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学习、工作、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取向;它不仅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也是一种经验的理论提升过程;不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也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创建个性化、特色化学校的主要途径之一。校本教研要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为指导,以教育理论为指南,以师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教育创新为动力,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方法去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为此,马场垣金星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以本校校情为基本点,以推动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以促师资、促质量、促校风、促声誉为根本点,向教研要质量,靠教研上水平。因此我校特制定校本教研计划。
二、工作目标
1、大力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水平,着力打造一支校本教研理论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
2、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优质课、新课程展示课、公开课为载体,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案例研究,努力形成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继续加强校本教研组织建设,强化以备课为基本单位的校本教研组织体系,健全备课的校本教研功能。
(1)注重对跨学科、跨年级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帮助,使其真正发挥学科综合的校本教研作用。
(2)重视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力争使我们的校本研训发挥长效作用。
三、工作思路
1、以自我反思为依托,加强教师的理论培训。
教师的自我反思包括课程实施前的反思,课程实施中的反思,课程实施后的反思;包括课程实施者的反思。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理论认识水平,对自己的课程有较高的理论分析,这就促使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组内组织的校本培训,同时自己积极学习有关理论。
2、以同伴互助为载体,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实践能力。
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议课等活动,使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在同伴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从而达到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实践能力的目的。
3、以专业引领为契机,提升教师校本理论研究与校本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水平。
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的教师都具有较为丰富的校本教学实
践经历,也都具有一定的校本教研理论水平。但在如何将校本教研理论较好地运用于校本教学实践,在校本教学实践中如何总结概括出自己的校本教研理论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专业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四、具体措施
1、健全业已存在的良好的学习机制,加强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学习,夯实教师的自我反思的理论基矗
坚持每周三下午的学习时间不动摇,平时加强自我学习。通过学习,掌握先进的校本教研理论。着重把握、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学通、学透,力争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
2、积极投转载自百分网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第二篇: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学习、工作、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取向;它不仅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也是一种经验的理论提升过程;不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也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创建个性化、特色化学校的主要途径之一。教本教研要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为指导,以教育理论为指南,以师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教育创新为动力,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方法去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为此,马场垣金星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以本校校情为基本点,以推动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以促师资、促质量、促校风、促声誉为根本点,向教研要质量,靠教研上水平。因此我校特制定校本教研计划。
二、工作目标
1、大力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水平,着力打造一支校本教研理论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
2、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优质课、新课程展示课、公开课为载体,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案例研究,努力形成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继续加强校本教研组织建设,强化以备课为基本单位的校本教研组织体系,健全备课的校本教研功能。
(1)注重对跨学科、跨年级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帮助,使其真正发挥学科综合的校本教研作用。
(2)重视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力争使我们的校本研训发挥长效作用。
三、工作思路
1、以自我反思为依托,加强教师的理论培训。
教师的自我反思包括课程实施前的反思,课程实施中的反思,课程实施后的反思;包括课程实施者的反思。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理论认识水平,对自己的课程有较高的理论分析,这就促使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组内组织的校本培训,同时自己积极学习有关理论。
2、以同伴互助为载体,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实践能力。
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议课等活动,使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在同伴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从而达到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实践能力的目的。
3、以专业引领为契机,提升教师校本理论研究与校本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水平。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的教师都具有较为丰富的校本教学实践经历,也都具有一定的校本教研理论水平。但在如何将校本教研理论较好地运用于校本教学实践,在校本教学实践中如何总结概括出自己的校本教研理论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专业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四、具体措施
1、健全业已存在的良好的学习机制,加强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学习,夯实教师的自我反思的理论基矗
坚持每周三下午的学习时间不动摇,平时加强自我学习。通过学习,掌握先进的校本教研理论。着重把握、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学通、学透,力争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
2、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实践,提高校本教研实践能力。
(1)积极参加学校校本研讨。通过研讨,教师们交流校本教研心得体会,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也可以展现我校近年来的校本教研成果。
(2)大力推荐富有特色的新课程教学课和优秀远程教育资源课程,参与学校的新课程展示。形成展示课设计、案例、反思等多样形式的呈现。
(3)以示范公开课为载体,大力推进教学案例分析研究,教学反思撰写,教育叙事研究以及富有教师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的撰写,同时注意保存研究资料,及时上交教导处,真正使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发挥长效作用。
