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改革启动录

时间:2019-05-13 16:1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有林场改革启动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有林场改革启动录》。

第一篇:国有林场改革启动录

国有林场改革启示录

提起国有林场,你会想到什么?偏远?贫困?亦或森林植被良好?

2004年冬,记者去湖南省永州金洞林场采访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先到长沙,从那儿开车到永州,但因为当时雨雪交加,路上花了好长时间,到了祁阳县城,再往林场去的时候,路就变成土路了,非常不好走。而我们以为的偏远,道路不好在当时的林场党委书记李培生看来,已经算好的了。他上任的时候由于下雨,车陷到泥里,人不得不一脚水一脚泥地趟过去,实实在在地来了一个下马威。

到了场部,场区四周墙上还残留着上世纪80年代的标语,让人觉得仿佛时光倒流。林场的礼堂正在进行建场50周年的演出,偌大的礼堂没有取暖设备,可林场的工人、家属、孩子们都看得津津有昧,似乎感觉不到寒冷。工人们几代同场,一代代人在这里出生、读书、就业、结婚,这里有医院、有学校,如果没有什么大的机遇,似乎一个人的一生就可以在这里终老。报纸要比别处晚到一周,不在场部的地方,水、电都没有保障,更不用提别的娱乐设施了。像一个世外桃源,又像被遗忘的角落。到了晚上,茂密的森林一片漆黑,寂静得让人害怕。

金洞林场只是我国4855个国有林场的一个缩影。就全国林场来说,金洞林场算是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其他林场困难更多。半个多世纪以来,数十万林场职工,就是在这样生活不便的情况下,一代代传承,一辈辈奉献,培育出我国最好的森林,支撑起我国林业建设的生态脊梁。

国有林场 生态建设的中流砥柱

60多年的实践表明,国有林场不仅成为生态建设骨干,为我国生态安全提供保障,还为祖国建设提供了木材战略储备,为林业生产提供了示范,成为科技示范基地,生态文明的载体。

国有林场是由国家投资建立、专门从事营造林和森林管护的林业事业单位。其建立的目的是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60多年的实践表明,国有林场不仅成为生态建设骨干,为祖国建设提供了大量战略储备,还为林业生产提供了示范,成为科技示范基地,生态文明的载体。

国有林场是生态建设骨干。由于其设立初衷是保护生态环境,这就决定了林场的位置大都在生态脆弱地区和大面积集中连片的荒山荒地上。如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中上游,主要湖泊水库、风沙前沿、石质山区、国防边境、黄土高原区以及整个西部地区的就有3900多处。

国有林场是生态公益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林场经营的森林面积中,公益林(地)面积达6.45亿亩,占国有林场林地面积的75%。国有林场也是重点生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林场纳入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有1310个,占国有林场总数的27%;纳入三北等防护林工程的有1582个,占国有林场总数的33%。自然地理条件恶劣,生态区位极为重要。国有林场是林业生产典范。国有林场在林业生产方面的示范作用有目共睹。国有林场既是营造林典范,也是森林保护典范。国有林场经营的森林公认是最好的。在多年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凡是森林植被好的地方,都是国有林场的经营管护范围。它的高效生产、科学经营、合理利用资源的专业生产模式,为集体林业、社会林业生产和农户开展涉林经营活动提供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国有林场是我国的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支持国家建设,国有林场提供了大量木材及林产品。同时,国有林场也是林木优良种质资源遗传基因保存基地,是林木

种苗的重要供应基地,也是林副产品生产基地。

国有林场是科技试验场所。国有林场注重科研工作,并将之作为推进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林业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从科研到生产的重要场所和媒介。国有林场是林业科研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与试验的重要基地,也是许多林业先进技术,特别是森林培育技术的推广应用基地,更是林业科技研究、应用和科研与生产结合的教学实习基地。

国有林场还是生态文明载体。国有林场蕴藏着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经过几十年的造林和森林经营保护,形成了山清水秀的森林景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其中,在国有林场基础上建立的国家级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有1300多处,全国2747处各级森林公园中,在国有林场基础上建立的占80%以上,许多科普基地、自然遗产地、植物园等生态文化教育基地也都是以国有林场为依托。

国有林场 60年书写生态辉煌

全国4855处林场,75万林场职工,经营着全国森林面积的22.92%,提供了全国森林蓄积量的17.43%,累计生产木材2.4亿立方米,保护了8亿多亩国有林地。2011年,木材销售收入81.4亿元,森林旅游年接待游人超过3亿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达241亿元。截至2011年底,全国国有林场总资产1023.3亿元。站在这样的生态最前沿,我们的林场人没有抱怨,没有退缩,而是饱蘸辛劳和汗水,用60年的坚持,书写出我国林场建设史上的生态辉煌。

培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截至2011年底,全国国有林场已有4855处,分布在31个省(区、市)的1600多多个县(市、旗、区),经营总规模达到9.68亿亩。其中,林地面积8.65亿亩,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19%;森林而积6.72亿亩,占全国森林面积的22.92%:森林覆盖率69.42%.为全国森林覆盖率的3.41倍,森林蓄积量23.91亿立方米,占全国森林蓄积量的17.43%,形成了乔木、灌木、草本相结合稳定的植物群落和我国最好的森林之一,成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基地。

开创了大规模造林绿化的先河。国有林场在我国最早开展大规模造林和森林经营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人工造林和改造天然疏残林4.3亿亩,形成了集中连片100万亩以上、森林蓄积量在500万立方米以上的国有林场和林场群上百处。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全社会开展营造林起到了示范作用。

