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教育科研创新管理
学校教育科研创新管理课改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育科研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品位,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学校持续高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战略,充分发挥教科研先导作用,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种教科研活动,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工作。
一、领导重视,健全制度,形成教科研模式
实施科研强校战略,我们通过领导率先垂范、全员主动参与方式,优化学校的科研环境,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从而形成教育科研立体互动机制。真正实现学校是“研究室”,教师是“研究者”。
1、建立健全教科研制度
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具体的执行者,建立教学、科研、培训一体化的运行体制和系列的教科研导向机制,并制定出校本教研责任制,成立了以骨干教师为中心的课改实验研究组、课堂教学创新研究组、校本课题研究组和各学科教研备课组。
教科研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想真正做好校本教研工作并收到实效,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做约束,有了制度的驱动,才具有了正确的导向功能,才能够激励、敦促全体教师有效地投入到校本教研中。
2、形成教科研工作模式
领导带头,全员跟进,学校形成了一个以骨干、青教师相结合并共同参与的教科研网络,率先构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教科研工作模式”。全员参与的教育科研,使得学校的教师获得了一种智慧的生存方式,教师们不仅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了学生,也照亮教师自己,使得教师们焕发出生活的激情,走上了提高工作质量从而提升自己生命质量的本真之路,达到了一种有所为的人生境界。
二、更新观念,增强素质,坚持开展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校本研究的基础和保证,是引领教师进行科研的基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基于此,学校在校本培训上加大力度,鼓励广大教师要成为勇于开拓进取的观念新、学历高、能力强、科研型、学者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我们实施了“五项工程”。
1、“帮扶”工程。在我们学校,青年教师占有一定比例,他们是学校的希望和未来,为了使他们迅速成长,独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启动了“帮扶”工程。即在校内认师傅,结对子,带徒弟,对他们实行专人指导,对教学新秀实行重点指导,对他们承担的各级研究课,评优课实行全程指导,对他们的成长过程实行跟踪指导。青年教师在师傅的传、帮、带下成长很快,基本上通过了学科教材关,教育理论关,教育教学方法关。
2、“全员培训”工程。校本研究虽以“校内教师”为主要力量,但要推进研究的深入发展,校外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经常与市教研室、教科所有关专家、领导取得联系,请他们来校检查指导工作;同时,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对教师进
行计算机全员培训,定期开放图书室和微机室;学校每年暑假组织一次教科研的校本培训、内容涉及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念与行为等等,还按照上级要求,派出骨干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回来后做专题汇报;另外,为了广大教师能够适应和开展课堂教学创新,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我们还利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达到“全员培训”的目的。
3、“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优先选派骨干教师到外校、外省市学习先进经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鼓励他们冒尖。
4、“课堂教学创新”工程。我们提出课堂教学创新的原则是,主体参与、分层指导、及时反馈、激励评价。要求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改革。
5、“打造高效课堂”工程。我们提出以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教师做到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
正是由于我们认真实施了“五项工程”,我校教师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增强了业务素质,同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得我校有了一支科研意识强、业务素质高、整体协作好,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
三、立足校本,大胆实践,全力开展校本教研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创新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越来越多。开展校本教研是解决教师面
临的诸多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我们坚持立足校本,大胆实践,全力开展校本教研,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取得显著成效。
1、落实“四个一”,全员参与校本教研
为了促进全员参与校本教研,我们每学期都坚持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个教师每学期选择一个课题研究,上好一次公开课,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进行一次教学反思。学校教科室将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专题研究报告、教学论文、教研工作总结等材料都汇集成册,使教师能够看到自己专业成长的轨迹。
