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信息大学:谈高校的案例教学(作者:吴彩英)--学报第10期
中国信息大学:谈高校的案例教学(作者:吴彩英)--学报第10期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竞争日趋激烈,使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信息经济时代,使竞争明显地转化为人才竞争,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体制、教育者的素质和教学方法的优劣。由此可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进过去一些不适时宜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采用案例法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确实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也是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案例教学法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计算机类的课程更为重要,我主要从事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工作,想针对此类课程谈谈我对案例教学的认识。
一、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的核心在“案例的选择”,一个合理的案例能够清楚地描述所学知识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案例根据功能的不同有如下几种:
(1)说明性案例
它一般叙述某一问题实际解决的全过程,及解决某一个问题所需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其进行评审,指出其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得失成败和经验教训。
(2)练习型案例
它是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直接应用,可使学生将所学过的内容用于实践,提供一个近乎逼真的练习机会。比如在程序设计语言中讲完数组这个概念后,让学生定义数组去保存一组数据并求出其中的最大值,这就是练习型案例,通过案例对已学的知识点进行巩固。
(3)应用性案例
它侧重于讲解当前的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比如在讲《网站前台技术》课程时,在讲到CSS样式时,我们就可以分析一个网站中CSS样式的具体应用,可以给学生打开这个具体的网站是怎样来应用我们当前学的知识来设计这个网站的风格展示的。
(4)前沿性案例
因为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那么在这类课程中我们就需要关注一些新的技术,用技术展示的形式来给学生介绍一些前沿性技术的应用,指导学生下去自学相关的内容。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经济时代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而今天大学生在毕业时,其所所学知识就有相当一部分过时或接近过时。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理论严重置后于实践,与实践相脱离。如果不尽快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会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受到社会的冷落,这是社会向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高校教师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案例教学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因为,搞案例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搜集、整理、编写案例,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充实和提高的过程。案例教学可促使教师在实际中不断探索,不断进取,不断提高。
三、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参与和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老师站在台上讲,学生坐在台下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长期以来,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要以这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驾驳知识,丰富发展知识的能力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我在《网站前台技术》课程中是这样搞案例教学的。具体做法是:是在精讲理论之后,随即拿出一些较为简单的案例应用当前所讲的理论,然后以出题的形式给学生出一个类似刚刚所讲案例的功能,这样学生既不会觉得太难也不会感觉内容重复,让学生去练习,学生练习完毕后,找几个做得好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竞争意识也增强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上是我本人对案例教学的一些认识和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篇:中国信息大学:社会实践也是一门必修课(作者:郭世财)--学报第12期
中国信息大学:社会实践也是一门必修课(作者:郭世财)--学报第12期
摘要: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大学生毕业可以尽快与职场接轨,社会实践也逐渐变成了一门大学生必修的课程。那么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有什么意义以及如何进行社会实践呢?本文将从我的社会实践出发,对社会实践作一个简单的浅谈。
关键词:社会实践作用意义如何实践
一、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活中的热门关键词,诸多高等院校甚至中等院校对社会实践的关注越来越密切,以致“社会实践”这个词逐渐升温。那么到底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实践呢?是什么让社会实践变得如何潮流呢?
