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降低建筑工程定位放样误差的措施研究
关于降低建筑工程定位放样误差的措施研究
作者:李帅
论文关键词:建筑工程:定位放样:测量:误差
论文摘要: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的全过程,放样精度对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测量放样的成果,必须做到准确无误。因为各施工部门都要依据所测量的点线去施工,放线一旦有误,必将使开挖、打桩、立模、钢筋绑扎以及混凝土等作业处于不正确的设计位置,造成施工错误,给甲乙双方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分析了在建筑工程定位放样过程中如何减少测量的误差。
一、建筑工程总定位放样的主要方法
(一)直线段定位放线
直线段定位放线在公路线型中应该说是最简单、最好放的。在地形平坦地段用经纬仪定向,钢尺量距。起伏较大地段在直缓点或缓直点设站定向,用测距仪量距完成。这里要讨论的是直接在导线控制点设站,以相邻导线点为定向方向,采用极坐标法放出中线的方法。图1(a)中我们在A点设站,以B点为后视点定向,以β为指向角定出AP方向,并量测出AP段的距离,就确定了P点位置。β角、DAP公式如下:
DAP=[(XP-XA)2+(YP-YA)2]1/2
αAB=tg-1(YB-YA)/(XB-XA)
αAP=tg-1(YP-YA)/(XP-XA)
β=αAP-αAB
图1直线段定位放线
(二)曲线定位放样
圆曲线与其它线型主要连接形式有:直线与圆曲线、回旋曲线与圆曲线、圆曲线和圆曲线。一般设计院提供逐桩坐标包括:ZY、YZ、GQ、QZ和20m整桩号坐标,一般情况下可以满足中线控制要求,有些情况下为了更好地控制填、挖方路基或构筑物,施工时需要加密中线坐标。因此,在放线中应用圆曲线公式计算坐标。
切线支距公式:
XP=L-L3/6R2+L5/120R4
YP=L2/2R-L4/24R3+L6/720R3
图2曲线定位放样
二、在放样工作中必须附有校核条件
施工放样的成果通常是即刻(或数小时后)交付使用,往往不能等待再去检查成果的正确性。这就要求放样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处处要有自我校核条件,以便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现把校核条件归纳如下:
(一)主要轴线点的放样
应用单三角形法(有三角和的检查)、三点前方交会法(两组坐标校核)、三边测距交会法等,严禁用二点测角交会法测定轴线点位。
(二)工程轮廓点的放样
1、用测角前方交会定点,必须用三个方向,第三方向作为校核。
2、用测角后方交会定点,必须观测四个已知方向,由四组坐标作为校核条件。
3、不论采用什么方法放样建筑物轮廓点,都应在放样定点后,在现场丈量相邻轮廓点的间距,并与理论值比较,以便发现粗差。
4、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放样定点时,如现场只需放样一个点时,亦应设计另一点的放样数据,在现场同时测放第二点,以便丈量两点间的设计间距以作校核。
5、如果是规则图形的精密放样点,应该在施工现场检查放样点相互之间的几何关系。
6、当采用光电测距仪放样三角高程时,必须进行往返观测。用水准仪放样高程时也应如此。
(三)用方向法(包括极坐标法)放样
1、仪器在测站定向时,必须后视两个已知方向,以观察方位角的符合情况。
2、在比较简单、精度要求不高的放样中,一般应做到:水平角观测一测回。在需要高程或作倾斜改正时,天顶距应至少观测一测回,杜绝在放样中只作半测回无校核条件的做法。
三、在放样工作中进行现场平差
一般工程放样的平差工作都是在现场进行的,因此,常将这类在现场消除测量误差的方法统称为现场平差。如在测放一个方向线时,采用正、倒镜定点,而后在现场取两方向线的中点作为最后方向值等方法。
在所有建筑领域中,对测量放样的精度要求具有严密性和松散性两个方面的特性。严密性指工程建筑物必须保持其构件严密的相互关系,即在放样中具有较大误差时,则会有损于工程质量。松散性指松散的建筑部位,彼此间联系松驰。这类工程部位,虽在设计图纸上有三维尺寸的规定,但在施工时,可予以不同程度的伸缩,因其放样后果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远比严密性的部位要宽松得多。
以上特性为现场平差提供了有效方法:在放样工作中采取适当的措施,使严密区段保证严密性,以满足建筑标准要求,而将由于控制测量所带来的误差平摊于工程部位松散的区段中,使它对工程质量不产生任何影响,从而达到现场平差的目的。它和一般平差任务不同之处是:误差并未消除,不过是将其挤放于一个对工程质量不产生影响的区段,而将其“吸收”罢了。可采用以下平差手段达到这一目的。第一,对严密部位,一般采用本身主轴线为基本控制去进行放样。即不论控制网布设的精度如何,一旦利用其测设主轴线后,该工程部位就以该轴线为基础了,这样就保证了建筑物的相对严密性;第二,所有轴线的测设,应在主轴线的基准上进行,以避免再由控制网测设,而将控制网本身的测设误差带入严密区段;第三,在施工过程中,所有轴线的测设定位,应具有一次性,切忌反复变更造成轴系的混乱。这样做的结果是:严密区段保持了其相对严密关系,而控制网的测设误差就被挤到松散区段了。
四、在放样后做好复测工作
测量复测(检查测量)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复测的目的是检查建筑物(构筑物)平面位置和高程数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往发生的施工测量事故,大都是忽视复测工作所造成的。复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图纸的复核
