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教师不满职称评定挥拳打校长 教育局介入

时间:2019-05-13 16:5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厦门教师不满职称评定挥拳打校长 教育局介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厦门教师不满职称评定挥拳打校长 教育局介入》。

第一篇:厦门教师不满职称评定挥拳打校长 教育局介入

教师不满学校评职称制度,挥拳打校长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记者吴海奎)近日,有知情人士向本报报料,11月1日下午,同安区城东中学一位陈姓老师疑因不满学校职称评定方案,在校长办公室一拳打向校长,造成校长脑震荡住院。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当事人。

【校长说】

话没说完拳砸过来

4日下午,记者在同安第三医院住院部见到了当事人之一城东中学李校长。李校长正打着点滴。记者看到,李校长左眼眼部肿胀,并有明显的淤青。“被打当天,眼睛肿得都睁不开来,现在头仍很晕,有呕吐感。”李校长说。主治医生透露,这是脑震荡的临床表现,需要住院静养治疗。

【发表吧】——最权威、最专业、最诚信的论文发表平台

“我话都没说完,对方就一拳砸过来了。”李校长告诉记者,11月1日下午,他正在学校会议室主持召开行政例会,工作布置到一半,陈老师闯进了会议室。据李校长介绍,陈老师是学校的语文老师,4年前被借调到区重点办,但人事关系还在学校,两人从未共事过,之前也没发生过口角纠纷。

“陈用力拍我肩膀,说有事找我,然后就进了我办公室。”李校长回忆道。

随后,李校长到办公室接待陈老师。“我坐在沙发上,准备烧水泡茶,陈拿着职称晋升评分表,说这些评分标准是谁定的?我正要解

释是学校领导一起定的,话还没说完,对方就一拳打在我左眼上。”李校长说,“由于办公室门被陈反锁,我就大声呼救,在隔壁会议室开会的老师听到后赶过来,我才得以解围。”

当天在会议室开会的两位老师,向记者证实了校长呼救一事。

【学校说】

陈不符合岗位晋级条件

城东中学办公室主任叶老师是学校职称评定工作小组的成员,他告诉记者,今年学校高级岗位6级有2个空岗,共有三人报名参评,其中包括想从7级晋升到6级的陈老师。

记者看到一份《厦门市城东中学职称晋级申报表》,申报人为陈老师。在8个项目中,除了厦门市外支教填0分外,其他自评得分都填满分。自评依据上,多数写着“情况特殊”,其中“上初三年级情况”的依据是“工作担子不低于初三年”。而学校认定得分中,有6个项目是0分,最终只得6分。“陈老师由于被借调在外,4年间没有承担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不符合岗位晋级条件。”叶老师解释说,“这也是按照方案来做的。”

【区教育局说】

已约谈当事人,正调查

4日下午,记者致电当事人陈老师。陈老师一开始说“是校长打人”,随后又说“没这回事”,说完就把电话给挂了。

记者从同安区教育局德育科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教育局领导已经约谈陈老师,并将继续调查此事。而人事科相关负责人说,对城东

中学职称评定的程序是否合规也正在调查。“调查清楚后,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笔者】

教育一直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老师怎么做教育,学校怎么发展教育,一直被人们挂在嘴边,但真正的改革措施,又有多少呢?通过这次的教师殴打校长事件,应该给我们一个警醒,到底是多不合理的制度,才能让一个老师忍无可忍,到了挥拳打人的地步?希望有关部门能站在老师的角度好好反思一下,做出一些实际有效的改革措施。

第二篇:贵定县教育局校长和教师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贵定县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试行)》《贵定县中小学校长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的通知(讨论稿)

各镇(街道)教育指导站、中小学、幼儿园、县职校、县特校:

根据国家、省、州、县有关政策,县教育局研究制定了《贵定县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试行)》、《贵定县中小学校长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

1、贵定县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试行);

2、贵定县中小学校长管理暂行办法(试行)。

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一日

附件1:

贵定县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年国家主席令第15号)、《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教育部 中央编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9号)、《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教师[2012]13号)等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教育局依据国家、省、州、县有关教师(职工)管理的法规、制度,履行对全县中小学教师的编制、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考核管理等职能(本办法中的中小学教师含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幼儿教师、特校教师、职校教师及职工,下同)。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三条 全县中小学教师管理实行以县教育局为主和学校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 县教育局负责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管理,统筹规划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第五条 县教育局依据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和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全县中小学教师岗位聘任、常规管理、工资福利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第六条 全县各学校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省、州、县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政策和有关规定,自主管理本校教师。

第三章 教师编制

第七条 全县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坚持“精简、统一、优化、均衡、合理、高效”的原则,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

第八条 县教育局根据全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在县编委核定的教育事业编制总额内,统筹使用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标准核定各学校人员编制,并依据办学规模的变化及时调整学校人员编制,报县机构编制部门审核。

第四章 教师资格

第九条 全县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取得相应学段的教师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严禁未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

第十条 全县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由县教育局依法进行认定和定期注册;高级中学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资格由县教育局按程序报省、州教育主管部门认定和定期注册。

第五章 教师聘用

第十一条 县教育局在核定的教育事业编制总量内,每年年初根据教师自然减员、学科需求及生源变化情况,测算并申报当年教师补充计划,报县政府批准后,按照教师招聘的有关规定,协调组织教师招聘工作。

第十二条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州审批、县考试、校聘用”的教师管理制度。从2014年起,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不含县城)新进教师,一律实行全县统招统派、经费由用人学校负担、县教育局负责管理、农村学校使用的补充新机制。第十三条 健全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机制。按照“优化高中、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队伍、补足配齐幼儿教师队伍”的原则,结合实际需求,通过县级财政统筹的渠道,每年公开择优招录一定数量的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补充到高中、职业技术学校任教;招录一定数量的幼儿师范类(镇中专、街道专科)以上学历的优秀毕业生,补充到幼儿园任教。

