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园文化建设的时间与研究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围绕培育小学精神营造良好校风、创新文化载体营造和谐氛围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经验,也暴露出相当问题。对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考是:一要全面认识校园文化的内涵、地位和功能;二要增强校园文化个性,培育校园精神;三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提高品味,打造品牌;四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思考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普通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认真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加强文化建设发展的要求,系统推进以营造良好校风为重点、以营造和谐氛围为归宿、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培育小学精神营造良好校风
集体教育是小学教育教学的有机构成,是凝聚师生文化共识的重要平台。发挥特色鲜明的优秀集体作用,倡导人人都参与、个个求特长、集体有特色的建设理念,在学生中开展优秀班集体创建活动、星级文明寝室创建活动,在机关单位中开展文明窗口、示范文明窗口创建活动,可以实现师生自我教育和管理、凝聚人心和共识,使其成为构建学校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成优良校风校貌。“以德执教,至真至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实践《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广大教师学习、宣传和践行中实现了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坚持每年评选师德标兵、教学名师,大力推进质量工程,形成良好师风,引领浓厚学风。百善孝为先,大力弘扬孝文化,推荐在校小学生包天洋当选四川省第二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让师生常怀感恩之心,常思回报之义,继承孝老爱亲优良传统。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充实校园文化。发掘以《三国志》作者陈寿为代表的三国文化历史底蕴,利用伟人邓小平、朱德、张澜、罗瑞卿故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演绎以大木偶为代表的川北传统文化经典,推进高雅艺术和传统文化进校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掌控学校意识形态主导权。
(二)创新文化载体营造和谐氛围
校园文化是无形的,校园文化也是有形的。小学校园不仅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只要徜徉其间,就能被其承载的文化所感染。
优化校园环境,使每处景观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承载起文化的价值,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校园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哲学启示、道德规范、理想追求等精神因素,是校园精神的体现。努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活动,加强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积极创建文明健康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丰富校园的文明内涵。如,高师院校较普遍树立的孔子塑像就寓意着传承和尊师重教;又如,骏马奔腾和雄鹰翱翔雕塑则寓意着拼搏奋进。
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师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陶冶情操,提升境界。这就需要抓住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庆日等契机,结合主题教育,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主题教育等,组织开展“六·一”、活动,积极营造活动气氛;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日活动和敬老月活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组织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结合依法治校示范校要求,积极推进学校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等等。
同时,还需要继承和创新活动载体,形成周周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氛围,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举办文建明先进事迹报告会,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连续举办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元旦新年晚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的各类文娱体育活动一道成为学生展现才艺、增长才能的舞台;不间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进行心理咨询与测量工作,维护师生心理健康;举办新生篮球赛、教职工篮球和排球联赛、田径运动会、元旦校园环跑活动、女职工“三·八”节登山活动、教职工双扣比赛等,践行全民健身、人人参与,增强了体质,增进了友谊。
这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师生在活动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思考
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经验,也暴露出相当问题。这需要深入思考应对之策,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科学发展。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是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以育人为中心,加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建设校园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掌控校园意识形态。