施工测量人员要对设计图纸上的尺寸进行全面的校核,校对总平面上的建筑物坐标和
相关数据,检查平面图和基础图的轴线位置、标高尺寸和符号等是否相符,分段长度是否等于各段长度的总和。矩形建筑物的两对边尺寸是否一致,局部尺寸变更后,是否给其他尺寸带来影响。
(二)建筑物定位的复测
建筑物定位后,要根据定位控制桩或龙门桩,复测建筑物角点坐标、平面几何尺寸、标高与设计图纸上的数据是否吻合,是否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建筑物的方向是否正确,有无颠倒现象,有没有因现场运输车辆将桩碰动,造成位置偏移等现象,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三)水准点高程的复测
施工现场引进水准点后,要进行复测并应往返观测两次。测设±0 水准点时,一定要校核好图纸上每个数据,防止用错高程而造成整栋建筑物高程降低或升高的严重后果。
(四)原始观测记录的复核
对外业实测记录,回到室内应换另外一名测量员进行全面复核。可用加法还原检查法,利用校对公式或采取其他方法查原始计算项目,发现错误及时解决。
施工测量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工程施工前和工程施工中必须高度重视施工测量工作;同时,必须加强对施工测量的管理。在施工测量中只要做到有本身校核条件,进行现场平差,把测量的隐患事故消灭在施工之前,使工程顺利进行。
第二篇:建筑工程放样实习报告
建筑放样 实习报告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测绘一班 姓名:陈恒厅 指导教师:刘绍棠
一、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的垒过程,放样方法和精度对建筑工程质量和工进度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合适的控制网,选择合适的放样方法,使测量快速准确.而测量放样成果必须做到准确无误,放线一旦有误,必然导致开挖、打桩等与设计不符,造成经济损失。本文试图在所有不同建筑物建设的共性中,找出测量放样精度一般通用的要求,从而达到统一的精度标准。
1)测量放样的质量,关系到工程施工的精度、速度和效益,关系到企业的信誉、生存与发展,必须十分重视。
2)施工测量人员在接受放样任务以前,应先学习有关规范和本标准。以对工程极端负责的精神,做好测量准备。
3)施工测量开始前,应仔细校阅设计图中的尺寸、高程,熟悉图纸,了解规范、标准及合同文件中的有关规定,绘制放样草图,选择正确作业方法,制订切实可行实施方案。
4)所有观测数据,应随测随记。严禁转抄、伪造。文字与数字应力求清晰。记录数字中尾数读错不得更改,应划去重测,对取用的已知资料,均应由两人独立进行百分之百的检查、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使用。
5)所有观测放样手薄,必须保持完整。不得缺页、空页。
6)施工测量成果(包括观测记薄、放样单、放样记载手簿)图表(包括地形图、断面图、放样图、各种控制计算资料),应统一编号,妥善保管,分类归档。
7)现场作业时,必须遵守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和仪器安全,禁止冒险作业。
8)测绘仪器、工具,应精心爱护,妥善保管,按计量法规定及时检定,检查、校正和修理
二、放样精度总的要求
各种不同建筑物在施工的内容上都普遍呈现出有规律的工序:
第一道工序:地基(土、石方)的开挖。无论何种建筑工程的设计,都是要求主体工程建筑在稳定的土(岩)基础上的,而在未建设前长期暴露在大气中的大地表层,都会是风化柔软的,必须予以清除。如公(铁)路的路基,楼房(厂房)的基础,大坝、大堤、桥墩位的基础等;有的则为开辟通道,如大江船闸、道路的隧洞、地铁、导流洞等,所有这些都是建设工程一开工就要进行开挖工作的第一道工序,显然这道工序是施工机械与土石打交道,对测量放样的精度要求是不高的。
第二道工序:混凝土浇注。在所有的建筑物中,混凝土结构物在总的工程中所占的份额总是比较大的,属工程的主体,建成后的工程形象均反映在混凝土结构物上(有些楼群及工程厂房采用砖砌结构,也属这道工序之列),因此在测量放样的度上应予以关注。
第三道工序:机电设备与金属结构的安装。第一道工序是建筑物发挥工程设计功能的重要部分,有时为了预埋件,这道工序往往与第二道工序交叉进行,即浇注第一期的混凝土后即安装部分机体,而后再浇注二期(或三期)混凝土。机电设备与金属结构物,在相关厂家加工制成品时,结构是严密的,因此在安装时要求测量放样的精度是很高的,应特别予以重视。
三、建筑工程总定位放样的方法
直线段定位放线。直线段定位放线在公路线型中应该说是最简单、最好放的。在地形平坦地段用经纬仪定向,钢尺量距。起伏较大地段在直缓点或缓直点设站定向,用测距仪量距
完成。
曲线定位放样。圆曲线与其它线型主要连接形式有:直线与圆曲线、回旋曲线与圆曲线、圆曲线和圆曲线。一般设计院提供逐桩坐标包括:ZY、YZ、GQ、Qz和20m整桩号坐标,一般情况下可以满足中线控制要求,有些情况下为了更好地控制填、挖方路基或构筑物,施工时需要加密中线坐标。因此。在放线中应用圆曲线公式计算坐标。
四、放样中的校核条件
施工放样的成果通常是即刻(或数小时后)交付使用,往往不能等待再去检查成果的正确性。这就要求放样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处处要有自我校核条件.以便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现把校核条件归纳如下:
主要轴线点的放样。应用单三角形法(有三角和的检查)、三点前方交会法(两组坐标校核)、三边测距交会法等,严禁用二点测角交会法测定轴线点位。
