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慧骃国游记》教案 冀教版
慧骃国游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格列佛游记》及作者斯威夫特,把握小说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2.过程和方法:品读课文中对慧驷和耶胡的描写部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精读文中对“我”的心理描写的句、段,探究我不愿与耶胡为伍的真正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写作背景,走进斯威夫特所生活的时代,体会作品深刻的主题,做一个有理性的人。
课前预习
1.字词注音(略)见课件
2.本课生字词典(略)见课件
走近作者
斯威夫特(1667—1745),英国作家。他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靠叔父抚养长大。1686年、1692年和1701年分别获得都柏林三一学院学士学位、牛津大学硕士学位和三一学院神学博士学位。斯威夫特以大量政论和讽刺诗等抨击地主豪绅和英国殖民主义政策,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他的讽刺小说影响更为深广,高尔基称他为世界“伟大文学创造者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在世界几个边远国家的旅行》,即《格列佛游记》。这部书完成于1726年。他的一生写的大量作品几乎都是不署名出版的,只有《格列佛游记》例外,他出版此书得到的稿酬是200英镑。
文题阐释
文章题目“慧骃国游记”交代了文章的内容,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文章写的是“我”在慧骃国的经历。而课文所选部分是《慧骃国游记》的第二章。第一章记叙了格列佛乘“冒险号”航船出海,途中水手叛乱,将格列佛放逐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这里就是慧骃国。第二章记叙了格列佛被一匹慧骃领到家里后的经历。
创作背景
《慧骃国游记》节选自《格列佛游记》。《格列佛游记》创作于1721年至1726年间。这个时期,英国的政治制度更加腐败,各政党之间明争暗斗,英国统治者推行了对外疯狂掠夺、对内残酷剥削的政策。斯威夫特的政治生涯使他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虽然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但是斯威夫特超越了当时许多作家的眼光,敏锐地看到了资产阶级的所有罪恶本性——贪婪、虚伪、欺骗、残酷、嫉妒、淫荡、仇恨和野心。在《格列佛游记》中,他用虚幻的情节,抨击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
文章主旨
《慧骃国游记》一文,作者以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叙述格列佛在马国的经历,赞誉马国居民善良、崇尚伦理、充满理性的美德,毫不留情地批判了当时英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种种丑恶现象。
整体感知
重难点探究
1.作者把理想中的国家写成慧骃统治的国家,这样的幻想有什么意义?
理解这个问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这部作品写于1721年至1726年问,这个时期,英国的政治制度更加腐败黑暗,资产阶级的所有罪恶本性———贪婪、虚伪、欺骗、残酷、嫉妒、淫荡、仇恨和野心——暴露无遗。而小说中的慧骃国,基本上是一个处于原始状态的国家。这里没有战争,没有残暴,安宁、朴拙。这里的主人是马,它们内心善良,富有理性,公正坦诚,爱憎分明。它们的生活具有原始的质朴、宁静与和谐。作者正是借慧骃国这样一 1
个理想的国度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对宗法制度、原始社会的眷恋,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
2.作者塑造耶胡这一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本文作者叙述格列佛在慧骃国的经历。这个国家的统治者是有理性的、公正而诚实的马。供马驱使的耶胡——指人——却是一群丑陋龌龊、贪婪淫荡、残酷好斗的畜类。有人常常认为耶胡是丑化人类,企图证明斯威夫特仇恨人类。但从斯威夫特晚年的言行来看,他是热爱人民的,而《慧骃国游记》(原书第四卷)正是他最接近人民的时期写成的,仇恨人类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耶胡好吃懒做、贪得无厌,特别喜欢在田间寻找一种发亮的石头。为了争夺石头,它们就会搏斗起来,甚至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它们喜欢吮吸一种草根,吃多了以后就互相搂抱厮打,丑态百出。它们也有自己的头目,头目还有宠臣,这些宠臣被主子抛弃以后就会受到全族类的侮辱。从耶胡的种种特性来看,当时社会的罪恶都集中在耶胡的身上。斯威夫特所创造的耶胡无非是对当时英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和恶劣风尚的集中讽刺。当格列佛向马主人批判介绍了英国统治集团的种种腐化堕落情况以后,马主人也肯定格列佛所说的“人”(即英国的统治集团和当时社会上的坏人)就是耶胡,虽然“人”具有几分理性,却助长“耶胡”的腐化堕落。
