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高院涉及财产保全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
上海市高院涉及财产保全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
第一条(当事人在诉讼中申请财产保全的审查)
当事人在商事案件审理中提出财产保全申请的,法院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财产保全申请书、权利凭证等与财产保全有关的书面诉讼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必要时可就财产保全的法律后果,特别是错误申请保全的法律后果向申请人进行释明。
经审查,认为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第九十四条规定情形的,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对当事人的申请不予准许的,应将审查结果告知当事人,并做好谈话笔录。
法院应当对申请人提供的财产保全担保同时进行审查,并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一并保全申请人的担保财产。
第二条(财产保全申请人续保申请的告知)
法院裁定财产保全的,应同时告知申请人相关续保手续事项,包括如申请人需要延长保全期限的,应在保全期限届满之日的十五日前提出续保申请;申请人未如期提出续保申请的,保全措施在保全期限届满前自动解除等。
法院以口头方式告知的,应做好谈话笔录。
第三条(财产保全被申请人以提供担保为由要求法院解封的处理)财产保全的被申请人在案件审理中提供担保,要求法院解除原保全措施的,法院在收到申请后应当及时告知申请人,询问申请人意见,并记明笔录。
申请人同意解除保全措施的,法院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作出解封裁定。
若申请人不同意解除保全措施的,法院应慎重把握,经审查认为确有解封的必要且被申请人已经提供了便于执行的足额担保的,应及时裁定解除财产保全。
若被申请人只能提供部分担保,法院在不影响将来生效裁判执行的前提下,可酌情裁定解除部分财产的保全措施。
第四条(当事人以超标的保全为由申请法院解封的处理)
财产保全的被申请人在案件审理中提出法院超标的财产保全,书面要求解除超额部分保全措施的,法院应当在收到申请后及时告知申请人,询问申请人的意见并记明笔录,不能未经询问迳行作出认定。
法院经审查认为确属超标的保全的,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及时对超标的部分财产裁定解除保全。
第五条(超标的保全的认定)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认定为超标的保全了被申请人的财产:
(一)实际冻结被申请人的资金总额超过裁定保全金额的;
(二)被查封、扣押的可分割财物价值总额在扣除折旧以及将来可能发生的保管、拍卖等费用后余额明显超过裁定保全金额的。
法院应当将超标的保全的审查结果告知当事人,听取当事人意见,并记明笔录。
第六条(当事人请求变更已保全财产财产形态的处理)
被申请人在案件审理中,请求法院变更已保全财产形态的,法院在收到
申请后应当及时申请人,询问申请人意见并记明笔录。
经法院审查确认,对于保全财产确属不宜长期保存的,如季节性、鲜活
物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可责令当事人及时处理,或依职权变卖,并在裁定解除原保全措施的同时对处理或变卖后的价款予以保全。
对于股票、房产等保全财产,由于变更已保全财产形态,涉及原保全财产实
物价值的市场变动因素,关系到债权变现利益,故法院应审查申请理由的正当性。经审查,申请理由正当且财产保全申请人同意的,法院可参照《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五)项之规定,采取变更保全财产形态的措施。
第七条(法院作出变更或解除诉讼财产保全裁定时的内部审核)
当事人同意变更或者解除财产保全措施的,变更或解除财产保全的裁定
书由庭长或庭长授权审判长签发。
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解除财产保全措施的,应由庭长主持审判长联席会议讨论
决定是否裁定解除保全措施,决定解除财产保全的,裁定书应由分管院长或分管院长授权庭长签发。
第八条(审理中申请人担保财产的发还)
案件审理过程中未实际保全到被申请人财产,或者申请人申请提前解除
保全的,法院应在申请人提出要求后,及时退还申请人相应的保证金,或者裁定解除对申请人提供的担保财产的保全措施。
实际保全到的财产价值远低于裁定保全金额的,法院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要求,酌情决定发还申请人部分担保财产,但所留的担保财产不得低于被保全财产的价值。
第九条(案件审理后申请人担保财产的发还)
案件已经生效,但尚未进入执行阶段,财产保全申请人全部胜诉的,法
院应当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及时发还保全担保金或裁定解除对担保财产的查封措施。
若财产保全申请人的诉讼请求被驳回的,法院应将申请人发还担保财产的申
请告知被申请人,并记明笔录。经审查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及时发还担保金或解除申请的担保财产。
(一)被申请人被告知后,一个月内不提出异议的;
(二)被申请人虽提出异议,但其在三个月内未提起相关诉讼,亦未申
请对担保财产财产保全措施的。
如被申请人下落不明无法通知的,法院应当综合案情、申请人的实际情
况等因素,决定是否发换申请人的担保财产。
第十条(财产保全裁定书的次序)
案件审理中需作出多份与财产保全有关的裁定的,法院应当根据作出财
产保全裁定的时间先后,在财产保全裁定书中加编次序列号。例如:“(2009)沪高民二(商)初字第3-1号”,第二份裁定书编号为“(2009)沪高民二(商)初字第3-1号”,以此类推。
2009年6月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
(法释[2004]1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已于2004年10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0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二○○四年十一月四日
为了进一步规范民事执行中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的实践经验,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动产、不动产及其他财产权,应当作出裁定,并送达被执行人和申请执行人。
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需要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协助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协助执行通知书,连同裁定书副本一并送达协助执行人。查封、扣押、冻结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送达时发生法律效力。
第二条 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占有的动产、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
未登记的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依据土地使用权的审批文件和其他相关证据确定权属。对于第三人占有的动产或者登记在第三人名下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第三人书面确认该财产属于被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
第三条 作为执行依据的法律文书生效后至申请执行前,债权人可以向有执行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保全债务人的财产。人民法院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作出保全裁定,保全裁定应当立即执行。
第四条 诉讼前、诉讼中及仲裁中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进入执行程序后,自动转为执行中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并适用本规定第二十九条关于查封、扣押、冻结期限的规定。
第五条 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下列的财产不得查封、扣押、冻结:
(一)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衣服、家具、炊具、餐具及其他家庭生活必需的物品;
(二)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费用。当地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必需的生活费用依照该标准确定;