工程轮廓点的放样:用测角前方交会定点。必须用三个方向,第三方向作为校核;用测角后方交会定点,必须观测四个已知方向。由四组坐标作为校核条件;不论采用什么方法放样建筑物轮廓点。都应在放样定点后.在现场丈量相邻轮廓点的间距,并与理论值比较,以便发现粗差;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放样定点时.如现场只需放样一个点时.亦应设计另一点的放样数据,在现场同时测放第二点。以便丈量两点间的设计间距以作校核;如果是规则图形的精密放样点。应该在施工现场检查放样点相互之间的几何关系;当采用光电测距仪放样三角高程时,必须进行往返观测。用水准仪放样高程时也应如此。
用方向法(包括极坐标法)放样:仪器在测站定向时.必须后视两个已知方向.以观察方位角的符合情况。在比较简单、精度要求不高的放样中。一般应做到:水平角观测一测回。在需要高程或作倾斜改正时,天顶距应至少观测一测回,杜绝在放样中只作半测回无校核条件的做法。
五、在放样工作中如何进行现场平差
一般工程放样的平差工作都是在现场进行的,因此,常将这类在现场消除测量误差的方法统称为现场平差。如在测放一个方向线时,采用正、倒镜定点.而后在现场取两方向线的中点作为最后方向值等方法。
在所有建筑领域中,对测量放样的精度要求具有严密性和松散性两个方面的特性。严密性指工程建筑物必须保持其构件严密的相互关系,即在放样中具有较大误差时。则会有损于工程质量。松散性指松散的建筑部位,彼此间联系松驰。这类工程部位,虽在设计图纸上有三维尺寸的规定,但在施工时.可予以不同程度的伸缩,因其放样后果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远比严密性的部位要宽松得多。
以上特性为现场平差提供了有效方法:在放样工作中采取适当的措施.使严密区段保证严密性。以满足建筑标准要求,而将由于控制测量所带来的误差平摊于工程部位松散的区段中,使它对工程质量不产生任何影响.从而达到现场平差的目的。它和一般平差任务不同之处是:误差并未消除.不过是将其挤放于一个对工程质量不产生影响的区段,而将其“吸收”罢了。可采用以下平差手段达到这一目的。
对严密部位。一般采用本身主轴线为基本控制去进行放样。即不论控制网布设的精度如何,一旦利用其测设主轴线后,该工程部位就以该轴线为基础了.这样就保证了建筑物的相对严密性;
所有轴线的测设。应在主轴线的基准上进行,以避免再由控制网测设.而将控制网本身的测设误差带人严密区段;
在施工过程中,所有轴线的测设定位,应具有一次性,切忌反复变更造成轴系的混乱。
这样做的结果是:严密区
段保持了其相对严密关系.而控制网的测设误差就被挤到松散区段了。
六、在放样后做好复测工作
测量复测(检查测量)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复测的目的是检查建筑物(构筑物)平面位置和高程数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往发生的施工测量事故,大都是忽视复测工作所造成的。复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设计图纸的复核。施工测量人员要对设计图纸上的尺寸进行全面的校核。校对总平面上的建筑物坐标和相关数据.检查平面图和基础图的轴线位置、标高尺寸和符号等是否相符,分段长度是否等于各段长度的总和。矩形建筑物的两对边尺寸是否一致。局部尺寸变更后,是否给其他尺寸带来影响。
建筑物定位的复测。建筑物定位后.要根据定位控制桩或龙门桩,复测建筑物角点坐标、平面几何尺寸、标高与设计图纸上的数据是否吻合,是否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建筑物的方向是否正确.有无颠倒现象,有没有因现场运输车辆将桩碰动,造成位置偏移等现象。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水准点高程的复测。施工现场引进水准点后.要进行复测并应往返观测两次。测设 水准点时,一定要校核好图纸上每个数据。防止用错高程而造成整栋建筑物高程降低或升高的严重后果。
原始观测记录的复核。对外业实测记录.回到室内应换另外一名测量员进行全面复核。可用加法还原检查法,利用校对公式或采取其他方法查原始计算项目,发现错误及时解决。
七、收获体会
在实习中,我在项目部测量科的前辈的热心指导下,积极参与测量科的相关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测量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到的施工放样及其测量经验验证理论知识,探求施工测量及其施工放样工作的本质与规律。简短的顶岗实习工作,既紧张,又新奇,收获颇多。通过实习,使我对测量日常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回顾我的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等方式,对测量这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各种不同的施工放样的特点、方式。
7.3经验教训
1)展点很重要,展点的好坏与实验仪器的架设及其整平决定了测量的速度;
实验仪器的架设及其整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
总之:通过这次实际的测量顶岗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识图能力的显著提升,施工测量及其放样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事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工作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多人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工作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八、结束语