1.外界给予的就业压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就业的竞争已经远远不再是死板的文凭竞争,而是逐步的变成了综合素质的竞争。由于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高等教育从精英时代发展到大众教育时代。在当今的时代发展潮流下,教育模式也变得多样化,从20世纪80年代的单一国有化教育开始向国办、民办并存化发展,并且民办学校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多样化高等院校日益增多的同时,也使好多高考落榜的同学同样可以接受美好的高等教育。随着毕业生的人数增多,文凭逐渐贬值,就业压力逐步增大。
从2004年开始到2010年,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数额从280万人,达到了631万人,短短的六年时间,毕业生人数翻了二倍之多,2013年更达到近700万,所以说如今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那么在如此大的就业压力下,我们不能仅仅再用自己的文凭作为就业的筹码,而应更要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与专业技能水平。参加实践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延续,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 使他们按着现代社会的要求健康成长。当代大学生要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就不能闭门读书, 而必须敞开大门, 走向社会, 与工农相结合,积极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中去。大学生可以在这个课堂里自由驰骋, 发挥自己的才能, 开创自己的基业, 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以学习为主、学好和掌握科技知识的有力条件, 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真知、磨炼自己, 真正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和适应能力。
2.陈旧的传统教育模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节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许多高等院校依旧采用照本宣科的教
学模式,诸如此类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传统的教育模式过分强调记忆,忽视较高水平的应用和评价能力的培养。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作为一个社会人,既要懂得知识,也要掌握技能,但近年来对技能的教育有弱化之势。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郑日昌说,授人以鱼,仅够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得鱼。人类知识在不断膨胀和更新,靠生硬灌输和被动接受永远赶不上科学的飞速发展。
在此背景下,学生要想不导致毕业面临失业,提前与社会接轨。就必须提前走出去,锻炼自己的职业技能,进行社会实践,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
二、社会实践的作用意义
我是10级信息工程系软件开发专业的学生。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不再像以前一样迷茫,也没有像以前一样一提到上班就会莫名其妙产生的“怕”!我想能让我改变这个观念的主要原因就是社会实践了。回想四年的大学时光,我似乎是从忙忙碌碌中度过的。虽然大一时候懵懵懂懂,但是我也并没有让自己闲下来。从一开始的顺鑫度假村到肯德基;从365心脑血管网到中国圆通;从风雨操场的灯光音响总控室到学校的软件开发处。这期间虽然很忙很累,但是回首这段时间走过的路,再想想自己即将毕业,心里不由得暗暗自喜。是的!正是这期间的忙碌,正是这么多的实践让我变得比以前更有自信,变得对找工作不在“怕”!是社会实践的作用让我改变了这一切。
1.学以致用,理论实践相结合在学校我们一直是以理论为主的学习模式,而在社会上用人单位的需求是你的专业技能与你的能力。单纯的理论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理论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有解释问题、指导实践和预测功能。科学的理论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并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和证明的理论,是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正确反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人们以认识为基础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教育实践是人们以一定的教育观念为基础展开的,以人的培养为核心的各种行为和活动方式,是实践的一种。单一的理论知识,让我们走入职场仍然手足无措,甚至觉的什么都不会,导致学生认为学校学的东西在社会上没用,其实并不然。社会实践就是提供了一个把课堂知识引入到实践动手操作中去的机会。让学生懂得学什么有用,学到的东西怎么用。我校三学期制的教学模式让我们每年有了长达四个月的实习时间,给学生提供了非常好得锻炼机会。
2012年寒假,我非常庆幸的进入了中国圆通朝阳分公司实习,在职期间担任系统维护一职,本来认为“数据库”学得还不错的我,没想到重重的碰壁了!当进入到公司以后才感觉到自
己知识的狭隘。才明白同样的SQL server数据库,用人单位所要求的也绝不仅仅是你平时所学的增、删、改、查。通过实践我才明白了这门课程要学什么,什么东西是社会用人单位要的。所以返校以后我针对实践的启示再次对这门课程进行了系统化的学习。
2.认识来源于实践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相信任何的工作都能给我带来课本上无法得到的知识,所以在工作中我多听多学多做,按时超量的完成任务。我也在工作中学会了许多大到先进的宽带网络技术,小到路由器的使用。在这期间所做虽无大事,但从点滴做起,所获亦非浅。
3.社会实践拓宽了人际交往面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们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 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 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实践让我们在各自的社会活动中掌握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们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些社会实践中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不能对他人以诚相待又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4.社会实践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意思就是说:在家里的时候,我们有自已的父母照顾,关心,呵护!那肯定就是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时候,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是靠自已一个人去解决,在这二个多月里,让我学会了自强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现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边,我都能够自已独立!
