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郑州市林果产业化经营实施方案(大全)
郑州市林果产业化经营实施方案
2000-2003年
根据《郑州市(1999-2003年)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和郑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关 于落实<郑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任务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林果产业发展现状,提出我市林果 产业化经营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从现在起到2003年,我市林果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省会城市 的辐射作用和城郊地域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 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保名牌,创新优,出精品,强化有郑州特色的林 果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培育销售和加工龙头企业,逐步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新型 林果产业化经营和组织形式。
二、发展目标
在抓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强力推进林果产业化发展,具体发展目标为:
巩固提高25万亩苹果、20万亩大枣和12万亩时令水果、特用经济林基地,新建产业基地18.4万 亩,到2003年,全市林果产业基地总规模达到75万亩,总产量达到23万吨,比1999年增长20.5%,活立
木蓄积总量达到440万立方米;
实施名牌精品战略,抓好12项林果产业精品工程建设,到2003年初步建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林果产业名优品牌;抓好巩义汇源果汁加工厂、新郑大枣加工厂、登封无花果食 品有限公司、郑州及果品产区批发市场等龙头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林果产品销售体系。
三、依托资源,面向市场,建设产业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完善流通体系
(一)林果产业基地建设
1、苹果基地
大枣是我市历史名产,现有20.9万亩,年产量2.5万吨左右,主要分布在新郑市孟庄镇周围,包括中牟县、管城区与之相近的乡镇。计划新发展2万亩,到2003年,面积达到22.9万亩,产量达到2.8 万吨。
对老枣园要以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为主,推广应用稀土元素、综合病虫防治和人工炕枣等 先进技术,并组织科研人员对“中华红枣大观园”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我市枣区知名度,增 加附加效益。对新发展枣园,提倡推广实生嫁接苗木,主要采用农枣间作模式,改进株行距为3×8-10 米,同时推广矮密早丰集约化栽培模式,密度为每亩110株左右,并适当引进内黄枣、赞皇枣等加工品 种和灵枣、梨枣、冬枣等鲜食品种,扩大规模,增加供应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3、鲜食桃基地
4、早熟梨基地
5、优质鲜食葡萄基地
6、河阴石榴基地
7、草莓基地
8、银花基地
9、大樱桃基地
10、无花果基地
11、仁用杏基地
12、沿黄低凹区工业原料林基地
13、平原农区用材林基地
(二)培育龙头企业
重点抓好巩义汇源果汁厂二期工程扩建,完善其榨汁功能,提高生产能力,解决群众卖果难问 题;为登封无花果食品有限公司建立生产基地,提供技术服务,支持他们进行综合加工技术开发;帮助 新密市金银花制品厂进行“金银花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新产品研制”科研项目和“金银花药用物质萃取 及系列保健品开发”科研项目;帮助管城区草莓产区进行草莓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组建新郑市大枣集 团总公司,把大枣生产、开发、经营和对外贸易纳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
(三)完善市场销售体系,扩大产品销售渠道
首先抓好郑州市陈砦果品交易市场、沙口路果品批发市场、新郑市红枣商贸城等大型林果产品 交易市场和县城中型林果产品交易市场的完善工作,新建和完善一批产地骨干林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 好市场销售的“硬件”。二是推广巩义市大力发展中介组织,鼓励林果产品经销经纪人队伍加入流通领
域进行促销。三是推行登封市政府举办“金秋果会”,二七区候寨乡政府举办“樱桃节”,新郑市政府举办“枣乡一日游”,巩义市注册“南河渡牌”石榴商标的做法,积极宣传产品,扩大影响,提高产品知名度。
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林果产业化进程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调整林业结构,要以遏制水土流 失,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从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出发,积极发展经济林、速生 丰产林。结合我市林果产业发展现状,在实施林果产业开发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设产业基地
根据我市自然条件,全市林果产业基地划为六个生态类型区域:
1、黄土丘陵区,主要由沿黄邙岭和西部连山丘陵组成,包括巩义、荥阳、登封、新密以及二 七区、邙山区的42个乡镇。该区在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护岸固坡林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退耕还 林,有水利条件的以发展苹果、石榴等水果为主,无灌溉条件的以栽植柿子、核桃、花椒等干果为主。
2、西部石质山区,包括巩义、荥阳、登封、新密、新郑五市的31个乡镇。该区在抓好封山育 林,保护好天然林,积极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仁用杏、花椒、银杏、金银 花、板栗等经济林树种。
3、中部平原农区,包括新郑、荥阳、中牟等34个乡镇。以营造平原农田林网,建立苗木繁育 基地为重点。
4、东部沙区,包括中牟、新郑、管城21个乡镇。以尽快固定流动半流动沙丘,建立以防风固 沙林为主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发展农枣间作、优质梨等小杂果基地。
5、沿黄低洼区,包括巩义、荥阳、中牟及近郊沿黄各区28个乡镇。该区在营造好农田防护林 网的同时,大力发展优质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基地。
6、城市郊区,包括郑州市城区及县城附近的26个乡镇。该区在营造好生态防护林的基础上,以发展葡萄、樱桃、草莓、桃等时令水果为主。
(二)强力组织推广一批先进实用的林果技术
林果产业开发要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培育科技创新队伍,组装配套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结合 我市林果产业规划重点组织全市林果科技人员抓好以下十六项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
(三)抓好林木种苗工程
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实施林果产业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的良种壮苗,为此,要把种苗工程作 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要充分发挥4个国有林场、6个国有苗圃和全市60个林业育苗专业大户的 骨干作用。抓好以荥阳泡桐、中牟速生杨、新郑大枣、中原须水绿化及特用苗木等区域化良种繁育基地 建设,提高林果基地建设良种供应水平。同时,强化种苗质量监督,确保工程基地造林新用苗木90%为 良种壮苗。
市重点抓好中牟县郑庵乡360亩东部沙区优质用材林苗木繁育示范苗圃、新郑市孟庄镇300亩经 济林良种示范园、郑州市苗木场180亩常绿绿化观赏苗木培育基地、巩义市核桃园乡260亩山区良种苗木 繁育圃、荥阳市广武镇340亩平原农区优质泡桐繁育圃、中原区须水镇160亩特用林苗木繁育圃等6个苗 木繁育基地,总面积1600亩。主要引进、培育170多个国内外优良用材林、经济林树种和品种。2000年8 月底以前完成六个繁育基地的规划、整地、打井配套等基础工作,引进、培育部分优质苗木。该项目总 投资408万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概算180万元;育苗设备投资概算47万元;良种引进及生产投资概算 153万元;技术培训、推广费,需投资28万元。在总投资408万元中,项目单位和当地群众自筹163万 元,需市财政拨款345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年产优质用材林苗木374万株,年产优质经济林苗木110万 株,年产优质品种接穗30万个,年产直接经济效益可达762万元。同时,新引进大量的优质经济林、用 材林树种、品种,丰富了我市主栽树种,将有效地改变过去树种单
一、病虫危害严重、经济林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的局面,能极大地调动农民发展林果产业的积极性。
(四)实施精品带动战略
林业精品工程是体现林业特点和政府形象的高标准示范工程,搞好林果产业基地精品工程,充 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对提高全市绿化水平、加快林果产业开发步伐,振兴区域经济、培育新 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今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林业精品年活动,把实施精品工 程作为推进年度各项林业工作和实施产业开发的一个重要手段,纳入目标考核,实行单项考评。