二是坚持正确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和弘扬校园精神。近年来,普通学校不断深化、强化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实践性的理解与支持,扩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面和辐射面,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长远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纳入学校建设发展的议事项目,给予了人、财、物各方面的配合支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科学研究,发挥校园精神的凝聚力作用和励志作用,加强校风、教风、学风、作风的建设,健全多层次的熏陶培养和激励体系及情感支持体系。
三是坚持以育人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明建设和校园精神培育的载体,是丰富师生课余文化生活、构建精神家园、营造健康心理氛围的有力保障,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普通学校大力推行人文素质教育,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和学校教育活动之中,贯穿于文明修身工程之中,致力于学生
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开展校地合作,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使师生在服务社会中,了解国情,增长才干。丰富师生社团文化活动,为繁荣学校校园文化,促进师生个性发展,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发挥积极作用。完善校园文化环境综合治理,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认识存在误区。首先,把校园文化只看成是学生的文化、学工部门的文化。其次,对教师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对教师作为青年学生榜样和引导者在青年学生成长成熟过程中能起到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其三,对师生的主体性作用不够重视,对师生积极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支持、引导不够。
二是知行结合不够。这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地表现在过分注重功利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从理论上普遍认识到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很多学校能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着知行脱节问题,以至于体制、机制上不健全,工作上不协调,效率不高,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和实际效果。
三是特色不够鲜明。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意识不够,品牌形象没有树起来,缺乏在师生中叫得响、作用大的大众活动,缺少在社会上影响大的品牌活动。同时,利用网络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不够,对师生文明上网的教育和引导乏力,缺少自由、真实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在信息收集处理、科研辅助、学习辅导等方面做得不够。
四是投入相对滞后。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投入相对处于滞后状态,无法满足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各项功能。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考
一是全面认识校园文化的内涵、地位和功能。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校园文化环境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共同体,是师生共建的文化,是学生思想情感、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辅助手段。必须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校园文化具有辐射、导向、陶冶、凝聚、激励和社会化的功能,对学生增长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建构健康的精神世界、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制定出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实施方案,健康有序地发展校园文化。
二是增强校园文化的个性,培育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高校师生员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状况的综合体现,是全体师生共同理想追求、共同情感品格、共同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的体现,是学校整体发展的潜力和综合实力的体现,是校园文化的灵魂。高校应结合自身历史传统、办学理念、文化环境,着力培养积极健康、文明向上、自信拼搏、诚信博爱、奋发进取、富有个性的校园精神。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提高文化品味,打造文化品牌。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增加人财物投入,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管理和指导。建立全面的规划、领导、管理、协调、指导和评价体制,整体规划,统一部署教学、科研、生活、文娱等各方面活动;引入
激励、竞争和创新机制,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步伐;等。
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发展的基础性建设,是事关高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提升高校行业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工作。为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应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专项课题的科学研究和经验交流,深入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经验与对策举措,以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创新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拓展文化活动的辐射面,努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促进高校文化事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永廷,论高校德育领域与功能发展,清华小学学报2001年第1期。
[2]焦盛荣,校园文化与德育教育,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3]胡秀英,高校先进校园文化建构中的德育功能,求索2004年第5期。