2、开展专题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校本教研的含义,简言之,就是“基于学校的研究”。这种基于学校的行为研究,既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基于我校的实际和教育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选取了一些重点课题,展开攻关研究。具体来说,我们采取了“群组活动,共同提高;个案研讨,明确特色;课题研究,融合互补;学术讲座,解决疑难”四种模式进行。既加强了队伍建设,又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而且,我们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加强考核,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至目前为止,我们取得了一些阶级性成果。
第二篇:学校教育管理创新论文
【摘要】教育创新的范围和内容相当广泛,主要包括观念创新、目标创新、课程创新、方法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在教育创新体系中,教育理念创新是灵魂,教育体制创新是关键,教育模式创新是核心,教育技术创新是保障,教育开放创新是重要方面。推进教育创新,构建教育创新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教育战线的长期任务。本文试图从管理的层面,就学校教育管理观念、管理组织等内容的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校教育;管理;创新
一、教育观念的创新
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代表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念。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时代精神是发展的,教育观念也需要不断创新。教育观念适应并建构着时代精神。当今时代,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位置,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我们必须尽快确立与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观。
从管理的层面讲,当务之急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教育观念。这里,略举两例。
1、增强教育的服务意识。
我国加入WTO后,“教育就是服务”已成共识。教育服务的内涵相当丰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理解。首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我国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为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服务。其次,教育要为地方“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要在社区文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例如我区教育局就根据区委、区政府建设一流经济强区的目际,按照适度超前的发展原则,及时确定了建设一流教育强区的战略发展目标。第三,教育必须为学生服务,要牢固确立“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研究学生个体差异,努力“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2、增强教育的市场意识。
在市场经济的范畴里,教育投入的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直接面向市场,教育的市场特性已日益显现出来。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我国与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将更加频繁,教育市场会最终开放。教育市场是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市场。从区域空间上看,有国内的教育市场和国外的教育市场之分;从服务功能上看,有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市场,为教育教学提供设备、仪器,为考试、升学提供服务的市场,为学生提供衣、食、住、行等服务的市场,学校“产学研”结合的校办产业市场。培育和抢占教育市场是个系统工程。我们对教育市场形势要有清醒的认识,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牢固树立市场意识,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把眼光放远一点,打破时间限制,把眼光放宽一点,打破空间限制,去着力开辟新的教育市场。
二、管理机制的创新
现行的学校组织机构,一般来讲,由“三处一室”(即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办公室)等部门组成,这是一种典型的职能式组织结构。这种结构,对于维持学校的正常、有序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总结多年的管理实践后不难发现,这种学校组织结构,是一种按部就班的组织管理模式,对于激活学校工作、彰显学校活力的效能不够。比如,学校职能部门由于有它自己固有的日常事务,工作方式常常是面向本部门的活动,学校及学生的利益和需求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考虑。
有时我们还会发现没有一个人、一个部门承担一项工作任务的全部责任,一个部门只负责工作任务的一部分,形成了责任分割的状态,甚至一些部门会把一些工作当成额外的负担。因此,现行的学校组织机构系统迫切需要创新。组织结构应由分工过细的“金字塔式”结构走向“扁平”结构,组织机构应由僵硬的“刚性”模式趋向能适时进行组织目标、人员职责调整的“柔性”模式。在学校管理中,在现行组织结构规范运行的星础上,我们可以大胆引进项目管理机制。项目管理是通过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织的努力,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项目及其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旨在实现项目的特定目标的管理方法体系,它是一种已被公认的管理模式。一般来讲,项目工作要跨越多个部门,没有或少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由于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项目管理具有显著的创造性。实施项目管理,需要建立专门的项目组织,需要有具体的项目负责人(在企业叫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是“不是官的官”。项目组从职能部门中分离出来,使得沟通途径简洁起来,使项目负责人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工作中去。在项目式组织结构中,项目的目标是单一的。所以,项目组的成员能够明确理解并集中精力于这一单一目标,团队精神得以充分发挥。