三、如何进行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变得越来越重要,包括我们学校在内的许多高等院校大力提倡社会实践,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社会这个大环境,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如何进行社会实践呢?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1. 切勿眼高手低,排斥行业
任何工作都有它自身的特点、优点和缺点。俗话说得好“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许多学生越来越排斥餐饮业、保安等自以为没有任何职业技能的行业。每个行业都有它本身的行业游戏规则,其实最重要的不是什么工作,而是你能不能彻底胜任,能不能干好。尤其是刚刚上大学的同学,在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支撑下,与其吃喝玩乐,虚度光阴倒不如去一个普普通通的“通识型”行业求职,也许和你以后所学的专业没有什么太大联系,但是最起码你能学到如何去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去干好一份工作,学会做一个老板喜欢的员工,学会初入职场的生存技能,这是一种任何行业任何工作都需要的能力。当然了如果快毕业的学生能够找到一份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共作,那就再好不过了!
2.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好多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同学也许都明白,也都有过体会,就是做一份工作,第一周感觉特别新鲜,从第二周开始就感觉到有些无聊,甚至还有的人有了想辞职的想法。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心理状态。其实每份工作都有一个疲劳期,也就是说同一份工作干得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厌倦的心理,似乎缺少了以前的激情;缺少了动力;缺少了原来的信心。这是很正常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我们以后毕竟得触入职场,总不能因为一个厌倦心理去换工作吧?所以要从实践开始就把这种心理态度扼杀掉。等你坚持到最后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能坚持着走到最后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3.别让一个“怕”字委屈了自己
我想好多大学生都有出去实践的想法,无论是大一的还是大四的。但是每当别人给推荐工作的时候,好多人就会说 “我干不了”、“我怕我干不好”、“我不会”等等的言语。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心态,这样的学生就是没有勇气,没有自信导致的。作为当今的大学生有这种缺点的存在,就算是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也会对自己非常不利!要抓住一切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就算是不会也要让自己尝试一下,更何况连试都没试过,就坦然的说出“不会“、”干不了“、”干不好“等等的话,那岂不是太对不起自己是个大学生的身份了!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就要敢于尝试,敢于挑战自己,更要敢于把自己推出去,这样才能学到更多,让自己走得更远!
4多项选择实践机会
其实社会实践不能仅仅局限在假期,大学是一个个人时间比较充裕的学习时代,有大量的时间留给了个人,要自己学会合理利用这些时间。越来越多的同学学会了在周末假日出去兼职,这就给自己提供了相当好的机会。周末我们可以去做做促销,当当小时工,做做家教。虽然是一些在别人眼里没有什么的工作,但是对于提升自己也有很大帮助。这样我们既可以挣到平时的生活费用,也可以减少一些父母的压力,同时更重要的是慢慢的你会发现你适合在那个行业发展,与此同时你也让自己开阔了眼界,学到了课堂学不到的知识。这样的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校园里到处洋溢着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
社会实践是验证实力的“试金石”。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的大舞台,我们才真正体验到自身知
识的欠缺,能力的有限。任何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行不行,实践中看!在实践中我们才能真正的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不要以为自己是大学生就很了不起,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多着呢。我们需要虚心的向前辈向同行请教,不断的充实自己壮大自己。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青年大学生有实力承担重任,追求进步,刻苦求知,勤于实践,全面成才必将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共同心声和行动!