测量放样是一项富有技术性的工作,而放样工作的相对性,则贯穿于整个建设工程的放样过程中所有检查验收的规程中,对某些物体要求的高精度,大量是针对在相对附近轴线而言的,因此,只要掌握好各种轴线(中心线)的放样精度,就会比较容易地达到相关的精度
要求。实习只有短短的一个月,同事问我是否喜欢这样的工作,我回答说:不存在喜欢或讨厌。但这样的工作可以对所有人进行检验:知识、动手能力、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尝到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酸甜与苦辣。于是,磨痛有痕,当我要走的时候,他们道:小子,你可要快点回来,我们等着你啊!此时此刻,心里不禁有恻动的情.在此,我借此机会感谢在我实习期间,在工作上、生活上,关心我的、指导我的各位前辈。祝:您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测量顶岗实习结束了,我们的生命旅途上又多打了一个烙印。
第三篇:城市轻轨桥梁设计降低工程造价措施研究
城市轻轨桥梁设计降低工程造价措施研究
摘 要:此文从桥梁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现状入手,论述了桥梁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性,并从 加强桥梁工程造价控制的管理和设计创新两个方面,提出了有效控制桥梁工程造价的措施。关键词:桥梁设计;降低造价;措施
我国城市轻轨交通建设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 案的优化与否,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及综合效益。它是带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建设。城因此设计部门应本着对国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市轨道交通桥梁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其建设投资负责,做到宏观控制;对建设单位保证工艺流程合巨大,开展降低桥梁工程造价研究,以促使桥梁建设理,产品达到设计规范标准;对施工单位在限额设计的经济效益不断得到提高,已成为时代的要求。的基础上应满足其施工需要,做到微观控制。
此文桥梁工程造价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从桥梁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现状、管理及技术创程,影响造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桥梁设计阶段又新3 个方面进行分析。是工程建设的首要环节。据专家测算,在桥梁设计阶段可以控制70 %~ 85 % 的工程投资,其它的施1桥梁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现状工、材料、劳务只能控制15 %~30 %。桥梁设计方桥梁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目前存在许多不足, 1989 年造成桥梁工程造价居高不下,影响了工程建设投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龙华火车站综合功能区位于深圳二线扩展区(龙华新城)中部,二线扩展区为深圳市中心区配套服务的高尚生活居住服务基地和部分文化、体育、教育设施的配套区,是体现深圳新世纪居民文明和城市建设质量水平的现代化生态型的居住卫星城。该区域是中部组团中用地最完整,与特区最接近,交通最便捷,环境质量亦相对较好的区域。区域协调原则为通过区位效应、功能效应、规模效应、生态环境效应,使该区域形成的核心与中部旧团的核心面相融合,在交通、功能、配套、物质空间环境等各方面予以充分的统一。
该综合功能区主要功能为大型换乘枢纽和商业、高层住宅等。大型换乘枢纽主要包括两条城际轨道交通(4 号轨道线和平南铁路)汽车客运站和公交前末站之间的换乘。为配合大量人流的汇集,规划应考虑大型仓储式超市。提供约20 000 个住宅单位和1.5 ×166 m2 的办公室、商用和酒店面积。
总之,根据深圳二期地铁施工情况,采用分期开发形式,使物业发展和卖价均受惠于地铁和土地综合发展计划。在轨道交通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土地综合开发的可行性,提高沿线土地的利用率,利用轨道交通建设拆迁用地、弃土用地和政府划拨的配套用地,进行公共交通枢纽、住宅、综合性商业和娱乐、办公等土地的综合开发。
第四篇:农网线损管理中降低管理线损的措施研究
农网线损管理中 降低管理线损的措施研究
本人自2004年以来一直在县级供电企业从事线损管理工作。对于线损管理一词可谓感慨良多,管理了许多年,有成效,仍然有遗憾。线损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衡量一个供电企业的管理业绩,不外乎要通过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来进行综合考核,订要考核指标有综合线损、完成售电均价等。不客气的说句实话,一个供电企业线损高了,挣的钱就少了,线损,直接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管理状况。那么,如何管理线损,如何管得有理,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呢?
