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我的中国梦》随想
看《我的中国梦》随想
作者:南昌市青山湖区京川小学五(1)班李心博
指导老师:钟燕 2010年9月1日上午9时到10时40分,全国两亿中小学生将同时收看中央电视台一套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主题是“我的梦·中国梦”。
节目分为“我的梦”、“坚持梦想”、“探索梦想”、“中国梦”4个篇章,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试飞英雄李中华、电子商务应用大师马云、武术高手李连杰、电影明星成龙等知名人士参与了录制,一批少年英雄登台亮相,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节目还通过网络征集了全国中小学生的10万个梦想,让同学们感到非常亲切。
这开学第一课为什么选择“梦想”作为主题?因为,人们意识到,社会要发展要进步,要生活得幸福,必须有梦想,有信仰,有追求。社会上一些社会现象值得深思:比如深圳富士康接连发生的跳楼事件;比如随着社会价值多元化,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现象的盛行,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里,甚至生活里到处是拜金女、物质女„„这些现象孩子们也看到了,而且对他们的影响是很大的。那么,怎样让孩子的未来不走那些悲惨的老路,怎么样让他们感到生活有意义?怎样帮助孩
子们未来的生活变得更有价值,让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国家更加强盛?树立美好的梦想和理想,是一把金钥匙。
几年前,着名科学家钱学森去世之前,提出了一个刺痛我们民族之心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如果目光短浅,只看重眼前利益,没有既为个人,也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内在动力,青年学生的未来在哪里?中华民族的未来在哪里呢?
温家宝总理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开学第一课》,就是想提醒孩子们要仰望天空,要有梦想。有了梦想,才有创新进取的人生,才有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
2010年,中国有一个举世瞩目的大手笔,那就是上海世界博览会,那正是中国人民百年梦想的实现,也是千万个梦想升起的地方。中国人心中有梦想,“中国制造”才有可能在未来变成“中国创造”。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梦想,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鼓励孩子们原创和发现,尊重创新精神,对中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信念的支撑。有梦就有未来。每一个孩子的梦想聚集起来,就汇成了了明天的中国梦。
确定梦想的主题后,实现梦想的支点是什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解读梦想?《开学第一课》提供了“灵丹妙药”:坚持、协作、探索。就是说,实现梦想需要坚持,需要协作支撑,需要积极探索。对个人来是说,就是相信自己、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希望广大的中小学生从小就有梦想,一直能坚持梦想,最后实现梦想,享受拥有梦想的幸福。
第二篇:中国基层选举制度随想
中国基层选举制度随想
201015018 李玮琳
寒假某日,一位农村的阿姨来到我家做客,不知怎的,和父母聊起了村里选村干部的事,阿姨用非常淡定语气说了一句话,“村里选干部要靠家族的,我们的家族不够大,不够强”。在一旁看电视没把他们对话当回事儿的我瞬间被震到。家族?我还以为这是在美国搞大选的时候才会出现的词语!一个天津郊区的小村庄选举村干部竟然也涉及到家族!后来进一步了解,才知道原来她所谓的“家族力量”其实基本指的就是一个村子里这位候选人的亲戚家人个数的多少。虽然知道阿姨真正的意思后震惊的情绪消退而去,但一些想法却向我的脑海席卷而来。阿姨所在农村的选举制度虽然可能有一定的弊端,但她的脑子里尚且有这个意识,民主选举的意识,正因为有了这种意识,才有了她的抱怨不甘之类的情绪。而自诩高学历有文化的我们一家三口好像连这种最基本的意识都没有。每次居委会送到家里一张选票,我们做的就是在他说的名字后面画上一个对勾。而十九岁的我来到外院拿到人生中第一张属于自己家的选票时,做的事也仅仅是按工作人员说的打钩后,拍张照片,把它发到微博上。自认为了解民主、倡导自由的我们在民主选举这件事上所做的真的让我不敢恭维。
随后我在网络上搜索了相关的话题,发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秘书处的蔡宝剑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研究,在广泛进行实地采访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大学人民代表大会与会议研究中心在全国二十个地区发放的2500份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农民对选举的积极性,参与选举的主动性和对选举改革的态度和信心等方面都很强,排在最前面,有时还是最积极的一类,比城市居民和大学生、知识分子等群体要高得多。”这与我切实感受到得是一样的!
