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买卖合同中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与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
买卖合同中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与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 马凤玲
[摘要]
买卖合同中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和标的物的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问题,涉及到买卖合同当事人最根本利益。我国民事立法就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与标的物的毁损、灭失风险负担的移转,在当事人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相一致,统一于物的交付。
[关键词]所有权;现实交付;观念交付;简易交付;指示交付
一、买卖合同中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
货物所有权何时由卖方移转于买方;是关系到买卖双方切身利益的一个重大问题。特别是,当合同订立后,遇一方破产,货物的所有权是否已经发生移转就显得更加重要。
合同签订后,一旦货物的所有权移转于买方之后;如果买方拒付货款或者遭遇破产;卖方将蒙受重大的损失。除非卖方保留了对货物的所有权;或者在货物设定了某种担保权益,否则,一旦买方在付款前破产, 卖方就只能以普通债权人的身份参与破产财产的分配,其所得可能会大大少于应收的货款。
据此,各国法律对所有权的移转予以高度重视,基于买卖合同属于私法调整的范围。私法又主张意思自治和契约自由,故几乎所有国家有关货物买卖方面的法律都允许当事人约定所有权移转的时间, 并将此作为双方的一项基本权利。当双方自愿行使该项权利, 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所有权的移转时间时,货物所有权则在该约定的时间由卖方移转于买方。但是, 在实际的货物买卖中,买卖双方在合同中具体确定所有权移转时间的情况并不普遍。如果双方当事人对所有权移转的时间没有做出明确约定, 则所有权按法定时间移转。我国5民法通则6第72 条规定:按照合同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 则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我国现行5合同法6沿用这一规定;于第133条规定: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移转,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0 由于我国法律已就不动产的转移做出了特别规定,如1983 年12 月国务院发布的5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
例6第6 条规定:房屋所有权转移或房屋现状变更时,须到房屋所在地房管机关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或房屋现状变更登记手续。由此可以认定我国法律规定的所有权在交付时移转的规定只适用于动产。可见,我国法律在法律无明文规定或当事人没有约定时, 货物的交付时间是货物所有权的转移时间。
何谓交付,需要进一步解释。交付是将自己占有的物或所有权凭证移转给其他人占有的行为。简言之,交付意味着占有的移转。交付分为现实的交付和观念的交付两种情况。所谓现实的交付是指动产物权的出让人将动产的占有实际地移转给受让人, 受让人直接占有该动产。简单地说,现实交付就是将物从一个人的控制转移到另一个人的控制之下,从而发生动产占有的实际移转。这是交付的一般情况。所谓观念交付,是指在特殊情况下,法律允许当
事人通过特别的约定, 并不现实地交付动产, 而是采用一种变通的交付办法, 来代替实际交付。观念交付又可分为简易交付,指示交付和占有改定三种方式。所谓简易交付,是指出让人在转让动产物权之前,受让人已通过委托、借贷、租赁、使用借贷等原因而实际占有了该动产,则从移转标的物所有权的合同生效之时起, 视为交付。此时,双方当事人就动产物权转让的合意来代替现实交付。例如,甲租用乙的一台电脑, 后向乙提出购买, 双方订立了买卖合同。合同生效即为支付, 不必由乙先取回再重新交给甲。我国5合同法6承认这一交付方式, 于第140条规定:标的物在订立合同之前已为买受人占有的, 合同生效的时间为交付的时
间。所调指示交付是指出卖人在转让动产物权时,如果该动产已经由第三人占有, 出卖人可以将其对第三人的返还请求权转让给受让人,以代替物的实际交付。在学理上,指示交付又称为让与返还请求权或返还请求权的代位。最常见的指示支付是出卖人将提取标的物的提
单、仓单交付该买受人,以代替货物的实际交付。所谓占有改定,是指转让人和受让人在转让动产物权时, 如果转让人希望继续占有该动产,当事人双方可以订立合同, 特别约定由转让人继续
占有该动产。而受让人因此取得对标的物的间接占有以代替标的物的实际交付。例如,甲为融资需要把自己的一辆汽车卖给乙, 但约定向乙租用该汽车,这样,汽车就不必实际交付给乙,但不妨碍乙取得对汽车的所有权,此即占有改定。
交付时间为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时间。这是原则,对于买卖合同标的物的交付,一般遵循下列原则:
(1)卖方负责送货上门的, 卖方将标的物送到指定地点验收后为交付, 所有权随之转移。
(2)卖方代办运输或代邮的,卖方办完托运或邮寄手续时为交付,所有权随之转移。
(3)买方自己提货的,以卖方通知的实际提货日期为交付。
(4)标的物在订立合同之前已为买方占有的,合同生效即视为交付完成。
(5)法律要求必须履行特定手续的, 以履行完特定手续时为交付。如房屋买卖须双方到房屋管理部门办完产权登记手续, 买方才能取得房屋所有权。
二、买卖合同中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
买卖合同标的物因不可归责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而毁损、灭失,所造成的标的物的损失由谁来负担,即是买卖合同中标的物的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问题。所谓风险,是指标的物因不可归责于任何一方当事人的事由而遭受的各种意外损失, 如盗窃、火灾、沉船、破碎、渗漏、碰撞、受潮、受热、发霉、变质等等。风险非指由于当事人的故意或过失造成的损失,而是由意外事件或自然灾害造成的。所谓风险转移是指货物风险何时由卖方转移到买方。风险转移的时间即为货物风险从什么时候起从卖方转移手买方,直接关系到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也即是由卖方或买方承担损失的问题, 如果货物的风险已由卖方转移于买方,则货物即便遭受损失,买方仍有义务按合同支付价款。如果风险尚
未转移时,货物发生损失或灭失, 则买方不但没有支付价款的义务,而且还可以要求卖方对违约承担责任,因而买卖合同中标的物风险的转移对双方当事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各国立法关于风险转移时间的规定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以合同成立的时间为风险转移的时间, 如瑞士;二是以所有权转移时间为风险转移时间, 如英国、法国;三是以交付时间作为风险转移的时间,这是大多数国家的态度,如5美国统一商法典6、5德国民法典6、5 奥地利民法典6 等。