线损由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组成,技术线损主要是电能在电网输、变、送、配电过程中技术因素所产生的电能损失;管理线损主要是用户违章用电、窃电、抄表中的差错、计量仪表误差所造成的电能损失。随着农网改造工作的逐渐完成,线损管理工作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改造后配电网中的技术线损已有明显的降低,今后的线损管理工作侧重于加强管理线损方面,因此供电企业应该转变观念,改革管理方法,增加科技含量,从而实现“以最小的电能损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开展理论线损计算,合理制定线损指标。
开展线损理论计算,使我们能找出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为降损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并能有效地抓住降损工作的重点,提高降损工作的准确性。为此,我们根据现有供电设备及负荷情况,进行理论线损计算,从而为合理制定线损考核指标提供理论数据,使线损考核指标更加合理化,使线损管理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通过不断收集整理理论线损计算资料对计算结果的分析,为制定以后的降损方案提供可靠依据,为规范线损管理打好基础。做好线损分析,制定降损措施。每月开展线损分析会,及时掌握上月线损完成情况,并分台区、干线进行线损分析,重点对线损较大的台区进行分析,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确定降损方向,以不断提高线损管理水平,使降损工作有的放矢。
建立同步抄表制度。
确定每月抄表例日,并在每月抄表例日开始时,就由营抄员按上月抄表路线抄表,对于有大用户的线路严格执行同一抄表路线,避免电量波动大影响线损。形成抄表时间和抄表路线月同步、年同步,精确计算,保证线损率计算的准确度。抄表到户工作很繁重,也很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同步抄表对于目前的现状来说虽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只要组织合理,安排得当,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只有保证了抄收表计的准确性,才能精确计算线损率,根据计算的线损率,来分析在管理低压用户方面存在的漏洞,从而采取措施校正偏差。目前国网大部分地区都安装了集中抄表系统,个人建议农网在用户密集的台区,楼区,或电量较大线损较高的台区也推荐安装集抄系统,便于实时监控数据流量,及用户电量使用情况。
做好线路和设备的巡视工作。线路和设备巡视工作,是控制线损的重要措施。应区别特殊巡视和夜间巡视的不同工作任务,当线路和设备在运行中出现异常现象时(速断、接地等),就应该及时安排特殊巡视,以便于查找隐患,制定防范措施,并开展跟踪检查、分析原因,及时排除故障和隐患。降低线损要通过经常性的线路和设备巡视、检测,来发现影响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障碍,及时消缺。线路和设备清障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只有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发现问题。
在线损管理中,打击窃电行为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窃电是指用户以非法占用为目的盗窃电能的行为,其直接影响电力企业效益,导致线损升高。另外,电力企业将设备检修、工程施工、办公自用电及福利用电计入线损,不进行电费缴纳也是影响线损的重要因素。
加强计量管理,完善计量管理制度。
合理选用计量装置,根据负荷变化,适时调整输配电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以提高计量要与负荷匹配,注意对大用户的计量表计加强管理,优先采用新型电子式电能表,不但计量更准确,自身损耗也低。同时要考虑表计精度问题,对电能表进行定期校验。供电公司应设专人负责管理计量装置的运行事项,实行表计和表箱集中管理,计量柜采取防窃电措施,杜绝人为的作弊现象。
建立线损管理台区档案。
实现线损与有关数据配套化、一体化、规范化。为使线损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必须配备必要的核算和考核资料,使线损理论计算、线损实测、考核兑现、日常管理、综合分析五项重点工作均有充分可靠的依据,基础工作适应管理需要,形成一个比较严密的管理体系。无论高低压线路,都应当首先关注管理线损,将其降低甚至消灭。理论线损能够通过技术手段降低,管理线损反映的是管理水平,要解决管理线损,只要从管理上下功夫就能够解决。清楚管理线损的原因,而且配套更先进的技术手段,管理上予以重视,从而遏制管理线损,直至降低到0的理想状态。
加强管理线损投入,除了要各级领导,职工对于降低管理线损工作给予重视外,还要转变思想,共同努力。对于县级农电企业来说:只有通过加大技术降损力度,提高农网技术含量以及加强管理降损水平,走上精细管理之路,才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桦南县供电公司
陈丽
2011年10月15日
第五篇: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
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现状及防治措
施研究
学 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 导 教 师: 于皓 姓 名: 乔利敏 专业(班级): 环境11-2班 学 号: 1129010211
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11-2乔利敏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对于环境的污染和控制,已成为各国科学界、公众和立法的注意焦点之一。大气微生物污染是环境污染之一,大气微生物能够导致人类及动植物疾病的传播,导致工农业产品腐烂变质,尤其近年SARA、禽流感、超级细菌等疾病的流行和暴发,特别是近年来室内污染的加剧,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及经济发展[1]。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内外不少学者对大气微生物的污染进行了综合性研究。本文就国内外大气微生物特性来源、污染分布、研究进展及防治措施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大气微生物;分布现状;污染特征;防治措施
Abstract: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human progress, for the control of pollu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has become one of the focus of national attention to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he public and the legislature.Airborne microbes pollution is one of environment pollution, airborne microbes can lead to the spread of diseases in humans and animals and plants,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cause rot,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SARA, avian flu and other diseases prevalent superbugs and outbreaks,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indoor air pollution intensifies, threat to human heal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o protect and improve the human environment,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of microbial pollution of the atmosphere, many scholars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study.