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务院确定“十二五”节能减排重点工作
国务院确定“十二五”节能减排重点工作
经过长时间研究讨论,《“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昨日由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向社会公布。方案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国有望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并将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
方案称,“十二五”要坚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
为此,方案强调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要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基础上发展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发展核电,加快发展天然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1.4%。要提高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47%和8%左右。
在工业节能减排方面,将发展热电联产,推广分布式能源,开展智能电网试点。还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以上。同时,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方案强调,要完善节能减排经济政策,推进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完善电力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地区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各地可在国家规定基础上,按程序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
此外,方案还要求健全税收支持政策,积极推进资源税费改革,将原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税计征办法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并适当提高税负水平。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选择防治任务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开征环境保护税,逐步扩大征收范围。完善和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
第二篇: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来源:中国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1-9-11 21:31:37
国发〔2011〕26号
一、节能减排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措施、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吨、2086.4万吨,比2010年的2551.7万吨、2267.8万吨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吨、2046.2万吨,比2010年的264.4万吨、2273.6万吨分别下降10%。
二、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
(三)合理分解节能减排指标。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环境容量及国家产业布局等因素,将全国节能减排目标合理分解到各地区、各行业。各地区要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明确下一级政府、有关部门、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排污单位的责任。
(四)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统计,建立和完善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制度以及分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季度统计制度,完善统计核算与监测方法,提高能源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修订完善减排统计监测和核查核算办法,统一标准和分析方法,实现监测数据共享。加强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统计监测,建立农业源和机动车排放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办法,继续做好全国和各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公报工作。
(五)加强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把地区目标考核与行业目标评价相结合,把落实五年目标与完成目标相结合,把目标考核与进度跟踪相结合。省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国务院报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有关部门每年要向国务院报告节能减排措施落实情况。国务院每年组织开展省级人民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绩效和国有企业业绩管理,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并对成绩突出的地区、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六)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严格贷款审批。建立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责任制,严肃查处越权审批、分拆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高标准,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七)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紧制定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将任务按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指导、督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安排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央财政统筹支持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加大支持和奖励力度。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公告制度,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暂停对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办理核准、审批和备案手续;对未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对虚假淘汰行为,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和地方政府有关人员的责任。
(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重点支持对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和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提高加工贸易准入门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九)调整能源结构。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基础上发展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发展核电,加快发展天然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1.4%。
(十)提高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47%和8%左右。
四、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十一)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实施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节约替代石油、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工程,以及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和节能能力建设工程。到2015年,工业锅炉、窑炉平均运行效率比2010年分别提高5个和2个百分点,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提高2-3个百分点,新增余热余压发电能力2000万千瓦,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000万平方米,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大幅度提高。“十二五”时期,形成3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十二)实施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改造提升现有设施,强化脱氮除磷,大力推进污泥处理处置,加强重点流域区域污染综合治理。到2015年,基本实现所有县和重点建制镇具备污水处理能力,全国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200万吨,新建配套管网约16万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形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削减能力280万吨、30万吨。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形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削减能力140万吨、10万吨。实施脱硫脱硝工程,推动燃煤电厂、钢铁行业烧结机脱硫,形成二氧化硫削减能力277万吨;推动燃煤电厂、水泥等行业脱硝,形成氮氧化物削减能力358万吨。