具体建设项目:巩义市康店镇康北村早熟苹果示范基地、新郑孟庄镇稔卢村大枣示范园、管城 区南曹乡姚庄鲜食桃精品工程、新郑龙王镇陈楼村优质梨精品工程、二七区候寨乡烟垌坡鲜食葡萄基 地,荥阳市北邙乡刘沟村河阴石榴精品基地、管城区南曹乡郎庄草莓示范园、新密市牛店镇小砦密银花 示范园、新郑市龙湖镇古城村樱桃观光区精品工程、中牟林场杨树速生丰产林精品工程、新郑市辛店镇 农田林网精品工程、新密市白砦镇油坊庄村密香杏示范园工程等12项精品工程,工程设计总面积1.28万 亩,林网1.95万亩,投资概算846.8万元,建成后年效益可达4296.8万元。(详见表三)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林果产业化开发不仅是我市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我市林业生 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手段。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市 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关于落实<郑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任务的通知》,按照六个一管理体 系,为确保林果业产业化健康快速发展,成立郑州市林果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领导小组行 使指导和服务职能,具体审批规划,组织协调,服务保障。专家小组主要由省会院校、科研推广部门专
家和基层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能是为政府当好参谋,提出发展建议和实施意见,定期开 展各类信息、技术服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郑州市林业局,主任由市林业局担 任,并明确专职人员抓此项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认真抓好本区域内林果产 业化规划的落实。
(二)落实政策,搞好服务
落实林果业产业政策,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要积极采取和大力推广承包、租赁、入股、反 租倒包等多种形式,以实行山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促进林权、经营权的合理流动。对按照规划实施林果 业产业基地开发的农户,要认真落实承包期一定30年不变的国家政策,特别是对开发“四荒”(荒山、荒丘、荒沟、荒滩)的,要充分考虑到林果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承包期可延长到70年或更长的时间,并允许继承。要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鲜果类栽植7年内、干果类栽植10年内暂缓征收农业特产税的规 定(国务院[1994]143号);对于兴办加工、销售林果业产品的企业,要在税收、销售、项目审批等方 面给于优惠,各级职能部门也要多方位地为产业开发搞好信息服务、流通服务、金融服务和法律服务。
(三)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
从现在起到2003年,我市林果业产业基地建设投资概算为10961万元。其中2000年需投资1063 万元,2001年需投资2543万元,2002年需投资3661万元,2003年需投资3694万元;县(市)、区和农民
自筹部分为6384万元,申请信贷资金2000万元。在管好、用好各类信贷、项目资金和农民投工投劳外,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林果产业建设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在产业基地培育、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科 技进步等方面,要给予必要的倾斜,市里需投入2577万元,主要用于新品种引进、良种繁育、高效示范 建设和产业基地及培育龙头企业,分年度投资计划为:2000年需投资248万元,2001年需投资593万元,2002年需投资854万元,2003年需投资862万元。
(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含量
一是健全完善林业科技推广网络,乡镇林技推广机构是林业技术推广的基本力量,要在继续落 实“三定”方案基础上,增加推广经费,改善工作条件,提高人员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二是强 化林果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采取长短结合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力争到2003年使 全市农村户户都有一个科技明白人,中青年农民人人掌握一项新技术。三是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加强与在郑的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与合作,利用这些单位的科技优势和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网 络采集各种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为广大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四是及时组织有关林业科技 人员深入基层,举办技术讲座,建设科技示范乡(镇)或科技示范村,并有计划、有重点创办一批示范 基地,优良种苗繁育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五)创造条件,培育龙头企业组织
龙头企业组织是推动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培育龙头企业的重点是扶持和培育一批能带动区域经 济发展的林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首先要从实际出发,为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吸引一批有资金、有能力的单位和个人加入到林果产业加工的行列。其次要为林果产品加工企业做好服 务,协调其与各方面的关系,提供信息,保证能源,给予信贷优惠,引导企业正确处理与基地农户的利 益关系,逐步建立约束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第三要鼓励林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 发,多出产品,出名牌产品,在科研立项、商标注册、产品销售等方面尽可能给予优惠和便利。
郑州市林果产业化小组
二OOO年三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林果实施方案
四坝镇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林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凉发?2011?6号文件,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我镇林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切实把林果业建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本地实际,突出区域特色,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林果业基地建设步伐,努力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构筑产销结合的高效林果产业体系,以促进林果业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把林果业建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特色、区域布局、规模发展的原则;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同兼顾的原则;
坚持行政推动、示范带动、效益驱动的原则;
坚持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科技支撑的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农户主体、项目促进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到2015年,我镇林果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林果业年
总产值达到1500万元以上,林果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以上。林果业布局趋于合理,结构进一步优化,竞争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特色林果产业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镇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林果站、财政所、农技站等站所为成员的林果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具体协调解决林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村上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积极支持林果业发展。
(二)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林果技术。依托项目带动,结合基地建设,把常规林果技术和现代林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起来,点面结合,加快推广优质良种苗木繁育、矮化密植栽培、整形修枝、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有害生物防治、贮藏保鲜、精深加工、分级包装等技术。对各种技术措施进行筛选、组装、配套,集成技术优势,全面提高林果业科技水平,加快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力争抓好“三个一”工程。即:建好一个科技推广示范点、扶持一批科技示范户、配置一个主导产业。
(三)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要高度重视林果技能培训工作,围绕林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着眼于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采取行政措施推动,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户联动、相关镇门共同参与的办法,开展实用、实效、通俗易懂的林果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力争在3年内完成1000名农民的技
