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山树木地貌实习报告
园林树木与地貌实习考察报告
一、所属小组:园林91班三组姓名:李易骏
学号:14309114本人主要分工:植物识别与记录
二、标本采集与识别
本次实习,本人主要负责记录、拍照标本21~30号,其中
三、标本识别的经验
这次黄山实习带给我们的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它和任何一次实习都有很多的不同之处。黄山之行,可以说是一次意志品质的磨炼,也可以说是一次学习方法的提升,不管是哪个方面,我们都有很大的收获。先谈谈为什么不同吧,首先是环境不同,实习环境是在美不胜收的大自然中,但是我们也得面对暴烈的阳光和漫长的路途,因此每一次活动都是在考验我们的意志力,每一次成功都是意志力提升的表现,有了良好的意志品质我们才能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走得更好。其次是我们这次的任务-------压制标本,这对我们来说既陌生又新鲜。从标本的识别、采集到压制成品整各过程都很讲究,对于我们来说,算是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掌握了一门新技能。对于标本的识别,每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方法。而于我,我首先会把我们需要识别的标本先在书上看一遍,记住科的识别特征,大概了解该种有什么样的特征,尤其是花和果,这些可以说是一个植物最有特点的部分了吧。然后就是实践,当看到一个植物标本的时候,先观察植物特征,回忆所学知识,进行大胆推测,之后去查相关资料进行检索鉴定。当然,如果有花有果的话识别起来更加方便。若没有很明显的花果的特征,可以去观察叶的其他特征,如叶的着生方式、是否有托叶、叶脉下凹还是隆起、是否有腺点、叶脉的着生方式、叶形、质地、颜色等等。这些特征是有依据的,最终科属种的检索表还是基于这些细小的特征编写出来的,因此这些特征对于我们今后识别植物是很有借鉴价值的。最后就是像老师和同学请教,和大家多交流,很多时候他们有更好的识别窍门。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认识某个种叫什么,而是要能对它属于什么科作出正确判断,这样去举一反三,才是真正学到了。
对我个人来说,我觉得较为难分的几个标本是山苍子、豺皮樟和硬叶柃。乍看之下,这几个标本差不多,因为叶子的形状都差不多如果没有花的时候。但是细细观察却有很大差别。山苍子叶背白,而且叶质地革质化程度感觉没有另外两者高。豺皮樟的枝上是有皮孔的,而叶质地同为革质的硬叶柃则叶脉下凹。通过这些细小的差别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然后是豆科的几个植物,如山槐和山合欢,都是羽状复叶,但是山槐是有刺的,而且我个人觉得山槐叶子较之山合欢长得略微稀疏。还有各种楠木,叶质地也相似,难以辨别。比如紫楠、红楠、浙江楠和华东楠,紫楠叶背为锈色,红楠叶柄是红色的,浙江楠叶片革质化程度更高,叶片和树枝较华东楠粗糙。再者就是蔷薇科植物,叶形变化较大,难以反应过来是蔷薇科植物。再谈谈照相机吧!在我学习植物的整各过程中,照相机帮了非常大的忙,更不用说在这次实习中了。人的记忆力是很有限的,因此需要不断重复来加强记忆。我们可以不断的重复识别拍到的植物或是植物标本以便牢固记忆,同时相机还能拍到很多细节,这对于我们识别植物也是很有用的。除此之外,相机的储存量之大,而
且方便携带。再者,我们专业对植物的识别、运用要求都较高,除了识别,我们看到用的好的植物还可以拍下来作为素材积累,因此,相机对于我有很大的意义。
四、个人活动日志
8月12日,我们两各班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来到了汤口镇。打点好一切后,大家
兴致勃勃地跟着老师去认植物,在去温泉的路上,我们见到了很多没见过或是见过却不认识的植物,大家都按照分工要求做好了自己的工作。当老师讲解时,大家都积极地围成一圈听老师讲解,并且快速记录下名称,科属及特征。虽然天气炎热,太阳很刺眼,汗水花花地流,但这些都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学习激情。经过一下午地愉快合作,我们快乐地度过了黄山实习的第一天。
8月13日,这天一大早就去了石门峡。仍是老规矩,到了景区就开始我们的主
要工作-----采标本。经过第一天的体验,大家在采标本这工作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在完成一天的主要工作后我们大家就去了“缘”字石,爬一品峰,并且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晚上虽然大家都很累,但压标本时丝毫不马虎,该展平的展平,该翻转的翻转,然后快速拍照,细心辨认。组长很负责任,她想了很多方法帮助我们记忆,我们这一组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就这样,第二天伴着笑声和汗水结束了。
8月14日,我们去了猴园,在路上便开始采集标本。这一天,我觉得是我认识
到新标本最多的一天。进到猴园后,我们便不能采集了,于是就认真听老师讲解,跟着老师辨认,然后拍照。完成工作后就去见猴子了,猴子憨态可掬,同学们见到猴子时,都流露出了非常天真可爱的一面,有的甚至和猴子一样顽皮。看过猴子后,依旧是整理标本,压制标本。这次压标本,我们组效率高了很多,前几天我们组都是最后一个完成任务,但是那天很快,这还是得益于组长改革了方法。总的来说,我们组制作的标本还是很不错的,以前落后是因为我们压得很细致并且同时进行记录。第三天的实习就在大家满意的笑容中落下了帷幕。
8月15日,传说会下雨,因此这天的活动是为傍晚的考试作准备。气氛略有点
紧张,我稍有不安。大家都起得很早,而且更加积极了。围着圆桌,我们坐下了,组长先让我们把压制好的标本过了一遍,再以游戏竞猜的形式考我们,就这样一遍一遍地加强记忆。看了看别的小组,也是进行得如火如荼,看得出大家都很重视这次考试。即使是我每晚拿着相机看了很多遍的植物,也还是会担心自己出错。傍晚……大家情绪高涨,一是因为大家都考得挺不错,多亏了老师的耐心教导和同学之间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二是因为第二天要去登黄山。紧张、焦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兴奋的睡不着觉。激动中,结束了第四天。
8月16日,踏着黎明,我们向黄山进发了。登黄山也是极其需要意志品质的,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坐缆车。经过约两个半小时,我们成功地站在光明顶上了,回想这一路上,汗如雨下,天气和植物却都是随着高度的上升起了变化,领略了黄山之奇险,惊叹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能力。之后我们向西海方向去了,虽然最后没到,却也用相机记录下了许多美不胜收的风景。一路上,我们看到了沐浴在云海之中的山巅,看云卷云舒,看松树之顽强,也悟出许多道理。回程的路上多了几个小坎坷,远远地看到了鳌鱼峰,“龟兔赛跑”“手机石”,还有著名的迎客松和送客松,经历了雷阵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着下了山,虽然最后大家都湿了,但是心里却暖融融的。
五、个人感想
黄山之行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本上的只
是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更加不能忘了“实践出真知”。本次实习,可以看作是一次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和专业相关的,对植物的识别上有了很大长进,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还学会了压制标本。除此之外,我们成长了,心理上得到了磨炼,学会了如何面对困境。困境面前,需要我们用坚强的意志品质来克服。然而,我们还学会了相互关心,团结协作。每个成员都是很重要的,少了谁都不行。每一站的成功和每个人都分不开的,就像是在我们制作标本的时候,那种气氛,是每个人用心投入,每一个标本都是大家的心血。每一次合作都是一种享受。还有登山,有的同学发挥了很强的领导作用。这些对于我们平时的学习和以后的人生都一样,学习进度快的同学可以引领稍微慢点的同学。在做方案做项目的时候,大家积极讨论,团结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创造出优秀而实用的作品,方便了大众,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能够继续。这次另外,我看到了一种态度。组长曾经对我说,她觉得师姐认植物时是那样的专