斯威夫特只是通过耶胡和慧骃的对比来批判英国的统治集团的罪恶和社会恶习。慧骃国虽不能说是斯威夫特的理想国家,但在这慧骃国里的确也反映出他的思想中的保守成分。由于时代和阶级限制,他看不到贵族和资产阶级终会灭亡,他认为现有社会是不合理的,但找不到彻底改变社会制度的方法,所以他对人生的态度渐渐趋向于阴暗和失望。他在《格列佛游记》里表达的正面思想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他向往的慧骃国的社会制度都表现了他的复古主义的倾向。在第三卷中他赞扬过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也是他这种思想的反映。写作鉴赏
语言风格
本文通篇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语言通俗易懂,朴素自然不加雕饰。即便是描写慧骃所住的房子和“耶胡”的外貌也只是采用白描的手法。
写作技法
运用对比、影射的手法表现生活是本文的一个特点。文中的耶胡具有人的外形,它们的身上,集中着人性中丑恶的东西,如贪婪、野蛮等;慧骃虽没有人的外形,却善良、公正、智慧。这两种不同生物的对比,使其各自的特点更加突出鲜明。这是对“具有人的外形”的“动物们”的辛辣讽刺。作品虚构的生活,虚构的各种形象,无不含沙射影,有所指代。如对“耶胡”的描绘,影射了当时生活中的某一类人,他们徒有人的外形,却丝毫没有人性,他们的存在给善良的人们带来伤害,令人厌恶与鄙弃。
第二篇:慧骃国游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格列佛游记》及作者斯威夫特,把握小说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2.过程和方法:品读课文中对慧驷和耶胡的描写部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精读文中对“我”的心理描写的句、段,探究我不愿与耶胡为伍的真正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写作背景,走进斯威夫特所生活的时代,体会作品深刻的主题,做一个有理性的人。课前预习
1.字词注音(略)见课件 2.本课生字词典(略)见课件 走近作者
斯威夫特(1667—1745),英国作家。他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靠叔父抚养长大。1686年、1692年和1701年分别获得都柏林三一学院学士学位、牛津大学硕士学位和三一 学院神学博士学位。斯威夫特以大量政论和讽刺诗等抨击地主豪绅和英国殖民主义政策,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他的讽刺小说影响更为深广,高尔基称他为世界“伟大文学创造者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在世界几个边远国家的旅行》,即《格列佛游记》。这部书完成于1726年。他的一生写的大量作品几乎都是不署名 出版的,只有《格列佛游记》例外,他出版此书得到的稿酬是200英镑。文题阐释 创作背景
《慧骃国游记》节选自《格列佛游记》。《格列佛游记》创作于1721年至1726年间。这个时期,英国的政治制度更加腐败,各政党之间明争暗斗,英国统治者推行了对外疯狂掠夺、对内残酷剥削的政策。斯威夫特的政治生涯使他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有着更深 刻的体会和认识。虽然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但是斯威夫特超越了当时许多作家的眼光,敏锐地看到了资产阶级的所有罪恶本性——贪婪、虚伪、欺骗、残酷、嫉妒、淫荡、仇恨和野心。在《格列佛游记》中,他用虚幻的情节,抨击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
《慧骃国游记》一文,作者以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叙述格列佛在马国的经历,赞誉马国居民善良、崇尚伦理、充满理性的美德,毫不留情地批判了当时英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种种丑恶现象。整体感知 重难点探究
1.作者把理想中的国家写成慧骃统治的国家,这样的幻想有什么意义?