能培训任务。做到村村都有农民技术员,户户都有技术明白人,形成一支稳定的基层林果技术队伍。
(四)建立稳定的的政策保障机制。进一步研究国家土地相关政策,利用条件较好的土地发展林果业。集体组织、产业协会以及林果业大户等开展土地承包、租赁等方式发展林果业,鼓励利用荒地发展林果业。土地使用权允许依法继承和转让,依法保护林木、林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林果基地建设配套水利设施要纳入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保障林果业发展用水。农民及其他林果经营者在自己拥有使用权的林地内修建看护设施、简易的果品贮藏设施,可不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区上对特色林果业建设予以大力扶持。一是对特色林果业建设种苗费给予补贴。依据乡镇当年造林苗木费的总额(以签订的供苗合同数量为准,由区林业局负责核实)区财政补贴苗木费总额的60%,个人自筹40%,主要用于苗木定购。年底检查验收后,按合格面积(成活率>85%、保存率100%)对个人自筹的镇分一次性予以补贴,不合格的,在补植合格后进行补贴,不合格面积的补植苗木费由个人自行解决。二是凡连片发展特色林果业50亩以上(包括50亩)、造林达到合格标准的地块,区上按照第一年150元/亩、第二年100元/亩、第三年50元/亩的标准,对林果种植前三年给予补偿。三是对在林果产业建设中成绩显著的村干部实行奖励政策。凡每村特色经济林种植连片面积达500亩以上者,村干部可优先享受养老保险,进一步调动村干部在林果产业建设中的积极性。四是区财政在近三年每年列支不少于100万元的资金,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林果业发展成绩突出的乡镇(单位)进行重奖。篇二:柏树乡关于加快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凉柏政字[2011]07号 签发人:冯爱民
柏树乡人民政府
关于上报《关于加快林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的报 告
区林业局:
根据中共武威市凉州区委、武威市凉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凉发[6]号)文件精神,现将我乡《关于加快林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随文报来,请审阅。
特此报告
附:柏树乡特色林果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
柏树乡人民政府2011年2月20日
柏树乡关于加快林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现代节水林业发展步伐,切实把我乡林果业建设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结合我乡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林果业在全乡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随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深入实施,加快以突出节水为重点的特色经济林发展,是重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治理石羊河流域步伐的必然要求。提高单方水和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是发展农村经济面临的最关键的课题,林果业的发展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且收益周期长,是实现节水、增收、增效的最有效途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提高经济效益,推广应用节水高效实用技术,是治理深入实施的重要保障。
(二)发展林果业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我乡林果业栽培历史悠久,有较好的区域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广大群众得到了实惠,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加强技术服务,转变经营管理方式,实现林果业由粗放管理型向集约经营型管理方向转变。
(三)发展林果业是有效增加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林果业规模化栽培可以大面积增加森林植被,形成绿洲小气候,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外部环境形象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我乡本地实际,突出区域特色,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林果业基础建设步伐,努力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促进林果业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把林果业建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二)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特色、区域布局、规模发展的原则;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同兼顾的原则;坚持行政推动、示范带动、效益驱动的原则;坚持政策保障、资金扶持、科技支撑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农户主体、项目促进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到2015年全乡林果种植面积达到户均2亩,预计累计达到7000亩,林果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林果业布局趋于合理,结构进一步优化,竞争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特色林果产业体系,力争在特色小杂果经济林的种植上下功夫,利用独特的自然地理资源优势,按照因地适树、发挥优势、集中连片、稳步推进的要求,重点发展以薄皮核桃和皇冠梨为主的设施林果业。2011年我乡将种植主要以皇冠梨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小杂果,目前规划三个村连片种植达到1000亩,其中杨寨村计划种植200亩、柏树村计划种植600亩、张寨村计划种植200亩;加大低产、低效果园改造力度,按照改造完善提高的要求,采取行政推动、技术服务、资金扶持等措施,利用新技术对传统果园进行调整更新,采用优良品种,实施高接换优,加快嫁接改造来提高单产和品质,力争三到五年时间,全面完成现有低产低效果园的更新改造。
三、强化措施,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一)大力推广实用的林果技术。把常规林果技术的普及和现代林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点上示范和面上覆盖结合起来,重点围绕提高品质和效益,加快推广优质良种苗木,整形修枝、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有害生物防治、贮藏保鲜、精深加工、分级包装等技术,全面提高林果业科技水平,加快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二)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围绕林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采取行政措施推动、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户联动、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办法,开展实用、有效、通俗易懂的林果科技培训,做到村村都有农民技术员,户户都有技术明白人,形成一支稳定的基层林果技术队伍。
四、加强对林果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一)高度重视发展林果业工作,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特色林果业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加快建设特色林果业产业体系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摆上我乡重要议事日程。全力推动不折不扣的完成任务,乡上对特色林果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村、组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要追究责任。
(二)建立健全特色林果业的组织结构,乡上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林业、财政、农技、水管等部门为成员的林果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具体协调解决特色林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负责林果业发展规划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日常工作。篇三:郑州市林果产业化经营实施方案
郑州市林果产业化经营实施方案 2000-2003年
根据《郑州市(1999-2003年)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和郑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关 于落实<郑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任务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林果产业发展现状,提出我市林果 产业化经营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从现在起到2003年,我市林果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省会城市 的辐射作用和城郊地域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 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保名牌,创新优,出精品,强化有郑州特色的林 果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培育销售和加工龙头企业,逐步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新型 林果产业化经营和组织形式。
