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时间:2019-05-13 16:0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题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题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篇:专题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专题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时政背景

材料一: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

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

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材料二:200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

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二、典型问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1)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2)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3)这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4)这是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5)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2.结合我国国情,运用所学知识从三个方面谈谈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必

然要求;(2)我国的人口众多,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3)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还较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促

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迫切

3.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更高、时间更长、任务更重,但它们又密切联系,互为条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言,建设“和谐社会”不仅是对“全面小康”的坚

持和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

标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阶段性目

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保证。同时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它们共同统一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4.就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谈谈你的看法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

力。(2)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

(3)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6)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7)解决好“三农”问题、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扶持弱势群体、逐步消除城乡

差别,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

5.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什么?简述其理由。

(1)最根本的是坚持经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这是因为: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集中

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③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

己的发展。④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才能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⑤社会主义初级要把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

点。

6.科学的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的关系既是前提与保证的关系,也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因为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

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所以二者是统一的。它们都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建设之中。

7. 国家还存在着哪些不和谐的因素?(至少说出三个方面)

(1)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

(2)城乡差距仍在扩大,分配不公矛盾凸显。

(3)存在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地区差距仍在扩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5)一些社会群体为改革发展作出的贡献与应得到的补偿不对等。

(6)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力多,城镇就业压力大,就业矛盾突出。

(7)人口增长速度快,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等等。

8.当今社会上还存在着哪些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和谐的现象?请为消除这些

不和谐的现象献计献策。

(1)一些人诚信缺失,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时有发生。②社会风气颓

废,各种赌博行为泛滥。③道德素质不高,精神空虚,封建迷信活动屡见

不鲜。④法制观念淡漠,违法犯罪现象普遍存在。⑤腐败现象屡禁一止,部门腐败和行业腐败依然存在。

(2)对上述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和谐的现象,我们必须: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

主义法国家;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

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③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④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使全体人民懂得依法

律已;⑤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8. 举三个事例,说明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各

地区经济协调发展;(2)国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

续发展道路;(3)我国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

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4)我国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保持社会的稳定。(5)我国正在花大力气解决“三农”问题、城镇“低保”

问题、就业与再就业问题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9、青少年学生怎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1)要树立崇高理想,要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2)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硬本领。

(3)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自觉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建设中去,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

(4)坚决同一切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为作斗争。

三、探究与实践

例题一: 为配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某校初三年同学开展了一次社会实

践活动。

(1)假如你要向有关政府部门提一份与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

相关的“提案”,你打算选择关于老百姓的哪些热点问题?答:看病贵,读书难,住房问题难解决。

(2)通过调查与观察,你认为当今社会上还有哪些不和谐因素?

(3)针对所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你准备提出哪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例题二: 党的第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人心,各

地各单位纷纷行动,落实到实处。某学校提出构建“和谐校园”。

(1)请你为该校构建“和谐校园”征集活动形式。(演讲比赛、主题班会,黑板

报、宣传画报,调查报告)

(2)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你所在的班级围绕构建“和谐校园”召开主题

班会,请你为班会设计一个主题。(构建和谐校园,从我做起)

(3)为了这次班会,班主任请你对校园不和谐现象进行做一次调查,你调查到

哪些不和谐因素?

(4)针对所调查到的不和谐现象,请你向学校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例题三:料一: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社会。

材料二: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呼声,创建平安校

园是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具有重大和现实的意义。

(1)为什么国家如此重视校园安全建设?

答:(1)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受到意外

事故和不良行为的侵害;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校园的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社会、学校、家庭、青少年自身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答:社会: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加

强立法和执法,使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学校:要大力加强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意识,严禁打架

斗殴。同时,完善安全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开展逃生、救护演练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家庭:父母对未成年人要尽到保护的义务,用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

人,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安全意识的教育。

自身: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积累生活经验,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

(3)围绕上述材料,以你所在班为单位,以“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写一份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将我校创建成一所优质文明的学校,提高我们广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克服和纠正学习、生活中的不文明言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特提出如下倡议:

①、努力学好各门功课,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认真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文明学生。

③、积极参与“创文明学校,做文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④、增强道德和纪律观念,举止文明,礼貌待人,不给他人起绰号,不乱扔垃圾。⑤、做到考试不作弊,不抄袭作业,积极举报各种不文明行为。

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投入到公民道德建设的活动中,不断提高道德素质,做一个举止文明的中学生。

XX中学XX班XXX

XX年XX月XX日

第二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提出的两个不同的战略思想,具有不同的含义。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单项目标,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任务。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任务,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心在“人”,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在“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来的。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有其自身的特点,互相不可取代,但彼此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二者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一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身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为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无论是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是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或重要阶段。

在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这两个概念。正确认识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基本实现工业化,使GDP在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将新世纪初的“总体小康”水平,变为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全体人民都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作为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阶段性反映,与在21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努力方向上都是完全一致的。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者又有一定的区别,第一,时限不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单纯是党和国家在至2020年期间的重要任务,而且还是一项更长期的战略任务,它将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第二,重点不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兼顾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同时,更注重社会建设。注意着重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矛盾。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主要任务是在兼顾加