(十三)实施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再制造产业化、餐厨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示范推广等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建设100个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80个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示范城市、50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5个再制造产业集聚区、100个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
(十四)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所需资金主要由项目实施主体通过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社会资金解决,各级人民政府应安排一定的资金予以支持和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的主体责任,严格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和管理,国家对重点建设项目给予适当支持。
五、加强节能减排管理
(十五)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把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地方政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加大考核和监督力度。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作为控制地区能源消费增量和总量的重要措施。建立能源消费总量预测预警机制,跟踪监测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和高耗能行业用电量等指标,对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的地区及时预警调控。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以及城乡建设和消费领域全面加强用能管理,切实改变敞开口子供应能源、无节制使用能源的现象。在大气联防联控重点区域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
(十六)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依法加强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现节能2.5亿吨标准煤。落实目标责任,实行能源审计制度,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建立健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扩大能源管理师试点;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加快实施节能改造,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地方节能主管部门每年组织对进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公告考核结果。对未完成节能任务的企业,强制进行能源审计,限期整改。中央企业要接受所在地区节能主管部门的监管,争当行业节能减排的排头兵。
(十七)加强工业节能减排。重点推进电力、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纺织、印染、食品加工等行业节能减排,明确目标任务,加强行业指导,推动技术进步,强化监督管理。发展热电联产,推广分布式能源。开展智能电网试点。推广煤炭清洁利用,提高原煤入洗比例,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实施工业和信息产业能效提升计划。推动信息数据中心、通信机房和基站节能改造。实行电力、钢铁、造纸、印染等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新建燃煤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脱硝设施,现役燃煤机组必须安装脱硫设施,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要进行更新改造,烟气脱硫设施要按照规定取消烟气旁路。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加装脱硝设施。钢铁行业全面实施烧结机烟气脱硫,新建烧结机配套安装脱硫脱硝设施。石油石化、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实施脱硫改造。新型干法水泥窑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改造,配套建设脱硝设施。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重金属污染防治,以湘江流域为重点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
(十八)推动建筑节能。制定并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从规划、法规、技术、标准、设计等方面全面推进建筑节能。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提高标准执行率。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实施“节能暖房”工程,改造供热老旧管网,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和能耗定额管理。做好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改造。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推广使用新型节能建材和再生建材,继续推广散装水泥。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完善能源审计、能效公示,推动节能改造与运行管理。研究建立建筑使用全寿命周期管理制度,严格建筑拆除管理。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严格防止和纠正过度装饰和亮化。
(十九)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科学合理配置城市各种交通资源,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高铁路电气化比重。实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深入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推广公路甩挂运输,全面推行不停车收费系统,实施内河船型标准化,优化航路航线,推进航空、远洋运输业节能减排。开展机场、码头、车站节能改造。加速淘汰老旧汽车、机车、船舶,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加快提升车用燃油品质。实施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在有条件的重点城市和地区逐步实施第五阶段排放标准。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探索城市调控机动车保有总量,积极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二十)促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老旧农用机具,推广农用节能机械、设备和渔船。推进节能型住宅建设,推动省柴节煤灶更新换代,开展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加强运行管理和维护服务。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的比例达到50%以上,鼓励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分布式、低成本、易维护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鼓励使用高效、安全、低毒农药,推动有机农业发展。
(二十一)推动商业和民用节能。在零售业等商贸服务和旅游业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加快设施节能改造,严格用能管理,引导消费行为。宾馆、商厦、写字楼、机场、车站等要严格执行夏季、冬季空调温度设置标准。在居民中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家电、照明产品,鼓励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支持乘用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限制过度包装,抑制不合理消费。
