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审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案件的探索与实践
审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案件的探索与实践
关 键 词: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成因、特点、对策、探索与实践
内容提要:土地历来是中国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当前民事审判中,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案件呈现了较快的增长趋势。此类案件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关系我国农村的社会秩序稳定和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农业的发展前景。但目前由于我国法律对此类案件还缺少一个完整、统一的规定,在具体审判实践中往往对某些案件出现不同的认识和裁判,极大影响了法律的权威性和统一性。研究这类案件的审判已成为民事审判人员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当前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案件的成因
通过深入60多个村庄调查,我认为当前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案件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因农村土地承包引发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如处理不好,不但不利于农村的和谐稳定,而且还会给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对审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就变得非常重要。
(一)地方基层组织作为发包方未按实体法进行发包。在实践中,有的村委会和乡政府不认真执行相关法律的规定,为了眼前利益而不顾可能带来的后果,将留用地、废弃地私自发包给承包人进行耕种,收起部分群众不满。
(二)地方基层组织作为发包方未按程序法进行发包。因为对土地、山林、滩涂、荒山、荒地的承包都会直接涉及农民的最根本利益,涉及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因此在发包中,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但有的基层政府在发包时超越职权,对本无权发包的土地、河流等进行违规发包;有的村党支部以党代政,违规行使村委会职权。
(三)地方基层组织以权谋私,实行“一言堂”。有的村委会领导以权谋私,不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的讨论就擅自将集体土地发包;有的乡、镇领导插手承包合同的招标活动,搞“暗箱操作”。
(四)地方基层组织政策执行不连续,失信于民。有的村委会或乡、镇政府对法律的严肃性认识不够,往往在换届后,工作缺乏连续性。下一届班子由于和上届班子闹意见,就轻易否定上届班子对外所订立的发包合同,从而使承包合同受行政意识的干预,处于不稳定状态。
(五)部分农民有嫉妒心理,故意破坏他人的承包成果。承包人在履行合同中,付出了劳动和精力,理所当然地会享受一定的收益。但有些农民看到别人富裕后,心理不平衡,想方设法破坏承包合同,从而产生纠纷。
二、当前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案件的特点
此类案件由于其标的特殊性,具有与其他民事案件不同的特点。
(一)大多案件涉及人员众多。有的案件涉及农村经济农、林、牧、渔业,承包人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特别在承包经营权流转案件中,承包土地征用案件和土地补偿费分配案件涉及人数之多尤为突出。
(二)易引起矛盾激化和涉法涉诉信访。土地承包案件涉及的是农民最为敏感的土地使用权、开发利用权和流转权的争议。此类案件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农民的不理解和不满,从而引发刑事案件或农民群体性上访。
(三)案件季节性强,要求审理周期短。涉及到种植业和养殖业承包合同案件,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其季节性强,“人误一时,地误一年”,如果不能尽快立案、审理和执行,就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对此类案件,应及时采取先予执行或保全措施,以充分保护农民利益。
(四)新类型案件增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经营思路的拓宽,农村土地承包案件不再局限于宅基纠纷和常见的承包方或发包方违约等旧类型,而是出现了形式多样的案件,如开发商对城市周边土地的“圈地开发”而引起的土地征用和开发纠纷;国家或集体的矿产资源开采利用中的占地补偿和毁地补偿纠纷等。
