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课内作文素材整理
素材整理
第一单元:生命的意义
观点一:生命的过程就是不断突破自己的过程。
素材一:美国前总统林肯十五岁的时候才开始认字母,每天早晚都要走四哩的森林小路到校求学。他买不起算术书,特地向别人借,再用信纸大小的纸片抄下来,然后用麻线缝合,做成一本自制的算术书。他以不定期上课的方式在校求学,知识都是“一点一点学的”。他所受的正规教育,总计起来上学的日子不过十二个月左右。林肯能在很艰难的情况下发奋读书,正是林肯不向命运屈服的表现。林肯下田工作的时候,也将书本带在身边,一有空闲就看书。中午吃饭时,也是一手拿著玉米饼,一手捧书。他在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以后,曾说:“我能够达到这一点小成果,完全是日后应各种需要,时时自修取得的知识。”林肯由一个贫穷的孩子成长为统率美国的政治家的历程,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人,他成功的关键在于奋发向上,努力不懈,不断突破自己,迎接生活的挑战。林肯做到了,成功了。
没有暗礁,激不起美丽的浪花,林肯不屈服命运的精神,不断突破自己的过程,也体现了生命的过程就不断突破自己的过程。
观点二: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为自己的存在寻找理由
素材二:周恩来在沈阳读书的时候,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书报时思考的问题。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有一天,东关模范高等学堂的魏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 还有个同学说:“为了帮助父母记帐。”原来他的父亲是个商人。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周恩来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说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像巨人一样挺立在世界而读书学习。周恩来为自己的存在找到理由:为中华之崛起。这也注定了其生命的意义中将不凡。观点三:生命的意义因人而异。
素材三:现代印度国父——甘地心中生命的意义便是:真理、非暴力。对于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来说生命的意义便是:鲫鱼黑人以平等的权利。对于《相对论》的提出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来说生命的意义便是相对的。最富创造性的数学家——黎曼,生命的意义便是:全身心沉迷于数学研究。对于古典音乐大师——贝多芬来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与命运抗争。对于天才的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来说,生命的意义就是为艺术燃烧身心。
第二单元:美好亲情
观点一:亲情是出于人的本性,与生俱来
素材一: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人从小就懂得了亲情,孔融让梨、黄香温席、杨香扼虎救父、陆绩怀橘遗亲,董永卖身葬父等故事耳熟能详,被人称赞,传为佳话。也让人明白,亲情是出于人的本性,与生俱来。
观点二:亲情需要彼此精心呵护,懂得相互宽容与理解
素材二:他是个单亲爸爸,独自抚养一个七岁的小男孩。每当孩子和朋友玩耍受伤回来,他对过世妻子留下的缺憾,便感受尤深,心底不免传来阵阵悲凉的低鸣。这是他留下孩子出差当天发生的事。因为要赶火车,没时间陪孩子吃早餐,他便匆匆离开了家门。一路上担心着孩子有没有吃饭,会不会哭,心老是放不下。即使抵达了出差地点,也不时打电话回家。可孩子总是很懂事地要他不要担心。然而因为心里牵挂不安,便草草处理完事情,踏上归途。回到家时孩子已经熟睡了,他这才松了一口气。旅途上的疲惫,让他全身无力。正准备就寝
时,突然大吃一惊:棉被下面,竟然有一碗打翻了的泡面!
“这孩子!”他在盛怒之下,朝熟睡中的儿子的屁股,一阵狠打。“为什么这么不乖,惹爸爸生气?你这样调皮,把棉被弄脏?要给谁洗?”这是妻子过世之后,他第一次体罚孩子。“我没有„„”孩子抽抽咽咽地辩解着:“我没有调皮,这„„这是给爸爸吃的晚餐。”原来孩子为了配合爸爸回家的时间,特地泡了两碗泡面,一碗自己吃,另一碗给爸爸。可是因为怕爸爸那碗面凉掉,所以放进了棉被底下保温。
爸爸听了,不发一语地紧紧抱住孩子。看着碗里剩下那一半已经泡涨的泡面:“啊!孩子,这是世上最„„最美味的泡面啊!”
观点三:珍惜保持亲情是我们的责任
素材三:朱自清的《背影》记叙父亲送自己去车站和买橘子的经历,刻画出了爱护儿子具有深深父爱的好父亲形象,也表达出朱自清自己对父亲的敬爱和怀念,也是其珍惜亲情的最佳表现,更浸湿了我们要把珍惜保持亲情作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三单元:人我之间
观点一:人我之间的建立于交流。
素材一: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交换后仍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又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鲫鱼有两种思想了。
观点二:人与人的情感升华与互相帮助。
素材二:两岁的小悦悦在广东佛山市巷子里相继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而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小悦悦父母竟然会让2岁的女儿一个人大晚上上街。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
观点三:人与人所依赖的是他们的互相的最终。
素材三: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第五单元:树木花卉
观点一:保护树木花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素材一:南极臭氧空洞,是因为过去氟利昂用量过多,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会有大量紫外线照射地球,皮肤癌等发率升高,地球温度升高;许多水域会发生赤潮等是因为生活工业废水进入水域,这些水富含氮,磷,使水富营养化造成的,会导致鱼虾死亡,也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损害人们的健康;美国的原始森林遭破坏,是人为的,有很多树木都是被砍伐的。造成很多动物流离失所,甚至有些物种灭亡
观点二:树木花卉自古都是诗人名家的绝妙题材。
素材二:东晋陶渊明的诗融于大自然,寄情于大自然,对大自然无限向往。唐朝王维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春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佳句;夏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写实;秋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感叹;冬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
观点三:美景是人寄情所在。
素材三:春天是绿色的世界。草是嫩绿色的,树是新绿色的。在春风中,在阳光下,所有的绿色都在颤动,都在含着晶莹的绿光。一切都是那么清新,幽静而有诗情画意。夏天是红色的世界。花儿是红的,太阳是红的,小姑娘头上的蝴蝶也是红的。所有的红色都像燃烧的烈火。世界万物都充满了火热和奔放的情感。秋天是金色的世界,金黄的树叶在空中飞舞,好像一只只翩翩的金蝴蝶。田野里,庄稼成熟了,收割机轰隆隆地响这,谱写了一首金色的交响曲。一切都那么灿烂和耀眼。冬天是银色的世界,天是蓝色,地是银色,雪花更是洁白无假,晶莹剔透。银色是世界美丽而祥和。一年四季啊,像一条无边的彩带,春的幽静,吓的火热,秋的灿烂,冬的祥和都在这条彩带上,吸引人寄情于此,陶醉不已。
第二篇:高中课内素材
水中离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记忆顺着汨罗江,流过春秋,越过战国,当秦攻破郢都的那一刻,你悲愤至极,在叹息中,在号哭中,在悲痛中,你虽背负太多的无奈与辛酸,却做真正的自我,用生命表达你对祖国的忠贞与高洁的品行。
悲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屈原的水中离骚。
胸怀天下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大夫屈原披发行吟江畔。虽然他的建议不被怀王采用,但他没有放弃进谏。虽然他遭遇小人陷害而被贬,但他没有忘记天下苍生。面对昏君,面对乱世,屈原不是像庄子那样消极避世,不是像孟子那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是像陶渊明那样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他总是关心着天下黎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明智的归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千百年来给无数面临困境的文人雅士以精神的慰藉和灵魂的寄托。离乱纷争是社会的悲剧,生不逢时是陶渊明的悲剧。权贵们的乱政夺权,朝廷的腐败堕落,使他陷入悲愤痛苦中。陶渊明的归隐并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对自我个性的坚守,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人格的尊严,坚守心灵的自由。
精神家园的固守者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中国古代,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这种精神代代传承,逐渐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在当今物欲横流、人的精神往往屈服于物质的时代,学习陶渊明,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拒绝精神的物化,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苏轼与赤壁
赤壁,终究是古战场,纵然没有苏轼;苏轼,终究是一代文豪,纵然没有赤壁。
赤壁,从春秋那个年代起,就开始感受宫阙万间终成土的悲凉,政治失意的苏轼这时,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赤壁赋》则正是通过赤壁之游以表达对宇宙人生的见解。同时,苏轼这种宇宙观和人生观固然表现了他对政治迫害的蔑视,对于所追求的理想的坚持,身处逆
境依然那么豁达、开朗、乐观、自信,但也表现了他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往往包含着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从流连光景中寻求精神寄托。
朱自清与他的《荷塘月色》
在一个深邃清幽的意境,他久久地沉醉于那幽静,神秘,优美的荷塘月色当中,从荷塘想起采莲,再而想起《采莲赋》和《西洲曲》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从字里行间似乎能听到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息声,作者内心深处难言的苦衷。尽管身处良辰美景,到底无法排遣“淡淡的哀愁”。“一个人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这其中不就蕴含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吗?作者怀着“颇不宁静”(忧国忧民)的心情,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和抒情,委婉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当时污浊颓废社会的不满,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未找到正确道路的苦闷情绪,同时也表明了作者保持高洁情操,不与丑恶同流合污的志向。
朱自清与他的《背影》
主题思想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要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在这一背景上,作者写出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横眉冷对”的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难道不就象征了具有不屈的铮铮铁骨,充满战斗精神的鲁迅先生本人吗?我们也会由此联想到鲁迅的那句名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在时下这个喧嚣浮华,甚至有时候“集体缺钙”的社会,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正在蒸蒸日上地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现在更需要鲁迅的精神。有了鲁迅精神,中华民族才能成为伟大的民族。所以说鲁迅非常宝贵,鲁迅的精神非常宝贵。而要把鲁迅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一代一代的青少年能够感受鲁迅的精神、鲁迅的思想,尽管我们不可能使我们的青少年都能成为鲁迅。但至少我们可以在他的心灵当中铸入一个鲁迅的形象。使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想到鲁迅,进而能够抗争,能够坚持。
第三篇:高中课本1—5册课内作文素材
高中课本1—5册课内作文素材
必 修 一 第1节
(1)责任与胸怀——《沁园春·长沙》
在那个旧时代,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时代推移,但难能可贵的是,追求自由和进步的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崇高理想、肩负主宰天地重任的豪情壮志是一成不变的。是什么让无数仁人志士明知前路渺茫坎坷,却依然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回答掷地有声:责任。因为责任,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从容;因为责任,我们握紧命运的手臂更加有力;因为责任,我们的胸怀才无限崇高和宽广!