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al origin abroad atmospheric pollution distribution, research progress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reviewed.Keyword: airborne microbes;distribution of the status quo;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Prevention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气环境问题备受关注。近年来,有关大气环境和污染监测技术得到很大的提高。然而,目前,在国内环保系统大气污染关注的焦点仍然是理化性质的污染,如,烟尘,粉尘,TSP,PM10,SO2,NOx,光化学烟雾等等,对与人类与生俱来的大气微生物问题关注却较少,有关知识不足,大气微生物的污染监测还没有起步。然而随着SARS、H1N1等疾病的大肆传播,迫使环境保护部门及其检测机构关注环境大气微生物污染。本文就大气微生物特性来源、污染分布、研究进展及防治措施等进行综述。1 大气微生物的特性来源
大气中的微生物无所不在,大气微生物污染(at-mospheric microbial pollution)是大气中的微生物遇到适宜的生存条件就大量繁殖,造成其在一定的空间围内数量骤增,使位于该区域免疫低下的人和其他生物因接触、呼吸、吸食而感染,进而造成疾病大面积传播,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及区域生物多样性产生极大的威胁[2~4]。
1.1 大气微生物特性
大气微生物污染与大气物理化学污染相似,都可在空气中传播较远的距离;也可通过土壤和水体传播。而不同于空气中的化学污染物质,不能生长和繁殖。如,SO2中的硫元素自身可以转变成其他成价态的硫,不生长或繁殖。空气中的微生物在强烈的阳光下很快就会失去活性或者死亡,在条件适宜时部分微生物又很快恢复活性,接触到它的有机体将会携带它,促使它生长、发育、繁殖。如果这个有机体是人或者其他动物,当自身的免疫系统降低时或者不足以控制微生物的数量时就会发病。此外,空气中的微生物还可能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随时发生变异。空气中高浓度化学污染物质常常伴有刺激性的气味,有的还有颜色,而大气中的微生物肉眼常常看不见,也没有刺激性的味道。大气物理化学污染严重,如,粉尘污染,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载体,扩大其传播的范围,同时降低生活在其中人群和其他动植物的免疫力,提高发病率。1.2 大气微生物的来源及种类
大气微生物是指大气中细菌、霉菌和放线菌等有生命的活体,主要来源于土壤、水体表面、动植物、人体以及生产活动、污水污物处理等。空气中的自然微生物主要是非病原性腐生菌。据Wright报道,各种球菌占66%、芽孢菌占25%、还有霉菌、放线菌、病毒、蕨类孢子、花粉、微球藻类、原虫及少量厌氧芽孢菌。在病人集中的医院,空气中除了自然的微生物外,还有各种病原菌。细菌有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和绿脓杆菌等约160种;真菌有球孢子菌、组织胞桨菌、隐球酵母、青霉和曲霉等约600多种、病毒有鼻病毒、腺病毒等约几百种,此外,还有支原体、衣原体等。由于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也不相同。在空气中微生物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Shaffer等对城市、乡村、森林、海岸空气的培养显示,革兰氏阳性菌占优势,芽孢杆菌是室外空气中最多的细菌属。
大气中的微生物大多依附灰尘等溶胶粒子而构成微生物气溶胶。微生物气溶胶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微生物所形成的胶体体系,其粒径谱范围很宽,约0.002×10-3mm~30.000×10-3mm。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微生物气溶胶粒子的直径一般为4.000×10-3mm~20.000×10-3mm;真菌则以单个孢子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不同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大小不同:病毒0.015×10-3mm~0.045×10-3mm,细菌0.300×10-3mm~15.000×10-3mm,真菌3.000×10-3mm~100.000×10-3mm,藻类0.500×10-3mm,孢子6.000×10-3mm~60.000×10-3mm,花粉1.000×10-3mm~100.000×10-3mm。不同城市,同一城市的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的人用不同方法测出的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各不相同,但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病原微生物大部分粒径范围在10.000×10-3mm以内,这也是环保部门加强对大气环境污染物PM10监测的主要原因之一。溶胶的粒径主要在0.25-30 μm间变化。微生物气溶胶具有6大特性:来源的多相性、种类的多样性、活性的易变性、播散的三维性、沉积的再生性、感染的广泛性。微生物气溶胶的活性从它形成的瞬间开始就处于一直变化的状态。影响微生物气溶胶衰减和总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气溶胶化前的悬浮机制以及各种环境因素。大气中的微生物数目、菌谱是评价环境空气质量及其危害人体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影响空气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等。2 大气微生物的污染现状 2.1 研究历史及成果
大气微生物的研究可追溯到17世纪,20世纪以来,美国、法国、英国、印度、瑞典、日本等国都展开了研究。1978年在慕尼黑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大气微生物学会,1982年国际空气生物学协会、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等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第二届国际大气生物学会议。近年来,随着室内空气污染防治研究的进展,我国也对大气微生物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究。像北京、天津、兰州、沈阳和乌鲁木齐等地都有大气微生物污染的报道。