(五)缺少统一的法律依据。由于对此类案件审理缺少一个统一的、具体的法律法规,土地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国家对其有特殊的要求和规定,它不但受合同的约束,还受到《土地管理法》、《农业法》、《森林法》、《物权法》等法律的调整,而且有专门法即《农业承包合同法》的约束,但在法律适用上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对此类案件的审理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对同类案件的审判可能出现不同的理解和裁判,极不利于农村的社会稳定。
三、审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案件的指导原则
此类案件的审理涉及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涉及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投资环境的优化。在此类案件的审判活动中,人民法院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依法审理和促进生产、减少矛盾的原则。审判机关要通过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有关纠纷,稳定农村经济秩序,鼓舞农民发展农业的劲头,保障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切忌单纯为了办案而办案,要考虑办案的社会效果,用是否有利于农民生活改善、是否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是否有利推动农业体制更新与完善的标准来衡量案件的审理质量。对于承包方搞破坏性、掠夺性生产经营的或是私自变更承包性质,破坏土地利用的,要立即采取措施制止,防止或避免损失扩大。
(二)坚持维护大多数农民利益和尊重村民自治的原则。审理此类案件,一定要注意审查某种行为的存在或变更是否经过村民大会的表决和审议,站在大多数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避免受个别村干部利用职权、以权谋私的行为的干扰和迷惑。对于属于村民自治范畴的村务,原则上尊重村民自治的意见,法院不作过多干预。
(三)坚持注重协商和调解的原则。此类案件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农民大多不愿对薄公堂;很多纠纷争议标的不大;有些案件强制执行存在很大难度等。因此,对此类案件注重协商和调解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生产经营,防止激化矛盾。但在调解中,也要有一定的原则性,如不能将国家或集体的财产权以调解的方式转归个人所有;不能将应办理的许可证等证件的程序简化或删除等。对于协商和调解不成的,应及时判决,防止因“久调不决”而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四、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案件中的突出问题和对策
(一)承包程序的强制性和规范性。由于农民法律意识不高,加之部分村干部有特权思想,因此,在一些承包合同的订立中会出现“以权代法”、“以
言代法”的现象。如村委会对外发包耕地时,采用村支书或村主任“一言堂”,根本不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由村领导擅自在承包合同上加盖公章。这种做法不仅侵害了村民自治权,而且还会造成国家或集体财产的流失,也会滋生一些由“权力出租”而导致的腐败现象。
对于未经法定程序而订立的承包合同,人民法院不应对合同效力予以认定。2003年3月1日开始实行的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八条
(四)项规定:“承包程序合法”,即要遵守民主程序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八条规定“承包方案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对于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作为承包方的情况法律还有特别的规定,《土地管理法》第十五条
(二)款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的,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农村土地承包法》
(四)十八条也有相同的规定。以上这些都认是关于农业承包合同订立的民主程序的强制性规定,是必须遵守的。否则,承包合同应认定无效。
(二)发包主体的正当性和适格性。主要有两类案件需要注意:
一是村支部有无土地发包权。2003年某县某村村委会和部分村民订立一个土地承包合同,但在同一天该村村支部以自己的名义就同一地块和另外部分村民订立了承包合同。致两个合同的不同承包人就合同效力问题进行诉讼。
