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技术监督概论
技术监督的涵义a技术监督部门规范,监管市场的行政行为b合格评定的活动c复合型交叉学科 技术监督与质量、标准、计量的关系及质量标准计量之间的关系质量是技术监督的目标,标准是技术监督的依据,计量是技术监督的手段。a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b标准是公认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c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计量管理原理是对计量管理活动过程中一些客观规律的表述,也是系统进行科学有效计量管理的理论依据,包括系统效应最佳原理,两重性原理,量值传递和溯源原理,社会效益最佳原理。认证认可与合格评定的区别a合格评定是对产品、工艺或服务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检查和确认活动b认证是由第三方对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要求给出书面证明的程序 c认可是由权威机构(指法律或政府机构依法授权的机构)对有能力执行特定任务的机构或个人给予正式承认的程序。认证认可的含义a认证认可机构应处于第三方公正地位b对象是产品过程体系人员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c依据的是法规与标准的规定要求d有一定的规范化程序e过程的输出是认证注册或认可证书以及认证、认可标志 标准与标准化“标准”实质上就是“规则”,大家做事必须遵循的准则和依据。标准化,实质上就是标准的制定、发布和实施过程。没有标准化的过程,就没有标准;反过来说,有了标准,没有标准化的过程使之实施和改进,标准也就形同虚设,失去了意义。同样,标准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制定标准,成为相对稳定的行动纲领和能与外部世界共享的准则,从而提高效率和协作的能力,提高互换性和利用外部资源的能力。质量管理与标准化同一性
1、都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纪律约束,是人类社会发展、科技文明发展所不可背离的一项基本法则。
2、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又是进一步发展的手段。
3、都为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为目的区别:
1、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依据和基础
2、质量管理的过程就是推行标准化的过程
3、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世界上第一套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标准。
4、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高级阶段。检定与校准计量检定的对象是计量器具,目的是确保全国量值的统一和溯源,依据是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检定具有法制性。是量值溯源的一种重要途径。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有标准所复现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选择
非数理统计头脑风暴法,因果图,流程图,质量功能展开,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网络设计技术,质量成本核算分析和控制,可靠性可信性管理,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质量改进三部曲a质量策划b开展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c质量改进 回归分析是处理和分析因素之间相关关系,并对有关因素变化进行预测、控制的统计技术 标准系统管理原理系统效益原理、机构优化原理、有序发展原理、反馈控制原理
填空
设备监理的对象各类工业工程设备和其他工业成套设备、重要设备、重点信息系统的重要硬件和配套软件 抽样监督的特点是法定性、符合性评定、受检产品由行政部门评定、检验结果有法律效力 计量基准的两个等级国际计量基准、国家计量基准 三类计量基准国家基准、副基准、工作基准 计量器具分为实物量具、计量仪器、计量装置 标准物质用以“标准计量器具,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且附有经批准认可的鉴定机构发给证书的物质” 我国强制性标准可以从标准层级和标准类别分类,标准层级分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强制性地方标准
第二篇:技术监督范文
黑河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技术监督工作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深入贯彻《国家电网公司技术监督工作管理规定》和《黑龙江电网技术监督工作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技术监督工作,结合我公司电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监管条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办法》和《关于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的意见》。
第三条 技术监督工作必须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超前防范的方针,坚持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机制、分级管理的原则,在电网规划、设计、建设和生产的全过程,全面执行国家、电力行业、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的标准、规定和反事故措施等,各部门落实技术监督责任制,积极开展技术监督工作,强化闭环管理。
第四条 技术监督工作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为依据,以计量为手段,建立质量、标准、计量三位一体的技术监督体系。
第五条 技术监督工作必须坚持专业技术监督与单一设备技术监督相结合;坚持全方位的技术监督与专项工作技术监督相结合;坚持技术监督工作的动态化管理。
广泛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方法,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技术监督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提高电网技术监督的整体水平。
第六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黑河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第二章 技术监督的主要内容
第七条 技术监督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国家、行业、网省公司技术标准、规程、规定,利用先进的监测方法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对电力设备的健康水平及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方面的重要参数、性能、指标进行监督、检查、调整及评价,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实现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可控、在控。第八条 开展技术监督工作应当以专业技术监督工作为基础,以单一设备技术监督工作为主要工作手段。通过加强技术监督专业建设,把握专业发展方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完善测试技术、方法、手段,提高设备诊断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单一设备技术监督工作,将专业技术监督的手段、方法应用到具体设备监督工作上,对具体设备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和全面覆盖各环节的技术监督。
第九条 我公司技术监督工作从专业上划分为电能质量、电气设备性能、金属、化学、电测、节能与环保、保护与控制以及自动化、信息与电力通信监督八个专业。1.电能质量监督 电网频率和电压质量。电网频率质量包括频率允许偏差,频率合格率;电压质量包括电压允许偏差、电压合格率、允许波动和闪变、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和正弦波形畸变率;影响电网运行的无功补偿设备的运行、管理等。2.电气设备性能监督
电气设备性能技术监督包括电气设备的内外绝缘、过电压保护以及设备通流能力。包括对变压器、电抗器、组合电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直流系统、互感器、避雷器、耦合电容器、串并联电容器、输电线路、电力电缆、接地装置、发电机、电动机、封闭母线等电气设备的技术监督。3.电测监督
电压、电流、功率、电量、频率、相位测量装置的检验率、调前合格率;计量标准装置的准确率;互感器、变送器、站端测量设备、二次回路、传递系统。4.金属监督
金属监督主要包括杆塔、架构等重要金属构件,电力金具,瓷质绝缘子、套管等的监督 5.化学监督
电力用油、电力用气质量监督,包括油的简化分析、电气强度试验、色谱分析,六氟化硫(SF6)气体监督。
6.节能与环境保护监督