[4]王德勋,试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实施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5期。
[5]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社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光明日报
第二篇:校园文化建设探索与研究(论文)
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打造品牌特色学校
任柏石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了一个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表现了一个学校的校容校貌,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搭建了一个灵活有效的平台,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这种文化建设被关注程度、投入程度、期待的程度越来越高,面对新的形势。滦南县第三中学把校园文化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任务、及意义有了深层次的理解,我们在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和研究。滦南三中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品味的校园文化。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随着“文化软实力”概念的悄然兴起,文化在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文化与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校园文化在学校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通过校园文化的变革与重构带动学校整体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校办学的品质。
当前中小学校正处于由外延向内涵发展的转型期,学校发展的外部条件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物质资源更加丰富,为改变学校生活单调乏味不够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提供了良好地物质条件。
构建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容与目标,而优秀的校园文化又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校园文化的核心是被师生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思想及精神,这种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理念与价值对全体师生有着普遍的约束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它产生的力量是内在的、自觉的、持久的,能够为学校的发展从根本上提供持续的动力。
二、探索研究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是关系学校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做的事情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抓住工作的中心和重点,稳步推进,力戒盲目行为。这也是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发展中总结得出的经验
1.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学校对校园建设进行了高标准规划,从2011年起滦南三中重新启动了校园绿化美化工程,拆出学校旧式围墙改造成通风透绿的铁艺栅栏,植树种草,建设花园,仅2011一年就投资48万元,使校园的树木葱茏,绿草如茵,善心悦目,别有一番情趣,新开辟的四个小花园,由三个年级部尽心管理,规划命名,突出主题,七年级部的“春花园”,“以惜时恭敬“为主题,“尚美园”以“崇尚美德“为主题,八年级部的“德馨园”以“德学励志”为主题,九年级部的“博知园”以博学求知为主题,每一个花园都是一道优雅景致,有充实人文内涵,实现了让草木含情,让树木花草说话,如今的校园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红花绿叶摇曳生姿,每一个视点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优美的环境陶冶师生的情操,提升学校的品位。2011年滦南三中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式单位。
2.建设人文化校园。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滦南三中从办学观念、师生规范、办学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尚志、博学、和谐、创新的”的校风,“敬业、爱生、博学、善教”的教风,“明理、诚信、广思、好问”的学风,校歌《美丽的三中》在校园广为传唱。3.建设书香型校园。
为丰富全体师生的文化生活,满足广大师生的阅读需求,学校对图书馆进行了高标准设计修建,被命名为省级一级图书馆,窗明几净的阅览室,整齐有序摆放的图书让人赏心悦目。学校每年都要投资数万元添置新图书,藏书量每年递增。此外,学校每年都订阅百余种报纸杂志,购置大量的音像资料。在建设书香型校园活动中,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坚持读书,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阅读收获。结合课堂教学,各学科每周都有阅读指导课,学校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求学生读整本的书,读经典的书,读古今中外的书,读名作名篇。每学期学校在期中期末组织两
次大型的读书征文活动,对于优秀作品,择优上报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征文评比及竞赛,每学期都有近百人次学生获奖。
4.建设信息校园。从2010年全校42个班级多媒体系统全部到位。实现了校园班班通之后,实现了班级教育教学的多媒体化。由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学校原有的网络信息点已不足使用和管理,学校对信息中心改造。重新添置大型服务器并改造信息交换设备,满足学校工作需要。2010年升级学校广播系统,重建校园广播室,让广播成为学校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阵地。
5.建设和谐高效的课堂教育氛围
从08年起我校实施新的课堂改革以来,先后组织教师赴山东的杜郎口中学、江苏的洋思中学、承德天卉的中学等课改名校进行考察学习,在借鉴课改名校经验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确立了我校的《学教案模式》、绘制了我校的课改路线图、出台我校的新课改管理制度:从抓好师生新课改培训入手,熟悉学教案模式流程,实践模式操作。抓校本教研,为课改保驾护航。领导推门听课,亲临课堂指导。开放课堂,教师间互听互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实施“青蓝工程”,新老教师教学相长。引路课、示范课、观摩课,学校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抓实课后学教反思和考试研究,稳步提高教学质量。课改文化让三中的校园文化建设更添新色。