二、发展目标
在抓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强力推进林果产业化发展,具体发展目标为: 巩固提高25万亩苹果、20万亩大枣和12万亩时令水果、特用经济林基地,新建产业基地18.4万 亩,到2003年,全市林果产业基地总规模达到75万亩,总产量达到23万吨,比1999年增长20.5%,活立
木蓄积总量达到440万立方米;
实施名牌精品战略,抓好12项林果产业精品工程建设,到2003年初步建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林果产业名优品牌;抓好巩义汇源果汁加工厂、新郑大枣加工厂、登封无花果食 品有限公司、郑州及果品产区批发市场等龙头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林果产品销售体系。
三、依托资源,面向市场,建设产业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完善流通体系
(一)林果产业基地建设
1、苹果基地
大枣是我市历史名产,现有20.9万亩,年产量2.5万吨左右,主要分布在新郑市孟庄镇周围,包括中牟县、管城区与之相近的乡镇。计划新发展2万亩,到2003年,面积达到22.9万亩,产量达到2.8 万吨。
对老枣园要以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为主,推广应用稀土元素、综合病虫防治和人工炕枣等 先进技术,并组织科研人员对“中华红枣大观园”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我市枣区知名度,增 加附加效益。对新发展枣园,提倡推广实生嫁接苗木,主要采用农枣间作模式,改进株行距为3×8-10 米,同时推广矮密早丰集约化栽培模式,密度为每亩110株左右,并适当引进内黄枣、赞皇枣等加工品 种和灵枣、梨枣、冬枣等鲜食品种,扩大规模,增加供应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3、鲜食桃基地
4、早熟梨基地
5、优质鲜食葡萄基地
6、河阴石榴基地
7、草莓基地
8、银花基地
9、大樱桃基地
10、无花果基地
11、仁用杏基地
12、沿黄低凹区工业原料林基地
13、平原农区用材林基地
(二)培育龙头企业
重点抓好巩义汇源果汁厂二期工程扩建,完善其榨汁功能,提高生产能力,解决群众卖果难问 题;为登封无花果食品有限公司建立生产基地,提供技术服务,支持他们进行综合加工技术开发;帮助 新密市金银花制品厂进行“金银花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新产品研制”科研项目和“金银花药用物质萃取 及系列保健品开发”科研项目;帮助管城区草莓产区进行草莓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组建新郑市大枣集 团总公司,把大枣生产、开发、经营和对外贸易纳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
(三)完善市场销售体系,扩大产品销售渠道
首先抓好郑州市陈砦果品交易市场、沙口路果品批发市场、新郑市红枣商贸城等大型林果产品 交易市场和县城中型林果产品交易市场的完善工作,新建和完善一批产地骨干林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 好市场销售的“硬件”。二是推广巩义市大力发展中介组织,鼓励林果产品经销经纪人队伍加入流通领
域进行促销。三是推行登封市政府举办“金秋果会”,二七区候寨乡政府举办“樱桃节”,新郑市政府举办“枣乡一日游”,巩义市注册“南河渡牌”石榴商标的做法,积极宣传产品,扩大影响,提高产品知名度。
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林果产业化进程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调整林业结构,要以遏制水土流 失,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从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出发,积极发展经济林、速生 丰产林。结合我市林果产业发展现状,在实施林果产业开发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设产业基地
根据我市自然条件,全市林果产业基地划为六个生态类型区域:
1、黄土丘陵区,主要由沿黄邙岭和西部连山丘陵组成,包括巩义、荥阳、登封、新密以及二 七区、邙山区的42个乡镇。该区在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护岸固坡林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退耕还 林,有水利条件的以发展苹果、石榴等水果为主,无灌溉条件的以栽植柿子、核桃、花椒等干果为主。
2、西部石质山区,包括巩义、荥阳、登封、新密、新郑五市的31个乡镇。该区在抓好封山育 林,保护好天然林,积极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仁用杏、花椒、银杏、金银 花、板栗等经济林树种。
3、中部平原农区,包括新郑、荥阳、中牟等34个乡镇。以营造平原农田林网,建立苗木繁育 基地为重点。
4、东部沙区,包括中牟、新郑、管城21个乡镇。以尽快固定流动半流动沙丘,建立以防风固 沙林为主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发展农枣间作、优质梨等小杂果基地。
5、沿黄低洼区,包括巩义、荥阳、中牟及近郊沿黄各区28个乡镇。该区在营造好农田防护林 网的同时,大力发展优质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基地。
6、城市郊区,包括郑州市城区及县城附近的26个乡镇。该区在营造好生态防护林的基础上,以发展葡萄、樱桃、草莓、桃等时令水果为主。
(二)强力组织推广一批先进实用的林果技术
林果产业开发要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培育科技创新队伍,组装配套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结合 我市林果产业规划重点组织全市林果科技人员抓好以下十六项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
(三)抓好林木种苗工程
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实施林果产业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的良种壮苗,为此,要把种苗工程作 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要充分发挥4个国有林场、6个国有苗圃和全市60个林业育苗专业大户的 骨干作用。抓好以荥阳泡桐、中牟速生杨、新郑大枣、中原须水绿化及特用苗木等区域化良种繁育基地 建设,提高林果基地建设良种供应水平。同时,强化种苗质量监督,确保工程基地造林新用苗木90%为 良种壮苗。
市重点抓好中牟县郑庵乡360亩东部沙区优质用材林苗木繁育示范苗圃、新郑市孟庄镇300亩经 济林良种示范园、郑州市苗木场180亩常绿绿化观赏苗木培育基地、巩义市核桃园乡260亩山区良种苗木 繁育圃、荥阳市广武镇340亩平原农区优质泡桐繁育圃、中原区须水镇160亩特用林苗木繁育圃等6个苗 木繁育基地,总面积1600亩。主要引进、培育170多个国内外优良用材林、经济林树种和品种。2000年8 月底以前完成六个繁育基地的规划、整地、打井配套等基础工作,引进、培育部分优质苗木。该项目总 投资408万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概算180万元;育苗设备投资概算47万元;良种引进及生产投资概算 153万元;技术培训、推广费,需投资28万元。在总投资408万元中,项目单位和当地群众自筹163万 元,需市财政拨款345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年产优质用材林苗木374万株,年产优质经济林苗木110万 株,年产优质品种接穗30万个,年产直接经济效益可达762万元。同时,新引进大量的优质经济林、用 材林树种、品种,丰富了我市主栽树种,将有效地改变过去树种单
一、病虫危害严重、经济林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的局面,能极大地调动农民发展林果产业的积极性。
(四)实施精品带动战略
林业精品工程是体现林业特点和政府形象的高标准示范工程,搞好林果产业基地精品工程,充 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对提高全市绿化水平、加快林果产业开发步伐,振兴区域经济、培育新 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今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林业精品年活动,把实施精品工 程作为推进各项林业工作和实施产业开发的一个重要手段,纳入目标考核,实行单项考评。
具体建设项目:巩义市康店镇康北村早熟苹果示范基地、新郑孟庄镇稔卢村大枣示范园、管城 区南曹乡姚庄鲜食桃精品工程、新郑龙王镇陈楼村优质梨精品工程、二七区候寨乡烟垌坡鲜食葡萄基 地,荥阳市北邙乡刘沟村河阴石榴精品基地、管城区南曹乡郎庄草莓示范园、新密市牛店镇小砦密银花 示范园、新郑市龙湖镇古城村樱桃观光区精品工程、中牟林场杨树速生丰产林精品工程、新郑市辛店镇 农田林网精品工程、新密市白砦镇油坊庄村密香杏示范园工程等12项精品工程,工程设计总面积1.28万 亩,林网1.95万亩,投资概算846.8万元,建成后年效益可达4296.8万元。(详见表三)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林果产业化开发不仅是我市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我市林业生 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手段。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市 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关于落实<郑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任务的通知》,按照六个一管理体 系,为确保林果业产业化健康快速发展,成立郑州市林果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领导小组行 使指导和服务职能,具体审批规划,组织协调,服务保障。专家小组主要由省会院校、科研推广部门专 家和基层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能是为政府当好参谋,提出发展建议和实施意见,定期开 展各类信息、技术服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郑州市林业局,主任由市林业局 担 任,并明确专职人员抓此项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认真抓好本区域内林果产 业化规划的落实。