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同时,更注重经济建设,努力完成所规定的经济计划指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者的关系还表现在: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把全面小康的目标简要概括为“六个更加”,其中包括“社会更加和谐”。并且提纲挈领地阐述了加强社会建设的基本思路、基本内容、基本原则。但总的说来,由于受到历史的局限,党的十六大还未能将就如何进行“社会建设”做一个专题来系统、全面地加以阐述。此内容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六中全会和总书记胡锦涛的多次重要讲话中得到了系统阐述和完善。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立足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和需要,针对将来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而作出的战略抉择。有利于党和国家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近几年来,我国社会方面的发展与经济方面的发展相比严重滞后。主要是:资源能源紧缺,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体制的深化改革进一步触及了深层次的矛盾问题;社会组织管理面临新问题,等等。只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全力解决上述问题和矛盾,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新形势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新的杰出贡献。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第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我们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只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完成此项历史任务。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第三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中央又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伴随这一新的战略思想的提出,必然会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芽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提出的两个不同的战略思想,具有不同的含义。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单项目标,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任务。众所同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所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要使我们的社会成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都属于社会建设的范畴。也就是说,和谐社会只是我国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而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的提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就是说,小康社会的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是全方位的建设。哪一方面的任务完不成,都不能叫做小康社会。因此说,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社会建设方面的目标,而建设小康社会则是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任务。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任务,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主义社会作为迄今为止人类最先进的社会,更要追求和实现社会的和谐。即使到了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也需要和谐。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决不是暂时任务,而是长期的目标。不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构建和谐社会,而且在整个漫长的社会主义社会都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而小康社会的建设则具有阶段性。小康水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到20世纪末,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这一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一个长时期的艰苦奋斗。因此,必须紧紧抓住2l世纪头20年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整个现代化建没的重要任务。但这种任务具有阶段性,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任务即告完成。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心在“人”,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在“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社会建设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厂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要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主要特征讲的都是社会关系,着眼点都是在“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对社会事务的管理、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质也是讲人的问题,只有做好人的工作,整个社会才能和谐。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需要社会的全面进步。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几个方面不能齐头并进,不分主次。由于我国当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只有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才能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小康社会的首要目标就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这些都是物质方面的指标,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实现。同时,经济是基础,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推动政治、文化、社会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心在“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心在“经济”,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有其自身的特点,互相不可取代,但彼此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二者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一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身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小康社会的建设包含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小康社会的时候,已经明确指出,小康社会不仅需要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而且同时也需要社会更加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理所当然地应该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不能想象只有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文化繁荣,而没有社会和谐的小康社会。因此,我们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共同进步的同时,必须把和谐社会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当前改革和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各种利益关系相互缠绕、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情况下,构建和谐社会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另一方面,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恰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古人云:天下祥和在民富,天下可忧在民穷。贫穷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原因。要使社会实现和谐,根本途径在于发展经济,使人民生活富裕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恰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和谐社会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民主法治。只有通过发展政治,既保护人民当家作主,又坚持以法治国,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恰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精神支撑。社会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只有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为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之后,经济发展就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既有因为举措得当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有因为应对失误从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的失败教训。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可能面临一些复杂而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例如,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新问题,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和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可以保证和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常说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这里说的稳定其实就是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确是勿庸置疑的。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为小康社会的政治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保障。政治建设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离不开社会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主要特征的第一个,就是民主法治。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得到增强,使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落实,这本身就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推动政治建设是完全一致的。而且通过和谐社会的构建,可以理顺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就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三是构建和谐社会,可以为小康社会的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文化建设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这些都离不开社会的和谐。因为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如果社会充满矛盾,人们之间互相对立,很难想象他们会去追求崇 高的理想信念,去创造和繁荣文化事业。因此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切身地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更加自觉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思想理论素质。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人们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这种情况有助于激发人们投入到精神产品、文化产品的创造活动中去。社会越和谐,越有活力,人们对精神生活就越重视,这势必促进文化的繁荣。此外,通过和谐社会的构建,可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诚信友爱,这对促进全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具有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政治的进步、文化的繁荣,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有利的条件,因而必然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无论是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是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或重要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四篇:专题四_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

专题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 有关是什么的问题

1.什么是小康水平?(如何正确理解小康社会?你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样的?)P88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P89

3.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是什么?P88

4.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5、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关键、难点和重点是什么?

答: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在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关键在于各级政府部门和一些公务人员如何改变工作作风,如何落实中央提出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爱民、为民、亲民政策。谋求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难点和重点就是“三农”问题。为什么的有关问题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什么重大意义?(或为什么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什么?)

答:(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比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坚持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体现。虽然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为了解决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使人民的生活更加殷实,必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实践“三个代表”的有力证明,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

怎么样的有关问题

1.请你谈谈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或如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从哪些方面进努力?或请你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建议?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策略?为本地区实现小康提建议。或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谈谈广州市如何实现“两个率先”?)

答:(1)经济方面:①最根本的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要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④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2)政治方面:①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这是我们事业能经受风险,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保证。

(3)文化方面:①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③继承发扬和

科学批判民族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先进成果,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④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做?