输电线路及变电设备损耗;发电设备的效率;环境影响评价率与环保竣工验收率,输变电系统电磁辐射与变电站环境噪声污染,污染物排放和噪声检测,环保设施效率试验。7.保护与控制系统监督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及其投入率、动作正确率;发电机组励磁系统、辅助控制系统、调速系统的控制范围、特性、功能。8.自动化、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监督
自动化、信息与电力通信系统的性能、运行指标等,包括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电能量计费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息系统、网络等;电力系统各类通信设备,通信电路等。第三章 技术监督的组织体系与职责 第十条 技术监督工作实行场长负责制:
我公司设立技术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由场长任组长,生产管理任副组长,成员由班长、技术员、安全员、班组成员组成。负责领导本公司内的技术监督工作。第十一条 技术监督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如下:
1、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电力行业、国家电网公司、黑龙江电网有限公司、龙源黑龙江电力公司的标准、规定和反事故措施等。
2、负责审定、颁布及监督执行我公司有关技术监督的规程、规定和反事故措施等。
3、审定我公司技术监督计划。
4、研究决定我公司技术监督工作的重大事项。
5、定期听取汇报,对技术监督工作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对策。
6、参与因技术监督不力而发生的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第十二条 技术监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日常工作,组织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电力行业、国家电网公司、黑龙江省电网有限公司和龙源黑龙江省公司的标准、规定和反事故措施等。
2.组织编写有关技术监督的规程、制度和反事故措施等。
3.组织编制我公司技术监督计划,定期向龙源黑龙江省公司安全生产技术部报送技术监督报表、工作计划和总结,报告重大异常情况和分析处理报告。4.负责对公司所属单位的技术监督工作进行考核。
5.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搞好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在规划、设计审查、主要设备的监造以及安装、调试、生产全过程中的技术监督工作。
6.组织技术监督人员参与状态检修评价,对状态检修进行全过程技术监督。7.制订反事故技术措施,组织解决重大技术问题。
9.每年组织召开一次技术监督工作会议,总结交流技术监督的工作经验和先进技术,安排技术监督重点工作。
10.每季对技术监督情况进行点评。
第十三条 本公司建立以场长为组长的技术监督网和各级监督岗位责任制。公司技术监督网职责如下: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电力行业、国家电网公司、黑龙江省电网有限公司和龙源黑龙江公司的标准、规定和反事故措施等。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我公司的有关技术监督的规程、规定和反事故措施等。2.根据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我公司的技术监督工作实施细则、考核细则,建立公司、班组各级岗位的技术监督责任制。按责任制的要求,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各项技术监督档案,做好技术监督的各项管理工作,开展全过程技术监督。
3.负责制定我公司的技术监督工作计划,组织召开我公司的技术监督工作会议,定期向上级技术监督部门报送技术监督报表、工作计划和总结,确保监督数据真实、可靠。在监督工作中发现设备出现重大异常或事故,应及时向上级公司有关部门、技术监督归口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报告。4.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搞好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在设计审查、主要设备的监造验收以及安装、调试、试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监督和质量验收工作。保证基建工程和设备检修质量,认真执行反事故措施,努力消除设备隐患。
5.掌握我公司设备的运行情况、事故和缺陷情况;对于发现的设备缺陷要及时消除;达不到监督指标的,要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对设备重大事故、电网事故,组织、参加事故调查,并制订反事故技术措施。6.掌握状态检修技术标准,参与状态检修评价,指导设备状态检修评价与诊断。7.组织检查我公司各部门技术监督工作和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8.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各项生产指标,研究拓展技术监督工作的范围和内容,并在具体技术监督工作中实施。推广和采用技术监督新技术、新方法,根据标准要求配置各种技术监督检测仪器和标准计量设备,建立健全各类合格的试验室。
9.努力做好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技术监督人员的责任感和业务水平,使之适应监督工作的要求。10.技术监督组要按照安全性评价要求对相关设备进行安全性评价工作。11.参加专题攻关分析,编写专题攻关报告。
12.技术监督组结合技术监督情况,编写设备评估报告。第四章 技术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公司所属技术监督工作小组要切实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责,定期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并对所管辖监督范围因监督不力而发生的问题负责。
第十六条 技术监督工作应贯穿于电力规划、设计、设备选型、监造、验收、安装、调试、运行、检修、技术改造等所有环节,实行闭环管理。
第十七条 技术监督工作实行动态管理,以适应电网技术、设备发展以及生产实际的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技术监督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做到对各专业、各类设备的有效、及时监督。第十八条 技术监督工作应建立技术监督预警制度、技术监督告警和整改制度。
1.针对违反标准、规定和反事故措施等的行为以及有可能造成人身伤亡、设备损坏的事故隐患时,向有关单位发布技术监督预警、告警报告。
2.技术监督预警、告警报告以书面形式下发。该报告由各技术监督职能部门及各专业技术监督工作小组提出,公司技术监督办公室审核后报公司技术监督领导小组组长签发。
3.接到技术监督预、告警报告的单位应认真研究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认真落实解决,并将相关措施和结果上报公司技术监督办公室。
第十九条 技术监督工作实行监督报告、签字验收制度。
1.技术监督项目及指标情况应按规定格式和时间如实上报,重要问题应进行专题报告。技术监督报告由工作负责人签字和执行单位盖章。
2.建立和健全设备质量全过程监督的签字验收制度。对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设备材料以及安装、检修、改造等工程,尤其是危及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或有可能严重污染环境的情况,技术监督部门和人员有权拒绝签字并应及时上报,在问题得不到解决情况下,可直上报总工程师,由上级主管部门决定处理方案。 第二十条 技术监督工作实行评估和定期检查制度。
1.技术监督评估贯穿于技术监督工作的全过程,通过检查和自查的方式,及时发现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查找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2.技术监督评估应分阶段、分专业、分设备有重点地对技术监督工作的内容、标准和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3.为了及时发现技术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年应对我公司的技术监督工作进行检查,并对存在重大问题的进行抽查。
4.技术监督检查由公司技术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检查组成员由各部门、基层单位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5.技术监督检查内容应包括各单位技术监督管理体系、专业监督技术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有关反措的落实情况。
6.技术监督检查结束后应进行总结并反馈意见,对存在的影响技术监督工作正常开展的问题要有整改措施、并限期完成。技术监督检查结果作为监督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7.建立健全技术监督检查制度并有效实施。第二十一条 技术监督工作的考核及奖惩
1.每年对技术监督的指标及管理工作进行评比考核。
2.对在技术监督工作中做出贡献的部门或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3.对不执行有关技术监督标准、规定和反事故措施的,要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第二十二条 建立和健全电力生产建设全过程技术档案。