二、建设机制合理、科学系统、目标精细的管理文化
1.目标管理科学化。自2008年起,围绕改革发展中心目标,我校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以我县教学质量年、教学管理年、特色教育推进年载体,创新管理,优化管理。通过制度建设,学校形成各种评价制度,培养了师生的纪律观念和法制意识,形成了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良好氛围。如《教师教学量化考核细则》、《教师师德规范》《班主任考核细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班级评比细则》、《优秀团支部评比细则》、《优秀班干部评选细则》、《学生综合考评细则》等健全的规章制度,由人政教两处及办公室严格考核,周周检查,月月公布,做到透明公开,接受教职工的监督,实现了管理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
近年来,我们不断建立和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系。
(1)学生文明礼仪监督岗制度:
我校从2008年9月开始实行“校园文明岗”制度。以班为单位轮流值日,定岗定人,每班一天。值班学生文明值勤、课间巡视。学生的日常行为在监督中得以规范。
(2)班级值日班长制度:
值日班长负责当天的班内全面事务,让每一位同学都得到锻炼的机会,让每一位同学都增强了服务意识,让每一位同学都学会了与同学沟通,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
(3)文明班量化月评比制度:
我校制定并实施了《文明班量化考核实施细则》,从卫生、纪律、秩序、考试等方面对各班进行量化考核,成绩一月一公布,红旗一月一流动,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2.管理过程精细化,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我们提出了“降低起点,放慢节奏,夯实技能,分层要求,整体优化”的教学策略,实施新课堂改革,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除对教师备课、课堂执教、课外辅导及校本课题研究等具体教学行为提出硬性要求外,通过定期发放学生调查表、设立校长信箱等途径和方式,学校及时了解学生需求、意见,改进了教学管理工作。同时,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扎实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通过橱窗张贴心理健康知识图片,班主任定期找学生谈心、各年级部每学期召开学生会议,帮助学生调适心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和非智力因素。我校还按照紧扣基础、体现分层的原则,进行考试改革,注重过程管理和评价,效果明显。通过实施学校领导,管理人员、班主任、教师24小时无缝隙管理值日制度,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
三、建设生动活泼、积极向上,充满人文气息的精神文化,营造了丰富的德育内涵
1.漫步校园,自西向东的南北两列宣传橱窗,彰显学校文化活动经典,各版块主题鲜明,学生书法绘画摄影展,精彩活动掠影,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评比表扬,各有千秋,浏览一次,就是心灵一次洗礼,一次有形的教育。让墙壁讲话,也是我校构筑独特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楼
外墙上及楼道两侧墙上,展牌随处可见,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突出主题,七年级突出“拼搏”主题,“从零开始,再创辉煌”是他们的人生态度;八年级以“励志”为主题,“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名言激励学生用智慧创造辉煌;九年级以“今天的努力铸就明天的辉煌”为主题,明确了方向目标。班级文化更是精彩纷呈,突出特色。2011年我校师生自己动手创建了融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三百米墙面文化长廊,唐诗宋词中的名篇佳作、气势宏伟、豪迈主席诗篇,图文并茂,营造了浓郁的文学及文化氛围。驻足停留,给人以教育和启迪。实现了时时皆风景、处处有教育的环境建构,更为校园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
2.为了营造多元、立体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不仅着眼于墙壁文化、楼道文化、橱窗文化,更注意了人文气息教育元素的全方位渗透。
3.为弘扬传统文化,三个年级部分别编写的适合本年级特点的校本德育教材——《弟子规》,安排专门的课时进行学习,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实现了“传统”与“现实”的有机结合。
4.为了实现三个年级的教育教学管理特色文化,让学生留下青春的足迹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从2010年9月,三个年级部开辟的《年级周刊》正式创刊,各有特色:七年级《芳草地》、八年级《绽放》、九年级《博学笃志》,每周一出版,印发给全体师生及家长,反映了学生生活,展示了校园风采,加强了相互交流。
5.为了及时表达学生的心声,营造和谐上进的校园氛围,2012年我校创建的“校园之声”广播站,广播主持,内容采编全部由学生负责,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校园新闻”“好文共赏”“科普长廊”„„每天的课间10分钟,“校园之声”的音频在校园里、教室里跳动。成为了校园的又一道靓丽文化风景。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的快乐成长开辟空间
活动是德育最生动的载体,在活动中育人,在活动中把认知内化为学生的行为,是建设校园文化的最佳方法。
1.升旗仪式”塑品牌。
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是我校每周第一节德育课,国旗下讲话后年级轮流进行经典诵读,内容涉及《弟子规》、《三字经》、古、现代诗词等经
典作品。全体师生精心准备,严密组织,两千多人的集体宣誓,国学诵读气势宏大,使学生在活动中领略了经典,受到了教育,为三中“传承文明,诵读经典”开启了新的篇章。
2.法制教育铸平安
我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法制教育、安全演练,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学生自我防护能力;营造全校教职员工关心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的局面,从而切实保障师生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3.感恩励志激真情。
我校结合妇女节、母亲节、教师节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到帮助别人的自豪感,孝敬师长的幸福感。国家关工委讲师团应邀为全校师生进行感恩励志教育演讲,激发了同学们奋进求学,立志成才的决心和孝顺父母,感恩老师的爱心。
4.体艺活动扬个性
五月份的“红歌会”,同学们用激情洋溢的歌声向党献上一份祝福“,“冀东文艺三枝花进课堂”使学生了解家乡艺术,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素养。威风锣鼓表演” 鼓声如雷,钹音清脆,蓬勃向上的青春风采和昂扬斗志,是对我校特色大课间的充分展示。十月份的“经典诗文诵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得到优秀民族文化的滋养。每次活动都是对学生文化艺术素质的一次检阅,对学生团结协作和集体荣誉感的一次洗礼。