二是村委会是否有权未经矿管部门批准而擅自将本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发包给村民。如某县某村委会将一荒山承包给某村民,除允许其进行养殖和种植外,还允许其开采。承包人就在荒山上挖取矿土出卖。这两类案件中,我们要严格审查承包合同的主体资格。在(一)个案例中,村支部是无权对外订立承包合同的,因为它是党的基层组织,只能对村内党务工作和党员进行管理和教育,无权代表村委会行使行政权利,这也是我国一直强调的“党政分开”的要求。在(二)个案例中,村委会无权处分矿产资源。因为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授权当地矿产管理部门对此进行管理,对矿产资源的发包必须要经过矿管部门的批准,承包合同才能有效。
(三)发包方单方违约的合理性与违法性。对于土地承包合同案件中出现的发包方单方违约情况,我们要区别对待。
一种情况是由于国家征用土地,如根据规划修路,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将承包方土地收归国有,形式上看,发包方违约,但这是有合理的前提条件的,是服从国家或当地政府的规划,是政府行为,承包人必须无条件配合。如果承包人就此提出诉讼,追究发包人的违约责任,人民法院要驳回其诉讼请求。当然,对于征用行为造成的承包人的损失,必须由征用人进行合理赔偿。
另一种情况是发包人无合理根据而擅自违约,单方撕毁合同。例如,比较常见的村委会班子调整后,新任班子不认可老班子订立的承包合同。对这种情况引起的诉讼,人民法院一定要维护承包合同的稳定性和统一性,不能因村委会班子的更迭而随意废除或更改合同。还有,某些村委会不顾农民的意愿强制推行规模经营,集中种植。农民不接受的,发包方便假借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强迫农民放弃或者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也是不能
得到法院支持的。
(四)承包方违约的审查与判定。对承包方的违约情况,也要区分不同情况而定。如果由于承包方不按合同规定缴纳承包费用或是擅自改变承包性质,那么其要承担违约责任。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承包方的违约并不必然导致承包合同的无效。例如,孟村县某村部分村民在几年前和村委会订立承包本村果树的合同,由于果树不多是50年代所栽种,到近两年不仅品种落后,而且很少挂果。部分承包人就将果树砍伐,改种玉米。村委会对此行为予以认可。但当其他承包人也改变承包地用途时,村委会提出异议,形成诉讼。后经县委和乡政府进行群众评议,大多数群众同意承包方继续承包,但应增加承包费。在此案中,我们就不能简单地认定承包人私自改变承包地用途而判定其违约,而要结合承包果树的实际和群众意见,作出合理判决。经审判人员到现场查看,承包果树确实不能挂果,继续种植果树势必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最后,法院综合考虑本案情况,判决承包合同有效,并继续履行,但适当调高了承包费用,双方对此都比较满意。
(五)多个承包合同并存与排异。盐山县某村委会先和两个承包人订立了土地承包合同,未到期时,又和另两个承包人就同一地块订立了承包合同。两方承包人由此引起纠纷。
对于多个承包合同并存的情况,人民法院首先要审查,承包合同在主体资格上是否适格,此案中两个合同在主体上都是适合的;其次,要审查承包合同在程序上是否有瑕疵。本案中,前一个合同未经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而后一个合同则严格按照《村民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履行了表决程序,且经过公证部门的公证,并得到乡政府的认可。因此应认定
(二)个承包合同有效。
退一步讲,如果两个合同在各个方面都是完全一致的,那么,这个案件最好驳回起诉,交行政部门处理,或由村委会按村民自治的原则进行选择。
(六)土地补偿费给付中的村民自治。当承包方的土地由于国家征用或其他原因而不能承包时,由占用方给付的土地补偿费用在分配时要掌握两个原则:
一是由于不能耕种土地造成承包人的青苗补偿费和预期利益的收入应直接给付承包人,对于土地复垦费和环境污染费则原则上由村委会统一掌握和使用。如沧县某采油井因采油造成某村土地污染,由油田给付的各种费用,就应按上述原则进行分配。
二是对于城市郊区的农村土地开发占用而给付的补偿费,原则上应由村委会按照村民自治的要求,召开村民大会决议此款项的分配。如运河区某村根据村民大会的决议规定,2001年后落户本村的人不享有土地补偿费。这就属于村民自治的村务,如果不符合分配条件的村民以侵权起诉,人民法院不能简单地以村委会侵犯了该批村民享有村民资格而判令给付补偿费。
第二篇:对案件审理工作方式的探索
对案件审理工作方式的探索
作者:王 谊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6日点击数:137【收藏】【打印文章】将党员违纪案件放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中,可以将其看作是一定意义上的 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著名法理学家博登海默指出,“如果冲突是以不适当和不公正的方式解决的,那么社会肌体上就会留下一个创伤,而且这种创伤的增多,有可能严重危及对令人满意的社会秩序的维护”。圆满解决每一个个案,意味着对社会整体价值的保护,这需要更加完善的案件调查与审理能力。当前条件下,探索新的案件审理工作方式,提高案件处理适当性和公正性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第一,量纪理性的构建。第二,规范程序的建设与遵守。第三,裁量权的规制。