为什么农民的民主意识、选举积极性和选举改革精神比大学生和市民还要强?我想,不能说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让我们没有很强的民主意识,我们和农民是处在同一个社会,同一个国家,遵守着同样的规则,拥护着同样的政党。于是我将两者相比,发现了一个比较大的区别,人大代表或候选人距离大学生和市民相对来说遥远很多,不像村子里的人,大家互相认识,有一定了解,我们对候选人的概念仅限于选票上那二到四字的名字而已。这种遥远的距离造成了大多数的城市
选民不积极行使自己的民主选举权利。
人大代表职责应该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深入了解社情民意,了解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向国家机关部门反映人民呼声,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政策。然而在代表和选民互不了解,互不认识的情况下,这种职责如何履行,选民又如何做到民主!选民不了解候选人或人大代表的关键,在我看来,还是政府政策存在着问题。我们的政策禁止和不鼓励候选人做自我宣传;我们的政府和媒体不对人大代表做跟踪报道、多数人大代表的提案以及处理结果不对外公示!这导致选民感觉人大代表或候选人距离自己很遥远,没有对自己的工作或生活做了什么工作,既然如此,选民自然懒得自我良好地认为自己是国家主人,也懒得积极投票选举人大代表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了。
诚然,允许或者鼓励人大代表或候选人自我宣传,尤其是在选举前,监督不到位可能会存在贿选等违法事情发生!但是,我们应该因噎废食吗?我们不能制定严格的选举法和建立完善的选举监督机制来杜绝或者降低贿选事件的发生吗?看到官员贿赂我会觉得社会真黑暗,让我沮丧;但看到各种提案全票通过我会觉得我们的国家真虚伪,让我想吐。13亿中国人,330万各级人大代表,3000位全国人大代表,全体一致同意一件事情,我不相信!但正如前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先生所言,“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也许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政党也愿意相信,毕竟,善良的孩子都愿意相信世界是美好的。
本想写一席正式学术的文字,却不想真如题目所言写成随想一篇,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越变越好是毋庸置疑的。在姥姥说着“过去啊,我吃过草籽树皮”的时候,在父母说着“过去啊,我们天天棒子饽饽刷锅水”的时候,我可以说,“我从小吃喝不愁,想吃什么都有”,我的弟弟妹妹可以说“我天天iphone、ipad不离手”。但是,我们的民主意识,选举权利还要靠政府来帮我们提高和完善。不给人大代表或候选人自我宣传的机会,不对人大代表提案公示或跟踪报道,不仅降低了我们实行民主权利的积极性,也使人大代表或候选人少了发挥潜能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压力以及动力,少了一份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责任感。
我一直坚信从未怀疑,我们的党和政府是有民主意识的,知道积极外交、举
办奥运会等去做我们国家的宣传;我们的普通国人也有民主意识的,我们只是需要更多的宣传报道,更大化的公开透明。希望我们的党和政府能不断、更快地完善选举法,让人民了解自己的代表,给人大代表或候选人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创造一个监督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机制,给人大代表或候选人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动力,也给我们广大选民一个真实的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平台。
第三篇:【精品】“中国成语识字”教学随想
“中国成语识字”教学随想
中华汉字历史悠久,造形美观,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揭示汉字独特的本质,构建儿童快速识字、大量阅读、高效习作的可操作程序,创建中国文化语言的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是信息时代的呼唤。
1984年秋,我在一所小学任四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当时我发现学生习作中错字、别字、病句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识字量低所致。“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没有对2500个常用汉字和1000个次常用汉字的认识、了解,就无法进行阅读。读得少,写作当然就困难。那么,怎样才能让儿童在较短时间内,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这可爱的、神奇的3500个字呢!于是,我便对幼儿汉字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究。
我审慎地对我国古代《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等私塾教材进行剖析,认真学习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集中识字》《字族文识字》《韵语识字》《炳人识字》等识字方法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并结合儿童的生理、心理和识记特点,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广泛听取了省内外专家、学者、教师的意见,创造出了有趣味、易掌握、用时短、少遗忘、高效率的识字方法──中国成语识字。