第十四条 全县中小学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制。受聘教师必须是正式在编人员,具备教师资格,取得相应学段教师资格证书。

第十五条 全县中小学校按照“平等竞争、双向选择、公开公平、择优聘任”的原则,在核定的编制内,根据工作需要和岗位设置管理的规定,设置工作岗位,制定岗位职责,确立岗位工作量、工作目标、上岗条件及岗位待遇,严格按照聘任程序与应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第十六条 学校根据聘任合同,履行管理职能,可以按有关程序解聘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按有关程序予以解聘:

(一)敬业心、事业心不强,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或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大多数学生、家长不满意,社会反响大的;

(二)讽刺、挖苦、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连续事假超过一个月或者一年内累计事假超过两个月的,以及经常迟到、早退、旷工,经批评教育不改的;

(四)违反工作规定,发生安全责任事故或者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连续两年考核为不合格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教育局按有关程序予以开除:

(一)师德败坏,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

(三)严重违反国家政策法规,给予开除处分或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第十七条 教师聘任上岗后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岗位绩效工资应与教师师德表现、工作量、工作质量直接挂钩,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全县中小学校应严格按照省、州、县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制定考核细则,并每学期或学年组织考核兑现。

第六章 教师调配

第十八条 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保持相对稳定。县教育局根据中小学校编制和岗位设置情况,结合实际需求,对教师进行适当调整。教师调配一般在每年暑假期间进行,学期和学年中间原则上不调整教师。

第十九条 全县中小学教师调配按照“学科需求、均衡配置、适当调整、合理流动”的原则进行。教师流动应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教师资源均衡配置。超编学校教师可以向缺编学校流动,鼓励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轮教,鼓励、倡导教师终身从教。

第二十条 全县中小学校每年暑假前根据生源及学科教师减员情况,向县教育局提出教师需求报告。县教育局依据学校人员编制和学科教师实际需求,拟定教师调配方案,通过公开选拔、考试考核等方式公开选调教师。

第二十一条 教师申请调动必须由本人书面提交申请,在调入学校(单位)有空编、有空岗和不影响调出学校工作的前提下,由调出学校(单位)签署明确意见,提交县教育局登记。县教育局根据调配方案审核并确定拟调对象,统一组织教师选调工作。镇(街道)内中小学教师调整,由镇(街道)教育指导站根据岗位设置和工作需要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

严禁教师外借和改行调动。中小学教师原则上不得调出教师队伍。未经县教育局批准,严禁中小学教师报考公务员及县内外其它单位招聘考试(未经批准擅自报考的,县教育局不办理档案和工资转接手续)。

第二十三条 实行新录用教师在农村中小学任教服务期制度。从2014年起,通过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新机制招录的教师,统一按省新机制教师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通过县级财政统筹招录的教师,在农村学校工作未满5年的,原则上不得提出向外乡镇学校调动的申请;在农村学校工作未满7年的,不得提出向街道学校调动的申请。同时,对分配或调动到新的单位工作未满3年的教师,无特殊原因一般不得提出向本乡镇学校间调动申请(高中因学科短缺或教学需要公开选拔的教师可不受在农村中小学任教服务期限制)。

第七章 教师培训

第二十四条 教师培训由县教育局统一组织。继续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和教师培训学分制度。按照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应用国家、省、州、县教师培训平台和优质资源,采取顶岗置换研修、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等多种模式,开展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引导教师树立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学生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县中小学校应结合全县教师培训规划,制定学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加强校本培训管理,把教师培训情况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岗位聘任、绩效考核、晋职晋级、表彰奖惩的重要依据。第二十五条 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师专业培训和教师管理的全过程。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完善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教师调配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

第二十六条 鼓励教师参加高层次学历学习。对全县中小学教师接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给予支持。教师申请在职进修或攻读硕士研究生,须经学校同意报县教育局批准后,方可办理报考手续。

第二十七条 凡参加脱产学习的教师,脱产学习期间不得带薪学习(不享受绩效工资、薪级和岗位津贴、农村教师津贴等在职教师津补贴)。脱产学习教师在学习期满后,应在规定时间内,持毕业证和学籍档案(或者有效学习成绩结业证明)到县教育局报到。学习期满返岗的教师原则上安排到原学校工作,逾期未到县教育局报到或未到岗的,按自动离职处理。

第二十八条 加强对星级教师、骨干教师、名教师的培养。实施以培养省、州、县、校星级教师、骨干教师和州、县名教师为目标的培养计划。

第二十九条 新补充教师上岗前必须接受岗前培训。

第八章

教师职称评聘

第三十条 取得教师资格并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认真履行教师岗位职责,符合职称(职务)晋升条件的教师,可申请参加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第三十一条 县教育局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结合中小学校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全县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评审与岗位聘用工作。

第三十二条 全县中小学教师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且具备履行岗位职责条件的,在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职数内,可聘任到相应岗位并享受相应待遇。教师职务评聘应向长期在农村学校及村小、教学点工作的教师倾斜。街道学校教师评聘高级职称(职务),必须有一年以上在镇级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

第三十三条 坚持教师职务聘任与岗位责任相统一。全县中小学校负责对聘任期满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进行考核。对不能履行岗位职责的教师,可以低聘或者由学校调整其工作岗位,并按调整后的岗位享受相应工资待遇。