提供了大量木材和服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林场累计生产木材24亿立方米;年加上锯材、木片,人造板、家具等消耗原材约150多万立方米;2011年,木材销售收入81.4亿元,纤维板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截至2011年底,森林旅游年接待游人超过3亿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达241亿元。

积累了可观的森林资产。截至2011年底,全国国有林场总资产1023.3亿元,保护了8亿多亩国有林地。形成了类型丰富的森林景观,建设了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逐步壮大了队伍力量,全国国有林场系统职工总数达75万人,其中在岗职工48万人,离退休职工27万人。还在少数偏远地区行使基层政府职责,代管农村人口115万人。国有林场为山区、沙区和林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贫困 国有林场发展之隐忧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国有林场的职工却未能享受到相应的发展成果。长期以来,由于国有林场在定位、体制、机制、投入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国有林场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目前,国有林场贫困面已达72%。2011年,全国国有林场负债总额超过200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2%;累计拖欠职工工资72亿元,拖欠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3亿元。当前没有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

险的在职职工分别达15万人、25万人和30万人。

在为国家提供大量木材、高森林蓄积量的同时,国有林场自身的发展却未能尽如人意。金洞林场各方面条件还算好的,更多的林场,由于位置偏远,长期“输血”而得不到“造血”,林场举步维艰。同时,由于国有林场在定位、体制、机制、投入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积累了许多影响生存和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成为加快国有林场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定位不科学、体制未理顺。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财政体制改革,大部分国有林场由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改为自收自支的生产性事业单位,国家只进行前期林场建设投资,林场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长期不列入编制、不纳入财政预算,实行自收自支,同时还承担经营有关税费及管理费等。偏远地区的国有林场还要自办学校、医院,承担当地社区建设责任。且大部分国有林场停止商业性采伐,“企不企、事不事、工不工、农不农”的定位与体制,与国有林场的性质和任务不相适应。

政策边缘化,缺乏发展活力。国有林场足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既不能与其他企业一样自主经营,又不能与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单位一样得到公共财政的有效支持,地方财政对国有林场的事业经费和基本建设投入大幅减少。处于农村又独立于乡村,成为政策孤岛,既没有被地方政府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又没有享受到农村税费改革、新农村 建设等支农、惠农政策。政策边缘化导致国有林场发展缺乏活力。

债务负担重,民生问题突出。目前,国有林场贫困面已达72%。2011年,全国国有林场负债总额超过200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2%;累计拖欠职工工资72亿元,拖欠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3亿元。当前没有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的在职职工.分别达15万人、25万人和30万人。加上林场大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基础设施缺失、老化严重。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全国尚有236个林场不通公路,涉及里程2.6万公里;尚有1595个林场、9384个工区(护林站)吃水困难或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尚有170个林场场部、6474个工区不通电,涉及10万职工;3163个林场8.6万公里断头路急需维修。大多数职工的生活水平、生存状况远不如当地农民,职工平均收入水平低于林业系统职工收入水平。

投入不足,经营管理粗放。长期以来,国有林场国家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加上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大部分林场停止了商业采伐.部分国有林场森林自养能力十分有限,并承担繁重的社区建设职能,无力开展营造林工作。截至目前,尚有1亿亩宜林地未造林;自2000年起就停止了森林经营活动,现有3亿多亩中幼龄林急需抚育,国有林场承担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主体任务难以完成。

在中国经济高歌猛进的同时,国有林场的职工却未能享受到经济增长的成果,越来越边缘、贫困。与此同时,新时期对国有林场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国有林场的改革迫在眉睫。

改革 国有林场发展之希望

目前正在编制的《全国国有林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描绘了我国国有林场发展的最新蓝图。即到2020年,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达到12亿亩,森林面积达到7.45亿亩,森林蓄积量达到29亿立方来,年均固碳达到7292万吨,木材战略储备达到25亿立方米,中专学历以下职工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比例达到100%,森林公园等生态文化场所个数达到3000个以上,优质林木种苗基地面积达到1000万亩,在岗职工年人均收入达到所在省域事业单位职工平均收入水平,国家级重点扶贫林场基本实现脱困。

穷则思变。

贫困使得国有林场开始了多方探索,在国有林场改革的探索上,原山林场是当之无愧的“领

头羊”。

这个经营面积只有4.3万亩,十几年前还是欠债累累的“要饭林场”,2012年综合收入已经突破5亿元。“十二五”期间,职工的工资每年上涨10%,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原山林场发展的成功经验是保护生态。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说:“森林是我们的立场之本,也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本。”

原山林场1957年建场时森林覆盖率不足2%,现在这一数字已经达到92.6%。正是依托了丰富的森林资源,1997年,原山开始发展森林旅游;此后,渐渐将经营的“触角”伸到了工程绿化、印刷、机械加工、房地产等诸多领域,走出了一条综合发展之路。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原山林场的活立木总蓄积量也从68,380立方米增加到144,520立方米,从资源上等于又长出了一个原山林场还多,实现了生态产业并举。

原山林场的发展吸引了众多的日光,更为国有林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从全国大多数国有林场来说.其改革可分为三个阶段

改革的第一个阶段是从1998年至2003年,是自我探索式的改革。这一阶段由于国家开始实行禁伐、限伐政策,林场的经营目标开始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中心,变砍树人为种树人,国有林场收入减少,贫困进一步加剧,为了生存,大多数国有林场都开始了各自的改革探索。原山林场也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不得不走上了改革的道路.但由于长期以来得不到“输血”,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同期的国家投入没有跟上,好多林场都是负债经营,国有林场的贫困面达到72%。