1.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技术改造等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技术资料应完整和连续,并与实际相符。
2.电力生产建设全过程技术监督的全部原始档案资料,设备主管单位应妥善保管。第二十三条 加强技术监督队伍建设
1.应按要求配备具有相应水平的人员从事技术监督工作,并保持技术监督队伍的相对稳定,技术监督岗位不得空缺。
2.为了提高技术监督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技术监督队伍的整体水平,应对技术监督工作人员每年进行培训、考核。3.技术监督人员经培训后,考核不合格者,应调离技术监督岗位。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我公司及所管单位。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从颁布之日起实施,原技术监督有关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的,按本规定执行
第三篇:教育技术概论
教育技术概论
课 程 简 介:本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的专科以上水平的学习者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入门课程。课程在着重介绍当前国际上教育技术的新理论和新观点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国的教育技术应用的基本实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教育技术专业的其他课程起“向导”的作用。教学内容涵盖了本学科的目的任务、发展历史、性质特点、概念定义、对象范畴、理论基础、基本原理、实践领域和研究方法等各个方面。学习的重点是认识本学科的发展状况、概念和原理,以及在实践中如何应用等问题。
课程建设者:章伟民,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副教授。
教 材:尹俊华等编著.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参 考 书 目:
1.南国农等编著.电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祝智庭主编.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章伟民等著.教育技术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返回顶部
0316 多媒体软件应用
课 程 简 介:多媒体教育软件应用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可以给学生多感官、多种类型的刺激,而且能直观、细致地模拟一些抽象的过程,贴近学生实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应用多媒体CAI课件辅助教学是新世纪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基础知识、多媒体CAI课件素材的获取与制作、Powerpoint演示型课件制作实例、几何画板实用型课件制作实例、Authorware专业型课件制作实例、CAI课件的评价等。
课程建设者:秦敏,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讲师。
教 材:方其桂主编.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实例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 考 书 目:
1.方其桂主编.Authorware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实例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黎加厚主编.体课件的设计、开发与应用.上海教育出版社
返回顶部
0317 计算机辅助教育
课 程 简 介: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的理论、方法、环境和手段。着重阐述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中适合不同对象学习的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课件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教学信息数据库及其管理,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教学法研究、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
课程建设者:韩凝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教师。200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获硕士学位。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论中小学网络教育实施中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多媒体教室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浅析Discovery频道“动物星球”的表现形式》、《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问题解析》四篇,两篇发表于核心期刊。
教 材:张琴珠著.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参 考 书 目:
1.何克抗.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返回顶部
0318 摄影技艺
课 程 简 介:本课程是教育技术学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从技术的角度,介绍相机、镜头、胶卷、滤镜等摄影器材的功能及特性;另一方面从艺术的角度,介绍如何利用光、色彩等进行画面的合理构图。本课程内容完备,系统性强,在注重理论的同时,强调其趣味性和实用性;紧跟时代,灵活性强,为适应数码摄影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从实用的角度对数码相机的原理及如何选择数码相机进行详细的阐述。
课程建设者:李霖,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工程师。
教 材:颜志刚著.摄影技艺教程(第四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参 考 书 目:
1.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中国摄影出版社.2. 布莱恩·彼得森著 光辉译..现代摄影构图 辽宁美术出版社
3. 米诺尔塔公司道布尔戴公司著 司大宇译.现代摄影滤镜的使用,江苏人 4. 民出版社
5. 林家祥编著.彩色摄影的表现, 众文图书公司印行
6. 张益福著.摄影自学教程辽宁美术出版社
7. 王震编著.最新数码照相机选购与操作手册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8. 日本アサヒカメラ杂志
9. 摄影学堂 http://
返回顶部
0319 传播心理学
课 程 简 介:传播心理学是由传播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以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客观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有关的心理规律来更好地实现传播目的提供理论指导。本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主要的基础课程,可以为媒体设计、节目制作与编导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课程分“信息传播的心理基础”、“受传者心理”、“传播者心理”三部分,分别讨论人类信息接收和处理的心理过程,受传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表现出的种种特有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受传者信息行为的种种心理因素和规律,传播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角色规定以应完成的任务,影响传播者信息行为的种种心理因素,最后探讨作为一个合格的传播者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课程建设者:王为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副教授。
教 材:王为杰编.传播心理学(讲义).该教材正在出版中 参 考 书 目:
1.刘京林著.大众传播心理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2.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刘京林、罗观星主编.传播·媒介与心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4.刘京林、周光荣主编.新闻心理学论文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 5.[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陈亮等译.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 社,1984