我国5 合同法6 第142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 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从而使该条的规定与5 合同法6 第133 条关于标的物所有权移转的规则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移转, 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相一致。可见,我国民事立法就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的移转, 在当事人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既与标的物的交付,又与标的物的所有权移转相一致。这样的规定契合当今的立法潮流。我国5合同法6把风险的承担与所有权的归属联系在一起,即谁拥有标的物的所有权, 风险就由谁承担。不过这一态度的间接推理所得而非5 合同法6 的直接规定。因为所有权问题比较抽象;而风险划分与承担则是实实在在的。风险划分的效力是: 如果风险已转移到买方,即使标的物因意外事情全部灭失, 买方仍要付款;如果标的物在风险转移前毁损或灭失, 卖方有义务重新交付标的物。以交付作为划分风险承担的界限,只是一般性规定, 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另有规定或约定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交付前标的物风险即由买受人承担;二是交付后的一段时间内标的物的风险仍由出卖人承担。
在具体操作上,我国5合同法6规定买卖合同中标的物风险的负担仍应遵守以下原则:
(1)买方迟收标的物时风险的承担: 因买受人的原因致使标的物不能按照约定的期限交付的,买受人应当自违反约定之日起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此时, 尚未交村标的物,所有权未移转,但风险已移转。
(2)运输途中标的物风险承担。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标的物, 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毁损、灭失的风险自合同成立时起由买受人承担。标的物的风险在此种情况下自合同订立时起移转, 合同的成立日期成为决定风险承担的关键因素。
(3)当事人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约定不明确时的风险承担。当事人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而依法规定标的物需要运输的, 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后,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买受人承担。
(4)买受人违反收取标的物义务时风险的承担。如果买卖双方对标的物的交付地点有约定的, 则出卖人按照约定将标的物置于约定地点, 即为完成交付任务,不再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如果买受人违反约定没有收取,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自违反约定之日起由买受人承担;当事人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 也不能依法确定,标的物不需要运输的,出卖人和买受人订立合同时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 出卖人应当在该地点交付标的物,不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 应当在出卖人订立合同时的营业交付标的物。如果卖方已将标的物置于上述地点;而买方违反法律规定, 没有收取, 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从买方应当接收而未接受时起转移。
(5)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时,标的物风险责任的承担。因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 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解除合同。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 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
第二篇:浅议以物抵债业务风险与防范
浅议以物抵债业务风险与防范
随着农发行信贷业务范围的拓展,农发行信贷资产风险产生的原因和表现的形式也必然走向复杂化、多样化。这样,农发行处置解决不良贷款资产的途径就不能仅仅局限于现金或货币资金。根据调查,我县四家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处置不良贷款资产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以物抵债形式实现的。这就告诉我们,农发行处置不良贷款资产也必然离不开以物抵债。以物抵债必将逐渐成为农发行(或者其他债权人)处置、保全和收回债权的一种十分重要而且常见的途径。
一、对以物抵债的认识
以物抵债,顾名思义,是指借款人在贷款到期后,因不能以货币资金形式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或者其他债权人的债务),银行依法收回其抵押财产(房产、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土地使用权及其它物品等)或未设定抵押的用来偿还贷款的财产的一种偿债形式。毫无疑问,它涉及了已经抵押(质押)的和没有设定抵押(质押)的财产。
以物抵债很早就引入了我国金融领域,但引入农发行则是近年来的事情。在农发行,有不少同志对以物抵债不以为然,有的则持反对态度,这说明他们的观念还没有得到及时改变。当前,农发行经营管理已经涉足商业性贷款,经营管理中心和目标也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对待以物抵债的做法,研究以物抵债的长处和不足,并且学会运用以物抵债,把以物抵债引入农发行的经营管理之中,以实现维护、保全和收回农发行贷款或债权途径和手段的多样化,改变过去经营管理途径和手段过于简单的状况,达到改善信贷资产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标。
二、以物抵债可能产生的风险
以物抵债对农发行来说,作为刚刚接触的一种新兴事物,由于我们认识不深、经验不足,在操作中肯定会产生一些预料不到的风险,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当前主要有六种:
(一)保管风险。由于对已收回抵贷资产缺乏管理经验,导致有的抵贷资产丢失、损坏、贬值、被盗等;有的资产被长期借用、占用,没有专人负责收回,久而久之,被内部管理人员化为己有;有的则是因火灾、水灾、震灾、虫害或潮湿、腐蚀等客观原因遭到破坏。
(二)处置风险。抵押物收回后,由于处理不当或者有关人员职业道德差而形成贬值;有的抵押物处理不规范、随意性大,损公肥私现象严重,变现值不能全额抵还贷款本息。
(三)市场风险。这是客观因素。主要是抵押当初市场价格与处理时市场价格不一致,引起财产贬值,不能足
额还贷;有的则因为经济欠发达、拍卖市场发育不健全等原因而无法处理。