第三篇:中国信息大学:信风文学社的社团文化分析(作者:车生)--学报第12期
中国信息大学:信风文学社的社团文化分析(作者:车生)--学报第12期
东风有信,不爽春约
信风文学社,成立于2004年5月,是一个拥有九年办社经历的文学社团。以“人文、青春、激扬”为社训,用语言传达思想,用艺术倾诉感情,以智慧和理性烛照年轻人的希望和梦想,以审视和思考承载真实世界的纯净和光亮。经历了九年的风风雨雨,现在的“信风”已成长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社团。下设四个部门:编辑部、创作部、秘书部、宣传部。信风文学社有《信风》纸质杂志、《信风》电子杂志和《信风校园报》,从策划,采稿,组稿,到制作均由文学社独立完成。但信风文学社让更多人熟知的是他们主办的“信风杯”文学大赛活动。“信风杯”文学大赛是中国信息大学信风文学社2009年开始策划,以征文形式举办的大型征文活动。其目的在于发现和鼓励爱好文学的同学写作,丰富校园学生课余文化氛围。“信风杯”每年举办一届,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每一代信风人的努力,第四届“信风杯”从最初的校内征文发展到拥有全国近300所高校文学社团参与协办的全国性大学生文学大赛。宏大的规模、诱人的奖金以及规范的征文形式,信风文学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在接受着全社会的洗礼。
相亲相爱一家人
回首过去的一年,信风取得了让所有人吃惊的成绩,包括信风人自己,一年前的他们,从没想过一年后的这些光环,但光环若想长久,我们就得明白这一切从何而来。走进信风文学社的办公室,第一眼会看到信风的文化墙,文化墙的正中间是几个大字:信风一家人。围在这个大字幅周围的是由每一个信风人的个人展示页面组合起来的大心型图案。寓意是希望每一个信风人,在信风这个大家庭里都能感受到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感情,还有信风人开会时坐的会议桌,整体看起来是一个“回”字,寓意有两,一是希望告诉每一个信风人来办公室就是回家,二是希望信风的老成员们常回家看看,从这些简
单的布置,不难看出信风长久以来最为重视的人文精神,熟知信风文学社的人也知道,相亲相爱一家人,正是信风文学社社团文化中的核心。我们都清楚,做成功一件事情,讲求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中,天时和地利在很多时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所以人和,便成为了很多奋斗之人努力的重点,如果信风有那么一点成功,那么他们最大的成功应该是他们已经把“人和”变成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从表面上看,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更多的是通过“信风一家人”的社团文化来体现的,但如果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我们会发现扎深在信风人内心深处的两个信仰: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
且先谈信风的尊重文化,在信风的生活中,他们尊重每个人的思想、能力、选择、甚至脾气,在这个团队里,人人平等,即使你只是个普通的成员,只要你愿意,依然享有如同社长的权力。比如成员可以申请主持任何一次例会,也可以申请作为任何一次活动的总负责人,基本上只要你是真的想做好某件事,大家都会帮你,因为信风在用人的态度上,一直坚持着相对于做事的能力,他们更看重做事的态度。在参加信风的活动里,基本听不到信风人互相之间用职称打招呼,没有人会称呼社长为社长,也没有人会称呼部长为部长,大家相互之间都会亲切的喊对方老王、阿杜、大鹏等称谓,不仅仅是称呼,他们之间做事情也是这样,社长不会用社长的身份去要求成员做不愿意的事,成员也不会在自己有独特见解时因为对方是领导而不去反驳他们做出的决策。在信风的例会上,不可能出现整场会议一个人发言的情况,基本上都是群儒舌战,每次会议上,都会有几个人互相争得面红耳赤,更难得的是,会议结束后,大家都会尊重会议最终通过的决策,之前的反对者也会把自己的观点放下,把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大家共同决策的方向去执行。可能有人会质疑,无规矩怎成方圆?但是,信风的方圆圆得很,信风人很清楚,尊重自己就是尊重他人,尊重他人,也便是尊重自己,这个团队拥有让人难以置信的自律性,或者说,责任感。九年的发展,已经使信风完善了社团管理所涉及的各方面的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的文本基本上只有去查询社团的档案管理处才能找到,可能是一个环境的感染力,每一个信风人都非常清楚自己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什么时候该出头,什么时候得退让,无明文规定,胜过明文规定。一个人做到这个不足为奇,可能是个人修养比较高,但一个团队,人人都能做到这点,确实让人惊叹其强大的社团文化。