国外对空气微生物的来源、类型、粒谱范围以及影响空气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因素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目前,中国对空气微生物的研究多为调查研究,即在一定时间内对某种场所进行空气微生物采样,了解微生物的浓度、种属等情况。这些场所包括室内的和室外的。室外的有:城市各功能区、湖泊、海洋、校园、垃圾填埋场、以及不同的风景区等。室内则有:医院、各种文化娱乐场所、厂房、旅店、大型商场、图书馆、展览馆、列车车厢等。研究中采用的检测指标有:菌落总数、细菌总数、真菌总数,以及有针对性的病原菌、条件致病菌及微生物耐药情况等[5~7]。2.2 污染现状
城市大气微生物污染现状有许多报道,其中南京、重庆、上海、太原、常熟、齐齐哈尔、北海、西宁、青海湖、格尔木等城市大气中微生物都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各城市由于地理位置、工业结构、人口容量、城市发展程度、城市生态结构等不同,大气中微生物污染的程度也有所区别。
通过对大气微生物鉴定发现不同生态环境下大气细菌区系不同。比如:重庆部分地区64个普查点的大气中细菌进行采集鉴定发现10种菌,其中芽胞杆菌为优势种,占总株数的51.2%,葡萄球菌次之;京津地区大气菌区调查表明,微球菌属为第1优势菌,,葡萄球菌属次之,芽胞杆菌居第3,所鉴定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2.3 分布特征
影响大气细菌粒子浓度变化的因素,如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日辐射强度从早晨-中午-晚上呈周期性变化,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活动也有一定规律性。空气含菌量随温度升高、风速加大而增多;随日照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对湿度增大而减少[8~10]。
大气中微生物与人类活动、每天的不同时间、每年的不同季节以及气象状况都有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表明,人流量与空气微生物含量呈正相关,车流量与空气微生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大气微生物含量与大气监测指标PM10、SO2、NO2的分析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与PM10呈明显的正相关。由于受人的活动和化学污染物的影响,各监测区大气中微生物含量也不同。对于齐齐哈尔、南京、上海等地,大气微生物的污染由重到轻的顺序为商业区、交通区、居民区、工业区、文化区、风景区、对照区[11~13]。病原微生物在颗粒中的存活,受颗粒中蛋白质等有机物的含量以及外界条件,如,环境温度、湿度等的影响。空气温度对空气微生物水平的影响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和取样环境,相对湿度能增加空气细菌和真菌的平均水平。根据用疫苗气溶胶在不同温度、湿度下实验结果,在低温(10℃ ~14℃)、低湿度(相对湿度40%~50%)组的微生物存活率较高;在中温(20℃ ~25℃)、中湿度(相对湿度60%~70%)组的微生物存活率次之;在高温(28℃ ~30℃)、高湿度(相对湿度80%~90%)组的微生物存活率更次之。温度升高存活率下降;这与空气传播的疾病在寒冷季节发病较多相符。3 大气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3.1 取样方法
大气微生物取样有两种常用的方法,自然沉降法和气流撞击法。自然沉降法以其采样简单易行、经济实用而被广泛应用。但有的研究表明这种采样方法不能准确反映一定容量空气中的微生物数,同时易受气流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检测结果的误差较大。气流撞击法能较准确地测知大气中微生的含量,一般认为撞击法能采集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生物的颗粒,并且不受环境气流的影响,采样量相对准确。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采样技术能保证微生物标本尽可能反映原始状态,又因空气微生物采样是由多方因素决定的,所以用多种采样器及多种分析方法进行联合测定比较科学。3.2 分离鉴定方法
空气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分为两大类:培养基方法和非培养基方法。培养基法是传统的空气微生物检测方法,将采集的微生物经过培养繁殖生长成菌落后计数,然后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检测鉴定,确定为何种微生物。鉴定方法主要有:核酸分子杂交、16SrRNA序列分析、DNA的G+C含量分析、质谱、色谱分析、以及免疫学方法与光学技术相结合的全自动分析方法。培养基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只能够检测活的能够在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环境中只有少部分微生物是可以培养的,通过培养基法只能检测到空气中的一小部分微生物。非培养基法,是在采样后不经过培养就进行计数、鉴定的方法。主要有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扫描显微镜和流通式血球计数等检验方法,以及PCR检测法。PCR 检测法具有敏感性高、快速、特异性强等特点,能够检测出环境样品中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尤其是定量PCR(qPCR),不仅灵敏度高、检测快速,还可以实现对DNA 或RNA 的绝对定量分析。1999 年Haug land 等第一次用qPCR检测了微生物气溶胶,证明qPCR可以快速定量空气中某种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最近几年qPCR在空气微生物气溶胶的研究中应用较多,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DNA芯片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等技术也在空气微生物研究中得到了应用。非培养基法的发展使得 空气中越来越多的微生物被鉴定,还可以更好的掌握空气微生物的时空变化。3.3 污染评价方法
目前我国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评价标准一般按照中科院生态研究中心推荐的大气微生物评价分级标准进行评价。而室外的大气微生物监测评价标准尚无统一的依据。目前常用的是中科院生态研究中心推荐的大气微生物评价分级标准,但是这一标准有自己的缺点。微生物总数这一指标,由于微生物的种类繁多,要监测所有种类是一件是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所以不可能在基层单位作为一种评价指标进行应用。另一种是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标准。生物多样性指数则是将微生物的多样性看作为环境的保护目标,既考虑到生物种群的丰富度,也考虑到均匀度,其灵敏度要明显高于大气微生物评价分级标准。用多样性指数评价的主要难点是需要对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主要是区别不同的种类,不一定要确定为哪一种),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撑作保证。4 大气微生物防治措施 4.1 监测情况