(三)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完成义务教育所必需的物品;
(四)未公开的发明或者未发表的著作;
(五)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用于身体缺陷所必需的辅助工具、医疗物品;
(六)被执行人所得的勋章及其他荣誉表彰的物品;
(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部门名义同外国、国际组织缔结的条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中规定免于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
(八)法律或者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不得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
第六条 对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或者抵债。
第七条 对于超过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房屋和生活用品,人民法院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在保障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最低生活标准所必需的居住房屋和普通生活必需品后,可予以执行。
第八条 查封、扣押动产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控制该项财产。人民法院将查封、扣押的动产交付其他人控制的,应当在该动产上加贴封条或者采取其他足以公示查封、扣押的适当方式。
第九条 查封不动产的,人民法院应当张贴封条或者公告,并可以提取保存有关财产权证照。
查封、扣押、冻结已登记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应当通知有关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未办理登记手续的,不得对抗其他已经办理了登记手续的查封、扣押、冻结行为。
第十条 查封尚未进行权属登记的建筑物时,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管理人或者该建筑物的实际占有人,并在显著位置张贴公告。
第十一条 扣押尚未进行权属登记的机动车辆时,人民法院应当在扣押清单上记载该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编号。该车辆在扣押期间权利人要求办理权属登记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并及时办理相应的扣押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 查封、扣押的财产不宜由人民法院保管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被执行人负责保管;不宜由被执行人保管的,可以委托第三人或者申请执行人保管。
由人民法院指定被执行人保管的财产,如果继续使用对该财产的价值无重大影响,可以允许被执行人继续使用;由人民法院保管或者委托第三人、申请执行人保管的,保管人不得使用。
第十三条 查封、扣押、冻结担保物权人占有的担保财产,一般应当指定该担保物权人作为保管人;该财产由人民法院保管的,质权、留置权不因转移占有而消灭。
第十四条 对被执行人与其他人共有的财产,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并及时通知共有人。
共有人协议分割共有财产,并经债权人认可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有效。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及于协议分割后被执行人享有份额内的财产;对其他共有人享有份额内的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予以解除。
共有人提起析产诉讼或者申请执行人代位提起析产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诉讼期间中止对该财产的执行。
第十五条 对第三人为被执行人的利益占有的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该财产被指定给第三人继续保管的,第三人不得将其交付给被执行人。
对第三人为自己的利益依法占有的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第三人可以继续占有和使用该财产,但不得将其交付给被执行人。
第三人无偿借用被执行人的财产的,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第十六条 被执行人将其财产出卖给第三人,第三人已经支付部分价款并实际占有该财产,但根据合同约定被执行人保留所有权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第三人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的,应当由第三人在合理期限内向人民法院交付全部余款后,裁定解除查封、扣押、冻结。
第十七条 被执行人将其所有的需要办理过户登记的财产出卖给第三人,第三人已经支付部分或者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该财产,但尚未办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第三人已经支付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但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如果第三人对此没有过错,人民法院不得查封、扣押、冻结。
第十八条 被执行人购买第三人的财产,已经支付部分价款并实际占有该财产,但第三人依合同约定保留所有权,申请执行人已向第三人支付剩余价款或者第三人书面同意剩余价款从该财产变价款中优先支付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
第三人依法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已经采取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应当解除,但人民法院可以依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执行被执行人因支付价款而形成的对该第三人的债权。
第十九条 被执行人购买需要办理过户登记的第三人的财产,已经支付部分或者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该财产,虽未办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但申请执行人已向第三人支付剩余价款或者第三人同意剩余价款从该财产变价款中优先支付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第二十条 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时,执行人员应当制作笔录,载明下列内容:
(一)执行措施开始及完成的时间;
(二)财产的所在地、种类、数量;
(三)财产的保管人;
(四)其他应当记明的事项。
执行人员及保管人应当在笔录上签名,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的人员到场的,到场人员也应当在笔录上签名。
第二十一条 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以其价额足以清偿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额及执行费用为限,不得明显超标的额查封、扣押、冻结。
发现超标的额查封、扣押、冻结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被执行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及时解除对超标的额部分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但该财产为不可分物且被执行人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其他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除外。
第二十二条 查封、扣押的效力及于查封、扣押物的从物和天然孳息。
第二十三条 查封地上建筑物的效力及于该地上建筑物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查封土地使用权的效力及于地上建筑物,但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的所有权分属被执行人与他人的除外。
地上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的登记机关不是同一机关的,应当分别办理查封登记。