把项目管理机制引进学校管理领域,是教育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创新学校管理机制、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些特殊的、突发性的学校工作,如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在教育市场日趋成熟的环境下,有关学校经营、形象设计、品牌营造等问题,完全可以使用项目管理的机制进行运作。项目管理的实行,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又能为有创新能力的中青年教师提供脱颖而出的机制环境;既增加了选技干部和优秀人才的途径,又给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有效体观。
三、教育品牌的创新
当今时代,品牌竞天下。学校在奋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之后,不能万事大吉,不能坐吃山空。否则,只会前功尽弃,为竞争大潮所淹没。因此,我们要加强品牌管理,增强危机意识,时刻把握教育市场动态,以品牌经营为中心,走品牌创新之路,创新出更加先进的教育技术,提供更加完美、全面、周到的教育服务,满足更高的教育质量需求,使学校品牌拥有其他学校难以复制或者在短期内难于效仿的竞争力,增强品牌的核心优势,使学校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态势。
任何一个学校品牌都要经历出生初创、成长发展、成熟拓展等阶段。每个阶段部需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来不断把品牌的功能做优、形象做美、实力做强、规模做大。教育品牌创新,从教育产品到教育市场再到教育服务,都有很多策略。但是,归根结底,制约教育品牌创新的瓶颈问题,仍然是包括资金、技术等要素在内的教育资源问题。
站在学校教育主体的角度上讲,学校自身就有一个教育融资问题,特别是资金问题。如何有效融入资金?一般意义上讲,主要有几“靠”:如,依靠政府的教育投入,依靠政策的教育收费,依靠社会的教育捐赠,依靠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捐资助学或集资办学。但是,这些举措都是在努力寻求外因的作用。内因才是“根本”。我们在拓宽渠道,确保“外援”的前提下,要以产业运作的教育经管理念,充分发挥学校品牌的资源优势,挖掘和盘活教育自身的资源存量,利用教育品牌的无形资产,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和学校品牌无形资产,既可大量吸收个人和家庭的教育消费资金,又可吸收社会团体和私人举办教育机构的利益获得性投资。
时代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领域,学校教育管理创新是一种方向,也是一种追求。努力让学校教育改革发展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是教育管理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周鸿;论面向知识经济的教育创新[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2]眭依凡;跨世纪教育新模式评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3]聂衍刚;论教育的创造性与创造性教育[J];教育研究;1999年09期
[4]郭思乐;繁荣教育科学促进教育创新[J];教育研究;1999年09期
[5]岳晓东,龚放;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9年10期
[6]叶平;“创新教育”解析[J];教育研究;1999年12期
第三篇: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以来,长江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始终秉持“为教师成功搭台,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用务实的作风认真落实教研计划的每一个细节,用发展的眼光对待科研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用辩证的思维反思各项活动的每一个过程,用公平的态度评价教师们的成长效果,最终使得各项工作顺利结束。
一、管理规范。
一所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开展得如何,关键还得看是否有一支务实创新的科研队伍,而在长江小学,教研组长的中坚作用在教科研工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学期伊始,教科室分别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和“课堂教学”研究小组会议,以“宁静致远,勤学善思厚底蕴;淡泊名利,甘做绿叶扶红花;求真务实,中流砥柱显身手;充当心桥,上传下达巧当家”的总要求规范管理这一中层组织,使他们明确各自的职责,针对各组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次的教研活动。学期中,每月配合教务处组织的常规教学检查,召开教研组长碰头会,交流各组的教研状况,倾听各组教师的建议和心声,查漏补缺,力求管理上的严密与规范。
二、活动有序
教育科研工作从来就不是纸上谈兵的事情,而是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因此,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们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交流;在活动中反思;在活动中提高,本学期的教学研讨和教学实践活动精彩纷呈:
1、以“调研”抛砖引玉,促进教研与教学的***发展。
2010年9月,全州四年级数学调研考试分析会在恩施召开,我校教师代表巴东农村中心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做了专题分析,并糅合全州的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实例分析,在本校数学组加以说明,使之明白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更加有效的辅助学生的想“学”。
2、以“课例”研究课堂,促进有效英语课堂的生成。
10月2日,官渡镇英语课例选拔赛在我校举行,教科室积极配合中心学校,妥善的安排了本次比赛活动,并按照要求将相关资料收集和发放,体现教学研讨“讲、听、说、评、比、改”的特色。
10月10日,全县江北片区英语课例比赛在我校举行,教科室积极配合县教研室,从“食宿、时间、分班、会场布置、资料收集整理成册等”各方面使得竞赛活动顺利进行。显现了本校各个处室协同一致的工作作风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受到与会老师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3、以“主题”突出目标,促进常态课堂显现超常的作用。
2010年11月3日,全县小学数学主题研究交流会在茶店小学召开,我校数学组长谭玉波就本组进行的“有效建构空间观念”的主题进行了交流,效果良好,本次活动中所展示的五节数学课使我们受到启发,也更好的指导了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促使我们不断的针对常态课堂进行研究和改进,使之发挥超常态的作用,体现“以研促教”的研究目的。
4、抓“常规”落实,促进教师成长“学研”一体化。