(4)增强集体备课的实效,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同伴互助效能。每次重大的校本教学活动(如优质课、新课程展示课、教学论文等)都应该以备课组为组织单位进行集体备课,至少本备课组的成员都应该参加,必要时可以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务必使每次集体备课都能发挥集体的智慧,集体成员之间的思想相互交流,互相碰撞,产生集体智慧的火花,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真正提高校本教研能力的效果。
(5)重视听课调研,进行阶段小结与反馈,促进校本教学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听课调研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校本教学过程中,对校本教学理念的领会贯彻情况,教学行为的转变情况以及师生角色的定位等情况。对好的、富有特色的课堂及时总结推广,对存在问题的课堂及时指出,及时改进。
(6)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将教校本教研实践中的问题理论化,通过理论研究,形成理论系统,再对校本教研进行理论指导。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及时形成研究成果,同时注意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3、依靠专业引领,提升校本教研整体水平。
1)真正发挥我校名师、新秀、骨干等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整体校本教研水平的提升。
2)发挥教研组的优势,经常性的进行教研组的交流,互通有无,通过向其他教研组学习,博采众长。
3)通过走出去的方式,积极主动向上级领导、专家及兄弟学校取经,通过引进来的方式,请一些专家来讲座,来引领。
附表:金星学校校本教研主要活动安排 周次
主要活动及主要内容
1、制定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2、业务学习
3、第一次课题组研讨
4、集体备课、公开课
5、优秀公开课听课、评课、议课
6、集体备课
7、新课程展示课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评析、研讨
8、第二次课题组研讨
9、听课调研总体反馈,理论学习
10、业务学习
11、备课组活动(集体备课)
12、新课程专题讲座
13、第三次课题组研讨
14、教学论坛活动
15、集体备课
16、收集整理各项材料
17、评选优秀公开课
18、期末复习
第三篇: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草川中学2012一2013学第一学期
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研能力,依靠教研解决在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教中有研,研中有教”的课堂教学特色,推动我校教研课改迈上新台阶,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立足“校本”,搭建平台,兴师重教,铸造品牌。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确保学校教研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使我校的教研教改活动有序正常进行,使教研活动形成经常化、制度化,切实规范教研活动,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业务水平,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主要任务
1、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习贯彻学校各项教育教学规章制度。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德育优先、能力为本”的教学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中学教育的教学规律,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制定、学习和研究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明确目标、教学要求,研究教学计划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制定授课计划,确定学科考试的内容与方法。多教师平行课要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制定相同的授课进度计划。
3、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使教师在掌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要求、教材体系、重点难点的基础上,研究处理和使用教材的方法,研究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教学。把培养学生基本素质放在首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中心目标。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启发、引导、爱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结合教学质量评估,经常性组织相互听课,每周要组织公开课不少于一次。通过互相听课,评课,组织经验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5、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教学规律和教学技巧,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三、建立校本教研的各项制度
1、建立备课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各教研组每学期至少要组织好五次以上上档次、有质量的公开课。公开课,课前要集体备课,课后要认真评议、总结、反思,以此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推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使公开课真正起到教学研究的作用。
2、建立教师个人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师应认真完成教研组交给的备课任务,认真准备并在教研组讨论时积极发言;认真参加听课、评课活动,每人每期听课不少于16节;在教学实践的同时,中高级教师必须开展“六个一”活动;要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切实落实好常规教学,认真做好对学生的做业评价。
3、认真做好校本教研反思
(1)教师要及时认真地撰写课堂教学反思和教育教学反思,每位教师每周至少要有一次教学反思,阶段性反思(理论反思)或撰写反思文章每学期不少于2篇,提倡写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与教学行为的叙事案例。每学年撰写一篇以上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
(2)教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反思的类型。如“课后反思”、“周后反思”、“月后反思”、“期中反思”。
(3)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与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教师把自我作为意识对象,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四、立足课堂,以研促教
1、教研重点
课堂教学是抓质量之本,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质量是一节课一节课上出来的,只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切实按课程标准办事,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优化教学过程仍是我们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积极开展新标准理念下的教学方式的研究,能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重点进行“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三种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力求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1)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教与学的关系(3)结论与过程的关系
(4)认知与情感的关系
2、基本要求
(1)确保教研组集体研讨的时间。每两周至少一次教研活动,时间不少于两课时(包括集体备课)。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本学科课改精神,学习有关教学理论,同时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讨上课技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2)规范教研活动的内容。人人必须要做到四个一:做好一次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上好一堂教学研讨课,写好一篇教研总结,每次听教研课后填写一份评课表。
(3)认真组织开展好教研活动。努力使教研活动体现三化:活动时间经常化,活动内容专题化,学习主题的序列化。集体备课注重三个结合:与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相结合,与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与学校课题研究相结合。
(4)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有能力的教师可确立一个课题,自己确定研究方案,每一次教研活动将围绕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交流和总结,真正把教研和科研结合起来,把教研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起来。
五、重视校本教研管理工作
1、成立以校长为主、副校长牵头、教导主任负责、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教研与培训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管理。
草川中学 2012年 9月