(四)法律风险。有的抵押物由于当初办理手续不正确、不合规或不合法,导致处理时因为产权纠纷而无法及时处理等;有的是因为国家法律变化,无法处理;有的则因诉讼时效已过,不受法律保护,无法处理。
(五)行政风险。有的财产因涉及到国有财产或有关政策规定,引起地方政府或行政部门干预,不能得到处理。
(六)社会风险。有的财产因涉及到周围团体或群众的利益,处理时受到阻拦,无法处理。
三、以物抵债风险防范建议
(一)要强化抵贷资产管理。一是要成立系统性的抵贷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对抵贷资产的管理、处置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及时解决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要加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协调,为顺利处置抵贷资产创造宽松环境。
(二)要强化专业培训。一是要加强对抵贷财产管理人员进行财产管理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培训,使之认识到“剜到篮里的都是菜”、“抵押财产收回就等于贷款已经收回、债权已经实现”等思想的局限性、错误性,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促其加强抵贷财产管理、加速抵贷财产处理;二是要促使有关同志创新经营理念。目前,部分
同志经营理念仍停留在“政策性银行”时期,仅仅满足于扩大贷款规模、靠扩大贷款规模赢利,对处置已抵贷资产孤陋寡闻,削弱了竞争能力,丧失了发展机遇。因此,要通过强化培训,使他们能够广泛运用现代银行手段,在信贷资产、负债经营上,最大限度地向抵贷资产要效益;三是要培养一批抵贷财产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今后,抵贷财产管理将成为农发行的一个重头戏,农发行要把抵贷财产管理作为一项专项工作,培养一批专业人才,以适应农发行今后开拓业务的需要。
(三)要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参与。一是要聘请律师,不论是处置已抵押的资产或者是对待即将设定抵贷的资产,都要充分听取律师的意见,促使抵贷资产手续完善、合法又合规,避免留下隐患,影响抵贷资产有效处置。二是要聘请资深、权威的会计师、评估师、拍卖师参与,对已抵押的资产或者是对即将设定抵贷的资产,都要进行充分的评估、计算,最大限度的减少资产处置过程中的损失,以保证足额收回贷款本息。
(四)要指定专人具体负责管理抵贷资产,建立专用台帐,对抵贷资产进行逐笔登记,特别是要对已收回的抵贷资产按贷款人、借款人、经放人、收回人、保管人、贷款时间及金额、收回时间、收回资产名称及价值、存放地点、实际处理价值及经办人、处理时间等项目进行详细登
记,认真监测、分析、总结,掌握每笔抵贷财产的来龙去脉,不断提高抵贷资产管理质量和盈利水平。
(五)要对已收回抵贷资产实行多方位监管,即对已收回抵贷资产实行以财务部门为主、由信贷、稽核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多方位监督管理体系,杜绝抵贷资产管理、处置上的独断专行和随意性,防范已收回抵贷资产造成损失或贬值。
(六)要对已收回的抵贷资产限定变现时间,不得闲置、转借、低价变卖或无偿使用;要求对已变现的抵押财产及时用于归还、冲减相应的贷款本息,不得截留挪用于其他方面;对变现数额低不能等额冲减抵押贷款的要说明原因,对变现数额高于抵押贷款的要妥善处理。
(七)要对已收回抵贷资产管理实行赔偿。凡因保管不善造成抵贷资产损失或贬值的,要求有关责任人给予等额赔偿并给予相应的处分;对处理已收回抵贷资产取得明显成效的单位及有关人员予以表彰奖励,对不能按要求管理、处置抵贷资产的单位或有关人员予以批评、处罚,促使进一步做好抵贷资产管理工作。
(八)完善制度办法。关于如何有效管理已收回抵贷资产,我们目前暂时缺乏一套比较系统、完善的操作办法或管理制度,造成无章可循,在操作上各行其是,再加上部分业务及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办理贷款上重视抵押
担保,在管理和处理抵押物上措施缺失、工作滞后,主观上造成抵押财产损失、贬值。因此,要尽快制定一套比较系统、完善的操作办法或管理制度。
第三篇:2018长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所有权与用益物权
2018长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所有权与用益物权
事业单位考试中民法的地位不可忽视,而物权更是考试中的必考内容,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是考察物权的主要内容。在此,中公教育为广大考生解读物权中所有权与用益物权的有关内容。
一、所有权
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包括: 1.所有权取得的一般方式
所有权取得的一般方式包括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所有权的原始取得是指不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而是依据法律规定直接取得所有权,如因先占、建造取得一物的所有权;所有权的继受取得是指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取得所有权,如因买卖、赠与取得物的所有权。
2.所有权取得的特殊方式
善意取得,指受让人以财产所有权转移为目的,善意、对价受让且占有该财产,即使出让人无转移所有权的权利,受让人仍取得其所有权。所谓善意是指受让人不知道出让人为无权处分人,或者受让人应当知道却非因重大过失而不知道出让人为无权处分人。善意取得既适用于动产,又可适用于不动产。
《物权法》第106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1)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2)以合理的价格转让;(3)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
但是,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物权法》第107条规定,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二、用益物权
根据《物权法》第117条的规定,用益物权是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用益物权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地役权。1.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承包人依法通过承包而取得的对农村土地使用和收益的权利。2.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在国家所有的土地上建造建筑物或者其他附着物的权利。
3.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依法享有的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个人住宅的权利。
4.地役权是指依合同约定,土地上的权利人为实现自己土地的利益而使用他人土地的权利。地役权的成立,以有两块土地为必要,享有权利的土地称“需役地”,供他人使用的土地称“供役地”。
以上为事业单位考试中经常考察到的物权中的所有权、用益物权。当然,物权中的担保物权的地位也不容小觑,广大考生可以从一系列的讲解中具体去学习。希望各位考生能够依据我们考试的侧重点进行理解并且运用!