(2)真爱与感恩——《大堰河——我的保姆》
看似平淡的场景,却饱含了作者与乳母之间真真切切的情感。是的,生活因有真爱而美好,因为美好而感恩。“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我们应该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反对者、感恩陌生人,感恩集体、感恩国家、感恩人类、感恩自然,感恩挫折、感恩磨难、感恩逆境、感恩失败。我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忘恩原是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并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既要心存感激,也要能学会回报,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3)自审与拷问——《小狗包弟》 在那闹剧迭出的荒谬年代,小狗包弟的遭遇可以说是一件微乎其微的事情。在人都不能成为人、人都不能保全自己命运的时候,一条小狗的逝去又能算得了什么呢?然而,读完这篇文章,读者却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情感冲力。这里面有作者对荒唐社会含泪的控诉,也有严酷的自审,更有对自我灵魂的拷问。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力量让人敬佩。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文学家的良心;我手写我心;灵魂深处;自审的勇气。
(4)学识与胸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任公先生以他的渊博的学识和宽广的胸怀折服了听众,也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后人。学识会让一个人厚重深刻,谈吐不凡,出口成章。有学识者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人如坐春风;如黄钟大吕,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会增长你的见识,净化你的心灵,陶冶你的情操,提高你的人生境界。学识与胸怀往往是孪生姐妹,学识会开阔你的视野和胸怀,让你纵观古今,放眼中外,以天下为己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做一个博览群书、修养身心的人吧!本文可为以
下话题提供素材:学识与胸怀;读书与爱国;学识的魅力;谈自身修养。
(5)忘记与铭记——《短新闻两篇》 随着不列颠尼亚的永远离去,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然而洗刷不去的永远是那腥风血雨的记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民族所遭受的灾难在另一个国度也同样上演着。纳粹在西欧酿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惨剧。走进奥斯维辛,我们会用明亮的双眸审视纳粹德国的“杰作”,用善感的心灵去碰触那段不忍碰触的历史。历史告诉我们:该忘记的一定要忘记,不该忘记的要铭记在心。
(6)弱势与强暴——《包身工》
60年前,在上海,有一群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女孩被人骗到上海日本纱厂当女工,从此阳光永远和她们绝缘,陪伴她们的是无尽的黑夜与屈辱。到了现代社会,虽然包身工制度已经不存在了,但同样的管理工人的手段还在个别地方零星存在着。我们常常用“现代包身工”来指代这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工人。生活总是这样,总有一些污秽妨碍我们对鲜花的赞美。大家不必灰心失望,只要正义在我心,生活将永远阳光灿烂。第二节
(1)逆境中的坚持——《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三朝为宫,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他忍受的寂寞和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并没有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诗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国家的危急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辉煌一击,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感叹号。这则材料可用于与“磨砺”“逆境中奋起”“人生储备”等有关命运的话题和材料作文中。运用时我们可以这样论述: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能保持永远锐利的锋芒。时代铸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烛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不论你经历了哪些挫折,不论你是否怀才不遇,只要是金子,你总会发光的。
亦可从“人生的智慧”角度运用此素材:
有智慧的人,是成功的人。他虽然也会遇到困难和矛盾,但是他可以利用智慧化解矛盾。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是我们的追求和向往。智慧的人不是孤单的,是需要互助的。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苹果,各自还只有一个苹果。你给我一个智慧,我给你一个智慧,我们彼此就赢得了双倍的智慧。班固曰:“智者,智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世,见微者也。”意思是所谓智慧就是知道一切,对听到的事有独到见解,能从一件小事推知大的道理。曾国藩说:“智从学问聪明中自然而生,非可强为,强为之智变成愚诈。”意思是说智慧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因为有了智慧没有翅膀的人类飞得更高。
(2)忠义的力量——《荆轲刺秦王》
何谓忠义?忠就是对自己上级的真诚,忠心就是对自己的主子忠心。古代比如对皇帝是叫忠心,因为皇帝是天下共主。现在比如说对国家、对自己公司都叫忠心。岳飞的“还我山河”是一种忠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忠义,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也是一种忠义。陆游说:“江河不洗古今恨,天地能知忠义心。”“忠义”是个好东西,也脆弱于它是个好东西——它像凯歌一样振奋人心,可以激发出人心底的力量,这力量可以抗击一切东西。所以这最单纯、最原始、最“直”的忠义如果遇到迂回的利用就是残忍,就是消亡……
亦可从“义”“勇”“责任”等角度运用此素材: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诀别,荆轲刺秦,慷慨悲歌,大义凛然,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这则素材可用于“生命的价值”“正义”“勇气”“顺应潮流”“责任”等相关的作文中,由于材料感情强烈,运用时既可正面赞颂荆轲的“义”“勇”,也可以论证人应顺应历史的潮流,以一人之力难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等。
(3)性格的重要性——《鸿门宴》
培根说:“性格决定命运。”何为性格?它是指在一定遗传基础上形成人们独特的人生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命运是人类社会终极关注的问题,刘邦、项羽的两种极端性格,决定了成功和悲惨的两种不同命运。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由于铁骨秉直而落了冤死的结局时,又有多少丧失骨格的人曲意奉迎而鸡犬升天!历史给了“性格决定命运”以最好的诠释。命运是人类社会终极关注的问题,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改造我们的性格就是改造命运。人类的历史和社会发展都告诉我们,性格决定命运。传说是虚幻的,生活是真实的,真实的生活需要切实的努力。
必 修 二
第1节
(1)苦闷与追求——《荷塘月色》 在那个铁屋子一样的时代,像朱自清一样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无处不在。人们感到
苦闷,是由于自我被压抑。因为尝试使生活有新的目的和意义,所以,充满追求的生活富有了崭新的意义。苦闷的人总是在行走,在行走中思考,在行走中寻找,在寻找中追求。四处行走,四处寻找,毕生追求:或许,这就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2)宁静与清幽——《故都的秋》
故都有着一种宁静,秋天尤其如此。生命从宁静中来,终须归于清幽。然而,喧嚣红尘使宁静变成了明日黄花,这个社会到处充斥着人心的浮躁。享受宁静与清幽,就是享受生命旅程中最感动的时刻,就是享受灵魂的安详。一片落叶,一丝阳光,都会使你感受到生命深处悄悄蔓延开来的美好。
(3)优美与诗意——《囚绿记》
“绿”是无法被囚禁的,优美与诗意同样如此。对于“优美”与“诗意”的理解是不是只有优美的生活环境、美好的人际关系、自由放飞的心灵呢?其实不尽然!对事业、学业的坚持不懈的追求,这种追求本身就具有优美的诗意。所以,不管是欢乐还是痛苦,不管是成功还是失意,都可以是有诗意的,生活都可以是优美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关键是我们要热爱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意志、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的每一个过程,这样,我们就能获得优美而诗意的生活。
(4)跨越与提高——《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胡适先生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跨越与提高。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诞生的那一刻起,上天注定我们一生坎坎坷坷,有一条曲折漫长的成长之路。而我们,注定要微笑地面对那一次次的考验,选择逃避,便是死路一条。跨越门槛,一次的失足,两次的绊倒,三次的望而却步,我们在成功面前徘徊,在黑暗中摸索着通往成功的大门。终于,我们走了进去,回头望望,跨越门槛之路只有一步之遥。那一步,叫做勇气。
(5)梦想与追求——《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用他的人格,用他的精神,用他的生命,在感召和激励着众多的黑人兄弟去为自由、公正、平等而战。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更有意义的是他的精神在不断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着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奋勇拼搏。愿同学们也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第2节
(1)坚贞与反抗——《诗经·氓》、《孔雀东南飞(并序)》
这是一首弃妇诗,描写了弃妇与负心男子从订婚、迎娶,又到遭受虐待、遗弃的经过,表达了弃妇对遭受虐待与遗弃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的感悟。人自然是智者,是哲人,是老师,留心观察大自然,你会满载而归,猛然顿悟!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自然与人生;意志与目标;治学态度;人生感悟。的痛苦与悲哀,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二三其德”的男子的愤怒,尽管她也怀着对往事的无可奈何,但她对爱情与婚姻的忠贞又表现了坚决的抗议和“不思其反”的决心。应是人性纯美的最早体现。
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热情讴歌了刘兰芝、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2)追求与坚守——《离骚》