注,使她觉得师姐整个人是在闪闪发光的。是的,当我们登上山巅的时候,在那一抹云雾之上,我看到了一束阳光,那是云上的阳光,没了云雾的遮挡,这阳光异常的灿烂,还有那些生长在悬崖绝壁上的黄山松,它们在阳光下显得异常的苍劲有力,或许是因为我们登上山峰时的心情吧。做事情专注可以带给我们无比灿烂的光辉,乐观的态度和顽强的拼搏亦带给了我们绚烂的阳光。这正是我们这次实习的意义所在。实六习只是个开始,为我们进入新的学生阶段开了个好头。
六、建议或意见
首先感谢校方领导和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实习活动。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这样的活动能更多一些。
第二篇:地貌实习报告
地貌实习报告
姓名:xx xxx
院系:xxx学学院
班级:09地理科学一班
时间:2010年6月10日
一、地貌学的意义
地貌学是研究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固体地球表面及表层的物质形态特征、物质组成、内部结构、空间分布、成因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地貌学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随着人类社会及科技发展而发生改变,随着人地关系的改变而改变。地貌学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作为人类对地球家园最基本、最直接的特征——地貌形态的形成规律的探索和解释,而且在实践上可以为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利用、环境管理、灾害预防、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服务。地貌学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防预、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管理等方面,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研究地貌方法的叙述,突出野外的现场工作、实验室分析方法和技术、数据处理方法、过程和机制的研究方法、数值模拟方法、高新技术,多学科交叉等,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进行野外考察,学习,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类型。
二、花岗岩地貌
红色风化壳花岗岩本是地下深处形成的岩浆岩类,后因构造隆升以及地表受到长期的侵蚀作用而出露地表。花岗岩在地表分布广泛,可占地表火成岩面积的20%~25%。国内外地质、地理学家对花岗岩地貌研究认为主要有两种:一是形成高山峻岭;二是形成雄伟浑圆的山体和低矮的丘陵岗地。前者为构造侵蚀的花岗岩峰林地貌,这种地貌主要发育在高差的山区,多由岩株状的花岗岩体组成,花岗岩岩石祼露,岩体内多组断裂和节理发育,受冰川或流水强烈切割和风化侵蚀后形成了雄伟高耸、峰峦重叠、谷深坡陡的奇峰深壑,往往成为风景旅游胜地,如我国著名的黄同、九华山、天柱山、三清山、华山等风景名山。后者由穹隆状的花岗岩体形成,在气候条件的作用下,岩体上常发育厚层的,形成红土丘陵地貌,如我国华南花岗岩丘陵地区,或经风化剥蚀后也可形成雄伟浑圆状山体,如海南岛的五指山等。花岗岩红土丘陵表层结构松开的风化壳极易发生散流冲刷和暴流侵蚀,成为崩岗侵蚀等水土流失灾害的高发区,这类花岗岩地貌以我国的华南地区最为典型。以上这两类花岗岩地貌均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了解其特点和形成机制,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和保护花岗岩地貌旅游资源,以及因地制宜地开展花岗岩风化丘陵地区的土地退化的防治工作。
2010年5月25,上午8点,在学校出发,往南宁的东北方向前进,经过五塘,老师跟我们解释说南宁市正北方向是寒武纪岩,我们往东北方向可以看到寒武纪地层,背斜山。该阶段为邕江及小型支流冲出来的小形盆地,呈现波状地形,台地和河谷,该地区以植水稻、玉米为主,少量的花生,由于雨水较充足,丘陵上的种桉树,这种耗肥需水大的经济树种。公路两侧是寒武纪砂岩、沉积岩,能清楚地看见地层节理。
再往前走地形变化较大了,可以看到花岗岩风化壳,花岗岩是块状结构的岩石,坚硬密致,孔隙率约为1%,因而透水性比页岩还要差,只有页岩的1/5。花岗岩属于不透水的岩石,容易产生地表散流与暴流的冲蚀。岩性结构坚硬,抵抗侵蚀能力很强,所以花岗岩能够形成高峻的山地,然而,花岗岩岩体有丰富的节理,在节理或断裂集中的地方往往出现崖壁,因为那里的地下水活动较强,岩体抗剪力较弱,易于进行重力崩塌作用,加之岩体结构坚硬透水性差,节理交错,因此花岗岩容易风化。土壤相当贫脊,以高岭石为主,矿物机质较少,植被难以生长,且水土易流失。如果植被不好即遭到人为的破坏,导致崩岗,崩岗地貌是一种发育于热带,亚热带山区的严重水土侵蚀地貌。通常指发育在红土丘陵地区(特别是花岗岩丘陵)的冲沟沟头部分,经不断地崩塌和陷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围椅状侵蚀地貌。因此该地区人烟荒芜,有零星村落分布。
到达昆仑关,看典型的花岗石红色风化壳,沿着节理进行的风化作用,可以向岩体内部深入形成很厚的风化壳。地层在三十米以上。我们来到花岗岩崩岗侵蚀区,用地质捶敲打岩石,判断此处岩石多为白云母。其岩性主要为粗粒或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有局面中粒(斑状)角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肉红色黑云母花岗岩。我们用地质捶敲该岩石,易于散裂,说明花岗岩风化壳粘粒含量少出粒较多,胶结性弱,结构疏松。
在车辆行驶的路上,我们看到一闪过的灰色岩石。老师说那是火山凝灰岩,三叠纪喷发出来。这主要由粒径<2mm的火山灰(炭屑,晶屑,玻屑)及火山碎屑等(含量50%以上)固结而成的岩石。分选性差,碎屑多具有棱角。岩石外貌有粗糙感,可以清楚看见层理。我们近距离地观察看了风化不够彻底的红色风化壳,其碎屑较多,是三叠纪形成的,层面较薄,长期发展下去最终形成高岭石、氧化铁、氧化锰等氧化物。人为破坏植被会形成坡面细流。不过,我们看到的不是自然的雨水冲刷的坡面细流而是挖土机挖出的爪痕。
三、峰林洼地地貌
在前往上林的途中,可以看到峰林地型。峰丛、峰林、孤峰及溶丘可总称为峰林地形,它们是岩溶地区的主要正地形,都是在高温多雨的热湿热气候条件下,长期岩溶作用的产物。其成因复杂,是岩性纯、厚度大、产状平缓、分布广的碳酸盐岩地区地表水的侵蚀、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溶蚀、以及沿节理裂缝所进行的机械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峰丛多分布于碳酸盐岩山区的中部,或靠近高原、山地的边缘部分。峰丛顶部为尖锐的或圆锥状的山峰,而基部相连结簇状。在峰林地形中代表发育较早阶段的地形,但也有人认为它是峰林、洼地地形形成之后,地壳抬升,岩溶进一步发展改变而成。广西西部,西北部,靠近云南,贵州高原的边缘部分都是发育了峰丛。而峰林主要发育在湿润热带、亚热带(年均温)>20℃,年降水量>1500毫米)老师说这是发育不成型的峰林,成分不纯,杂质较多,叫锥状峰林,桂林地区的峰林叫塔状峰林。这里的下边地层为不可熔岩,上边是可熔岩。
到了上林,我们在那里吃了午饭。