理解这个问 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这部作品写于1721年至1726年问,这个时期,英国的政治制度更加腐败黑暗,资产阶级的所有罪恶本性———贪婪、虚伪、欺骗、残酷、嫉妒、淫荡、仇恨和野心——暴露无遗。而小说中的慧骃国,基本上是一个处于原始状态的国家。这里没有战争,没有残暴,安宁、朴拙。这里的主人是马,它们内心善良,富有理性,公正坦诚,爱憎分明。它们的生活具有原始的质朴、宁静与和谐。作者正是借慧骃国这样一个理想的国度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对宗法制度、原始社会的眷恋,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
2.作者塑造耶胡这一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本 文作者叙述格列佛在 慧骃国的经历。这个国家的统治者是有理性的、公正而诚实的马。供马驱使的耶胡——指人——却是一群丑陋龌龊、贪婪淫荡、残酷好斗的畜类。有人常常认为耶胡是丑化人类,企图证明斯威夫特仇恨人类。但从斯威夫特晚年的言行来看,他是热爱人民的,而《慧骃国游记》(原书第四卷)正是他最接近人民的时期写成的,仇恨人类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耶胡好吃懒做、贪得无厌,特别喜欢在田间寻找一种发亮的石头。为了争夺石头,它们就会搏斗起来,甚至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它们喜欢吮吸一种草根,吃多了以后就互相搂抱厮打,丑态百出。它们也有自己的头目,头目还有宠臣,这些宠臣被主子抛弃以后就会受到全族类的侮辱。从耶胡的种种特性来看,当时社会的罪恶都集中在耶胡的身上。斯威夫特所创造的耶胡无非是对当时英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和恶劣风尚的集中讽刺。当格列佛向马主人批判介绍了英国统治集团的种种腐化堕落情况以后,马主人也肯定格列佛所说的“人”(即英国的统治集团和当时社会上的坏人)就是耶胡,虽然“人”具有几分理性,却助长“耶胡”的腐化堕落。
斯威夫特只是通过耶胡和慧骃的对比来批判 英国的统治集团的罪恶和社会恶习。慧骃国 虽不能说是斯威夫特的理想国家,但在这慧骃国里的确也反映出他的思想中的保守成分。由于时代和阶级限制,他看不到贵族和资产阶级终会灭亡,他认为现有社会是不合理的,但找不到彻底改变 社会制度的方法,所以他对人生的态度渐渐趋向于阴暗和失望。他在《格列佛游记》里表达的正面思想是 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他向往的慧骃国的社会制度都表现了他的复古主义的倾向。在第三卷中他赞扬过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也是他这种思想的反映。写作鉴赏 语言风格
本文通篇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语言通俗易懂,朴素自然不加雕饰。即便是描写慧骃所住的房子和“耶胡”的外貌也只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写作技法 运用对比、影射的 手法表现生活是本文的一个特点。文中的耶胡具有人的外形,它们的身上,集中着人性中丑恶的东西,如贪婪、野蛮等;慧骃虽没有 人的外形,却善良、公正、智慧。这两种不同生物的 对比,使其各自的特点更加突出鲜明。这是对“具有人的外形”的“动物们”的辛辣讽刺。作品虚构的生活,虚构的各种形象,无不含沙射影,有所指代。如对“耶胡”的描绘,影射了当时生活中的某一类人,他们徒有人的外形,却丝毫没有人性,他们的存在给善良的人们带来伤害,令人厌恶与鄙弃。
第三篇:慧骃国游记
《慧骃国游记》阅读课教案
巨鹿县第五中学
郭云格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读慧骃国游记片段,品读课文中对慧驷和耶胡的描写部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进一步教给学生运用五步读书法去阅读,在读书中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3、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进一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五步读书法阅读和学会做读书笔记。
教学难点:
了解写作背景,走进斯威夫特所生活的时代,体会作品深刻的主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激起学习欲望
1.同学们看过名著吗?都看过那些名著呢?看过格列佛游记吗? 2.同学介绍《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概述其主要内容。作者是英国的乔纳森·斯威夫特
内容提要: 《格列佛游记》由四部分组成:利立浦特(小人国)游记、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游记、勒皮他(飞岛)游记和慧骃国游记。作者以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段、寓言的笔法,不留情面地对十八世纪前半期的英国社会进行全面的批判,尤其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无聊、毒辣、荒淫、贪婪、自大等作痛快淋漓的鞭挞。
二、阅读指导
五步读书法介绍:1.浏览。概要地读一读该书的提要、目录,以便以该书有个大体的了解。2.发问。要读书中各章节的标题以及章节承上启下的内容,一边粗读一边提问。这样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己的钻研。3.阅读: 阅读就是从头到尾细读,对重要、难解部分反复读。在阅读过程中,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也就是边读、边思考、边圈点、边画杠杠,写眉批写心得,做读书笔记。以保存“知识印象”。5.复述:即“回忆印象”,如俗话说的“过电影”。离开书本。回忆书中的内容 这是自我检查学习效果的方法,也是巩固记忆的手段。
