸轮轴零件工艺规程设计
(12)某专用机械传动系统设计
(13)某农产品加工机器设计
(14)某轻工产品加工机器设计
(15)典型机床维修技术
(16)典型冲压模具设计
(17)单面焊双面成形质量差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18)箱形梁焊接变形问题的防止
(19)箱体类零件三维造型及数控加工程序设计
(20)组合夹具设计
2、机械设计类
(1)活塞的机械加工工艺,典型夹具及其CAD设计
(2)过桥齿轮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3)CA6140车床后托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31001-后托架
(4)WHX112减速机壳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5)WH212减速机壳体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6)CA6140拔叉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夹具的设计
(7)变速器换档叉的工艺过程及装备设计
(8)差速器壳体工艺及镗工装设计
(9)29323联轴器的加工
(10)连杆孔加工工艺与夹具设计
(11)连杆体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
(12)溜板工艺及其挂架式双引导镗床夹具
(13)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14)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15)环面蜗轮蜗杆减速器
(16)自动洗衣机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设计
(17)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
(18)轧钢机减速器的设计
(19)无轴承电机的结构设计
(20)AWC机架现场扩孔机设计
(21)普通钻床改造为多轴钻床
(22)钻床的自动化改造及进给系统设计
(23)铣床夹具设计
(24)粗镗活塞销孔专用机床及夹具设计
(25)车床改装成车削平面体的专用机床设计
(26)去毛刺专用机床电气系统控制设计(plc)
(27)轴向柱塞泵设计
(28)四轴头多工位同步钻床设计
(29)钻孔组合机床设计
(30)攻丝组合机床设计及夹具设计
(31)全液压升降机设计
(32)万能外圆磨床液压传动系统设计
(33)双铰接剪叉式液压升降台的设计
(34)Φ1200熟料圆锥式破碎机
(35)掩护式液压支架
(36)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设计
(37)液压上料机械手
(38)液压卷花机的设计
(39)弧齿圆锥齿轮结构设计
(40)旋转门的设计
3、数控类
(1)复杂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及数控编制
(2)新型数控车床的主传动系统的设计及控制
(3)新型数控车床的进给传动系统的设计及控制
(4)新型数控车床电气控制设计
(5)数控车床故障诊断及排除的研究与应用
(6)电火花线切割在模具产品加工中的实际应用
(7)数控车床刀架装置的设计
(8)数控机床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
(9)基于数控机床的PLC技术的研究
(10)单片机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与研究
(11)某一副典型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工艺
(12)某一副典型塑料模具数控加工工艺
(13)某一个汽车零件数控加工工艺
(14)数控车床某一种故障分析与维修维护技术
(15)数控铣床某一种故障分析与维修维护技术
(16)加工中心某一种故障分析与维修维护技术
(17)多种数控加工技术的综合应用经验
(18)数控加工工艺与传统工艺的结合研究
(19)普通机床(车床、铣床、刨床等)机械结构的数控化改造
(20)普通机床(车床、铣床、刨床等)电器控制系统的数控化改造
4、材料类
(1)大型铜合金铸件的表面质量研究
(2)复合材料研究及其应用
(3)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4)高强高导电Cu-Cr-Zr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5)Cu-Cr-Zr合金热处理工艺研究
(6)模具铜合金材料热处理工艺的研究
(7)塑料模具材料的研制与应用
(8)模具铜合金材料摩擦磨损特性的研究
(9)机械材料切削加工性能的研究
(10)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表面结构与表面粗糙度研究
(11)切削刀具对复合材料切削表面粗糙度影响的研究
(12)热处理对复合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
(13)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质量研究
(14)复合材料研究的现状及分析
(15)机械材料防腐能力的研究
(16)机械材料热导率的研究
(17)环保型易切削黄铜的研究
(18)合金刀具切削性能的研究
(19)切削加工过程的仿真方法研究进展
(20)镁合金材料的应用及加工技术的发展
5、PLC
(1)PLC控制的抢答器设计
(2)基于PLC十字路口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
(3)自动药片装瓶机PLC控制
(4)PL控制的自动存包柜设计
(5)基于PLC的打包机控制系统
(6)基于PLC的电机顺序控制系统的改造
(7)四层电梯教学模型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8)PLC控制的花样喷泉系统设计
(9)材料分拣PLC控制系统设计
(10)基于PLC的X62W型卧式万能铣床润滑系统设计
(11)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
(12)PLC控制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13)基于PLC的智能车库门控制系统设计