第四篇: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通用)
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研能力,依靠教研解决在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教中有研,研中有教”的课堂教学特色,推动我校教研课改迈上新台阶,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立足“校本”,搭建平台,兴师重教,铸造品牌。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确保学校教研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使我校的教研教改活动有序正常进行,使教研活动形成经常化、制度化,切实规范教研活动,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业务水平,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主要任务
1、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习贯彻学校各项教育教学规章制度。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德育优先、能力为本”的教学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制定、学习和研究专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明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要求,研究执行专业教学计划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制定授课计划,确定学科考试、技能考核鉴定的内容与方法。多教师平行课要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制定相同的授课进度计划。学科考试及技能考核鉴定的内容和方法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各学科考试和技能考核鉴定要采用灵活多样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3、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使教师在掌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要求、教材体系、重点难点的基础上,研究处理和使用教材的方法,研究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教学。把培养学生基本素质放在首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中心目标。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启发、引导、爱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结合教学质量评估,经常性组织相互听课,每学期要组织公开课不少于一次。通过互相听课,评课,组织经验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5、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教学规律和教学技巧,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6、研究教科研立项工作,倡导良好的学术氛围。
三、建立校本教研的各项制度
1、建立备课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各教研组每学期至少要组织好两次以上上档次、有质量的公开课,所选课题必须要有目的,有研究方向。公开课,课前要集体备课,课后要认真评议、总结、反思,以此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推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使公开课真正起到教学研究的作用。
2、建立教师个人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学年初制定好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认真完成备课组交给的备课任务,认真准备并在教研组、备课组讨论时积极发言;认真参加听课、评课活动,每人每期听课不少于17节;在教学实践的同时,中高级教师必须开展“六个一”活动;要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切实落实好常规教学,认真做好对学生的学业评价。
3、认真做好校本教研反思
(1)教师要及时认真地撰写课堂教学反思和教育教学反思,每位教师每周至少要有一次教学反思,阶段性反思(理论反思)或撰写反思文章每学期不少于2篇,提倡写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与教学行为的叙事案例。每学年撰写一篇以上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
(2)教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反思的类型。如“课后反思”、“周后反思”、“月后反思”、“期中反思”。
(3)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与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教师把自我作为意识对象,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四、立足课堂,以研促教
1、教研重点
课堂教学是抓质量之本,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质量是一节课一节课上出来的,只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切实按课程标准办事,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优化教学过程仍是我们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积极开展新标准理念下的教学方式的研究,能用《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重点进行“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三种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力求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1)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教与学的关系
(3)结论与过程的关系
(4)认知与情感的关系
2、基本要求
(1)确保教研组集体研讨的时间。每两周至少一次教研活动,时间不少于两课时(包括集体备课)。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本学科课改精神,学习有关教学理论,同时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讨上课技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2)规范教研活动的内容。人人必须要做到四个一:做好一次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上好一堂教学研讨课,写好一篇教研总结,每次听教研课后填写一份评课表。
(3)认真组织开展好教研活动。努力使教研活动体现三化:活动时间经常化,活动内容专题化,学习主题的序列化。集体备课注重三个结合:与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相结合,与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与学校课题研究相结合。
(4)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有能力的教师可确立一个课题,自己确定研究方案,每一次教研活动将围绕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交流和总结,真正把教研和科研结合起来,把教研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起来。
五、重视校本教研管理工作
1、成立以校长为主、科研主任负责、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教研与培训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管理。校领导要下教研组或备课组参加教研、指导教研。
2、要结合实际操作和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努力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我校现有两个县级以上的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来解决我们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课题研究来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通过课题研究使全体教师能站在理论的最前沿,达到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理论素质的目的。
第五篇: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校本教研计划
奎勒河中心校
2016年3月
校本教研计划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研能力,依靠教研解决在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教中有研,研中有教”的课堂教学特色,推动我校教研课改迈上新台阶,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立足“校本”,搭建平台,兴师重教,铸造品牌。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确保学校教研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使我校的教研教改活动有序正常进行,使教研活动形成经常化、制度化,切实规范教研活动,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业务水平,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主要任务