第二十四条 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灭失或者毁损的,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及于该财产的替代物、赔偿款。人民法院应当及时作出查封、扣押、冻结该替代物、赔偿款的裁定。
第二十五条 查封、扣押、冻结协助执行通知书在送达登记机关时,登记机关已经受理被执行人转让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的过户登记申请,尚未核准登记的,应当协助人民法院执行。人民法院不得对登记机关已经核准登记的被执行人已转让的财产实施查封、扣押、冻结措施。
查封、扣押、冻结协助执行通知书在送达登记机关时,其他人民法院已向该登记机关送达了过户登记协助执行通知书的,应当优先办理过户登记。
第二十六条 被执行人就已经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所作的移转、设定权利负担或者其他有碍执行的行为,不得对抗申请执行人。
第三人未经人民法院准许占有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或者实施其他有碍执行的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解除其占有或者排除其妨害。
人民法院的查封、扣押、冻结没有公示的,其效力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二十七条 人民法院查封、扣押被执行人设定最高额抵押权的抵押物的,应当通知抵押权人。抵押权人受抵押担保的债权数额自收到人民法院通知时起不再增加。
人民法院虽然没有通知抵押权人,但有证据证明抵押权人知道查封、扣押事实的,受抵押担保的债权数额从其知道该事实时起不再增加。
第二十八条 对已被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其他人民法院可以进行轮候查封、扣押、冻结。查封、扣押、冻结解除的,登记在先的轮候查封、扣押、冻结即自动生效。其他人民法院对已登记的财产进行轮候查封、扣押、冻结的,应当通知有关登记机关协助进行轮候登记,实施查封、扣押、冻结的人民法院应当允许其他人民法院查阅有关文书和记录。
其他人民法院对没有登记的财产进行轮候查封、扣押、冻结的,应当制作笔录,并经实施查封、扣押、冻结的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及被执行人签字,或者书面通知实施查封、扣押、冻结的人民法院。
第二十九条 人民法院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及其他资金的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查封、扣押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申请执行人申请延长期限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届满前办理续行查封、扣押、冻结手续,续行期限不得超过前款规定期限的二分之一。
第三十条 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届满,人民法院未办理延期手续的,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消灭。
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已经被执行拍卖、变卖或者抵债的,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消灭。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解除查封、扣押、冻结裁定,并送达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或者案外人:
(一)查封、扣押、冻结案外人财产的;
(二)申请执行人撤回执行申请或者放弃债权的;
(三)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流拍或者变卖不成,申请执行人和其他执行债权人又不同意接受抵债的;
(四)债务已经清偿的;
(五)被执行人提供担保且申请执行人同意解除查封、扣押、冻结的;
(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的其他情形。
解除以登记方式实施的查封、扣押、冻结的,应当向登记机关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第三十二条 财产保全裁定和先予执行裁定的执行适用本规定。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施行前本院公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二篇:上海市高院关于财产保全的规定
上海法院关于财产保全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讨债律师
副标题:上海法院关于财产保全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
作者:上海高法 文章来源:上海高法 点击数:1377 更新时间:2006-7-5 12:57:08
2002年11月26日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制定下发沪高法[2002]381号
为规范本市各级法院财产保全工作,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和顺利执行,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行政监察法》、《仲裁法》、《公民出境入境管理办法》、《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办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结合本市法院财产保全工作的实际,制订本规定。
一、财产保全工作基本原则
第一条 财产保全工作应当规范、周全,便于案件的审理和执行。
第二条 财产保全一般依据当事人的申请,经审查后依法作出保全裁定。除特殊情况外,人民法院不主动采取保全措施。
第三条 财产保全审查应当严格、认真,从严掌握标准,慎重作出裁定。除必要的原因外,一般宜慎用保全措施。
第四条 财产保全工作应当兼顾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充分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稳定的发展。
二、审查、立案、执行
第五条 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其他原因,使判决或仲裁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或经仲裁机构提交的对方当事人的申请,作 出财产保全的裁定。
国家监察机关提出的保全申请,人民法院应当作出保全裁定。
第六条 申请财产诉讼保全、仲裁财产保全,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申请人和被申请人都是本案当事人;
2所涉案件是给付之诉;
3请求保全的财产是当事人争议的财产或者是被申请保全一方当事人的财产;
4请求保全的财产价值或金额不得超过诉讼或裁决请求的数额;
5请求保全的目的是为了判决或裁决的顺利执行,或者是为了避免财产的损失。
第七条 非诉保全案件应由仲裁机构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法院审查。监察机构提请的保全申请,应附提出申请的监察机构的《立案审批表》和《提请保全书》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而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1不采取保全措施可能使国家财产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失的;
2不采取保全措施可能使妇女、儿童、老人等弱者的合法权益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害的;
3双方当事人互相推诿,使争议标的物处于无人管理状态,面临毁损、灭失危险的;
4其他有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必要的。
第九条 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财产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
第十条 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
2双方的争议具有给付的内容;
3请求的目的是为了判决的顺利执行或者是为了避免财产的损失。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受理当事人诉前财产保全申请后,应当按照诉前财产保全标的金额并参照《民事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决定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