研究符合纪检监察工作特点的审理工作方式,一个有效的切入点就是建立有效的程序性规定,发挥程序的控权性,克服办案工作的粗放型操作模式,强化对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权力运行的监督。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在党纪政纪案件审理工作中,以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素质、提高案件审理质量为重点,以保障被调查人合法权益、推动民主法制建设为目标,推行以内部抗辩、审理助辩和公开会审为内容的“两辩一公开”审理方式,积累了一定经验。
内部抗辩:权力运行监督制衡机制
内部抗辩是指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由案件调查部门与案件审理部门采取举证、辩论等手段反复论证、审核违纪案件。无论是刑事法律框架内的侦查权与审判权,还是党纪政纪体系内的案件调查权与审理权都存在如何科学配置,最终确保案件审理质量和当事人正当权利的问题。就案件调查审理而言,影响被调查人承受结果的,既有党纪政纪条规等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因素,也有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权力配置与运行流程的因素。因而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加强对内部权力流程再造的研究,建立严密的内部权力运行规范制度,促进权力的竞争、制衡与合作,既有利于增强纪检监察机关内部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案件审理质量,也有利于保障被调查人正当权益。
目前我国的审判机关正在开展量刑规范化试点,逐步强化对审判裁量权的限制。法院刑事审判推行的量刑答辩制度,可以看作是在法律层面公开平衡检察权、审判权与当事人权利的一种尝试,改变以往主要依据经验量刑存在的问题。借鉴刑事审判制度的特点,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案件调查与审理部门的权力分配,应着力建立明确的实体性与程序性规定,避免因内部权力的妥协而损害当事人权利的结果,正如著名管理学者彼得•德鲁克所言:“组织内部只有成本,结果存在于组织的外部。”设计内部机构对抗制度的目的正是着眼于以人为本,降低权力运行风险的预警措施。
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通过制定《案件审理抗辩制度实施办法》,对审理部门与案件调查部门在事实证据、定性量纪等方面有较大分歧意见的案件,实行内部抗辩。抗辩过程包括通报分歧意见、举证并阐述理由、双方辩论、最后陈述等环节,审理抗辩作为最终定性的重要参考。
内部抗辩具有结构和程序上的双重内涵。结构意义上的抗辩,是指调查权与
审理权的分工与竞争,程序意义上的对抗,指的是对办案程序与证据运用的监督。这种对抗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熟练运用证据规则,适应交叉盘问,把握问题实质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案件审理质量。
从效果看,在适用该规则并结案的案件中,通过查摆事实、举证和辩论,查审双方更深入地交换并统一了意见,促进了对证据规则的运用能力,加强了对办案程序的监督,实现了对审理权的有效监督。
审理助辩:保障被调查人合法权益
随着党内民主的不断推进,党员的民主法制观念和受处分党员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中央纪委有关制度要求“保障被调查人的申辩权,注意听取被调查人说明情况和申辩”。纪检监察机关在案件调查中,应当进一步增强权利意识,充分保障违纪党员的自我申辩权及其他党员作证和辩护的权利,党纪案件审理助辩模式,正是保障被调查党员合法权益,确保案件审理公平性的重要举措。
审理助辩的出发点,是借鉴刑事司法审判中以控辩平衡原则为基础的当事人对抗主义制度。当然,随着商谈与妥协比重的增加,以及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权力对抗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学界担心的“司法参与的陷阱”:随着权利意识的增加,社会更多地强调个人权利的差异和要求,导致结案标准的差异化。
