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表达方式[大全5篇]

时间:2019-05-13 17:0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表达方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表达方式》。

第一篇:浅析《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表达方式

税务学院0103106929 石尧浅析《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表达方式

浅析《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表达方式

摘要

18世纪著名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在本篇中借格列佛船长之口,描绘着一个个光怪陆离的国度。作者通过这些形形色色的描述,从各个角度将讽刺的矛头指向了英国的政府和社会,以旁观者的视角抒发了对社会现状的种种不满。本文将就作品本身的表达方式结合以作者所处历史时期的分析,对其艺术特色进行赏析。

关键词

怪诞,讽刺,新古典主义,斯威夫特

一、引言

所属时期:本作是英国新古典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作。

作者简介:作者斯威夫特以文笔犀利、讽刺尖刻、推理严密著称。曾被誉为典范的英语。代表作《一个木桶的故事》《书的战争》。早年漂泊的生活经历极大的丰富了他的阅历,对社会黑暗有着较为深切的体察,为他幽默的批判性风格奠定了基础。该作品经久不衰,时至今日依然脍炙人口,成为了时代的精致缩影。

二、梗概

本文的主人公格列佛船长身为医生,却醉心于航海,曾经因为种种神奇的遭遇而有幸游历了奇幻的国度:尔虞我诈的小人国,并卷入了其中的宫廷斗争;在民风淳朴的大人国,得到了大家的款待,并回归了自然单纯的生活方式;在岛民长相畸形、怪诞的飞岛,遇到了各种不可理喻的颠覆伦常的事情;以及乌托邦式理想的慧骃国,马和人的地位得到了彻底的颠覆。这如同天方夜谭的故事将英国政府与社会现状的丑陋嘴脸讽刺的入木三分。

三、分析

作品特色:本文意在以讽刺为核心。披着传奇历险的外衣,大量运用比喻、暗喻、象征、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及出版时附带的航海图,以假乱真地营造出戏剧化的气氛,令讽刺寓于幽默之中,将一个虚构的故事描绘的栩栩如生,成功地达到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1、小人国:对英国现实社会政治的不满

格列佛船长在遭遇大风暴之后被一群袖珍的小人绑架。由于表现善良谦恭而得到利立浦特国王的赏识。记叙了他们的政治制度及一系列宫廷的风貌。

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是作者主要抨击和挖苦的对象。格列佛历险的第一个地方地是小人国。格列佛在利立浦特这个缩微的国度里,党派之争势不两立,邻邦之间不但想战胜而且要奴役对方。小人国的国王用比赛绳技的方法选拔官员,为获得国王赏给的几根彩色丝线,官员不惜小丑般地做着可笑的表演,以及为鸡蛋要从大头打还是小头打的问题争得不可开交等等。看上去如一个荒诞的木偶剧里的小朝廷,暗喻了英国政府的庸俗与腐败。这个小朝廷正是当时英国的缩影,连利立浦特的朝政风习和典章制度也同当时的英国政局一模一样。作者用这些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刻画了当时的英国现实,借此讽刺了英国统治集团之间争权夺利、党派纠纷和以宗教分歧为借口的侵略政策。在“小人国之旅”中斯威夫特借助生活中的琐事,运用夸张、对比、反语和含蓄等多种修辞手法,对这些丑恶现象加以揭露和讽刺的。

高跟党和低跟党,两党相互攻击,不惜用一切手段取得支持——包括拉拢格列佛船长这个局外人。不难看出。利立浦特则象征着当时的英国。相互对垒的高跟党和低跟党分别代表了当时英国的托利党与辉格党——为了争权夺利挖空一切心思,而将人民的死活置之度外。

通过对小人过的描述形象地描绘出了英国政治的风貌——肮脏堕落,腐败不堪。

这是全书篇幅最长的一部分,交代出了行文的方向,也是文章的主旨的集中体现。

2、大人国:以淳朴民风反衬英国社会的丑陋

在大人国国王的要求下,格列佛向他介绍了英国的社会及制度,并向巨人国国王大肆鼓吹大英帝国的先进技术,特别是他最引以为傲的火药的威力时,国王吓呆了,这也是令有着大英帝国的荣耀的格列佛感到不可思议的。

他的溢美之词在国王的追问下破绽百出。国王对英国存在的营私舞弊、侵略战争和法律不公大加指责,并指出其原因就在于人心的卑劣自私。作者借国王的话,“那样一个卑微无能的小虫”是“自然界中爬行于地面的小毒虫最有害的一类”,道出了英国充斥着“贪婪、竞争、残暴、伪善、淫欲、阴险和野心” 的历史。并且巨人国国王教给格列佛,要懂得珍惜生命,同人们和睦相处的大道理。

3、飞岛:对英国腐败的学术风气和华而不实的贵族阶级的讽刺

岛民相貌异常,衣饰古怪,整天沉思默想。国王和贵族都住在飞岛上,老百姓则住在地面的三座海岛上。格列佛离开飞岛后,来到巴尔尼巴比进行访问,并参观了岛上的“拉格多科学院”。这所科学院研究的部是些荒诞不经的课题,飞岛国的科学家脱离人民与实际,从事不着边际的“科学研究”,结果造成全国遍地荒凉,房屋坍塌,人民无衣无食。尤其是对属地的居民,更采取残暴的手段:稍有叛逆,就将飞岛驾临上空,阻隔阳光,或降落到其国土上,将居民碾压成粉。飞岛影射了英国腐败的学术风气,此部分对当时学究式的繁琐考证和脱离实际的学术研究予以尖锐的批评。有关勒皮他岛的描绘则批评了英国对爱尔兰的剥削压迫。