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受理申请人的起诉后,发现所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将案件和财产保全申请费一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案件移送后,诉前财产保全裁定继续有效。
第十二条 财产保全申请书的内容应当包括:
1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2请求保全的具体事项和措施;
3事实和理由;
4财产保全物的名称、种类、规格、数量、价值、所有权人、所在地等详细情况,以及相关证据。
申请时业已存在的财产证据,原则上应一次提供完毕。
第十三条 当事人在起诉前提出财产保全申请的,由人民法院立案庭裁定;
当事人在起诉、立案审查或案件审理阶段提出财产保全申请的,由人民法院相关审判庭裁定。财产保全的执行部门由作出裁定的法院决定。
第十四条 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应当立即通知被申请人,并将保全结果告知申请人。
第十五条 诉前保全、非诉保全和监察机关提出的保全,编立案字号;诉讼保全案件沿用原审立案案号,不另编立案号。
第十六条 中央监察机关提请的保全,由高级法院负责实施;地方各级监察机关提请的保全,由被申请人或被保全财产所在地基层法院负责实施。
第十七条 第一审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对于可能因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一般应在宣告判决前及时依法采取保全措施;在宣告判决后或者判决书送达后的上诉期限内,发现当事人转移、隐匿、出卖或毁损财产等情况,认为需要及时采取诉讼保全措施的,无论当事人是否提出上诉,第一审人民法院都应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
第十八条 对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的案件,在第二审人民法院接到报送的案件之前,当事人有转移、隐匿、出卖或者毁损财产等行为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依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第一审人民法院制作的财产保全裁定,应及时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第十九条 当事人在二审期间申请财产保全,由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并执行。
第二十条 人民法院变更、解除或撤销财产保全措施,应当出具裁定书,并及时送达当事人。
第二十一条 债务人在银行帐号上长期无款,又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的,如确有将来可得收益的财产,人民法院可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营业的情况下,裁定限制债务人支取到期应得的部分或全部收益,并应通知有关单位协助执行(附判决书或裁定书副本)。如果债务人或有关单位违反判决或裁定,擅自支取的,人民法院可依法按妨碍民事诉讼行为论处。
三、提供担保的要求
第二十二条 申请财产保全除提交书面申请、足额交纳保全费用外,还应当提供相当
于申请财产保全数额的可靠担保。
可靠担保是指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真实、明确地为申请人提供了连带保证,或者申请人、申请人的担保人提供了物的担保。
国家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及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和职能部门等,不能作为担保人提供担保。
第二十三条 申请人提供担保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有担保人出具的保全担保书、营业执照复印件(须经工商管理部门盖章)、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等有效文件;
2提供相当于保全标的价值数额的财产,或不低于因申请错误可能造成被申请人财产损失额的现金作为担保。
第二十四条 申请人或者担保人以实物提供担保的,应当提供担保实物清单、存放地点及保管人员名单或者仓单等物权凭证。实物价值应当高于申请保全标的金额,必要时还须提供评估机构对实物市值的评估报告。
第二十五条 申请人以房地产或车辆提供担保的,应当递交房屋产权证原件或机动车辆所有权证明原件,同时提供房地产交易中心、车辆管理部门出具的对所担保的房地产、车辆无司法限制或抵押等证明文件。
第二十六条 申请人以债券、存款单、提单、知识产权权益证书等权利凭证提供担保的,应当递交债券、存款单、提单、知识产权权益证书等权利凭证原件,由受诉法院代为保管,至解除担保或诉讼程序结束时予以发还。
第二十七条 申请人或担保人系社会公众认知的有足够资产的金融机构、特大型企业等,经人民法院审查并认可后,该申请人或担保人可以本企业的信誉作担保,但应当提供担保企业最新的资产负债表或者申请人自有资金担保书。
第二十八条 财产保全申请人没有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在接到人民法院要求提供担保后3日内仍不提供或者不能提供可靠担保的,应当裁定驳回申请。
驳回财产保全申请的裁定,采用书面或口头形式。口头驳回的,应当制作笔录。
四、采取保全措施的时间
第二十九条 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应当在48小时内作出是否予以保全的决定。裁定
采取财产保全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在采取保全措施的同时,应按规定向被申请人送达保全裁定。保全措施完毕后,最迟应于次日将保全及送达材料随案件移送相关审判庭。
第三十条 对监察机构材料齐全的申请,应当在接到提请后的24小时内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并尽快向被申请人送达财产保全裁定。
第三十一条 诉前财产保全被人民法院裁定准许后,申请人应当在15日内提起诉讼。申请人在15日内起诉的,诉前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一般应当维持到生效的法律文书执行时止;15日内未起诉的,解除保全措施。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对财产保全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5日内作出复议决定。有特殊原因需要延长的,由院长批准,但最长不得超过1个月。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裁定正确的,书面或口头通知驳回当事人的申请;裁定不当的,作出新的裁定来变更或撤销原裁定。
五、财产保全的范围、方式
第三十三条 财产保全限于申请人请求的范围。
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时,保全的范围应当限于当事人争议的财产或者被申请保全一方当事人的财产。对案外人善意取得的与案件有关的财产,一般不得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第三十四条 财产保全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财产已经被查封、冻结的,一般不得重复查封、冻结。
前一查封、冻结尚有余值的,对余值部分可以再次查封、冻结。查封、冻结后仍有余值的,应及时告知前一查封、冻结的人民法院及本案当事人。
第三十五条 人民法院查封、扣押被申请人财产,可以根据财产的市场价格趋势、折旧、保管和变卖成本等情况适当超额查封、扣押,但应告知被申请人超额保全的理由和超额额度的测算依据。被申请人对超额额度有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委托专门机构进行评估,评估费用由被申请人垫付。
第三十六条 人民法院采取查封、扣押措施时,应当指定当事人、有关单位或个人妥善保管被查封、扣押的财产,费用由申请人垫付。负责保管的当事人、有关单位或个人以及人民法院都不得使用该项财产。
被查封、扣押的财产一般不得指定申请人保管。
第三十七条 被保全的财产需要监管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有关单位监管,费用由申请人垫付。
第三十八条 冻结银行存款,执行人员应当出具人民法院签发的协助执行(冻结存款)通知书,并附生效裁定书副本,还应当出示工作证和执行公务证。
第三十九条 对季节性、鲜活、易腐烂变质以及其他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采取保全措施时,可以责令当事人及时处理,由人民法院保存价款。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予以变卖,保存价款。
第四十条 对不动产和特定的动产(如车辆、船舶等)进行财产保全,可以采用扣押有关财产权证照、并通知有关产权登记部门不予办理该项财产转移手续的财产保全措施,必要时可以查封或扣押该项财产。