两千多年前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遭到小人馋毁被流放时,依然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依然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坚持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用一种磐石般的坚贞诠释人生的崇高,从而感动着世世代代的人。他用一颗高贵的心灵挥洒出惊天动地的华章——《离骚》永远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
(3)追求与本真——《短歌行》
短歌不短,意蕴深长。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
(4)离苦与乡愁——《采薇》、《涉江采芙蓉》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涉江采芙蓉》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同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
(5)生与死——《兰亭集序》
如何看待生与死?王羲之在本文给我们作了一个深刻的回答。在他看来,对生的执著、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是客观存在的,人的生命到了尽头都是要死的。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为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要珍惜时光,眷念生活,追求真实,表现了一种积极的、高旷的宇宙情怀,充满了哲理思辨,从而彻底地否定了老庄的齐生死的观点,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
文笔洗练,文风纯正,发人深醒,令人回味。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生与死;人生意义;自然与心灵;生活态度。
(6)悲伤与旷达——《赤壁赋》 及时行乐,在有些场合,有些时候是一剂良药,但这不能成为人一生的处世态度。从古至今,能把这帖药用好的除苏东坡外,恐怕没有几人了。这不是一种消极避世,而是人的涵养达到最高意境的一种体现。屈原的忠心与烈节令人敬佩,然其“自投汨罗”的态度却让人不敢苟同;李白的豪放与飘逸让人欣赏,然其放纵无度的行乐与狂欢却让人不能认同。而东坡居士却做到了这两方面的结合,真君子也!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悲伤与旷达;悲与喜;审视人生;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花一世界。
(7)自然与人生——《游褒禅山记》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堤。”自然万物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由游山洞,作者得出了“尽吾志也而不能志者,可以无悔矣”的结论;由“仆碑”得出了“学者
必 修 三
第1节
(1)透视人世百相——《林黛玉进贾府》
黛玉眼中的贾府,不仅是多姿多彩的,而且是纷繁复杂的。贾府也只是这个社会的缩影。人们由于身份、地位、境况以及素养的不同,在社会大舞台上,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会观察社会上的人,学会观察身边以及周围世界不同的角色,能够透过其为人处世,言谈举止,了解其内心世界,从而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决定自己应采取的正确态度,这是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描绘“人世百相”,展现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纷繁复杂的人世百态,其目的在于“透视”,即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本质,或真、善、美,或假、恶、丑,宏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2)愚昧与顺从——《祝福》 祥林嫂的命运是可怜可悲的,这缘于她思想上的愚昧与顺从。西方古代的奴隶尽
管身份上为奴隶,但他们的灵魂决非奴隶。例如罗马帝国时代的斯巴达克斯。这是因为,希腊哲人的思想、基督教先知的思想,终将给他们带来反抗奴隶命运的智慧的启迪。而中国的奴隶,不仅世世代代身份上是奴隶,更可悲的是,他们的灵魂永远也摆脱不了奴隶的愚昧的命运。他们的灵魂,事实上永远都处于黑暗的铁屋子之中,他们终生终世都将无法看到天日,都将无法看到丝毫人类智慧的光芒。而在这黑暗中,只有智者才能点燃光明的火种。
(3)厄运与抗争——《老人与海》
面对厄运,桑提亚哥没有退缩。面对厄运,我们无须紧皱眉头、无所适从。坦然面对,这是明智的选择。我们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压力使我们屈服,而应当使生命因曲折而更加精彩。面对厄运,我们选择从容。既然我们选择了前方,就不怕风雨兼程。我们应当有顽强的毅力,所向披靡的锐气。没有人喜欢厄运,但厄运来临时,没有人可以逃避。一个清醒、理智、成熟的人应该正视命运的选择。
(4)尊重与生命——《动物游戏之谜》
现代动物学家注意到动物具有游戏的天性,虽然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承认动物在游戏,承认动物具有一定的智力潜能、创造性和多样的交流方式,承认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这本身就是认识上的进步。这种进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生命伦理和生态环境等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将因此重新定义动物,重新审视和动物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自己。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真正懂得,地球不是人类独有的,动物一样是地球的主人。
(5)探索与发现——《宇宙的边疆》
从古代运用天文方法确定耕作时间,到现代对宇宙形成演变的种种假设,对宇宙的探索,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宇宙从何而来,向何而去;人类从何而来,向何而去,这些基本问题不仅具有科学意义,而且具有哲学的意味。而人生的宇宙又是一个什么样子?不能不令我们思考。
(6)严谨的科学精神——《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回答是“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科学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最终只能浮躁不已,达不到真理的彼岸。第2节
(1)旅途与人生——《蜀道难》
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
(2)忧国与思乡——《秋兴八首(其一)》
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3)怀古与伤己——《咏怀古迹(其三)》
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中,将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辈子的守望,种在了历史的青冢里。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
(4)登高之思——《登高》
古往今来,身世家国,荣辱人生,沉浮世态,得失人心,多少离愁苦恨,多少艰难困厄,全由杜甫一肩挑住。他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一肩挑起了推排不尽、驱赶不绝的千斤悲愁,我们惊诧,生命是如此的沉重而悲壮!
(5)音乐与人生——《琵琶行(并序)》
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琵琶女漂流沦落、凄苦哀怨;青衫泪中表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情。
(6)追忆与惘然——《锦瑟》
谜,要是一猜即破,也就没有什么耐人寻味的了;要是总猜不开,也就无法使人生出破解的兴味。这首有着难言之隐的《锦瑟》,既有猜想价值,又有猜想余地,是一个使猜解者错以为不难找到门径的谜。
(7)国家与私情——《马嵬(其二)》 唐玄宗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杨玉环,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8)仁政与暴政——《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称雄诸侯,必须施行仁政。只有行仁政,才能顺民意,得民心,进而得天下。施行暴政,只会自取灭亡。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王道可成”。此外,国君要常自省,革除虐政、苛政、酷政。孟子始终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在今天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前总理朱镕基在谈保持农村稳定时说:“土地不能动,负担不能重,治安不能松,态度不能凶。”正是体现了孟子的这一思想,可谓说在了点子上,抓准了要害。
(9)学习与人生——《劝学》
有的同学不能真正理解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性;有的同学整天或冥思苦想,或埋头看书,但效果不佳,因而苦愁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荀子的《劝学》,像一盏明灯,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习能让我们积累知识,增长智慧,提升人生品位和境界。学习,让我们受益匪浅,收获无穷!让我们投身到学习中去吧,多读书,多倾听,多借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心一意,从而打造一个多姿多彩的美丽人生!
(10)大治与大乱——《过秦论》 打天下需要武力和谋略,治天下崇尚的却是仁义。何谓仁义?仁义说到底就是一种爱民、保民、富民之心。无仁义之人,是谓暴徒;无仁义之君,是谓暴君;无仁义之政,是谓暴政。行仁政者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是秦始皇之过,也是所有亡国之君之过。仁者无敌,过去是如此,今天也是如此!人和,乃强国之源;仁政,乃安国之策;人才,乃治国之本。人和,仁政,人才,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这是秦帝国的兴衰给我们的启示。历史的车轮,已驶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向往的幸福、友爱、和平的新世界仍遥遥无期,贫穷,饥饿,暴虐,屠杀,非但没有根除,反成愈演愈烈之势,核战阴云,生态灾难,更是严重危险到人类的生存。为了人类的未来,请君再读《过秦论》!
(11)尊师与成材——《师说》
《师说》中“人必有师”以及“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至今看来仍为金玉良言。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没有人能在每个方面都做得最好,既然自己有不足,便要向老师请教学习。然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有不少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极差,对老师大呼小叫,丝毫不存敬意,古人说:“天地君亲师”,“师”对我们十分重要。毛泽东就十分尊敬老师,他八岁的时候进家乡的一家私塾念书,拜毛禹珠为师,后来,毛主席谈起少年时的情形,他还特别感谢毛禹珠对他的启蒙教育。一次,毛主席回到韶山与老人们一起吃饭,席间还给毛禹珠敬酒。尊重老师,虚心学习,既体现了个人的品质修养,也是成人成才的必由之路!