为使国有林场尽快脱贫,中央财政从1998年开始安排扶贫专项资金用于贫困林场发展牛产,截至2012年底,累计投入226亿元,有效解决了国有林场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但由于每年安排的资金总量较少、增幅较慢,距离国有林场的整体脱贫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改革的第二个阶段是2003年至2010年,是改革的研究阶段,改革力案几经周折.三度搁浅。

2003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国有林场的改革正式提上了日程。

根据中央精神,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承担了方案的制订工作,在做了大量调研、征求意见后,场圃总站完成了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方案,但由于当时国有林场欠债较多,林场债务和职工养老问题成为改革的一个掣肘,改革资金无法落实,该方案几经周折.三度搁浅。经过大量反复的工作,几乎停滞的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又重现曙光。

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扩大国有林场改革试点。

201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要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同年,国务院第1 1 1次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探索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国有林场的改革工作开始紧锣密鼓。

自 2011年至今,是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启动并全面推开的阶段。

2011年,酝酿多年的国有林场试点改革在河北、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南、甘肃7省开始试点,至此,国有林场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2013年,国有林场的改革经过7个省的试水,今年有望有更多的配套政策研究出台。被75万林场职工寄予厚望的改革,究竟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

正在编制的全国国有林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描绘了我国国有林场发展的最新蓝图。即到2020年,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和发展,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夯实林业“双增日标”基础。显著改善林区民生和基础设施条件,林业产业发展

步人良性循环,科技含晟稳步提高,林场发展能力增强,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建成森林优质

高效,管理科学规范、基础设施完备、民生和谐幸福的现代林场

具体目标包括:经营总面积达到12亿亩,比2011年增加2.32亿亩;森林面积达到7.45亿亩,比2011年增加0.73亿亩;森林蓄积量达到29亿立方米,比2011年增加5.09亿立方米;年均固碳达到7292万吨,比2011年增加999万吨;木材战略储备达到25亿立方米;中专学历以下职工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比例达到100%;森林公园等生态文化场所个数达到3000个以上;优质林木种苗基地面积达到1000万亩,比2011年增加504万亩;在岗职工年人均收入达到所在省域事业单位职工平均收入水平;国家级重点扶贫林场基本实现脱困。

为了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国有林场管理办法》、《关于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相关配套政策,为国有林场改革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当前,河北、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南、甘肃7个省国有林场改革已经启动,改革资金也已落实。今年,又有3个省将加入到这一行列,国有林场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进。

国有林场改革大幕已然拉开,这是75万林场人的福音,更是8亿亩森林资源的利好。新时期,我们期待国有林场提供更好的森林资源,更多的生态产品。同样,我们也盼望改革能够给林场带来活力,给林场人带来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术种苗工作总站提供)

第二篇:国有林场改革

1979年6月,福建省仙游县盖尾公社莲井大队的农民李金耀与大队签订合同,承包了当地马山1200亩的荒山造林,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家庭林场。1987年李金耀病逝,女儿李美和接下了父亲未竟的事业。20年后,李美和的家庭林场已是满目苍翠,鸟语花香。随着福建省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李美和领到了全国第一本林权证,蒸蒸日上的林场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图为李美和承包的家庭林场正在收获木材(2008年9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涂洪长摄

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记者刘羊旸)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5日透露,继2008年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我国林业重大改革又出新举,国有林场改革2011年将在部分省启动试点,“十二五”期间将全面推开。

贾治邦是在此间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作上述表示的。据介绍,目前我国共有国有林场4507处,分布在31个省区市的1600多个县,经营面积9.3亿亩,其中森林面积6.7亿亩,国家级公益林面积4亿亩,分别占全国森林面积和国家级公益林面积的23%和26%,是我国生态脆弱地区的主要生态屏障和重要后备森林资源基地。

由于多种原因,国有林场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发展后劲不足、政策体系不完善,不仅使林场发展陷入困境,林区民生问题突出,而且严重影响国家生态建设大局。贾治邦说,近年来,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对国有林场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改革思路基本形成。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从深化改革、根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入手。国有林场改革矛盾多、涉及面广,各地要先行先试,创新经营机制,重点解决好职工养老、医疗、就业等问题,分离国有林场办社会职能。

据介绍,过去5年,我国林业重大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8年全面推开以来,目前已有18个省区市基本完成明晰产权任务,解决林权纠纷80余万起,确权集体林地22.36亿亩,占总面积的81.69%。6825万农户拿到了林权证,3亿农民直接受益。配套改革正深入推进,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在全国193个县展开。

贾治邦要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11年要全力打好明晰产权攻坚战,确保年底全面完成集体林地确权任务,2012年全面完成林权证发放任务。

资料图片:郁郁葱葱的洪田村毛竹林(2007年7月1日摄)。福建省永安市洪田村从1998年起,率先在省内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村9019亩商品林按人口平均分山到户,在林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把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交给农民,走出了一条林业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

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记者刘羊旸)“十一五”期间,我国林业产业发展保持强劲势头,2010年全国林业产值已突破2万亿元。

这是记者从5日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获悉的。据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林业产业发展迅猛,成为世界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松香、人造板、木竹藤家具、木地板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干鲜果品和花卉产量名列世界前茅。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由“十五”期末的400多亿美元增加到900亿美元。