本学期以来,我校各个教研组依据学期教学计划,按部就班的开展各项学习研讨活动,语文组重点进行了阅读教学的研究;数学组重点进行了“空间与图形”的主题研究;英语组针对高璐老师的两次参赛课进行了课堂指导;综合学科组针对小科目教学的“备、上、听、说、评、改”各个环节进行了逐项落实;电教组针对资源应用和整合进行了专题培训;综合实践组针对环保教材的编制进行了反复的修订。抓学习促使教师开拓教研视野;抓培训促使教师教学手段的更新与转变;抓课堂促使教师反思层次的上升;抓写作促使教师教学理论的形成;抓整体评价促使学校浓厚教研氛围的营造和保持,总之,各项常规研究活动的落实有效的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进程。使教师在教学技艺和研究水平上得到很大的进步。
三、成果丰实
1、学校的课题研究硕果累累:(1)、个人课题有序铺开,本学期,我校六名教师申报的州级个人课题得到正式立项通知,然后,各个课题在教师个人的合理安排下,正在按计划进行研究之中。
(2)、留守课题成果结集
在全校教师的通力合作之下,我校国家级“留守生的转差与培优”课题得到顺利结题,其结题资料汇集了各个研究阶段的成果,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已被印刷成册。
(3)、环保课题资料完备,等待结题。自XX年年开题以来,我校环保课题组从环保活动的开展和环保校本教材的开发两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研究,经过多次课题组成员会商定和布置,环保课题的各项过程性资料已经整理装订成册,环保教材经县教研室各位领导的审核通过,结题所需的主件和附件材料已经装订完毕,将在下学期初正式申请结题。
2、成果展示综合实力增强。
在这一学期中,各教研组共展示优质课20多节;高璐老师的英语课获得镇级一等奖和县级二等奖;税典松老师参加州级实验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由环保课题组承担并实施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第五届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县级一等奖,并送州参评,荣获州级一等奖;教师在省校本研究网上上传文章1000余篇,使得本校在网上排名跃居全省第七位,极大的鼓舞了教师们的写作兴趣,促进了本校的教育科研良性发展。
四、亟待解决的问题
回顾一学期以来的教育科研历程,尽管其中蕴含许多精彩之处,但问题与遗憾同时并存:
第四篇: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沐浴课改 走科研兴校之路
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要先行。加强教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教育决策科学化、高效化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创造价值的需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我校站在一个制高点,以更深远、更开阔的视野去审视教科研。我们领悟到,以教研活动为切入点,以实施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切实有效地做好教科研工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保障教科研地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各级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科研和管理信息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我们非常庆幸,庆幸有一个成熟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富有时代意识、科研意识、协作意识和改革意识,善于审时度势,作出科学决策,以明确的办学理念为学校发展定位,并带领学校群体执着地追求的教育理想。在办学思路上,我们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的意识,将教科研工作纳入学校五年规划、学工作计划。学期初的教务计划中,我们始终把教科研工作作为一个重点项目,进行具体详尽的安排。从研究方向、研究专题、研究方法及科研组织上提出明确要求,使全校教师有章可循。
1、领导身体力行
激发教科研活力
为了保证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落实,我校成立了教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教导处主任、教研组长等为成员,全面负责全校教科研的领导及管理工作:成立教科研重点课题研究小组,对于学校教科研重点立项课题,组织专人进行研究。如:我们学校校长马凯良同志亲自挂帅,担任课题主持人承担铁岭市“十三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时效性研究》工作;副校长田克忠担任课题主持人承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工作;政工主任胡忠凯承担县级规划课题《家长会策略改进研究》工作。校领导身体力行,大大激发了全体教师科研热情高涨,并积极参与。同时充分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发挥它们在教科研中的作用。
2、加强管理措施
巩固教科研实效
在组织管理上,学校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制定《教科研发展规划》、《教科研工作方案》及《教科研奖励办法》,在学校经费非常紧缺的情况下,保证教科研经费的开支。二是组织教师参加教科研培训,使我们对科研方法、研究过程,资料理论、论文撰写有了初步的了解。三是明确提出五个“一”工程,即:每位教师参加或承担一个课题研究;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执教一节相关课题研究的公开课;完成一本读书心得笔记;撰写一篇教科研论文。四是要求教学学科组长申报自己的小课题,结合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做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广经验。五是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制定教科研计划要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我们要求教师努力更新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发现,注重个人反思,不断总结提升,撰写论文等环节的体验。每学年学校要对教师的教研工作考评一次,记入教学业务考核,考评结果作为聘任、晋职、评优、提干的重要依据甚至必备条件。这些措施的实施,提高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地位,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开展教科研的积极性,巩固了教科研的实效。
二、创建学习型校园
努力营造教科研氛围
北大校长蒋梦麟说过:“有真学术,才有真教育,有真学问家,才有真教育家。”面向未来,为学生提供充分满足发展需要的教育,我们不可一日停止学习。我们倡导教师要成为“学习型群体”,从辨证统一的观点来看:个人的自我超越可以促进学校的自我超越,学校的自我超越也可以强化个人的自我超越。我们提出“学习是教师教育生命之源”!让学习成为学校发展的源动力。