必 修 四 第1节
(1)隐忍与反抗——《窦娥冤》
窦娥以三桩誓愿的形式对她所生活的社会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和窦娥所不同的是,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隐忍或者反抗,放弃一些不重要的,换取一些认为重要的。生命如果可以盛开的更加绚烂,就不能让自己提前枯萎。人生有时很无奈,有的人顺势隐忍积极面对,最终成就一番伟业;有的人消极放纵就此沉溺徒得一声叹息;大多数人在隐忍和反抗中苦苦挣扎求索却也找到了活着的意义。有时候,如何忍耐和反抗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智慧和勇气,只是太多人明白了却做不到。
这则材料还可用于“公平、公正”“执政为民”“善恶美丑”等有关的话题、命题或材料作文的写作中。写作时可以适当结合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大事,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对比阐释。原文中的许多语句、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等都可以引用到作文中去。
(2)人生与关爱——《雷雨》
在周朴园的眼里,利益或许永远高于爱情和亲情;在曹禺的《雷雨》中,周朴园对身边的人更缺少真挚的关爱。人生中,离不开爱和被爱。爱,是润滑剂,是氨基酸,是人生的蜜糖。因为爱,我们的心田碧波荡漾;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洋溢着芬芳;因为爱,我们的灵魂熠熠生辉;因为爱,我们的学业蒸蒸日上……
(3)直面与思考——《哈姆莱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个困扰着哈姆莱特的选择,也时常摆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面对这样的选择,我们需要直面现实,思考人生。人之所以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关键在于人的社会性,在于人有思想和灵魂。而作为人,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正是由于人们的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与否,才分出了高贵与平庸,乃至尊贵与卑鄙。人生需要面对的内容很多,这是人生的大思考,也是生存的大选择。有了这样的思考和选择,犹如在试金石上磨砺过,我们的意志才会坚强,脊梁才能挺直,思想才会深邃,生命才有价值。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与思考,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了无穷的精神营养。
面对生存与毁灭,是活得热烈而丰富,是要生活得丰富充实、兴致勃勃,还是生活得枯燥委琐、贫乏无味,活得像行尸走肉,那都取决于我们自己!
(4)送来与拿来——《拿来主义》
对待文化遗产以及西方文化,我们应持什么态度?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鲁迅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仍然放射着思想光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后,西方文化不请自来。对于这些送来的东西,我们应批判的吸收。全盘拿来和全盘否定都是不对的。对于西方文化的糟粕,我们要无情的加以摒弃;对于西方先进的东西,如发达的科技,科学的管理,规范的制度等等,我们要加以学习、借鉴,为我所用,从而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
上述材料可用在“继承与创新”“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等相关话题的写作中。在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征途上,不可避免地遇到如何借鉴外来文化,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的问题。面对种种疑惑,重温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定将大有裨益。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创新。只有不断“拿来”,借鉴,吸收,才能创新。
(5)情感与理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无条件的。父亲的爱是理智的,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纪律等事物的世界。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关怀和安全感。父亲给孩子指出通往世界的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我们综合了这两种爱,才让我们走向自立和成熟。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享受这些爱的同时,也试着去爱护和关心父母以及身边的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这个世界也因为有了你我的爱而无比温馨,你我也应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上述材料可用在“父母之爱”“亲情”“爱之伟大”“感恩”等相关话题的写作中。“父爱如山,母爱似海。”虽然父爱和母爱的表达方式有别,但对子女成长的付出是相同的。请不要忘记,在你脚下,有一块自由的大地;在你头上,有一片无垠的蓝天,这一片天地便是爱。爱,这令人陶醉的字眼,创造了多少五光十色、斑斓绚丽的生活花环。酿造了多少甘甜芬芳、醇香四溢的幸福美酒。父母之爱,伟大的亲情成就了我们每一个人。
(6)渺小与伟大——《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法国的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在空间和时间上,宇宙囊括了我们,由于思想,我们囊括了宇宙。”脆弱的人生因为思想而区别于万物,获得了人作为万物灵长的尊严。没有了思想,我们就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其实分为两个层面。说人是强大的、有尊严的、有意义的,主要是指人类所拥有的文化、艺术和思想,在这个层面上人是强大的;说人如芦苇般脆弱,是指肉体的生命太脆弱,太容易腐朽了,在“一万年太久”的历
史长河里,一个个体生命是微不足道的,在强大的外力面前肉体往往表现的那么不堪一击。所谓人的伟大和不朽,都只能来自精神层面,剔除了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载负着生命的肉体就变得空洞、虚无和没有意义。第2节
(1)美景与美政——《望海潮》
柳词给我们的印象是婉约,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般的无奈、凄清与孤独。然而,柳永的词也有大气磅礴的豪放,如本首《望海潮》便是。这首柳永自创词牌而成的词,将杭州市区繁华、钱塘潮涌和西湖景美充分展现,显现出词人婉约之外的另一风格。在这首词中,词人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表达了对太平盛世安乐生活的热情赞美。
(2)离愁与相思——《雨霖铃》 词人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表达和情人难分难舍的离愁别恨。在倾吐深深离愁时,抒发了对自身遭遇的感慨和压抑的愤懑。仕途失意的仰郁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情调凄恻,哀婉,意致绵密。
(3)怀古与思今——《念奴娇·赤壁怀古》
既认知人生如梦,又极写人生之辉煌,使人难辨其究竟消极还是积极,人生功业虽辉煌而终归于梦,但纵使如梦毕竟曾经辉煌,也许如梦的辉煌人生更值得珍惜,更惹人向往。古往与今来,哲理与人生,在雄长豪宕壮丽恢弘之中,隐然一种低徊婉转深隐幽微的情思绵绵不尽。
(4)风雨与人生——《定**》 人生不经几番风雨,便难彻悟。东坡一生多遭困顿踬踣,仕途几经沉浮。这首词,诗人以小见大,由偶然遇到的一场风雨,想到了人生路途中的风风雨雨,透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充满了人生哲理。此等佳构,非大家而不能为。
(5)孤独与愤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全词登临感怀,眼底江山与心头抱负两相融会,孤独、寂寞、悲怆、愤慨之情溢于言表,读来令人扼腕、浩叹!是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
(6)苦闷与理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是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二是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劳的忠心。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既有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又暴露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7)相思与秋意——《醉花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不是一个多愁善感、心事重重的人吗?重阳佳节,把酒赏菊,那份凄凉,那份寂寥,又让人怎能说得尽呢?
(8)遭遇与呼喊——《声声慢》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这千古绝唱——《声声慢》。全词透过对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词人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
(9)忠勇与团结——《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和他深明大义、“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以及廉颇忠于赵国、勇于改过的可贵精神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们当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哪怕牺牲个人利益也要顾全大局,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美好的品德。同时,通过学习本文也让我们明白内部的团结对于一个国家的巩固和安全是多么重要。
(10)信念与气节——《苏武传》
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11)治学与人格——《张衡传》
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贡献卓越;(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擒奸党。
必 修 五
第1节
(1)忠与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水浒传》一书传达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义”:忠肝义胆。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在《原道》一文的开头就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为义”(博爱就叫仁,有效地实行仁就是义)。只涉及到个别人或少数人的较小范围的,或较低层次的,可以称之为小义;关系到国家、民族、全局的,可以称之为大义。志士仁人的大义
凛然,烈士的慷慨就义,以及见义勇为,奋然起义,当属大义。根据特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侠义、道义、忠义等等。归根结底,义就是利他,利人,利民,利国,利人类,利地球。决不做害群之马,决不嫁祸于人,决不损人利己,决不见利忘义。
(2)变革与守旧——《装在套子里的人》
守旧的别里科夫最终在变革的恐惧中死去了。是变革,还是守旧?是生存,还是死亡?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面对的问题。急流险滩,不进则退,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过于循规蹈矩,常常固步自封,迟早会被淘汰。变革的痛苦是剧烈的,却也是痛并快乐着的;唯有勇敢走出陈局,大刀阔斧地破旧立新,才能打开新的局面,获得涅槃重生!
(3)人性与纯美——《边城》
《边城》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之美。这种美丽不是披着华丽的外衣,而是蕴藏着淳朴的灵魂:勤劳、善良、正直、勇敢而又淳朴的品德是美,不讲等级、不讲功利、平等相处、和谐和睦的人际关系是美,淳朴的乡风民俗、醇厚的人性旨趣、真挚的人情关怀也是美。美在自然中,更在人性中!