再来谈信风的信任文化,一个团队气氛的融洽,可以有多个解释,可能是他们拥有
共同的目标,可能是他们拥有良好的沟通,可能是他们拥有睿智的决策者和踏实的执行者,以上的一切,信风都有,但拥有这一切的基础,是他们拥有互相之间坚如磐石的信任,当今社会,当有人开始不相信这个世界,有人不相信未来的时候,信风人选择了相信,选择了信任,他们选择以后的信风会更好,他们选择相信,自己的战友会做的更好,他们相信信风的年轻人会做得比现在更好。每一个人都在这个团队里,找到了被信任的尊重,也在深深的信任着身边的战友,新人信任“老人”会带领他们走得更远,所以,他们在努力的学习中工作,“老人”信任新人终有一天会很有底气的接过信风大旗,所以,他们在努力的奉献和传授自己的一切。“相信我”,是他们之间互相的承诺,“相信你”,是他们之间互相的信任。这种承诺,让这个团队拥有近乎融为一体的自我信任。也就是说,在信风文学社里,一个人对自己身边战友的信任程度,已经达到就像是信任他自己一样。千万别小看这种信任,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如果在做事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尊敬的“前辈”的信任,这对他的干劲是具有兴奋剂般的刺激作用,同样的,一个已经渐有成就的团队“老人”,如果在自己带领团队过程中感受到来自成员的忠诚信任,对于他而言,同样是使他返老还童更加努力的催化剂。而对整个团队来讲,这种信任的作用也相当于是一个最坚硬的防御墙壁,因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大家都互相坚信一定能共同熬过难关,坚信身边的战友不会有任何的一人会退缩,而在更多的时候,只要拥有这种无懈可击的凝聚力,问题本身的解决方式已然不再那么重要了,因为不管结果是什么,大家都会觉得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一个团队,只要一起走,困难对团队的发展限制就会减到很小,他们需要做的,只是坚持一直走下去。
这九年,无数的信风人付出巨大的努力,为了理想、为了坚持,信风人来到了第九个年头,我一直在想,即使把现在信风文学社99%的光环拿掉,信风人依然认为是值得的,今生无悔,更何况今天他们有了那么多朋友,那么多相信的人,那么多坚持的人。祝福信风文学社走得越来越远!
附录:信风社歌《我的信风》
我的信风——信风文学社社歌
我的心跳
我最温柔的懵懂
不知会有怎样的以后 I’m feeling good
whenever sang my song 要每天都以自己为荣 也许还是有伤痛
也许偶尔会颤抖
别在乎
牵起手一起走
我的信风
每一次我的梦
我的爱在你心中
我的眼
你的瞳
因为你我学会包容 所以我学会鞠躬
让我们就在此刻相拥
第四篇:中国信息大学:张子刈校长在2013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作者张子刈)--学报第12期
中国信息大学:张子刈校长在2013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作者:张子刈)--学报第12期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
今天我们全校师生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在这里为中国信息大学2013届毕业生举办毕业典礼。从今天起,他们将正式告别校园,步入社会,服务社会,开始新的生活篇章。在这临别的时刻,我想代表全体师生向即将毕业的同学们表达最衷心的祝福,祝你们能够受到用人单位真正的欢迎,祝你们未来的事业成功、爱情幸福、生活美满。
四年朝夕相处的日日夜夜,给每一位毕业生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这种情感丝丝缕缕,刻骨铭心,千姿百态,毁誉不一。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细节会逐渐模糊,但我希望你们能够记住:你们的母校因你们而存在,你们是学校情感的寄托,你们是学校的希望所在,你们一生都会和中国信息大学荣辱与共。为了你们,全校教职员工百折不挠,不断探索高等教育的改革之路,即使在逆境中也从未放弃。在高教体制备受责难的今天,我校已经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即:不断优化人才培养定位,实施学生自主选课,以毕业作品带动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些特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可以说,认清目标,脚踏实地,不断进取,永无止境,是中国信息大学的宝贵传统,希望你们铭记在心,发扬光大。这样,你们就可以骄傲地对别人说:我毕业于中国信息大学。