从金龙洞出来我们往西北方向前进,坐着车上,我们看见一些没有水的坑,老师说,那是干谷。干谷为岩溶区特有的景观。岩溶地区发育了古河谷,当地壳上升,地表河流不是随之下切,而是沿着后期在谷底上发育的岩溶孔道(漏斗、落水洞等),将水吸干,谷底干涸遂形成干谷。有些干谷在暴雨季节尚排泄部分洪水,则称半干谷。干谷的形成也可以由于河流发生地下截弯取直现象,使原来的地表弯曲河流段变为干谷。因此在干谷地段常保留昔日河流冲积物的残余。在岩溶地区,由于地表河流常发生遇落水洞或溶洞而转为地下伏流的现象,这种河谷遇石灰岩而突然截断,当这种河谷变为干谷时就称盲谷。
来到古零乡,该地区属于峰从洼地,地层漏水严重,以种植玉米为主。在高大宏伟的灵阳寺下面,老师说这是典型的白云岩(18)我们用地质锤敲打和用放大镜观察,发现白云岩和石灰岩的区别。白云岩是指以白云石为主要成分(50%以上)的碳酸盐岩,常混入方解石,粘土矿物,石膏等杂质。外貌虽与石灰岩相似,但硬度略大,较坚韧,滴稀盐酸(5%)不起泡或微弱起泡,而石灰岩是起很多的气泡。白云岩风化面常有白云石粉及纵横交叉的刀砍状容物。途径古寨路口,老师给我们介绍该地区为浅洼地,地表水出不去,只能从地下水出去,形成喀斯特干谷。串株状洼地,土层薄,植物难以生长,当地居民饮水质量很差,经济落后。
傍晚,我们在周围都是山的马山县住宿。
四、岩溶地貌
岩溶(或称喀斯特),是一种发育以碳酸盐岩等可溶岩地区的特殊自然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其区域地貌发育形成一系列与岩石的可溶性相关的独特地貌和水文特征。包括各种封闭洼地、漏斗及地下水系,地表岩石表面可以形成特殊的溶蚀形态,地下可以形成洞穴及相应的洞穴堆积物,其外在表现为区域特殊地貌和水文现象,形成人们通常所说的奇峰异洞,如峰林、峰丛、石林、石芽、暗河、天生桥、盲谷、竖井、天坑以及形态各异的岩溶洞穴等。我国岩溶地区分布广泛,集中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山西、西藏等地。岩溶发育的主要区域碳酸盐岩地层分布面积约137多万平方千米,如果再加上埋藏于地下的碳酸盐岩溶,则总面积可达300多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3.岩溶地貌常常形成特殊的风景资源,成为旅游胜地,如我国世办自然遗产中的九寨沟、黄龙寺、桂林山水,世界地质公园云南石林,以及众多的旅游洞穴。
影响岩溶地貌的因素
作为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岩石主其可溶性特征,实际上属于地质条件范畴。从沉积学的角度分析,不同沉积相的碳酸盐岩可以形成不同的碳酸岩结晶状况、岩石结构和岩石构造,并导致了溶蚀作用的差异,进而对地貌发育产生影响。不同沉积相碳酸盐岩之间的裂隙也同样是岩溶发育的重要基础。不同类型地层的组合,如砂岩等非岩溶岩层与岩深岩层的组合方式,可以影响到区域或小范围地下水活动,造成不类型的岩溶地貌发育,如半岩溶、全岩溶。岩溶地区水文现象具有地表分水岭与地下水岭不重合的现象,地下河的存在则是岩溶地区特殊水文现象。岩溶地区的地貌与水文是相互作用的。地表、地下水流的流体力学性质、流动性及流量对于侵蚀或沉积地貌的形成均有较大的影响。经常流动的水体,通过多种化学过程(如混合溶蚀)和机械过程,能较大地提高水的溶蚀力。岩溶地区不同地下水动力带的地下水不同运动方式,具有不同的岩溶溶蚀特征并直接导致了不同类型的洞穴系统的发育。此外,岩溶地区土下存在一个特殊水文带——壤下带(subcutaneous zone),是土下可溶岩体顶部次生裂隙发育的地带,此处溶蚀作用活跃并对岩溶地貌形态发育影响巨大,是直接与特殊地下水动力相关的表层岩溶对岩溶地貌形态发育影响巨大,是直接与特殊地下水动力相关的表层岩溶(epikarst)地貌带。
到了大龙湖水库,我们下车沿着公路走,观看了两边的岩性,是二元结构,泥盆纪和石炭纪交结而成,形成峰丛洼地,这里水库漏水严重,在这里修建的水库都要进行多处的人工修补。岩性以石炭纪方解石为主,植被较少,其表层风化程度较深,可以看见多处的沿着节理风化的方解石似乎要崩塌下来。还看见与灰质岩相似 藻类苔藓系岩。
我们来到了水库边上的岩溶洞,这里主要成分是常湿钙质淋溶土。溶洞的形成是早期的地下河崩塌溶蚀,以化学沉积为主,形成的自然拱。在岩溶地区,溶洞是指由于岩溶侵蚀作用及后期的沉积作用改造而形成的洞穴。溶洞是岩溶作用形成的各种洞穴的总称,而洞穴则是指可以容纳人们进入的地下空间。广义上包括地下大小不同的各种类型的洞穴,包括落水洞,竖井和复杂洞 穴系流等。狭义的溶洞是指发育在潜流带或季节变动带内形成的水平延伸为主,通常有地下河作用的曲折分布的洞穴。溶洞是喀斯特地貌区别于其他地貌类型的最为显著的特征地貌类型。地下河是岩溶地区沿大型岩溶管道或洞穴廊道集中排泄,具有较稳定流量的地下常年径流,也称暗河或伏流。地下河对地下水运动而言,从分散层流运动形式或发展为线性集中紊流运动。从地貌作用上,从简单的化学过程(溶蚀,淀积)发展为兼有化学溶蚀淀积,流水冲蚀机械侵蚀和堆积,崩塌等复合过程。地貌营力大大加强,地下河可以有河床卵石及两侧漫滩卵石沙粒堆积,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洞壁上有很多的鹅卵石。
这个洞很大,我们下去后可以看见洞顶往下有很多的石钟乳,表明水有波动,蒸发出来,溅水沉积而成。确切的说,石钟乳是洞穴沉积中常见的类型,是由于洞顶裂缝出渗出富含碳酸钙水流发生淀积,从洞顶向下垂直悬挂生长的碳酸钙沉积体,由方解石成层结晶构成,悬挂如古钟,外形如乳,下端常有短鹅管凸起,故得名。石钟乳内部呈层状结构,垂直剖面中心常有鹅管。石钟乳的生长速度快慢不一,而且有阶段性,大多每30-50年生长一厘米。在破损的石钟乳上,我们可以看到雪白的晶粒岩石,是方解石。在洞顶上,我们还发现了旋窝脚洞,这是地下河小型支流冲出来的。脚洞是溶蚀作用在岩溶石山基部水面附近形成的浅洞,其成因一般认为是与池沼静水环境或静水滴水环境下水面溶蚀作用相关。脚洞发育后期可以成为地表水转入地下通道,故脚洞可以成群分布并相互贯通,成因上仍然是与地表,地下水的溶蚀侵蚀作用相关。也常与河流冲蚀或差异溶蚀有关,也有的是溶洞崩塌破坏的残余。我们深入伸手不见五指的洞里,听见一些滴水声,是从岩洞顶部滴落下来的。洞里还弥漫着泥土的味道夹杂着腥味,仔细一看是蝙蝠屎,用电筒往上照,发现黑黑乎乎的一片蝙蝠,说明洞里是非常潮湿阴暗的。
5月26日,8点40分,我们往马山县的东北方向前进,地势逐渐陡峻,是典型的峰丛洼地也叫溶蚀洼地,岩性以石炭系的碳酸盐岩为主,石多,土少,水缺。溶蚀洼地是岩溶地区的负地形,在峰丛或峰林之间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平面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长轴常沿构造线而发育,面积约数几到数十平方公里。洼地底部呈线凹形,有时因漏斗及落水洞的分布而略有不平。表层堆积有厚度不等的残余红土及水流冲刷来的红土堆积。洼地与峰林地形同步形成,开始在峰丛之间可能形成一些由岩溶漏斗、落水洞集中的小凹地;而后小凹地水流集中,使地表及地下的岩溶作用均强烈发展,漏斗落水洞逐步扩大,遂形成今天看到的洼地。地壳相对稳定时期越长,洼地面积越大。在地壳间歇上升区,可以形成不同标高的洼地,或在溶蚀洼地之中形成类似“谷中谷”现象。该地区的浅洼地方种植玉米,山坡上种植根系发达的竹子。为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政府出资在山坡上修建了很多小型的蓄水柜。
我们到达了里当乡民乐村,下车观察了此处的洼地。老师说洼地至少有一个排水口。这地区易旱易涝。旱是因为地下漏水,储存不住水。易涝是因为地下河有的地方管道过小,泥沙进入管道造成拥塞,来水太猛就无法消去,洪水一涨就淹没了洼地。我们仔细观看了白云母灰质岩。老师说由于冲蚀风化,生物作用如苔藓类植物作用,使岩层上逐渐形成土壤。我们还真看到岩层上面的小涡有一层薄细粒。不过我怀疑是风把周围的土吹上去的。老师拨开岩石下面的土壤,发现土壤掩盖的岩石部分很光滑。用手触摸感觉凉丝丝的,很湿滑。老师说这是土下溶蚀。我们还去看了传说中的地下河,感觉很平常,不像想象中那样急流、汹涌,倒像地沟水。用手触摸,没发现与平常水有什么不同。
五、流域地貌
