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了我的档案该放在哪?三种存档方式各有利弊
毕业了我的档案该放在哪?三种存档方式各有利弊.txt28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不要吝惜自己的爱,敞开自己的胸怀,多多给予,你会发现,你也已经沐浴在了爱河里。毕业了我的档案该放在哪?三种存档方式各有利弊
2009年07月20日 09:27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字体:↑大 ↓小】毕业生的人事档案记录着学生的个人经历,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提醒高校毕业生,“弃档”会使个人的一些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这本该是件高兴的事情,但小李还没来得及高兴,麻烦事又找上了门:新单位需要进行人事档案管理,本以为毕业后人事档案会自动转移的小李发现,自己的档案已不知去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小李这样,毕业时忙着找工作,对档案“置之不理”的例子不在少数。有调查显示,有近四成高学历求职者都加入了“弃档族”,很多毕业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档案放在哪里,也没有意识到人事档案没处理好将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其实,在我国目前的人事制度下,很多手续还是绕不开档案这一关的,比如公务员考试、职称评定、出国政审等等,都需要人事档案。
择业期内
可申请学校代管两年
据市人事部门相关人士介绍,高校毕业生最容易出现三种档案问题:一是毕业时未办任何手续,任档案“自由飞翔”;二是虽然托管到了相关机构,但从此置之不理,只到用时才回头查找;三是留在自己手上。
据了解,毕业生档案处理分几种情况,学生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况主动办理档案移交手续,做到“档随人走”。考研生,一般要在5月~7月前将学生档案和思想政治表现表寄到所考学校;已参加工作的,档案去向是工作单位,如果工作单位不接收学生档案,会把档案寄到人力资源中心和人才市场。
未找到工作的,学校只能将档案寄到学生原籍的教育局或人事局,一般来说,档案在毕业后择业期可申请两年内由学校代管,择业期内未被转走的档案将在期满后,由学校转到学生户口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参与西部计划或支教工作的,档案将由学校保管,等支教期满再来学校提档案。
三种存档方式各有利弊
记者从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目前国家对于毕业未就业的大学生的档案,一般采取三种方法:
把档案转至生源地,由所在地级市的人事局接收。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在生源地范围内就业的毕业生和暂时不想就业的毕业生。
优点:在生源地就业后办理手续简单方便。
缺点:是两年内如离开生源地就业,需重新办理改派手续。
把档案留在学校。国家下发文件,允许毕业时尚未落实单位的毕业生户口、档案留校两年。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籍和档案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申请档案留校超过两年仍未落实工作的,学校将其档案和户口迁回生源地,学校不再为其发放就业报到证。这种方式适合有就业愿望但尚未就业的毕业生。
优点:学校诚信度较高,代为保管户口关系和档案不收取额外费用。
缺点:毕业生档案留校只是延长了择业期,与学校没有人事隶属关系,涉及人事关系的证明都不能出具。
把档案转至就业代理或人才交流中心。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考研、创业、灵活就业的毕业生。
优点:易于毕业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缺点:由于毕业生与就业指导中心交流相对少,容易造成信息不畅。
“弃档”有三大弊端
毕业生的人事档案记录着学生的个人经历,包括各个时期的学籍卡、成绩单、奖惩证明、党团资料、工作经历等,并且都是原件。
当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会面对如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养老保险办理、人事调动、社保福利、工龄计算、继续深造(如出国、考研)、考公务员等问题,这些方面都离不开档案。因此,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提醒高校毕业生,档案看似一时用不到,但“弃档”会使个人的一些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首先,会影响个人利益。有了档案,就可以享受到相关的人事、劳动、社会保障服务,如办理社会保险、失业保险等。无论是在原单位供职的人,还是辞职后另谋新职业者,在办理社会保险、领取失业金时,个人档案记录的工龄、工资、待遇、职务、社保参保年限等都是主要依据。
其次,会影响毕业生转正定级和工龄计算。很多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后,没有及时办理参加工作手续,工作几年后仍然是学生身份,从而影响了自己的转正定级。
毕业生想换工作,没有档案,在原单位的工龄就不能计算进来,虽然现在有的单位可以补办新档案,但以前的经历、评价、身份等历史将不复存在,势必会造成一定损失。
第三,会耽误职称评定和工作调转。有的毕业生自大学毕业后,档案既没有提交单位,也没有存在政府指定的人才服务中心,职称评定就会因手续不全而受到影响。
有人虽在毕业后把档案存到了人才服务机构,但没有及时办理就业手续,等到几年后调动工作时才发现需要办理参加工作后的所有手续,并要在转正定级后才能正式调动。
“弃档族”补救方案
1.把档案留在人才服务机构但一直没有理会的,只要办妥相关手续,就可将档案关系理顺;
2.“口袋档案”要尽快向人才服务机构咨询,若档案袋被打开,里面的资料就得经相关部门核实,若档案资料遗失,还要到原单位去补充和确认;
3.“跳槽”人员将档案遗留在原单位长期未办理转档手续的,要与原单位协商,解决跳槽后的遗留问题,以便及时将档案转交;