同学们,你们就要离开学校了,但这并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新的学习的开始,社会是最好的课堂,你们四年的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社会的大课堂极其丰富,极其深刻,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你们的境界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升华。除此之外,你们还要选择读一些公认的好书,就如同人的身体需要不断地补充营养才能保持活力一样,人的精神也需要不断补充营养,才能永葆青春。中国有一句古语:活到老,学到老。希望你们的一生,能够成为积极、向上、健康、有为的一生。
同学们,在走出校门之前,你们一直是家人和老师关爱和培养的对象。在离开校门以后,你们将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你们是时代的幸运儿。现在,中国正处在自辛亥革命一百多年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虽然我们的国家始终面临着许多发展中的难题,但它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并且已经取得了令世人难以置信的巨大成就。我们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经济腾飞三大目标。现在,全国人民又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更加宏伟的目标迈进,中国梦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浪漫说法,它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逐步接近的现实。中国梦的内涵,是为每个中国人创造幸福的生活,把13亿人的幸福汇集成国家的崛起。中国梦的实现,就是要靠你们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国家的蓬勃发展为你们个人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的机遇,你们的辛勤努力又会为国家和世界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学们,现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并且必然还会进入普及化阶段。愈演愈烈的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可以证明,仅靠一纸国家承认的文凭,就能得到优越的职位和优厚的待遇的想法,已经行不通了。在注重能力、注重业绩的人才优选机制面前,你们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你们没有包袱,你们不抱幻想,你们凭借自己的能力已经准备好了在社会上证明自
己。这样的人才才是受社会欢迎的紧缺人才,所有的用人单位都期待你们这样的人才。希望你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脚踏实地,稳步进取,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中国的未来是属于你们的。
同学们,你们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学校的孩子,今天你们就要毕业了,就要离开母校了,希望你们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勇敢前行,也希望你们能够为自己争气,为学校争光,我们在这里盼望着你们的好消息,也希望你们能够常回家看看。
最后,我想说,同学们,为了你们的理想勇敢地出发吧,我祝福你们!
第五篇:中国信息大学:正确认识通识教育 努力学好通识课—主题班会讲稿(作者:霍诗麒)--学报第12期
中国信息大学:正确认识通识教育 努力学好通识课—主题班会讲稿(作者:霍诗麒)--学报第12期
一、什么是通识课
指我校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的共同课程。包括人文类课程、信息类课程、外语类课程、写作知识、硬笔书法、文体课程等。
很多反映社会对大学生要求的调查报告都说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第一位要求是扎实的专业知识,有些单位甚至以大学生是否具有某些具体技能来判断他的专业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我校设置通识课程是否与社会的要求不合呢?