第三十四条 全县中小学教师因工作调动调整岗位,必须与原聘任学校(单位)解除聘任关系,申报参加新调入学校(单位)的岗位聘任,并按新聘任的岗位享受工资待遇。调入学校(单位)根据本单位岗位设置及实际聘任情况,在岗位空缺的情况下,可以按程序择优聘任其到本学校(单位)空缺岗位,并上报县教育局审批(如调动教师原聘任岗位是小高8级,调入单位无小高8级岗位空缺,只有小高10级或只有初级12级岗位空缺,新调入教师只能聘任到调入单位空缺的10级或12级岗位,并按新聘任岗位重新核定工资待遇)。

第九章 教师请假

第三十五条 婚假。全县中小学教师婚假提倡在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进行。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外县市教师可据实增加路程假)。晚婚的教职工(男25周岁以上、女23周岁以上),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可增加婚假10天。

第三十六条 丧假。全县中小学教师本人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或配偶父母死亡时,可给予丧假3天(外县市教师可据实增加路程假)。在规定的婚、丧假(包括必要的路程假)期间,工资、津贴等待遇照发。如确有特殊情况经批准续假的,续假期间的待遇按事假对待。

第三十七条 产假。全县中小学女教师法定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晚育增加30天(女性25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小孩的)。请产假必须有计生部门的生育指标证明,无生育指标的不批产假。产假期间办理独生子女证的增加90天。

第三十八条 病假。全县中小学教师因病离岗治疗的,必须按规定程序履行请、销假手续。由本人提供县级以上医院(急诊除外)的诊断证明并书面请假,报经学校和县教育局批准后,方可离岗治疗。病假销假时必须提供病假期间检查和治疗的相关原始资料,如《病历》、病情证明、住院出院手续、住院一日清单、药费结算发票等。

第三十九条 事假。由于教师执行寒、暑假制度,一般不允许请事假,需处理私事的应安排在寒、暑假期进行。确有特殊原因需请假的,本人先提出申请,经学校批准后方可离校。未经批准私自离岗者,按旷工处理。教职工请事假一年累计不得超过15天,其中,工作年限不足5年的,请事假不得超过7天。

第四十条 请假手续。请假人事先递交请假申请,按权限审批和办理请假手续,安排好工作交接后,方可离校。假期期满,必须按时返回岗位并销假。确需延长请假时间的,应在原请假期限内申请续假。未经批准,自行延长假期时间的,按旷工处理。

第四十一条 批假权限。中小学教师病、事假在三天以内的,由所在学校校长审批,病假在三天以上一个月以内的,事假在三天以上十五天以内的,由所在学校签署意见,报镇(街道)教育指导站长审批。全县中小学教师病假在一个月以上的,事假在十五天以上的,由镇(街道)教育指导站长(县直学校校长)审批签署意见后,报县教育局局长或分管副局长审批。

全县中小学教师婚、丧、产、病、事假期间的待遇,按黔人福【1995】08号文件及县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全县中小学教师退休、调资以及死亡后丧葬抚恤金和遗属补助政策按全县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有关办法执行。

第十章 考核与奖惩

第四十二条 落实教师考核制度。参照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采取平时考核与考核、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学校考核与学生、社会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每年对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教学效果、工作实绩和培训学习等情况进行考核(可与教师绩效考核一并进行)。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评优表模、绩效工资、职务评审、提拔任用和实施奖惩的基本依据。对教师的考核以镇(街道)教育指导站(县直学校)为主组织实施,教育局定期抽查。

第四十三条 健全教师奖励机制。对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显著,以及在教育工作中有其他特殊贡献的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由学校或报请县、州、省、国家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予以表彰奖励。

第四十四条 严格教师岗位管理。对考核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应组织参加离岗培训。经培训仍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应调离教学岗位或安排待岗(培训及待岗期间待遇按脱产学习的教师执行)。对未请假擅自离岗和请假逾期不归的中小学教师,学校应及时下达限期返岗通知书,并上报县教育局按有关规定从严给予处理。对弄虚作假,以虚假证明和事由骗取假期以及病、事假期间在外任(兼)课或从事其它工作的中小学教师,一经查实,即取消其批准的病、事假期,按旷工处理。

第四十五条 全县中小学教师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执行国家、省、州、县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管理的有关规定,履行教师职责。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省、州、县政府及县教育局有关教师管理规定的中小学教师,应视其情节,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人力资源部、监察部第18号令),给予警告、记过、降级、开除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章 教师交流

第四十六条 实行教师轮岗交流制度。从2015年起,对男45周岁、女40周岁以下,取得中、高级职称(小学高级、中学一级、中学高级)的街道学校教师(含幼儿教师),在聘任到高一级岗位职务时(由10级聘任到9级或9级到8级、由7级聘任到6级或6级到5级),必须有聘任现岗职务(小学高级、中学一级、中学高级)期间到镇农村学校(幼儿园)轮岗交流服务1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已在农村学校工作时间满15年的教师除外)。同时,县教育局每年从40周岁以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中,选派5%至10%的教师到街道学校(幼儿园)跟岗学习或挂职锻炼。

第四十七条 实行教师支教奖励制度。鼓励街道学校(幼儿园)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支教。从2015年起,对申请并选派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支教的教师,根据支教学校的路程远近和支教工作情况,每人每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及奖励。

第四十八条 加强轮岗和支教教师的管理。实施教师轮岗交流的学校或支教受援学校负责对交流轮岗教师或支教教师的日常管理,并建立工作档案,为轮岗或支教期满考核提供依据。教师轮岗交流或支教期满,由县教育局组织考核,并对交流轮岗或支教教师工作作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的鉴定。