“十一五”期间,我国林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林业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52∶41∶7调整为目前的38∶53∶9,林业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第三产业比重逐步加大。经济林产品产量突破1.27亿吨。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表示,未来5年,我国将依托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业富民产业,着力提升林业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林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十大主导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国林业总产值达到3.5万亿元。

林业十大主导产业是:木材及其他原料林培育产业、林产工业、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产业、森林旅游产业、林下经济产业、竹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林业生物产业、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和沙产业。

“这十大主导产业,涵盖了林业一二三产业,是林业发展的潜力和优势所在,是农民增收的希望和出路所在。要通过培育林业主导产业,在全国建立起一大批布局科学合理、主导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用材林基地县、油茶县和林业产业集群等,真正为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做出突出贡献。”贾治邦说。

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记者刘羊旸)未来5年,我国将加快构建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为有效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这是记者从5日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获悉的。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会上表示,力争到2015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森林蓄积量达到143亿立方米,林地保有量达到3.09亿公顷,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84亿吨。

这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包括:东北森林屏障、北方防风固沙屏障、东部沿海防护林屏障、西部高原生态屏障、长江流域生态屏障、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珠江流域生态屏障、中小河流及库区生态屏障、平原农区生态屏障和城市森林生态屏障。

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范围覆盖全国主要的生态重点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建设内容包括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等主要生态系统,构成了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基本框架。“着力建设好这十大生态屏障,是全国生态建设的主要抓手和战略重点。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重大历史任务,以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为依托,以防范和减轻风沙、山洪、泥石流等灾害为重点,加快构建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贾治邦说。贾治邦指出,实现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的“双增”目标,是“十二五”时期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加快构建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是实现“双增”目标的重要举措。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我国林业紧紧围绕森林、湿地、荒漠三个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基本形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框架。

全国人大代表刘志新谈国有林场改革

全国两会临近,我开始打电话联系河北有关林业方面的两会代表和委员,想知道他们有什么好的提案、议案带上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秦皇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志新的一份关于国有林场改革的提案让记者最感兴趣。

作为林业行业的老兵,刘志新在任何场合都从不掩饰他对林业的深厚感情。

“我一毕业就接触国有林场。我们的国有林场多少年来一直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但在实际管理中却是非企非事,体制机制不顺,自身发展遇到许多困难,债务负担沉重,职工生活没有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一些林场水、电、路、讯四不通,发展举步维艰。这与新时期国家生态建设形势极不适应,与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形成强烈反差,国有林场被边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今年就是想好好呼吁这件事。”

国有林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改善生态,在重点生态脆弱地区和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国有荒山荒地上,采取国家财政投资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营造林和森林管护的林业事业单位。经过几代职工50多年的艰苦努力,全国国有林场已发展到4507处,现有职工总人数66万人,经营总面积

9.3亿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8.2亿亩,森林面积6.7亿亩,森林蓄积量23.4亿立方米,是我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核心部分、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科技兴林的中坚力量,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发挥着重大作用。

刘志新在提案中列举了国有林场今天陷入危困局面的主客观原因。

一是在地理位置上,先天不足。大多数国有林场,都处在高山远山、交通不便、偏僻荒凉或省、市(地、州)、县交界地段,远离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场的发展。建场之初,只抓生产,不重视生活设施建设,造林面积不断扩大,木材产量不断攀升,居住条件、交通状况却没有随之改善;改革开放后,国家支持的人畜饮水、道路建设、网络通信、电网改造、电视工程等相关优惠政策,国有林场都享受不到。地理位置上的先天不足,后天发展的鞭长莫及,使林场成了国家政策“阳光照耀不到的盲区”。二是在单位定性上,出现错位。国有林场承担着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职责,林业特别是生态林业完全是社会公益性质。但是,一直以来,国家把以造林经营为主要任务的国有林场,定性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列编制、不给事业费,职工也不享受国家事业单位的劳保福利待遇,林场的生产管理费用,也要由林场自己创收解决。

三是在资源产权上,主体不明。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法定为国家所有,实行省、市(地、州)、县三级政府分管,由林场管护和经营利用,生产的木材由计划部门统一调拨,所获利润上缴政府主管部门。但森林资源的产权主体一直不明确,各级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乃至林场都认为自己可以代表国家,有权管理和处置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资产,因此,不断出现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被划拨、撤并、占用、甚至破坏等事件,使国有森林资源遭受重大损失。对于这些行为和现象,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由于不是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的法定出资人代表,无权干预;林场是当地政府隶属的单位,更是无能为力。国有林场资源产权管理混乱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国有林场的发展。

四是在角色转换上,准备不足。在国家林业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战略新形势下,林场的经营形式也发生了转变,各地对林场的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在角色转换上,林场和各级政府都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表现为: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天然林的限伐、禁伐靠行政命令很容易就实现了,达到了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但禁伐后,林场的配套产业如何发展、富余人员如何分流、资源资产如何管理、企业办社会的压力如何减轻等难以解决的问题,林场和各级政府都没有认真思考,没有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林场如何实现转型,转型后内部的“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如何改革,还没有纳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议程,林场今后的路到底怎样走?大家茫然!