第四十一条 对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等在交易所的交易席位进行保全,可以裁定禁止被保全机构自行转让,但不应停止交易席位的使用。
第四十二条 债务人的财产不能满足保全请求,但对第三人有到期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以依债权人的申请裁定该第三人不得对债务人清偿。该第三人要求向债务人偿付的,由人民法院提存财物或价款。
第四十三条 对债务人到期应得的收益,可以采取限制其支取的保全措施,通知有关单位协助执行。
第四十四条 人民法院对抵押物、留置物可以采取保全措施,但抵押人、留置权人有优先偿受权。
对抵押物、留置物采取保全措施后,应当立即告知抵押权人、留置权人。
第四十五条 下列情况不得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1案外人的财产;
2第四十二条中第三人提出异议的财产;
3由企业、社会、政府等方面筹集的用于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专项资金;
4社会保险机构开设的社会保险基金帐户及资金;
5医疗费清欠专项资金;
6封闭贷款结算专户用资金;
7军队、武警部队等保密单位开设的“特种预算存款”、“特种其他存款”和连队帐户的存款(军队、武警部队的其他存款除外);
8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的交易保证金(失去保证金用的除外);
9信用证开设保证金(有充分证据证明卖方利用合同进行欺诈且开证银行在合理的时间内尚未对外付款的或已失去保证金作用的除外);
10其他有可能严重影响地区社会稳定的情况。
第四十六条 对于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可以冻结其自营帐户的资金,不得冻结其他投资者的资金,不得采取查封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的营业厅、办公室、财务室等影响证券、期货正常交易的保全措施。
第四十七条 对于未开设自营帐户而进行自营业务的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需要采取保全措施冻结其在证券或期货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或异地清算代理机构清算帐户内清算资金的,应当依法在债务人承担的债务数额范围内予以冻结。同时,应当保障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的举证权利,如有证据证明上述帐户内的资金是其他投资者的,应当对其他投资者的资金及时解除冻结。
第四十八条 对于有偿还能力的企业法人,一般不得采取查封、冻结的保全措施。已采取查封、冻结保全措施的,如该企业法人提供了可靠担保,或者可以采取其他方式保全,应当及时予以解封、解冻。
六、续保、解除保全措施
第四十九条 保全措施完毕后,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申请人应在保全期限届满前7
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续保申请,否则保全期限届满后自动解除。
第五十条 冻结银行存款的期限为6个月,有特殊原因需要延长时,人民法院应在冻结期满前办理续冻手续,每次续冻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逾期不办理续冻手续的,视为自动解除冻结。
第五十一条 对有期限的财产保全措施,申请人要求续保的,应当提出续保申请。申请人未提出续保申请的,人民法院相关审判庭应当提前7日将财产保全到期日提示申请人。二审期间申请人对第一审人民法院财产保全裁定未申请续保的,第二审人民法院相关审判庭应当及时将财产保全到期日提示申请人;申请人提出申请或经提示后申请人提出申请的,第二审人民法院相关审判庭应当及时与第一审人民法院相关审判庭联系并提供相关材料,由第一审人民法院办理续保手续。
第五十二条 距财产保全期限届满不足60日当事人对一审判决提起上诉的,作出判决的审判庭应当征询申请人是否续保。申请人申请续保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在办妥续保手续后移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第五十三条 人民法院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除作出财产保全裁定的人民法院自行解除或其上级人民法院决定解除外,在财产保全期限内,任何单位都无权解除财产保全措施。
第五十四条 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一般应维持到生效的法律文书执行时止。
第五十五条 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措施:
1人民法院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后,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未起诉的;
2申请人自愿申请解除财产保全措施的;
3申请人申请撤诉并且被人民法院准许的;
4被申请人提出解除保全申请并提供了相应数额的可供执行的财产担保的(担保数额不足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解除部分财产保全);
5被申请人债务已履行完毕的;
6驳回申请人的起诉或对申请人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的;
7其他应当解除财产保全措施的。
第五十六条 解除保全的措施一般由作出保全裁定的法院实施。
一审法院作出保全裁定,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需要解除保全措施的,可由二审法院相关审判庭实施解除保全措施,但应当及时向一审法院告知解除保全措施的决定;驳回申请人起诉的,由一审法院实施解除保全措施。
第五十七条 财产保全后移送管辖或集中执行的,经相关法院协商后,由正在审理或执行的法院实施解除保全措施。
七、涉外诉讼财产保全
第五十八条 涉外民事诉讼财产保全措施,只能限于当事人的申请,并且提供可靠担 保,人民法院不能依职权主动采取。
第五十九条 诉讼保全的财物的价值不应超过诉讼请求的数额,且必须是被申请人的财物或者债权。对于被申请人租赁使用的他人财物,不得实行诉讼保全。被申请人财物已为第三人设置抵押权的,不得就抵押物价值已设置抵押部分实行诉讼保全。
第六十条 需对外国或港澳台地区当事人在我国境内的财产实行诉讼保全而涉及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时,一般只能对其在合资企业中分得的利润进行冻结,而不能对其在合资企业中的股金进行冻结。如果外国或港澳台地区当事人在诉讼期间转让其在合资企业的股权时,人民法院可以应他方当事人的申请,冻结其股权。
第六十一条 涉外民事纠纷利害关系人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被人民法院裁定准许后,申请人应在30日内起诉。申请人在30日内起诉的,诉前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一般应当维持到生效的法律文书执行时止。
第六十二条 对于在内地没有财产可供执行、责令其提供担保又拒不提供的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当事人,人民法院可根据情况,决定令其不准出境。
对于决定令其不准出境的人员,人民法院应扣留其身份证或者护照,并在其回乡证、回港证或回澳证的附页上签明暂不准其出境的原因。在暂不准出境期间,不限制其人身自由。
第六十三条 被决定不准出境的人员或其保证人向人民法院提供适当的担保后(保证金一般不得低于人民币5万元),人民法院应及时发还身份证或者护照,并在回乡证、回港证或回澳证上注明准其出境,不准出境的决定自行撤销。
八、财产保全的救济措施
第六十四条 采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院长或上级人民法院发现采取财产保全确有错
误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立即纠正。
第六十五条 被保全申请人认为人民法院保全措施不当,可以向执行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复议申请。执行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后30日内作出是否同意该申请的决定,并书面告知被保全申请人。
第六十六条 因申请错误造成被申请人损失的,由申请人予以赔偿;因人民法院依职权采取财产保全措施错误造成损失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赔偿。
第六十七条 审判人员对应予以保全的案件而不保全,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过程中故意超标的保全被申请人可分割的财产造成较大损失或严重后果,擅自解除已被保全的财产等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当事人或案外人造成损害的,可追究其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
九、其他