接着,格列佛来到巫人岛。岛上的总督精通魔法,能随意召唤任何鬼魂,格列佛因此会见了古代的许多名人,特别是古罗马时期的人物,通过和他们的对话后发现史书上的记载很多不符合史实,甚至是非颠倒。之后格列佛好奇将崇拜的近代王侯将相等大人物召唤出来的时候,结果更令他大跌眼镜:傻瓜提出最聪明的建议,阿谀奉迎者最真诚,不信神的人最虔诚„„而自己则是无知地这样的欺骗的教育,被大英帝国如此蒙蔽。这里影射了英国学术界的歪风邪气导致了对历史的态度极不负责,愚弄百姓。而后格列佛途经并游览了拉格耐格王国,见到一种长生不老人“斯特鲁布鲁格”。这个国家的国王心胸宽阔,为人豁达,对人对事从不计较。与之前的勒皮他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理想的期盼:只有统治者宽大为怀,社会才能长久稳定。

在第三卷里更多的涉及到社会问题。通过对拉格多科学院人士所从事的无聊而荒唐的科学研究,讽刺了英国当时的伪科学;并鞭挞了英格兰统治集团对爱尔兰人民的欺压与榨取。

4、慧骃国: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本章节对于人的批判已经达到了颠覆的境界,达到全文批判的高潮:在一个宛如乌托邦的世界,马是它的主宰,而人(yahoo)则是低等生物,供马儿骑乘。作者极富创造力和颠覆性的将马设定成了道德的象征,人则是肮脏丑恶的。尤其对于这个国度中一种被称作yahoo,实则为人的动物的种种行径则更令人瞠目:为一种在田间闪闪发亮的小石头争得你死我活,相互撕咬,贪婪而凶残,已然退化得失去了人性的理智。反映出作者的担忧:倘若人类社会继续这样堕落下去,或许我们离这些yahoo也就不远了。

在慧骃国生活期间,格列佛船长以一个英国国民的身份与“旁观者”马主人多次谈话交流。通过马主人对格列佛船长对英国的描述提出了令他感到十分窘迫的问题,特别是法律,借马主人之口痛斥了英国法律只顾及利益而无视人的生命的事实。“它就搞不懂本来旨在保护每个人的法律,怎么竟会将人家毁掉?因此它就希望知道得更详细一点,我所谓的法律到底是什么意思?一经他们的手,任何人的财产不是得到保护,却反而丢失,那到底是些什么人?”

格列佛在同这些有智慧的马一起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学习到了马的美德。对人类几乎

绝望。以至于回到英国长期不能和自己的妻子儿女正常交流。

当然这其中并非没有历史局限。小说中依然残留着阶级统治意识:例如栗色马代表高一阶级、其他色马只能是平民,不能逾越阶级通婚。但就当时的历史背景看来,能够淡化统治的意识,勇敢地向现实提出挑战,坚持自己的主张,实乃作者的一大先进之处。

总结全文:作者在文中充当了一个对大英帝国的社会法制习惯性认同的人,看不到自己的劣根,在游历各国时最初均以一个维护者的身份宣扬大英帝国引以为自豪的种种事物,而与他交流沟通的人物们则成为了表明事实真相的人——而在每一部分的开始,作者甚至以维护国家形象的心态与各个人物进行沟通,结果通过交谈,那些虚伪的言辞根本不禁推敲——纸里包不住火,事实说明了一切。大英帝国英明伟岸的形象,在文中被一点点的瓦解,最后崩塌,露出了肮脏不堪的本来面目。

这也是作者最高明的地方。作者以退让的口吻巧妙地达到了讽刺的目的。

作者是一个自然状态的宗法社会主义者,多次在文中提到淳朴民风和豁达的国王。这是斯威夫特对于社会制度的一种期盼。

结语:作为新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格列佛游记》在起到针砭时弊的作用的同时,也不乏严谨性与逻辑性。其精妙的构思和生动的情节将黑色幽默寓于其中,巧妙地达到了娱乐和思考的双重效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文学典范。

参考文献及资料:

[1]孟秀坤.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8:75-76

[2]《格列佛游记》原文 http://book.yunduan.cn/reader/1969749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

第二篇:《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

《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

一、填空题

1、《格列佛游记》作者是劳动人民处境更加恶化,统治阶级内部充满矛盾,辉格党与托利党互相攻击,争权夺利,英国和爱尔兰等殖民地的矛盾日益激化。

2、《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身份)格列佛因等原因流落

到、、、(按先后顺序写)等地的经历。

3、《格列佛游记》用抨击英国18世纪的资本主义统治,颇具

4、小人国利里浦特党派之争以 和 派,两排争权夺利,实际上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5、大人国制度

6、飞岛国王宫的宝座前的桌子上摆满了东西,飞岛上的人对有精深的造诣。

7、飞岛国王惩罚人的手段有两种:一种

8、篇中有关科学技术与科学家的话题进行了新的分析和解

说。指出:科学技术——工业革命——殖民主义政策之间的相关性是斯威夫特看问题的出发点。

9。

10、《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以来选拔官员的;

他第四次(最后一次)出游,来到(国名),展示了颠倒的怪诞

景象。

10、千百万人熟知的“雅虎”网站,原名“Yahoo”,在《格列佛游记》的第四卷“”中提到的怪物“雅虎”,现已成为因特网世界最令人熟悉的名词之一。

11.《格列佛游记》用“小人国”、“大人国”(国名)抨击 l8世纪的资本主义统治,颇具格以

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段和寓言的笔法,对统治阶级的等做了痛快淋漓的鞭挞。

12、《格列弗游记》的讽刺是一把多刃的利剑。首当其冲被评点或挖苦,即是当日的英国,也即世

界上第一个正在形成的“”。

三、简答题

1、利立浦特小人国用什么方法选拔官员?蓝红绿三色丝线影射什么?