五是在财政投入上,严重不足。国有林场建设初期,实行以省为主,中央、省、市(地、州)、县分级管理的办法,林场的生产建设投资和管理费用,主要由中央和省两级承担。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后,原由中央掌握的国有林场事业费和基本建设费切块下放,改为省、市、县财政管理,逐步形成了现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随着森林分类经营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国有林场的绝大部分森林被划为生态公益林,木材生产收入几乎为零,由于国有林场多数处在老少边穷地区,当地财政也无力为林场投入。林场处于基础设施建设无资金,造林经营无经费,职工工资无来源的“三无”状态,使林场处于无力发展的境地,且呈现日益萎缩的趋势。此外,国有林场是最基层的组织机构,除承担着营造林和森林管护等基本任务外,很多林场还设有公安、卫生、学校等社会职能单位,林区管理具有部分行政事务职能,使林场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刘志新说,国家将启动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他想就这一问题提几点建议:

一是将国有林场明确为国家事业单位性质,职工享受国家事业单位工资和福利待遇。资金来源以国家和省级财政为主,市、县配套为辅。在此项制度落实之前,可将国有林场的生态公益林补贴标准提高到每年100元/亩,并以此为基数视物价水平的变化而调整,以解燃眉之急。

二是完善相关政策,国有林场林区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包括人畜饮水、道路交通、电力通讯、危旧改房造等由国家统一规划和建设,造林绿化、森林经营等所需费用纳入国家基本建设预算。国家要支持国有林场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旅游、度假、康复、文化创意等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三是进一步明确国有林场的所有权和管理权,保障国有林场的合法权益,使国有森林资源不受侵犯。四是将国有林场承担的公安、卫生、学校等社会职能,纳入政府管理和经费保障范围,减轻林场负担。五是有关部门要研究国有林场自我发展的政策激励机制,以及人事、劳动、分配制度等其他相关改革。建议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会同国家林业局尽快组织制定《国有林场条例》,将国有林场的改革和发展以立法的形式予以保障。

第三篇:浅谈国有林场改革

浅谈国有林场改革

——以进贤县北岭林场为例

周奇1周润根1吴海文1胡云助1刘良源2※

(1.江西进贤县林业局邮编3317002.江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邮编330038)

[摘要]国有林场在计划经济时代,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实施水源涵养林、生态公益林工程建设等缘由,商品林逐年下降,林场经济效益每况愈下,通过对进贤县北岭林场的调研、剖析,对目前全省实施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提供决策建议。

[关键词]进贤县;北岭;国有林场;改革

进贤县北岭林场位于进贤县的东北方向,距县城7km,是1966年创办的采育林场,有林地766.67hm2,其中生态公益林333.33hm2,杉木人工2代针叶林333.33hm2,湿地松53hm2,水田1.33hm2。有职工220名(其中退休100名),管理人员8名。

一、国有林场存在的问题

1、林场社会边缘化

现在的林场,农村不像农村,社区不像社区,国家的惠农政策、城市社区低保、养老保险、社会保险、新型合作医疗等国家优惠政策都享受不到,职工无田无地,生活得不到改善。长此下去,会影响林区社会的稳定。幸好,2010年该场分得47户棚户改造,2011年又分到40户,总户130户的棚户区改造有望3年内完成。

2、历史原因造成林场负债累累

建立国有林场的初衷,是保护森林,“造好一片林,留下一批人,管好一片林”。形象地概括了林杨是发挥构建国土生态安全主力军的作用。林场经费本应纳入各级财政管理。可是林场定位是“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企业管理”。林场生产的木质产品还要照章纳税和向县市上交利润。以致许多林场疲于创收,无力扩大和保护森林资源,甚至靠砍伐林木维持生计,造成林场负债累累。

据统计,江西422个国有林场,309个亏损,累计负债13.67亿元,其中营造林贷款7.73亿元,占总债务的56.5%;拖欠职工工资1.75亿元,占总债务的12.8%;拖欠社保资金2.99亿元,占总债务的21.9%;办企业等债务1.2亿元,占总债务的8.8%。全省有3.28万下岗职工,占在职职工总人数的51%;80%以上的林场职工年收入不足2000元,普遍低于农民收入。政府民民而林场职工大多数是双职工,为了生计,只好外出打工,加上又无一技之长,只能从事搬运工、装卸工等累活、重活,一年下来寥寥无几,有时甚至到了入不敷出的年景。有的职工过世后,仍欠下大笔医疗费无法偿还,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进贤属鄱湖滨湖地带,酸性红壤是不太适合杉木的生长,更何况人工杉木的2作者简介:周奇,男(1981~)本科,林业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场经营管理和营林工作。

※通讯作者:刘良源,男,教授级高工,LLY6966347@163.com

代、3代萌芽更新林,越长越小。为了保证退休工人的工资,杉木采伐越来越小,只能供造纸、纤维板用材之用,除去采运开支,每吨纯利润仅为100元左右,即使如此,还是维持不下去。

3、基层领导认识不到位

国有林场有点像农垦企业,但又有不相似之处。本来在实行农垦企业改制时,林场应同时推进。但那时,林场还有木材砍伐,工资发得出来。为了一方稳定,领导不敢下这个决心。现在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过这个“门槛”,绕着走是走不过去的。如今,社会行业职业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何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正、公平”。所以,国有林场改革非改不行了。

二、国有林场改革的建议

1、成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明确地方党委是当地林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各级政府应成立国有林场体制改革领导班子。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常委、农工部长任办公室主任,林业局长任办公室第一副主任,其他农、水、财政、金融、保险、劳动、人事、广电、交通、通讯等相关部门一把手任副主任。组建“老、中、青”工作班子,请当地“四套班子”中,时任有威望的退休领导任工作小组长,组成老、中、青工作班子,深入细致开展林场改革工作。

2、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形成改革方案

林场改革方案要经过几上、几下,反复酝酿,修改。实施中不要赶时间、赶进度,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为原则,逐项推进,一定要让广大职工满意。