(4)推与敲——《咬文嚼字》
韩愈与贾岛留下了“推与敲”的千古佳话,启示我们在文学上要“咬文嚼字”。文字和思想感情密切联系。我们在阅读中,要细细品味语言,然后在其基础上品味语言背后的思想感情。在写作中,时时要咬文嚼字,推敲语言,从根本上调整思想感情,从而使语言与思想感情完全吻合,使作品达到最佳。福楼拜曾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总之,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都不能离开这一条:精心锤炼,细细品味,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
(5)诗意的生活——《说“木叶”》
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提高个人素养的香茗。让我们从名利场中走出来吧,让我们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和劳碌的身心吧,静静地坐下来倾听诗,品味诗,吟唱诗,在霞光满天的早晨,在小雨淅沥的黄昏,在白雪皑皑的冬季……
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6)建筑与审美——《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曾就保护北京城墙奔走呼吁,因此遭到不公正对待。梁思成在他的文章中,反复表达的思想是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他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是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他满怀忧患意识地提醒后人:“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中国建筑史》)我们通过品读这篇小论文,研究透视其中一些关键语词所传递的信息,感受梁思成强烈的民族情怀和高尚的审美境界。
(7)睿智和坚强——《宇宙的未来》
霍金被诊断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后,医生告诉霍金他最多只能活两年。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失望和沮丧后,霍金又开始了他的宇宙学研究。霍金后来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霍金被确诊患病已三十多年,但他仍孜孜于宇宙起源的理论研究,仍在为大统一理论而耕耘不已。霍金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也是牛顿爵士曾担任过的职位。第2节
(1)潇洒与沉重——《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读来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沉重。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2)感怀与慨叹——《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多变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济世的抱负和自强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的画面,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动静相映,意境雄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理想与自由——《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庄子用超常的想像力和对比手法,表达了
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的思想。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逍遥游》很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出其散文的文学风格和成就。鲁迅先生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4)亲情与事业——《陈情表》 《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不事雕琢,不以构思奇妙见长,但感情真挚朴实,铺叙委婉曲折,抒情诚挚深沉,叙事具体感人。虽造语平实,但词意恳切,发自肺腑,兼之行文简练畅达,因而历久不衰,光彩照人。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直至今天人们还经常引用。
第四篇:课内素材优秀素材
课内素材整理
指导老师:郭佳睿 沁园春 长沙
一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冲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造者。本词选自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毛泽东诗诗词集》。二 中央思想
这首词写的虽是寒景物。诗人的情感却是豪迈昂扬的。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泽东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表现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天下为己任藐视反动派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精神。三 解析评价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作者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用“翔”儿不用“游”描绘出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四 运用话题
在写作上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上片虽然是写秋,但这全是诗人的眼中景,打下了诗人鱼翔的情感烙印。在词上,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再别康桥
一、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笔名有南湖,云中鹤等。是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散文集。《巴黎的鳞木》等,还有小说,日记,语著等。《再别康桥》是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你,诗人归国途中,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二、中心思想
《再别康桥》这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失踪了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一一惜别的深情。
三、赏析评价
全诗七书,几乎每一书都包含着一副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里摇摆的水草,榆树下长满浮藻的清潭人等。而且通过一些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朔”,挥一挥”等,每一幅画面都变成了动态的,给人以立体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感。诗的结尾与首节的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四、运用话题 17.再见,告别 27.重逢
37思念故乡怀念旧地 47.保护环境
叶红燕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 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1932年加入“ 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同年被捕,1933年在狱中写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他的诗将深情与奔放,雄伟与细腻,细腻抒情与哲理融为一体,为我国新诗的发展增添了新鲜的血液。二 原文摘抄中心思想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这一段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三 赏析评论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傍侧,表达了侍人对大堰河深切向哀悼和元比的歉疚,表现悲剧气氛。四 运用话题
歌颂母亲的伟大无私和奉献,表达了诗人对旧社会的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作者对保姆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如热情的赞美烛之武退秦师
1.作者简介
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因其世代为左史官,所以人们尊称为左丘明。《左传》的作者。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春秋筑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2.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叙述的烛之武如何智退秦师,重点描述烛之武的说辞表现了烛之武化疾明大义,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化解了个人不满,更增长了他义无返顾的奔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3.赏析评价
文章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组织武林为宿命埋下伏笔。4.运用话题
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自在有志不再年高烛之武原先没有被重用。在关键时刻,却能不计前嫌深明大义,从国家利益出发,显然是一个,公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5.荆轲刺秦王
1.作者简介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其中有不少生动的寓言传说,发人深省。《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末年间所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二篇。2.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荆轲刺秦王的描述,赞扬了荆轲的机智勇敢和扶弱济困,反抗侵伐的侠义行为,表现了作者的顽强抗暴的统治思想。3.赏析评价:“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
评价:荆轲抓住如何见秦王这个关键问题。他引出了用樊大将军的头颅和督方的土地作为信物来骗取秦王的信任。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荆轲的军事头脑之强与超越凡人的胆识,魄力,和他的重义之情。从他委婉的话语中可见此人城府之深。4.运用话题:
我心目中的英雄
勇气
李悦
6鸿门宴
曹阿丽
一、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前87c,字子常,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主持史书的编写工作,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出生于龙门年十岁通故,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元封三年(前108)继父取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洛大楼宏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国家和机要文件的官职),发愤著书,在公元91年前后完成《史记》。主要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写作目的:就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家之言。鲁迅评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二、中心思想
本文叙述了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的首次斗争,通过对“鸿门宴”全过程的描写,揭示了项羽自持功伐而又“妇人之仁”的性格。表现了刘邦善于利用他人弱点,团结利用他人特长的性格特点,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刘、项二人斗争的结局。
三、赏析评价
刘邦:①狡诈善变,冷漠相搏,在项羽面前牵丝背里,唯恐有所不至。②坚决果断新网红们谢罪,能屈能伸,中见大胆,果断,对曹无伤的处理是“至军,立诛杀”。④虚心不忘危机时能听进下属意见,求教于张良樊哙,使他处劣势而变主动。
四、运用话题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果写刘邦谢罪一层,通过刘邦的花言巧语,委婉陈词,把刘邦的谙练之术,以其待伸的面目刻画得淋漓尽致,“此时无声胜有声”,“料大王士卒以当项王乎?”写作文时偶尔运用文言句式,使文章富有情趣、诗意,用对比的写法,互相衬托人物的性格特征,得到相得益彰的效果。纪念刘和珍君