第六十八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各级人民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的财产保全、证据保全工作。
各级法院可根据本规定原则,制定财产保全实施细则。
第六十九条 行政诉讼财产保全,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法》没有规定的,可参照本规定。
第七十条 海事诉讼财产保全,依照《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的规定。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没有规定的,可参照本规定。
第七十一条 本规定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负责解释,从2003年1月1日起实 施。
第三篇:上海市高院关于审理涉及公司诉讼案件处理意见二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司诉讼案件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
(二)一、处理公司设立中民事责任纠纷的相关问题
1.因公司的出资人或发起人设立公司的行为所产生的对外债务纠纷,在公司成立之前,比照合伙关系处理,由全体出资人或发起人连带承担责任;在公司成立之后的,则由公司承担。
设立公司的行为期限,应认定为始于设立协议或公司章程签订之日,终于公司营业执照颁发之日。
设立公司的债务范围,应认定为设立公司所产生的必要费用;对于非必要费用公司可不予承担。
2.公司设立失败的,因设立公司的必要行为所产生的对外债务,应由全体出资人或发起人连带承担责任;对内则按照约定或出资比例负担。
因部分出资人或发起人欠缴出资或者其他过错导致公司设立失败,其他已经履行了出资义务的股东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其承担已发生的设立费用以及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3.公司成立后,因部分股东出资不足或者出资存在瑕疵,公司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其补足出资或者补正瑕疵出资,以及支付相应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不予起诉,其他履行了出资义务的股东代位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也应予以支持。
二、处理股权确认纠纷的相关问题
1.有限责任公司出资人履行出资义务或者股权转让的受让人支付受让资金后,公司未向其签发出资证明书、未将其记载于公司股东名册或者未将其作为公司股东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的,出资人或者受让人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公司履行签发、记载或申请登记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双方约定一方实际出资,另一方以股东名义参加公司,且约定实际出资人为股东或者承担投资风险的,如实际出资人主张名义出资人转交股份财产利益,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违背法律强制性规定的除外。
一方实际出资,另一方以股东名义参加公司,但双方未约定实际出资人为股东或者承担投资风险,且实际出资人亦未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管理或者实际享受股东权利的,双方之间不应认定为隐名投资关系,可按债权债务关系处理。
在上述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之间发生的纠纷中,可以列公司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3.债权人向工商登记文件中的公司名义股东主张其承担出资不实的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向公司债权人承担责任后,可按照约定向实际出资人追偿因此遭受的损失。
在上诉纠纷中,公司债权人将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列为共同被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情判决双方承担连带责任。名义股东有充分证据证明自己系被他人冒名为股东的,不予承担责任。
三、处理股东权益纠纷的相关问题
1.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请求查阅公司章程、股东名册、管理人员名册、财务会计报告、股东会议和董事会会议记录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公司限期提供。
股东请求查阅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及相关帐簿的,应当说明正当理由,包括查阅的原因和目的,否则人民法院不予支持。2.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主张撤销股东会议决议或者认定股东会议决议无效的,应当自股东会议结束之日起60日内提起诉讼;逾期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就公司合并、分立或者修改公司章程等事项形成决议,并且在决议后股东所持股份难以转让的,在股东会决议表决时投反对票的股东有权请求公司收购其股份。
公司连续多年赢利,且符合公司法规定的股东盈余分配条件,而公司不予分配利润的,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持股份额的股东有权请求公司召开股东作出决议;在股东会决议表决时投反对票的股东有权请求公司收购其股份。
在上述纠纷时,异议股东应自股东会决议之日起60日内,与公司就收购股份进行协商;逾期协商不成的,异议股东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处理股权转让纠纷的相关问题
1.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对外转让股权的,应当向公司和其他股东告知拟受让人和拟转让价格条件,并征求其是否同意转让的意见。公司和其他股东应于30日予以答复,逾期未答复者视为同意转让;公司和其他股东再起诉请求撤销转让行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未足额出资即转让股权,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求转让人将转让股权价款用于补足出资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并且可以追加受让人为第三人参与诉讼。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未足额出资即转让股权,受让人以转让标的存在瑕疵或者受到欺诈为由主张撤销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有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除外。
3.名义股东未经实际出资人同意而将股权转让的,实际出资人按照约定请求名义股东赔偿其因股权转让而遭受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上述诉讼中,实际出资人以其为实际权利人为由主张转让行为无效,如其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受让人系明知转让人为名义股东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五、处理股东滥用公司人格纠纷的相关问题
1.公司债权人有充分证据证明控制股东滥用公司人格损害其利益,并要求控制股东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诚实信用原则和权利不得滥用原则予以支持。
在上述诉讼中,控制股东是指实际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并能对公司的主要决策活动施加影响的股东;控制股东可以是持多数股的股东,但不限于持多数股的股东。
2.对于名为有限责任公司实为个人的独资企业,人民法院应认定企业主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3.因下列情形致使公司与其股东之间难以区分,导致公司无力对外清偿债务的,公司的债权人可以要求控制股东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一)公司的利益与股东的收益不加区分,致使双方财务账目严重不清的;
(二)公司与股东的资金混同,并持续地使用同一银行账户的;
(三)公司与股东之间的业务持续地混同,公司的交易行为、交易方式、交易价格等均由控制股东支配的。