读书笔记方法指导:① 书中主要写了什么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其实这就是内容纲要型读书笔记的方法渗透。)② 找找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词句,划出来或抄下来,再背一背。(这就是批注型、摘抄型读书笔记方法的渗透)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样的段落或词句。(感受型读书笔记方法的渗透)。
三、学生阅读《慧骃国游记》片段,学会从语文的角度赏析名著。1.学生自己读全文,运用五步读书法,边读边做笔记。
2.分组交流,分享读书心得、体会。(教师巡视,给予指导,让孩子更完整地发言。)
3.班内交流,分组推代表发言,教师必要时给与指导,总结。
4.小结:以鼓励、表扬为主,肯定学生的可取之处,指出不足之处。
四、本课总结:
通过这次交流,同学们收获可真不少,不但读到了精彩的小说 更学到了阅读的好方法。其实,一篇好的文章,一个好的故事,一本好的课外书,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所以我们说──阅读,爱读,多读,反复读。
五、作业:
1.把这课你所读的精华部分制成读书卡片。2课下多读好书,向同学推荐好书。
第四篇:23慧骃国游记学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学教案 第五单元,编写人乐淑媛
慧骃国游记学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格列佛游记》的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2.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3.品读课文中对慧驷和耶胡的描写部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精读文中对“我”的心理描写的句、段,探究我不愿与耶胡为伍的真正原因。4.理解作者对所描绘的慧骃国这一理想国度无比向往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
1.把握文章的故事梗概,探究慧骃国马的特点
2.品读课文中对慧骃和耶胡的描写部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精读文中对“我”的心理描写的句、段,探究我不愿与耶胡为伍的真正原因。学习难点:
了解作者用幻想的方法表现现实生活,了解他对英国当时黑暗腐朽政治制度的不满。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1.走进作者
斯威夫特:18世纪英国著名文学家、讽刺作家、政治家,被高尔基誉为“世界伟大文学创造者”,其代表作品是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其他作品有《桶的故事》《书的战争》,另有大量的政论和讽刺诗以抨击英国殖民主义政策,受到读者热烈欢迎。2.了解作品 《格列佛游记》
第一卷:叙述了格列佛遇海难后在小人国的奇遇。外科医生格列佛,从小就相信航海冒险交好运。1699年他受聘于“羚羊号”,远航南太平洋。途中遇风暴,船触礁沉没,他只身脱险,上岸便沉睡在草地上。醒来发现自己被紧缚在草地上。这里是小人国利力普特,这里的人只有6英尺长。他想挣扎,小人们便用箭猛射,他只好做了俘虏,被马拉到京城献给国王。该国挑选官员是以在悬空的绳子上跳舞的技术好坏来决定的,很多人不惜摔断脖颈,拼死一博。该国两党之争,是由于鞋跟的高低不同而引起的。该国与邻国不来夫斯古的战争是因吃鸡蛋因该先打破大头还是小头而引起的。利力普特国王一心想灭掉不来夫斯古,便派格列夫去把敌国的舰队全掠过来。但格列夫不愿意,便潜水逃到不来斯古,修好小船便启航回家。
第二卷:描述了格列佛又遭遇了海难后,在巨人国的经历。在家过了一些日子,格列佛又乘船再次出海。船遇风暴,漂到巨人国,他被一农民当作玩具给小女儿玩。为了赚钱,这个农民把他带到镇上去表演,累得他奄奄一息,眼
九年级语文上册学教案 第五单元,编写人乐淑媛
一个陌生的地方,这里就是慧骃国。第二章记叙了格列佛被一匹慧骃领到家里后的经历。5.文章主旨
《慧骃国游记》一文,作者以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叙述格列佛在马国的经历,赞誉马国居民善良、崇尚伦理、充满理性的美德,毫不留情地批判了当时英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种种丑恶现象。6.给加点字注音 慧骃 手镯 龌龊 骹 秣 ......7.熟读课文,给文章划分为四部分,并总结段意。
8.学生课下搜集有关格列佛游记的故事,准备上课讲给同学听
二.导入新课
以学生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本课的学习
三.学生交流预习导航,加深对本课的理解
四.重点研讨(小组内分析、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提示点拨)1.“我”在慧骃国都遇到了哪些奇怪的事情?
在慧骃国中统治者是马,而且在这个国度中居民分为状似野兽的“耶胡”和有智慧、会说话的智马两类。“我”跟着灰色的智马来到一座长房子前面时发现,房子里有好几匹马都屁股着地坐在哪儿,更奇怪的是其他的马都在从事家务劳动。“耶胡”有一幅完整的人形,它们吃驴肉和狗肉,有时也吃病死的或因伤致死的母牛肉。而其他的智马则彬彬有礼。“我”通过连说带比划,终于使马主人明白了,给“我”吃母奶牛的奶。后来,“我”又用燕麦制作成面包,有时也去采集一些好吃的野菜,终于解决了食物的问题。2.慧骃国里的马有哪些特点?
马是慧骃国的主人。和人类社会一样,它们有自己的统治者,有自己的语言、家庭。它们的生活很有秩序,朴素而安宁,马们各尽其能、自食其力,讲究长幼尊卑。它们看不起粗野的耶胡,对人类的文明很感兴趣。3.作者把理想中的国家写成慧骃统治的国家,这样的幻想有什么意义?