(二十二)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实行更加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加快公共机构办公区节能改造,完成办公建筑节能改造6000万平方米。国家机关供热实行按热量收费。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创建2000家示范单位。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严格用车油耗定额管理,提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比例。建立完善公共机构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和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加强能耗监测平台和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支持军队重点用能设施设备节能改造。
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十三)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宏观指导。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编制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指导各地做好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目录。制定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实施方案。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
(二十四)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编制清洁生产推行规划,制(修)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发布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行方案。重点围绕主要污染物减排和重金属污染治理,全面推进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领域清洁生产示范,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降低资源消耗。发布清洁生产审核方案,公布清洁生产强制审核企业名单。实施清洁生产示范工程,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
(二十五)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及尾矿综合利用,建设绿色矿山。推动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冶炼和化工废渣、建筑和道路废弃物以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利废新型建筑材料。废弃物实现就地消化,减少转移。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以上。
(二十六)加快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加快“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培育一批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办公用品等再制造示范企业,发布再制造产品目录,完善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和再制造产品标准体系,推动再制造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二十七)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鼓励开展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体发电、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
(二十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定区域、行业和产品用水效率指标体系。推广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加强城乡生活节水,推广应用节水器具。推进再生水、矿井水、海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建设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创建示范城市。到2015年,实现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
七、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
(二十九)加快节能减排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在国家、部门和地方相关科技计划和专项中,加大对节能减排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推进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组织高效节能、废物资源化以及小型分散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攻关。组建一批国家级节能减排工程实验室及专家队伍。推动组建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产业联盟,继续通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节能减排科技研发力度。加强资源环境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
(三十)加大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重点支持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半导体照明、低品位余热利用、地热和浅层地温能应用、生物脱氮除磷、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污泥和垃圾渗滤液处理处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金属无害化处理等关键技术与设备产业化,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
(三十一)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编制节能减排技术政策大纲。继续发布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建立节能减排技术遴选、评定及推广机制。重点推广能量梯级利用、低温余热发电、先进煤气化、高压变频调速、干熄焦、蓄热式加热炉、吸收式热泵供暖、冰蓄冷、高效换热器,以及干法和半干法烟气脱硫、膜生物反应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控制等节能减排技术。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政府在节能环保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加大推广力度。
八、完善节能减排经济政策
(三十二)推进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完善电力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地区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各地可在国家规定基础上,按程序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严格落实脱硫电价,研究制定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电价政策。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费政策,研究将污泥处理费用逐步纳入污水处理成本问题。改革垃圾处理收费方式,加大征收力度,降低征收成本。
(三十三)完善财政激励政策。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和能力建设。深化“以奖代补”、“以奖促治”以及采用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家用电器、照明产品、节能汽车、高效电机产品等支持机制,强化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要继续支持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逐步提高节能环保产品比重,研究实行节能环保服务政府采购。
(三十四)健全税收支持政策。落实国家支持节能减排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积极推进资源税费改革,将原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税计征办法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并适当提高税负水平,依法清理取消涉及矿产资源的不合理收费基金项目。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选择防治任务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开征环境保护税,逐步扩大征收范围。完善和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对用于制造大型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抓紧研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三十五)强化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各类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节能减排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模式。引导各类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社会捐赠资金和国际援助资金增加对节能减排领域的投入。提高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贷款门槛,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和银监会信息披露系统,与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贷款及证券融资联动。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重点区域涉重金属企业应当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将绿色信贷成效与银行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评价、机构准入、业务发展相挂钩。