如果说汉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那么,成语就是最闪亮的钻石,成语相沿已久,约定俗成,结构严谨。在《中国成语识字》的所有韵文中,成语在句子中的功能都是充当造句单位,而且都是作为主语出现的。所选210条资料
成语皆有一段故事为背景(典故),以这种言简意赅,具有丰富内涵的典故为识字教材,是对沿袭了几十年狭窄的以生词解释生字,音、形、义分家的识字法的一次突破。是对小学语文教学快速识字、提前阅读、快速习作有机衔接的创新。
成语典故有的来自古代文献。像“夸父追日”,表现了古
代人民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办事,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闻鸡起舞”,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概括;有的是由古书中的名言警句节缩而成,如“水落石出”;有的来自群众口语;有的来自宗教经典或中外寓言„„在《中国成语识字》韵文中,前两句用通俗语言写出典故本义,后两句揭示了由故事而联想的道理。其目的在于为儿童识字提供一个广阔的、可以使儿童产生联想、尽情发挥想象、超越历史时空的语言环境。儿童通过听、看、读、想、说、表演成语故事学习汉字,不仅可以学习最精粹的语言、词汇,而且满足了儿童提前阅读的愿望。
《中国成语识字》共有210篇韵文,每篇28个汉字,总字数5880个,其中含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高频字2300个。这28个字分四句组成一篇成语识字韵文,句首皆为成语,每则韵文中至少含一个故事。学前韵文中至少含一个故事。学前班及一年级儿童每天用35~40分钟时间,一边听故事,一边看动画(教学软件),教师范读韵文,学生分组朗读韵文,识记生字,复述故事,背诵韵文,便可轻松地完成识字任务。每一堂课与其说是以识字为重点的教学活动,不如说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快乐游戏。当孩子在游戏中经过自己努力而获得成功后,自然会感到极大的的快乐和自豪。在成语识字活动中,积极地训练了儿童的感知觉和观察力,也锻炼了儿童的注意力。成语识字以形象生动、内涵丰富的特色,通过轻松活泼、健康有益的游戏,自觉地承担着塑造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任务。《中国成语识字》教材的编排注重语言表达的形式。好的语言表达,不仅内容准确、生动、形象,而且读起来声音和谐、节奏整齐,具有音乐美。在成语韵文的设计编写时,考虑到了词与词的组合,音节数目的配合,从而使双音节词读起来节奏明快、声音和谐,韵文整体显得匀称平衡。
教材中每篇韵文都有插图(或教师的简笔画)。精美的插图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他们在饶有兴趣地欣赏画面的同时,会凭借童心、童趣去领悟那几个神奇汉字的形、音、义,以及由该字、该画带给他们的娓娓动听的故事。
《中国成语识字》诞生在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信息时代。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故事和某些常用字的部件拆分、组合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理解放事内容、辨别字形,便于记忆。
下面以《叶公好龙》一课教案来说明“成语识字课型”的教学结构。教学目标:
1.能复述“叶公好龙”成语故事。
2..认识28个字(含高频字)。
3..做人要做“表里如一”的人。
教学重点:认识28个字。
教学难点:背诵成语韵文。
教学用具:投影仪、生字卡、计算机。
教学时间:35~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感知韵文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愿意听吗?
1.运用投影仪在屏幕上映出成语韵文:
叶公好龙太可笑,口是心非惹烦恼,看人不仅听其言,表里如一最重要。
2.先听老师读一遍。(语速稍缓)
3.教师逐句领读,儿童跟着读。
韵文第一句前四个字“叶公好龙”(高声强调)是一个成语,它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人知道吗?(学生试说,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二、创设情境,感知故事
老师讲述“叶公好龙”的故事,大家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想:这个故事是怎么回事儿?
1.出示《叶公好龙》教学光盘。(卡通画面。教师讲述语速稍缓、语调跌宕有致。)
2.请大家一边看动画,一边用自己的话自由地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师点击鼠标、重放动画;全体学生自由讲述故事)
三、图文对照,感知韵文
1.请大家把书翻到73页。老师读一句,大家跟着读一句。
2.老师读两句,大家读两句。
3.大家仔细看图画,试着读韵文全文。
4.教师板书韵文全文。
5.女同学照书齐读韵文。
6.男同学照书齐读韵文。
7.全班同学拍手齐读韵文。
8.大家想一想,这篇韵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或用书上的话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
9.教师板书课题:叶公好龙
四、演练结合,趣味识字
1.“叶公好龙”是一个成语,四个字里就藏着那么有趣的故事,大家说,中国字奇妙不奇妙?