对这个问题,应当看到,在实践中更欠缺的,是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体系。我们的经验是,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把握好五个环节:一是注重营造和谐办案氛围。在推行审理助辩过程中,办案人员通过做好思想工作、主动告知审理助辩参与人员范围、保证保护个人隐私、保证案件办理公正性,进一步消除当事人顾虑。二是扩大助辩案件范围。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以及经过法院刑事判决的案件或其他不宜助辩的案件外,均允许被调查党员委托助辩人为其辩护。三是合理界定助辩人身份。要求助辩人一般为被调查党员所在基层党组织中的正式党员。在特殊情况下,经案件审理部门同意,助辩人的范围可扩大到其他党组织中的正式党员。同时,律师等有特殊职业身份的人员,只要是中共党员的,可以以党员身份参加。四是充分保障助辩人权利。助辩人可以了解相关案件证据材料、案情、办案程序;可询问政策法规;可以对事实证据、定性量纪等提出质疑;提出从轻、减轻或无错的处理建议;可以提请办案部门对有关问题进一步调查取证。五是规范助辩谈话程序。主要包括主审人表明身份、确认助辩人和被调查党员身份、告知权利和义务、发表申辩及辩护意见等环节。
控辩对抗是诉讼程序的重要特征,审理助辩可以保证被调查人有效参加到程序中,并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证据,并且这些主张和证据都得到了相当的回应,确保了当事人对结果的认可和抑制了反秩序情绪的宣泄。
实践表明,审理助辩制度符合党内法规的立法精神,程序简便、方法灵活、规模较小、成本很低,在审理助辩过程中,助辩人既可以从程序和实体上帮助被调查党员进行辩护,还可以从社会道德标准、外界群众反映等方面对案件进行分析和判断,与审理人员形成思维互补,有利于认清案件事实,打牢证据基础,正确适用条例,确保处理恰当,不仅充分保障了被调查党员的合法权益,也提高了案件审理的质量。
公开会审:增加案件审理透明度
规则的有效性依赖于其强制性和预防性,合法合理解决冲突的目标既包括了惩罚性的报应,也包括了预防意义上的教育。正如法学家佩顿指出的:“最好的医疗方法是预防疾病的发生,正如法律的真正益处在于它确保有序的平衡,而这种平衡能成功地预防争议。”
为强化对审理工作的监督,发挥案件查办效果,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2005年以来我们开始探索推行开放式审理模式,以宣传党纪政纪、开展警示教育为目的,在案件审核过程中,经被调查人同意,由被调查人所在党支部、单位相关人员和部分社会监督员共同参与,对案件实行适度公开会审。
按照严格保障被调查人和有关人员的合法权利的要求,我们建立了严密的制度和规范的程序,以及能涵盖公开会审全过程的规范化文书,使公开会审工作程序规范、有据可依。选择那些具有普遍性、有利于扩大警示教育效果和群众普遍关注、议论较多,有利于加强党纪政纪宣传的案件进行公开会审。在确定公开会审的范围上,坚持因案制宜、视案情而定,主要针对有关街道、区直部门的党员干部及重点岗位人员,注重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让当事人充分陈述意见,鼓励列席人员踊跃发言,可以对被调查人的违纪行为进行批评,也可以为被调查人辩护。
通过探索、完善和稳步推进“两辩一公开”工作法,近五年来我们办理的120余起党员干部违纪案件,未出现有理申诉案件,实现了案件办理效果和社会教育效果双提高。
提高制度建设水平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因此,必须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严格执行党纪政纪条规,又要发挥主动性,不断增强制度创新意识,提高制度创新能力,探索符合纪检监察工作规律、符合当地工作实际的审理工作方式,为推动审理制度进一步创新积累经验。
第三篇:顺昌县探索实践案件“自行量纪”审理模式
顺昌县探索实践案件“自行量纪”审理模式
范仁福
为有效地保证案件质量,切实保障犯错误的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顺昌县纪委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积极探索实践案件“自行量纪”审理模式。
一、探索实践“自行量纪”的缘由
顺昌县纪委在长期的审理实践中发现,审理工作程序存在盲区,即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通常由案件审理人员根据法律法规和党政纪条规对违纪人员违纪行为进行定性量纪,违纪人员只有被动接受处分,而没有设定一个程序,让违纪人员充分表达其诉求,陈述自己应受什么处分档次并说明理由及根据。由此,引发了少数被处理党员干部还存在处分决定下达后提出异议、提出复审要求等问题。
面对案件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顺昌县纪委深入研究和探索符合纪检监察工作特点的审理方式,建立有效的程序性规定为切入点,打破单一式、暗箱式、封闭式的传统审理模式,采取部分案件进行探索实践“自行量纪”的审理模式。2015年初,顺昌县纪委在大胆探索实践中,出台了《违纪人员“自行量纪”工作办法(试行)》,从2015年1月至7月,从立案查处的各类违纪案件中,抽取5件案件试行违纪人员“自行量纪”,取得较好的综合效果。
二、主要做法