理解这个问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这部作品写于1721年至1726年问,这个时期,英国的政治制度更加腐败黑暗,资产阶级的所有罪恶本性———贪婪、虚伪、欺骗、残酷、嫉妒、淫荡、仇恨和野心——暴露无遗。而小说中的慧骃国,基本上是一个处于原始状态的国家。这里没有战争,没有残暴,安宁、朴拙。这里的主人是马,它们内心善良,富有理性,公正坦诚,爱憎分明。它们的生活具有原始的质朴、宁静与和谐。作者正是借慧骃国这样一个理想的国度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对宗法制度、原始社会的眷恋,含蓄而深刻地-3九年级语文上册学教案 第五单元,编写人乐淑媛
5.友谊、仁慈
6.格列佛把敌国的战舰拖人利立浦特国的海港。7.示例:小人国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在飞岛国与鬼魂对话 8.大人国的国王公正无私,治国有方,藐视权力,主张和平,他代表了一种理想君主的统治。作者借这一形象直指整个欧洲的文明制 9.示例:格列佛聪明、有胆识,面对困难从不畏惧;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
第五篇: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走进大自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启发学生在接触大自然时独特的感受。
3.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帮助理解课文中出现的“叩醒、斑斓、深沉、辽远、融进”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懂得的词语。
(二)教学难点
品析课文生动活泼的语言。
突破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结合教师的点拨进行体会。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体会。
(四)教学准备
1.收集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古诗句。2.唱歌颂大好河山的歌曲。
2《火烧云》 教学设计
3《会说话的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掌握课文中的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真正融入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的美好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
4《诗的材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继续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喜欢的段落。3.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4.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对美好事物的体验中,锻炼观察、想象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5《金色的草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会写十一个。掌握课文中的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4.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教学设计:
6《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理解重点字的含义,体会诗中的韵律美想像诗中描绘的情景。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7《走月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设计:
8《泥姑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字写规范。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主动关爱、帮助别人和珍惜被爱都是幸福快乐的,激发学生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给别人带去欢乐。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设计:
9《难忘的八个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字写规范。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主动关爱、帮助别人和珍惜被爱都是幸福快乐的,激发学生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给别人带去欢乐。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设计:
10《小摄影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教学重点:
1.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2.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设计:
11《湖滩上,有一对天鹅》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对天鹅、对动物的关爱,也体会到天鹅的快乐和动物对人类的爱,让孩子们自觉地去保护动物,热爱自然。
课时建议:2课时
12《“这条小鱼在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这个真实的故事,体会男孩儿关爱生命的美好心灵,使学生悟出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如珍爱自己般珍爱身边的动物。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奄奄一息”“成百上千”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的语气。
13《特殊的葬礼》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通过了解塞特凯对走私瀑布有望升到枯竭的过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14《狼和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让学生懂得不仅要关爱、救助动物,有时,也要遵从自然之道,大自然有它自己的生存规律,要懂得怎样做才能维护生态平衡。
课时建议:2课时
15《会植树的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1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3.感受到动物能为大自然贡献力量,对大自然的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为大自然贡献自己的力量的热情
16《会变色的报春花》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小达尔文敢于大胆想象,并且勇于实践的做法中受到启迪,学习他敢想敢做,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17《画杨桃》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应有认认真真、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设计(2课时):
18《关于牵牛花的评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是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母女二人的对话中,使学生感悟到对事物的认识应该有自己的见解。教学设计
19《一株老树和两个怪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会写十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看法和道理。教学设计(2课时):
20《惊弓之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七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惊弓之鸟”的典故,理解这个成语的寓意,并通过文中的语句体会人物心理。3.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教学设计(2课时):