(二)落实政策,搞好服务
落实林果业产业政策,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要积极采取和大力推广承包、租赁、入股、反 租倒包等多种形式,以实行山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促进林权、经营权的合理流动。对按照规划实施林果 业产业基地开发的农户,要认真落实承包期一定30年不变的国家政策,特别是对开发“四荒”(荒山、荒丘、荒沟、荒滩)的,要充分考虑到林果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承包期可延长到70年或更长的时间,并允许继承。要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鲜果类栽植7年内、干果类栽植10年内暂缓征收农业特产税的规 定(国务院[1994]143号);对于兴办加工、销售林果业产品的企业,要在税收、销售、项目审批等方 面给于优惠,各级职能部门也要多方位地为产业开发搞好信息服务、流通服务、金融服务和法律服务。
(三)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
从现在起到2003年,我市林果业产业基地建设投资概算为10961万元。其中2000年需投资1063 万元,2001年需投资2543万元,2002年需投资3661万元,2003年需投资3694万元;县(市)、区和农民
自筹部分为6384万元,申请信贷资金2000万元。在管好、用好各类信贷、项目资金和农民投工投劳外,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林果产业建设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在产业基地培育、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科 技进步等方面,要给予必要的倾斜,市里需投入2577万元,主要用于新品种引进、良种繁育、高效示范 建设和产业基地及培育龙头企业,分投资计划为:2000年需投资248万元,2001年需投资593万元,2002年需投资854万元,2003年需投资862万元。
(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含量
一是健全完善林业科技推广网络,乡镇林技推广机构是林业技术推广的基本力量,要在继续落 实“三定”方案基础上,增加推广经费,改善工作条件,提高人员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二是强 化林果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采取长短结合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力争到2003年使 全市农村户户都有一个科技明白人,中青年农民人人掌握一项新技术。三是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加强与在郑的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与合作,利用这些单位的科技优势和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网 络采集各种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为广大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四是及时组织有关林业科技 人员深入基层,举办技术讲座,建设科技示范乡(镇)或科技示范村,并有计划、有重点创办一批示范 基地,优良种苗繁育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五)创造条件,培育龙头企业组织
龙头企业组织是推动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培育龙头企业的重点是扶持和培育一批能带动区域经 济发展的林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首先要从实际出发,为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吸引一批有资金、有能力的单位和个人加入到林果产业加工的行列。其次要为林果产品加工企业做好服 务,协调其与各方面的关系,提供信息,保证能源,给予信贷优惠,引导企业正确处理与基地农户的利 益关系,逐步建立约束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第三要鼓励林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 发,多出产品,出名牌产品,在科研立项、商标注册、产品销售等方面尽可能给予优惠和便利。
郑州市林果产业化小组
二ooo年三月二十六日篇四:林果业 基地 实施方案
核桃示范园建设工程
项目 建 议 书 xxxxxxx 二00七年
项 目 名 称: 项目工程负责人: 项目资金监管负责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 报 告 编 写 人: 审 定: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 项目建设的意义„„„„„„„„„„„„„„ 项目建设内容及项目投资估测„„„„„„„„ 效益分析„„„„„„„„„„„„„„„„„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 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核桃示范园建设工程。1.2 项目建设地点:xxxxxxx 1.3基本情况 xxx县地处天山南麓,位于xxx西南。东经xx°xx′-xx°xx′,北纬xx°xx′-xx°xx′。全县东西长xxx公里,南北宽约xxx公里,总面积xxxx平方公里。西与xxx市、xxx县地界相交,北与xxx县相接,东与xxx县相望,县城距离xxx首府乌鲁木齐公路里程xxx公里。1.3.1 行政区域 xxx县录属于xxxxx市,下辖x个乡、x镇、x个场。共有x个居委会,xxx个村委会。1.3.2 地形地貌
xxx县地势地貌特征明显,其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高程xxx米,最地海拔高程xxx米。县境西南部的洪积平原区属大片荒漠,并有四条干河床的分布,土壤贫瘠。其中有荒漠地xxx万亩,可开垦利用。全县有大小湖泊位xx处,约xxx万亩(其中坑塘xx处,面积xxx万亩),多散布在县境东西部。1.3.3 水文概况
全县总面积为8233平方公里。其中水湿地面积约24.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32%。xxx河流主要是xx河,源出xxxxx,流经xxxxx,穿过xxxxx,集xx河等支流,自xxx转向南下xxxxx奔泻而出。它灌溉着xx、xx、xx地方的万亩良田,成为xxx绿洲的生命之源。该河年径流量为21.97亿立方米,年均流量为69.5立方米/秒,实测流量184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4.4立方米/秒,其水资源总量为8.5亿立方米。xxx县多年来平均实际从渭干河引水为5.45亿立方米,近几年每年引水量约为6.24亿立方米。全县主要渠道有六条,xxx,xxx,xxx、xxx、xxx和xxx。均系xxx河水引入,流经全县6乡2镇1场,全县干、支渠总计渠长xxx公里,已防渗xxx公里,防渗率达到xx以上,主要斗渠xxx条,计xxxx公里,农渠xxx条,主要的干支排xxx条,计xxx公里,灌田xxx万亩。全县有水库x座,以xx水库最大,库容量为xxx万立方米,其次是xx水库和xx水库,总计库容xxx万立方米,近几年,实际蓄水是xxxxx万立方米。全县有泉水xx处,年流量为xxx立方米/秒,年可引用量为xxx万立方米,湖泊有xx处,但大多数是农区排碱渠水注入洼地形成,少数是地下水位高,溢出地面而形成。至2006年底,全县可利用机井xxx眼,其中xxx眼加盖了井房。1.3.4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来源主要是xxx水、各水库、干支渠及田间渗漏补给。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纪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两大类型,地下水年篇五:泽普县林果资源管理调查实施方案
泽普县林果资源管理调查实施方案
一、调查目的、任务和意义
林果资源调查是林业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是科学组织泽普特色林果业经营,合理安排林果业生产建设和制定林果业生产计划的依据。我县林果资源调查以乡镇场为单位,通过对特色林果资源的区划、树种分布及其各专项调查,获得调查区林果资源数量、质量以及空间分布格局数据,特色林果种植情况,土壤肥力基本情况,果园管理水平,为制定林果业发展规划、进行林果集约经营以及建立林果资源信息管理平台提供基础数据,为我县下一步林果测土配方施肥顺利实施打下良好基础,是泽普林果业提质增效、科学有序发展的基础。
我县林果资源调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清我县特色林果资源种类、面积、分布、种植株数、产量、经营管理状况及立地状况,最终建立林果资源数据库及林果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林果资源数据动态与可视化管理。
二、调查范围及调查内容
1、本次林果资源调查范围是全县特色林果分布区。
2、调查内容
(1)查清我县特色林果种植地点、面积、分布,主要树种及品种、种植株数、产量等。(2)查清我县林果主要树种的林龄(果期)结构、树种结构。
(3)查清我县林果的主要树种(品种)遭受病、虫害状况。
(4)查清我县林果种植地的土壤状况、肥力状况。
(5)查清我县林果资源经营管理状况、种植区社会经济状况。
三、调查方法
(一)小班调查
1、区划(验证)(1)利用1:1万或1:2.5万的工作底图(卫星影像图),在外业调查时,直接现地根据小班区划因子进行区划,并对卫星遥感数据拍摄之后变化的小班,如新建公路、水库、建筑物、造林地、新伐区等,要根据变化前后的周边地形地物利用黑色中性笔徒手将其在相应位置上一一勾绘出来,形成区划图。(2)区划界限包括县界、乡界、村(林班)界、小班界、乡所在地建设用地界、各村居民建设用地界;主要公路及走向;主要河流、渠道及走向。(3)标注点:标注乡名、村名、公路与河流名称及小班号。
2、小班调查内容
小班调查采用目测调查与实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见小班调查簿)。1.县、乡、村以实名填写。2.小班号:填写小班的编号。3.gps数据