第四十九条 落实轮岗和支教教师待遇。教师轮岗交流或支教期间,其人事关系、工资待遇等保持在原单位不变,并依据考核鉴定结果享受其相关待遇。对轮岗交流的教师,经考核达到“合格”及以上等次的,除同等享受原单位教师待遇外,根据路程远近,每年给予一定的交通费和通讯费补助;对选派的支教教师,经考核达到“合格”及以上等次的,除享受原单位教师待遇和支教奖励补助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级、晋职、评优,优先聘任到高一级岗位职务;对轮岗交流或支教期间考核为“优秀”等次的,优先列为上级表彰对象,考核为“不合格”等次的,延长轮岗交流或支教时间,不享受轮岗交流或支教补助、奖励及其他优惠政策。第五十条 健全农村学校教师激励机制。对在的农村学校的教师,在落实农村教师津贴,实行“六个优先”,即:优先评聘中、高级职称,优先选拔到教育管理干部岗位,优先分配教师周转房,优先选派到国家和省州参加教师培训,优先评优表模,优先解决后顾之忧(如优先解决夫妻分居问题,在力所能及和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积极为其子女就业创造条件等)。全县中小学校根据“六个优先”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五十一条 发挥特级教师和省、州、县级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定期组织特级教师和省、州、县级名师、骨干教师组成讲学团,到农村中小学开展讲学和教学指导活动。建立优秀(示范)学校与薄弱学校、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对口支援制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县中小学教师。本办法中若有与上级有关规定相抵触的,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由县教育局负责解释。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附件2:

贵定县中小学校长管理暂行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县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努力建设一支思想过硬、博学多智、务实创新、决策民主、廉洁奉公、德才兼备的校长队伍,现根据《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教人[1991]38号)、《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教人[1992]76号)、《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中发[2002]7号)等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是法人单位,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全县中小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全面负责,承担管理学校的责任。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职校及特校。

第二章 职数设置

第四条 学校领导班子职数设置。学校学生数在500人以内的,原则上设校长1名、副校长2名;学生数在500人上的,设校长1名、副校长3名。独立设置的完全初中、完全小学,学生数在300人以上的设校长1名,副校长1名;学生数在300人以下的设校长1名,不设副校长。

第五条 县直学校领导班子职数设置。县直副科级及以上学校领导班子职数按县编委批复的领导职数设置;县直其它中小学校(幼儿园)设校长(园长)1名、副校(园)长2名(实验小学副校长原则上设3名)。第六条 学校党总支(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等党群领导职数按有关规定和章程设置。

第三章 任职条件

第七条 校长任职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

(二)具有先进的学习理念、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具备较强的学校管理实践能力、决策执行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

(三)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较强的指导教学、带领教师(职工)进行教育科研(服务教育)的能力;

(四)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为人师表,关爱师生,尊重师生人格,团结同志,廉洁自律,决策民主,群众威信高;

(五)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第八条 校长任职应符合以下具体条件:

(一)学历:中小学校长应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二)年龄:新任用的校长,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三)校长的任职一般应具有两年及以上的副校级干部任职经历。副校长任职一般应具有二年及以上的学校中层干部任职经历。

第九条 全县中小学校长必须接受校长岗位培训,并获得《校长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持证上岗。

第四章 选拔与任免

第十条 校长的选拔与聘任,必须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第十一条 全县中小学校长一般从学校后备干部和学校优秀中层干部中选拔。

第十二条 校长的选拔与聘任主要形式:

(一)择优聘任:通过个别酝酿、综合考察、集体决议等程序,从教育后备干部中择优聘任;

(二)民主选举:学校教职工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民主选举,教育局按程序对拟任人选组织考核;

(三)竞聘上岗。教育局集中组织考试考核,通过竞争择优聘任。第十三条 考察公示。对拟任人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

第十四条 任职谈话。对拟任职的校长,由组织部、人社局、县教育局主要负责人或受其委托的其他局领导进行任前谈话。

第十五条 校长的任免。根据干部管理的权限和程序,县教育局对全县各学校、县直属学校的校长及其它领导班子进行职务任免向县委提出任免建议。

第十六条 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县教育局对新聘任的校长实行任期目标责任管理。新任校长须拟订任期目标规划(学校、单位发展规划),报县教育局审核备案,作为任期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第十七条 实行任期制。校长每届任期四年,校长在同一学校受聘同一职位,原则上不得超过两个任期。

第十八条 实行干部交流任职制度。校长在同一学校任职满两个周期,经考核合格的,原则上应进行交流任职。不服从交流的,不再聘任校长职务。

第十九条 实行任职年龄限制制度。全县中小学校长,党总支(支部)书记年男满57周岁、女满52周岁、副校长(副书记)及工会主席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一般不再担任学校领导职务(属县委管理的干部按县委干部管理制度执行。其他领导干部任职年限比照全县中小学校长执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法定到龄退休前,应继续在原单位上班,不得离岗从事第二职业。

第二十条 校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以解聘: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正常履职或者其它不宜继续担任现职务情况的;

(二)自愿申请辞职被批准的;

(三)个人考核不称职的;

(四)在民主测评中不称职票数超过百分之四十或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票数之和超过百分之五十的;

(五)在任职期限内,学校或个人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

1、学校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

2、个人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或行政记大过及以上处分的。

第五章 职责与职权

第二十一条 校长的主要职责:

(一)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尊重、信任、团结和赏识每一位教师,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完善学校目标和绩效管理机制,实施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依法维护和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和待遇,关爱教师身心健康。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校管理中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依靠党组织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四)全面主持学校工作。领导和组织学校德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营造育人文化,注重德育管理,不断提升师生优秀品质;领导和组织学校教学工作。坚持以教学为主,遵循教育规律办学,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领导和组织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安全教育及课外活动;领导和组织学校后勤工作。配合党组织开展群团工作。