所谓“自行量纪”就是在审理违纪案件工作中,由违纪人员根据自己所犯错误的事实、性质、情节、责任等情况,对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党纪政纪有关规定,自我认定应当受到的具体党纪、政纪处分档次的意见。“自行量纪”是在案件调查结束移送审理后、形成审理报告之前,审理人员与违纪人员审理谈话阶段增设的一个环节,适用于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所审理的各类违纪案件,但因受到刑事处罚或者依照有关规定必须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的案件除外。其主要做法分为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案件调查组调查核实清楚违纪人员错误事实后,将案卷移交案件审理室审理。审理人员全面审阅案卷后,在掌握基本案情的基础上,同调查组沟通了解被调查人在调查阶段的心理状态和对所犯错误的认识态度等情况。然后,审理人员约见违纪人员进行审理谈话。
(二)“自行量纪”阶段。把“自行量纪”阶段安排在审理谈话的过程中,在程序上也是恰当合理的,有利于审理人员对错误事实准确定性、恰当量纪。首先,审理人员告知违纪人员自行量纪的程序、方式及具体时间、地点,并向违纪人员提供有关党纪、政纪条规和政策法规及相关典型案例资料,由违纪人员对照自己的错误事实进行学习,审理人员作必要的解释和辅导。其次,违纪人员通过学习党政纪条规后,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填写《违
(四)作出处分决定阶段。审理人员根据违纪事实、自行量纪意见、支部和基层党委的意见以及纪委常委会或监察局长办公会研究的结果作出处分决定,并送达违纪人员。
三、取得成效
“自行量纪”审理模式为违纪人员维护其合法权益提供了一个平台,也给纪检监察机关创造一个听取各方面意见的空间,有效地提升了案件质量,保障了受处分人员的合法权益。探索实践案件“自行量纪”审理模式,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
(一)树立了纪检监察机关良好形象。实行“自行量纪”后,增强了案件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大大减少了案件在审理过程中的偏差和失误,杜绝了冤假错案的发生,特别是审理人员按照从轻从宽的原则,给予违纪人员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使违纪人员感受到组织是在关心和挽救自己,避免犯更严重的错误,消除了对处理结果不服的可能,维护了纪律的严肃性,树立了纪检监察机关的良好形象。
(二)维护了违纪人员合法权益。首先,以往党员干部有违纪行为,只有被动接受处分,没有一个能让违纪人员充分表达其诉求、陈述自己应受什么处分档次并说明理由的程序,而“自行量纪”程序正好弥补这一不足之处。违纪人员通过“自行量纪”后,利用所学党政纪知识为自已减轻、从轻、免予处分提出合理辨解,自我评价所接受的处分档次,维护了自已的合法权益,心悦诚服地接受组织给予的处分。其次,从案件审理角度看,实行“自行量纪”
(五)提高了审理人员素质。“自行量纪”的审理模式对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自行量纪”,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自己业务水平、应变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促进审理人员更加自觉主动的行动去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推动审理人员养成爱学习、肯钻研、不怕吃苦的作风,使审理人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投入工作。(本文作者系顺昌县纪委案件审理室副主任)
第四篇:农村土地承包合同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
发包方(以下简称甲方):安宁市金方街道浸长村民委员会官
庄村民小组
承包方(以下简称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甲乙双方互利互惠、共同利益,甲方将集体所有的农用荒地承包给乙方,用于扩大生产经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签订本合同,共同信守。
一、土地的面积、位置
甲方经村民会议同意并报乡人民政府批准,将位于官庄村民小组背阴山,面积1亩(具体面积、位置以合同附图为准)集体荒地承包给乙方使用。土地方位东起_________,西至_________,北至_________,南至_________。附图已经甲乙双方签字确认。
二、土地用途及承包形式 1.土地用途为:自用。2.承包形式:个人承包经营。
三、土地的承包经营期限
该地承包经营期限为30年,自2014年2月11日至2044年2月11日止。
四、地上物的处置
在合同有效期内,由乙方自由使用该地块并加以维护;待合同期满或解除时,按使用的实际状况与所承包的土地一并归还甲方。
五、承包金及交付方式
1.该土地的承包金为每亩每年人民币_____元,承包金每年共计人民币_____元。
2.每年_____月___日前,乙方向甲方全额交纳本的承包金。