21《诗二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就义诗》,默写《夏日绝句》。
3、感受诗中洋溢的浩然正气,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建议:二课时
22《虎门销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十四个生字,读准三个多音字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教学重点:鸦片销毁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课时建议:三课时
23《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唱这首歌。
3、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迹。学习他机智勇敢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课时建议:一课时。
24《后羿射日》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会拼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神话传说中所营造出的美好情境。3.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再讲一讲这个故事。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后羿一心为民除害的好品质。2.反复诵读,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3.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亲近神话英雄人物,体会传统文化精髓。2.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学习后羿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亲近神话英雄人物,体会传统文化精髓。2.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学习后羿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教学媒体:再重温一下《女娲和人》的故事。教学过程:
25《小萝卜头的故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生字11个生字,会拼写10个生字,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拼读多音字“看”。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3.默读课文,认识小萝卜头,了解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4.了解当时国民党统治的残酷以及革命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渴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文中具体语句的理解,理解文章主要内容。2.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想象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激发学生有感而发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想象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教学媒体:诵读有关小萝卜头的故事,搜集图片。观看影片《在烈火中永生》或阅读长篇小说《红岩》。教学过程:
26《晨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两个精彩段落。2.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十个。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对比,珍爱自己优越的学习条件,更加倍的努力学习。教学重难点:
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让学生通过对比,珍爱自己优越的学习条件,更加倍的努力学习。
教学媒体: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27《布勒门的音乐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正确认读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猫、遇、悄、闯、纷、派、柴、蛋、弹、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绘声绘色的讲一讲这个童话故事。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2.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故事内容,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童话,对童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做事要机智、团结。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童话,对童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做事要机智、团结。教学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28《木偶奇遇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写本课10个生字,会读文中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教学媒体:
生字词卡片、生字头饰、奖励评价标志(图文并茂)。教学过程:
29《空城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能识读运用以下词语:遁 蜂拥 隐匿 失色 骇然 笑容可掬 旁若无人(二)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能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把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鉴赏力。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
1书。
①读准字音,注意查检工具 ②读清字义,注意古白话字词与现代汉语的不同。重点词语释意及难句选析示例: “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用飞快的马传送的消息送到。“望西城蜂拥而来”: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蜂,像蜂群似的。“尽皆失色”:脸上全都吓得变了颜色。色,脸色。“凭栏”:原意是靠在栏杆上,课文中指靠近栏杆。“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哨,巡察,探察。“旁若无人”:旁边好像没有人。
“抚掌而笑”:即“拊掌而笑”,拍着巴掌笑了。
“骇然”:课文中指惊讶的样子。
“丞相之机”:这里指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机,能适应事物变化的,灵活的。
“必不能远遁”:遁,逃跑,逃离。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怎能不被司马懿捉住呢?得不,怎能不。为??所,表被动,相当于“被”。
③初读文意,圈出课文中描写精彩的部分。如课文第2段关于魏兵直逼西城的情势描写,课文第3段通过司马懿眼中所见的关于孔明坐于城头、百姓洒扫于城门的描写;并能说出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表现中心意思的作用。
④读懂背景。这篇课文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此前的故事背景为:魏主曹丕新亡,十五岁的曹睿即位。诸葛亮欲借此机会伐魏。参军马谡献反间计,令曹睿将司马懿削职回乡。诸葛亮闻此消息大喜,即率三十万大军伐魏,一路上斩将掠地,势不可挡。魏主曹睿闻之大惊,只得重新起用司马懿。此时魏将孟达欲谋反,遣人密报孔明,愿里应外合,但不慎走露风声被司马懿部下所杀。司马懿猜透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断蜀军粮道,夺取街亭、柳城。诸葛亮误用马谡,失了街亭、柳城,形势急转直下,变得十分被动,又失了内应,已无胜算,急忙准备退回汉中。司马懿夺了街亭,率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此时诸葛亮率二千五百军兵居西城,形势万分危急。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去。