(五)注重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尊重学校传统和学校实际,科学提炼学校办学理念,开拓创新,创办特色学校。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推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的育人环境。

第二十二条 校长的主要职权:

(一)按照国家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规定,组织制定并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进行决策和统一指挥;

(二)根据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学校内部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对学校教职工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三)按程序提名任免学校的副校长、中层干部及下辖学校的校长,合理配置本学校(单位)教师资源;

(四)按照财务制度和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合理使用和管理好学校经费、财产;

(五)行使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赋予的其它职权。

第二十三条 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校长享有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赋予的权利,但必须承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第六章 议事规则

第二十四条 坚持学校重大问题集体讨论的原则。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须按照议事规则和程序进行,重大问题应经过校务会(行政会)议讨论后作出决策。校务会成员为校长、党总支(支部)书记、副校长、副书记和工会主席等。校务会议由校长主持,并负责决策。

第二十五条 学校重大事项包括:

(一)学校章程的制定和修改。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期工作计划的编制与制定;

(二)校内机构及岗位的设置,学校重大改革措施及规章制度的修定;

(三)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学校中层干部(下属学校)人事安排;

(四)学校经费预算、决算安排,重大基建项目、大宗购置和大额经费支出安排;

(五)教职工岗位聘任、考核奖惩、绩效分配、培训交流方案;

(六)其它重大事项。

第二十六条 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主要程序:

(一)校长根据上级党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经与学校党组织书记(副书记)酝酿,提出解决学校重大问题的初步设想;

(二)校长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

(三)校长与党组织书记(副书记)进行研究,形成共识和主导性意见,提交校务(行政会)会议;

(四)校长主持召开校务会议(行政会)讨论、决策。凡属教代会职权范围的事项,提交教代会审议;

(五)校长按照决策组织实施,党组织和教代会保证监督实施;

(六)在学校职权之外的重大事项,经请示按上级主管部门意见执行。

第七章 培训与培养

第二十七条 全县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工作应严格执行教育部培训规定。新任或拟任校长必须参加300学时的任职资格培训,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或“校长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校长培训每五年为一个周期。在职校长周期内必须接受累计不少于240学时的提高培训,并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校长培训期间的学习成绩和鉴定存入本人档案,作为校长续聘、考核、晋级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八条 全县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培训。根据校长成长规律,有计划地选派部分中小学校长参加高级研修,努力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学校管理方面的专家型校长。

第二十九条 建立校长挂职锻炼制度。县教育局有计划的适时选派校长(园长)到知名中小学(幼儿园)及教育行政部门挂职锻炼。建立新任校长、薄弱学校校长与名优校长结对制度,充分发挥名优校长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第三十条 推进名校长建设工程。有计划开展名校长评选活动,建立名校长工作室,被评为县名校长的,优先推荐参评州名校长。开展校长论坛,使论坛成为校长成长的有效载体。

第三十一条 实施中小学校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制度。县教育局定期组织在全县中小学校通过民主推荐和公开选拔的方式选拔校级后备干部。建立校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并对后备干部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培训和锻炼,特别优秀的及时提拔到学校领导岗位上任用。校级后备干部推荐对象除符合校长任职的基本条件外,还需具备下列具体条件:教龄在5年以上、现任学校中层干部、年龄在35周岁以下(在高中任教、有5年以上学校中层岗位经历的可放宽到40周岁)。

第八章 考核与监督

第三十二条 校长任期内的工作由教育局组织考核。考核分工作考核、绩效考核和任期责任目标考核。校长的绩效考核与考核可同时进行,每年一次(副校长和班子其他成员与校长一并纳入考核)。校长考核有3次及以上为基本称职或2次及以上为不称职的,不得参加下一个任期的竞聘,副校长和班子其他成员一般不再担任相应领导职务。校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在任职期届满后进行。对不能胜任或严重违纪的校长将按程序予以罢免。对触犯法律的应依法报送司法部门处理。

第三十三条 县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对学校进行的督导评估,其结果纳入考核校长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三十四条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对校长进行每年一次的述廉制度(校长述廉可与述职一并进行)。严格执行党的纪律,模范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

第三十五条 建立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校长任职期间或离任时,由县教育局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组织或协调相关部门对校长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第三十六条 建立校级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制度。学校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又不够纪律处分的,由教育局予以诫勉谈话,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提出警告,限期改正。

第三十七条 校长应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第三十八条 全县中小学校长外出实行报批制度。县直正科级学校校长请假在五天以内的,向县教育局局长请假,五天以上的还要向县政府分管领导请假;属教育局管理的其他学校校长,请假三天以内的向教育局分管领导或值班领导请假,三天以上的向教育局局长请假,经批准并安排好学校工作后方可离校。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县教育局负责解释。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三篇:某某县教育局关于加强校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某某县教育局

关于加强校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构建风清气正、团结进取、干事创业的良好内部环境,促进全县教育和谐发展,现就加强校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结合当前教育中心工作任务,坚持以人为本、严格管理,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教师,创新内容形式、创新方法手段、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提高校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遵纪守法、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校长教师队伍。

二、充分认识加强校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为先。校长教师是推动全县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县教育系统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全县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有力保证。多年来,校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校长教师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传播知识文化、传承科学文明、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全县各级各类教育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综合教育水平连续保持全市领先,成为了全县各项事业的一面旗帜。这些成绩的取