以上是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为考生做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了解更多公告,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网。网址里将定期发布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吉林省教师招聘、吉林省医院招聘公告。
第四篇:新劳动法体系下人力资源管理误区与物服企业风险规避
新劳动法体系下人力资源管理误区与物服企业风险规避 笔者按:
在笔者同一些物服企业人士交流时,他们基本认为新的劳动合同法体系已经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极大的压力:招工难、用工难、辞退更难,在法律给予员工“超级”法律武器的今天,对物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确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执业经验和物服企业的特点,就企业对劳动法认识的一些误区进行分析,并相应提出风险规避,最后提出自己的浅薄之见,以期与读者朋友交流,祈愿对物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益。
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生效。其主要特点就是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置劳动者以 “弱势群体”给予倾斜性的保护,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增大。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生效,该法总结了我国二十年劳动争议处理的实践,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员工打劳动官司越来越简单容易。2008年9月18日,温家宝总理签署535号国务院令,《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国务院条例”)公布并从公布之日起实施,国务院解决了一些企业对劳动合同法的理解与适用问题,平衡了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上两部法律、一部行政法规的生效实施,重新构建我国劳动法体系,对企业、特别是用工较多的物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但由于劳动合同法本身的复杂性与个体企业的差异,企业在处理劳资关系时存在一些误区,为了帮助企业充分了解掌握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防范风险,笔者就实践中物服企业就人力资源管理通常存在的几大误区作简要分析,并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建议,以期劳动合同法得以正确的理解与适用,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的利益,又能与员工建立融洽和谐的劳动关系。
物服企业适用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存在的误区分析
一、企业在订立合同阶段存在的误区
1、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不按规定交纳社会保险金的侥幸心理 劳动法虽然规定企业用工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由于未规定不签订书面合同的法律后果,所以是否签订书面合同,还是企业说了算,特别是物服企业,用工比较多,每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但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企业不在法定的时间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将会导致法律风险。风险有二:劳动合同法对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企业,规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劳动合同法第82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内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风险二是会导致与劳动者建立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仍然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在上海,企业为每个员工缴纳社会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按照最低标准每年也是近万元的成本,外来务工的人员,每年也要2000元左右的综合保险费用,上海最小的物业公司也有几十人,一级物业甚至达到上万人,这笔费用对任何企业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所以,部分企业总会想办法不缴、少缴这笔费用,按照现行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如果不缴、少缴这笔费用,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一是给员工随时解除合同,并要求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提供了条件,他们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以企业不按时交纳社会保险费用而要求随时解除合同;二是工伤风险,在企业未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金的情况下,一旦出了工伤,少则3--5万,多则70-80万,如果全部由企业“埋单”,恐怕是一笔不小的成本;三是行政处罚,不管是工伤条例,还是公积金管理办法,如果企业不按期交纳社会保险费用,都面临行政处罚的风险。
从合理规避的角度讲,企业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少缴不缴保险费用:一是在不影响物业管理品质的情况下,尽量用外来务工人员、退休人员或从非正规就业组织引进协保人员;二是适当规避按照较高档次缴纳社保金,在上海社保金的交纳有五个档次,企业交纳的标准尽量选择最低一档交纳社会保险费用;三是通过专业分包,将保洁、保安等项目分包出去,专业公司在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方面更有经验,物服企业可以根据企业情况综合考评来决定是否选择专业的公司管理。
2、用人单位与员工随意约定服务期和违反服务期的违约金
劳动合同法第22条第一款的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着提供专项培训费用的,对其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有些企业就根据这条规定既与劳动者约定了劳动合同的期限,又约定了一个服务期限。另外,按照国务院实施细则规定,重新约定服务期限可以延长劳动合同,可以规避两次签订合同后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规定。笔者认为,约定服务期应注意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首先,劳动合同法规定约定服务期必须要进行专项的技术培训,培训的性质必须是专项的,有利益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并不是一般的操作技能或者安全防范等的普及教育。其次,劳动合同法第22条第二款的规定:“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比如说接受的3次是专项技术培训,请老师来讲座花费3万元,一共30个人来参加,那么每个员工也就分摊到1000元,如果服务期6年,每年分摊到167元,如果服务了2年还有4年,那么违约金也最多667元,有些企业动辄几万元违约金显然是违反规定的。
由于国务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7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但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约定的服务期尚未到期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服务期满;双方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所以本律师认为,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条规定,通过给员工提供专业技术培训,相应延长劳动合同期限,而没有必要再次签订新劳动合同,一是可以节省管理成本;二是可以规避签订两次以上劳动合同后,再聘用员工应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二、企业在履行劳动合同阶段存在的误区
1、物服企业认为有权单方变更合同
由于劳动合同签订的主体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劳动者隶属于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往往认为自己在劳动合同中处于主导地位,只有用人单位才可以提出要变更合同,单位想怎么变动就怎么变动,经常出现单位通知员工合同中具体条款的变化,而并不与员工协商变更。劳动合同法第35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也就是说,协商一致原则是劳动合同变更的一般原则。如果并没有履行协商一致的原则,那么企业单方面变更的劳动合同的内容是无效的。
举个例子讲:小张与物服企业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被聘用为某住宅小区的经理,后来物业企业由于经营策略的调整放弃了小张管理的小区,就派小张到公司管理的另外一商用物业做客服主管,小张不同意,遂诉到劳动仲裁部门。该案例中的单位就没有履行协商一致变更合同的原则,其未经员工的协商一致,单方面变更员工的工作岗位,该行为是无效的。其实该企业完全可以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0条的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该企业完全可以以这条提前30天通知解除合同,但也必须经过与劳动者协商这一环节。同时,企业也应当注意变更劳动合同,必须要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变更不具有变更的法律效力。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可以通过增加一些合同条款来规避劳动合同法的这一规定,比如说可以增加:“甲方有权根据业务需要、对乙方进行考核,根据能力和工作表现等安排调整乙方工作岗位,保障乙方工作的权利和义务。如甲方调整乙方工作岗位后,乙方一周内未提出异议的,视为乙方对工作岗位调整认可。”
2、未按照法律要求,制定员工管理的规章制度
劳动合同法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现在,有些物服企业,特别是一些三级的小型物业管理公司,基本上没有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更没有员工手册,有些大企业,也存在规章制度制定不完善,程序不合法等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第4条规定,企业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规章制度是企业进行规范管理的有效手段,如今企业的规章制度从企业单方制定转变为企业与工会、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双方平等协商确定,因此,企业应大力推动本单位工会的组建。