答:青少年应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专业技能,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勇于担当历史重任,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①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②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⑤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⑥

2.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为此必须做到()

①以“三个文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②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③做好就业和三农、扶贫帮困等工作,确保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④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A.①③⑤B.②③④

C.②③④⑤D、②④⑤

二、问答题:

1、材料题: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共全新的执政理念,目前,我国离和谐社会还有一定差距,有哪些因素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2)为什么我们党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一项重大任务来抓?(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请你为广东构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2、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是在哪次大会上提出的?属于第几步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哪次大会上提出的?

(2)、“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这一伟大成就取得的原因是什么?

(3)、这一伟大成就取得说明了什么?

(4)、如何认识和解决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5)、这一主要矛盾的存在决定了什么?

3、2005年3月,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相继在北京召开。由北京市15名中学生组成的“两会小记者采访团”,近距离接触和采访了代表委员们。请阅读他们撰写的一篇《采访笔记》,回答下列问题。

今天是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的日子,温家宝总理在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了代表们的巨大反响。尽管代表们回到驻地已经很晚了,但他们还是马上召开了分组会,热烈讨论起了温总理的报告。我和从小明、董莉莉分在一个采访小组,在XX省代表团讨论的间隙对代表们进行了采访。

一位来自政府部门的代表阿姨告诉我们,温总理一再强调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永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经济工作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

一位企业家代表也向我们兴致勃勃地谈起了他的感受:“总理说要着力推进改革开放,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o.我们企业已经开始这么做了,成绩很好,以

后要进一步进军国际市场。不开放没有出路呀!”

“和谐社会的提法振奋人心!”一位来自基层的中学教师代表见了我们这些“小记者”格外亲切,也格外激动,“社会不和谐不行,建设和谐社会应该是我们全社会都必须重视、参与的事情„„”

(1).第一位代表为什么说“经济工作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她的话体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哪一点?

(2).第二位代表说“不开放没有出路”,他为什么这么讲?请联系教材知识予以回答。

(3).第三位代表的话引起了“小记者”的兴趣,从小明十分想了解“什么是和谐社会”,你能为他提供一些资料吗?

(4).董莉莉觉得,既然建设和谐社会这么重要,它理应成为我们一切工作围绕的中心。你认为呢?

参考答案:

1、(1)答:腐败、收入差距拉大、就业困难、教育不公平、环境污染,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社会不和谐的表现。

(2)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①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②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⑤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3)答:①以“经济建设”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②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③做好就业和三农、扶贫帮困等工作,确保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④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或(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3)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4)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防止贫富分化;(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2、(1)答:(1)十三大。(2)第二步。(3)十六大。

(2)答: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他原因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保护环境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重视科技和教育的发展,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之路等。

(1)这一成就的取得说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这一矛盾决定了我国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1).(1)请参见初三P72。(2)体现了基本路线中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请参见初三P73-74。

(3).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4).(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是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四位一体”的重要目标。但建设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3)建设和谐社会是为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为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而不是要取代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第五篇:如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如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党的十六大中提出来的。“小康”这个词是一个充满了文化色彩的概念。在儒家思想中,大多数的人认为小康是指比大同理想社会较低一级的社会形态。“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分别是儒家的最高理想和现实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世世代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变为现实的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们生活更加殷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因此,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要明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阶段,因此,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健全市场经济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知道我的历史使命,身体力行,支持国家政策,并参与到小康社会的建设中来。

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内容。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有社会前瞻性,强化自己的同时,更要致力于提高他人的精神觉悟,积极投身于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之中,使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需明白,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再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清楚地明白当今的世界格局和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融入于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作为知识分子,我们应该牢牢掌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最后,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一定的思想道德修养,并且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紧张,我们更应该清楚的认清自己并不是高人一等的天之骄子,我们要用自己的实力说话,不要把自己立于人民群众之上,要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必须要投身于小康社会建设的洪流之中,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己任,不计个人得失。我们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更要掌握一定的技能,以及实践能力。同时,要想奉献,我们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二、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应做到一下几点: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持之以恒的发挥积极性,主动投身于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之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要有持久奋斗的思想准备。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创业,发扬奋斗精神,在将来就业的岗位上创造出一流的业绩。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建功立业,为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在群众中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我们要以身作则,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主动去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群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人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新一代的青年,引导大家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形成牢固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充分发挥服务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服务作用。我们必须把竭诚服务人民群众作为全部工作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建设服务体系,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我们要牢牢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开展工作,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好人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理想,有信念。促使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一切从我做起,全身心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之中,在不做有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更严格地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创和谐,建小康而奋斗。

下载专题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题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分子学院讲稿用)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过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即《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了初步......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个《决定》在第三部分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中......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首要的问题是落到实处,扎实有效地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把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和......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引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选]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背景材料: 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关于社会和谐的理论成果,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特别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界已经从目标与手段、目的性......

    浅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内涵论文摘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奋目标。在新世纪、新......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和谐社会作为多方面、多层次与广范围的系统工程,无疑需要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和谐与深入发展。要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