目前,中国对于大气中微生物的监测只局限于科研院所做研究性监测,如,中国科学院、第三军医大、成都医学院、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等。有关科研,为大气微生物监测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许多研究工作只是刚刚起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大气微生物的监测设备比较多,如,Andersen型6级空气生物采样器、JWL-ⅡB新型固体撞击式多功能微生物监测仪等,主要采用过滤法和沉降法采样。监测原理是通过设备把微生物样品采集到适宜它们生长的培养基表面,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每个分散的菌子和孢子会形成1个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即菌落,通过观察菌落的特征和计数,大致可以鉴别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方法的局限性使平皿计数法只能检出生长的细菌,不能检出样品中全部的细菌,而环境大气中的细菌种类数量较多,生活习性各异,不能在统一的生长条件下全部生长出来。
国家环保部门对于微生物的监测相对较少,目前还着重于环境中无机污染物的监测。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不断提高,有机污染物渐渐成为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已开始重视对有机污染的监测,有了许多成熟的有机污染物检测方法。微生物污染监测仅局限于对饮用水、污水、地表水等水体中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和链球菌的监测,对于大气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还没有起步,目前,只处于提出对室内环境空气中细菌总数的检测方法和标准。由于人们对室内环境质量不够重视,不愿意付费对家中居住环境进行监测,多数市级环保监测部门又因为室内监测业务少,收费低,不愿开展此项工作。从2009年开始,根据国家环保部门的要求,市级环境监测部门开始对市区内汽车站、宾馆、影院、超市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开始了每季度1次的监测,监测的项目仅限于苯、甲醛、氨等近年来人们关注的项目;对于大气微生物监测还没有涉及。在运城市,市防疫站开展了室内环境监测,还有几家套用资质或没有监测能力的部门也开展室内环境监测,主要目的是推销清除室内污染的产品。因此,我们环境监测系统对于大气微生物污染的监测还属于空白,有的刚刚开展工作,但检测能力有限。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空气中细菌浓度为700 cfu/m3~1 800 cfu/m3时,存在发生空气感染的明显危险因素,当≤1 800 cfu/m3时,就安全得多。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卫生部颁布的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室内空气菌落总数≤2 500 cfu/m3为合格。
4.2 防治措施
从众多的学者对大气中微生物污染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影响大气微生物污染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人的因素(人流、车流)、气象(气温、湿度、风速)、环境(绿化、地理位置、水、化学污染)。控制大气微生物污染的途径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①合理规划,减少污染,加强绿化,定期监测,防患于未然。②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对人的活动、车的流量多的闹市区、交通区、生活区增加绿化面积,多种植能产生杀灭空气中微生物的分泌物的植物(如龙柏、银杏、腊梅、圆柏、芭蕉、侧柏、碧桃等)。③合理调节城市生态环境,充分发挥降雪、降雨对大气微生物的净化作用。森林、喷泉、瀑布周围产生的负离子也具有杀菌作用[14]。通过清洁生产、控制汽车尾气等办法减少大气中的化学污染物,使太阳的紫外线更好地发挥杀菌作用。大气微生物研究发展方向及趋势
目前众多学者均来用自然沉降法,对大气中细菌总数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也有人对大气中的真菌含量进行了分离统计,并对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区大气环境在不同程度地受到微生物的污染,有的地区大气微生物污染己比较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加强,对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深人研究大气微生物的污染,已成为今后大气环境质量研究的一个方向[15]。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大气微生物的污染状况在许多地区已比较突出。有害微生物作为大气中的活的污染物,它对大气环境质量的不良影响也越来越大。作为一种特殊污染物,应该与SO2、NOX等其他大气污染物一样被列入日常的环境监测工作中,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更详尽准确的应用资料和基础数据。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室内空气品质检测中心.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EB/OL].[2010-01-08].[2] 于玺华.现代空气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1-52.[3] 史军致.浅谈全面深入开展大气微生物污染检测的必要性.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60(3): 82—85.
[4] 孙平勇,刘雄伦,刘金灵等.空气微生物的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336-340.[5] 徐丙荣,司东霞.聊城市空气微生物污染的检测及评价[J].微生物学志,2008,28(4):107-109.[6] 张婧,夏立江.垃圾填埋场空气微生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6):1332-1336.[7] 方志国,欧阳志云,胡利锋,等.城市生态系统空气微生物群落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4,24(2):315-322.[8] 周慧晶,郭振江.近年葫芦岛市区空气微生物浓度变化特征分析.气象与环境学报.2008,24(2):68-72 [9] 郑芷青,谢小保,欧阳友生等.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大气微生物与环境相关性.生态环境.2008,17(6):2304-2311.[10] 龚一苑,曾文青.四川4 家三甲医院门诊大厅空气微生物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22(4):475-476.[11] 冷家峰,刘仙娜.国内大气微生物污染现状[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4,3(10):200-202.[12] 李燕.撞击法监测室内空气微生物稳定性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0,17(6):358-359.[13] 吴金男,陈坚,夏吉林.常熟市春季空气微生物调查[J].常熟高专学报,2001,15(2):59-61.[14] 方东,欧阳夏骏,梅卓华.南京市大气微生物调查及动态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2,149(1):14-17.[15] 陈皓文.西宁、青海湖、格尔木的空气微生物含量[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19(1):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