4.控制公司滥用从属公司人格的,控制公司对从属公司的债权不享有抵销权,其欠从属公司的债务必须依法清偿;从属公司的其他债权人以从属公司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为由提起代位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四篇: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关于商事案件审理中涉及财产保全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关于商事案件审理中涉及财产保全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
目前,一些商事案件审理中存在对财产保全处理不一致和不规范的情况,妨碍了当事人权利的及时实现,有的甚至造成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损害,以致产生新的纠纷,影响司法的公信力。为进一步规范商事案件审理中的财产保全工作,充分发挥财产保全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高院民二庭在虹口法院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题研讨会以及书面征求意见等方式,反复听取全市法院商事审判部门的意见,现就商事案件审理中涉及的有关财产保全问题制定如下处理意见:
第一条(当事人在诉讼中申请财产保全的审查)当事人在商事案件审理中提出财产保全申请的,法院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财产保全申请书、权利凭证等与财产保全有关的书面诉讼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必要时可就财产保全的法律后果,特别是错误申请保全的法律后果向申请人进行释明。
经审查,认为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第九十四条规定情形的,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对当事人的申请不予准许的,应将审查结果告知当事人,并做好谈话笔录。
法院应当对申请人提供的财产保全担保同时进行审查,并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一并保全申请人的担保财产。
第二条(财产保全申请人续保申请的告知)法院裁定财产保全的,应同时告知申请人相关续保手续事项,包括如申请人需要延长保全期限的,应在保全期限届满之日的十五日前提出续保申请;申请人未如期提出续保申请的,保全措施在保全期限届满前自动解除等。法院以口头方式告知的,应做好谈话笔录。
第三条(财产保全被申请人以提供担保为由要求法院解封的处理)财产保全的被申请人在案件审理中提供担保,要求法院解除原保全措施的,法院在收到申请后应当及时告知申请人,询问申请人意见,并记明笔录。
申请人同意解除保全措施的,法院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作出解封裁定。
若申请人不同意解除保全措施的,法院应慎重把握,经审查认为确有解封的必要且被申请人已经提供了便于执行的足额担保的,应及时裁定解除财产保全。
若被申请人只能提供部分担保,法院在不影响将来生效裁判执行的前提下,可酌情裁定解除部分财产的保全措施。
第四条(当事人以超标的保全为由申请法院解封的处理)财产保全的被申请人在案件审理中提出法院超标的财产保全,书面要求解除超额部分保全措施的,法院应当在收到申请后及时告知申请人,询问申请人的意见并记明笔录,不能未经询问迳行作出认定。
法院经审查认为确属超标的保全的,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及时对超标的部分财产裁定解除保全。
第五条(超标的保全的认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认定为超标的保全了被申请人的财产:
(一)实际冻结被申请人的资金总额超过裁定保全金额的;
(二)被查封、扣押的可分割财物价值总额在扣除折旧以及将来可能发生的保管、拍卖等费用后余额明显超过裁定保全金额的。
法院应当将超标的保全的审查结果告知当事人,听取当事人意见,并记明笔录。
第六条(当事人请求变更已保全财产形态的处理)被申请人在案件审理中,请求法院变更已保全财产形态的,法院在收到申请后应当及时告知申请人,询问申请人意见并记明笔录。
经法院审查确认,对于保全财产确属不宜长期保存的,如季节性、鲜活物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可责令当事人及时处理,或依职权变卖,并在裁定解除原保全措施的同时对处理或变卖后的价款予以保全。对于股票、房产等保全财产,由于变更已保全财产形态,涉及原保全财产实物价值的市场变动因素,关系到债权变现利益,故法院应审查申请理由的正当性。经审查,申请理由正当且财产保全申请人同意的,法院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五)项之规定,采取变更保全财产形态的措施。
第七条(法院作出变更或解除诉讼财产保全裁定时的内部审核)当事人同意变更或解除财产保全措施的,变更或解除财产保全的裁定书由庭长或庭长授权审判长签发。
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解除财产保全措施的,应由庭长主持审判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是否裁定解除保全措施,决定解除财产保全的,裁定书应由分管院长或分管院长授权庭长签发。
第八条(审理中申请人担保财产的发还)案件审理过程中未实际保全到被申请人财产,或者申请人申请提前解除保全的,法院应在申请人提出要求后,及时退还申请人相应的保证金,或者裁定解除对申请人提供的担保财产的保全措施。
实际保全到的财产价值远低于裁定保全金额的,法院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要求,酌情决定发还申请人部分担保财产,但所留的担保财产不得低于被保全财产的价值。
第九条(案件审结后申请人担保财产的发还)案件已经生效,但尚未进入执行阶段,财产保全申请人全部胜诉的,法院应当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及时发还保全担保金或裁定解除对担保财产的查封措施。
若财产保全申请人的诉讼请求被驳回的,法院应将申请人发还担保财产的申请告知被申请人,并记明笔录。经审查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及时发还担保金或解除申请人的担保财产:
(一)被申请人被告知后,一个月内不提出异议的;
(二)被申请人虽提出异议,但其在三个月内未提起相关诉讼,亦未申请对担保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的。
如被申请人下落不明无法通知的,法院应当综合案情、申请人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决定是否发还申请人的担保财产。
第十条(财产保全裁定书的次序)案件审理中需作出多份与财产保全有关的裁定书的,法院应当根据作出财产保全裁定的时间先后,在财产保全裁定书中加编次序列号。例如:(2009)沪高民二(商)初字第3号案件关于财产保全的第一份裁定书编号为“(2009)沪高民二(商)初字第3-1号”,第二份裁定书编号为“(2009)沪高民二(商)初字第3-2号”,以此类推。
二〇〇九年六月十五日
第五篇:浅析产权交易中涉及财产保全的问题
浅析产权交易中涉及财产保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92、93、94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第220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从上述法条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国家的立法本意是为了维护利害关系人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范不良当事人恶意转移、隐匿、毁灭财产等诉讼欺诈行为的出现,保证法院裁判在诉讼实践中得到真正的实现。
在产权交易的实践当中,做为交易机构,我们同样会遇到被人民法院予以查封或者债权人正在申请财产保全,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查封、扣押争议标的物等情形,本文试从交易机构的第三方视角来阐述财产保全制度在产权交易环节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一、何为财产保全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案件受理前或诉讼的过程中,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被申请人的财产或有争议的标的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使其处于人民法院的有效监控之下的司法行为。财产保全的意义在于维护利害关系人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范不良当事人恶意转移、隐匿、毁灭财产等诉讼欺诈行为的出现,保证法院裁判在诉讼实践中得到真正的实现。财产保全可以分为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财产保全:
1、诉前财产保全