河流是陆地表面的一种自然水体,是流水与地表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大气降水或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表低洼处,在策略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性地沿低洼的地方流动,就形成了河流。河流沿途接纳支流,形成的干支流系统,就是水系。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的流域。两相邻流域之间地面高程最高点的连线,就是两个水系的分水岭。水流不间断地作用于河谷,而河谷又反过来约束水流。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河流地貌。
1、河流地貌过程
冲刷会使河床减低,扩大过水断面;而淤积引起河床抬高,缩小过水断面。由于过水断面的扩大或缩小,流速减小,输沙力降低,冲刷就逐渐停止。断面缩小,流速加大,输沙力加强,不再发生堆积。这种自反馈机制,称为河流的自动调节作用。它反映了水动力、泥沙与河床形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水与岩石(包括松散沉积物)相互作用,塑造河流地貌的过程。
2、弯曲型河床
弯曲型河床是最常见的河床。河床曲率等于或大于1。5,平面上河床蜿蜓曲折,河漫滩宽广,深槽紧靠凹岸,最深点位于凹岸顶点偏下游处,河弯的曲率半径愈小,水深愈小,水深愈大。河床横断面不对称,凹岸深槽与凸岸边滩位于两个反向河弯之间转折点,通常称其为过渡段浅滩,故纵剖面亦具有阶梯状坡折。
弯曲河床的生成因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单向环流作用。当水流经过微弯河床凸岸时在离心力作用下,水流射向凹岸,使凹岸水位抬高,由此产生了水面横比降和横向压力,该力作用方向凸岸,力的大小由水面到水底相同。由于离心力在水面大,水底小,它与黄压力相加产生的合力方向是:表层向着凹岸,底层向着凸岸。水流也随着合力方向而运动,即表流流向凹岸,这样就构成了单向环流,由于它发生在弯道,故又称为弯道环流。这种环流与河流的纵向流水结合起来,构成了一种螺旋形的环流。单向环流与河流中射向凹岸的表面及其下降水流,流速大,侵蚀力强,结果使凹岸后退,其河道形成深槽。底流是从深槽流向凸岸的上升流,流速慢,搬运能力减弱,造成堆积,形成边滩。上、下两个深槽之间的过渡河段,也因上升流而堆积出河心浅滩。在凹岸不断侵蚀后退,凸岸不断堆积前移之下,原来微弯的河床也就变成弯曲河床了。
再往北东东方向前往宾阳不一会地形骤变,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宽阔无垠,绿油油的水稻。这是河流(红水河)扫出的的平坦地面,以弯曲河流扫荡为主。由于弯曲河流凹岸不断侵蚀后退,凸岸不断堆积乔移,日长月久就形成了平原。由于该地区水水份充足,光照条件好,因此可以大规模的种植水稻。冲击平原是人类文明发源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文化深厚。
我们前往大龙湖人工水库,途中我们下车观看了一条季节性河流冲出的河谷。现在河流已干涸,能看见许多的鹅卵石,这些鹅卵石大多是没有被磨圆的,说明河水冲刷不够。河周围生长着矮灌木丛,其中稔子树很多,正值花开时期,很漂亮。
我们原路返回马山县,在白沙镇观看了摆在路边的观赏石。由于此类观赏石在大化最为典型,因此也称为大化石。这类观赏石在红水河形成,成分主要是碳酸盐岩,经地热形成变质岩。由于形状怪异,自然构造美,因此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接着,我们继续往东南方向前进,这是二叠纪石灰岩形成的峰丛,地势较平坦,种植水稻,坡上种植桉树。到达两江,我们沿河流上游走,真切看到河流的侧向侵蚀,凸岸露出一些鹅卵石。
老师指给我们看了河漫滩。当河流洪水泛滥时,除河床外,谷地部分也被淹没,被淹的河底滩地就是河漫滩,平水期初露。当河流发育到一定阶段,旁蚀(测蚀)作用占主导地位,河谷不断展宽,为河漫滩发育奠定了基础。分布在河床两侧洪水时被淹没的平整地面,叫做河漫滩。
通常情况下,V型谷的谷底几乎为河床所占据。粗粒沉积物一部分在河床上堆积,另外在河流凹岸地段,由于流速较缓也有堆积,形成滨河床浅滩。随着曲流的发展,浅滩不断展宽加高,以致在平水期大片露出水面形成雏形河漫滩,并与谷坡的坡积裙相连。这时因河谷还是比较狭窄,洪水期与平水期流速相差不大,所以雏形河漫滩上主要沉积了粗粒河床相的推移质沉积物,较细的悬移物质被带往河流下游。河谷再继续展宽,浅宽的滩上水流速度更加变小,即使在洪水期时粗粒碎屑物已不能被带上滩地,只有较细的悬移质能沉积在这里。这样,便形成了具有二元结构的河漫滩沉积。
而河漫滩沉积的表层往往为细粒的粘土和沙粉,而其下往往是粗粒的河床沉积物,这就是典型的二元相沉积结构。平原河流河漫滩具有二元沉积结构,下部是粗粒的河床相沉积,而且越近底部颗粒越粗,越到上部颗粒越细。河漫滩上层的细粒沉积物是洪水泛滥时悬移质沉积,多为粉砂淤泥。随距河床距离的增加,沉积物有逐渐变细和变薄的趋势。
河里和河岸的鹅卵石都是从大明山冲刷下来的。鹅卵石成分多种多样。有含有晶粒的石英,有易敲碎的泥岩和砂岩,有花斑洞的花岗岩,有较硬的变质岩,有黄铜矿、锡矿,花岗岩寒武纪轻变体,变质程度较深的铅变岩等。同学们拿着地质锤敲打各种岩石,辨别其成分,玩得不亦乐乎。
此次地貌野外实习课完满结束,我们学习到了很多课本上描述不是很清楚的东西。通过实践,我们收获了很多。
参考资料:
高抒、张捷·《现代地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杜恒俭、陈华彗·《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89年
宋春青、邱维理 张振春·《地质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第三篇:地貌实习报告
(1)实习地点:乌当、黄果树、龙宫
(2)实习单位:贵州师范大 11级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班 3)实习时间:2012年12月2日到2012年12月8日(5)指导老师:周德权、陈星
4)实习器材;地质罗盘,地质锤;放大镜,皮尺等
(7)实习路线:乌当——黄果树【黄果树水文站—黄果树景区水上石林—黄果树景区天星景区—黄果树大瀑布】——龙宫
实习内容:
关于河流的的概况
河流是陆地表面的一种自然水体,是流水与地表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大气降水或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表低洼处,在策略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性地沿低洼的地方流动,就形成了河流。河流沿途接纳支流,形成的干支流系统,就是水系。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的流域。两相邻流域之间地面高程最高点的连线,就是两个水系的分水岭。水流不间断地作用于河谷,而河谷又反过来约束水流。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河流地
心滩 南门河下游形成的心滩:水流的冲刷力减小,水流向河岸两侧侵蚀,河的中央有着大量泥沙沉积,常年累月,就形成了梭形的心滩,宽几米长十几米。
河漫滩 老师指给我们看了河漫滩。当河流洪水泛滥时,除河床外,谷地部分也被淹没,被淹的河底滩地就是河漫滩,平水期初露。当河流发育到一定阶段,旁蚀(测蚀)作用占主导地位,河谷不断展宽,为河漫滩发育奠定了基础。分布在河床两侧洪水时被淹没的平整地面,叫河漫滩。
黄果树
黄果树瀑布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最早因河床突然出现了一个裂点,旅游景点黄果树瀑布
[4]
经河水长年累月不断的冲刷和溶蚀,便裂点踏隙,形成了一个落差,也就形成了瀑布的基本面貌,后因风雨溶蚀和雨水不断冲刷,又使原先形成的瀑布不断向后撤,据地质学家考证,瀑布形成了今天这种稳定的局面,曾有过三次大的变迁,它后撤距离长达205米,现今的三道滩、马蹄滩、油鱼井便是它后撤留下的遗迹,在地质学上,这一现象并称为“向岩后撤”。
瀑布成因