答:

2、《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极具讽刺色彩的小说,请概括写出其中两个讽刺性的故事情节。

答:

3、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最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与大师进行精神对话。请你谈谈格列佛这个人物

形象的特点以及给你的人生启示。

答:

《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一、填空题

1、《简﹒爱》是英国作家的作品,是英国十九世纪文学代表作之一,成书于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2、《简﹒爱》是一本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小说。作者以诗意与哲理的的笔触,描写了追求与的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简﹒爱的成长经历及历程。

3、《简﹒爱》的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在家,遭到虐待,后来

被送进慈善机关举办的寄宿学校——。毕业后,应聘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当,与主人相互产生爱情,历经曲折,最终和他结了婚。

4、简﹒爱一无,二无,在物欲横流的功利社会,世

俗有足够的鄙视她的理由。但简自尊、自强,她坚定且近乎固执地认为所有的人生来都是的,她有权追求她想要的生活及幸福。

5、简﹒爱从小就表现出强烈的人格和勇敢个性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情。

6、罗彻斯特虽富有而显赫,却是一个、,同时,外表奇特甚至可以说

是丑陋的他又是一个上的强大者7、8、简与罗彻斯特在经历了痛苦的磨折之后最终拥有了灵魂结合的永恒幸福。尽管此时的罗彻斯

特、,但沧桑过后,他与简的灵魂之爱更显真实可贵。而此时的简,取得了与罗彻斯特的象征意义的平等。她与罗彻斯特的结合可

以说是用世俗的方式完成了对超越世俗的回归。

9、简﹒爱离开罗切斯特后,传教,简拒绝了他。因

为她笃信,婚姻是的产物,是自由而神圣的结合,不应被沉重的所异化,不应成为宣扬宗教的工具

10、简﹒爱在雷沃德学校生活时,有两个人曾帮助过她,这两个人一个是她的老师一个是她的朋友。

11、小说以叙述,带有明显的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简答题

1、简﹒爱的人生由哪两个基本“旋律”构成?

答:

2、《简﹒爱》中贯穿的两个比喻是什么?

答:

3、简﹒爱虽然相貌平平,但她身上有强烈的魅力和美感,你认为是什么?

答:

第三篇: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艺术中文

An Analysis on the Art of Irony of Swift’s Gulli

ver’s Travels

分析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艺术

摘要

《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讽刺小说,小说成书于18世纪,斯威夫特应用理想的手段描绘了英国实际社会中各种类型的人物,并对其停止讥讽和批评。但仅仅揭穿和讥讽实际是不敷的,缺乏以转变社会轨制和社会近况。为此斯威夫特提出了两个心中的幻想王国以表示他的幻想主义思惟和改造社会的主意,为医治社会弊端提供良方。其中最出色的的最具表现张力的地方是通过大量的讽刺艺术手法,作者斯威夫特通过夸张的首发来表现人物性格,通过创设滑稽场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利用主人公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慧骃国等国家看似荒诞不经的离奇经历巧妙地讽刺了英国社会上层人物的贪婪和人性的弱点,通过运用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对当时英国社会现状进行有力的抨击。本文从斯威夫特的生活经历和作品中讽刺艺术手法的多种运用进行简要的论述,从中探析《格列佛游记》中独特讽刺艺术的源泉与魅力。作者各种讽刺手法的运用对18世纪英国社会的政治与腐败展开了猛烈的抨击与讽刺,引领读者进入到一个幽默缔造的讽刺文学世界。他的讽刺小说则影响更为深广,所以高尔基称他为世界“伟大文学创造者之一”。

关键词: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讽刺艺术。

Abstract

“Gulliver's Travels” Jonathan Swift's satirical novel an outstanding Travels, a novel written in the 18th century, Swift ideal application means actual British society depicted in the various types of people, and stop their ridicule and criticism.But only expose and ridicule is actually not enough, the lack of rail system in order to change society and social status.Swift made for this fantasy kingdom hearts to show his two fantasy thinking and transform social doctrine of the idea, to heal the social ills provide prescription.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of the most expressive tension place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artistic satire, author Swift exaggerated by starting to show character,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funny scene takes the reader to one fascinating story, using seemingly absurd hero Gulliver in Lilliput country, flying island, Hui Yin and other countries without a bizarre experience clever satire of greed and human frailty elite of British society, through the use of diverse form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on the social status of British vigorous criticism.This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s the use of a variety of Swift's life experiences and artistic works of satire, from which of “Gulliver's Travels” unique source of satirical art and charm.On the use of a variety of satire and political corruption in the 18th century British society launched a fierce attack and irony, takes the reader into a world of humor to create a satire.His satire is more broad and deep impact, so Gorky called him “one of the great literary creators of” World.1简介

《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艺术非常杰出,其中的讽刺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它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出众的讽刺文学的代表作。作者斯威夫特利用绝妙的讽刺艺术,采用夸张、反语等艺术手法在幽默中深刻揭露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腐败无能本质。整部小说所讲述的内容就是主人公格列佛外出航海探险的种种经历。他以漫画式的夸张技巧无限扩大了耶胡、勒皮他人和长生不老的人的可恶和怪诞的形象,他还以一本正经的严肃态度、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刻画了小人国的生活和斗争,极为成功地反映出当时英国的现实。在布局上采用的是传统欧洲流浪小说的模式,这些千奇百怪的海外国家探险经历就像一部童话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而且格列佛游历每一个国家所遇到的问题都确切地存在于英国现实社会里,童话与现实的一一对应,就像一个充满讽刺意味的笑话,尖锐地批判了英国政府的腐朽堕落、鞭挞了英国政府在其殖民地所犯下的累累罪行,揭露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不近人情,贪婪暴戾的丑恶嘴脸。斯威夫特还善于用严肃认真的口吻叙述渺小无聊的事情,从而产生了强有力的反讽效果。本文从中入手,研究斯威夫特如何通过描述语言、变化叙事视角以及运用的写作手法,对18世纪的英国社会各阶层以及人性的缺陷和污点进行的讽刺。

2《格列佛游记》介绍 2.1写作背景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以18世纪英国社会为背景的讽刺小说。在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社会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并于1688年发生了“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度确定,而后伴随着“地圈运动”和殖民扩张政策的实施,加快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英国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使英国内部社会矛盾更加凸显,例如:对外发动战争,掠夺殖民地,对内剥削人民等。这些统治者唯利是图与嗜钱如命的行径使得当时英国社会呈现出道德风气败坏的景象。所以在《格列佛游记》这本小说中,作者以海外游记的形式向读者们讲述了格列佛海上漂流的各种奇遇,同时也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统治者的种种丑态和腐败,并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与政治理想。2.2作者简介