6.丹尼斯·麦奎尔、斯文·温德尔著.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7.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主编.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返回顶部
0320 课程与教学设计
课 程 简 介:课程与教学设计(course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是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现代教学技术,是应用一般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媒体理论等,来解决课程和教学问题的综合性的知识、技能体系,简称教学设计。它主要研究如何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论,为教与学的行动,以及教学媒体的编制,提供一般性的指导或“处方”,并最终构想和计划出“行动”或“编制”的方案。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教学设计的概念、理论和模式;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学习的重点是掌握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的基本过程。
课程建设者:章伟民,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副教授。
教 材:何克抗等编著.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参 考 书 目:
1.乌美娜主编.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李克东等编著.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科学出版社,1992 3.章伟民编著.教学设计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返回顶部
0321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
课 程 简 介:“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本专业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对程序设计有较清晰的了解,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一般软件开发的流程和方法。本课程力求避免讲授深奥的程序设计方法,主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讲授实际操作为主,力求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提高在工作实践中应用计算机的水平。
课程建设者:陈伟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副教授。教 材:刘炳文编著.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 考 书 目:
1.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导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刘钢等编著.VISUAL Basic6.0程序设计(上、下).中国民航出版社 3.郭胜、夏邦贵等编著.Visual Basic 数据库开发入门与范例解析.机械工业出版社
返回顶部
0322 电视原理与系统
课 程 简 介:《电视原理与电视系统》是教育技术学这门学科中的应用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电视基础知识、彩色电视制式与彩色电视信号、广播电视系统与有线电视系统、数字电视与高清晰度电视。
课程建设者:周懋彬,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高级工程师。
教 材:裴昌幸、刘乃安编著.电视原理与现代电视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参 考 书 目:
1.俞斯乐等编著.电视原理(第5版).国防工业出版社 2.刘文开、刘远航主编.地面广播数字电视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 3.扬圭南编著.教育电视系统(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返回顶部
0323 电视节目编制技术
课 程 简 介: 21世纪是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数字影像飞速发展的时代。在新的世纪,作为主流传媒的数字电视将以新的姿态呈现在观众的面前,而作为主流传媒的电视节目内容也必将大大丰富和发展。本课程在介绍数字电视基本技术和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涉及的相关技艺的同时,也介绍了电视节目编导的基本技艺。
《电视节目编制技艺》是技术与艺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同时也是紧密结合我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应用基本实践的技能性课程。本课程是教育传播与技术专科以上水平的学习者应该掌握的基本课程,也是教育信息时代每一位教师职前或职后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课程,还是每一位研究传媒与传播内容的人士应该或需要修学的大众传媒课程。
课程建设者:徐梅林,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教授。教 材:李晋林汇编.电视节目制作技艺 参 考 书 目:
1.刘荃著.电视摄像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2.乌美娜主编.教育电视节目制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返回顶部
0324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Internet
课 程 简 介: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传播技术所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并传递信息。本课程考虑到网络传播专业文科、工科相交融和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对于内容的分布以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为主,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为辅。教学中将配合实习进行进行,力争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实践上都有所收获。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的发展、网络系统的组成、网络的分类;数据通信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网络传播介质的类型及应用;各类网络互联设备的特点、功能与应用领域;计算机局域网的基本知识及组网方法;Internet的基本概念及我国Internet的发展与现状;IP地址及域名;连入Internet的方法及特点;网络信息浏览与获取方法;电子邮件的概念及应用;FTP、Telnet、BBS、Usenet、IM、EC、Blog、Web2.0等的概念、特点、应用等。
课程建设者:孙江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讲师。
教 材: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第四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参 考 书 目:
1.Andrew S.Tanenbaum编著.计算机网络(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李桂岩、齐新战、胡军编著.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3.冯博琴等编著.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返回顶部
0325 教育信息处理
课 程 简 介:本课程介绍了教育信息处理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它们可以用于规划、设计和评价各类教育信息系统。课程内容包括:信息论基础、多元统计方法、解释结构模型法、结构化文本设计技术、教学分析、测试于测试理论、学生集团应答分析、s-p表分析法、生理信息与教学过程。在介绍每一种方法的同时,指出其可能应用的场合,并给出实际应用案例。
课程建设者:沈霄凤,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副教授。
教 材:傅德荣.教育信息处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1世纪教材), 2003 参 考 书 目:
1.M.费史著,王福保译.概率论及数理统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 2.贾世楼著.信息论理论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6
3.彭美云主编.现代教育统计与教育评价.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 4.许祖慰著.项目反映理论及其在测验中的应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5.张铁民著.教学信息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6.佐藤隆博著,薛理银译.教育信息工程学引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
返回顶部
0326 网络教育应用
课 程 简 介:网络教育应用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随着计算机网络的的迅速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工具与媒体,在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网络教育应用主要研究网络在教育中应用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网络学习环境和网络学习的平台的建立、网络课程建设、学习资源建设以及网络教育的评价等内容。
课程建设者:王伟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副教授。
教 材:武法提编著.网络教育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参 考 书 目:
1.祝智庭、王陆编著.网络教育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祝智庭主编.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程智编著.网络教育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返回顶部
0327 教育技术专业外语文献选读
课 程 简 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主要探讨什么是基于技术的学习;为什么基于技术的学习和为什么是现在;基于技术的环境;成人是如何学习的;教育技术等问题。
课程建设者:张际平,华东 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197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1996年获荷兰特温特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Twente,The Netherlands)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回国。目前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我国首个教育技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工业园区教育技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席专家,也是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通讯与信息系统、教育技术学三个硕士点的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网格技术与远程教育、学习支持系统(LPSS)、多媒体开发技术、虚拟现实(虚拟学习环境)、网络学习资源、教学游戏等。
教 材:自编
参 考 书 目:
1.Multimedia-based Instructional Design:Computer-Based Training;Web-Based Training;Distance Broadcast Training;Performance-Based Solutions(Second Edition)
2.E-learning Tools and Technologies:A consumer's guide for trainers,teachers, educators,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ers
3.Interactive Multimedia Training:Introduction to CD-ROMs
4.Multimedia training in classroom observation pathways to proficiency
返回顶部
0328 教学媒体视觉传达设计
课 程 简 介: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文字、图形、色彩、构图在视觉传达中的一些基本设计原理。在此基础上,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介绍这些理论在实际平面教学媒体、电视教学媒体、电子教学媒体、网络教学媒体等多种教学媒体设计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美感,丰富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并提高学生对各种教学媒体的鉴赏能力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制作、运用能力。为学生从事相关行业或其它行业的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为后继学习和工作提供条件。
课程建设者:韩凝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教师。200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获硕士学位。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论中小学网络教育实施中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多媒体教室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浅析Discovery频道“动物星球”的表现形式》、《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问题解析》四篇,两篇发表于核心期刊。
参 考 书 目:
1.葛鸿雁编著.视觉传达设计.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2.曹方著.视觉传达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3.[英] 莫里斯·德·索斯马兹著,莫天伟译.视觉形态设计基础.上海人民 美术出版社,2003.1
4.张连升等著.色彩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1 5.朱国勤等著.编排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9 6.章伟民等著.教育技术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7
7.李砚祖主编.视觉传达设计历史和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第四篇:多媒体技术概论
光盘使用指南
本光盘是《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一书的配套光盘,为学习者提供了教材学习的参考资料以及多媒体素材。打开光盘,双击index.htm文件,即可进入主菜单,光盘的大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超链接,以网页的形式浏览,但光盘提供的多媒体素材等资源,需打开相应的文件夹,以单个文件的形式直接获取。请注意光盘中相应内容的提示。
各部分内容简单介绍如下:
学习参考资料一
包括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文献、论文、报道等,如《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辅导材料、何克抗教授的《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李克东教授的《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等。
这部分还提供了教育技术相关网站的链接,如教育部、教育报、教育技术在线等网站。
学习参考资料二
这部分是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的周镭、张红、张妙华老师带领本科生,依据原来的教育技术教材为蓝本,制作完成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由于本教材对传统模拟电教媒体部分讲述较少,所以学习者可以利用本网络课程进行自学。
学习参考资料三
这部分提供了两段视频学习资料,以广东省南海市石门中学为个案,介绍学校教育技术环境与资源建设等情况。
学习参考资料四
这部分为学习者提供了分别用Powerpoint、Authorware和Frontpage制作的几个不同的多媒体课件,同时还提供一个远程教育用的IP课件,供学习者参考。
1.《祖国统一的实现》(多媒体演示文稿)
注意:该课件不能通过网页浏览器直接浏览,请在本光盘“04”文件夹的“041-《祖国统一的实现》(多媒体电子演示文稿)”子文件夹中找到此课件,双击打开即可浏览。软件运行环境:系统需安装Office 2000以上版本。
2.《新诗:桂林山水歌》(多媒体课件)
注意:该课件不能通过网页浏览器直接浏览,请在本光盘“04”文件夹的“042-《桂林山水歌》”子文件夹中双击“桂林山水歌”图标,即可打开浏览。
软件运行环境:系统需安装Authorware 5.X版本,才能浏览本课件。