对于黄果树瀑布的成因问题,可谓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是喀斯特瀑布的典型,是由河床断陷而成的;有人则认为是喀斯特侵蚀断裂——落水洞式形成的。最近的研究表明,黄果树瀑布前的箱形峡谷,原为一落水溶洞,后来随着洞穴的发育,水流的侵蚀,使洞顶坍落,而形成瀑布。因此是由落水洞坍塌形成了黄果树瀑布。由于一个瀑布的形成过程是与瀑布所在的河流的发育过程紧密相关的,故黄果树瀑布的形成过程须与白水河的演化发育历史结合起来考虑。
天星洞景区
天星洞景区在天星景区中段,主要景观天星洞位于冒水潭旁的河岸上。洞内形成若干大厅和侧厅,各厅自有特色。最大一厅高50米,直径150米,面积约1.8万平方米。在五光十色、变幻无穷的奇峰异石之中,4根雕花大柱直抵天穹,每根石柱高度都在20米以上。柱上石花丛生,如雕龙刻凤,色泽艳丽。洞中的许多奇景是在别的溶洞中无法看到的。其它主要景观还有:天星亭、天星桥、一线天、冒水潭、回望石等。水上石林区在景区的下段,沿天星洞景区往下走1公里的石板石梯小路,即可到达。小路沿河而建,有栈道和跌水可欣赏。小路两旁假苹婆树很多,所以叫苹婆小道。有许多天然的榕树盆景,盆景边有石条、石凳供游人休息。石林间也长着大片的仙人掌和小灌木丛以及各种花草,终年点缀着绿荫。所谓“石上流水,水上有石,石上又长树”,若不是亲眼所见,是难以置信的。主要景观有:藤条奇观、三树一身、群榕聚会、根王、天星桥石芽林、水上石林等,其中一处景观是游客必到之处,那就是“美女榕”,“美女榕”乃一棵榕树的分枝缠绕而成,乍一看,就像一个倒立着的裸女刚刚出浴,为了躲避游人的目光,害羞地用手遮住脸,不让别人看到她的真面目。
此为天星洞内部景观水帘洞
水帘洞
水帘洞位于黄果树瀑布四十米至四十七米的高度上,全长一百三十四米,有六个洞窗、五个洞厅、三股洞泉和六个通道。
穿越水帘洞,还有一个绝妙奇景,从各个洞窗中观赏到犀牛潭上的彩虹,这里的彩虹不仅是七彩俱全的双道而且是动态的,只要天晴,从上午九时至下午五时,都能看到,并随你的走动而变化和移动。前人:“天空之虹以苍天作衬,犀牛潭之虹以雪白之瀑布衬之”,故题“雪映川霞”。
黄果树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
最新瀑布摄影图集 龙宫
龙宫龙宫水系主要由东、西两支组成,两支流之间在一年中又根据季节不同而通过地表溢流或地下伏流相串通。挽近以来由于新构造强烈抬升、河流强烈下切,喀斯特地貌回春发育,由北而南呈现峰林溶原→峰林谷地(盆地)→峰丛谷地(洼地)的系列更替。龙宫地区洞穴成因及发育与地下河系变迁密切相关,上层洞呈潜流型水平穿洞的特点;中下层洞往往相连,洞顶钟乳石发育、底部为现代地下河床,追踪构造薄弱带垂向下蚀,具有明显的裂隙洞特征
龙宫照片
第四篇:地貌实习报告
地貌实习报告
地貌实习报告
李洺宇地理科学学院师范二班李洺宇 *** 班级:指导老师:徐刚姓名:学号:
白虎咀---庙咀地貌实习报告
一、实习地点:
北碚区白虎咀----庙咀,嘉陵江沿岸
二、实习时间:
2012年12月2日
三、实习过程:
(1)白虎咀---水塔处
此处岩层性质为新田沟组泥岩,岩石硬度较小。此处以旁边的小路为分界线,可以明显观察到小路西面与该处的岩石性质有所不同。
(2)水塔处---煤矿工人疗养院
此处的岩性与上一层岩石性质不同,为下沙溪庙组砂岩。在该处我们利用罗盘分别测量了岩石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倾角约为60度,走向为135度,经过测量,可以大致了解该地的产状特点。
(3)煤炭工人疗养院---李家院
经过观测此处的岩性为泥岩,靠近李家院处,岩石性质多为砂岩,或为泥沙互混岩,此处地貌为向斜槽部,槽部有河流流过。
(4)李家院---海拔246.2米处
此处岩性多为泥沙互混岩,地处背斜中心处。
(5)海拔246.2米处---齐家湾
此处岩石性质为泥岩,岩性较软,地貌则表现为东面为背斜翼部,西部则表现为
背斜核部。
(6)齐家湾---郭家沱
此处的岩石性质为泥岩,地貌类型表现为背斜,在嘉陵江沿岸,清晰可见河流阶地,有两级。(河流阶地:过去的河谷底部因为河流的下切作用而相对抬升,并高出洪水位高度,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两侧)
(7)郭家沱---张家沱
此处岩性为砂岩,在岩石产状中,倾向不变,倾角约为57度,地貌表现为向斜翼部。
(8)张家沱---白鱼石
此处岩石岩性也为砂岩,地貌则表现为背斜翼部,在河流沿岸,亦可清晰可见河流阶地。但是在接近白鱼石附近岩石性质则多表现为泥岩,岩性较软。
(9)水塔---金刚碑
此处岩石性质为砂岩,泥岩互混层,地貌则表现为背斜翼部。
四、实习总结
本次地貌野外实习路程为白虎咀---庙咀,在此段路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观测到河流阶地,向斜,背斜,河流作用形成的河漫滩等河流地貌。在这次地貌实习过程中,利用到了在上学期《地质学》学习到的岩石产状测量方法,了解岩层产状,对该地区的地貌类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一个重要的知识就是河流阶地地貌。
在这次的地貌实习中不仅学到了地貌知识,将课本的理论知识应用与实际,而且也在野外的环境中和徐老师,同学们亲密的接触,受益颇多。
2012年12月10日 +
第五篇:树木学实习报告
园林树木学
——实习报告
学院:农学院
专业:园林
班级:10级
姓名:XXX
学号:2010512439
老师:权俊萍老师
一.实习时间 2012年6月23号---27号
二.实习地点 石河子大学、西公园、游戏广场、石河子宾馆 三.实习目的与要求
1、目的:
(1)基本掌握常见园林树种主要形态特征,学会野外鉴定和识别树种的基本方法、技巧。
(2)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了解不同树种的园林绿化用途、配植应用特点、园林观赏效果、栽培环境以及栽培管理、生长状况等,从而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
2、要求:
(1)认真记录指导教师介绍的不同树木科、属、种名称及其主要识别特征以及园林观赏效果等,并请自观察了解每一树种的主要形态、应用情况等,以便搜集实习报告资料。
(2)严格纪律,遵守实习时间安排,按时到达指定地点,不得实习中途擅自离开,遵守实习地点的主管单位有关规章制度
四、实习项目内容
石河子大学树种调查:调查大学内与公园内树种,内容包括每一树种的科、属、种名称(中名、拉丁学名)及其主要识别特征及应用等;(2天)(1)、西公园、游戏广场部分树种调查:调查该地点的树种,并按地点分别记录所调查的内容(具体调查内容同上),并将不熟悉的物种以照片形式记录。(2)撰写实习报告:根据野外调查及室内整理鉴定所搜集到的材料撰写一分《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实习报告》。(2天)
五、实习作业
地质环境:石河子地区位于43°20′N~45°20′N, 84°45′~86°40′之间,海拔高度差异较大。年降水量为125.0~207.7mm之间。历史上日最大降雨量出现在1999年8月14日达39.2mm,日最大降雪量出现在2000年1月3日达19.6mm。石河子地区日照充沛,平均风速1.5m/s,静风占32%,偏南风占22%,偏西风17%,偏北风占15%,偏东风占14%。石河子垦区地形由南向北依次为天山山区、山前丘陵区、山前倾斜平原、洪水冲积平原、风成沙漠区。土壤多系灰漠土、潮土、草甸土,土质多系砾质土、沙质土、粘质土等。
在这般环境中,这里的树木花卉还能生长繁盛,着实不容易的。这里的树木跟华北地区的较为相近。
树种组成
6月23日
一、地点:大学北区门口东边小树林
1、大叶白蜡(木犀科 白蜡树属 拉丁名:Fraxinus americana L var juglandifolia Rehd)落叶乔木。树皮褐灰色,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7,多为5,广卵形、长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先端尖或钝尖,边缘有浅而粗的钝锯齿。圆锥花序顶生于当年枝先端或叶腋;萼钟状或杯状;无花冠。花期5月。果期8~9月。树生长较快,可用行道树;种子油供制肥皂用。
2、樟子松(松科 松属 拉丁名: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Litv.)常绿乔木。树冠卵形至广卵形,老树皮较厚有纵裂,黑褐色,常鳞片状开裂。轮枝明显,芽尖端钝或尖,黄褐色或棕黄色,表面有树脂。叶两针一束。稀有三针,粗硬,稍扁扭曲,1 年生小球果下垂,绿色,翌年9—10月成熟,球果长卵形,黄绿色或灰黄色;第三年春球果开裂,鳞脐小,有短刺,易脱落。