九、强化节能减排监督检查
(三十六)健全节能环保法律法规。推进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加快制定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机动车污染防治条例等行政法规。修订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能效标识管理办法、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
(三十七)严格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减排目标未完成、重点减排项目未按目标责任书落实的地区和企业,实行阶段性环评限批。对未通过能评、环评审查的投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核准、批准开工建设,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有关单位不得供水、供电。加强能评和环评审查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各种违规审批行为。能评费用由节能审查机关同级财政部门安排。
(三十八)加强重点污染源和治理设施运行监管。严格排污许可证管理。强化重点流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污染源监管,适时发布主要污染物超标严重的国家重点环境监控企业名单。列入国家重点环境监控范围的电力、钢铁、造纸、印染等重点行业的企业,要安装运行管理监控平台和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系统,定期报告运行情况及污染物排放信息,推动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联网共享。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监控平台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做好运行和污染物削减评估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核拨污水处理费的重要依据。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收费政策不落实、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一年内实际处理水量达不到设计能力60%,以及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但无故不运行的地区,暂缓审批该城市项目环评,暂缓下达有关项目的国家建设资金。
(三十九)加强节能减排执法监督。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督促各项措施落实,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污染源的执法检查力度,加大对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标准和建筑施工阶段标准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情况,以及节能环保产品质量和能效标识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严重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未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违规使用明令淘汰用能设备、虚标产品能效标识、减排设施未按要求运行等行为,公开通报或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实行节能减排执法责任制,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严等行为,严肃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十、推广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
(四十)加大能效标识和节能环保产品认证实施力度。扩大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识实施范围,加强宣传和政策激励,引导消费者购买高效节能产品。继续推进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环保装备认证,规范认证行为,扩展认证范围,建立有效的国际协调互认机制。加强标识、认证质量的监管。
(四十一)建立“领跑者”标准制度。研究确定高耗能产品和终端用能产品的能效先进水平,制定“领跑者”能效标准,明确实施时限。将“领跑者”能效标准与新上项目能评审查、节能产品推广应用相结合,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加快标准的更新换代,促进能效水平快速提升。
(四十二)加强节能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改革发电调度方式,电网企业要按照节能、经济的原则,优先调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以及余热余压、煤层气、填埋气、煤矸石和垃圾等发电上网,优先安排节能、环保、高效火电机组发电上网。研究推行发电权交易。电网企业要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公布节能发电调度信息,电力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节能发电调度工作的监督。落实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制定配套政策,规范有序用电。以建设技术支撑平台为基础,开展城市综合试点,推广能效电厂。
(四十三)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落实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扶持政策,引导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扶持壮大节能服务产业。研究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审核和交易制度,培育第三方审核评估机构。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引导和支持各类融资担保机构提供风险分担服务。
(四十四)推进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建立健全排污权交易市场,研究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的指导意见。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建立自愿减排机制,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四十五)推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特许经营。总结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采用多种建设运营模式开展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园区污染物集中治理,确保处理设施稳定高效运行。实行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制度,推进环保设施的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服务。完善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方保护,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十一、加强节能减排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
(四十六)加快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制(修)订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产品能效和污染物排放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建筑节能标准和设计规范,提高准入门槛。制定和完善环保产品及装备标准。完善机动车燃油消耗量限值标准、低速汽车排放标准。制(修)订轻型汽车第五阶段排放标准,颁布实施第四、第五阶段车用燃油国家标准。建立满足氨氮、氮氧化物控制目标要求的排放标准。鼓励地方依法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环保地方标准。
(四十七)强化节能减排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加强政府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完善机构,充实人员。加强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配备监测和检测设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执法能力,完善覆盖全国的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继续推进能源统计能力建设。推动重点用能单位按要求配备计量器具,推行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开展城市能源计量建设示范。加强减排监管能力建设,推进环境监管机构标准化,提高污染源监测、机动车污染监控、农业源污染检测和减排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国家、省、市三级减排监控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