得是全体校长教师上下同心、勤勉敬业、忘我工作的结果。加强校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确保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全县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关键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人们的行为选择日趋多样,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特别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已经成为思想文化的传播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这体现了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从客观上对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由于受当前社会环境的多方面影响,我县校长教师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明显。与新形势下教育工作要求相比,校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个别学校忽视对教师的正面教育和引导,个别教师对教育职业缺乏认同感;个别教师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淡薄,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个别教师缺乏法律、政策和师德教育学习,理想动摇、信念缺失、道德失范、言行无忌。各乡校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校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加强校长教师思想政治的学习教育

1、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坚定校长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校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各个方面,坚持不懈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入人心,让广大校长教师成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和示范者;开展理想

信念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共同的职业信仰;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增强校长教师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教育广大教师崇尚荣誉、弘扬正气、追求卓越。

2、强化形势政策教育,激励广大校长教师促进学校发展和投身教育教学。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2010年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任务。省市县也先后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各级教育规划纲要,全县教育事业面临着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逐年加大教育经费预算和资金投入力度,每年都召开全县教师表彰大会,对优秀校长教师进行奖励,保障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和校长教师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各乡校要结合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大力宣传我县教育事业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分析全县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解读当前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帮助广大教师认清当前形势、理解方针政策,全面、辩证、客观地看待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暂时困难和问题,坚信校长教师最终是改革的受益者。要针对校长教师普遍关心的工资待遇、养老保险等热点问题,把相关政策措施讲清楚,解疑释惑,增进共识。

3、加强教师法纪教育,增强广大校长教师法制意识和政治观念。要按照全国教育系统“六五”普法规划要求,立足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实际,强化基本法律培训,让广大校长教师既要掌握《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

等基本法律规定的权利,更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充分发挥校长教师在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网络文明、维护系统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在掌握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好《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广大校长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遵规守纪、为人师表、踏实工作。

4、加强师德教育,引导广大校长教师争做师德表率、育人模范。要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师德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广大校长教师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通过大学习、大讨论、大思考,引导广大校长教师学德、信德、修德、行德、务德,着力提升广大校长教师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要通过开展向魏书生、霍懋征、郭玉梅等全国优秀教师学习活动,号召广大教师向先进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爱岗敬业,勤奋耕耘,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模范事迹,宣传他们的崇高师德精神,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在教育系统形成积极向上、风清气正、团结进取、和谐发展的良好风气。要以优秀教师为榜样,立足本职岗位,奋发进取,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争做师德表率、育人模范和教学专家。

四、加强校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措施

1、进一步强化乡校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领导职责。各乡校要成立由班子成员和辖区内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为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乡校书记(校长)是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为直接责任人。各学校(幼儿园)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履行思想政治工作职责。各级领导小组和党员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赢得教职工的信赖。要紧密结合全县教育中心任务和

阶段性目标,制定实施思想政治工作总体规划、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要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要对各乡校思想政治工作责任进行量化、细化,建立失职追究制度,对于因重视不足、方法简单、疏于管理等原因,造成学校出现不稳定事件,或学校内部管理混乱、群众满意度差的,要严肃追究乡校书记、校长的责任。

2、充分调动基层学校党组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要有效发挥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学校党组织教育教师、服务教师的重要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提高乡校党组织建设规范化水平,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围绕“执教为民、创先争优”主题,健全“亲师爱生”、“亮牌示岗”等活动载体,动员组织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全体教职工干事创业。要认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和主题教育,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到每位教职工、落实到基层一线。要举办经常性的座谈会、恳谈会,做好日常面对面沟通和一对一谈心,了解校长教师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听取教职工意见和建议,找准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职工所思所盼所忧的契合点,真正把工作做到教师的心坎上,严防发生越级访、集体访等影响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的事件。要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教职工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教职工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工作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要给予特困教职工更多的关心关爱,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增强他们对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积极发挥学校工会等群众组织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学校工会是学校联系校长教师的桥梁和纽带,是校长教师利益的代表,要依法履行职能,按照促进学校发展、维护教师权益的原则,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及时就涉及校长教师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重要规章制度制定征求意见、提出建议,维护校长教师的合法权益;鼓励支持教职工学习专业知识,积极组织开展教学能手竞赛,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不断提高校长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召开程序规范的教代会,促进学校民主化管理进程。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教师成长,改善工作条件,关心教师家庭生活,时时处处为教师着想,增强广大校长教师的专业素质、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4、建立灵活多样的形式和载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各乡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校长教师管理过程之中,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日常会议、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相结合,做到有机融合、相互促进。要对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在人员、资金、物质等方面给予保障,购买必要的法律法规读本、教育政策解读、教师先进事迹光盘、典型案件资料等学习材料。要适应教师群体接受心理的新特点,广泛运用讲座报告、观看录像、展览展示、文体活动等喜闻乐见、形象生动的教育形式,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统一起来。要适应教师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的新变化,通过集中学习、小组讨论和自学等形式搭建教职工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平台,吸引教职工广泛参与,加强自我教育。

某某县教育局

二〇一二年二月一日

第四篇:任职呈报表个人总结(适合教师、教育局工作人员、教研员,校长)

本人一直以一名人民教师和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积极思考,力求在工作、学习上有进步,在党性修养上有提高。为认真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与策略,现将思想政治表现、业务水平和能力及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等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表现方面

一直以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鲜明的政治观点,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提高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在关键时刻不迷失方向。在实际工作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各项工作中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决反对一切企图将西藏分裂出去的图谋,反对一切形式的分裂活动;能正确看待和处理好个人与单位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筑牢自身思想防线,做到了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二、业务水平及能力方面

加强教育理论的研究,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把握教育政策;注重扩展知识结构,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确保工作中能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素养;培养强劲的研究能力,以胜任新时期的教研工作;提升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以更好地处理基层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关系。除上述能力要求外,本人还一直努力培养教学工作示范能力、信息整合能力等。