3、油松(松科 松属 拉丁名: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树皮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规则鳞块,裂缝及上部树皮红褐色;针叶2针一束,暗绿色,较粗硬,雄球花柱形,聚生于新枝下部呈穗状;当年生幼球果卵球形,黄褐色,成熟后黄褐色,常宿存几年;中部种鳞近长圆状倒卵形,鳞盾肥厚、有光泽,扁菱形或扁菱状多角形,横脊明显,鳞脐明显,有刺尖。球果第二年10月上、中旬成熟。
4、榆叶梅(蔷薇科 梅属 拉丁名:Amygdalus triloba)
是我国北方地区普遍栽培的早春观花树种。落叶灌木,高3-5m,小枝细,无毛或幼时稍有柔毛,核果。叶椭圆形至倒卵形。中国北方春季园林中的重要观花灌木。有较强的抗盐碱能力。
5、紫丁香(木犀科 丁香属 拉丁名:Syringa oblata)
枝条粗壮无毛。叶广卵形,通常宽度大于长度,宽5-10厘米,端尖锐,基心形或楔形,全缘,两面无毛。圆锥花序长6-15厘米;花萼钟状,有4齿;花冠堇紫色,端4裂开展;花药生于花冠中部或中上部。蒴果长圆形,顶端尖。花期4月。北方重要的观赏树种,对二氧化硫又较强的吸收能力,可净化空气。
6、暴马丁香(木犀科 丁香属 拉丁名:Syringareticulata(Blume))落叶小乔木,高达8m;树皮紫灰色或紫灰黑色,粗糙,具细裂纹,常不开裂;单叶对生,叶片多卵形或广卵形,厚纸质至革质,先端突尖或短渐尖,基部通常圆形,全缘。圆锥花序大而稀疏,常侧生;花冠白色,花冠筒短;花萼、花冠4裂。蒴果长椭圆形,先端常钝;种子周围有翅。花期6~7月;果期9~10月。
7、接骨木(忍冬科 接骨木属 拉丁名:Sambucus williamsii)
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2-3对,托叶狭带形或退化成带蓝色的突起;侧生小叶片卵圆形、狭椭圆形至倒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尖,渐尖至尾尖,基部楔形形或圆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花与叶同出,圆锥聚伞花序顶生;花小而密;萼筒杯状,开后白色或淡黄色,花冠辐状;浆果状核果近球形,黑紫色或红色;卵形至椭圆形。花期4-5月,果期9-10月。
8、梓树(紫葳科 梓树属 拉丁名:Catalpa ovata G.Don)高达15m。树冠倒卵形或椭圆形,树皮褐色或黄灰色,主干通直,嫩枝具稀疏柔毛。叶对生或近于对生,有时轮生,阔卵形,长宽近相等,顶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或浅波状。喜光,稍耐阴,耐寒。喜深厚肥沃上壤,不耐干旱和瘠薄,能耐轻盐碱土。抗污染性较强。可作行道树、绿化树种。
9、黄金树(紫葳科 梓树属 拉丁名:Sapindusmukorossi)
树冠伞形,叶对生或近于对生,有时轮生,阔卵形,长宽近相等,顶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或浅波状,常3浅裂,顶生圆锥花序;花序梗微被疏毛。花萼蕾时圆球形,2唇开裂。花冠钟状,白色。子房上位,棒状。花柱丝形,柱头2裂。蒴果线形,下垂。种子长椭圆形,两端具有平展的长毛。
10、树锦鸡儿(苏木科 锦鸡儿属 拉丁名:Caragana arborescens Lam)
大灌木或小乔木,常呈灌木状;树皮深灰绿色,平滑。小枝有棱,幼时被毛,枝具托叶刺。宿存;叶轴细,幼时疏被柔毛,偶数羽状复叶,小叶4~8对,长圆状倒卵形、窄倒卵形或椭圆形,先端圆钝,具短针尖。花2~5朵簇生,花色为黄色,萼钟形,齿短;蝶形花冠黄色。荚果扁条形,无毛。
11、加拿大杨(杨柳科 杨属
黑杨派 拉丁名:Populus canadensis Moench)加拿大杨,乔木;树冠开展呈卵圆形。树皮灰褐色,粗糙,纵裂。树体高大,树冠宽阔,叶片大而具有光泽,边缘半透明,有圆锯齿,叶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夏季绿荫浓密,很适合作行道树、庭荫树及防护林用。
12、紫穗槐(豆科 紫穗槐属 拉丁名:Amorpha fruticosa L.)落叶灌木。丛生、枝叶繁密,直伸,皮暗灰色,平滑,小枝灰褐色,有凸起锈色皮孔,幼时密被柔毛;侧芽很小,常两个叠生。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荚果弯曲短,棕褐色。花果期5—10月。
13、山桃
(蔷薇科 桃属 拉丁名:Nux Prinsepiae Prinsepia uniflora Batalata1)
落叶小乔木,高可达8米,树冠开展。小枝红褐色或褐绿色。单叶互生,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长尖,边缘有粗锯齿。花期3~4月,花单生,无柄,通常粉红色,单瓣。果实6~9月成熟,核果卵球形,表面有短柔毛。
14、白榆(榆科 榆属 拉丁名:Ulmus pumila L)树冠圆球形。小枝灰白色,无毛。叶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尖或渐尖,基部一边楔形、一边近圆,叶缘不规则重锯齿或单齿,无毛或脉腑微有簇生柔毛,老叶质地较厚。花簇生。翅果近圆形,熟时黄白色,无毛。花3~4月先叶开放;果熟4~6月。是本地的乡土树种。
15绦柳(杨柳科 柳属 拉丁名:Salix matsudana f.pendula)旱柳中常见栽培变种,主干通常在二三米处就长出分支,光滑柔软的枝条状若丝绦,纷披下垂。小枝黄色,叶无毛,叶柄长5—8毫米,雌花有2腺体。喜光,耐寒性强,耐水湿又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干瘠砂地、低湿沙滩和弱盐碱地上均能生长。
16、皂荚(苏木科 皂荚属
拉丁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壮,圆柱形,叶为一回羽状复叶,长10-18(26)厘米;小叶(2)3-9对,纸质,卵状披针形至长圆形,先端急尖或渐尖,顶端圆钝,具小尖头,基部圆形或楔形,有时稍歪斜,边缘具细锯齿。荚果带状,劲直或扭曲。
17、新疆杨(杨柳科 杨属 拉丁名:Populus bolleana Lauche)乔木;枝直立向上,形成圆柱形树冠。干皮灰绿色,老时灰白色,光滑,很少开裂。短枝之叶近圆,有缺刻状粗齿,背面幼时密生白色绒毛,后渐脱落近无毛;长枝之叶边缘缺刻较深或呈掌状深裂,背面被白色绒毛。雌雄异株,柔荑花序,耐大气干旱及盐渍土,深根性,抗风力强。
18、小叶杨(杨柳科 杨属 青杨派 拉丁名:PopulussimoniiCarr.)嫩皮灰绿色,表面有圆形皮孔及纵纹,偶见枝痕;老皮色较暗,表面粗糙,有粗大的沟状裂隙。内表面黄白色,冬芽细长,棕褐色,光滑无毛,稍有粘质,先端渐尖。叶菱状卵形、菱状椭圆形或菱状倒卵形,长枝叶中部以上最宽,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淡绿色,下面灰绿白色;叶柄圆筒形,常呈红色延伸至中脉,无毛。
19、山杏(蔷薇科 梅亚科 梅属 拉丁名:Siberian Apricot)
叶宽椭圆形至宽圆形,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宽楔形或楔形,较一般栽培的杏树形小而叶长,两面无毛或在下面脉腋间有簇毛。花多两朵生于一芽,梗短或近于无梗,单花;花萼圆筒形,萼片卵圆形或椭圆形,紫红褐色;花瓣近圆形,粉白色。果近球形。
二、农学院主楼东
1、火炬树(漆树科 盐肤木属 拉丁名:Rhus typhina Nutt)落叶小乔木。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圆形至披针形。直立圆锥花序顶生,果穗鲜红色。果扁球形,有红色刺毛,紧密聚生成火炬状。果实9月成熟后经久不落,而且秋后树叶变红,十分壮观。
2、黄榆(榆科 榆属 拉丁名:Ulmus macrocarpa Hance)树皮灰黑色,纵裂。树条常具木栓质翅,小枝淡黄褐色。叶阔倒卵形或椭圆形,先端短突尖,基部窄,明显不对称或成歪耳形,叶缘具钝重或单锯齿。花5—9枚簇生于去年枝的叶腋或苞腋翅果倒卵状椭圆形,有毛,边缘具睫毛,基部突窄成细柄;种子位于翅果中央。花期4—5月;果期5—6月。
