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学历求职者弃档将影响出国考研评职称
高学历求职者弃档将影响出国考研评职称
2013年06月27日17:59北京晚报我有话说
2013年6月27日讯,6月底,各大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开始陆续离校了,这个时候,不少人都忙着签合同、找房子、卖旧书,却独独把户档转移这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抛之脑后。往年就有不少毕业生对自己的户口和档案置之不理,“弃档”现象时有发生,等到日后出国、考研
[微博]、职称评定和工作调转时,才明白档案的重要性,而到时再寻找档案或补办其中的某项手续,就免不了辗转多地,四处盖章的麻烦了。
“无档案”将影响出国、考研、评职称、调工作。“弃档”则是最不可取的办法。如今,人力资源市场日益开放,民营企业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流向,很多事业单位也开始转企改革,一些人事关系已经转变为劳动关系,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更关心的是这家公司能给自己开多少工资、五险一金能不能上齐全、将来晋升的机会有多大。至于档案转移的问题,公司不问,自己也不会主动去办理,甚至压根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回事。
“档案?这个有什么用吗?公司没跟我说需要档案啊。”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小巩对档案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根本搞不清档案的意义和作用,这几天她忙着搬家,至于档案会去哪儿,她从来都没想过。有调查显示,有近四成高学历求职者都加入了“弃档族”。记者从人事部门获悉,毕业生的人事档案记录着学生的个人经历,包括各个时期的学籍卡、成绩单、奖惩证明、党团资料、工作经历等。可很多人都说,自己从来没见过这个东西。事实确实如此,按照规定,个人不能接触自己的档案,而是要通过机要局的渠道传递,因此很多人终生都见不到自己的档案。虽然见不到,可这份资料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会面对如转正定级、职称申报、人事调动、社保福利、工龄计算等问题,这些都离不开档案。
70多岁的张阿姨这几年一直在为自己的养老金问题奔走求助。张阿姨年轻时在一家国企工作,1963年的一场大水冲毁了档案存放室,她的档案因此丢失。张阿姨退休以后,想领取养老保险,却因为没有档案,工厂也早已倒闭,无法证明她参加工作的时间,因此不能落实她的养老待遇。档案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011年,本市出台了《关于北京生源大中专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及人事档案接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档案、报到证等材料对于毕业生就业的牵绊,但在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企就业的劳动者,还是常常会有一些人事手续需要档案证明,还有一些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的劳动者,因为没有单位出具证明,办理很多手续时仍要以档案记载为准。所以需要提醒即将离校的毕业生,临走时千万别忘了自己的档案,如果单位具有人事主管权,可以将档案存到单位,如果单位没有人事主管权,可将档案委托给人才或职介中心托管,“弃档”则是最不可取的办法。
第二篇:研究生收费影响大 过半本科生弃考研忙就业
研究生收费影响大 过半本科生弃考研忙就业
“700万毕业生,仅约3成的签约率”、“高考学生欲报新闻专业,采访记者当场阻止”、“专家建议税前2400元以上的月薪即可接受”„„不管是求职还是找实习,这个就业季都有双重阴影,一是经济环境不太景气;二是研究生取消公费,也让更多学子决心投身职场。昨日,某招聘网站发布《2013大学生实习反馈调研报告》,结果显示,逾半数大学生认为自己选择实习、求职是受到了“研究生取消公费”政策的影响。笔试考第一也不想读研
2013年2月,国务院出台研究生取消公费的新政,而近期调查显示,在有过实习求职经历的调研样本中,53.1%的大学生认为实习求职受到了研究生取消公费政策的影响,15.4%的大学生认为研究生取消公费对其参与求职有很大影响。
“研究生学费一年12000元,如果家里条件一般,肯定会受影响。”昨日,家在辽宁、异地求学的张蕾对辽沈晚报、北国网记者表示。张蕾目前在南方一所高校拿着奖学金读研,堪堪避开了“取消公费”这一年。她告诉辽沈晚报、北国网记者,这一年研究生笔试前,她的一个学妹打来电话咨询“该不该读研”。“她本身家里条件不是特别好,父母年纪也很大了,后来她笔试考了第一,但还是犹豫是否要读研,因为目前的经济压力、未来的就业压力都很大。”
三年费用相差4万余元
“我们这里研究生学费一年7500元,自费读研的人需要全交,平时没有补贴;二等奖学金免学费,研
一、研二每月有300元的补助,研三涨到600元/月;一等奖学金的学生同样免学费,研
一、研二每月会领到500元,研三则是800元。三年下来最多会差4万多元。”在大连理工大学读书的孙同学对辽沈晚报、北国网记者表示。孙同学说,在新政出台消息公布后,他们同学之间也讨论过这个问题:“有人认为,实力强一些的学校在取消公费后,会扩大奖学金的比例和额度,但毕竟也是猜测。”
放弃考研者只剩春招机会
“文科专业今年招聘形势并不好,但很多人还是选择求职就业。”昨日,在辽宁大学读本科的赵同学对辽沈晚报、北国网记者表示,从她们专业的历史就业情况来看,很多人选择行政类工作,“我们觉得这类工作对能力的要求大于学历,在读研性价比不高的情况下,还不如先在工作中磨炼三年值得。”
新政出台时刚过去年的“秋冬招聘季”,不少放弃考研转而找工作的同学只赶上了刚刚结束的春季招聘会。辽沈晚报、北国网记者昨日采访了几位参加了今年招聘会的同学,他们表示,春招来的企业从规模和知名度来看,普遍没有去年秋招的好,但求职竞争仍很激烈。
一位不愿具名的同学称,他们学校应用物理专业有个班,秋季招聘时只签了两个人,其中一个还是家里帮着找的工作,很多同学现在还在投简历。
更多求职者选择返乡就业
同时,外地知名企业来辽宁招聘的机会锐减,也让很多同学倾向于在家乡或学校所在地寻找实习和就业机会。家住沈阳、今年毕业的杨同学表示,他曾去北京面试了一个还不错的国资公司,但并不提供编制和户口,薪水也不比沈阳有竞争力,所以最终还是和沈阳一家IT企业签了合同。
调查显示,36.5%的2013年毕业大学生愿意留在家乡,仅有不足两成的大学生倾向于在一线发达城市寻求实习和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