2.猜字游戏:学生抢答(教师利用教具——绘有彩色龙的带手柄纸板,任意遮挡黑板上板书韵文中的一个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变序读句子(了解识字情况)。
4.教师指导学生变速读句子(强化识字效果)。
5.指学生在同学前面讲“叶公好龙”故事。
6.分角色表演小品“叶公好龙”。
7.教师带领学生跟随教学光盘演示在大屏幕上“叶公好龙”四个字的速度,进行书空。
8.两名儿童之间拍手背诵全文。
9.全班儿童背诵全文。
五、课外作业
回家以后,各位小朋友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这是《中国成语识字》以识字为重点的基本教学模式,但绝非惟一模式。它因课堂教学结构诸多要素的变化而变化。《中国成语识字》教材的另一种课型──口语交流型,是在学生复述故事、表演小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小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规范小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小学生听、读、想、说的能力。
成语识字,听音记形,故事相伴,眼脑直映,读说演练,乐在其中,高效快捷,其妙无穷。
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中国成语识字》以完成此项任务为最终宗旨,积极构建以促进每个学生一生的发展为目标,具有中国特色的汉字教育体系。我们热切期盼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学者、教师给予指导和关心,让《中国成语识字》这株初露水面的小荷舒展嫩叶,为素质教育千秋大业献上一片翠绿。
第四篇:“中国成语识字”教学随想
中华汉字历史悠久,造形美观,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揭示汉字独特的本质,构建儿童快速识字、大量阅读、高效习作的可操作程序,创建中国文化语言的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是信息时代的呼唤。
1984年秋,我在一所小学任四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当时我发现学生习作中错字、别字、病句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识字量低所致。“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没有对2500个常用汉字和1000个次常用汉字的认识、了解,就无法进行阅读。读得少,写作当然就困难。那么,怎样才能让儿童在较短时间内,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这可爱的、神奇的3500个字呢!于是,我便对幼儿汉字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究。
我审慎地对我国古代《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等私塾教材进行剖析,认真学习了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集中识字》《字族文识字》《韵语识字》《炳人识字》等识字方法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并结合儿童的生理、心理和识记特点,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广泛听取了省内外专家、学者、教师的意见,创造出了有趣味、易掌握、用时短、少遗忘、高效率的识字方法──中国成语识字。
如果说汉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那么,成语就是最闪亮的钻石,成语相沿已久,约定俗成,结构严谨。在《中国成语识字》的所有韵文中,成语在句子中的功能都是充当造句单位,而且都是作为主语出现的。所选210条成语皆有一段故事为背景(典故),以这种言简意赅,具有丰富内涵的典故为识字教材,是对沿袭了几十年狭窄的以生词解释生字,音、形、义分家的识字法的一次突破。是对小学语文教学快速识字、提前阅读、快速习作有机衔接的创新。
成语典故有的来自古代文献。像“夸父追日”,表现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办事,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闻鸡起舞”,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概括;有的是由古书中的名言警句节缩而成,如“水落石出”;有的来自群众口语;有的来自宗教经典或中外寓言„„在《中国成语识字》韵文中,前两句用通俗语言写出典故本义,后两句揭示了由故事而联想的道理。其目的在于为儿童识字提供一个广阔的、可以使儿童产生联想、尽情发挥想象、超越历史时空的语言环境。儿童通过听、看、读、想、说、表演成语故事学习汉字,不仅可以学习最精粹的语言、词汇,而且满足了儿童提前阅读的愿望。