三、水建院门口小花园
1、珍珠梅(蔷薇科 绣线菊亚科 珍珠梅属 拉丁名:Sorbaria kirilowii)落叶灌木。枝开展;小枝弯曲,无毛或微被短柔毛,幼时嫩绿色,老时暗黄褐色或暗红褐色。奇数羽状复叶。卵状披针形至三角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或全缘;小叶片对生。顶生圆锥花序,白色。蓇葖果长圆形,果梗直立,宿存萼片反折。花期7-9月,果期9-10月。
2、卫矛(卫矛科 卫矛属 拉丁名:Euonymus alatus(Thunb.)Sieb.)灌木,小枝四棱形,有2—4排木栓质的阔翅。叶对生,叶片例卵形至椭圆形,两头尖,很少钝圆,边缘有细尖锯齿;早春初发时及初秋霜后变紫红色。花黄绿色,常3朵集成聚伞花序。蒴果棕紫色,深裂成4裂片;种子褐色,有桔红色的假种皮。花期4—6月,果熟期9—10月。
3、夏橡(壳斗科 栎属 拉丁名:Quercus robur L.)树皮褐灰色,细裂纹,幼枝棕灰色。叶互生,较厚平滑光泽,长倒卵形或椭圆形,先端纯圆微裂,叶缘4对至7对波状羽形新裂。花雌雄同株,单性异花。坚果椭圆形。花期为5月中旬,果实在9至10月成熟。抗性强。
4、茶条槭(槭树科 槭树属 拉丁名: A.ginnala)单叶对生,纸质,卵形或长卵状椭圆形,通常3裂,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为不整齐疏重锯齿。花杂性同株,顶生伞房花序;花白色;翅果深褐色;小坚果扁平,长圆形,具细脉纹,幼时有毛,两翅直立,展开成锐角或两翅近平行,相重叠。花期5-6月。果熟期9月。
5、元宝枫(槭树科 槭属 拉丁名:Acer truncatum Bunge)落叶乔木,树皮纵裂。单叶;单叶对生;主脉5条;掌状。伞房花序顶生 ;花黄绿色。花期在5月,果期在9月。树姿优美,叶形秀丽,嫩叶红色,秋季叶又变成黄色或红色,为著名秋季观红叶树种。弱阳性,耐半荫,耐寒,较抗风,不耐干热和强烈日晒。
6、国槐(蝶形花科 槐属 拉丁名:Sophora japonica Linn.)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羽状复叶;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卵状长圆形,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花冠乳白色。荚果肉质,串珠状,种子肾形。
7、复叶槭(槭树科 槭属 拉丁名:Acer negundo Linn.)小枝绿色,无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7(9),春季萌发时小叶卵形,叶缘有不规则锯齿,卵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花单性异株,雄花序伞房状,雌花序总状。果翅狭长,张开成锐角或直角。花期4月,果期9月。
8、文冠果(无患子科 文冠果属 拉丁名: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落叶小乔木,树皮灰褐色,扭曲状纵裂。枝粗壮直立,嫩枝呈红褐色,平滑无毛。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长椭圆形至披针形,无柄。花为总状花序,多为两性花,分孕花和不孕花。果实为蒴果,黄白色。
9、侧柏(柏科 侧柏属 拉丁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Linn.)Franco)
树皮红褐色,纵裂。小枝扁平。叶鳞片状,小形。雌雄同株,球花单生枝顶。球果近卵形。种子长卵形,无翅。侧柏喜光,但幼苗、幼树有一定耐荫能力。较耐寒,抗风力较差。耐干旱,喜湿润,但不耐水淹。耐贫瘠,可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上生长。生长缓慢。寿命极长。
10、红瑞木(山茱萸科 梾木属 拉丁名:Cornus alba L.)
老干暗红色,枝桠血红色。叶对生,纸质,椭圆形,稀卵圆形,先端突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边缘全缘或波状反卷。聚伞花序顶生,花乳白色。花期5月~6月。果实乳白或蓝白色,成熟期8月~10月。
11、金老梅(蔷薇科 金露梅属 拉丁名:Potentilla fruticosa)落叶灌木。树冠球形,树皮纵裂、剥落,分枝多。羽状复叶集生,长椭圆形至条状长圆形,全缘,边缘外卷。花单生或数朵排成伞房状,花瓣黄色,宽倒卵形,花柱近基生,棒状,基部稍细,顶部缢缩,柱头扩大,雄蕊多数,花药椭圆形,红褐色,四周具黄色边。瘦果卵形,棕褐色,外被长柔毛。
12、白桑(桑科 桑属 拉丁名:Morus alba L.)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边缘有粗锯齿,无毛。花单性,雌雄异株,穗状花序;雄花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蕊;雌花花被片4,无花柱或极短,柱头2裂,宿存。聚花果(桑椹),黑紫色或白色。
13、景天(景天科 景天属 拉丁名:Sedum spectabilis)双子叶植物
多年生、肉质植物,喜生于干地或石上;叶互生、对生或轮生,常无柄,单叶,稀为羽状复叶;花通常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单生或排成聚伞花序;萼片与花瓣同数,通常4-5;合生;雄蕊与萼片同数或2倍之;雌蕊通常4-5,每一个基部有小鳞片1枚;子房1室,有胚珠数至多颗;果为蓇葖果,腹缝开裂。
14、绣线菊(蔷薇科 绣线菊属 拉丁名:Spiraea salicifolia L.)
枝条密集,小枝有棱及短毛,单叶互生,叶片长圆状披针形,缘具细密锐锯齿,两面无毛,叶柄短,长圆形圆锥着生于当年生具叶长枝枝顶,被生毛,花密集,两性花,花瓣粉红色,雄蕊50枚伸出花瓣外,花有花盘、苞片、花萼和萼片,均被毛,蓇葖果直立,沿腹缝线有毛并具反折萼片,花期6-9月,果熟8-10月。
15、忍冬(忍冬科 忍冬属 拉丁名:Lonicera Japonica)
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密被短柔毛。偶见叶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个,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
16、梨(蔷薇科 苹果亚科 梨属 拉丁名:Pyrus spp)单叶,互生,叶缘有锯齿,托叶早落,嫩叶绿色或红色,展叶后转为绿色;叶形多数为卵或长卵圆形,叶柄长短不一。花为伞房花序,两性花,花瓣近圆形或宽椭圆形,栽培种花柱3-5,子房下位,3-5室,每室有2胚珠。梨果。耐寒、耐旱、耐涝、耐盐碱。
17、欧洲荚蒾(忍冬科 荚蒾属 拉丁名:Viburnum viburnm 'Roseum')落叶灌木。树皮薄,枝浅灰色,有纵棱,光滑。叶近圆形,3裂,有时5裂,缘有不规则粗齿,背面有毛,叶柄有窄槽,近端处散生2-3盘状大腺体。伞房状聚伞花序,于枝顶成球形,花序全为大型白色不孕花,花药黄色。果近球形,浆果状,红色而半透明状。
18、锦带花(忍冬科 锦带花属 拉丁名:Weigela florida)枝条开展,树型较圆筒状。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端锐尖,基部圆形至楔形,缘有锯齿,表面脉上有毛,背面尤密。花冠漏斗状钟形,玫瑰红色,裂片5。蒴果柱形;种子无翅。花期4-6月。锦带花枝叶茂密,花色艳丽,花期可长达连个多月,在园林应用上是华北地区主要的早春花灌木。
19、紫叶稠李(蔷薇科 稠李属 拉丁名:Prunus wilsonii/Prunus virginiana)高大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0至30米左右。短枝开花,花序长4-6厘米,果实紫红色光亮,果核褐色。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速生植物。喜光,在半荫的生长环境下。小枝光滑,短枝开花,花序长4-6厘米,果实紫红色光亮,果核褐色。
20、小叶白蜡(木犀科 白蜡属 拉丁名:Fraxinus bungeanaDC.)