其实,这是一个人才培养定位的问题。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千差万别,他们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也因他们单位的岗位设置,因时而异。如果办成某一个或一类的岗前培训机构,它的人才出路就非常窄,人才所能承担的责任就非常局部,就不是大学,甚至连职业学院也不是了。大学承担的是教育兴国的责任。大学只有为社会培养人才,才能生存。
二、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传统的观念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完善人格,这种观念从大学开始出现的时候就占有统治地位,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观念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要求。我校的办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其根据是:
1、高等教育可按毛入学率分为15%以下为精英阶段,15%--50%为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普及阶段。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20%,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初期,每年毕业生人数较之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增长了几十倍,总量增长了上百倍。毕业生的去向再也不是国家机关和少数国有企事业单位。非国有机构对大学生的需求占了绝大多数,满足他们的需求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为社会培养适用人才是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大学生存和发展之道。
2、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定位,体现了教育对社会负责,推动了学校面向社会实际开展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推动了知识创新,是推动各种科学和技术进步的巨大动力。
3、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体现了教育对学生的负责,体现了满足学生提高作为社会成员价值及自身生活质量愿望的用心。
三、企业对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
我们先从企业招聘选择人才说起。
1、现代企业选用人才的基本标准
(1)简历的基本标准
人力资源经理看到一封简历最想获取的是什么信息?有的简历只有一页A4纸的内容,却能让人力资源经理花一分钟去做详细了解,有的简历慷慨激昂却让人力资源经理看一秒钟就决定删除。人力资源经理做决定的依据只有一个,即是否符合企业和岗位的要求。通常简洁明了的简历最受欢迎,一份简历应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介绍,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电话、专业、学历、婚姻状况、住址;第二部分为学习经历,通常从大学填写,包括起始时间、学校名称、专业、学历;第三部分是工作经验,一定要注明从事的工作岗位、职责、业绩、公司名称和工作期限。应届毕业生应聘应更加丰富一些实践经验和学术成绩方面的内容,社会应聘一定要突出工作职责和业绩的描述,只写与应聘岗位相关的工作经验比较明智。一张A4纸的内容就足够了,绝对不能有错别字和语句不通的情况出现。另外,多数人会带打印的简历应聘.但是企业会提供统一简历表格要求应聘人填写。其中也有看一下求职者写字是否漂亮的可能。
(2)表达的基本标准
有的求职者应该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接到人力资源经理打来的电话通知面试,但是在电话里了解了一些情况后.人力资源经理最后说如果适合的话会再打电话通知具体面试事宜。虽然没有见面,但是仅仅是电话沟通人力资源经理完全可以判断对方是不是企
业要找的人。接到这样的电话有两种可能,一种简历不够详细,另一种是电话面试。如果人力资源经理重复了一遍问题,说明你所答的内容并不是他想要的答案或者你的回答不够满意,一定要听清问题,用数据、有比较、有参照地来说明问题,而且一定要符合逻辑,用坚定自信的口吻清晰地表达出来,尤其在说明工作经历时,用突出的事迹和业绩来说明是比较明智的选择。有的求职者会因为紧张而说话吞吞吐吐。这样会给对方留下不诚实的印象,所以准备求职的时候应该先练习一下如何更好地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基本情况、学习经历和工作经验,这样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谈都不会措手不及。
(3)面试的基本标准
面试不仅是与人力资源经理近距离的面谈过程,更是基础素质的考察,从衣着、言行、举止、表情等等各方面会给人力资源经理一个具体的印象。一些求职者说被人力资源经理拦住了应聘的路,复试是进行深入的专业考核.而在初试过程中.从专业角度人力资源经理并不深人了解技术,仅从品质、素质和凭个人喜好就决定了求职者是否适合是不对的,应该首先与专业的人士进行面谈,然后再进行基础素质考核。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还没有发挥个人专业特长就惨遭淘汰。的确初次面试多是考察个人素质和品质方面.专业性较强的岗位要由专业人士来面试,但是初试、复试的顺序决不能换。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企业文化决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优秀企业都会提倡诚实、诚信、积极、向上、创新等基础品质,而人才首先应该具备的是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积极健康的心态,只有具备了这些基础素质才能在专业方面有更大的发展.可见基础素质在初试考察中是非常重要的.但一些在专业方面有一点儿成绩的人却忽视了个人基础素质的培养而错失了很多机会。个人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每天必须做的功课,一个能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的人.才能对上级、下级、同级负责,做好适应内外环境的各项管理。一个人的基础素质不是一天能够形成的、与生俱来的.但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步加以改善和提高。