①学生静听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三国演义》)②有一首诗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诸葛亮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三国演义》)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足智多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三国演义》中节选出来的一篇课文——《空城计》。
(二)活动过程
略读的要求:
①不必探究词句,快速阅读全文以初步了解课文故事梗概,理清故事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
②《空城计》中除了诸葛亮,还有哪些角色,请一一画出,并说说在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学生活动要求:思考略读前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讨论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教师辅助策略:简介小说的一般常识,启发学生结合“思考与练习一”,作出归纳。巡视课堂,及时帮助解决思考中的疑难问题。
关于故事
①熟悉情节复述故事梗概。(如:这篇故事讲了魏国的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压进孔明的西城下,蜀国的众官大惊失色,惟独孔明不动声色。他叫军士把军旗收藏起来,叫部队的将士们不能大声喧哗,同时大开城门,每个城门叫二十个士兵扮作百姓打扫街道,然后自己带了两个书童在城门上弹琴。司马懿到了西城门下,发现孔明的城门大开,并且看见他悠闲弹琴的样子,以为有埋伏,就不听儿子司马昭的劝告,赶紧叫部下退兵。孔明等司马懿退兵后,拍手大笑,笑司马懿无能。)②概括情节情节的概括,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只要言之有序即可,注意教会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组合后再进行提炼压缩,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尽量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开端(第1段)先引导学生找出司马懿、十五万大军、望西城而来、孔明、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提炼出“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兵临西城”,再压缩成“司马懿兵临西城——兵临西城”。
发展(第2段)先概括为“诸葛亮巧施空城计”或“诸葛亮临危施计”,再提炼成“临危施计”。
高潮(第3、4段),司马懿中了空城计——司马懿中计——司马中计。
结局(第5、6段),诸葛亮为众官释计——诸葛亮释计——孔明释计。
①第一部分叙写了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和空城的方法,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当时危急的情势的,孔明传令的内容用“如此如此”一笔带过,好不好?为什么? A的原因;“西城县”交代了“空城计”的地点;“搬运粮草”暗伏下文军队“已分一半”。“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忽然”表现了这次遭遇的突然性。平生谨慎的诸葛亮,若事前略有估计,决不会来此冒险;深通韬略的司马懿,若事前有所探测,也不会放着空城不进。遭遇的突然性导致了司马懿对蜀军虚实的不清,为“空城计”提供了条件。
课文从三个方面写出了孔明当时危急的情势。一是魏兵来速快,出乎意料:“忽然”;气势盛:“蜂拥而来”,“尘土冲天”,“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二是双方力量极其悬殊:“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三是用众官“尽皆失色”侧面烘托。众官跟随诸葛孔明,也都是身经百战,这时竟然也“尽皆失色”,可见情势确实是万分危急。
B的举动两个方面加以描写。
“孔明传令”一句紧接“杀来”而出,诸如“孔明略一沉思”、“孔明沉思片刻”之类的话,足见孔明是急中生智,当机立断。作者详细地叙写了孔明传令的内容,有两个作用:一是具体展示了空城的方法;二是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孔明过人的胆识,“大开四门”和“吾自有计”岂是一般人物所能做到!孔明自身的举动则是“空城计”中的又一关键。鹤氅纶巾,焚香操琴,何等悠闲自在!城门大开,孔明则在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不能不使司马懿生疑。孔明的举动不仅表现了大勇,而且表现了大智。
②小说上下两部分都写到“空城计”,有什么不同? 通过司马懿的眼睛写孔明的“空城计”的状况。这一侧面描写和上一部分写孔明摆“空城计”的方法同中有异。基本内容相同,但在具体描写时又有变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角度不同。上段写士兵洒扫是“孔明传令”,孔明在城楼上焚香操琴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这里全是司马懿眼中的客观事实。二是叙述的详略不同。上段详写孔明的部署,突出他的大智大勇,这里详写孔明的神态,突出他在强敌面前的镇定自若。三是上段以叙述为主,这里则增加了一些生动的细节描写。如写孔明“笑容可掬”;写二小童一“手捧宝剑”,一“手执麈尾”;写洒扫街道者“低头”“旁若无人”。这些描写渲染了一种安闲、镇定的气氛,使得“空城计”的场面更加生动、传神。从这些描写中,完全感受不到这是一座空城,正因为如此,才能使得司马懿“大疑”。
③孔明叙说“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和司马懿的叙说内容一致,甚至用词也多有相同,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是什么?为什么将孔明的想法到最后才揭示出来,不写在“传令”部署之时? 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这是司马懿退兵的依据。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认识也并没有任何错误。但是,他只是考虑了在正常情况下诸葛亮的性格,而没有考虑到在特殊情况下诸葛亮的胆识,所以导致了他判断的失误。
孔明叙说“空城计”成功的原委。“平生谨慎,不曾弄险”的孔明这次冒险实为形势所迫。在打不过、守不住、跑不掉的危急形势下,诸葛亮急中生智,设置了空城计,使司马懿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指挥,有效地转变了敌我的优劣形势。应该看到,诸葛亮解西城之危,决不是侥幸取胜,而是有它的基础的,这基础就是对敌我双方精确的分析。诸葛亮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司马懿对自己的认识——“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可谓知己知彼。他正是利用了司马懿对自己平时的认识,在危急的情势下,机智果断地设置了“空城计”,解了西城之危。司马懿也是知己知彼的,但诸葛亮却利用了司马懿的“知彼”,这就比司马懿要高明得多了。从现象上看,这一次是军事上的较量,但实际上却是一次智慧、才能、胆识的较量。
从行文上看,诸葛亮的叙述和司马懿的叙述,内容完全一致,甚至用词也多有相同,作者这样写说明孔明完全料定了司马懿在“空城计”面前的判断和处理方法,突出地表现了司马懿高明,但孔明更棋高一着。作者把孔明用计的想法写在最后,设置了悬念,增强了情节的惊险性和奇特性,使情节带有传奇色彩。
(三)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活动导引
诸葛亮为什么能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有这样出奇的胆量?“空城计”成功的基础是什么? 诸葛亮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和出奇的胆量来源于对敌我双方精确的分析,“空城计”成功的基础也是建筑在这一点上。诸葛亮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司马懿对自己的认识——“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可谓知己知彼。他正是利用了司马懿对自己的认识,成功地运用了“空城计”。从现象上看,这是军事上的较量,实际上是智慧、才能、胆识的较量。