六、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对土地开发利用进行监督,保证土地按照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
2.按照合同约定收取承包金;在合同有效期内,甲方不得提高承包金。
3.保障乙方自主经营,不侵犯乙方的合法权益。4.在合同履行期内,甲方不得重复发包该地块。5.乙方所建附属物,甲方不得干涉。(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按照合同约定的用途和期限,有权依法利用和经营所承包的土地。2.享有承包土地上的收益权和按照合同约定兴建、购置财产的所有权。
3.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及承包范围内附属物归所有权归乙方所有。
4.享有对公共设施的使用权。
5.乙方可在承包的土地上建设与约定用途有关的生产、生活设施。
6.乙方不得用取得承包经营权的土地抵偿债务。7.保护自然资源,搞好水土保持,合理利用土地。
七、合同的转包
1.在本合同有效期内,乙方经过甲方同意,遵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可以将承包的土地全部或部分转包给第三方。2.转包时要签订转包合同,不得擅自改变原来承包合同的内容。
3.本合同转包后,甲方与乙方之间仍应按原承包合同的约定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乙方与第三方按转包合同的约定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
八、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1.本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或者解除。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书面协议方可变更或解除本合同。2.在合同履行期间,任何一方法定代表人或人员的变更,都不得因此而变更或解除本合同。
3.本合同履行中,如因不可抗力致使本合同难以履行时,本合同可以变更或解除,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4.本合同履行期间,如遇国家建设征用该土地,甲方应支付乙方在承包土地上各种建筑设施的费用,并根据乙方承包经营的年限和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补偿。5.如甲方重复发包该地块或擅自断电、断水、断路,致使乙方无法经营时,乙方有权解除本合同,其违约责任由甲方承担。
6.本合同期满,如继续承包,乙方享有优先权,双方应于本合同期满前半年签订未来承包合同。
九、违约责任
1.在合同履行期间,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的约定,视为违约。违约方应按土地利用的实际总投资额和合同未到期的承包金额的20% 支付对方违约金,并赔偿对方因违约而造成的实际损失。
2.乙方应当按照本合同约定的期限足额支付租金。如乙方逾期30日未支付租金,则甲方有权解除本合同。
3.本合同转包后,因甲方的原因致使转包合同不能履行,给转包后的承包方造成损失的,甲方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十、合同纠纷的解决办法 本合同履行中如发生纠纷,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双方同意向安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十一、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章后生效。
十二、本合同未尽事宜,可由双方约定后作为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三、本合同一式_____份,甲乙双方各_____份。附:土地平面图
发包方(甲方): _____________
承包方(乙方):_____________
签约日期:_______年___月___日
签约地点:__________
第五篇:农村土地承包合同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
合同编号:
发包方(以下简称甲方): 村民委员会 发包方负责人: 身份证号: 住所: 联系电话:
承包方(以下简称乙方): 承包方负责人:崔军喜 身份证号: 住所: 联系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经双方协商一致,就农村土地承包事宜,签订本合同。
一、土地的面积、位置
甲方经村民会议同意并报村委会及乡人民政府批准,将位于小纪汗乡 村 面积 亩(具体面积以土地巡航仪测量为准)拟林荒地承包给乙方使用。土地方位东起,西至,北至,南至。
二、土地用途
1.土地用途为:农业科技的推广发展,新品种引进试验。
三、土地的承包经营期限 该地承包经营期限为50年,自2011年 月 日至 2061年___月 日止。
四、承包金及交付方式
1.该土地的承包金共计 万元。
2.乙方须在订立合同后付50%,甲方将承包地四边界线交清乙方后,乙方 须付清全部承包金。