乔纳森·斯威夫特出生在都柏林,英国著名作家、政论家,讽刺文学大师。

乔纳森·斯威夫特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他父亲是定居爱尔兰的英格兰人,早在他出生前七个月就已去世。斯威夫特由叔父抚养长大,就读于著名的都柏林三一学院。十五岁时就读于都柏林三一学院,获学士学位。

1688年,斯威夫特前往英国,做了穆尔庄园主人威廉·邓波尔爵士的私人秘书,直到1699年邓波尔去世。在他担任秘书期间,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名著。

1699年,斯威夫特回到爱尔兰,在都柏林附近的一个教区担任牧师,但为教会中的事务常去伦敦,后来卷入了伦敦的辉格党与托利党之争,受到托利党首领的器重,担任过该党《考察报》主编。

1714年托利党失势,他回到爱尔兰,任教堂主持牧师,同时着手研究爱尔兰现状,积极支持并投入争取爱尔兰独立自由的斗争,但一个个美好的梦想最后都破灭了。

他是一个破落贵族孤儿的后代,他的血液里流淌着英国贵族独有的优雅高贵、自命不凡的气息,这影响了斯威夫特的性格,也为他的仕途坎坷埋下了伏笔。长大后的斯威夫特挤进了英国一家党报做编辑,踏入政坛,他的性格使得他仕途坎坷,最终几乎被流放。坎坷的人生经历让斯威夫特对英国社会愈发不满,变得愤世嫉俗,愤怒充满了整个胸腔,积攒着力量等待着时机爆发。直到《格列佛游记》的出版发行,他的怒火澎涌而出,震惊了当时的英国民众以及执政者。斯威夫特所生活的这段时间,英国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光荣革命”的胜利并没有使英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反而那些刚刚掌握实权的资产阶级,为了攫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加大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力度。资产阶级工商业的本质就是剥削工人,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完成资本积累,导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斯威夫特作为一家党报的著名编辑,他看透这些政治资本家的本质,上层社会的腐朽生活作风也让他无法适应。苦于能力有限,他也不能改变这样的现状。当时英国政府设立了极其严格的出版审查制度,只能通过夸张的影射、鲜明的对比、多含义的反语刻画来讽刺英国政治制度的腐败。特殊的生活时期,严格的出版审查制度是致使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大量使用讽刺艺术的原因。2.3人物分析

格列佛:是十八世纪英国的普通人,他热爱劳动,刚毅勇敢,心地善良。他在游历之中,洞察到社会现实的日趋堕落,得出英国社会并不文明的结论。格列佛的形象,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作者将自己的种种美德赋予笔下的人物,格列佛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而对别人关怀备至。格列佛是个正面的理想的人物。他总是坦率地叙述自己的弱点和错误,而对自己的优点则只字不提。他谦逊好学,努力用新眼光去认识新的现实。他从不自暴自弃,纵使将他当作玩物到各地供人观赏,仍泰然自若,保持自身的尊严,以平等的姿态与大人国的国王交谈。他勇于帮助小人国抵抗外族入侵,但断然拒绝为小人国国王的侵略扩张政策效劳。

佛林奈浦(财政大臣):猜忌.阴险.狠毒.狡诈.相关情节:格列佛的仁怀宽厚和俘获不来夫斯古国舰队的军功受到小人国国王的赏识.佛林奈浦就大为恼火.并怀疑格列佛与自己的妻子通奸.就联络其他大臣设谋陷害.大加污蔑.最后迫使格列佛逃往不来夫斯古.斯开瑞士(海军大将):嫉妒.阴险.狡黠.相关情节:小人国的国王野心勃勃.在与邻国不来夫斯古战争中.格列佛涉过海峡把不来夫斯古国大部分舰队俘获过来.从此格列佛受到小人国国王重用.斯开瑞士就大为不满.与财政大臣合谋谋害格列佛.布罗卜丁奈格国王:是位博学.理智.仁慈.治国能力强的开明国君.相关情节:布罗卜丁奈格国王博学多识.性情善良.他用理智.公理.仁慈来治理国家.他厌恶格列佛所说的卑劣的政客.流血的战争.慧骃国国王:理智贤明.勤劳勇敢.仁慈友爱.公正诚信--作者心目中理想的人类.相关情节:慧骃是有理性.公正而又诚实的马

耶胡:是群丑陋龌龊.贪婪淫荡.残酷好斗的畜类.是人性凶狠残暴.伪善无信.怨恨嫉妒.阴险卑劣.野心贪婪弱点的体现.3作品内容 作品的主人公里梅尔•格列佛是个英国外科医生,后升任船长;他受过良好教育,为祖国而自豪,在职业和政治两方面似乎都颇有见识,可是他本质上却是一个平庸的人,而斯威夫特正是利用了主人公的这种局限达到了最充分的讽刺效果。全书由四卷组成,在每一卷中格列佛都要面临常人难以想象的特殊情况。

第一卷写的是格列佛在小人国(利立普特)的遭遇,格列佛与利立普特人的大小比例为十二比一,那里的居民身高仅6英寸,格列佛置身其中,就像一座“巨人山”。起先他被小人们捆了起来,但后来由于他表现温顺并答应接受某些条件,小人国国王同意恢复他的自由。此时,该国正遭到另一小人国(布莱夫斯库)入侵,格列佛涉过海峡把敌国舰队的大部分船只掳来,迫使敌国遣使求和。尽管格列佛立了大功,但后来因在几件事情上得罪了国王,国王决定刺瞎他的双眼,将他活活饿死。格列佛得知消息,仓皇逃向邻国,修好一只小船,起航回家。