4.对于那些不知档案在何方的,则可以向学校、原户籍所在地的人事部门及第一份工作的用人单位咨询。记者李琼
第二篇:毕业了我的档案该放在哪?三种存档方式各有利弊[推荐]
毕业了我的档案该放在哪?三种存档方式各有利弊
2009年07月20日 09:27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字体:↑大 ↓小】毕业生的人事档案记录着学生的个人经历,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提醒高校毕业生,“弃档”会使个人的一些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这本该是件高兴的事情,但小李还没来得及高兴,麻烦事又找上了门:新单位需要进行人事档案管理,本以为毕业后人事档案会自动转移的小李发现,自己的档案已不知去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小李这样,毕业时忙着找工作,对档案“置之不理”的例子不在少数。有调查显示,有近四成高学历求职者都加入了“弃档族”,很多毕业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档案放在哪里,也没有意识到人事档案没处理好将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其实,在我国目前的人事制度下,很多手续还是绕不开档案这一关的,比如公务员考试、职称评定、出国政审等等,都需要人事档案。
择业期内
可申请学校代管两年
据市人事部门相关人士介绍,高校毕业生最容易出现三种档案问题:一是毕业时未办任何手续,任档案“自由飞翔”;二是虽然托管到了相关机构,但从此置之不理,只到用时才回头查找;三是留在自己手上。
据了解,毕业生档案处理分几种情况,学生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况主动办理档案移交手续,做到“档随人走”。考研生,一般要在5月~7月前将学生档案和思想政治表现表寄到所考学校;已参加工作的,档案去向是工作单位,如果工作单位不接收学生档案,会把档案寄到人力资源中心和人才市场。
未找到工作的,学校只能将档案寄到学生原籍的教育局或人事局,一般来说,档案在毕业后择业期可申请两年内由学校代管,择业期内未被转走的档案将在期满后,由学校转到学生户口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参与西部计划或支教工作的,档案将由学校保管,等支教期满再来学校提档案。
三种存档方式各有利弊
记者从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目前国家对于毕业未就业的大学生的档案,一般采取三种方法:
把档案转至生源地,由所在地级市的人事局接收。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在生源地范围内就业的毕业生和暂时不想就业的毕业生。
优点:在生源地就业后办理手续简单方便。
缺点:是两年内如离开生源地就业,需重新办理改派手续。
把档案留在学校。国家下发文件,允许毕业时尚未落实单位的毕业生户口、档案留校两年。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籍和档案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申请档案留校超过两年仍未落实工作的,学校将其档案和户口迁回生源地,学校不再为其发放就业报到证。这种方式适合有就业愿望但尚未就业的毕业生。
优点:学校诚信度较高,代为保管户口关系和档案不收取额外费用。
缺点:毕业生档案留校只是延长了择业期,与学校没有人事隶属关系,涉及人事关系的证明都不能出具。
把档案转至就业代理或人才交流中心。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考研、创业、灵活就业的毕业生。
优点:易于毕业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缺点:由于毕业生与就业指导中心交流相对少,容易造成信息不畅。
“弃档”有三大弊端
毕业生的人事档案记录着学生的个人经历,包括各个时期的学籍卡、成绩单、奖惩证明、党团资料、工作经历等,并且都是原件。
当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会面对如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养老保险办理、人事调动、社保福利、工龄计算、继续深造(如出国、考研)、考公务员等问题,这些方面都离不开档案。因此,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提醒高校毕业生,档案看似一时用不到,但“弃档”会使个人的一些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首先,会影响个人利益。有了档案,就可以享受到相关的人事、劳动、社会保障服务,如办理社会保险、失业保险等。无论是在原单位供职的人,还是辞职后另谋新职业者,在办理社会保险、领取失业金时,个人档案记录的工龄、工资、待遇、职务、社保参保年限等都是主要依据。
其次,会影响毕业生转正定级和工龄计算。很多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后,没有及时办理参加工作手续,工作几年后仍然是学生身份,从而影响了自己的转正定级。
毕业生想换工作,没有档案,在原单位的工龄就不能计算进来,虽然现在有的单位可以补办新档案,但以前的经历、评价、身份等历史将不复存在,势必会造成一定损失。
第三,会耽误职称评定和工作调转。有的毕业生自大学毕业后,档案既没有提交单位,也没有存在政府指定的人才服务中心,职称评定就会因手续不全而受到影响。
有人虽在毕业后把档案存到了人才服务机构,但没有及时办理就业手续,等到几年后调动工作时才发现需要办理参加工作后的所有手续,并要在转正定级后才能正式调动。
“弃档族”补救方案
1.把档案留在人才服务机构但一直没有理会的,只要办妥相关手续,就可将档案关系理顺;
2.“口袋档案”要尽快向人才服务机构咨询,若档案袋被打开,里面的资料就得经相关部门核实,若档案资料遗失,还要到原单位去补充和确认;
3.“跳槽”人员将档案遗留在原单位长期未办理转档手续的,要与原单位协商,解决跳槽后的遗留问题,以便及时将档案转交;
4.对于那些不知档案在何方的,则可以向学校、原户籍所在地的人事部门及第一份工作的用人单位咨询。记者李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