5.实践活动塑品质。
学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班、团队活动:“听老红军讲故事”“告别不文明行为启动仪式”、“雷锋在我身边主题班会”“安全出行,文明劝导”“参观李大钊纪念馆、重温入团誓词”“美丽滦南人人爱,有我参与更精彩北河游园活动”每一次活动对学生都是一次教育,每一次活动都让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得到一次升华。
6.班级文化固阵地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教室是学生在校园里感情最深,影响最大,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学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文
化建设的积极性,每学期开展一次班级文化节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别具特色、富有新意的班名、班歌、班风脱颖而出;教室内名人画像、名言格言、学生书画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学习园地展示了学生各类优秀作品;“成长足迹”“评比台”“巧手慧心”展示学生的个性、才华;“书香园地”内“好书推荐”“名人名言”“书海拾贝”“好书大家读”“我最喜欢的_”“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将墙壁变成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造的天地。其中,每一个栏目都蕴含着教师对孩子们的关爱与期待;每一处精彩都反映了孩子们成长的足迹;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独具匠心和高品位的文化气息;每一寸空间都充溢着浓烈的书香味,彰显了活泼、生动、绿色的特点。
6.家校合力促发展。
我校每学期召开两次大型的家长座谈会,并且组织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进行家访,通过师长互动 师生互动,父母子女互动,实现了面对面的交流,诚心实意的沟通,对学生教育做到了的全方位、深层次,高效率,编织出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结合教育网路,学校的工作有了后盾,学校的教育得到延伸,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多年办学实践中,我们力求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打造品牌特色学校,使学校成为师生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教师在充满人情味的校园文化中,怀着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学生能够拓宽发展空间,胸怀远大理想,让师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用自己的生命之光与被点燃的火种交相辉映,从而净化心灵。
第三篇:2013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13年《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湖北省应城市实验小学课题组
一、工作思路
贯彻落实新课标,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加大课题研究力度,建设研修团队,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生活品质;创新课题研究方法与形式,落实课题研究过程。
二、主要工作:
1.重视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的新教育理念。
组织教师重温《新教育理论和实践》等理论专著,进一步明确开展实验的目标及价值,从而深刻领会“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与主要观点。同时学校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育实验专题网站的资源,及时学习和吸纳新教育实验的最新成果,保持与新教育实验的主流团队的步伐相一致。
2.营造书香校园,享受阅读成长。
继续营造书香校园,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交流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共读共写共生活,推进书香社会的形成。倡导“晨诵、课间读、课前读、课后诵”新教育的学生生活方式,重点从“教师专业阅读研究”、“中华经典诵读”、“阅读节与书香社会”等入手,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在确保阅读实效的基础上探索师生阅读成长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以师生的共同发展为基点,来帮助全校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3.以班级为载体,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各班要认真制订好班级读书计划,积极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在班级读书角、学习园地、黑板报中定期布置班级读书活动专栏,使校园的书香气息更加浓郁。诵读内容为优秀中华诗文,包括优秀的古典诗文、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等。诵读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诵读讲座、诵读表演、诵读比赛等。各班要及时把诵读活动的信息、典型、经验等在班级读书活动专栏上发布。
4.规范课题管理,扎实行动研究。
新教育实验要立足校本,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融为一体,要与新课改结合,要与校本教研结合。倡导老师围绕学校参与的实验项目,围绕“三小”(发现小问题,围绕小现象,提出小建议)进行,从小入手,使得研究成为人人都能做的事情,改变教师的科研范式,推动草根化运动,形成“批判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良好科研氛围,促进教师成为科研型教师。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活动研讨,使课题的研究呈现常态化。全体课题组成员要注意积累自身的课题研究资料,课题组长更要做研究工作的有心人,在做好平时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认真记载好“课题活动记录”,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不断丰厚课题研究成果,为课题结题作好准备。
同时要做好学校新教育实验进展活动信息的报道和成果的推广,及时将学校新教育实验的活动信息、成果等上传到应城市教育信息网站及应城市小网站。积极参与总课题组和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研究活动,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三、研究措施:
1.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在“充电”交流中加快研究步伐。