第二卷描述格列佛在大人国的遭遇。在这一卷里,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时,遭遇风暴,船被刮至一片陌生的陆地。这陆地叫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如铁塔。格列佛一到这里,由“巨人山”一下子变成了侏儒,置身大人国,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利立普特(小人国)人,比例倒了过来,成了一比十二。在大人国的农夫面前,格列佛像鼹鼠般大小,被农夫当作玩物带回家。为了赚钱,农夫竟把他带到市镇,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后来他被王后买去,得以与大人国的国王相处。逐渐地,格列佛思乡之情日益浓烈,在一次随国王巡视边境时佯称有病,去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当他在岸边钻进小木箱睡觉时,一只大鹰将木箱叼走。后来木箱落入大海,被路过的船只发现,里面的格列佛获救,终于又回到英国。

第三卷写的是飞岛国。这一卷比较松散,铺得较开,写格列佛以勒皮他(飞岛)游历为中心,兼及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和日本四个地方的游记。

第四卷描述了格列佛在贤马国的所见所闻。这是历来最为争议的部分。在那里,格列佛遭到智慧而理性的慧骃的放逐,满心怅惘地回到那块生他养他如今却叫他厌恶的故土,愤怒而又无可奈何地与一帮“野胡”在一起度过自己的余生。

在这些虚构的国度里可以找到当时英国社会的痕迹。作品集中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对英国政治制度作了辛辣的讽刺。如小人国里的高跟鞋代表的是当时的辉格党,而低跟鞋代表的是托利党,关于打破鸡蛋是从大的一头打还是从小的一头打的争论反映了宗教战争。主人公格列佛勤劳、勇敢、机智、善良。作品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勾画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幻想与现实的有机统一是这部作品的最大特点。首版在一周内售完,并立即被译成法文和荷兰文。18世纪末叶出现了改编的小册子。伦敦塔巴特出版社于1805年首次出版了专门的儿童版本,并附有三幅彩色铜板插画。迄今的儿童版本一般只涉及格列佛在小人国和大人国的奇遇。《格列佛游记》对英国和世界儿童文学产生过重要影响,尤其是其构想手法、离奇描写在英国儿童文学史上有开拓意义。

4讽刺对象

《格列佛游记》这部作品是一部以欧洲流浪汉为创作对象的小说,整部小说虽由四个独立成章的部分构成,但又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而且在不同章节,斯威夫特运用了不同讽刺艺术与讽刺对象,其中,政治讽刺与科学讽刺就是两个主要讽刺对象。下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4.1政治讽刺

在这本书中,作者运用讽刺手法对18世纪的英国现实社会展开了无情的抨击与强烈的讽刺。如在“小人国游记”中,作者借助不同写作手法将当时英国社会“盛行”的不良风气讽刺的淋漓尽致,并运用看似滑稽,实则讽刺的写作手法对英国当时的政治体制进行抨击;而在“大人国游记”中,他将“大人国”中的人们比喻为高大人类,然而,他们却能在社会公德的束缚下生活,呈现出一派和气的生活景象,显然同“小人国”中尔虞我诈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进入第四部分“慧骃国游记”后,其国家与社会更是呈现出所谓的一派英明与友爱,明显同当时的英国社会现状相背离,因为当时的英国社会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及其严重的腐败和政治剥削,所以可以说这部分探险经历其实就是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强烈讽刺;而“飞岛国游记”风湿对当时英国人民的强烈讽刺,飞岛国的国民因为太专注于思考而使得自己不会说话,当弹门想同其他人交谈的时候,就雇佣拍手来提醒自己,而这正是对当时英国社会中的一些贵族生活现状的真实写照,将其麻木不仁的生活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纵观全文,作者通过各种各样的讽刺手法,对英国社会政治现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对当时英国社会中各种政治腐败与丑态进行无情的揭露。4.2科学讽刺

虽说政治讽刺是《格列佛游记》这部作品主要的讽刺对象,但在这里坐着也对科学进行了一定的讽刺,特别是在“飞岛国游记”这一部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科学的深刻讽刺,“认为科学不会带来社会的进步,反而有时会成为统治者利用的工具。”而斯威夫特之所以持有这种观点,同当时的英国社会现状脱不了关系。当时,英国的皇家科学院正处于一个科学研究的困境中,多数科学家并不是为了生产实践而研究,而是为了满足自身内部需求而研究。5讽刺手法 5.1夸张

夸张手法是作家管用的一种写作艺术手法之一,而在《格列佛游记》中,作者同样也运用了这样一种讽刺手法。比如“小人国”这个袖珍国家里,国王的身高仅仅只有6英寸,被格列佛玩弄于手掌之间;而国王下发给格列佛的文件中也写到:利立浦国至高无上的皇帝,举世拥戴令人敬畏,身高超过人类的万王之王,脚踏地心,头顶太阳。然而这个被吹捧到天上的君王,却仅仅只有格列佛指甲盖那么大,更加令人可笑的是,格列佛的尿就能将皇宫的大火给浇灭。但是,不得不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人国”中的政府机构却是一应俱全:国王有着大多数国王所普遍拥有的特点,心胸狭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认为自己是整个宇宙的统治者;而大臣们也一个个将勾心斗角、阿谀奉承表现得淋淋尽致。在这个国家中,大臣们通过表演“绳上跳舞”来获得升官发财的机会,若想当部长,只需要手脚敏捷灵活就可以了。在这里,作者用夸张的讽刺手法,讽喻了当时英国管院的平庸无能、狂妄自大以及他们获得飞黄腾达的各种手段,给读者留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在这部分,作者还讲到“小人国”同邻国“布莱夫斯库”因为宗教问题而引发了3年之久的战争,虽然格列佛帮助“小人国”将敌国打败,但是国王对此并不满意,竟然要求格列佛帮他把敌国毁灭掉,而在被格列佛拒绝后心里很是不满,这是作者写了这样一句话:在君王眼里,伟大的功绩不算什么,如果你不能满足他的奢望,即使你赫赫战功他也不会宽恕你。用以讽刺当时英国统治者的贪得无厌与残忍。而最后,格列佛也因不雅的灭火方式对敌国使臣以礼相待的行为,遭到“小人国”国王的猜忌,并逃往“布莱夫斯库”,这正是当时英国政坛在托利党下台之后发生的一些不光彩事件的影射。5.2反讽