3、坚持原则与灵活运用政策

借鉴国家、省、市、县对农垦企业改制的政策,灵活运用。

4、林业周期长,是“三效益”相统一的行业。

国营林场应该实行县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实行收、支两条线。林场职工也应由政府采取转移支付办法解决“社保”和“医保”等民生问题。

5、因地制宜,加大对国有林场林业科技项目的投入。

国有林场必须依靠科技,改变粗放经营模式,转变为高效益的集约经营模式,把林业生产与科研紧密结合,促进林业高效发展。如进贤县北岭林场将原来低产的三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租赁给进贤县东海林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园林景观花卉苗木培育,林场职工参与其中劳作,有了一份固定工资收入。

6、自力更生,置换身份,建设新林区

(1)国有林场职工也可以租赁方式经营本场山林,落实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发展林业生产,前提是确保国有森林资源不流失,稳定国有林区秩序,提升森林资源商品价位,让职工不但是生产者,还应是林业经济活动中的经营者,如安福县明月山林场分山到户,落实经营权,竹林由原来的150元/hm2提高到3000元/hm2,极大地刺激林业生产的发展。

(2)实行当年采伐山场活立木竞价销售,将林场以往自己承担的产、销、运、储等多个

中间环节全部由中标者自主管理和承担风险,杜绝木材销售中的“人情价”、“人情尺”。让业务员从繁琐的销售环节中分离出来,转移到森林资源的培育中去。正确处理好责、权、利关系,在广大职工自愿的基础上,实行“均山、均股、均利”。以政府为主导,招聘林场职工中坚分子和返乡农民工,组建林业经济专业合作社组织,如同农村招聘、公选村支书、村主任那样。如婺源县江湾镇晓庸村支书黄欣泉同志,就是先由镇党委书记谈话,懂得了“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的道理,并带领全村脱贫致富。他上任一年,就垫资70万元,捐资12万元,修通了15公里的林区公路。开展了生态旅游工程建设,村民拍手叫好。

(3)实行减员增效,合理分流林场职工,如组建“木竹检量技术服务所”和“森林资源调查评估所”中介服务机构。江西宜春明月山林场仅此一项就增收80余万元;成立森林旅游开发公司,招聘林场职工和返乡民工自主创业,如导游、摄影、农家乐、出租车、有机茶、木雕工艺品等服务行业。当地政府应加强领导,发扬“提着灯笼去办公”的苏区精神,全力支持,宣传鼓励。金融部门要通力协作,提供小额贷款,工商部门应及时核发营业执照。

7、加强林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如电力、电信、道路、桥涵、溪流河坝、房屋等,林场经济本身就步履为艰,要林场自己出资维修,力不从心,建议当地政府统一运筹,林场职工投工投劳,共同修复。

8、林场返乡务工人员积极投入“一大四小”工程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林场职工外出务工人员,占职工总数的一半左右,当地政府、林场领导应组织他们积极投入到“一大四小”林业工程建设中来,承包、栽植、管护树苗。2011年,我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1%,林场职工大有用武之地,采育良种、培育壮苗、栽植造林、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营林工作,对林场职工来说,驾轻就熟,这样扩大了就业,增加了收入,何乐而不为。

结语:国有林场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林业发展系统工程,改革中除了林场主体外,还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从组织领导到宣传报导,到方案实施,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生态安全、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为宗旨,足踏实地,最终成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达到创新林业发展新体系之目的。

2011年3月16日

第四篇:国有林场改革典型材料

国有林场改革典型材料

互助县北山林场

(2020年10月12日)

天道酬勤,数十年来,北山林场几代林业人步履匆匆,精彩不断,生态保护和建设在改革探索中前进,在科技创新中发展,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忠诚和奉献,在青藏高原铸就了一道历久弥坚的绿色屏障,谱写了一曲播绿撒翠的雄壮乐章,践行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理念。

林场成立于1956年,是集营林、护林、育苗、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生态公益型林场。现有各类职工617人,其中正式职工88人,大学生志愿者3人,社会护林员184人,生态护林员253名,分散面积管护人员89人。经营总面积169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17.9万亩,森林覆盖率80.01%,是青海省分布相对集中、面积较大的天然次生林区,也是青海省最大的天保工程区,天保工程面积145.7万亩。

自2016年启动国有林场改革以来,我场紧紧围绕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活两大目标,坚持改革的四项基本原则,严格按照《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青海省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青办发〔2016〕6号)和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互助县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互政〔2017〕251号)精神,积极稳妥推进我场各项改革,通过改革初步实现了生态功能显著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管理体制全面创新的总体目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认真领会精神,明确工作目标

2016年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青海省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青办发〔2016〕5号),这是省委、省政府对国有林场改革的一项重大决定,是国有林场改革发展进入新时期的重要里程碑。我场党组高度重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的学习和宣传,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的学习和宣传作为改革前期的一个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由场主要领导亲自带头,紧密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扎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北山林区的实际情况和林场广大职工群众的实际需要,认真学习宣传《青海省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在林区张贴宣传标语480张,发放政策解读材料3100份,把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以及《青海省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原原本本传达到林场每个职工当中,及时让广大职工掌握文件精神,了解熟悉政策。通过学习宣传让职工理解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学习结束后,在全场职工中开展了“国有林场改革之我见”的征文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形成了改革的良好的氛围。在掀起学习宣传热潮的同时,林场先后指派场长、副场长、业务骨干到北京林业干部学院参加国有林场改革培训班3次,通过培训提高了认识、吃透了政策、掌握了方法,使林场的管理者真正成为了推进改革的中坚力量,确保了高质高效地完成改革的各项任务。