三、履行职责及完成任务方面

一是顾全大局,牢记工作使命,不忘自身职责,认真开展教学指导,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二是协同教研室其它人员加强对初中、小学毕业班教学的指导,强化中考备考复习工作。分学科召开了全县小学毕业班复习工作研讨会,举办了全县中考研讨会,帮助学校、教师分析教情、学情,诊断备考问题,研究应考对策;三是针对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新的变化,新上岗教师的成长需求,在全县教研活动中全面开展了传帮带活动,有力促进了全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专业成长。总之,任职以来,基本完成了目标工作任务。

四、存在的不足

参工以来,本人虽然做了许多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认真总结,感到值得反思的问题还很多,距离广大教师 ,局领导班子对教研工作的期望还有差距。如履行职责与自身能力方面离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动服务学校、服务教学、服务教师的意识还不强、对薄弱学科,薄弱学校建设还缺乏对策,行动还不迅速,服务与指导还缺乏实效性。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更好的解决问题,提升个人工作能力,全面完成工作目标。下一步,我要紧紧围绕机关工作要点,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总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强化工作职责,抓住我县教学工作中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为我县教育尽到自己应有贡献。

第五篇:州教育局 州编委办 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的实施意见

州教育局 州编委办 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工作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县市区教育局(办)、编委办、人社局,州属院校:

为加快推进全州中小学(含幼儿园,下同)校长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优化县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激发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内在活力,提升县域内校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根据《省编委办 省教育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的指导意见》(黔教师发[2014]241号)精神,结合我州实际,现就进一步推进县域内校长(校长是指学校校级管理人员,下同)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县域内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的意义 县域内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是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校长教师补充配备,改变县域内学校优质校长教师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校际之间差距,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县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县域内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的实施,使学校校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确保“县管校聘”管理机制的落实,才能激发校长教师队伍活力,为办好每一所学校提供有力保 1 障,加快教育快速发展。

二、明确定期交流轮岗工作目标、原则

(一)县域内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的目标

县域内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要遵循“因地制宜、县域统筹、城乡及校际相互流动、均衡配置、结构优化”的原则,以帮助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目标,以开展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工作为主要形式,建立有序交流、合理配置、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力争到2017年,全州基本实现县域内学校师资均衡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普通高中、职业学校按编制配足配齐教师。

(二)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原则

1、科学合理。遵循教育规律和校长教师成长规律,动员社会各方支持,创新校长教师管理模式,有序推进城乡、校际间校长教师相互合理流动,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全县教师总编制和总岗位结构比例范围内进行。

2、公开规范。规范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程序和办法,公开操作,严肃纪律,加强监督,交流轮岗方案要经教职工讨论、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

3、积极稳妥。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握工作重点和进度,循序渐进。

4、以人为本。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加大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妥善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引导校长教师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交流轮岗。

5、促进发展。保持和发扬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发挥校长骨干教师引领作用,推进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三、建立和完善定期交流轮岗工作机制

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需要,坚持校长教师队伍结构调整与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校长教师调整补充与能力提升相结合,在同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内,组织实施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相互合理流动,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与普通高中学校教师交流互通机制,有效开展交流互通工作,优化县域内师资配置,提高师资配置效益。

(一)定期交流轮岗范围。县域内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范围原则上在本县公办学校进行。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全面铺开。可先实行分片区交流,以县域内优质学校为龙头,联合周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形成若干片区或学区,进行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

(二)定期交流轮岗对象。

交流轮岗是指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从一所学校轮岗到另一所学校工作,人事关系转入新单位,可保留其所聘专业技术岗位。

1、交流轮岗必须是城镇学校校长教师向农村学校交流轮岗,优质学校校长教师与薄弱学校校长教师相互交流轮岗,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交流轮岗。

2、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每届一般3年,具体年限依隶属关系由县主管部门确定)的校长必须交流轮岗,其他校级管理人员参照执行,同一学校班子成员每次交流轮岗人数一般不超过班子成员的30%。

3、在同一所学校(小学以完小为单位)工作满6年及以上或学校学科岗位人员结构不尽合理的教师必须交流轮岗。

4、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校长教师队伍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每一所中小学学校每学年校长教师交流的比例,校长教师每年交流轮岗人数原则上应占交流对象的10%以上,其中城镇学校参加交流的省级特级教师、省级名师、省州级骨干教师比例不得低于交流教师总数的20%。没有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经历的教师要率先纳入交流轮岗对象范畴。

5、处于孕期、哺乳期或因病(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医院诊断)等原因不能坚持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在学校公示后,可根据实际暂不纳入当交流轮岗对象范畴,但延长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3年。在同一所学校工作不满6年的教师和任职不满一届的校长,在农村学校有10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的城区教师,以及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校长、不足10年的教师,原则上可不参与交流。为保 4 护学校办学特色,学校传统项目、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经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暂不纳入交流。

(三)交流条件

1、校长: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满2个聘期(每个聘期为3年),男校长50周岁、女校长45周岁以下。

2、教师: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6年或以上,男教师年龄50周岁、女教师45周岁以下。

3、符合校际交流轮岗条件的在职教师,本人自愿申请交流的。

(四)交流轮岗形式。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坚持组织选派、岗位竞聘、学校推荐与教师个人志愿相结合,按照人事调配的相关规定,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办学模式和手段开展校长教师校际交流轮岗工作,共享校长教师优质资源。校长教师交流原则上在暑假期间进行,交流轮岗人员应于每年8月15日前安排到位,并报同级编制、人社部门备案。

1、组织选派交流。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同制定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将应交流校长教师指标落实到每一所学校,确定交流校长教师人员名单,安排到学校工作。