4.土地所有权:填写国有或集体。5.土地使用权:填写国有、集体或个人。6.林木所有权:填写国有、集体、个人、联营。7.地类:按土地利用类型填写,如农田、林地、果园、未成林造林地等 8.小班面积:单位为公顷,保留2位小数。9.工程类别:退耕还林工程(简称“退耕”),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简称“三北”)、其它工程(简称“其它”)。
10.事权:生态公益林(地)分为国家级或地方级。11.林种:记载到亚林种。12.树种:填写树种名。13.品种:填写品种名称。14.树种配置:用十分法记载。经济林、灌木经济林按株数或丛数比例按十分法确定树种配置比例标准
15.平均树高:目测优势树种的平均高。16.平均地径:目测优势树种的平均地径(cm)。17.平均树龄:记载树种的年龄。18.生产期:分为产前期、初产期、盛产期、衰老期四个果期记载。19.株行距:种植植株的株距与行距(米)。20.每公顷株数(有效数):以株行距计算的总株数减去缺失的株数。21.小班株数:小班的实际株数。22.近三年的产量:访问调查,以公斤计。23.主要病害种类:记录该小班的主要病害名称。24.病害程度:按危害程度等级标准填写。25.主要虫害种类:记录该小班的主要虫害名称。26.虫害程度:按危害程度等级标准填写。27.其他灾害:按危害程度等级标准填写。28.种植类型:分为建园式(代码1)和农林间作地(代码2)29.土壤类型:填写到亚类(我县土壤类型)。30.土壤质地:填写粘土、壤土、沙土。32.土壤速效n:按各县土壤普查数据填写。33.土壤速效p:按各县土壤普查数据填写。34.土壤速效k:按各县土壤普查数据填写。35.土壤有机质:按各县土壤普查数据填写。36.灌溉方式:分为滴灌、沟灌、畦灌等。37.管理水平:集约管理和粗放管理。38.技术支持:有或无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服务。39.照片号:该小班对应的照片号。在调查每一个小班时,要对所有的小班的林相照像,照片分辨率应大于500万像素。40.林权证:说明是否有林权证。41.备注:另外需要说明的状况。42.查日期:记录小班调查时的年、月、日。43.调查员姓名:由调查员本人签字。
(二)四旁树调查
1、调查对象
未达到林地标准的经济树种四旁树(达到有林地标准(树种为经济树种)的城镇林、四旁树视其森林类别分别按照商品林或生态公益林的调查要求进行调查)。
2、调查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每个乡内,随机抽取50%的村,在抽中的村中各抽取具有代表性的10户作为调查户进行调查。(1)调查范围:抽取的村所属范围内未纳入小班区划的所有经济树木、包括房屋、农田、公路、铁路、人行道旁、河旁等。(2)调查内容:先调查各乡和各村的所有农户数,再分别对经济树的树种、果期、和株树进行调查,填入四旁树调查表。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经营
如何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搞好农业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产品需求、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提出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注重农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农业水平,实现农业产业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在农村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承包农业产业化的技术服务,农业科技人员与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成为以技术服务连接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提高农民群众科学种养水平、农业科技贡献率、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我县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促农增收、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以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为重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同时提出大力推进完善城乡服务网络,现结合云南省砚山县农业发展状况,继续为“辣椒之乡’做好辣椒产业,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应抓好以几方面工作:
1制定合理的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搞好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对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合理布局、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制定规划时,首先就得抓住“主导”,即应当只抓几个重要产业,不要过多过滥地进行规划。抓好机构组建,加强基础建设提高体制与机制创新理念,促进农业科技研发与农业企业结合,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实行市场运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另外,要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和产品优势。由于全县各地自然条件不同,资源分布不同,必须考虑不同乡镇、不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实际,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和产品基础优势。
农业部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以辣椒为重点,大力发展种植,抓好生产基地建设。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宣传引导和技术服务,巩固、扩大辣椒种植面积;一方面利用烟水工程、以工代赈、土地综合治理等项目,兴建旱地小水窖、小水井,改善辣椒生产灌溉条件,建设相对稳定的辣椒生产基地,稳步发展辣椒生产。
a推广新种植规范,创新冬早辣椒培育壮苗技术,有效提高冬早辣椒越冬保苗率推出新规格专用薄膜:配套向“两椒”种植农户推广。b研制辣椒施肥配方,推出新配方辣椒专用肥:通过对本县辣椒主产区土壤进行化验分析,提出了适合本县辣椒种植用肥配方,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向生产厂家订产氮、磷、钾15:10:15配比的辣椒,配套向种植户推广使用。2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包括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内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来进行。如果不根据市场需求去发展生产,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谁?因此制定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来进行,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和完善与充实。而所立足的市场需求不仅包括现实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包括潜在的市场需求。市场容量越大,产业发展就越有希望。要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充分抓住发达国家淘汰劳动密集型农业产业和西部开发的大好机遇,广泛招商引资,多引进些有实力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大力抓好龙头企业建设。这是推进我县农业产生化经营的核心。龙头企业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的层次、水平,决定着区域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层次和水平,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核心。真正的龙头企业,是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储藏、运销为主的企业,围绕一项产业或产品,组织农民按需生产,并提供全程服务,通过契约关系或采取其他办法,与广大农民结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济实体。龙头企业既可以是生产加工企业,也可以是中介组织和流通企业;既是生产加工或销售中心,又是信息中心、科研中心、服务中心、还是技术推广中心,它能上连市场,下连基地和农户,负有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实践证明,靠一家一户,培育不出市场主体,建起一个龙头企业,就会收到兴一个产业、带一片区城、活一方经济、富一方人民的功效。在发展方
向上,要不断向“大、高、外、新、多”方向发展。“大”,就是规模不断扩大;“高”,就是追求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外”,就是搞外向型,就是要将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到本区域以外的市场上去,努女使产品打出县外、市外甚至国外市场;“新”,就是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成果,开拓新市场;“多”,就是多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多数量发展。在发展方式的选择上,抓好龙头企业扶持培育,建立产业化发展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建设是中心环节,发展“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是我县产业发展目标。为做大做强辣椒产业,我县十分重视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培育,在辣椒加工方面,先后扶持建成了辣椒食品加工企业和公司;在辣椒营销方面,重点培育扶持。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培育,主要体现在:争取项目投资,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加强服务,积极协助企业办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绿色食品认证。