3.《春》(网页型课件)
4.远程教育IP课件实例
学习参考资料五
这部分以网页的形式提供了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的《小学生看广告》的研究性学习个案,内容包括活动计划、学生作品、学习心得、老师点评、家长意见、专家评述等。
学习参考资料六
本部分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素材,包括背景图片、按钮图标、声音、视频等,学习者在学习本书相关内容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时,可以利用素材库中的素材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注意:该部分内容不能通过网页浏览器浏览,只要打开本光盘“06”文件夹,学习者便可以找到需要的多媒体素材。
第五篇:监督概论复习题1-1
《监督概论》复习题
一、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主要任务是“五控”、“两管”、“一协调”;(1)纠正偏差:执行设计;(2)修改计划:适应变化。
二、简述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的主要职责
答:⑴现场工程监督人员是油田公司派驻现场的代表。按照监督依据和工程的不同承包方式,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或阶段监督。监督施工质量、工程进度、安全措施,协调现场施工各环节,以确保工程项目按照设计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运行。
⑵按照监督依据,对施工单位的人员、设备、材料、工具等进行检查验收,对设计外工作量和消耗材料进行签证,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工程施工单位可责令其整改、返工、罚款,直至停工整顿。
⑶及时发现、反映和解决生产作业中的工艺技术问题、协调各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出现工程质量事故时,负责进行事故调查,划分事故责任。
⑷做好相关记录,工程结束后及时提交监督评定书
三、勘探开发工程监督任职条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监督应具备较高的专业学历和复合型的知识结构;监督应具有使人信服的专业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监督应具有洞察和预见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品德与工作能力;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工作精力;健康的心理素质。
四、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工程为什么要实行监督制度? 答:
1、甲乙方管理体制的需要(体现甲方管理和意图)。
2、勘探开发工程的不确定性、变化性、复杂性、风险性、不可逆转性、最终验收的局限性等需要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
3、市场经济条件下承包商的非可靠性。
4、科学决策的需要:决策、监督、执行适度分离。
5、适应国际环境的需要,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五、简述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的性质。
答:科学性;独立性;公正性;预测性;真实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综合性和判断性。
六、简述监督的主要功能。
答:监督具有制约、参与、预防与反馈四项功能。
七、简述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的主要方法。
答:(1)目标规划;(2)动态控制;(3)组织协调;(4)信息管理;(5)合同管理.八、简述勘探开发工程监督控制的主要意义。
答:(1)执行设计,按计划进行施工;(2)及时发现和修正偏差,保证工程基本目标的实现;(3)及时修正计划,及时提出各种建议:施工方法、手段、技术、材料、设备、人员、决策等。
九、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的目的是什么?
答:力求实现勘探开发工程质量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十、简述勘探开发工程监督信息管理的含义。
信息管理的含义是指在实施监督工作过程中,监督单位及其工程监督对所需要的勘探开发工程项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传递、应用等一系列工作,这些工作总称为信息管理。
十一、简述实施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的条件。
答:(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良好的法制环境;(3)合同管理为基础;(4)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5)职业化的监督队伍。
十二、简述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的作用。
答:
1、油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2、油田实现大突破、大发展的需要;
3、有利于规范勘探开发工程参与各方的工作行为;
4、提高勘探开发投资决策化水平的需要;
5、加快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6、有利于促使施工单位保证勘探开发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
7、有利于实现勘探开发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
8、工程监督是作为独立的甲方监督部门能发挥制衡作用;
9、维护油田整体利益也是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的重要作用。
十三、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的地位
答:(1)勘探开发工程监督是甲方在施工现场的合法代表,代表甲方对勘探开发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2)勘探开发工程监督处于施工现场生产信息交流管理中心的地位,起 2 到上报下传的作用:有关现场的生产信息及时向甲方汇报,甲方的要求,技术变更,指令通过驻地监督贯彻执行,乙方的要求或建议,请示驻地监督核实后,上报甲方批准后由监督人员在现场负责贯彻执行,因此驻地监督是甲乙方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3)使设计和甲方的工程计划目标得到贯彻落实。使勘探开发工程施工水平得到提高,保证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按照设计完成、合同、标准及甲方指令完成,因此驻地监督是工程质量的卫士;
(4)勘探开发工程监督依据合同对施工进度、成本及HSE进行控制,可以提高施工速度,节约投资,并实现安全、环保的具体目标,同时,可以及时提出有关建议,如中途测试、提前或加深完钻、提前或推后下入技术套管等,从而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的要求,因此勘探开发工程监督是甲方的工程管家。
十四、简述勘探开发工程监督应做好的安全工作
答:
1、审查工作:审查施工单位设计的安全技术措施及专项施工方案。审查的内容:除了要审查其技术方案和措施的符合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及先进性以外,还要对其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审查。审查其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也就是说,审查的依据和判断的标准是工程建设的强制性标准。
2、“要求整改,直至停工” :即在实施监督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同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整改过程中必须有纠正措施和预防类似事件重演的预防措施,措施要经过审核、批准,整改过程中要进行跟踪、检查、验收,资料要存档备案。
3、向上级报告 :即发现了安全事故隐患,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或停工的同时,监督应该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十五、简述监督的基本原则。
答:
1、目的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异体监督原则;
4、超前监督原则;
5、经济性原则。
十六、简述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的主要职务行为方式。
答:(1)下达指令和备忘录;(2)监督。包括巡视、旁站、跟踪、巡查、见证监督等;(3)检查;(4)确认;(5)监督例会;(6)汇报;(7)协调;(8)3 建议;(9)监督日志;(10)监督评定。
十七、简述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的职务行为方式责任。
答:(1)不作为行为责任;(2)过失行为责任;(3)犯罪职务行为责任。
十八、简述监督控制的基本原理。
答:(1)反映计划要求原理;(2)组织适宜性原理;(3)控制关键点原理;(4)控制趋势原理;(5)例外原理;(6)直接控制原理。
十九、监督控制工作的要求有哪些?