课题研究的深入与有效实施需要先进科研理念和纲领性文件做指导,因此我们紧抓学习不放松。
(1)逐步建立课题理论知识库
课题立项前后,我们从书籍、报刊、网络等途径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把握与之有关的国内外研究发展态势,并把这些文献集在一起形成课题理论知识库,供教师学习。我们要求教师每学期认真学习文献资料,并撰写学习心得,以便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科研理论水平,使教师们明确“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有效地引领学生开展“诵经”活动。
(2)定期召开主题沙龙研讨
我课题基本上每学期举办一次主题沙龙研讨。我们组织课题组教师和学校分管领导一起开展沙龙研讨活动,围绕“经典诵读,我们如何取舍?”“唱读诗文,传承中华文化”“开垦亲子诵读的芳草地”“开展经典诵读与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等主题举行沙龙活动,大家各抒己见,群策群力,为教师行动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有效的策略,为课题顺利高效地开展奠定基础。
(3)组织各类培训,为课题服务
“学高为师”是一条古训,鞭策师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且行且思。为了营造我校教师学习经典文学的浓郁氛围,丰盈教师的文化积淀,学校启动了人人争做“书香教师”的活动。我们策划开展了“教师美文诵读比赛”“教师文学素养PK大赛”,这些活动加深了课题组教师的语文知识底蕴,提高了教师的文学修养,也在全校形成了浓厚的古诗文氛围,有效地促进了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从而用行动来感染学生诵读的热情。
除了在校内“学赶比”,我们还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取经,“全国新教育研讨活动”“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学习现场都留下了我们教师好学的身影。满载而归的教师回到学校,还要展开二级培训和移植课的观摩,真正实现“一人培训,全校受益”的高效校本培训模式,为课题顺利发展
服务。
2.提供切实有效的研究保障,为落实课题研究保驾护航
(1)组织制度保障
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需要组织保证,我课题确立之初就建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全面保障课题研究的实施。课题由特级教师黄应征、郑木旺老师全面负责,语文老师实施指导,形成了教科室协作管理,课题组具体操作的格局。
课题研究以来,我们采取了有效举措落实各项研究制度,保障外出学习、网络信息等的经费支出。课题确立后,我们制定的《课题管理制度》、《课题组工作组长及成员考核》、《教科研工作考核细则》及定期研讨制和个人研究任务制度成了扎实课题研究的有力保障。
(2)课题网站管理
我们构建了应城实小课题管理网站,动态反映研究过程,展示和交流研究成果,实施考核管理,为课题评估提供重要的检阅平台。该网站共设有方案报告、计划总结、方案报告、研究动态、诵读素材、成果荟萃、精彩掠影、理论探析等八个栏目。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都要将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片资料均能及时上传到网上,为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真正实行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
四、本学年工作安排:
二月
1、围绕新教育理念,进行校本培训;
2、制订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
三月
1、制定新教育实验课题学期工作计划;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部署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
3、各班制订班级读书活动计划并正常开展活动。
四月
1、课题组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
2、各班开展读书交流竞赛活动;
3、一、三、五年级古诗文诵读比赛;
4、参加市教科室组织的书香校园建设展示活动。
五月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课题研究情况;
2、举行班级读书活动观摩;
3、课题组按计划开展课题沙龙活动;
4、组织课题组教师撰写“经典鉴赏——古诗词篇”校本教材。
六月
1、开展庆“六一”校园文化艺术节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2、课题组成员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3、整理课题实验资料,撰写学期实验工作总结;
4、组织课题组教师审核、修订“经典鉴赏——古诗词篇”校本教材。九月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部署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
2、各备课组制定班级读书活动计划并正常开展活动。
十月
1、课题组开展课题沙龙活动;
2、二、四、六年级古诗文诵读比赛;
3、课题组教师上好经典诵读展示课;
4、各班开展读书交流竞赛活动。
十一月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交流课题研究情况;
2、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湖北省“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实验研究”中期报告会;
3、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校本培训;
4、组织“书香班级”评比。
十二月
1、课题组成员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2、开展庆“元旦”校园文化艺术节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3、整理课题实验资料,撰写学期实验工作总结;
4、搞好“诵读之星”“书香家庭”“书香教师”评比工作。
执笔:陈迎华
2013年2月
第四篇:特色学校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特色学校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大悟县城关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育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一貌,千生一面”与教育模式正越来越受到冲击与挑战,“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是当今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构建特色学校,改革教育模式,实现教育创新,培养全面发展又有特长和个性的高素质人才,才级使我们的学校能在林林总总之中可以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建设特色学校是现代学校构成之必然选择。《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反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办出各自的特色。”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是新时期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由学校界定。