五、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对土地开发利用进行监督,保证土地按照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
2.按照合同约定一次性收取承包金;在合同有效期内,甲方农户不得以任 何借口找承包方索要钱物。
3.保障乙方自主经营,不侵犯乙方的合法权益。4.甲方于2011年12月30日之前将土地交付乙方
5.给乙方开发土地提供相应的便利。6.乙方在开发时周边的环境归甲方负责。
7.甲方无偿提供通往承包地的道路及输电线路用地。
8.给予乙方以甲方村民的同等待遇。
9.在合同履行期内,甲方不得重复发包该地块。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按照合同约定的用途和期限,有权依法利用和经营所承包的土地。2.在签订合同之日起二年内必须进行开发,最多不超过五年,否则甲方有
权收回土地。
3.所有承包的区域由乙方自己负责建设施工。4.乙方因生产需要招聘员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甲方。5.享有承包土地上的收益权和兴建、购置财产的所有权。6.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7.享有对公共设施的使用权。
8.乙方可在承包的土地上建设与约定用途有关的生产、生活设施。9.乙方不得用取得承包经营权的土地抵偿债务。10.保护自然资源,搞好水土保持,合理利用土地。
六、合同的转包
1.乙方对土地进行转承包,需通知甲方,转承包期限不得超过本合同约定的承包期限。
2.转包时要签订转包合同,不得擅自改变原来承包合同的内容。
3.本合同转包后,甲方与乙方之间仍应按原承包合同的约定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乙方与第三方按转包合同的约定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
七、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1.本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或者解除。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书面协议方可变更或解除本合同。
2.在合同履行期间,任何一方法定代表人或人员的变更,都不得因此而变更或解除本合同。
3.本合同履行中,如因不可抗力致使本合同难以履行时,本合同可以变更或解除,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4.在承包期间,土地被依法征收、占用时,除按投资权属明确为乙方或第三方的青苗及土地建设补偿和地上附着物补偿外的其他补偿由甲方享受。
5.如甲方重复发包该地块或擅自断电、断水、断路,致使乙方无法经营时,乙方有权解除本合同,并由甲方赔偿乙方的损失。
6.本合同期满,如继续承包,乙方享有优先权,双方应于本合同期满前半年签订未来承包合同。
7.如合同期满后,甲方需要收回乙方承包的土地时,地面设施一切按市场评估价的70%付给乙方,甲方收回承包地。
八、违约责任
1.在合同履行期间,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的约定,视为违约。违约方应按合同未到期的承包金额的120%支付对方违约金,并赔偿对方因违约而造成的实际损失。2.乙方应当按照本合同约定的期限足额支付租金。如乙方逾期30日未支付
租金,则甲方有权解除本合同。
3.本合同转包后,因甲方的原因致使转包合同不能履行,给转包后的承包方造成损失的,甲方应承担相应的责任。4.乙方不按本合同约定,改变土地用途、破坏水利等基础设施的,负责修复;不能修复或不能如期修复的,负责赔偿。
5.乙方承租甲方的土地从事违反相关规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国家有关机关的处罚,全部责任由乙方承担;由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害由乙方负责赔偿。
九、合同纠纷的解决办法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调解,不愿调解或调解不成的,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选择以下两种任一种方式解决纠纷:(1)提交土地所在地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2)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章后生效。
十一、本合同未尽事宜,可由双方约定后作为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二、本合同一式 三 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小纪汉乡(镇)人民政府备案一份。
甲方负责人(签字): 乙方负责人(签字):
身份证号: 身份证号:
甲方单位(签章): 乙方单位:(签章)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