答:①监督控制工作应适合监督人员的情况;②监督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③监督控制工作应具有灵活性;④监督控制工作应讲究经济效益;⑤监督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⑥监督控制工作应具有全局观点。
二十、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的角色是如何定位的?
答:
1、勘探开发工程决策的参谋者 :协助建设方决策,包括收集信息、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2、建设方指令的传达者:要将甲方的指令准确无误、不折不扣地传递给执行的各个施工单位,传达准确,则执行的指令清晰,奠定了执行到位的前提;传达不准确,则执行走样、变味、打折;
3、现场工作的指导(辅导)者:观察行为:发现差异+与之对话:说明重要性+提出改善意见+示范演练+陪同作业+追踪(巡查、抽查);
4、勘探开发工程的协调者;
5、执行过程的监督者:要对执行过程进行跟踪、检查、监督,要对下属执行的效果与结果进行考核,确保执行有效。强调要求与检查的频次;
6、工程信息的沟通者;
7、安全、质量的守护者。
二十一、按照监督控制的逻辑发展监督控制分为哪些类型?
答:按照监督控制的逻辑发展分为:试探控制、经验控制、推理控制和最优控制。
二十二、简述按照控制点的位置监督的控制类型。
答:按控制点的位置分为事前控制、过程控制、事后控制。二
十二、简述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督控制的关系。
采取事后被动性控制,出现偏差或质量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即虽然采取了纠偏措施,但偏差可能越来越大,从而难以实现预定目标。主动性的事前控制 4 的效果虽然比事后控制好,但是仅仅采取事前控制却是不现实的,或者说是不可能的。因为工程施工过程中有相当多的风险因素是不可预见甚至是无法防范的,如探井地层层位的提前与推后、地层岩性的突变、油气水层压力的变化等。采取主动性事前控制措施往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对于那些发生概率小且发生后损失小的风险因素,采取主动控制因素有时是不经济的。有时事后监督可能是较佳的选择。因此,事前和事后控制两者缺一不可,都是实现工程目标的控制方式,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要紧密结合,及时处理好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要扩大信息来源,即不仅要从正在实施的工程获得信息,而且要从外部环境获得有关信息,包括已建同类工程的有关信息,这样才能对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使纠偏措施有针对性;二是要把握好输入这个环节,既要输入两类纠偏措施,不仅有纠正已经发生偏差的措施,而且有预防和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的措施,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二十三、如何实施监督的有效控制?
答:(1)坚持控制程序化是做好监督控制工作的前提;(2)坚持标准化监督是做好监督控制工作的基础;(3)坚持科学化监督是做好监督控制工作的关键。
二十四、简述目前中石化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的主要监督组织机构模式。答:纯甲方监督;独立甲方监督;甲乙方混合监督;第三方监理公司。二
十五、简述优秀监督具备的基本特征。
答:(1)良好的职业素养:如责任心、认真、敬业、细心与耐心、积极的心态与思考等;(2)熟悉了解顾客、资料、标准、制度等;(3)良好的沟通与表达;(4)及时综合分析与判断;(5)有效的辅导、检查与追踪;(6)计划-控制-总结相结合;(7)健康的身体与心理。
二十六、结合目前监督的具体情况,简述监督工程师的基本类型,谈谈自己属于什么类型。
答: ①服从型:要求什么就做什么!不是真正负责,都是上面的要求; ②应急型(救火型):出了问题再去解决; ③苦干型:勤勤恳恳,不计较个人得失;④包办型:事必躬亲,亲自去干、亲自过问;⑤旁观型:事情与我无关;⑥对策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较圆滑,善于协调,功劳归自己;⑦综合型: 5 像外科医生一样,手术前全面诊断,制定方案。过程团队合作,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合理处置。手术后,积极治疗,精心护理,总结经验。
二十七、简述监督的基本步骤。
答:制订监督计划;实施监督检查;制订纠偏措施;进行监督反馈。二
十八、简述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的概念要点。
答:(1)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的行为主体是工程监督单位与监督工程师;(2)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的客体是指油气勘探开发工程,也指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材料单位和设备供应单位等勘探开发工程项目施工单位;(3)勘探开发工程监督需要组织分权和建设方的授权和委托;(4)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的依据是 法律、法规、标准、合同、设计及甲方指令等;(5)勘探开发工程监督具有微观性质;(6)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的范围包括工程范围和阶段范围;(7)目前工程监督主要是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督工作。
二十九、说出勘探开发工程监督与建设监理的主要区别。