一、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育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一生在文学创作的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男生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最大领土的作家。二 中心思想
通过悼念刘和珍,深刻地揭露北洋军阀政府扑杀爱国青年的滔天罪行,有力的抨击,帮闲文人污蔑爱国青年的无耻卑劣,高度帮送歌颂爱国青年,临危不惧,团结友爱的崇高品质和大义凛然的爱国精神,呼唤民众激烈勇士,抒发作者强烈的爱憎分明感情。
三、赏析评价
庸人有是非观念,但很快会忘记惨案的人作者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受害者是自蹈,死地暴徒作者态度:愤怒如火。
四、运用话题
可用于战时现实永不屈服,忘记与铭记沉默的力量,选择社会责任,爱国不分性别,民族大义高于一切逃避是失败的选择等。小狗包弟
一 作者简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原祖籍浙江绍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主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 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二 中心思想
小狗包弟的故事以作家中的一天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惨无人道的现实,人尚可不说其恐慌至自拜地步,连一只小小的玩物—狗,也无安宁之日。文章还描述了小狗的悲惨遭遇,就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三 赏析评价
全文一直流露着自己的真情。文章开头写作者如何得到包弟,并与包弟建立感情,然而,为了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着自己坠入地狱,作者出卖了包弟,把他送到了解剖台。巴金对于自己这种自私的行为感到愧疚,但巴金并没有把这件事遗忘在记忆的角落,而大胆的剖析了自己,对自己进行了良心的谴责,巴金的这种心路历程向人们表达,其实是希望在说谎成风的时代,要有勇气刨析自己,大胆说真话。四 运用话题 可用于说真话,做真人的做人品质是难能可贵的,正确看待自己,诚实正直等等作观点和写作话题,说真话是诚实正直的本质,是一个人优秀道德品质的体现。勇于解刨自己也是一种勇气,一种胆略,一种胸怀,一种高贵品质,一种敢于面对自己的高贵品质。
高一三班 马小平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作者简介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选自《梁实秋散文选集》,梁实秋,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散文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32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文学评论家。1982年于徐志摩等创办《新月》月刊,一度任总编辑。梁实秋的散文小品,风格朴贫隽永,有幽默感。主要作品有:散文桨《雅舍小品品,文学评伦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等,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二、原文摘抄: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十分美观。一办事认真,学问和书法的休乔都很好。2,我化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室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糈悍秃头顶宽下巴 的人。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健稳,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三 赏析评价: 外貌描写,文字不多,但很传神。既遵循人物固有的特点又略加修饰,“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就是夸许,展现了其大家风范。本文语言简练,传神。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句子都不长,作者似乎在语言运用上有一种自觉的节制,也就是用较少的文字来表达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如,文章后面写梁任公演讲完后,“先生大汗淋漓,状及愉快”极具形象感,值得认真回味。文末几句简练,概括的话,节制感更加明显,突出。但为了传神,有些描写还是花了笔墨,如对梁任公演讲稿的描写,对他的开场白的描写,对他背诵古诗文的描写,就将简练与传神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运用话题:1,写作文时对人物的描写
2如何直接的表达,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或完全含蓄的表达自己的一中情感新闻两则
一、作者简介
罗森塔尔(1922-2006),美国著名记者,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后到美国求学并加入美国国籍。他在纽约市立学院上学时就是校报通讯员,1944年进入《纽约时报》后,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先后常驻印度、波兰、瑞士和日本,并于1960年获普利策奖的国际新闻奖。自1977年起,任《纽约时报》执行主编,为巩固该报在美国新闻业中的重要地位立下了功劳。1986年卸任后,他又成为一名专栏作家,为美国各大报纸供稿,直到2004年才搁笔。
作者署名为周婷,杨兴,实际上作者是四人,周树春,杨国强,徐兴堂,胥晓婷,其中周树春是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
二、中心思想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则通讯通过对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盛事的报道,表达了作者为香港回归而喜悦为祖国顺利结束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而自豪。,《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通过描述参观残酷无比的德国法西斯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时的难以言状的悲痛和愤怒,强烈的揭露和控诉了法西斯对人类犯下的滔天罪行,表达了对死难者无比哀痛的感情,警示人们永远不要忘记这段血泪史,要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安宁。
三、赏析评价
第六段中作者说,奥斯维新不在有“可能报道的新闻”了,但是作者为什么还要报道呢!答:作者已经不是为报道而报道了,这是一种良知驱使他,使他生出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在这里,作者是说了写作此文的原因和心境,同时也说明,凡是到过奥斯维新,目睹过现场惨状的人。都不会无动于衷了。
四、运用话题
《奥斯维新没有什么新闻》运用了对照和反衬手法,如“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一句与“布热金卡”应当是永远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形成了对照。
第五篇:课内作文素材_打印版(DOC)
高中教材作文素材选编(必修一)
【素材一】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张之洞)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孙中山)
《“布衣总统”孙中山》 【用法】1.思路点拨:青年时的孙中山,以一布衣身份去拜见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拒而不见,并在名片上题了上联羞辱他。孙中山知道张之洞摆架子,瞧不起自己,于是在名片后写了下联,再请门官送进去。张之洞一见,大吃一惊,立即吩咐迎见孙中山,并以大礼相待。孙中山虽为布衣,却心怀大志。人不可无志,无志空活百岁,这是一种人生的“常识”;志向远大的人,就像长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它能让人飞到你想象不到的高度。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于我们如下的写作话题或题材之中:立志、理想、志向与人的价值、自信与人生……适用于2009年高考作文题:(广东卷)“常识”、(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天津卷)“我说90后”、(重庆卷)“我与故事”、(湖北卷)“站在_____的门口。”
3.观点提炼:(1)人不可无志;(2)志向与价值;(3)自信与理想;(4)认识自我。
【素材二】我们常常在别人的暗示与判定下肯定自我的价值。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用法】1.思路点拨:海桐3岁的时候,在幼儿园里学系鞋带,听见旁人说了一句:这孩子脑子还行,就是手挺笨的。这无心的一句话却让小小的海桐记住了许多年,自卑了许多年。十多年来,她一直就傻傻地相信:我的手是笨的。一直到了初三,在一次活动中,海桐才发现:我的手一直是班上最灵巧的!我们常常在别人的暗示与判定下肯定自我的价值,这应该是一个关于认识自我的“常识”吧?当然,对这个观点你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于我们如下的写作话题或题材之中:他人与自我、自我的认识、我是谁……适用于2009年高考作文题:(广东卷)“常识”、(重庆卷)“我与故事。”
3.观点提炼:(1)以人为镜;(2)认识自我;(3)自我认知与成长。
【素材三】别忘了人真正的名字是欲望。
《我与地坛》
【用法】1.思路点拨:人的本性是什么?人是什么?生活在苦难中的史铁生在地坛公园痛苦地思考着。终于,在寂静与痛苦中他大彻大悟:人的真正的名字是欲望。欲望是人心的地狱,欲望也是人心的天堂。如果连欲望都没有了,人,那还叫人吗?欲望,每个人都有,但未必每个人都能说得清楚。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材料适用于2009年四川卷作文题“熟悉”。有人说,“90后”是贪图享乐的一代,他们只关注自己个人的欲望的满足,对此,你是否赞成呢?你有何见解呢?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材料还可用于天津卷作文题“我说90后”。也有人说,欲望是人类前行的动力,没有欲望,人不会进步。这样说来,欲望倒也真是人的一双“隐形的翅膀”。这个材料也适合于北京卷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于我们如下的写作话题或题材之中:谈人性、论人生、人性的善与恶、人与自然……适用于2009年高考作文题:(四川卷)“熟悉”、(天津)“我说90后”、(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3.观点提炼:(1)欲望是人前进的动力;(2)人类应克制自己的欲望;(3)欲望的二重性。
【素材四】习惯!多么可怕而又强有力的力量。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用法】 1.思路点拨:有位哲人说过:人是习惯的动物。一个好习惯,可以让你受益终身,一个坏习惯,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毁了你。可以说,这真是成也习惯,败也习惯。更妙的是,习惯本身也有两面性。做事认真,讲求完美,这样的好习惯会对你的生活和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它也可能会让你渐渐变得害怕出错,苛求完美,而实际上你也知道,世界上是永远没有真正的完美的。海桐当年,不也曾经在这样的痛苦中生活过吗?一个人的习惯,应是自己最熟悉的,当然,也可能你对某人的某些习惯非常熟悉,这么说来,习惯这个材料是可用于“熟悉”这个作文题的。或者,你也可以像海桐一样说说你或他人的关于习惯的故事。这个材料也适用于“我与故事”。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于我们如下的写作话题或题材之中:谈习惯、成功与习惯,习惯成自然、人与习惯……
适用于2009年高考作文题:(四川卷)“熟悉”、(天津卷)“我说90后”、(重庆卷)“我与故事”
3.观点提炼:(1)优秀只是一种习惯;(2)习惯是把双刃剑;(3)勿以恶小而为之。
【素材五】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 【用法】1.思路点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时间一去不回头。珍惜时间,利用有限的光阴做一番大事业,这是古往今来的有志之士的共通之处。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理应学会惜时、有为。恰当引用古人名句,会让你的作文增彩不少。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于我们如下的写作话题或题材之中:谈时间、生命与时间、对时间的安排与利用……适用于2009年高考作文题:(天津卷)“我说90后”、(重庆卷)“我与故事”、(四川卷)“熟悉”。
3.观点提炼:(1)人无再少年;(2)惜时有为;(3)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4)有效合理地利用时间。
【素材六】 熊庆来爱惜华罗庚的才气,在他的亲自安排下,华罗庚被调到清华大学来教数学,那时华罗庚只有21岁,还只有中学文凭。若干年后,华罗庚赏识陈景润的数学才华,把这个还在当图书管理员的青年人调来北京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做自己的研究生,并亲自指导他深入地钻研数论。(概述课文材料)
《华罗庚》