2、企业制定规章制度时,首先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其次要履行相应的法定程序,即平等协商+公告(告知)程序;最后,更为重要的是要保留好履行了法定程序的证据,如会议记录、讨论的经过、张贴公告的记录等等,以防发生纠纷时,企业举证不能风险的发生。
3、对于已经存在的规章制度,企业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对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进行严格地梳理、修改甚至推倒重来。
3、认为无固定期限的合同就是“铁饭碗”
现在一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存在对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误解,认为无固定期限合同就是一种终身制的铁饭碗,认为类似计划经济的那种情况又回来了,实际上这是对“无固定期限合同”这一概念存在误解。《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一款规定,无固定期限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而有些人认为无固定期限合同就是无终止时间的合同。“无终止时间”和“无确定终止时间”虽然只有两字之差,实际上性质就改变了。
无固定期限合同和固定期限合同都是可以解除的,两者解除的法定条件完全一样。只要出现解除合同的法律条件,用人单位都可以解除。在这种情况下,无固定期限就是一种常态化的劳动合同,应该作为一个比较普遍的合同形式,在用人单位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由于现在劳动合同普遍存在着短期化现象,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来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不仅仅是对劳动者有好处,对企业也有好处。一个临时性的工作岗位很难想象能够建立起感情,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利于劳动者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共同把企业搞好,形成劳资共赢的局面。
从劳动合同法内容看,其39条规定专门规定了企业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六种情况,分别是: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对于无固定期限用工的劳动合同讲,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这些规定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另外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的“无过失性辞退”、第41条规定的“经济性裁员”等亦完全适用于无固定期限的用工合同。为了解除企业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下解聘员工难的疑虑,国务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9条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程序,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无过失性辞退、经济性裁员的规定适用于无固定期限用工的劳动合同。
三、企业在劳动合同终止时存在的误区
1、混淆劳动合同解除与劳动合同终止的规定
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一种法律行为。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两种。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既可以由单方依法解除,也可以由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而不是劳动合同的提前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终止的两种情况:一是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劳动合同即告终止;二是当事人约定的合同终止的条件出现,劳动合同也告终止。但《劳动合同法》只规定了五种法定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况,排除了企业与员工约定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况,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定情形除劳动合同期满外,还包括:(1)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2)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3)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4)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另外,国务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还规定员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合同终止。
区别适用劳动合同终止与劳动合同解除,笔者可以举一案例说明:比如某物业公司与员工小王约定:小王与企业签订一份2年的劳动合同,合同上约定合同的终止条件为:每年的物业管理费收缴率在达到95%,否则企业即可终止劳动合同。小王在第08无法完成公司定下的收缴率,企业便向小王发出终止劳动合同书。这实际上是一则无效的约定。
那么,难道企业就应该白养着那些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吗?其实也不然。《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劳动者被证明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岗位,仍然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小王无法完成合同中约定的工作任务时,企业可以选择,如果认为小王还是有这方面的工作潜能的,还继续留用的,那么就给他进行培训。如果不想再继续留用,可以调岗,经调整岗位后还不能胜任的话就可以提前30日通知解除合同。
2、滥用《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即时通知解除的情形
《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合同并且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因此许多企业在想与劳动者解除合同又不想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下,就想尽办法往39条里靠,由此也产生了很多纠纷。我们知道在劳动争议案件中举证责任是在单位一方,许多企业往往由于拿不出充分的证据,导致了败诉的结果。下面我就想针对企业经常会引用的39条中的几项做简要分析:
(1)《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一)规定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企业可以无条件解除合同。有不少企业认为在试用期内可以没有任何理由地与劳动者解除合同,其实不然,法律只赋予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解除合同,而企业只能在证明其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解除合同。那么企业如何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呢?我认为在招聘广告或者规章制度中必须明确录用的条件,并且必须向劳动者公示。其次对劳动者在试用期间的表现必须有考核记录。这样企业才能有拿出证据,证明员工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顺理成章地行使即时解除权。
(2)《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二)规定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企业可以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下解除合同。在实践中企业运用最多的也是这条,员工在工作中出现违规,或者违反日常的操作规程后企业就要运用这项来行使解除权。其实,企业要运用这一项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同时符合以下的限制条件,一是用人单位要有公开的规章制度,一般是指企业制定的《员工手册》中的规章制度。有些企业根本就没有书面的规章制度,或者规章制度并没有向员工公布,在员工违反了操作技能之后就很难举证证明违反了企业的规章制度。第二还必须对“严重违规”做出明确的界定,因为并不是只要违反了企业的规章制度就要被解除合同,法律限制是在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基础上。
企业在运用第39条的规定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讲,要加强管理、考核严密、有奖有罚。以前,由于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基本上是用人单位说了算,企业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有的物服企业虽有这方面的意识,但由于工作量大、有碍于“情面”等原因,对员工的考核工作基本空白,特别是对于员工较多的物业公司,作员工考核更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从法律上讲,企业适用39条与员工解除合同的事实依据举证责任在企业,所以,企业有一大堆理由来说明员工是如何不称职,但如果没有相应的证据证明,是不可能得到法院认可的,所以,企业要有强烈的证据意识,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
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管理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物服企业一定要吃透条文,灵活运用,控制防范好企业所面对的用人风险。从总体上讲,笔者对物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自己的浅见,与读者朋友交流:
一、根据企业情况,合理利用劳务派遣用工
劳务派遣用工日益受到物服企业的重视,原因之一是其灵活的用工机制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人力资源管理讲究效率原则,以用人单位来讲,利用劳务派遣用工可以减少人员储备,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放在公司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岗位上。特别是作为物业服务企业,一线员工的工作大部分属于低技能、可替代性强的工作,采取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招聘、培训、解聘等引发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对于员工来说,利用劳务派遣单位在信息和联络上的优势,他们相对来说比较好就业,缩短找工作的周期。另外,当劳动者与实际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时,劳务派遣单位可以进行协调,有助于劳动争议的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可以节省企业的管理成本,但用人单位应注意自己应承担的相应义务:首先,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二)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