二、广泛征求意见,制定改革方案

国有林场改革事关林场的发展、林区的兴旺,涉及林场职工切身利益,必须稳步推进才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才能保证改革取得预期成效。为此,林场党组在学习宣传改革政策,形成改革良好社会氛围的同时,开展了深入的前期调研工作。由场长带队深入到2个营林区、8个天保站、24个护林站点、14个行政村以及林区2个乡镇进行广泛的调研,召开专题调研会16次,在全林区下发国有林场改革征求意见表120份。通过调研摸清了家底,分析梳理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了解了职工和林区群众的诉求。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青海省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青海省林业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国有林场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青人社厅〔2015〕424号)精神,围绕林场目前人才队伍建设、天然林保护机制、基础设施建设、改革补助资金使用等,起草了《北山林场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初稿)。初稿形成后,将初稿下发到林场场属各单位再次征求意见,根据征求的意见,形成初步改革实施方案,公示后于2016年6月上报至县林业局。

三、落实政策措施,稳步推进改革

2016年7月至8月,场主要领导多次参加由县政府组织的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研讨会议,会上就我场改革的思路、林区职工群众的合理诉求、林场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天然林保护机制的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改革补助资金使用的计划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将改革意愿向县委县政府作了陈述和汇报。在2017年9月15日发布的《互助县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中,我场起草的改革方案基本被纳入全县国有林场改革的主要内容范围当中。

一是明确界定林场性质和人员编制。

根据互助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互助县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主要职工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我场被确定为公益一类正科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103名(2018年3月精简事业单位编制时调整为96名),科级领导职数4名(1正3副)。主要功能明确定位为承担区域内天然林资源保护、森林培育、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公园管理和森林防火等工作。

二是有效推进林场政事和事企分开。

我场自1991年起为县政府管理的正科级事业单位,业务归县林业局管理,资金实行报帐制。这种管理模式通过多年实践,符合我场实际,正科级和林场党组的设置便于和林区两乡镇协调关系,业务归县林业局管理便于接受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本次国有林场改革继续稳定现有的录属关系。根据省财政厅、省林业厅下发的《青海省国有林场(苗圃)财务制度》,国有林场从事的经营活动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我场对2002年成立的北山种苗有限责任公司,于2018年6月进行了企业注销,林场下属的三个苗圃归生产技术科管理,苗圃经营性收入除生产成本外全部上缴县财政。对原划归种苗公司的固定资产进行了清理认定和核查,全部归入林场固定资产,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是切实建立以购买服务为主的天保管护制度。

2010年我场有正式职工134名,其中护林员84名,占林场职工总数的63%,护林员全部为财政供养的正式职工。因林区点多面广,分散到林区的41个护林站点,平均每个站点2人,每个站的平均管护面积3.55万亩,平均每个护林员管护面积1.775万亩,管护难度大,管护强度高,管护效果差。自2010年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实施后,我场依托天然林保护工程管护资金,逐步从林区群众中发展社会护林人员,每年签订一次聘用合同,实行以购买服务为主的管护机制。管护工资由2010年的800元,增加到2018年的2400元。到2018年12月共发展社会护林员184名。自启动国有林场改革以后,我场继续加强以购买服务为主的管护机制,依托国有林场改革发展补助资金、天然林保护新增管护资金,优先从林区贫困户中发展了266户贫困户担任林区生态护林员,占林区贫困户的68.5%,每年每户发放工资1.56万元,到2018年12月累积为贫困户发放管护费723.26万元,实现了一人从事生态护林工作,全家实现脱贫的目标。截止目前,林场有各类管护人员617名,其中正式职工88名。正式职工主要承担各天保站的管理工作,管理辖区内的各类管护人员。我场通过国有林场改革真正建立了以购买服务为主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天然林管护机制,管护人员结构由正式职工逐步向林区群众转变,林区群众的爱林护林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贫困户纳入生态管护行列,增加了贫困户收入,从林区“就地取材”的现象大大减少,林区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安全得到进一步巩固。

四是建立健全责任明确的森林资源监管机制。

根据改革方案要求,我场对林区内的森林资源按照林地性质、面积大小、监管事项、管护难度等进行了一次梳理,根据每个站点的位置和管护人员的数量,合理划分了责任区,在管护合同上明确管护面积、管护范围,要求每个护林员每天要按规定填写管护日志。八个天保站要求每周召开一次全体社会护林员参加的周例会,汇报每周的管护情况,站长对护林员日志进行调阅,对汇报的重大事项及时向营林区汇报。在日常工作监管上,实行主管场长一季度一督查、营林区主任一月一检查、天保站站长一周一大查的监管机制。林场在注重护林人员监管的同时,建立了职工岗位目标责任制度,林场与场属各单位、各单位与职工逐层签订岗位目标责任制。真正建立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森林资源监管体制。