作品中,作者运用大量反讽手法对英国议会政治与宗教势力展开了辛辣的讽刺与无情的讥嘲。如“我在这里所说的没有一点涉及我的祖国”、“懦夫立了战功,傻子提出聪明的建议,阿谀奉承的人最诚恳”等话语都充满了极强的反讽意味。而且,在这里,作家将用恶作剧的方式对“飞岛”上的学者进行讽刺,说他们“形容枯槁,双手与脸黑得像是被烟熏过”,而走路时“不是将别人撞倒,就是被旁人撞落到阴沟里”等等,所有这些说法都是作者反讽的一个表现。用一种委婉而巧妙的反语来表达自己的主张,借此来讽刺英国当局者狂妄自大、鱼肉百姓的特征。不仅是这一个地方,在小说的第一卷中有一段称颂小人国国王的话语将反语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精妙绝伦。

5.3对比

作者在这本书中海运用了对比的首发,用来提升它的讽刺效果。如小说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将小人国中的人同格列佛进行对比,在这里,格列佛不论是身高还是理解问题的能力都要远远超过他们,从而使之赶到一种优越感,但是到了“巨人国”,同巨人国人民的对比,又使他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想当初在“小人国”的时候,格列佛自命不凡,认为自己就是最优秀的,而到了“巨人国”之后,他其实就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而已。作者通过这样不同的游历经历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深刻揭露了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在他看来,英国其实就是那个“小人国”,以此来表达其当时英国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制度完整性的质疑。不仅如此,而且还存在很多很多的不足和弊端。斯威夫特先是通过与小人国的对比,再借助与大人国的对比,刻画了主人公格列佛不同的心理。最后将这两种心理历程进行对比,否定了英国现今社会制度的落后,揭露了英国社会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借助对比手法,将讽刺艺术的力量最大程度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5.4象征

在这部作品当中,作者还才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对当时英国社会进行了各种批判和讽刺。如在“小人国”里“小人”象征着英国社会统治者的渺小与卑鄙,“高跟党同低跟党间的斗争”则象征着当时英国社会的党派之争,“大端派和小端派间的斗争”则象征着英国社会国教同清教间的斗争,而这些虽然都是英国社会政治斗争与宗教纷争的小事而已,但却引发了各党派之间的尔虞我诈,其讽刺意味不言而喻;而在“飞岛国”篇中,“飞岛”象征着压迫剥削人民的英国统治者,而“大人国”与“慧骃国”象征着理性与明智。在这里,作者将其对当时英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评价通过一个个具有象征意味的人物与事件表现出来,不仅避免了言语上空洞的政治说教,赋予这本《格列佛游记》生动的艺术魅力,而且还能更加深刻地传达出作者的讽刺意味。通过象征的讽刺艺术手法,斯威夫特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哲理性思考和认识,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与艺术表现力,在给读者带来了愉悦的阅读感受和深刻的印象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传达出其尖锐的讽刺意味。结论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非常杰出的讽刺名著。《格列佛游记》中最出色的最具表现张力的地方是通过大量的讽刺艺术手法,揭露18世纪英国社会、政治、宗教各方面的矛盾。对这部小说以往的评论多注重于斯威夫特要表现的主题思想以及深刻的讽刺内涵。但对作品中讽刺艺术手法的真正来源以及高超的运用手段并没有加以过多的评论与分析。本文从斯威夫特的生活经历和作品中讽刺艺术手法的多种运用进行简要的论述,从中探析《格列佛游记》中独特讽刺艺术的源泉与魅力。小说在艺术上具有想象奇特、构思精巧、思想深刻等特征,尤其是成功地运用了讽刺的艺术手法,更加为小说的批判力度增色不少。全书自始至终都运用了讽刺的手法,讽刺是一种饱含着作者理想与善意的普遍存在于文艺创作的对现实社会和人类生活中消极落后、愚蠢丑恶、腐朽反动的人事和现象给予揭露批判,以期予以破坏并进行重建的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巧妙表现手法的艺术。斯威夫特所生活的时代要求他用讽刺这一利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斯威夫特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政治形势变化较多的时代。当时的英国经过“光荣革命”后,封建统治者和资产阶级达成妥协,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议会和内阁则成为了统治阶级剥削压榨本国人民和殖民地人民的有力工具,贵族和大资产阶级推行的土地、税收和殖民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因此这个时代,英国存在着诸多矛盾。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上述矛盾,而斯威夫特为了使自己的杰作批判深刻有力,将这些统治阶级的罪恶用强烈的字眼公诸于世,使人们对他们产生极端的憎恶,也就很好地完成了这篇小说的主题。因此,斯威夫特成功地运用了讽刺的手法揭露了上述矛盾。这部小说大致运用了夸张、象征、对比、反讽等艺术手法,以达到讽刺世事、针砭时弊的目的。本文主要是从《格列佛游记》讽刺艺术的来源和讽刺手法的运用这两个方面论述了《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艺术。提出了一些比较有创新意义的看法,希望能够提供一些经验,以更好地促进对讽刺小说中讽刺艺术探析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32.[2]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M].张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40.[3]王佐良.英国散文的流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72.[4]Greenblatt,Stephen.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Vol.C[M].NewYork:W.W.Norton&Company,Inc,2006:2421.[5]秦秀白.英语简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121-122.[6]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出版社,2001:193.[7]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46-147.[1]Greenberg,RobertA.&WilliamB.Piper.The Writings of Jonathan Swift[M].NewYork:W.W.Norton&Company,1973.[2]Varney.Eighteenth-century Writers in their World.[M] Macmillan Press Ltd.& ST.Martin’s Press.Inc, 1999.[3]Authur E.Case.Four Essays on Gullliver’s Travels.[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45.[4]Claude Rawson.Jonathan Swift.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s.[M] Prentice hall,Inc.1999.[5]Dewnie,J.A.Jonathan Swift,Political Writer.[M]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84.[6]Edward,William A.Gulliver’s Travels: A Critical Study.[M] New York: Russell & Russell Inc.1963.[7]Herbert Dvis.The Satire of Jonathan Swift.[M] New York: The Macmillian Company,1947.[8]Howard Erskine-Hill.Swift Gulliver’s Travel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3.[9]Leonard Feinberg.Introduction to Satire.[M]Ames: The l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67.[10]Nigel Wood.Jonathan Swift.[M] Longman,1999.[11]Willey,Basil.The eighteenth Century Background.[M] London:Chatto,1940.