诉前财产保全是指当事人未涉诉之前,向人民法院申请对有关财产进行强制 保全措施并且提供合法有效担保,保全之后当事人在法定期间之内起诉。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法院驳回财产保全申请;逾期不起诉的,法院则撤销保全。诉前保全,实际上是一种诉讼外的司法救济行为,因此只适宜于在紧急情况下采用。例如,双方当事人签订鞋材采购合同,需求方按约定预先支付了供应方200万元的预付款,事后发现供应方有欺诈行为,根本没有足够货物来履行合同,并且所付货款有被转移的可能,如不及时采取强制保全措施加以控制,必将产生难以弥补的损失。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及时保全可能被转移的财产的权利,但其必须提供合法有效的担保。
2、诉讼财产保全
诉讼财产保全指在诉讼开始之后,基于一方当事人的申请,或者法院认为确有必要时,对有关财产采取保护措施的诉讼保障活动。当事人申请保全必须具备一定的事实和理由,并且向法院提供担保,否则法院驳回申请。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四十八小时之内采取保全措施。一般的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从案件受理到作出生效判决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债务人隐匿、转移或者挥霍争议中的财产很有可能会使生效的判决不能得到执行,有些争执的标的物,如水果、水产品等,容易腐烂变质,必须及时处理,保存价款,以减少当事人的损失。因此立法设立诉讼财产保全的本义,在于采
取财产保全后,被申请人不能随意处置保全财产,如果生效判决确定被申请人负有给付义务且被申请人不依判决履行,法院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所保全的财产,以强制债务人履行法定义务。
二、财产保全的措施
根据民诉法第94条规定,财产保全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人民法院冻结财产后,应当立即通知被冻结财产的人;财产已被查封、冻结的,不得重复查封、冻结。对不动产和特定的动产(如车辆、船舶等)进行财产保全,可以采用扣押有关财产权证照并通知有关产权登记部门不予办理该项财产的转移手续的财产保全措施;必要时,也可以查封或扣押该项财产。对债务人到期应得的收益,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限制其支取,通知有关单位协助执行。债务人的财产不能满足保全请求,但对第三人有到期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以依债权人的申请裁定该第三人不得对本案债务人清偿。该第三人要求偿付的,由人民法院提存财物或价款。人民法院对季节性商品、鲜活、易腐烂变质以及其他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采取保全措施时,可以责令当事人及时处理,由人民法院保存价款;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予以变卖,保存价款。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8、99、101、102条规定有详细说明。
查封,是指人民法院依据当事人的申请将执行财产保全的标的物盘点核算后,在标的物上加贴封条、不便加贴封条的张贴公告、就地封存,并禁止任何人转让和处理的强制措施。
扣押,是指人民法院依据当事人的申请将执行财产保全的标的物就地扣留或者移置到一定的场所予以扣留,其所有人或使用权人在扣留期间不得占有和处分的强制措施。人民法院对扣押的财产可以自行保管,也可以委托其他单位或个人保管,对扣押的财产,保管人不得使用。
冻结,是指人民法院依法通知有关金融单位,对被申请人的存款、资产、债权、股权等收益采取强制措施,不准许被申请人提取或者转移其存款的一种财产保全措施。人民法院冻结财产后,应当立即通知被冻结财产的人,人民法院依法冻结的款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动用。财产已经被查封、冻结的,不得重复查封、冻结。
三、财产保全的程序
1、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并提供合法有效担保
诉中财产保全由当事人提出或法院依职权决定,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拒绝提供担保的,法院依法驳回其申请。申请人提供可以自己的财产作为担保,也可以由第三人作为保证人提供担保。提供担保的具体数额,司法实践中要求与申请人申请保全的财产的数额相当,例如,冻结被申请人银行存款200万元,申请人就要向法院提交200万元作为担保。此200万元即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与之相等值的固定资产。诉前财产保全,必须由利害关系人向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当事人申请诉前保全后没有在法定时间起诉的,因而给被申请人造成财产损失引起诉讼的,由采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管辖。
2、人民法院审查财产保全的申请
人民法院接受申请人的申请后经过审查,认为不符合财产保全条件的,应裁定驳回申请,认为符合财产保全条件的,又提供了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尽快作出裁定,具体时间由人民法院酌情而定,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
定。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应当立即开始执行,以防止有关财产或标的物被处分或灭失的危险,有关单位有义务协助人民法院执行。
3、执行财产保全
人民法院裁定采取保全措施一经作出即应立即交付执行,其效力一般应持续到生效的裁决执行时终止。财产保全措施的执行,由人民法院执行庭进行,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财产保全裁定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四,财产保全的解除
在实践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作出裁定解除财产保全措施:
1、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人在采取保全措施后15日内未起诉的;
2、被申请人提供合法有效担保;
3、生效的法律判决得到执行;
4、申请人撤回财产保全申请,经人民法院同意;
5、财产保全的原因、条件已经消失或者发生了变化,例如被申请人自动履行了义务,被隐匿的财产重新出现等等,这种情况下,由于财产保全的条件已不存在,已无必要实行财产保全,人民法院应当裁定解除财产保全措施。
五,对于财产保全,交易机构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1、被申请人提出要求解除财产保全的,必须提供“数额相应并有可供执行的财产” 做为担保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若干规定》第14条中规定:“被申请人提供相应数额并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作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解除财产保全”。通过最高院的司法解释,我们可以认为:被执行人提供的财产担保必须与原保全财产价值相当,并应当可以优于原保全标的物变现。
2、解除财产保全,应征得申请人的同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3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解除查封、扣押、冻结裁定,并送达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或者案外人:……
(五)被执行人提供担保且申请人同意解除查封、扣押、冻结的”。这条解释说明,解除财产保全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征得申请人同意,除非申请人未按人民法院的责令提供担保。
3、只有人民法院才有资格做出财产保全的解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8条规定,人民法院裁定采取保全措施后,除作出采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自行解除和其上级人民法院决定解除的以外,在财产保全期限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解除保全措施。解除保全措施须作出裁定,该裁定应当送达申请人和被申请人。
4、保全的对象是抵押物、留置物的,法院在采取保全措施后,抵押人、留置权人仍享有优先受偿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0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抵押物、留置物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但抵押权人、留置权人有优先受偿权。也就是说抵押物、留置物被设定财产保全的债权人有权要求对于抵押物、留置物的优先受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