(14)PLC在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15)基于PLC的机械手分选大小球的自动控制
(16)基于PLC的摇臂转床控制系统设计
(17)PLC在电梯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18)PLC在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中的应用
(19)PLC控制的智能定时闹钟设计
(20)自动送料车系统PLC控制设计
6、液压类
(1)液压台虎钳设计
(2)万能外圆磨床液压系统设计
(3)挖掘机液压系统设计
(4)液压全自动步进上料机构的设计
(5)GKZ高空作业车液压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6)某机床的液压传动回路设计。
(7)某机床(设备)液压故障诊断研究。
(8)组合机床动力滑台的液压系统设计
设计要求:系统实现“快进-工进-快退-停止”的工作循环
已知条件:机床有主轴16根,钻14个φ13.9mm的孔,2个φ8.5mm的孔,工件材料:铸铁,硬度HB为240;运动部件重G=9800N;快进快退速度均为5.5m/min;动力滑台采用平导轨,静、动摩擦因数fs=0.2,fd=0.1;往复运动的加速、减速时间为0.2s;快进行程L1=100mm;工进行程L2=50mm。
(9)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设计
(10)液压机液压系统设计
(11)钻削专用机床液压传动系统设计
设计要求:系统实现“工件夹紧-工作台快进-工作台工进—工作台快退-工件松开”的工作循环
已知条件:运动部件重25000N,最大铣削力18000N, 夹紧力30000N.快进快退速度均为5m/min;100~1200 mm/min
主液压缸最大行程400mm,其中工进行程180mm;夹紧缸行程20mm
夹紧时间1s
(12)注塑机液压系统设计
(13)采煤机的液压牵引系统设计
二、论文(设计)格式
(一)毕业论文格式
1.标题:
毕业论文题目——黑体小二
2.作者姓名:加粗仿宋体小三号
3.中英文摘要:(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摘要”字样——加粗仿宋体小三号
摘要正文——仿宋小四
4.关键词——加粗仿宋小四
5.毕业论文正文:
第一层次(用1,2,3„)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加粗仿宋体字
第二层次(用1.1,1.2,1.3„)题序和标题用四号加粗仿宋体字
第三层次(用1.1.1,1.1.2,1.1.3„)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加粗仿宋体字
正文用仿宋体小四号(英文用新罗马体12号)
毕业论文页面设置注意装订线,页码一律用小5号字标明;正文采用单倍行距,标准字符间距。页边距上、下、左、右都为20mm。
(二)毕业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1.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即:1.„„、1.1„„、1.1.1„„),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目录的位置在论文前一页。
2.标题:
标题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3.毕业论文摘要说明:
毕业论文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题目的内容,中文摘要在300字左右,外文摘要同中文摘要。
4.毕业论文正文: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
(1)选题背景:说明本设计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2)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3)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指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4)结果分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
(5)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结论要写得概括、简短。
5.毕业论文字数要求在10000字左右。
6.谢辞:
谢辞应以简短的文字对在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
7.参考文献与附录:
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可向读者提供的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一般做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宜过多,但应列入主要的文献可6篇以上。
附录是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三)毕业设计要求
1.毕业论文要求同一、二。
2.毕业论文字数在3000字左右。
3.毕业设计要完成5张A2图纸,其中至少有一张A1图纸。如有A0图纸可折算为相应张数的A2图纸。
三、指导老师
(一)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1.2008应用电子技术班:宋东亚老师胡月平老师王莹老师李瑞芳老师
2.2008电气自动化技术班:司慧玲老师宋奎老师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
1、机加类:牛瑞丽老师
2、机械设计类:张红老师
3、数控类:陈尚坤老师
4、材料类:张千老师
5、PLC :李齐德老师李亚丽老师
6、液压类:王丽娟老师
四、其他
1.上交要求:上交电子版、打印版(交至辅导员老师处)
2.上交时间:2011年4月9日
3.答辩时间:2011年5月8日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