《中国成语识字》共有210篇韵文,每篇28个汉字,总字数5880个,其中含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高频字2300个。这28个字分四句组成一篇成语识字韵文,句首皆为成语,每则韵文中至少含一个故事。
学前韵文中至少含一个故事。学前班及一年级儿童每天用35~40分钟时间,一边听故事,一边看动画(教学软件),教师范读韵文,学生分组朗读韵文,识记生字,复述故事,背诵韵文,便可轻松地完成识字任务。每一堂课与其说是以识字为重点的教学活动,不如说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快乐游戏。当孩子在游戏中经过自己努力而获得成功后,自然会感到极大的的快乐和自豪。在成语识字活动中,积极地训练了儿童的感知觉和观察力,也锻炼了儿童的注意力。成语识字以形象生动、内涵丰富的特色,通过轻松活泼、健康有益的游戏,自觉地承担着塑造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任务。
《中国成语识字》教材的编排注重语言表达的形式。好的语言表达,不仅内容准确、生动、形象,而且读起来声音和谐、节奏整齐,具有音乐美。在成语韵文的设计编写时,考虑到了词与词的组合,音节数目的配合,从而使双音节词读起来节奏明快、声音和谐,韵文整体显得匀称平衡。
教材中每篇韵文都有插图(或教师的简笔画)。精美的插图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他们在饶有兴趣地欣赏画面的同时,会凭借童心、童趣去领悟那几个神奇汉字的形、音、义,以及由该字、该画带给他们的娓娓动听的故事。
《中国成语识字》诞生在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信息时代。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故事和某些常用字的部件拆分、组合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理解放事内容、辨别字形,便于记忆。
下面以《叶公好龙》一课教案来说明“成语识字课型”的教学结构。
教学目标:
1.能复述“叶公好龙”成语故事。
2..认识28个字(含高频字)。
3..做人要做“表里如一”的人。
教学重点:认识28个字。
教学难点:背诵成语韵文。
教学用具:投影仪、生字卡、计算机。
教学时间:35~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感知韵文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愿意听吗?
1.运用投影仪在屏幕上映出成语韵文:
叶公好龙太可笑,口是心非惹烦恼,看人不仅听其言,表里如一最重要。
2.先听老师读一遍。(语速稍缓)
3.教师逐句领读,儿童跟着读。
韵文第一句前四个字“叶公好龙”(高声强调)是一个成语,它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人知道吗?(学生试说,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二、创设情境,感知故事
老师讲述“叶公好龙”的故事,大家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想:这个故事是怎么回事儿?
1.出示《叶公好龙》教学光盘。(卡通画面。教师讲述语速稍缓、语调跌宕有致。)
2.请大家一边看动画,一边用自己的话自由地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师点击鼠标、重放动画;全体学生自由讲述故事)
三、图文对照,感知韵文
1.请大家把书翻到73页。老师读一句,大家跟着读一句。
2.老师读两句,大家读两句。
3.大家仔细看图画,试着读韵文全文。
4.教师板书韵文全文。
5.女同学照书齐读韵文。
6.男同学照书齐读韵文。
7.全班同学拍手齐读韵文。
8.大家想一想,这篇韵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或用书上的话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
9.教师板书课题:叶公好龙
四、演练结合,趣味识字
1.“叶公好龙”是一个成语,四个字里就藏着那么有趣的故事,大家说,中国字奇妙不奇妙?
2.猜字游戏:学生抢答(教师利用教具——绘有彩色龙的带手柄纸板,任意遮挡黑板上板书韵文中的一个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变序读句子(了解识字情况)。
4.教师指导学生变速读句子(强化识字效果)。
5.指学生在同学前面讲“叶公好龙”故事。
6.分角色表演小品“叶公好龙”。
7.教师带领学生跟随教学光盘演示在大屏幕上“叶公好龙”四个字的速度,进行书空。
8.两名儿童之间拍手背诵全文。
9.全班儿童背诵全文。
五、课外作业
回家以后,各位小朋友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这是《中国成语识字》以识字为重点的基本教学模式,但绝非惟一模式。它因课堂教学结构诸多要素的变化而变化。《中国成语识字》教材的另一种课型──口语交流型,是在学生复述故事、表演小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小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规范小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小学生听、读、想、说的能力。