1、特色学校
特色学校是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显著育人教育的学校,(论《特色学校再组织》王剑荣、沈洪昌)它是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的形势和需要,将培养既全面发展又学有所长的可持-1-
续发展的人才为已任,追求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无”,实现人才培养的最优化策略,建设特色学校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没有现成人操作模式,但毋庸置疑,任何一新的一流的学校都必须拥用自己鲜明办学特色。
2、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以鲜明的科技特色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与科技教育密切相关的,办学思路,保障机制,资源优势,设备设施。环境布置、课程设置、校本教材、师资配备、阵地建设、活动安排等方面,营造“人人爱科学、人人学科学”的浓郁的科技特色校园文化氛围,是孕育学校特色、建设学校特色、成就学校特色、展示以特色的窗口和舞台。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学校“以人为本、以德立校、让每个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着眼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丰富高雅的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育人环境,营造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通过课题研究的引领,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造就一批有个性有特长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特色学校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要求学校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推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
(1)“特色学校与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素质提高的研究”。特
色学校与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召唤起教育者的文化意识,承担起“传授、授业、解惑”的职责,通过本子题的研究,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理念,提高教师师德品质和文明修养,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思想,支持教师的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特色学校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科教学活动的研究。”课堂是课题研究的阵地,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是特色校园的一个新标志。利用课堂学科教学,渗透文明素质熏陶,构造特色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身在和谐、文明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实现全面,健康和协调发展。
(3)“特色学校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地方风情的寻访研究”,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第二课堂,又是很有个性和特长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主要渠道,更是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财富和检验,通过本子题的研究,重点让学生探索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文明素养,从而丰富我们特色的校园文化,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诵、书写比赛等活动,开拓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
4、“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的研究”学生在学校通过 熏陶,形成了良好的文化素养,把它带到每家每户中去,从而提升每个家庭的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来课题的研究现状。结合我校的实际,寻找课题研究的特点,形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方案。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学校现有的特色校园文化资源,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和素材,探讨进一步开发与利用的有效措施。
3、行动研究法。通过建设特点校园文化推进学校科技特色的探索与实践活动,进行积极的反思与研究,不断改进工作和提高实效。
4、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与研究,探萦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推进科学发展的途径与方未能,形成一定的经验。
六、课题研究措施。
1、形成课题研究网络。
将本课题作为覆盖全校的主课题,组织全体教师申报个人学课题,由学校科教处进行收集汇总,然后交总课题组讨论研究,对符合要求的教师个人学课题进行归案,形成相关的课题,由每个子课题组的全体人员推选出子课题负责人。同时对不符合要求的教师个人子课题提出意见,允许他们归入相关的子课题或重新申报个人子课题。形成新人子课题。同时对每个新入校的教师,科教处及时指导他们申报个人子课题,加入到学校的课题研究中,这样就使我校教师人人关注课题研究,个个参考课题研究,群策群力,携手共进。
2、构建科技教育管理网络。
实行“统一领导、条块结合、形成合力”原则。由校长挂帅,分管校长负责牵头,各处室互相支持,协调,成立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构建科技教育网络,制定校园科技文化建设规划,保障科技教育项目、岗位、阵地、教师和物资的落实,保证教育活动的踏实开展。
3、组建科技教育骨干队伍。
加强教师技能的培训,聘请没有特长,热爱科技的老师,担任学校的教育辅导员,以点带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并聘请校外科技界的专家和工程师担任学校科技顾问和辅导员。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组建课题组,开题论证。
2、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4年12月)组织实施课题研究。