2、岗位竞聘交流。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做好县域内中小学校长教师岗位竞聘指导实施工作,促进校长教师校际交流轮岗。

3、学校推荐。学校根据校长教师交流的有关规定和本校校长教师队伍的实际,制订交流计划。主要依据校长教师在本校连续工作时间,积极推荐符合规定条件的校长教师分期分批进行交流,报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具体岗位。

4、自愿申请交流。符合校际交流轮岗条件的在职校长教师,可自愿申请参与交流轮岗的,不受交流轮岗任职任教时间限制,由学校报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具体岗位。

四、完善定期交流轮岗管理机制

(一)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652号)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有关规定,以及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县教育、编制、人社部门按职责分工实施教师管理,负责教师资格认定、招考聘用、人员交流、职称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职能;县编制、人社部门对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员工的人事管理实施宏观管理、指导和监督,县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教师工作,中小学校长交流轮岗按干部管理权限执行。

(二)统一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待遇制度、编制标准、岗位结构比例、招考聘用、考核办法、退休教师管理和服务,县域内农村学校和县镇学校统一编制标准核定教职工编制。

(三)建立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县域内学校校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的管理模式,并具体负责实施县域内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工作,从管理体制上保障和促进校 6 长教师资源合理交流轮岗和配置。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后产生学校间编制、岗位结构比例、人事关系变化的,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报同级编制、人社部门备案。

(四)县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制度。统一县域内学校教师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并向农村边远学校倾斜。根据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完善县域内学校教师考核机制,统一考核程序和办法,指导学校规范开展教师考核工作。建立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的退休教师管理和服务机制,落实好退休教师的政治和生活待遇,引导、支持离退休教师发挥作用,继续服务教育事业发展。逐步缩小县域内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师资配置差距,为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统筹配置师资奠定基础。

五、为定期交流轮岗提供良好保障

(一)加大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各县市要结合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师资均衡配置的需要,选择距离学校较近、环境适宜、交通方便的地点,采取改建、新建、租借等多种形式,加大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并优先保证校际交流轮岗教师使用,切实解决参与交流轮岗教师的住房问题。

(二)完善教师校际交流激励机制。要切实解决教师轮岗交流中工作、生活等困难,要将长期在农村任(支)教,有实际困难的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在推荐县级以上各类荣誉及学术称号时,被评人近5年来具有1年以上交流轮岗任教工作经历的优先;新选拔任用校长时优先 7 任用具有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管理岗位任职经历人员。对主动参与校际交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教师,在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具备中、高级职称资格的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优先聘任中、高级职务;交流轮岗到异校中、高级岗位的教师,其在原学校聘任的中、高级职务的细分等级应保留。鼓励和支持条件成熟的地方探索建立交流教师津补贴制度。交流轮岗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教师,参与“二次交流轮岗”时,应优先考虑其交流轮岗意愿。参与过校际交流轮岗的教师退休时,由所在地县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其在当地曾任教的一所学校,为其提供退休管理和服务。

(三)发挥教师职称评聘导向作用。实施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任(支)教服务期制度,引导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支)教1年以上经历,其中城镇义务教育学校40周岁以下(含40周岁)青年教师评聘高级职称职务,各地结合实际可适当增加任(支)教经历年限。对扎根基层、从事本专业工作、考核合格以上等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本科、专科、中专学历并在基层工作分别满4年、6年、9年的,可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具有本科、专科、中专学历,基层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分别满12年、16年、20年,担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2年的,申报认定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四)加强校长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带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切实开展农村教师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加大农村学校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加强中小学校长后备力量培养工作,将优秀的年轻教师、特岗教师纳入培养范畴,建立符合后备干部成长规律的选拔培养的长效机制,为各地中小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供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力量。

六、加强交流轮岗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县域内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各县市政府要成立县域内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县域内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工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机构编制部门要共同成立县域内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工作小组,县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县域内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

(二)加强政策宣传。各县市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优化师资配置的政策,要做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多形式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服从教育大局,消除思想顾虑,自觉参与交流轮岗。积极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大力支持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为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创设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三)科学编制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规划。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教育发展的现状,根据学校布局调整和生源变化及校长教师队伍的编制、职数、分布、结构、工作年限等实际情况,科学编制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中长期规划和交流计划,组织实施校长教师分期分批开展交流轮岗工作。

(四)加强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管理。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管理办法,加强交流轮岗校长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强化跟踪管理,加强对交流轮岗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和管理。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03〕73号)等相关法规对不服从交流轮岗工作安排、拒不到岗、不履行岗位职责等违纪违规行为的校长教师进行处理。

(五)提高交流轮岗工作成效。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正确处理教育均衡与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好校长教师交流与学校办学特色传承的关系,尊重教师个人诉求与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确保校长教师队伍的稳定。组织城镇学校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交流轮岗,优质学校校长骨干教师与薄弱学校校长教师相互交流轮岗,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交流轮岗。注意保护和发扬学校办学特色,推进优质学校和 10 薄弱学校、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共同发展,不断提高师资配置效益,整体提升教育质量。

(六)加大监督力度。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肃纪律,规范交流轮岗工作程序。纪检部门要加强监督,杜绝腐败现象产生,坚决防止“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以及因交流轮岗而加剧部分学校教师编制超编、优质师资资源集中、中高级人数超比例等现象的发生,切实维护参与交流轮岗校长教师合法权益,维护教师队伍稳定。

(七)各县市教育、编制、人社部门要共同制定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各县市于2014年12月10日前将具体实施方案报州教育局、编委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下载厦门教师不满职称评定挥拳打校长 教育局介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厦门教师不满职称评定挥拳打校长 教育局介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