【用法】1.思路点拨:没有伯乐,千里马只能老死于奴隶人之手;没有良工巧匠的精心雕琢,再好的美玉也散发不出它的光彩。人才、伯乐,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一个千百年来说不完的话题。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于我们如下的写作话题或题材之中:发现人才、人才与伯乐、重视人才……适用于20Q9年高考作文题:(天津卷)“我说90后”、(重庆卷)“我与故事”、(湖北卷)“站在_____的门口”、(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
3.观点提炼:(1)人才难得,伯乐更难得;(2)要善于发现人才;(3)给人才提供成长的环境;(4)不拘一格选人才。
【素材七】孙中山的生活十分俭朴。总统府内,一般人的菜金都在三元左右,而孙中山却总把自己的菜金控制在四角左右。他不吸烟、不饮酒、不喝茶,饮食十分简单。有一次,厨师在桌上摆了一套锡制的餐具,孙中山说:“太讲究了,以后不要再拿来。”
《“布衣总统″孙中山》 【用法】1.思路点拨: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中山先生身为一国之总统,生活却如此之俭朴。惊叹之余,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思考一下:孙中山先生在生活上为什么要对自己这么苛刻?一般的人为什么做不到这一点?莫非这就是伟人与庸人的分别之处吗?我们的“90”后是否还认可“俭朴”这种传统的美德呢?“90”后是否有需要重新认识俭朴这种传统美德呢?对此问题如能展开思考与分析,就不难完成一篇考场佳作了。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于我们如下的写作话题或题材之中:谈俭朴、俭与家、俭与德的关系……适用于2009年高考作文题:(天津卷)“我说90后”、(重庆卷)“我与故事”、(湖北)“站在______的门口”。
3.观点提炼:(1)俭朴是一种美德;(2)学会俭朴地生活;(3)俭朴成就伟人;(4)俭以养德。
【素材八】文天祥兵败被俘,在这生与死的关头,他不为利诱,不惧威逼,坦然地选择了与国家民族共存亡。一颗丹心,永照汗青,留下人间不朽诗篇——《正气歌》。(概述课文材料)《留取丹心照汗青》 【用法】1.思路点拨:孟子说:生,人之所欲也;死,人之所恶也。所欲有甚于生者,舍生而取义也。文天祥,面对生与死,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他的选择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思考。文天祥的选择,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祖国、对民族的忠诚与热爱,这不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吗?这个材料中蕴涵了高尚的爱国情感,十分适用于2009年浙江省作文题。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这则材料可以用于我们如下的写作话题或题材之中:谈气节、说骨气、谈选择、面对诱惑、诱惑与恐吓……适用2009年高考作文题:(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重庆卷)“我与故事”、(山东卷)“见证”、(湖北卷)“站在_______的门口”。
3.观点提炼:(1)舍生取义;(2)人应有骨气;(3)学会选择;(4)正义必胜。
必修二
【素材一】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儿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母亲的生日是在9月,我在8月中旬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12月26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引自老舍《我的母亲》
【用法】1.思路点拨:有一种爱,迟了就无法再来,它就是母爱;有一种情,走了就无法追溯,它就是亲情!在老舍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到处都洋溢着爱与情:母亲对儿子的理解、支持,对儿子的关爱与教育;儿子对母亲的挂念、忧虑,对母亲的孝顺与感激。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细心感受,就会发现这种爱与情。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诚实、关爱、感恩、母爱、亲情、习惯的养成、榜样的教育、朴素的性格.....3.观点提炼:从母亲的角度考虑可提炼以下观点:①身教胜于言教;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③伟大的母爱;④关爱;⑤诚实等。从儿子的角度考虑可提炼以下观点:①世乜只有妈妈好;②性格决定命运;③学会感恩;④牵挂等。
【素材二】 如冰心所言,“巴金这个人……”是写不尽的。作者写巴金,从材料的来源来看,一是冰心的言谈:冰心说“巴金这人辛苦一辈子,勤奋一辈子,认真一辈子”;“巴金内向,忧郁,但心里有团火,有时爆发出极大的热情敢讲真话,”二是巴金的书面材料:冰心的爱人去世,巴金给冰心的女儿吴青写的信;巴金与冰心关于成立现代文学馆的通信;巴金为《冰心传》写的序言《思想不老的人才永远年轻》;巴金给冰心的题词。
冰心欣赏巴金的纯真、坦诚、大公无私,巴金也一样欣赏冰心坦率、坚强、友善。
——引自吴泰昌《巴金这个人……》
【用法】1.思路点拨:世上唯一无刺的玫瑰,就是友情;真正的朋友是生活的美酒,时间冲不淡友情的酒,距离拉不开思念的手;兄弟可能不是朋友,但朋友常常如兄弟。良友在身旁,地狱变天堂!吴泰昌的《巴金这个人……》这篇文章充分反映了友情这一主题。在你的人生经历里,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人生得一知己足矣!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纯真、坦诚、大公无私、坦率、坚强、友善、勤奋、敢讲真话、友情……
3.观点提炼:从巴金的角度考虑可提炼以下观点:①纯真;②坦诚;③大公无私;④勤奋;⑤敢讲真话。从冰心的角度考虑可提炼以下观点:①坦率;②坚强;③友善;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素材三】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
【用法】
1、思路点拨:豪情是什么?豪情就是一种备考中的亮剑精神,一种藐视一切、傲视群雄的大气概,一种山高我为峰的忠勇与虔诚。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中到处都洋溢着一种豪情、霸气……你在生活、学习上遇到挫折时,是否有这种豪情?这种霸气?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乐观、豪情、奋发有为、无私无畏、胆略、傲视群雄……
3.观点提炼:①人需要的就是乐观;②奋发,才有为;③在逆境中更要无私无畏的精神;④逆境造英雄。
【素材四】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
【用法】1.思路点拨: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杜牧的《阿房宫赋》也蕴含忧国忧民的感情。你认为爱国应从何做起?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忧国忧民、人民的公仆、爱国、爱民、治国……
3.观点提炼:①相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④位卑未敢忘忧国;⑤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素材五】……寄蜉蝣於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赤壁赋》
【用法】1.思路点拨:生活中并不全是艰辛和困难,它同时存在舒适与欢乐;就像我们经历的季节,严冬过后是春天,风雪过后艳阳天。苏轼在《赤壁赋》中就是论述了人在逆境中应如何解脱的问题。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人生最可贵的品格是本分自然地生活,踏踏实实地做事儿,兢兢业业地工作,诚诚实实地交友,心底坦荡地为人。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人生、逆境、乐观的心态、变与不变……
3.观点提炼:①笑对人生;②不妨做一回阿Q;③静观其变。
【素材六】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水福也。
—一一引自林觉民《与妻书》
【用法】1.思路点拨:大爱是李开先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林觉民的《与妻书》就反映出一种大爱的思想,你是否养成了这种思想品德?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爱国、爱民、人生的价值、生死观、谅解……
3.观点提炼: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②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④人最需要的是谅解。
【素材七】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梁启超《论毅力》
【用法】1.思路点拨:人生的历程,大体逆境占了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了十分之三四,而顺逆这两种境遇又常常是相互交替着轮流出现。那些意志薄弱的人遇到挫折,就退缩了;只有有毅力者,才会迎难而上。在困难面前,你是哪一种人?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顺境与逆境、成与败、勇于面对、转化的关键……
3.观点提炼:①世上无难事,只要有毅力;②成与败;③勇于面对困难。
必修三
【素材一】李白在送别友人时,道出了对友人前途的担忧之情。同时,他也向统治者暗示了蜀道的险要,国家的危险。他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李白《蜀道难》
【用法】1.思路点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险峻、曲折、遥远的蜀道,诗人对友人的遭遇表示同情,对友人的前途表示担忧。但是,作为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文人,面对这样的蜀道,更是以国为忧。是责任感、使命感让诗人向统治者提示了蜀地的危险性,暗示统治者要加强防范,确保国家的安宁。李白的以国为先,忧国忧民的思想意识,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责任、眼光、爱国、关心、大局观念……
3.观点提炼: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②要有远见;③要有忧患意识;④学会关心他人。
【素材二】生活贫穷的玛蒂尔德不甘于寒碜、朴素,不甘于默默无闻,以至于置服装,借项链去参加舞会,图得了一时的满足。不料乐极生悲,弄丢了项链。为了赔项链,她耗掉了十年的青春。莫泊桑《项链》 【用法】1.思路点拨:没有人是天生富翁,也没有人是天生的穷光蛋。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没有人甘于贫穷,没有人不向往幸福。问题是改变命运的途径和方法必须正确。像玛蒂尔德这样盲目地追求,结果只能是悲剧。她的遭遇,留给我们太多的启示,可以作为我们的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中吸取教训。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命运、代价、追求、教训、虚荣、面子、改变、方法、同情、自食其果、理想与现实……
3.观点提炼:①改变命运要讲究方法;②盲目地追求要付出代价;③虚荣心要不得;④自栽的苦果自己尝;⑤要理性地对待现实。
【素材三】面对阿诺德步步高升,布鲁诺很不满,跑到老板的面前抱怨。但是,他的办事能力极差,充其量只能是受人操纵的机器。阿诺德一次办好的事情,他要三次还办不好。在事实的面前,他还能抱怨吗?
——布鲁德·克里斯蒂安森《差别》
【用法】 1.思路点拨: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他的办事效率,也决定了他办事的质量。所以,提高能力,提高素质,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当然,具备了一定的素质之后,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讲究办事的方法。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价值。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素质、能力、方法、效率、价值、教训、善于学习……
3.观点提炼:①要重视能力的培养;②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③要讲究方法,提高效率;④善于学习,不断提升人生价值:⑤正视差距,积极进取。
【素材四】信息高速公路不仅使人与远方朋友联系简单多了,还能让我们找到新伙伴。如仿真约会,虚拟访问,看新闻,听音乐,聊天,游戏等,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乐趣。——比尔·盖茨《足不出户知天下》
【用法】1.思路点拨:自从比尔·盖茨创办了互联网,开辟了信息高速公路以来,大量的事实证明,现代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但是,随之带来的许多如色情、暴力、虚假信息等不良的东西,在深深地毒害着一批人,尤其是青少年。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要理性地看待网络。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利与弊、正面与负面、科学与发展、时间、效率……
3.观点提炼: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②网络有利也有弊;③网络使地球变小了,使我们的视野变广了。
【素材五】陆游年轻时就有立功报国,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并积极投身于同金兵的战斗,取得过不少的胜仗。然而,由于南宋统治者的无能与妥协,陆游的志向始终得不到实现,唯有面对着长城和明镜慨叹和自伤。