3、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10月)汇总成果、结题鉴定。
八、组织管理。
成立课题组,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廖牧同志担任课题组长,由分管政教的副校长张永和和科教的副校长吴蔚同志负责课题的组织管理。课题组成员,科教处主任,副主任,语文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
九、成果形成。
专著、研究报告、论文、校本教材等。
第五篇: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历史积淀,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形式多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高校生存发展的价值追求与品位标志。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路径、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环境建设对改善校园学习风气,提升老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起到举足轻重的地步。
1.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单靠学校内部某一部门努力就能收到应有效果,它与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关系。
3.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共3页-1-
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价值观
加强诚信教育,既要注重发挥典型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辩论等生动直观教育方式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诚实守信的意义和价值,更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优势,聘请企业老总现身说法,说明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二)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表率作用
开展诚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首先要规范自身的办学行为,教职员工也要做好“诚信”的表率,为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教职员工在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诚信品质,对学生树立诚信道德意识、确立诚信价值观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与学校领导相比,广大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接触更为密切、更为频繁,教职员工的品质和形象是一种强大的潜在教育力,它容易使学生产生价值认同而自觉地接受和仿效。这种选择是单靠任何外力的灌输和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为此,在建设诚信校园文化过程中,广大教职员工要努力加强诚信文化修养,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上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在学术上要做到勤奋刻苦,严谨创新,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在生活上要做到忠诚老实,不贪不欺;在与他人相处上,要诚实为人、诚恳待人、诚心感人、诚意服人,以良好的诚信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做学生的表率。
(三)建立学生个人诚信电子档案
学生诚信档案内容可涵盖校内外,分两大类摘要:讲诚信言行和不诚信言行。具体可包括诚实记录、信用记录、特别记录,具体内容如诚信承诺书、个人资料、品行说明、助人为乐及学习效果、经济状况等。诚信档案的记录时间始于学生进校,止于学生毕业,并于每学年结束时通知学生本人和家长。到毕业时,还可为用人单位提供该学生在校的诚信记录,供其参考。诚信内容的输入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诚信档案内容上网,接受全体师生员工的监督。学生只要输入自己的学号,教师输入教工编号即可进入网站查询、浏览,并可对诚信内容的真假发表看法或提供相关信息。当然,建立学生诚信档案的同时,还需制定相关的诚信制度与之配合。如把“是否诚信”作为学生入党、评优的一项必要条件,也可制定学生个人和团体在诚信方面表现突出,为学校争光方面的奖励制度,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诚信档案功能的最大化。
(四)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诚信制度
在建设诚信校园文化中,面对不同学生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诚信制度十分必要。这里,我们不妨把引导诚信称为“疏”,把建立诚信制度称之“堵”,“疏”与“堵”两者是相互依赖、紧密联系的,疏与堵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推动诚信校园文化建设。因为,有堵没有疏,就不能从源头上有效抑制不诚信行为的产生;有疏没有堵,诚信者受不到鼓舞,不诚信者受不到处罚,学生的诚信价值观就难以树立,校园诚信文化氛围也难以形成。为此,在疏的同时,还得在建立和完善诚信制度上下工夫。学校要按照诚信文化建设的需要,修订完善与诚信相关的校纪校规,建立和完善与诚信相关的奖励、约束、处罚机制,公开公正地接受师生与社会的监督,真正使诚信者受到鼓舞和奖励,使不诚信者受到应有的处罚。
三、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
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就要注重“四育人”(教书、管理、服务、文化)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务上提倡“博爱”,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严谨规范的运行轨道中,充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环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更加突出“软”环境的培植,在学习创新、技能实践、文体竞技、团队精神、思想导向及生活等方面全面营造出良好成长环境。
总之,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相结合,一定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也一定能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培养和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参考文献:
1、2、高校校园文化概论 作者:孙庆珠 主编 出版:山东大学出版社
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诚信教育 作者:赵宝贵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