成语识字,听音记形,故事相伴,眼脑直映,读说演练,乐在其中,高效快捷,其妙无穷。
第五篇:中国梦
“中国梦” 和“境外势力”
“中国梦”近来是个很热门的议题,人们往往将其比拟于“美国梦”,而忽略两者的重要区别:“美国梦”具有很强的个人主义成分,而“中国梦”则是集体主义的宣传口号。但是作为百多年来的强国梦理想,“中国梦”确实是力图赶超美国的世界强国地位。
从这个角度,“中国梦”相对于“美国梦”的一个明显劣势,便是北京在大力宣扬“中国梦”的同时,出现要提防“境外势力”的宣传高调。除了藏、疆、香港等地,就连学术界里都提出要警惕“境外势力”渗透的说法。而防范所谓“境外势力”,实际便是排斥和控制有“海外关系”的人士。越是邻接“境外”,越是如临大敌。新近的香港普选争议是明显例子。
正是在对“境外势力”的态度上,如《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引用报道,美国华裔作家刘柏川的新书《华裔美国梦》(A Chinaman's Chance)点出了“美国梦”相对于“中国梦”的重大优势:“海外关系”人士实现“美国梦”的巨大机会和成功。
刘柏川强调的是华人华裔通过精英教育和个人奋斗被美国上层社会完全接受的事实。这一竞争优势,使得美国并不需要担心中国的崛起,除非中国也能同样接受容纳来自境外的人才。
刘柏川本人便是例子:作为台湾移民第二代,他是耶鲁大学本科和哈佛法学院毕业的双料常春藤精英,担任过克林顿总统的演说撰稿人和内政顾问,后来创办了公民大学(Citizen University)。
类似的华裔人士,可以举出布什政府劳工部长赵小兰(哈佛商学院)、奥巴马政府要员卢沛宁(普林斯顿本科、哈佛法学院)和陈远美(哈佛大学),以及被北京官方传媒攻击为“香蕉人”的前华盛顿州州长、奥巴马政府商业部长和驻中国大使骆家辉(耶鲁大学)。
就是在近日的新闻里,也可以顺便举出2014年民主党纽约副州长初选候选人吴修铭(哈佛法学院毕业、首次提出“网络中立性”的法律专家),以及共和党罗德岛州州长候选人、得到罗姆尼支持的克兰斯顿市长冯伟杰。
这里牵涉到的题目,便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达荣·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与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詹姆斯·罗宾森(James A.Robinson)合著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权力、富裕与贫困的根源》(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里总结的历史规律:国家强盛成功的长远关键,是具有“包容开放性的国家机制(inclusive institutions)”。上述华裔人士,只是大量与“境外势力”有关系的美国移民第二代成功的一部分。
被茶党怀疑出生在非洲、暗里信奉伊斯兰的奥巴马总统,是美国容纳“境外势力”的最好例子:生父和继父都是外国人,而一位同父异母兄弟至今生活在中国。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美国是新大陆的移民国家。那么在欧洲旧大陆老牌列强中,前法国总统萨科齐是移民第二代,历届法国政府包括当今社会党政府部长中,穆斯林移民第二代层出不穷;在英国,当今工党领袖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也是如假包换的移民第二代(父亲比利时波兰裔,母亲波兰人),新近因抗议加沙战争辞职的英国内阁大臣赛义达·瓦尔西(Sayeeda Warsi)女爵士是巴基斯坦移民的女儿,担任过保守党主席;在德国,上届默克尔政府副总理、前自由民主党魁菲利普·罗斯勒(Philipp Rosler)是被人领养的越南孤儿。
正如《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总结,这一历史规律不仅仅验证于现代社会,中国称雄世界的汉唐盛世,同样展示了对“境外势力”的包容开放性。
在“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汉朝,最敌对的“境外势力”是匈奴。可是匈奴休屠王子金日磾却是汉武帝的五名顾命大臣之一,其后裔 “七世内侍,何其盛也!”保护汉家皇室安全的最精锐御林军,则是长安的匈奴族骑兵——长水胡骑和宣曲胡骑。
到了唐朝,中央政府中“境外势力”人物比比皆是。唐代“蕃将”为人熟知,曾经占据了朝廷官员的一半。比较隐讳的是通过当时“精英教育”——科举制度进入政府高层的境外移民后代。《北梦琐言》卷五记载:唐自大中至咸通,白中令入拜相,次毕相诚、曹相确、罗相劭,权使相也,继升岩廊。崔相慎猷曰:“可以归矣。近日中书尽是蕃人。”盖以毕、白、曹、罗为蕃姓也。
这就是说:连续四名唐朝宰相,都是西域外族移民的后代!大唐帝国包容“境外势力”的气度,绝不亚于今天的美国。两者都说明今天“中国梦”的重要缺失——封闭排他性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