第四篇:透过《格列佛游记》看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An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of the Scarlet Letter从中英文动物隐喻看中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唐诗英译中的典故及其翻译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问题之比较分析中西方语言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广告语中预设触发语的语用分析负迁移在词汇层面上对中国学生的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写作的影响论汉语缩略语的英译浅析合作学习在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与对策清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婚俗的影响The General Principles in Translating Chinese Novels into English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多媒体技术在早期英语教育中的应用教学设计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刍议《榆树下的欲望》中的自然主义从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应用的调查从《爱玛》看简•奥斯丁的爱情观从《蜘蛛侠》系列看美国的英雄主义哥特元素在《宠儿》中的运用传统美德与反传统个性的结合——《小妇人》中乔的形象分析中西丧葬礼俗的对比研究英美日常交际礼仪对比分析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论“看,易,写”方法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Teleology, Religion and ContextsHemingway’s Individual Heroism from Santiago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法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hakespeare’s Times

“A Rose for Emily” 中 “Rose” 寓意的新解

小学英语单词情趣教学初探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述艺术--以《一个明亮干净的地方》为例

英汉语复合词结构特征比较探析

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连接词使用情况研究

语言变体的翻译——《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的两汉译本的比较

关于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情况的调查

论词典在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有效利用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拼写差异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谈黑色幽默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实现

从目的论角度比较研究《彼得•潘》两个中文译本

浅析从《刮痧》中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简爱》中罗切斯特性格与命运研究

A Brief Analysis of Jack London’s Attitude towards Life Reflected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46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

绝望而不言败的抗争——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

中国人和美国人特征的比较

英汉恭维语及其应答的对比分析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

网络英语交际对会话合作原则的影响

旅游景点标志翻译初探

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Main Female Characters in Golden Notebook

男女生英语学习差异比较研究

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

浅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

《请买票》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英汉状语语序修辞对比与翻译

米字旗下的荣耀与忐忑——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的社会价值观

导入艺术在培养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中的运用

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

着魔的猎人——解读《洛丽塔》中的男主人公亨伯特

英汉含文化植物词谚语对比研究

从《红楼梦》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看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异同

西丽自我身份的寻求——《紫色》的女性主义解读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rooms

《嘉莉妹妹》中嘉莉的女性主义形象分析

欧亨利与马克吐温的讽刺对比——以短篇小说为例

颜色词的英汉翻译研究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u Hongming and Lin Yutang

论矛盾修辞法在英语广告中的语用功能

英汉新闻标题中缩略词对比研究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on Politeness

论中英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英语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的数概念分析

欲望与命运--《推销员之死》与《旅行推销员之死》中主人公的悲剧根源之比较 80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语境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

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

中美商务英语信函的对比研究

从中英文化差异谈英语隐喻的汉译

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

从文化角度探析品牌名称的翻译方法

爱情至上——浅析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

试论爱伦•坡的哥特式风格——以《厄舍古屋的倒塌》为例

心灵的挣扎:浅析福克纳短篇小说《烧马棚》中萨蒂的困境

汉英称赞语的对比研究

从《紫色》中的意象看黑人女性身份的自我重塑

论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红楼梦》汉译英对话翻译过程中人物个性的保留

美国牛仔和牛仔文化

《榆树下的欲望》中艾比•普特曼悲剧的根源

中英文商标翻译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中西方“云”文化的对比研究及其翻译

从《艾玛》看简奥斯汀小说中的对话运用

从关联理论解读《家庭战争》的幽默

对小说《野草在歌唱》的功能文体分析

中外经典英文广告的语言特征浅析

由《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写作特色

Pragmatic Failures in Translation of C-E Advertisements

浅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及其女性主义意识

从《好事一小件》和《洗澡》的对话对比分析看人物形象塑造的差异

不伦,还是不朽?--从柏拉图的哲学理论视角解读《洛丽塔》

用弗洛伊德理论解析品特早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房间》和《看管人》为例 108 从目的论角度看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圣经的女性意识

中西方传统女权主义思想异同比较——王熙凤与简爱之人物性格对比分析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围城》中言语幽默的翻译

从文化差异视角论旅游文本翻译中的词汇空缺

The Study of Symbolism in Moby Dick

从两个H男孩的出走看美国历史的变迁

无脸之殇——《英国病人》的后殖民指控分析

探析《夜访吸血鬼》中的孤独

高中英语课堂导入语艺术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n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纯真年代》女性意识探析

浅谈《欲望号街车》所阐述的欲望

英语词汇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由英汉委婉语的对比研究来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从美学角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适者生存”——浅析飘的主题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女性主义解读《威尼斯商人》中的女主角

比较“迷惘一代”与“垮掉一代”

从语域和博客语篇角度解读博客传播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Cosmetic Instruc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从叙事结构分析电影《撞车》中对种族歧视问题的诠释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

对大学课程中“旅游英语”的教材分析

英语教学中非言语交流与跨文化交际中能力的培养

商务英语书面语语言特色的语用分析

The Strategies in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ly-loaded Words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文体分析

论企业对员工过度压力的管理

从《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的写作手法

《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中美学生对待教师的礼貌言行的对比分析

英文电影中俚语的翻译策略

探究哈利波特的英雄成长之路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委婉语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应用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外贸函电中否定信息的传递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上”和“下”的意象图式及概念映射

The Applic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谁更“恶”?