2、人才基础素质缺失原因分析
有些企业通常不会招聘应届毕业生,因为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出现传真不会发.公文不会写,沟通无效,错误率、重复率较高,文化底蕴差,协作能力弱等等问题。
根本原因不只是应届生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工作能力,很重要的还有与企业的基础素质要求差距较大,尤其中小型企业不愿意承担半年甚至更长的经济和时间成本来等待应届生成长。有些专业性较强的毕业生会认为专业知识才是铁饭碗,专业能力强其他方面可以差一些。往往是这类人把机会都丢在了基础素质考核上,专业的能力根本没有机会来展示。
基础素质和能力是所有工作岗位都必须具备的,包括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诚实守信的品质、对企业的忠诚度、文化底蕴、服从能力、执行能力、领悟能力等等,这些也是企业选择人才的基础要求,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素质和能力做支撑是无法承载高水平的专业技术的。比如艺术设计类的专业人才。如果没有高度的审美能力、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没有精炼的文字表述能力,就无法表现艺术的境界和设计的理念。
四、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路越走越宽
通识教育与博雅教育的概念相关而理念不同,通识教育的涵义比博雅教育更为广泛。通识教育的英语名称可译为“General Education”,早期多译为“通才教育”。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通识教育指的是现代通识教育。广义的通识教育既包括现代通识教育,又包含传统自由教育的基本要素,即指在高等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所普遍进行的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所共需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
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种形式,其着重于课程的结构,使学生具有较为广泛的人文知识,以统整知识,培养“统整的人格”,也就是培养学生开阔的胸襟、宽广的视野。就课程开设而言,通识教育就是在大学开设通识课程,使学生从不同的“理解模式”来认识现象、获得知识,使学生的视野开拓,了解与人生相关的知识与原则、方法,由人文科学的文学、哲学、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与自然科学领域的学习中,建立共识,发展出高层次的学识,掌握与沟通信息,了解他人及社会化的能力。学生经过通识教育,其心灵将会更开放,思维更为广阔,适应能力更强,在变迁剧烈的社会,更具包容才能,从而使个人的整个人生更为清新活泼并得以健全发展。
通识教育在国外大学发展很好。以美国为例。美国著名大学阿默斯特学院院长米克尔约翰认为一所大学“如果只教会一技之长而不能培养出掌握完整知识、具备较深见识的人,那么大学就降为造就手工匠的作坊了”。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认为通识教育应致力于全人的发展,他认为“就青年而言,无需教会他们一切,但要帮助他们获得继续教育自己的习惯、观念及方法。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人力(manpower)的形成,而是全人(manhood)的发展”。
早在1978年,美国哈佛大学就在《核心课程报告》中明确通识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哈佛学生必须修习五个方面的课程:文学与艺术(熟悉人类重要的文学与艺术成就,进而发展艺术创造与表达);历史研究(以历史的眼光,了解现代社会的主要趋向,以及在过去历史中和特殊情况下人类事务的复杂性);社会分析及推理(了解一些社会及道德方面的基本概念,以发展系统思考现代社会及个人问题的能力);科学(熟悉物理学、生物学及行为科学之基本原则,并以科学之眼光正视人类及世界);外国文化(扩大文化经验,并对自身的文化传统达到新的理解)。毕业生应该具有下列条件:清晰、有效的思考及写作能力;在某些领域中具有广博的知识与基础;对于所获得及应用之知识具有正确批判及理解能力,并了解宇宙、社会及人类自身;勤于思考道德与伦理问题,具有明智的判断力,能做出恰当道德抉择;具有丰富生活经验,对于世界各种文化及时代深感兴趣,努力探讨。
我们从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报告》中,可以看出通识教育对毕业生的要求,毕业生所具有的素质和创新型人才的特征是相关的。因此,通识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起很大作用的。创新型人才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要因素,是决定一所学校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甚至可以说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在当今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竞争将更加激烈,竞争的焦点集中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质量上。像我们这样生源独特的民办院校,要想吸引更好的生源,培养更具竞争优势的学生,只有走教育创新之路,夯实通识教育,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通识教育之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