落叶乔木,高10-20m。芽黑褐色,外被糠秕状毛。羽状复叶,小叶7-13,纸质,卵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下面密生细腺点。聚伞圆锥花序,花杂性。翅果倒披针形。
21、枫杨(胡桃科 枫杨属 拉丁名:China Wingnut,Chinese Winged Nut,Chinese Ash)叶多为偶数或稀奇数羽状复叶,叶轴具翅至翅不甚发达,与叶柄一样被有疏或密的短毛;小叶10-16枚(稀6-25枚),无小叶柄,对生或稀近对生,长椭圆形一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顶端常钝圆或稀急尖,基部歪斜。花序轴密被星芒状毛及单毛。
22、胡桃楸(胡桃科 胡桃属 拉丁名: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
枝条伸展,树冠扁圆形;树皮灰色具浅纵裂;幼枝被短绒毛。奇数羽状复叶;生于孕性枝上者集生于枝端,基部膨大;椭圆形至长椭圆形,边缘具细锯齿;侧生小叶对生,无柄,先端渐尖,基部歪斜。雄性柔荑花序,花轴被短柔毛,雄花具短柄;雌花序穗状。核果卵状,果核具8条纵棱,坚硬。
23、黄果山楂(蔷薇科 山楂属 拉丁名:Crataegus altaica)
乔木,植株上部无刺,下部萌条多刺。小枝粗壮,棕红色,有光泽。叶片阔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基部2对深裂,边缘有疏锯齿;托叶大型,镰刀状。复伞房花序,花多密集;膜质,边缘有腺齿;花萼筒钟状,萼片三角状卵形;花瓣近圆形,白色。果实球形,内面两侧有洼痕。
四、中区
1、柽柳(柽柳科 柽柳属 拉丁名:Tamarix chinensis)
幼枝柔弱,开展而下垂,红紫色或暗紫色。叶鳞片状,钻形或卵状披针形。春季在去年生小枝节上侧生总状花序,花稍大而稀疏;夏、秋季在当年生幼枝顶端形成总状花序组成顶生大型圆锥花序,花略小而密生;花5数,粉红色;萼片卵形;花瓣椭圆状倒卵形;雄蕊着生于花盘裂片之间,长于花瓣;子房圆锥状瓶形,花柱3,棍棒状。蒴果。花期4-9月,果期6-10月。
2、蜀葵(锦葵科 蜀葵属 拉丁名:Althaea rosea)
年生草本。茎直立而高。叶互生,心脏形。花呈总状花序顶生单瓣或生瓣,有紫、粉、红、白等色。花单生或近簇生于叶腋,有时成总状花序排列。花期6月至8月。蒴果,种子扁圆,肾脏形。
3、西伯利亚落叶松(松科 落叶松属 拉丁名:sibirica Ledeb.)
树皮多呈厚片状或长片状剥裂。枝分长枝和短枝。叶螺旋状散生于长枝,簇生于短枝,线形,扁平柔软,淡绿色,表面平或中脉隆起,背面中脉隆起,两侧有气孔线。雌雄同株,花单性,单生于短枝上;雄球花黄色;雌球花近球形,苞鳞显著,绿紫色或红色,春季与叶同时开放。球果当年成熟,近球形,苞鳞露出或不露出。种子小,具膜质翅,当年成熟时散落。
五、南区
1、雪柳(木犀科 雪柳属 拉丁名:Fontanesia fortunei Carr.)
树皮灰褐色。枝灰白色,圆柱形,小枝淡黄色或淡绿色,四棱形或具棱角,无毛。叶片纸质,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狭卵形,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斜向上延伸,两面稍凸起;叶柄上面具沟,光滑无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顶生花序长,腋生花序较短,;花两性或杂性同株。
2、银杏(银杏科 银杏属 拉丁名:ginkgo)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5枚成簇生状,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刻或2裂。雌雄异株,稀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的叶腋;雄球花成葇荑花序状,雄蕊多数,各有2花药;雌球花有长梗,叉端生1具有盘状珠托的胚珠,常1个胚珠发育成发育种子。
6月24日
六、西公园
1、垂枝桦(桦木科 桦木属 拉丁名:Betula pendula Roth.)
乔木;树皮灰色或黄白色,成层剥裂;枝条细长,通常下垂,暗褐色或黑褐色,无毛,光亮;小枝褐色,细瘦,无毛,间或疏生树脂状腺体。叶厚纸质,三角状卵形或菱状卵形,顶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粗重锯齿或缺刻状重锯齿;叶柄细瘦,无毛。果序矩圆形至矩圆状圆柱形;果苞两面均密被短柔毛,边缘密生纤毛,顶端钝。小坚果长倒卵形。
2、云杉(松科 云杉属 拉丁名:Picea asperata Mast.)
小枝有疏生或密生的短柔毛,或无毛,一年生时淡褐黄色、褐黄色、淡黄褐色或淡红褐色,叶枕有白粉,或白粉不明显。,四棱状条形,微弯曲,先端微尖或急尖,横切面四棱形,四面有气孔线,上面每边4-8条,下面每边4-6条。球果圆柱状矩圆形或圆柱形,上端渐窄,成熟前绿色,熟时淡褐色或栗褐色。
3、山荆子(蔷薇科 苹果亚科 苹果属 拉丁名:Malus baccata)
落叶乔木,树干灰褐色,光滑。单叶互生,叶片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锯齿细锐,在芽中呈席卷状或对折状,有叶柄和托叶。伞形总状花序,花瓣倒卵形,白色、浅红至艳红色。子房下位,3-5室,每室有1-2胚珠。果实近球形,红或黄色,萼片脱落,萼洼有圆形绣斑,果柄长为果实的3-4倍。种皮褐色或近黑色,微小。花为白色或淡红色。
4、黄檗(芸香科 黄檗属 拉丁名:Cortex Phellodendri Chinensis)
树皮厚,外皮灰褐色,木栓发达,不规则网状纵沟裂,内皮鲜黄色。小枝通常灰褐色或淡棕色,有小皮孔。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柄短;披针形至卵状长圆形,先端长渐尖,叶基不等的广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细钝齿,齿缝有腺点,上面暗绿色无毛,下面苍白色,仅中脉基部两侧密被柔毛,薄纸质。雌雄异株;圆锥状聚伞花序。浆果状核果呈球形。
5、杜松(柏科 刺柏属 拉丁名:Juniperus rigida Sieb,et Zucc)常绿乔木。树冠圆柱形,老时圆头形。大枝直立,小枝下垂。刺形叶条状、质坚硬、端尖,上面凹下成深槽,槽内有一条窄白粉带,背面有明显的纵脊。球果熟时呈淡褐黄色或蓝黑色,被白粉。种子近卵形顶端尖,有四条不显著的棱。花期5月:球果翌年10月成熟。
七、游憩广场
1、沙枣(胡颓子科 胡颓子属 拉丁名:Elaeagnus angustifolia L.)
灌木或乔木。树皮栗褐色至红褐色,有光泽,树干常弯曲,枝条稠密,具枝刺,嫩枝、叶、花果均被银白色鳞片及星状毛;叶具柄,披针形,先端尖或钝,基部楔形,全缘。花小,银白色,芳香,花萼筒状钟形。果实长圆状椭圆形,果肉粉质,果皮早期银白色,后期鳞片脱落,呈黄褐色或红褐色。
八、石河子宾馆
1、连翘(木犀科 连翘属 拉丁名:Forsythia suspensa)
落叶灌木;枝细长并开展呈拱形,节间中空,节部有个斑,皮孔多而显著。单叶或有时3出复叶,对生,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缘有锯齿。花单生或数朵生于叶腋;花萼绿色,4裂,裂片矩圆形;花冠黄色,裂片4,倒卵状椭圆形,雄蕊2,雄蕊长于或短于雌蕊;3~4月叶前开放,先花后叶。
2、紫荆(云实科 紫荆属 拉丁名:Cercis chinensis Bunge)落叶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全缘,叶脉掌状,有叶柄,托叶小,早落。花于老干上簇生或成总状花序,先于叶或和叶同时开放;花萼阔钟状; 5齿裂,弯齿顶端钝或圆形;花两侧对称,上面3片花瓣较小;雄蕊10,分离;子房有柄。荚果扁平,狭长椭圆形,沿腹缝线处有狭翅;种子扁,数颗。
3、白玉兰(木兰科 木兰属 拉丁名:Magnolia denudata)
树型魁伟,树冠卵形,大型叶为倒卵形,先端短而突尖,基部楔形,表面有光泽,全市两摔条疏生开展,嫩枝及芽外被短绒毛。冬芽具大形鳞片。花先叶开放,顶生、朵大。花被9片,钟状。果穗圆筒形,褐色:蓇葖果,成熟后开裂,种红色。3月开花,6-7月果熟。
九、实习过程中,观察的树木总共28科,48属,五十多种。
十、心得体会:
在树木学实习过程中,带着既激动又满怀兴趣的心情,通过这次的实习,虽然这边的树种和家里树种迥然不同,但是通过认真的学习辨认,了解了石河子大部分的树种又懂得怎么去实际运用它们,使我进步很大,加强了我对园林树种的认识,使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