151 探析《呼啸山庄》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52 中美鬼节文化的对比研究

153 归化与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融合应用——评《红楼梦》两英译本中的习语

154 对比评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和盖茨比的梦想

155 An Analysis of Women’s Statu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56 The Elementary Stage Translation Teaching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s 157 学生写作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改进方式

158 论《红字》的模糊性

159 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在《远大前程》中的反映

160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161 合作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162 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

163 The Death of Willy Loman an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164 《红楼梦》英译中双关语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研究

165 论《飘》中思嘉丽的性格特征

166 探析《奥赛罗》的三大悲剧起因

167 爱默生超验主义对世纪美国人生观的影响——以《论自助》为例

168 嘉莉妹妹三个梦的心理需求分析

169 英语影视作品中字幕翻译的幽默转化策略——以老友记为例

170 《荒原》中的死亡与重生

171 汉英招呼语的对比研究

172 浅析王尔德《快乐王子》中基督教救赎的表现形式

173 语境顺应视角下英语情景喜剧中幽默字幕翻译--以《生活大爆炸》为例

174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175 霍桑的矛盾心理及其体现在《红字》中的对比描写

176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77 跨文化交际意识与中文旅游文本翻译

178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原则

179 李清照“声声慢”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180 英汉习语中价值观的差异

181 中英文谚语的对比

182 一个典型的拜伦式英雄——论《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

183 汉语歇后语之英译

184 欧•亨利短篇小说艺术手法浅析

185 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186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

187 精神危机下的自我救赎--对索尔贝娄《赫索格》中社会异化与身份认同的解读 188 从礼貌原则角度分析电影《暮光之城》中的对白

189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在广告中的应用

190 Movie and culture

191 边缘人群的孤独与无奈——对《夜访吸血鬼》中路易斯的研究

192 《纯真年代》中社会与个人的碰撞

193 家乐福定价策略研究

194 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

195 顺应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中委婉语的英译

196 日常生活中手势语的应用

197 从肢体语言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98 顺应理论视角下公益广告英译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199 An Analysi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200 透过《格列佛游记》看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

第五篇: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说出与作者、作品相关的常识;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泛读、精读小说内容; 能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充分自主阅读小说的基础上,先介绍阅读名著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斯威夫特的尖锐的讽刺艺术和忧世情怀,并由此对社会、人生有新的感悟。

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手法阅读小说内容,并复述故事梗概。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艺术手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手段辅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726年在英国出版了一本新书,它刚一问世就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一周之内售空;三周售出一万册。出版几个多世纪以来,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作者运用了讽刺影射的手法,反映当时英国的自大和狂妄。它是什么书呢?对了,它就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二、阅读名著的方法:

(一)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阅读一本书的前言、后记和目录能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彩部分和难点则需要像读课文一样精读,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以加深理解,扩展视野。

三、泛读

1、泛读小说,请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作者和创作背景。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英国讽刺作家、政治家、诗人,以讽刺作品名垂青史。

2、创作背景

3、乔纳森·斯威夫特于1710年至1714年间,曾出任以罗伯特·哈利及亨利·圣约翰的托利党的公共关系官员,后来政党交替,辉格党上台,托利党党员被清算。于是作者透过第一部小人国的历险暗讽当时的政治。其次,作者后来到爱尔兰任教,爱尔兰当时受到英格兰的高压统治,于是作者通过第三部诸岛国游记反映爱尔兰农业的衰败。

3、格列佛游历了哪四个国家?这四个国家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并归纳。

四、略读目录

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某一章节进行精读,用简介的语言概括章节内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所读章节的主要内容,小组内推选讲故事最好的人作为代表参加全班的比赛,学生评价,选最佳故事大王。

五、研讨

1、格列佛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刚来你感兴趣的章节中找到相关信息加以分析。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成果。

2、这部书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讽刺,当时的英国是作者抨击和挖苦的对象。小说不但抨击了社会现状。

小说第一卷中所描绘的小人国的情景乃是当时大英帝国的缩影。小说的第二卷则通过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引以为荣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措施所进行的尖锐的抨击,对当时英国各种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怀疑和否定。小说的第三卷,作者把讽刺的锋芒指向了当时的英国哲学家,脱离实际、沉溺于幻想的科学家,荒诞不经的发明家和颠倒黑白的评论家和史学家等。小说第四卷,作者利用格列佛回答一连串问题而揭露了战争的实质、法律的虚伪和不择手段以获得公爵地位的可耻行为等。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谈谈你的感受。

七、布置作业 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下载浅析《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表达方式[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表达方式[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父亲是一位定居在爱尔兰的英国人。他是一个遗腹子,由叔父扶养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父亲是一位定居在爱尔兰的英国人。他是一个遗腹子,由叔父扶养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发......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 长假里,我读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_650字当我翻开《格列佛游记》时,我立刻就被它的目录吸引了:小人国历险、大人国历险、会飞的国家……这些字眼仿佛带着魔力,勾出了我的好奇心。《格列佛......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章节概括 作品的主人公里梅尔格列佛是个英国外科医生,后升任船长;他受过良好教育,为祖国而自豪,在职业和政治两方面似乎都颇有见识,可是他本质上却是一个平庸的人,而斯......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练习题 一、精读部分 (一)《宫廷游戏》 1、小人国有哪两种宫廷游戏?2、参加绳上跳舞的是哪些人?规则是什么?3、谁的本领最好?4、在横杆上跳来爬去是一个怎样的的游......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答案 一、填空 1.格列佛在_________遇到了可怕的风暴。(苏门答腊) 2.格列佛吃了含催眠药的食物,昏睡后被运到了首都_________城市。 答(密而登都) 3.格列佛在利立......

    格列佛游记

    7.为了给格列佛提供食品,“小人国”皇帝下令每天早上必须送上_6_________ 头牛、______40____只鸡及其他食品。 二、简答题 1、我们来到了语言学校,三位教授正坐在那儿讨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