四、加强基础建设,提升队伍素质

根据方案要求,我场将加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优先提升职工生活条件,先后对基层两个营林区、八个天保站和七个管护站点进行了原址重建或翻修;购置冰柜11台;办公桌椅345套。同时统筹各类基本建设投资,购置森林消防车1辆、森林消防摩托车2辆;建设森林“三防”智能管护系统一套、监控点11处;森林消防物资库3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车1辆,防治器械13套等。国有林场改革补助资金500万元,用于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投资255.36万元,锅炉房及设备购置24.4万元,设施建设98.45万元,职工饮水管道建设89.79万元,其它投资32万元。通过国有林场改革职工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提升,职工对改革的支持度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在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的同时,我场继续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根据《关于国有林场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场长多次与县人社局协调沟通林场岗位设置情况,科学设置林业技能岗位结构比例,高级职称由原来4名增加到7名,中级职称由原来的14名增加到26名,初级职称由原来24名增加到32名,改善了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明确了职称考评的细则,建立了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营造了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2016年、2017年先后有12名大中专毕业生考入我场,为我场的改革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场将一如既往的以生态修复为核心,以天保工程为重点,以种苗建设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着力实现“森林管护规范化、站点建设标准化、资源管理法制化、森林经营科学化、基地建设规模化、职工队伍知识化、民生改善优质化”,进一步保护好、经营好这片森林,确保继续实现森林资源“双增”目标,倾全场之力筑牢青山绿水生态屏障,穷全场之智赢得更加和谐的发展空间,一部更加辉煌灿烂的绿色华章将书写在明天的土乡大地上。

第五篇:国有林场改革情况汇报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武宁县国有林场改革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武宁县林业系统有3个国有林场(武宁县国营林场、武宁县生态林场、武宁县安乐林林场)和1个国有苗圃(武宁县桐林苗圃),参加本次林场改革的总人数为2247人(其中职工安置的1302人、退休的787人、遗属抚恤的158人),截止2014年4月底止,职工安置1287人,占应安置的98%,退休人员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抚恤安置154人,占应安置的97%。

全县国有森林经营面积38.8万亩。其中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35.5万亩,占经营面积的92%。同时还有一处面积2万亩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九岭山国家森林公园”。我县国有林资产约在2.5亿元以上。

二、主要做法

我县的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是在2003年全系统企业改制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与完善。

1、改革(制)的截止时间不变。

按照2003年《武宁县林业局企业改制方案》的规定即原定改革(制)时间截止定为2003年12月31日不变,凡因企业改制资金不足而推延兑付安置费的,截止时间为--------------------------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2006年6月30日止,逾期不办理手续的企业不予支付利息。

2、原定的安置标准不变

因企业改制从开始至今已近10年时间,少数未签订《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的人员要求提高原定改制标准。我们坚持从稳定大局出发,确保不“翻烧饼”,认定维持原定标准延续推进。

3、争取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是将国有土地全部进县土地储备中心,由政府统一组织拍卖,先后政府从土地拍卖金中注入企业改革(制)资金2200余万元;二是对2003年前企业欠社保的各项资金本金挂账(1200余万元)、利息缓交、滞纳金全免;三是化解债务。帮与相关银行协调由“江西长城资产公司”一次性按本、息总额的20%-30%清结。

4、拓宽筹资渠道。

一是采用住房置换。职工原住公房统一组织人员估价出售原住户,以冲抵企业应付员工安置资金(约抵400余万元);二是返聘缴交风险押金。对改后上岗人员不仅缓付安置金,还要收取(股长以上人员1.5万元,其他1万元)上岗押金;三是收集单位其他资金。

三、完善和推进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启动林场改革后又新增了职工安置237人、为职工解决两保186人、为职工办理提前退休32人,组建完成三个公益型林场,安排返聘员工185人。

四、成效与建议

1、确保了大局稳定,由于领导重视、宣传到位、工作细致,企业改制与改革工作顺利完成,得到了领导的赞许,员工的赞同,做到了“零上访”。

2、确保了“三增长、两建立、一确保”。国有林森林资源有了一定的增长,企业效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职工收入有了一定的增加,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得到更加完善。

3、给林业发展带来生机,不仅减人减支减员,资源管理和服务更加到位,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4、要进一步加大工作支持力度,实现企业与银行债务的完全剥离;加大项目倾斜力度,实现经营管理科学,森林资源优质高效,永续利用的现代林场;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全面落实职工权益,彻底化解债务,提高职工技能。

二O一四年五月二十二日

--------------------------精品

文档-------

下载国有林场改革启动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有林场改革启动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有林场改革情况汇报

    武宁县国有林场改革情况汇报一、基本情况武宁县林业系统有3个国有林场(武宁县国营林场、武宁县生态林场、武宁县安乐林林场)和1个国有苗圃(武宁县桐林苗圃),参加本次林场改革的总......

    吉安市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

    吉安市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指导意见》(赣府发[2011]8号)、《吉安市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吉办字[2010]12......

    国有林场改革的主要内容

    2015 年3 月17 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有林场改革方案》。该《方案》分国有林场改革的总体要求;国有林场改革的主要内容;完善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政策......

    国有林场改革问题及对策

    国有林场改革问题及对策 摘要:国有林场改革是形势所迫,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的特点。中央高度重视国有林场改革,先后下发了多个文件指导改革,分阶段逐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为国有林......

    县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

    ****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 (讨论稿) 为加快推进我县国有林场改革,促进国有林场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

    国有林场改革的问题探讨

    国有林场改革的问题探讨 [摘 要] 国有林场的改革是当前我国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深入的分析了国有林场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有林场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正确方......

    国有林场改革调研报告

    国有林场改革调研报告 国有林场改革调研报告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代背景下, 2015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中发办[2015]6号......

    确保国有“林场改革”圆满完成

    文/ 湖南省林业厅厅长 邓三龙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有林场改革工作,为使改革不走弯路,2011 年1 月决定进行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我省通过积极争取,于2013 年8 月5 日获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