1、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习贯彻学校各项教育教学规章制度。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德育优先、能力为本”的教学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制定、学习和研究专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明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要求,研究执行专业教学计划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制定授课计划,确定学科考试、技能考核鉴定的内容与方法。学科考试及技能考核鉴定的内容和方法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各学科考试和技能考核鉴定要采用灵活多样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3、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使教师在掌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要求、教材体系、重点难点的基础上,研究处理和使用教材的方法,研究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教学。把培养学生基本素质放在首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中心目标。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启发、引导、爱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结合教学质量评估,经常性组织相互听课,每学期每位教师要组织公开课不少于一次。通过互相听课,评课,组织经验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5、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学习课程标准和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教学规律和教学技巧,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6、研究教科研立项工作,倡导良好的学术氛围。
三、建立校本教研的各项制度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各教研组每学期至少要组织好两次以上上档次、有质量的公开课,所选课题必须要有目的,有研究方向。公开课,课前要集体备课,课后要认真评议、总结、反思,以此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推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使公开课真正起到教学研究的作用。
学年初制定好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认真完成备课组交给的备课任务,认真准备并在教研组、备课组讨论时积极发言;认真参加听课、评课活动,每人每期听课不少于20节;在教学实践的同时,教师必须要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切实落实好常规教学,认真做好对学生的学业评价。
教师要及时认真地撰写课堂教学反思和教育教学反思,每位教师每周至少要有一次教学反思,提倡写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与教学行为的叙事案例。每学年撰写一篇以上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
教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反思的类型。如“课后反思”、“周后反思”、“月后反思”、“期中反思”。
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与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教师把自我作为意识对象,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四、立足课堂,以研促教
1、教研重点
课堂教学是抓质量之本,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质量是一节课一节课上出来的,只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切实按课程标准办事,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优化教学过程仍是我们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积极开展新标准理念下的教学方式的研究,能用《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重点进行“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三种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2、基本要求
(1)确保教研组集体研讨的时间。每月至少一次教研活动,时间不少于两课时(包括集体备课)。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本学科课改精神,学习有关教学理论,同时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讨上课技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2)规范教研活动的内容。人人必须要做到三个一:做好一次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上好一堂教学研讨课,每次听教研课后填写一份评课表。
(3)认真组织开展好教研活动。努力使教研活动体现三化:活动时间经常化,活动内容专题化,学习主题的序列化。集体备课注重三个结合:与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相结合,与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与学校课题研究相结合。
(4)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有能力的教师可确立一个课题,自己确定研究方案,每一次教研活动将围绕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交流和总结,真正把教研和科研结合起来,把教研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起来。
五、校本教研分科研究方向
1、语文校本教研
本学期语文校本教研主要以集体备课为主,“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成为日渐兴起的一种教研新模式,更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 “重头戏”和“亮点”。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问题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预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拓展教学思路。“集体备课”最突出的功能是萃聚集体智慧,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互互惠,相得益彰,优化教学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
“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个人粗备——集体备课——个人细备。备课组要实行双周集体备课。每次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集体备课”时,除中心发言人作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各位科任教师在这一教案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 的最优秀的教学设计。这样每学期4次的集体备课势必会逐步提高老师的教研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学水平。
2、数学校本教研
数学校本教研主要以课前预习为主,因为当前,有很多教师不注意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还没有体会到课前预习的真正意义。因此,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预习新的理念,去发现新的规律。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自学习惯养成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有:
1、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不能自觉、按时、有质量地完成作业;学生的预习作业完成情况较差;学习中,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倾听他人的意见。
2、自主学习能力有待系统指导、帮助提高。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课堂上不善于发言,独立思考能力不强;个别学生对工具书的使用存在障碍;学生在自主搜集学习资料方面总体表现较差;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通过有效的预习,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应从提高预习质量上入手,明确预习的要求,指导预习的方法,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强化预习这个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方法策略:
1、要求教师在每次新课前给学生留预习提纲,要求学生回家认真预习。填写提纲。
2、教师新课前收齐学生写好的预习提纲,进行批阅。找出学生的共性问题,哪里预习的好,学生可能不讲就会,哪里学生还存在盲点和误区,需要教师在课上认真的讲解。
3、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侧重点,进行二次备课,在教案上体现出来。
4、要求教师把学生的预习提纲批阅好,上交教导处相关负责人手中,留存材料。
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奎勒河中心校
2017年 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