1、率先垂范,校长成为首席学习官。
学校行政领导都积极投身教科研,校长亲自参与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课题研究的操作实施以及阶段小结、论文撰写等各项工作。校领导的身先垂范,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
2、创设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制订了教师学习制度,要求教师每人每月写一篇教学随笔,每学期交一篇教学论文。特别是在本学期,学校还专门完善了阅览室,丰富各类报刊、杂志,制订了阅览制度,为教师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要求教师加强学习,作好摘录,写好读后感与案例分析。并在每学期结束时,对教师的学习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按照制定的学习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给予先进的教师激励。
3、以校为本,搭建教师学习的平台。
首先建立系统的学习组织,以校长为中心的行政领导学习系统,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师学习系统。以骨干教师为龙头学习系统等。这些组织又相互联系、沟通,交融。其次大力加强校本培训,以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为目标,立足于学校的现有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活动。我们认为,学习一定要为实践服务,从实践抓住学习的契机。
三、立足校本课程
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 开展以校为本的研究,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目的是促进教师发展,推进课改。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科研制度,是当前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即研究,教学即研究。首先我们将教科研定位在应用性研究上,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日常教学行为研究的目标,然后让教师从自身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最感兴趣、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问题,选择主攻方向和目标,形成改革和探索的主题,最后将研究主题转化为课题研究。其次,我们将校本研究的方法定位在行动研究,帮助教师提升课题研究的能力。再次,我们运用典型现身说法,引导教师感悟到:从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行动研究过程,就是课题研究的过程。
1、学习引领,提高课题研究的认识
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用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索。这些精神旨在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贯彻落实这些精神,学校思考着如何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2016年10月,我校申报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时效性研究》被批准该课题为铁岭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实现网络共享,体现了新的课程意识。丰富绚丽的色彩、富于情感的动画、逼真的场景视频、优美的歌曲、生动的人物形象等而成为教师、教材和其他教学材料所无法替代的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信息技术和学科之间的兼容性、互补性、拓展性、同一性、协调性、渗透性等关系,表明两者整合有着广阔的空间和实验基础。
2、创新机制,营造研究氛围
学校将课题研究工作确定为重点工作并列为学校重要议事日程,让教师产生出在科研课题指导下对学习和研究的理性感悟—让学习充满研究,让研究充满思想,让教学充满智慧、让课堂充满活力。
①目标导向机制。学校成立课题实验领导小组,校长马凯良同志任组长,学校要求教师人人成为“课题中人”,在课题研究中逐步实现自己发展目标:工作3年以内成为普通适应型教师,从教学实践中提炼自己的研究课题;工作5年以上成为学科骨干型教师,在任教的学科内有研究课题,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工作8年以上成为学科带头型教师,科研成果在省、市交流或获奖;并要求每位成员要在目标导向下,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及校园文化内容开展行为研究。②活动运行机制。学校课题组通过建立活动运行机制,让全员“动”起来,让骨干“亮”起来。一是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人人都有课例,都参与到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中去。二是“教学开放日”活动,教学向学生家长开放,请家长听课、评课,甚至和学生一起上课。“教学开放日”中教师上课达18节。三是骨干教师观摩课。四是评选优秀课件、优秀教案、优秀论文。五是请进来教,送出去学。这些活动,让教师在教中学、学中练、练中比、锻炼新人、培养骨干。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后,组织他们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培训学习,成为学校教科研的“领头雁”。
四、注重反思总结,教科研活动成效初显
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近两年来,学校教科研工作取得很大进展,收到可喜的成效。
1、推进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课题研究中,我校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以“基础为根、激情为先、创新为魂、学生为本”,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索发现、自主创新中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样的课堂是生命化的现代课堂,充盈着生命的气息、创造的活力。课堂成为孩子们心灵交融、智慧碰撞、个性张扬、童真释放的乐园;孩子们在课堂上体验生命成长的愉悦,享受充满爱意的帮助,唤醒蛰伏沉睡的创造潜能。这样的课堂模式正是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课堂,强调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从被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从而,课堂由“知者”的对话变为“智者”的交流。