(三)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四)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五)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其次,按照劳动合同法第92条规定:派遣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的赔偿责任。从这一规定看,劳务派遣不规范对劳动者造成损失的,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单位要“一网打尽”。最后,劳务派遣用工也应加强对员工的管理与考核,因为不管是劳务派遣单位与员工解除合同,还是实际用人的物服公司要求退回被派遣员工,都有达到法律规定的条件、有足够的证据,所以即使是派遣用人,管理方面也不能掉以轻心。
二、建议物服企业根据企业发展情况逐步推行专业分包
在当前物业管理当中,服务分包管理是一种常见的管理模式,物业管理公司往往会将部分服务管理项目分包给专业公司进行相对独立的运做,例如:配电室设备维护、消防检测以及专业的外墙清洗等。这种管理模式之所以被物业管理公司广为接受,主要是由于以下三种原因,首先,各专业服务项目的分包公司具有特种行业操作资质;其次,各专业的服务分包公司具有专业的技术优势。再次,各专业的服务分包公司对特定项目服务管理已形成规模效应,能以相对较低成本完成服务项目。从物服企业的运作情况看,各企业实行专业分包的作法不一,有一些一级企业,保安、保洁、绿化、电梯等已经实行全面对外分包,而有些企业,处于市场风险、企业发展模式等考虑,进行专业分包的项目并不太多,对于专业分包的利弊笔者不在此讨论,但笔者坚信物业管理专业分包这是在市场分工日益明细条件下物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行专业分包后,企业大大减少人力资源管理成本,需要做好的是对分包单位的评审与监督。外包监督的第一个环节是对委托服务供方进行评审,以确保选择有资格的供方提供服务并达到委托方要求。评审内容一般包括:分包服务供方的资信、专业技术能力、服务质量、服务能力、服务方案、价格、业绩等。衡量外包单位的专业水平主要通过书面评审和现场考察两种方式,书面评审包括:供方营业执照、资质证明等文件;技术能力;品质保证系统;策划服务方案(组织架构、人员安排、岗位职责、作业文件、质量记录等);合同草案(价格或预算、服务标准、付款方式、双方的责任及义务等);经营管理业绩等。现场考察主要侧重服务质量、服务能力方面,一般采用对拟选服务方现有客户进行实地考察、暗访调查等方式,反映的情况较为客观,可以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合同是物业公司对外包商进行控制、监督的核心环节。因此,在双方签订的委托合同中,应对服务方式、质量标准、检查方法、不合格项处理及相应违约责任等条款进行明确且细致的约定。
三、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对员工管理重新定位 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企业,特别是大型的一级物业管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制度并不缺乏,完备的《员工手册》、清晰的管理流程、全面的员工考核制度,但真正将这些制度在管理中实际运用的企业是不多的,从大的方面讲,也许是东方文化法治的色彩太少,从企业角度讲,把用制度的条条框框来处理企业与员工劳动关系,管理成本高,亦不人性化。而将制度束之高阁的直接后果就是保安可以脱岗、保洁工可以偷工、绿化工可以减料,不但物业服务的品质下降,而且劳动法赋予的用人单位的权利企业根本无法正常行使――因为法律最讲证据。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模式,不但要建立完备的考勤制度、考评制度、奖惩制度等相关制度,还要将这些制度落实到位。就建立《奖惩制度》而言,它是企业的管理手段之一,它制订的目的在于“奖励积极努力、业绩突出的A类,培训指导迷茫、摇摆的B类,坚决处理屡教不改的C类”。当一切防治手段都使用后,仍然出现人员的谋私违规事件,这时,企业管理人员就该以事实为依据,以《奖惩制度》为准绳,把握尺度,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赋予的企业权利和程序规定处理所发生的事件,不会在员工向企业“维权”时处处被动。
四、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
国内大部分企业因为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而尝试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努力在不断强化,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框架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仍有许多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远未完善。物业管理公司是服务性企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小的物业公司公司也有几十人,大的物业公司几万人不等,所以不管是通过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物服企业应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笔者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专家,故粗浅认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配备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他应当是相对稳定的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参与企业的决策,原因很简单,企业的成功关键是员工,而员工发挥积极作用就是有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责任人应当是人力资源专家,否则物服企业应借助外部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特别是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烦琐的大公司,另外,人力资源管理应借助于律师仲裁与诉讼经验,律师一般不是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但律师处理劳动争议的经验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不能取代的;二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制度包括员工手册、岗位管理、人员招聘录用、劳动合同管理、定期考核、新员工岗前培训或新员工见习、员工培训、奖惩、薪酬分配、职业安全与劳动保护、社会保障、人力资源规划、干部竞聘上岗、后备干部管理、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员工合理化建议和员工申诉等制度。三是人员有效地去执行制度。执行力问题,在员工管理模式中已经提到,制度没有执行力,再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最优化的制度都是写在纸上的文件,此笔者就不再赘述。
五、正确处理员工的劳动争议
伴随着劳动争议案件的增加,这类案件除了早期的开除、除名、辞退违纪员工案件发展到内容复杂的解除劳动合同纠纷、劳动报酬、保险福利、经济补偿金、工伤等等,造成这些劳动争议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用工不规范。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看,员工通过法律手段处理劳动争议的成本越来越低:劳动仲裁不收费、劳动诉讼只收10元,且程序规定对员工越来越有利:举证责任一般由企业承担、法律时效也从原规定的60天延长到1年。不管是从造成劳动争议的原因看,还是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程序看,对这类案件企业应坚持协商解决为主。一是可以减少较高的诉讼成本;二是可以避免由于个别员工通过法律手段处理劳动争议,而对整个员工队伍造成消极影响。
但有时与与员工对簿公堂不可避免,企业一定要有证据意识。以企业以严重违纪或者严重失职等理由辞退员工为例,一旦纠纷发生,企业必须对职工的严重违纪和严重失职行为举证,因此,保全和收集证据至为重要。企业所要保全和收集的证据,主要是两类:其一是员工所违反的企业规章及劳动纪律的具体条款;其二是员工的违纪行为。通常,可以证明员工违纪行为的证据主要有:一是违纪员工的“检讨书”、“求情书”、“申辩书”、违纪情况说明,等等;二是有违纪员工本人签字的违纪记录;三是其他员工及知情者的证明;四是有关物证;五是有关书证及视听资料;六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处理意见、处理记录及证明等。
第五篇:中国物联网与RFID行业前景评估及投资风险分析报告2016-2021年
中国物联网与RFID行业前景评估及投资风险分析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物联网与RFID概述 1 第一节 物联网的概念与内涵 1
一、物联网的定义 1
二、物联网的发展简介 1 第二节 物联网核心技术简介 22
一、RFID技术 22
二、WSN技术 22
三、4G技术 24
四、ZigBee技术 27
五、UWB技术 28
六、云计算 35 第三节 RFID的概念与构成 37
一、RFID的概念 37
二、RFID系统的构成 37 第四节 RFID技术简介 38
一、关键技术 38
二、RFID测试技术 39 第五节 RFID的标准 42
一、电子产品编码标准 42
二、通信标准 44
三、频率标准 45
四、RFID标准战略 45
五、RFID标准制定进展 46 第二章 2013-2015年中国物联网运行态势分析 48 第一节 2013-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动态聚焦 48
一、中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高峰论坛召开 48
二、物联网已被列入了十三五发展规划 49 第二节 2013-2015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运行总况 49
一、感知中国的提出促物联网在中国迅速升温 49
二、我国推动物联网由概念向产业转化 50
三、中国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情况 51
四、物联网行业景气及企业家信心指数调查 52
五、中国加速进入物联网时代 53
六、物联网孕育新经济增长点 53
七、推广物联网的条件已更成熟 56 第三节 2013-2015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运行综述 57
一、2013-2015年物联网热门 57
二、物联网发展上游产业是关键 67
三、物联网将掀起信息产业革命 70
四、物联网的发展态势分析 72 第四节 中国物联网市场发展模式及标准分析 76
一、物联网将带来四种商业模式变革 76
二、物联网面临标准博弈 77 第五节 2013-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热点问题探讨 80
一、需求碎片化将成物联网发展长期瓶颈 80
二、物联网发展缺乏统一规划 81
三、物联网行业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82 第六节 2013-2015年中国物联网地区发展状况 90
一、无锡市打造国家级传感信息中心 90
二、北京市启动物联网五年规划 91
三、杭州市将加快推进物联网产业 92