另外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革、改组、改造,培育龙头企业。要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无论何种类型、何种所有制的龙头企业,只要有较强的带动和辐射功能、都要鼓励其发展,给予其扶持。对于龙头企业的扶持,既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给优惠政策,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要向其投入多少资金,而最主要的是对企业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要打造重量级龙头企业。不要把任意一个企业都视为潜在的“龙头企业”而加以扶持发展,也不能将所有龙头企业都放在同一天平上。
4要突出特色和绿色。发展绿色经济、特色经济,走出一条具有砚山最大优势和最突出特色经济发展之路来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应当把市场需求看好、效益较高的绿色产品,大力发展绿色种植业、绿色养殖业、绿色加工业,使绿色成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的鲜明特征。围绕重点产品进行规划。制定规划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紧紧围绕本地现有的市场前景看好的重点产品进行,坚决杜绝一哄而起现象发生。
5是抓好基地建设,建立科技示范。
加强基地建设,这是搞好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基地是龙头企业根据自身对原料产品的需求,与当地农村经济组织(如农业服务站、以及正在大力发展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综合服务社等)和农户达成共识或签订合同,建立相对稳固的原料生产基地。这种基地可以是区域性的统一种植,也可以是专业化的规模养殖,其原料性产品统一供应给某个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统一外销或加工增值后外销。农副产品基地建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龙头企业的重要依托和赖以生存的基础。搞好产业化经营,必须抓好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上,一要专业化;三要标准化,不注重标准化就影响产量、质量和产品销路;四要集约化,这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密切相关;五要具有稳定性,如果今天发展这样产业明天发展那样产业,只是一种短期行为,最终导致基地无物可“基”,龙头无力舞“龙”。a正确引导,兴建企业生产基地。在积极为企业争取扶持资金的同时,配合企业积极建设原料农产品生产基地
b并积极组织各种专业营销协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引导农民跑市场,捕捉市场信息,特别要强化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信息服务,疏通流通渠道,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消除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后顾之忧。
c重视技术创新,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产业化经营,不仅要求有一定的产业规模,更要求要有较高的产品质量,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就我县辣椒、花生产业而言,首先是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为提高辣椒、花生初产品品质,农业部门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进行品种提纯复壮,二是引种优质品种,三是推广新技术,四是推广专用配方肥。在开展工作中,还与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本地龙头企业共同联合,在品种上、栽培技术上进行改进创新,保证产业作物产品品质。此外,加工企业在加工设备、加工手段上进行了更新,6是开展技术承包,实现利益共享。鼓励科技人员面向市场,以技术参股、资金入股、租赁经营和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与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企业等结成利益共同体,结合平安
农业需要和农民需求,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引进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加大示范和推广力度,推动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切实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承包模式上,以“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参与农业生产,发展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化模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形成长效运行机制。
7建立完善利益机制。这是搞好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保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要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标志。
小打小闹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或作坊不等于是龙头企业,脆弱的产加销关系不等于产业链条,分散的、零星的种养殖不等于基地,产业不等于产业化。只有正确处理“龙”“农”双方的利益关系,使各个环节连接得更加紧密,才能为产业化顺利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在利益联结机制的选择上,应重点采取契约连接和股股份联结方式。龙头企业为保证自己原料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农民为保证自己所生产的产品能顺利卖出去从而有效避免风险,双方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产销合同,把供货时间、数量、质量、价格等以合同形式确定下来,规定双方权利义务,使产销行为由原来松散、随意的组合变为正规、紧密的对接。这种契约关系较为紧密,具有相对稳定性,是目前各地应用最广的方式。但这种连接的前提是双方必须按签订的合同行事,不得随意毁约,即强调合同的法律效力。尤其是要防止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于合同约定价格时,企业不履行承诺,擅自压低价格收购或拒收;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于合同约定价格时,农户违约,直接抬价或不卖给龙头企业,而出售给他人。因而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和约束。事实上,龙头企业为保证原料质量,还应主动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包括统一供应良种,提供生产资料,进行专业技术指导,防虫治病和科学管理等。在此基础上,龙头企业还应在利益再分配上,最大限度地让利给农户,如为农户提供生产周转资金等,使农户不仅在生产环节,而且在加工、销售环节也能得到收益,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更加紧密、牢固。在建立连接关系时还可通过各类专业组织和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等,把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系得更加紧密。比如,各地可依托现有的各类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产销合同。合作社在各乡镇、各村社(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地方)设立若干个专业站点。各专业站点按照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的合同,与分散的农户再签订产销合同,定期收购农户手中的产品,统一、集中供应给龙头企业,架起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这种连接方式,能有效解决分散农户直接与龙头企业对接难、保护自身利益难的问题,是产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较好形式
8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服务功能,继续探索农科企结合、订单农业等产业化经营模式。
为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我县在上年发展订单生产的基础上,加强了科技部门与涉农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科技部门优势,抓好对农民的引导服务工作,为企业和农民牵线搭桥,继续探索农科企结合、订单生产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强引导,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从全国各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农民与市场连接起来,对指导农民进行规模种植、保障生产效益,进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村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乡村干部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是我县发展产业化经营的途径之一。在农业、科技及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推动下,通过农业部门引导扶持成立辣椒协会.