答:⑴性质和责任地位不同;(2)面对的对象不同;⑶工程建设监理和勘探开发工程监督对象的复杂程度不同;⑷业主不同;⑸两者的不确定性不同;⑹勘探开发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可变性大;⑺体制不同。
三
十、第三方监理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第一是指咨询工程师的独立性。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独立做出判断,不受任何干扰;第二是指咨询工程师的公平性。必须以合同为判断是与非的标准,以事实为依据,以合同为准绳,正确履行合同;第三是指公正性。既维护业主的权益,也不得损害承包商的合法权益。
三
十一、简述监督工程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答:(1)专业能力;(2)计划能力;(3)综合能力;(4)沟通能力;(5)表达能力;(6)检查能力;(7)汇报能力;(8)预测能力;(9)控制能力;(10)决策能力;(11)协调能力;(12)检查能力。
三
十二、简述勘探开发工程监督实施程序。
(1)接受监督任务;
(二)组建工程监督组织;(3)领取设计、收集资料;(4)编写监督计划和细则;(5)监督计划及有关监督文件送达施工单位; 6(6)开工监督交底与验收;(7)施工过程控制监督工作;(8)审查完工资料,并组织完工初验工作;(9)参与完工正式验收;(10)事后监督工作总结,包括监督报告和监督述职;(11)完工后跟踪监督。
三
十三、简述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的实施原则。
答:(1)强制性原则;(2)独立性原则;(3)决策、执行、监督适度分离的原则;(4)责权利一致原则;(5)综合效益原则;(6)主动控制、预防为主的原则;(7)用数据说话、实事求是的原则;(8)严格监督、热情指导的原则。
三
十四、简述监督的资格条件。
答:
1、具有较丰富的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和工程施工经验,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公道正派、协调能力强;
2、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于职守,钻研业务、勇于负责和开拓创新,具有科学的工作态度和艰苦奋斗精神;
3、身体健康,能适应野外现场工作;
4、有本专业规定的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并取得监督资格证书;
5、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技术标准及规范,掌握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和经营管理方法,了解相关专业技术知识;
6、具有一定的现场生产、技术实践经验,能及时解决生产作业中的工艺技术问题。
三
十五、简述监督的工作特征。
答:(1)监督的工作具有委托性,来自甲方的委托与授权,在日常工作中不能超出甲方委托的职责范围,否则就会造成越权监督与决策;(2)监督的工作是以自己的专业技能为甲方提供管理与技术方面的服务;(3)监督的工作成效受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很大,主观能动性主要来自四方面的影响:监督的职业道德、监督的敬业精神、监督的诚信和监督的精细程度;(4)监督工作成果是集体行为的产物;(5)监督工作责任重大。
三
十六、简述监督工程师的主要风险。
答:(1)行为责任风险;(2)工作职能风险;(3)资源限制而引起的风险;(4)管理风险;(5)职业道德风险。
三
十七、简述监督管理信息的一般要求
答:(1)准确性:虚假信息往往导致勘探工程决策者决策失误,不清晰的信息会导致勘探工程活动偏离目标方向;(2)及时性:信息如果延误会失去对勘探工程和监督的决策作用,影响工作进展及正确性;(3)可靠性:信息的可靠性与信息的精确度和完整性有关,完整性是指信息收集加工全面、系统和连续;(4)适用性 不同部门对信息的种类范围、内容要求不同,信息的收集加工一定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
三
十八、简述监督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监督管理规范;监督过程规范;监督文件规范;监督评价规范。三
十九、简述做好监督工作的关键
1、掌握监督工作的重点
⑴掌握设计,了解区域地质情况;
⑵按监督标准和工作流程 ,履行监督职责; ⑶坚持监督的基本原则; ⑷有效地沟通;
⑸作好协调及现场管理;
⑹采用科学的监督技术和方法及手段; ⑺重事实和证据及数据,做好量化监督工作; ⑻搞好动态分析预测和过程监督控制工作。
2、有明确清晰的监督工作内容 ⑴学习设计和搜集相关资料; ⑵编写监督工作规划; ⑶做好监督开工交底与验收; ⑷搞好勘探工程的监督过程控制;
⑸完工阶段的监督工作:审查相关资料、组织进行预验收、编写监督评定书、参加工程验收等候。
⑹完工后监督工作:编写监督报告、监督述职报告、上交监督资料、对所监督的工程项目进行跟踪监督等。
3、严格执行各项监督工作制度
4、坚持监督的基本原则 四
十、简述监督计划的主要作用
答:(1)指引监督方向和目标;(2)有利于勘探开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3)指导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管理部门全面开展监督工作;(4)为搞好监督控制工作提供标准;(5)监督计划是油田分公司对监督部门管理的重要依据;(6)监督计划是甲方确认监督履行合同的主要依据;(7)监督计划是监督单位内部考核的依据和重要的存档资料。
四
十一、简述监督计划的编写要求。
答:(1)监督计划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2)应由驻地监督负责编写监督计划;(3)基本构成内容应力求统一;(4)监督计划的表达方式应当格式化、标准化;(4)监督计划应分阶段编写;(6)监督计划应该经过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