四、嘉兴市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 93
五、苏州市加快物联网传感设备产业基地建设 94 第三章 2013-2015年物联网的主要行业应用领域 99 第一节 电力电网 99 第二节 医疗系统 99 第三节 城市设施 99 第四节 交通管理 99 第五节 物流供应链 100 第六节 通信行业 100 第四章 2013-2015年中国电子标签产业运行形势综述 102 第一节 2013-2015年中国电子标签产业发展分析 102
一、中国RFID产业方兴未艾 102
二、中国的RFID产业发展水平分析 102
三、中国电子标签产业处于发展初期 103
四、国内外RFID应用的差别 104
五、影响RFID市场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因素 107
六、运用RFID技术的金卡工程发展状况 111 第二节 2013-2015年中国电子标签行业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112
一、电子标签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2
二、阻碍RFID产业化的隐患 113
三、中国RFID产业链关键环节 待完善 116
四、RFID面临的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 117
五、RFID产业稳定快速发展的策略 119
六、关于电子标签市场发展的建议 120 第三节 2013-2015年中国推进RFID产业化战略 121
一、发展RFID产业的指导思想 121
二、RFID具体实施进程安排 122
三、为发展RFID技术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122
四、RFID产业发展策略 123 第五章 2013-2015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与结构 125 第一节 中国RFID的整体市场规模 125
一、中国RFID的市场规模 125
二、中国RFID的市场结构 127 第二节 中国RFID的主要细分市场规模 128
一、中国RFID标签及封装的市场规模 128
二、中国RFID读写机具的市场规模 128
三、中国RFID软件的市场规模 129
四、中国RFID系统集成服务的市场规模 130 第三节 中国RFID的频段结构 131 第四节 中国RFID的区域结构 132 第六章 2013-2015年中国RFID在主要行业领域的应用 133 第一节 中国RFID在主要行业领域的市场份额 133 第二节 中国RFID在主要行业领域的应用 134
一、交通运输 134
二、电子证照 137
三、大型活动管理 137
四、出入控制 138
五、商品防伪 139
六、医疗卫生 140
七、食品药品安全管理 140
八、图书馆 141
九、物流管理 142 第七章 2013-2015年中国主要地区电子标签发展格局分析 144 第一节 山东 144
一、山东滨州RFID实验室建成 144
二、山东用电子标签标记危化品气瓶 144
三、山东省发展RFID产业的六项措施 145 第二节 上海 145
一、上海RFID产业发展综述 145
二、上海RFID产业机遇良好发展迅速 146
三、上海应用RFID技术充分为民众服务 151 第三节 广东 151
一、广州全面推行电子标签确保食品安全 151
二、广州农产品进行RFID试点工作 152
三、深圳RFID技术在物流方面的应用取得突破 153 第八章 2013-2015年中国RFID市场的竞争分析 154 第一节 2013-2015年中国RFID的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154
一、中国RFID市场整体市场竞争格局 154
二、中国RFID市场电子标签市场竞争状况 155
三、中国RFID读写机具市场竞争状况 156
四、中国RFID市场的中间件市场竞争状况 156
五、中国RFID市场的系统集成商市场竞争状况 157 第二节 中国RFID行业重点供应商介绍 157
一、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57
二、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169
三、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77
四、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87
五、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 191
六、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200
七、德州仪器(中国)有限公司 202
八、深圳毅能达智能卡制造有限公司 204
九、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206
十、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14
十一、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219
十二、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25
十三、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33 第九章 2013-2015年中国物联网建设投资环境分析 237 第一节 2013-2015年物联网国际环境浅析 237
一、世界将从互联网时代进入物联网时代 237
二、发展物联网中国与发达国家面临同等机遇 238
三、中国成为物联网行业重点竞争市场 238
四、日本物联网国家战略经验借鉴 239 第二节 2013-2015年中国物联网政策环境分析 245
一、<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和2020年规划纲要> 245
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265
三、<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 271 第三节 2013-2015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285
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 285
二、消费价格指数CPI、PPI 285
三、全国居民收入情况 286
四、恩格尔系数 287
五、工业发展形势 287
六、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88
七、财政收支状况 289
八、中国汇率调整 293
九、对外贸易&进出口 297 第四节 社会发展环境分析 297 第五节 电子信息产业十三五规划 306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306 二、十三五面临的形势 309 三、十三五发展思路和目标 310
四、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 312
五、保障措施 324 第十章 2016-2021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327 第一节 2016-2021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前景展望分析 327
一、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327
二、中国物联网行业前景广阔 327 第二节 2016-2021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329
一、物联网是未来信息革命的方向 329
二、未来年物联网大规模普及 330
三、物联网发展将引领电子消费变革 331 第十一章 2016-2021年中国电子标签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333 第一节 2016-2021年中国电子标签市场发展前景展望 333
一、2013-2015年全球标签市场机会及规模分析 333
二、未来全球无芯片RFID市场规模将扩大 336
三、RFID结合生物识别开发前景广阔 337 第二节 2016-2021年中国电子标签行业发展趋势 338
一、世界RFID应用趋势分析 338
二、RFID技术发展趋势 345
三、未来RFID产业发展呈现融合趋势 349 第三节 2016-2021年中国电子标签市场盈利预测分析 351 图表目录:
图表:中国物联网行业企业状况 11 图表:中国主要物联网企业概况 12 图表:2009-2015年物联网市场规模及增长 57 图表:2013年中国物联网产业结构 58 图表:光物联体系架构图 60 图表:光物联技术优劣势比较 61 图表: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82 图表:RFID发展史(1)105 图表:RFID发展史(2)106 图表:2008-2015年RFID市场规模及增长 127 图表:2015年中国RFID的市场结构 127 图表:2013-2002年中国RFID标签及封装的市场规模 128 图表:2013-2015年中国RFID读写机具的市场规模 129 图表:2013-2015年中国RFID软件的市场规模 129 图表:2013-2015年中国RFID系统集成服务的市场规模 131 图表:2015年国内不同频段RFID的市场份额 131 图表:2015年不同区域市场RFID的市场份额 132 图表:2015年中国RFID市场的应用结构 133 图表:国内RFID产业链上的主要厂商 155 图表:2015年下半年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按行业构成)161 图表:2015年下半年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按产品构成)161 图表:2015年下半年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按地区构成)162 图表:2013-2015年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 162 图表:2013-2015年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结构 162 图表:2013-2015年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 163 图表:2013-2015年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获利能力 163 图表:2013-2015年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 163 图表:2013-2015年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164 图表:2013-2015年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收益 164 图表:2015年下半年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按行业构成)174 图表:2015年下半年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按产品构成)174 图表:2015年下半年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按地区构成)174 图表:2013-2015年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 175 图表:2013-2015年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结构 175 图表:2013-2015年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 175 图表:2013-2015年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获利能力 176 图表:2013-2015年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 176 