十二、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
(四十八)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把节能减排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体系以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系。组织好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强日常性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宣传先进典型,普及节能减排知识和方法,加强舆论监督和对外宣传,积极为节能减排营造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
(四十九)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抓好家庭社区、青少年、企业、学校、军营、农村、政府机构、科技、科普和媒体等十个节能减排专项行动,通过典型示范、专题活动、展览展示、岗位创建、合理化建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发挥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作用,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五十)政府机关带头节能减排。各级人民政府机关要将节能减排作为机关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细化管理措施,树立节约意识,践行节约行动,作节能减排的表率。
国务院
二○一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第三篇:央企确定“十二五”节能减排总体目标2011.6.2
央企确定“十二五”节能减排总体目标
地域:信息类别:行业类别:
作者:发布人:发布时间:2011-06-02 09:18:10.0
昨日召开的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会议明确了央企“十二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提出到“十二五”末,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可比价)下降16%左右。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会上表示,“十二五”期间央企将加大退出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领域的力度,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消耗少、排放低、可持续的产业,特别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万元产值能耗降16%左右
据黄淑和介绍,央企“十二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是,到“十二五”末,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可比价)下降16%左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标还包括:石油石化、电力、钢铁、有色、煤炭、建材、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点类企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三分之一的企业力争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注类企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一般类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排放水平明显改善。纳入国家“万家单位节能行动”的企业(用能单位),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
重点推三大措施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央企累计投入节能减排资金3486亿元,重点用于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工程和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央企为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能减的已减,能降的已降,剩下的大多是难啃的“硬骨头”。”黄淑和说,下一步央企节能减排重点有三大措施。一是结构调整,把落后的、高耗能的、污染重的企业淘汰;二是技术进步,用好的节能环保技术提高企业运营质量,减少污染,减少能源、资源消耗;三是发展新兴产业替代传统产业,全面推进技术自主创新。
此外,“十二五”时期,国资委将继续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实施更加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
黄淑和特别提到,央企在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方面要发挥引领作用,在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方面要发挥骨干作用,在发展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方面要发挥重要作用。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链,努力占领设计、研发、营销等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以更少的能源资源消耗,创造更多的附加值。(上海证券报)
第四篇:北京市教育系统“十二五”节能减排
北京市教育系统“十二五”节能减排
学校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国家和北京市“十二五”节能减排有关规划等有关文件,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考核评价,发挥学校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体和基础作用,调动师生参与节能减排工作,促进学校节能减排工作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原则 1.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要突出学校育人功能。把培养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现代公民作为学校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任务。结合学校特点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同时要发挥高校教学科研力量,使高校成为节能减排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创新基地。
2.切合实际,突出特色
根据学校的特点和特色开展教育和有针对性地开展节能减排活动。
3.开拓创新,务求实效
节能减排要有创新意识,要实事求是,符合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学要求。
二、主要目标与实施措施
(一)主要目标 1.培育节能环保人才
在中小学校培育学生的节能减排的意识、品德和能力。教学与科
研部门主要承担对学生进行节能减排教育的任务,学校党政部门和后勤机构也要参与教育培养过程。
2.建立节约资源管理模式
在高等学校建立总额控制、指标分解、分户安表、分户计量和按量收费的管理模式。在中小学校建立总额控制、教育导入、考核评价、奖优罚劣的管理模式。
3.构建节约管理运行机制
按照节约型学校的内在要求,积极建构并有效实施学校节能减排的各项工作机制。包括决策机制、定额控制机制、成本核算控制机制、优化资源配制和利用机制、修缮服务机制、信息发布机制、沟通协调机制、教育宣传机制、考评奖罚机制、职工素质提升机制等。
4.完成量化指标
完成国家和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以及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所规定的约束性指标。
5.开展社会服务
依托学校专业和师资优势为社会发展提供节约思想文化和技术支持,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内容包括了学校要依托所有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成果及产品,服务的社会层面包括国家发展战略、地方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部门和行业、街道与社区等。
6.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以新的管理运行体制机制来确保资源的节约使用和校园环境的不断改善,降低资源消耗和各项运行成本,绿化美化校园环境,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措施
1.改进学校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建立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新的管理方式即资源节约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高校开展专业教学和学科专题讲授,在中小学校开设技能环保课程、开展节约环保教育。同时,开展好节能减排主题教育和相关实践活动。
3.加快学校设施设备技术改造步伐,进一步提高学校节能减排的技术水平。在高校进一步推广能源管理数字化平台及指标量化管理工作;在中小学校全面推进“阳光校园”建设。
4.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节能减排体制与管理运行机制,继续完善机制:发挥市教委、区教委领导小组、高校节能办领导作用,突出学校特色,健全制度,制定生均用能指标,建立监管平台。