——陆游《书愤》
【用法】1.思路点拨:理想和现实永远是有差距的。所以,我们平常都说,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特别是在陆游所处 的时代,陆游的理想和现实相差就更远了。在那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是一切热血男儿共同的遭遇,慨叹和自伤也必然成为爱国志士的结局。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理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报国、志向、怀才不遇……
3.观点提炼:①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②时势造就英雄;③明主强国,昏君卖国;④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是热血男儿的悲哀。
【素材六】韩信为刘邦打下了汉朝的江山,功高盖世,得到了刘邦的封赏,光宗耀祖,后来却被吕后和刘邦定计杀害了,死得很冤枉。——马致远《蟾宫曲·叹世》 【用法】1.思路点拨:按理,劳苦功高的人得到封赏是天经地义的,可以享尽荣华富贵,光宗耀祖,全国上下是没人会有非议的。但是,在吕后、刘邦看来,韩信功高震主了。所以,韩信不知功成隐退,招来杀身之祸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吕后、刘邦气量狭小,不能容人是韩信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这样,什么战友、兄弟之情,什么同甘共苦,在吕后、刘邦的心中早已烟消云散了,他们的眼中只有权力和地位。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功成隐退、能进能退、理性、胸怀、友情、同甘共苦……
3.观点提炼:①伴君如伴虎,要知进知退;②要理性,懂得功成隐退;③要有宽广的胸怀;④有难同当,有福也要同享。
【素材七】蒯通在韩信为刘邦打下了汉朝江山后,意识到韩信功高盖主,会有杀身之祸,劝他背汉自立,不料不被采纳,于是怕事情败露,受到牵连,便装疯卖傻,躲过了劫难。而韩信不听蒯通的劝告,终被杀害。
——马致远《蟾宫曲·叹世》
【用法】1.思路点拨:蒯通他之所以能躲过劫难,是因为他深谋远虑,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懂得进退,适可而止,而韩信盲目、自大、骄傲,使他丧失理智,以致一代英豪葬送在嫉妒的阴谋之下,岂不悲呼!我们在对韩信的悲剧感到同情与惋惜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对蒯通的理智与聪明表示敬佩呢?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理智、计策、盲目、接受意见、居功自傲……
3.观点提示:①人贵有自知之明;②要理智地看待问题:③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④盲目自大要不得。
【素材八】“零”代表“无”,是“一无所有”,“四大皆空”。然而,“零”是数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其意义非同小可,它是一切数的基础。没有“零”就没有进位制,数学就走不了多远。
沈志远《说数》
【用法】⒈思路点拨:世上许多看似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东西,其实有着它的大用途。一粒尘土,它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哪座高山不是由一粒粒尘土堆积而成的呢?一个蚁穴,是微小的,但是,千里之之堤,溃于蚁穴。古人云;“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见,小事物也有大作为。另外,就道家的思想而言,小即是大,无即是有,大小相伴,有无相生。因此,我们从“零”的身上,看到了无限,看到了永远,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有与无、小与大、有限与无限、基础、合作、位置、作用、价值……
3.观点提炼:①要客观地看待有限与无限;②我很重要;③只要放准位置,就会发挥作用,体现价值。④有无相生,虚实相伴。
必修四
【素材一】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讥笑那些以饮酒看花、吟诗作赋为能事的矫揉造作之徒曰“雅的太俗”,推行白话文的胡适使劲地就俗,所作打油诗、宝塔诗之类仍是俗中大雅。
-----《论“雅而不高”》
【用法】1.思路点拨:饮酒看花、吟诗作赋,看起来是雅事,但因其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而显出俗气;打油诗、宝塔诗 之类如果有思想、有内涵仍显出雅来。可见,是俗是雅,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所做的人是否有文化底蕴,是否有思想内涵,是否有高尚人格。俗人做雅事,只能是附庸风雅,更显其俗,甚至是丑陋。而雅人所为,即使不过日常行为,也可能显露出他的非凡气质来。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俗与雅、底蕴、修养、精神文明……
3.观点提炼:(1)雅,需有文化底蕴;(2)俗与雅是相对的,关键在人;(3)有修养,才能雅;(4)有高尚的人格才会真雅……
【素材二】近年来,在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自杀、校园暴力和残害动物等虐待生命的现象,折射出了当今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以及对生命的漠视与践踏。——《呼唤生命教育》
【用法】1.思路点拨:青少年学生本该是社会中最纯洁、最可爱、最具活力的人群,但近年来却出现了不少骇人听闻的虐待生命的事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以下因素不容忽视:首先是当今青少年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生命体验,既不知生命的神奇,也不知生命的艰难;其次是学习生活中心理压力太大,而心理又很脆弱,导致不当发泄;再次是包括学校、家长在内社会过于看重智力发展,而忽视了非智力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心理、道德、生命等方面。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生命教育、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教育的危机、素质教育、话说“90后”
3.观点提炼:(1)呼唤生命教育;(2)要重视非智力因素;(3)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素材三】东郭先生与狼、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的对象是狼或是蛇,善良就是自取灭亡,善良就是死了活该,善良就是帮助恶狼或者毒蛇,善良就是白痴。
——《善良》 【用法】1.思路点拨:在寓言故事中,东郭先生和农夫显得愚蠢可笑,因为他们都帮错了对象,而在实际生活中,骗子固然不少,但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中,骗子又占了多大的比例呢,而许多人因此便认为善良就是愚蠢,从而把人类最美好的品德——善良弃如敝履,岂不悲哉!其实,善良即使败于凶恶,并非善良无能,而是因为善良有所不为,凶恶却无所不为,况且,凶恶每战胜善良一次,就暴露了一次自己的丑恶;而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则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善良、善与恶、善良与愚蠢、有所不为与有所必为……
3.观点提炼:(1)不要丢掉了善良;(2)善良不是愚蠢;(3)善良的失败是暂时的;(4)不能只用功利的标准衡量善良
【素材四】马谡自幼熟读兵书,且长期跟随孔明南征北战,受到孔明的看重,又有王平的多次劝谏,最终却丢失了小小的街亭,打乱了孔明的战略部署,使北伐功败垂成。可见骄傲自满、刚愎自用的人,往往难成大业,如因有几分才华而被重用,则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失街亭》
【用法】1.思路点拨:面对王平的每一次分析劝谏,马谡都引用兵法驳回,并且认为让他守街亭,简直是杀鸡用牛刀,最终不仅丢掉了街亭,如不是王平相救,自身也性命难保,并使孔明北伐的大好形势化为泡影,要是当初马谡接受了王平的意见,可能历史都会改写。骄傲自满、刚愎自用真是害人害己,在生活中,也许不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但因之带来损失或导致失败,也是屡见不鲜的。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谈骄傲、纳谏、理论与实践、认识自己、识人与用人……
3.观点提炼:(1)谦受益,满招损;(2)理论需与实践相结合;(3)要正确认识自己;(4)刚愎自用害人害己
【素材五】当司马懿派人打听到守街亭的将领是马谡时,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刘备生前也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智绝”诸葛亮却不识人,岂不怪哉。
——《失街亭》 【用法】1.思路点拨: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与司马懿的智慧显然不如诸葛亮,然而他们都知马谡不可大用,为何诸葛亮偏偏看不出呢?笔者认为除了刘备与司马懿可能有这方面的特长外,主要还在于马谡与诸葛亮自身和他们的关系,首先是二人实际上可算做同类——领兵之前都是博览群书而无实战经验,而诸葛亮自己的经历证明这类人也可成功;其次是马谡久随诸葛亮的过程中,多有良谋;再次是马谡出身名门且是诸葛亮的心腹参谋。有此三点,诸葛亮看错了马谡也就不足为奇了。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识己与识人、长处与短处、“灯下黑”、亲与贤……
3.观点提炼:尺有所短,寸有所长;(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3)门第观念害死人;(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素材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用法】1.思路点拨:孔子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家,一部《论语》记载的大多是孔子如何传道解惑的事迹,却很少见到他如何教学生识字读书的事,可见,学习最初是为了求道或解惑的。不知从何时起,学习变成了以学习教材字句为主了,并渐渐丢掉了悬初的目的,到如今,这种情形就更为突出了,韩愈认为这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谈学习、大与小、谈教育、说说“90后”……
3.观点提炼:(1)学习不应只是为了功利目的;(2)教育已经变了“味”;(3)教育也应“抓大放小”;(4)正确认识学习的目的……
【素材七】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等高之博见也……君子生非异也,假于物也。《劝学》
【用法】1.思路点拨:在动物界,人的生存本能可能是最少的,而人类却是最强大的。其原因就在于人有智慧,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借助别的事物。但也不能就此引申开去,以为人生如有父母亲戚可以依靠,自己就不必努力了。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谈学习、论借鉴、说成长、谈依靠、说说“90后”……
3.观点提炼:(1)学习是增强自己能力的必经之路;(2)要善于借助“巨人的肩膀”;(3)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4)“90后”不能过于依靠现有的优越条件。
【素材八】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增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
《晏子治东阿》
【用法】1.思路点拨:晏子两次治理东阿,方式完全不同,结果当然相反。第一次治理是以民为本,结果被国君怪罪;第二次以官为本,结果得到国君的赞赏。无论从人民的角度还是从国君的目的来评价,晏子第一次才是正确的,但实际结果却出人意料,为什么会这样呢?深入一想,其实也不奇怪,向国君反映情况的是晏子的上级或下级官员,而不是老百姓,大多数人总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去评价事物的,执政者以官为本,当然能得到好评了。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评价机制、兼听与偏信、坚守与变通、信念……
3.观点提炼:(l)要坚持信念;(2)有时需要变通;(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4)评价机制是造成官员贪与廉的根本原因……
【素材九】金钏儿自尽后,宝玉闻之很伤感,因此碰到父亲时,“应对不似往日”,让贾政生了三分气,适逢忠顺王府派人来向宝玉索取优伶琪官,让贾政气得目瞪口呆,此时贾环又来拿金钏儿的死告刁状,更把贾政气得“面如金纸”,于是,宝玉遭到了父亲贾政的毒打。但不久王夫人与贾母先后得信赶来,不仅宝玉得救,而且贾政还遭到贾母的狠责,此后,宝玉的生活与为人依然如故。
《宝玉挨打》 【用法】
1.思路点拨:首先,分析贾政生气,宝玉挨打的原因,不是宝玉因“追星”而耽误了学习,也不是因为金钏儿的死宝玉应负一定的责任,而是因为与宝玉有关的这些事情让贾政或贾府大失颜面。其次,在当时而言,贾政打得也非毫 无道理,但贾母却不管原因,一味袒护,使得责打毫无教育效果。再次,就宝玉而言,虽养尊处优、遭此毒打而不变初衷,也算信念坚定了。
2.材料使用范围提示:家庭教育、严责与溺爱、如何对待父母的打骂、在批评中反思……
3.观点提炼:(1)教育应用正确的方法;(2)家庭教育切忌观点不一致;(3)即使师长的批评不完全正确,孩子也应好好反思;(4)正确的信念应该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