图表:2013-2015年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176 图表:2013-2015年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收益 177 图表:2015年下半年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按行业构成)180 图表:2015年下半年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按产品构成)181 图表:2015年下半年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按地区构成)181 图表:2013-2015年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 181 图表:2013-2015年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结构 182 图表:2013-2015年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 182 图表:2013-2015年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利能力 182 图表:2013-2015年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 183 图表:2013-2015年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183 图表:2013-2015年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收益 183 图表:2015年下半年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按行业构成)188 图表:2015年下半年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按地区构成)188 图表:2013-2015年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 188 图表:2013-2015年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结构 189 图表:2013-2015年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 189 图表:2013-2015年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利能力 189 图表:2013-2015年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 190 图表:2013-2015年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190 图表:2013-2015年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收益 190 图表:2015年下半年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按行业构成)193 图表:2015年下半年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按产品构成)194 图表:2015年下半年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按地区构成)194 图表:2013-2015年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 194 图表:2013-2015年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结构 195 图表:2013-2015年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 195 图表:2013-2015年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获利能力 195 图表:2013-2015年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 196 图表:2013-2015年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196 图表:2013-2015年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收益 196 图表:2013年德州仪器公司收入 203 图表:2015年下半年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按行业构成)207 图表:2015年下半年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按产品构成)208 图表:2015年下半年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按地区构成)208 图表:2013-2015年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 208 图表:2013-2015年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结构 209 图表:2013-2015年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 209 图表:2013-2015年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获利能力 210 图表:2013-2015年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 210 图表:2013-2015年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210 图表:2013-2015年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收益 211 图表:2013-2015年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1)216 图表:2013-2015年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2)217 图表:2013-2015年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3)218 图表:2013-2015年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 218 图表:2013-2015年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 219 图表:2013-2015年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费用 219 图表:2015年下半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按行业构成)221 图表:2015年下半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按产品构成)222 图表:2015年下半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按地区构成)222 图表:2013-2015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 222 图表:2013-2015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结构 223 图表:2013-2015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 223 图表:2013-2015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获利能力 223 图表:2013-2015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 224 图表:2013-2015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224 图表:2013-2015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收益 224 图表:2015年下半年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按行业构成)227 图表:2015年下半年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按产品构成)227 图表:2015年下半年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按地区构成)228 图表:2013-2015年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 228 图表:2013-2015年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结构 228 图表:2013-2015年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 229 图表:2013-2015年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获利能力 229 图表:2013-2015年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 230 图表:2013-2015年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230 图表:2013-2015年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收益 230 图表:2015年下半年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按行业构成)233 图表:2015年下半年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按产品构成)234 图表:2015年下半年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按地区构成)234 图表:2013-2015年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 234 图表:2013-2015年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结构 235 图表:2013-2015年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 235 图表:2013-2015年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获利能力 235 图表:2013-2015年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能力 236 图表:2013-2015年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236 图表:2013-2015年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收益 236 图表:2015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85 图表:2001-2013年中国恩格尔系数走势 287 图表: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规模指标增长情况表 307 图表:2016-2021年物联网市场规模预测 328 图表:2010-2015年手机物联网市场规模及增长 329 图表:2013-2015年手机物联网市场规模预测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