2、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教科研带给了教师研究的良机,搭建了成长的平台,提供专业发展的空间。课题研究真正使教师成为学习者、研究者、思想者、实践者。教师们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自我,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在思考中实践、在思考中产生新思想。教师们增强了学习自觉性,树立了先进教育理念,转变了角色行为,养成了反思习惯,提高了科研能力。2016年以来,学校有3个课题(其中省级1个、市级1个、县级1个)正在研究之中。不少教师的优秀论文、优秀课例、优秀教案在国家省、市活动中获奖并出版。省级优秀教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3名、县级骨干教师12名。
十三五以来,我校的教育科科研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一是教师缺乏专业化培训。二是对所承担的课题研究层面还不够深入。三是还不能够彻底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四是研究成果经验推广时期不够成熟。总之,我们要把握教科研方向,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充分发挥教科研的理论指导作用,积极探索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效益和办学水平,形成学校的主研方向和办学特色。以课题为龙头,以实验班为基地,形成多渠道、多层面、多梯度的课题研究网络,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业务精良高素质的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大力倡导和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科研助学工程。以创新教育为动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普及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模式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建设学校特色为重点,凸现学校优势,发掘办学潜能,促进办学特色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迎着课程改革的春风,八面城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科研之路将越走越宽阔!明天会更美好!
八面城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7年9月
第五篇: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阿克陶县玉麦乡第二中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阿克陶县玉麦乡第二中学
阿克陶县玉麦乡第二中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1、为加强和完善学校教科研课题的管理,使课题研究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校级以上课题研究的水平和质量,较好地发挥教科研对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科研兴师”和“科研兴校”,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2、凡有条件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均可按本办法规定申报或承担校级以上研究课题。
二、组织领导
学校教导处在校长领导下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管理、指导、监督、协调工作。
三、选题原则
1、课题的确定应遵循超前性、创造性和实效性等原则。根据中学教育发展的趋势,针对中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本地本校的实际出发,围绕小学教育的目标、管理、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验研究。教师选题应根据本人的基础和已有的条件,力所能及,应先选择那些范围较小的,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易出成果的课题,应尽量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密切
结合。
2、教师可从本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学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确立课题,进行研究。
3、从学校科研规划课题指南或学校承担的市级课题的子课题选题研究。
四、课题管理
1、校级以上课题由学校教导处负责。
2、教导处要加强对课题指导、监督和资料管理。研究者要注意资料的积累和保管。
3、教师要努力完成研究计划,取得预期成果,学期或学年结束写出论文或经验总结(结题成果或阶段性研究成果)。
4、学科教学或班会工作方面的研究课题,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汇报课,反映研究的情况。
5、学校对教师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教导处主任定期研究和亲自承担课题制度。学校领导每学期要针对教科研工作进行例行研究,要亲自承担或参加一项课题的研究。
6、教科研常规工作制度:
(1)学校有近期、远期科研工作计划。近期:(学期、学年科研工作计划); 远期:五年科研规划。
(2)教科室负责对校级以上课题的管理,具体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
(3)编辑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实验成果集。
7、教导处对各课题组提供服务与指导、进行验收评奖。由教科室负责对各项课题组提供服务与方法指导,举办科研方法讲座,提供教科研信息。
8、承担课题计入工作量并列入年终考核项目制度。
(1)35岁以下的教师,每学年要有科研课题,要有阶段性成果或课题的总结性论文作为学年末评为优秀等级教师的条件之一,并且作为教科研积极分子评选的重要依据。
(2)科研成果、论著,学校将其作为评优评先的条件之
一。考评中各加1份、2分和3分。
9、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实验成果的评审、展示和推广。定期召开校级科研成果交流会。通过交流会的召开,总结经验,展示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实验成果,交流信息,开阔思路,同时给教师提供发表自己成果的机会,并推荐、表彰优秀教科研成果。
五、附注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行,未尽事宜,另行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细则,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