5.发挥学校育人阵地作用,培育具有节约环保人才的质量与水平创新发展教育内容与方法,提升教育系统节能减排的意识与能力。
三、重点项目
(一)开展节能减排教育
将节能减排作为教育系统重要内容。开发相关节能减排中小学地方课程,继续加强节能减排特色专业示范教室、节能减排教育基地建设,开发、利用与拓展节能减排教育资源。
继续深化节能减排知识大赛、文艺调演、节能减排运动会等品牌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科技竞赛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宣传活动,加强学生对节能减排的认识、判断,培养学生有效参与处理节能减排问题等能力,使学生全面掌握节能减排知识和技能。
(二)开展节能减排示范校建设
在开展节能减排各项活动的基础上,推进节能减排示范校评选工作,促进全市各级各类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
(三)加强节能减排培训交流
以培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建设需要的队伍建设为目标,完善节能减排专家团队,分层培训校长教师,拓展青少年节能减排志
愿者队伍,建立一支结构优化、梯队合理的专业队伍。
(四)建立学校与社会合作机制
基础知识训练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重,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到学校节能减排建设与人才培养中。加强高校节能专业建设及科技创新,地方院校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科研单位、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技术与节能减排技术联盟,推进科技创新队伍的建设,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科技的创新,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努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型人才。
(五)建设学校检测平台与科学设置监测指标体系
建设学校检测平台与科学设置监测指标体系,对能耗指标的数据质量进行监测,实现各项能耗指标的跟踪与监控;通过校园能源管理及能源审计、能效监测考核等措施,推进教育系统绿色能源、厨余垃圾回收与就地处理、节能灯更换等节能减排设施的推广应用。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责任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使节能减排工作监督日常化、规范化。
(二)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组织、科研部门的作用,加强节能减排师资能力建设,将节能减排纳入“十二五”持续发展教育内容。
(三)推广实行月督导、季检查、半年初评、年终考评制度,以及总结、交流、表彰会等形式,鼓励与表彰表现突出的单位及个人。
(四)采取政府财政补贴、银行贷款、引进市场机制(合同能源管理)等措施,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五、“十二五”期间具体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修改完善《北京市节约型中小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和《北京市节约型高等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在2011年100所绿色学校的评选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节约型学校示范校评价标准。
(二)继续实施百、千、百万工程计划。
1.每年完成100所绿色学校示范校的评选工作。2.每年完成1000名学校能源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3.每年单项节能项目达到百万级统计数量。(如百万只节能灯具更换、节水达到百万吨等)
(三)完成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环境保护、节水、节电、节油、节气、节粮等宣传教材和宣传手册10万份的编制工作。免费向中小学、幼儿园的师生发放。
(四)推动阳光校园建设工作,完成16个区县各建一所阳光示范教室的计划。实施校园阳光工程,为千所大中小学校安装太阳能发电设施。
(五)每年开展“留住一桶水”活动,在全市各高校和中小学校推广实施,培养师生节能环保创意和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推动、宣传节水工作,起到小手拉大手,促进全社会的作用。
(六)进一步开展垃圾分类减量的校园宣传、教育活动,在校内推广垃圾分类的同时,指导餐余垃圾处理设备进校园,就地处理,实行垃圾零排放。
(七)推动节约型学校建设,与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务局、市精神文明办、市市政市容委等单位共同组织教育系统开展多种节能减排宣教活动,如知识大赛暨优秀方案征集、节能减排文艺调演、文艺作品、歌舞、小品比赛、运动会等活动,面向全市广大师生员工,面向市民和社区。
(八)在高校中组织10万人的节能减排志愿者宣教队伍,进一步推动高校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工作。在中小学开展争当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小卫士活动,组建20万人的小卫士护卫队,提高中小学校师生节能减排的参与度。
(九)发挥市教委节能减排专家指导作用,积极开展对学校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的指导作用;对市教委节能减排专家指导组的成员进
行调整和增补。
(十)以观摩示范校的形式,召开教育系统的节能工作会议,推动绿色学校的评选工作,以论坛的形式开展省市经验交流,参观先进的学校或企业,以先进的思想理念进一步指导节约型学校的建设工作。
(十一)进一步加快建工学院新校区(绿色校园)的建设;争取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绿色校园)建设审批手续完成,及早开工建设。
附件: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十二五”节能减排学校行动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十二五”节能减排
学校行动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叶茂林 市教委委员 成员:张永凯 市教委办公室主任 周 彤 市教委发展规划处处长
李开发 市教委民办教育处处长 李艳春 市教委财务处处长 刘占军 市教委基本建设处处长 张小红 市教委学前教育处处长 张凤华 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副处长 李 奕 市教委基础教育二处处长
邵和平市教委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 黄 侃 市教委高等教育处处长
王东江 市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 张 龙 市教委学校后勤处处长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十二五”节能减排学校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委学校后勤处
办公室主任:李华勇(学校后勤处调研员)联系电话:51994813 ***
第五篇:明确七项重点工作力促节能减排
明确七项重点工作力促节能减排
为做好全县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对环保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县环保局重点抓好以下七项重点工作:
一是摸准污染底数,紧盯重点项目,确保减排计划落到实处。通过准确掌握全县排污状况,将主要污染物排放分解落实到具体企业;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建立动态的企业排污档案。同时抓好重点排污企业治污工程的实施,确保如期完成治理任务。
二是以排污许可证为重要手段,建立企业问责制度,规范企业达标排污、按量排污。
三是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的监督管理,确保全县乡村群众饮水安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高度重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工作。实行工作责任到人,加快推进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
四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把项目审批关。完善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管理制度,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开展环评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全面清理整顿。
五是实施全县污染源普查工作,认真筹划,周密部署。加强对污染源普查意义的认识,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力争打破环境执法不到位的盲区;围绕工作重点组织宣传活动,加强舆论监督,鼓励公众参与,把全社会的力量凝聚到推进环保事业的实践中来。
六是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大力弘扬中国环保精神,巩固先进性教育和机关思想作风整顿成果,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全局执法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七是强化目标考核,落实环保责任。将环保目标考核制度作为各乡镇、各部门依法履行好本地本部门职责的重要抓手,在评先创优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郝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