第四篇:浅谈农业产业化经营(范文)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农产品经营方式,而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则使这种经营方式得以广袖长舞,舞得龙头企业崛起,合作组织壮大,活跃了农村经济,惠及到万千农户。到今天,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农业产业化的新任务是什么?应该说,带动农民增收是农业产业化永恒的主题,而成为中国农业经济的代言人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赋予农业产业化的新使命。企业、协会、合作社这些农业产业化的主角能否在国际国内市场大舞台上成为代言人,这对政府的“经营”能力是一个重大考验。
党中央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始终保持高度关注,支持政策一以贯之并逐步递进。特别是近三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始终强调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管哪种所有制和经营形式,只要能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给农民带来实惠,都要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一视同仁地给予支持。今年的一号文件,更强调“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也就是说,如今评价产业化龙头的标准应该是“竞争力强、带动力强”两个方面,而什么样的龙头能做到这样“德才兼备”呢?
这就是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遇到的问题,竞争力与带动力往往是矛盾的。产业化经营,应该具备两种能力,一是产业竞争力,一是企业带动力。而我们目前一些工业化加工程度较高的农产品的经营,准确的讲只是企业化经营而没有实现产业化经营。因为企业经营得好坏,与产业的发展不相关,与农民增收不相关。比如油脂。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业内人士尖锐地指出,外资涌入在中国东部建起的大批加工企业从而大量进口大豆将危及国产大豆存亡。现在看来,“狼来了”并非危言耸听。因为,目前我国大豆主产区的油脂加工企业已经被进口大豆和外资形成的“冲击波”挤得快站不住脚了,而最近有媒体推出了一系列关于油脂质量的调查,内容是南方一些小油脂厂家将进口大豆油、棕榈油里只掺进5%?8%的花生油,就以花生油的名义销售获利。原因是进口大豆油、棕榈油便宜,而花生油又是中国消费者的传统食用油,市场较好。由此看,受威胁的不仅是中国豆农,更有中华民族的大豆、油菜、花生产业。再比如乳品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 www.xiexiebang.com查看,这几年这个产业发展得可真是辛苦,谁看着都心痛。几家大的企业在扩张中追求“竞争力”,“带动力”自然就跟不上了,因为奶牛产奶水平的提高与企业发展速度之间的差距太大。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家家在产品设计上绞尽脑汁,在企业广告上费尽心机,在市场促销上轮番杀价,惟有在带动农户上无计可施。现在有些企业已经有了危机感开始潜心建基地,但有的企业还是没有进入转型期,产品不叫牛奶叫“特仑苏”了,钱不花在基地建设上而是花在收购并购上,借助的还是摩根斯坦利那样的洋资本。回首几年来这些产业发展的得失,应该说,企业也不是赢家,他们付出太多,获得太少。原因在于他们的发展环境没有跟上发展的速度和市场的需求。
怎样在经营中兼备产业竞争力与企业带动力?怎样保证产业化龙头既完成经济任务又完成政治任务?这就需要政府的“经营”。政府的“经营”就是为农业产业化创造环境。一是政策环境,二是发展环境。政策环境是硬的,比如基地建设、标准建设、市场建设等,只要多方增加投入、加强整体规划既能奏效。而发展环境则是软的,需要观念跟进。如中央在2004年的一号文件中就提出,“中央和地方要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但直到目前,仍有某些政府工作人员,对协会、合作组织所进行的以上服务不是积极支持,而是百般指责。他们没有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求各级政府部门站在全局的高度上履行部门的职责,而不是让部门偏见“统揽全局”。产业化龙头组织将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主体,我们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他们?它们不够权威?我们来树哇!它们不够专业?我们来教哇!我们把它们扶起来,强大的则是整个产业,乃至整个民族。
建设新农村,有容乃大;经营产业化,无欲则刚。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经营 浏览次数:112 发布时间:2012-12-21
湖南省乡镇企业局
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夯实农业基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农村经济繁荣发挥了重大作用。当前,我国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8.4万个,辐射带动全国40%的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龙头企业11.1万家,销售收入5.7万亿元,所提供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占农产品市场供应量的1/3,占主要城市“菜篮子”产品供给的2/3以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经营主体如何培育?未来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怎样构建?11月26日—2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进行了积极探索。
农业产业化组织成为现代农业建设重要主体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对接分散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重要途径,成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依靠,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力量,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突出亮点,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经营组织实力不断壮大,有力促进了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提升。十年来,以龙头企业为主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快速发展,优化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注入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供应的重要主体,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支持促进作用。
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孙中华介绍说,2002年以来,全国各类龙头企业对农产品原料基地投入资金年均递增23.8%,2011年超过3000亿元,其中改良土壤、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1000多亿元。
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站长陶怀颖认为:“龙头企业上连基地,下接市场,他们不断强化良种繁育、原料基地等上游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拓展包装储藏、物流配送和市场营销等下游环节,初步形成了产加销、贸工农相互配套、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截至2011年底,各类产业化组织辐射带动种植业生产基地14.7亿亩,占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5%,比2002年增长1.7倍;带动牲畜饲养量14.2亿头,占全国牲畜饲养量的77.5%,比2002年增长1.8倍。产业化带动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业产业化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是农业产业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黄连贵说。
2011年底,各类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数达1.12亿户,比2002年底增长54.5%;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年户均增收2477元,比2002年底增长2.6倍。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通过保护价和加价收购农产品、利润返还、股份分红等途径,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达到互利共赢。截至2011年底,通过合同、合作、股份合作三种较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数占总数的98%,比2002年提高了约20个百分点。
“我国农业产业化进入快速发展、创新提高阶段,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单个龙头企业带动向龙头企业集群带动转变,由松散型利益关系向紧密型联结转变,由注重单一环节向拓展产业链上下游多环节转变,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
农业产业化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强调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通过什么途径、依靠什么力量、采取什么办法来推进和实现„一体化‟、„四化同步‟?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作用就是重要的现实选择和可靠力量。大力支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可以推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推进发展现代农业、服务引领农民参与现代化进程、促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韩长赋表示。
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认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将进入重要机遇期,这也为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所研究员张晓山分析说,我国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这意味着农产品消费需求也进入到新的增长阶段,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为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撤境。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介绍说,今后我国将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