《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奸绝”,关羽被称为“义绝”,诸葛亮被称为“智绝”,那么,“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是如何体现其“智绝”特征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一问题。
(二)活动过程
略读的要求:
①不必探究词句,快速阅读全文以初步了解课文对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
②《空城计》中除了诸葛亮,还有其他角色,请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
学生活动要求:思考略读前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教师辅助策略:巡视课堂,及时帮助解决思考中的疑难问题。
关于人物
①故事里出现了哪些人物?孔明、司马懿、司马昭。
②写到孔明的几次笑呢?请你找出文章里面有关笑的词语。
③司马懿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关于手法
课文还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如第一部分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城之险;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第三部分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第四部分司马军尽去,众官“无不骇然”而孔明“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全文写司马懿也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司马懿狡诈多端,诸葛亮更是“计”高一筹。司马懿善“识人”,而诸葛不仅善“识人”更能“治人”。司马懿也谨慎,但却比诸葛亮少了几分灵活变通的智慧。课文中还有一些生动的细节描写。如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一是写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内心不免有些紧张。二是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这是如释重负,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最后一次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拍手大笑”,并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懿退兵过于草率,到底比自己略逊一筹。
①孔明的这三次笑具有哪些不同之处,请小组讨论,并选出小组的代表发言。
第一次笑是“笑容可掬”,故作轻松,故作姿态的笑;
第二次笑是“抚掌而笑”,侥幸的、如释重负的、胜利的笑;
第三次笑是“拍手大笑”,是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②通过这三次笑,联系课文发生的故事,孔明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足智多谋,因为他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
处乱不惊,因为他没有像文武百官吓得不知所措,他“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计谋。
神机妙算,因为他料到司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借他的疑心来使自己的计谋得以成功。
临危不惧,因为“众官尽皆失色”,他却敢于在司马懿的敌军面前,镇定自若,面对敌人“笑容可掬,焚香操琴”设了一道空城计,以少胜多。
③那司马懿是不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呢?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认为孔明想暗算他。他认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亮平生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结果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中了孔明的“空城计”。联系《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故事发展来看,在”空城计”之前,司马懿刚打了胜仗,占了街亭,可见在街亭一仗中,司马懿是深思熟虑的。在《空城计》这篇文章里,提到司马懿料孔明“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可见司马懿还是老谋深算的。
④司马懿既然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那他为什么会中了孔明的计?孔明的空城计为什么会得以成功?请各个小组组织讨论,归纳本组的意见,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
司马懿输在他的大意,老马也有失蹄的时候。孔明赢在他的临危不惧,司马懿输在他的生性多疑。司马懿输在孔明的出奇计、用奇招,因为孔明“计”高一筹,知道司马懿“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孔明“出奇计、用奇招”,其实这也是诸葛亮的“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重要原因。
出奇不意,这也是我们今天所教的《空城计》中孔明吓退司马懿的重要原因,也是本文的主旨。神机妙算的孔明之所以比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略胜一筹,就源于孔明的出“奇”不意。
板书设计
空城计
孔明的三笑:笑容可掬→抚掌大笑→拍手大笑
↓ ↓ ↓
故做轻松 侥幸 自豪
故做姿态 如释重负 嘲笑
孔明: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
司马懿:疑心病重、老谋深算、多疑自负、狡诈多端
空城计:出“奇”不意
20《屋内旅行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十个。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
2、展开小组讨论,交流,给学生创设自己的空间,解决问题。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制资料卡片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课前准备:搜集的资料、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对《十万个为什么》非常感兴趣,老师布置的课下作业,在家寻找为什么?你们完成的怎样?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进行一下总结。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为什么?真了不起!有一位苏联的科学家做了一次屋内旅行记,也发现了许多为什么,你们想不想和他一起探究学习呢?让我们快快打开书127页吧!读一读30《屋内旅行记》。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5、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三感悟课文
1、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小组交流自己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查资料帮助他解决。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四、生字书写
五、拓展延伸
1、回家后,你们再多找些为什么?并找一找答案,下节课讲给同学们听。
2、读一读《21世纪十万个为什么》
荐荐二2014下
语
文
教
案
(3000
字)二语文教案下册(500字)荐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荐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案)的常规格式
荐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