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调研报告
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速崛起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为促进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广德县人民法院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广德县乡镇以上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
1、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数量、面积、年生产总值及利税情况
广德目前乡镇以上工业园区1个,即广德经济开发区。广德经济开发区于7月8日奠基,升级为省级示范区。开发区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已开发15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81.03亿元,实现利税1.06亿元。
2、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数量、吸引外资金额、已入驻园区或开发区企业数量(其中,投资规模1000万元以上企业数量)
截至12月31日,广德经济开发区累计签约项目238个,协议内资179.2亿元,协议外资3.53亿美元,其中内资项目205个,外资项目33个,5000万以上内资项目101个,超亿元内资项目39个,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5个。开发区现有投产企业74家,在建项目43个。
3、以来,园区和开发区发展情况(包括土地征用、有关拆迁安置等情况)
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15平方公里,实现“三通一平”。先后通过市场化运作投入18多亿元用于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一、二期给排水、电力、通信和绿化、亮化、美化跟进实施。共拆迁296户,111772.5平方米。
二、以来,涉及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的案件情况
以来,我院共受理涉及开发区的各类案件469件。其中刑事案件5件,占1.1%,民事案件398件,占84.9%,商事案件66件,占14.1%。受理执行案件313件,其中合同类132件,工资类181件。具体见下表。
表一:广德法院以来受理涉开发区案件
年度 审理案件 执行案件
刑事案件 民事案件 商事案件 小计 合同类 工资类 小计
0 36 7 43 40 46 86
235 25 262 45 52 97
28 145 38 47 85
1-5月 1 12 6 19 9 36 45
合计 5 398 66 469 132 181 313
在这些案件中,具体可以分为:
1、工业园区管委会、开发区管委会是案件当事人的案件
以来,我院共受理开发区管委会是案件当事人的案件2件,为买卖合同纠纷。这2起案件主要是开发区在办公楼建设、装修过程中,开发区管委会作为普通民事主体与建设、装饰材料供应方之间产生的合同纠纷。
2、涉及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建设的各类案件
以来,我院共受理涉及开发区建设的案件41件。其中刑事案件2件,分别为诈骗罪1件,职务侵占罪1件。该起诈骗罪在开发区建设过程中较具典型意义。在5月8日至12月8日17个月中,为骗取拆迁安置费,曾某某等12名被告人共同作案63起,共迁假坟443座,骗取广德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迁坟安置费151750元,曾某某等12名被告人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
民商事案件39件,其中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1件,房屋拆迁纠纷7件,土地补偿费案件31件。在涉及开发区建设的案件中,土地补偿费案件占据较大比例,占79.5%,这类案件主要是村民组在补偿费的再分配中与村民之间形成的纠纷。
这类案件见下表。
表二:开发区建设中形成的民商事纠纷
3、涉及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内企业的案件
以来,我院共受理涉及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内企业的案件426件。其中,刑事案件3件,罪名分别涉及职务侵占罪1件,盗窃罪1件,失火罪1件。
民商事案件422件,案由分别为借款合同7件,买卖合同32件,分期付款买卖合同4件,股权转让合同2件,承揽合同7件,建设施工合同13件,保证合同1件,财产保险合同2件,债务转移合同2件,金融借款合同1件,合同纠纷1件,产品质量损害赔偿纠纷1件,劳动合同343件,债权纠纷1件,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5件。
三、法院履职情况
在受理的469件案件中,已审结464件,结案率98.9%。在审结的464件案件中,以判决方式结案的193件,占41.6%,调解或撤诉方式结案的271件,调撤率58.4%。
在案
件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
1、涉诉企业应诉不积极,调解困难。在审判实践中,企业对诉讼重视不够,应诉不积极,往往难以调解。
2、管辖权争议大。由于开发区企业规模较大,开展业务范围较广,涉及地域多,在产生诉讼时,管辖权争议较大;
3、法院处理难度大。涉开发区的各类案件往往社
会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企业期望值较大,处理不好容易产生群体性纠纷。法院在处理这类案件时,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使得案件不得及时审结。
4、法律适用不一致。有些案件在法律适用上不明确,理解不一致,案件审理难度较大。如土地补偿费案件,随着园区建设的推进,土地的征地款分配问题导致的纠纷较多,成为当前较为突出的一类民事纠纷,而且该类纠纷具有对众多村民享有多少土地补偿利益的反射影响。而对该类纠纷处理,在法律层面并无统一具体的规范内容,从而较易形成法律、政策的调整范围及方法与村民自治之间的冲突。对土地补偿费分配纠纷案件,实践中法院对诉的性质也认识不一,有的作确认之诉受理,在裁判上仅进行资格确认,有的认为兼有确认之诉和给付之诉,因而在裁判上既确认资格,又判决给付义务并明确具体金额。但如果判令给付义务和具体金额,法院执行存在较大困难。涉诉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补偿费到手后往往即用于成员分配,法院裁判后集体经济组织常无财产可供执行。现实中,这方面的案件申请执行人因法院裁判无法执行而上访的事例屡见不鲜。我院在审理的31起土地补偿费案件中,均作为确认之诉,判决确认原告享有同等分配权。
5、案件定性分歧较大。如我院审理的被告人李某等七人职务侵占罪一案。5月至8月期间,被告人李某等七人,利用担任广德县桃州镇长安社区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在受广德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委托协助征地过程中,经共同商议后,趁给九个村民村代表发放征地事务费之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该九个村民组代表出具的领取事务费的原始领条销毁,共同出具了九张虚增数额的领条(“证明”),截留长安社区征地事务费728000元,每人分得104000元,据为己有。该案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是贪污罪,我院在判决时认定是职务侵占罪。这类案件不仅检、法两家对案件的定性存在不同看法,在法院内部也存在不同意见。
四、预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涉诉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新类型案件,增长趋势如何及原因分析
刑事案件方面:
1、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针对征地补偿、拆迁安置的相关费用的犯罪。涉及的罪名可能有贪污罪、职务侵占罪等。
2、可能出现侵犯园区内企业的财产的犯罪。如盗窃园区企业设备、电缆线等。涉及的罪名可能有盗窃罪等。
3、在园区内企业的管理人员及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过失,可能会引发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如失火等。涉及的罪名可能有失火罪、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等。
4、可能出现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园区企业的名义,打着招商引资的名义或利用其他方式进行诈骗。涉及的罪名可能有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
行政案件方面:
1、可能会出现涉及开发区建设的土地、拆迁、规划方面的行政案件;
2、随着入驻企业的发展,涉及劳动关系及工伤认定的行政案件将会增加。
民事案件方面:
1、随着开发区建设的推进,涉及拆迁、补偿类的民事案件可能会增多;
2、随着区内企业的发展,用工需求的不断增长,涉及劳动争议类的案件可能会增多;
商事案件方面:
在区内企业的融资、经营过程中,金融借款、买卖合同、承揽合同、股权转让、建筑施工合同等纠纷将会呈现增长趋势。
(二)示范区建设对法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1、对司法功能提出了新要求。一是要求司法保障的需求量增加。二是要求司法保障的范围拓展。在案件数量日益增长的同时,案件类型也更加多元化,各种新类型案件会增多。
2、对司法公正提出了新要求。在示范区建设推进过程中,拆迁、补偿等类案件涉及人数多、社会影响大,处理不好极容易引起群体性纠纷,这就要求法院不仅要实体公正,而且审判和执行案件,必须通过司法程序的正当性和司法行为的规范性,表现出司法过程是公正的。
3、对司法效果提出了新要求。一是不仅要求司法公正,还期待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在拆迁、补偿过程中,将纠纷提交人民法院进行裁判的目的并不局限于获得一纸公正的判决,而是更关心自身权益是否有效实现,问题是否真正得到解决。二是不仅要求依法裁判,还要案结事了。涉示范区建设的各类纠纷往往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人民法院在处理这类案件时不仅要能解决纠纷,而且要从根本上化解矛盾。三是不仅要求做好审判本职工作,还期待拓展审判社会职能。人民法院不能仅仅就案办案,而应当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思路,延伸审判职能,通过审判工作,引导市场主体规范交易行为,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推动社会管理机制的完善,从而有效推动示范区建设。
4、对司法效率提出了新要求。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效率就是效益。这不仅要求司法程序严谨公正,还期待司法程序高效便捷,减少不必要的繁琐和冗长,切实减轻诉讼负担。
5、对司法公信力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对业务能力的要求。在示范区建设中,各种新类型案件会日趋增多,对审判工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统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人民法官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注重更新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庭审驾驭能力、调解能力、说理能力、法律适用能力。二是对法官公正廉洁的要求。要求法官更加公正廉洁司法,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五、加强和改进法院工作,保障和服务“示范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不断加强法院自身建设,为服务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的队伍保障
其一,加强法院干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广大干警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政治意识,自觉将法院的各项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来考虑。
其二,加强业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法官的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特别是处理一些新类型案件的能力。在处理涉及园区的案件时,不仅要注重法律效果,还要注重社会效果。
其三,不断完善审判管理机制。通过加强审判管理,创新审判机制,不断提高审判工作效率。
2、做实诉前服务,将司法的前沿阵地朝审前环节推进。
加强法院与企业的交流沟通,深入了解其经营状况,着眼于建立以保护企业交易安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风险防范机制和维权机制。
其一,打造以法院与企业间、法官与企业从业人员间联动为核心的风险防范机制。充分发挥法院的法制宣传作用,定期组织法官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遭遇的法律、政策问题进行咨询解答,以司法职能帮助企业规范经营行为,降低交易成本。组织法官为企业开展政策法规讲座,促使其了解并善于运用市场规则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以法院与企业、法官与从业人员的联动状态使优势企业能够有效地预测、预防、预控经营风险。
其二,开辟重大项目纠纷审理快速通道。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凡属涉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高新技术项目、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的产业项目、对社会和谐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公共事业项目等,产生纠纷诉至法院的优先处理,依法适当放开立案、保全和执行条件,保障重大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三,构建法院与区内其他部门的联动机制,整合资源共同为示范区建设服务。将法院工作视为保护区域经济发展链条上的关键一环,积极从立案、庭审、执行等各个工作环节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与辖区内其他部门联系沟通,从“案结事了”出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企业争取便利,共谋问题的解决。
3、做深审判实务,将司法的能动作用于诉讼环节强化。
其一,可以在园区设立派出法庭,为园区企业发展搞好法律服务,为他们解答法律咨询,减少园区企业的诉累。同时,为确保案件快审快结,可以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缩短诉讼周期,相应提高效率降低诉讼成本。
其二,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分流简单案件。通过加强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的联系和协作,强化诉前调解,在法院内设立立案调解工作室,进一步分流案件,确保稀缺的司法资源能集中为示范区建设更具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纠纷。
4、做活案外工作,将司法能量向判后和诉讼外环节延宕。
其一,做好司法建议工作。坚持调研是审判工作的延伸、拓展和深入,对在涉开发区诉讼案件中发现的经营活动与日常管理中的疑难法律问题和新型社会关系进行调查论证,形成理论成果服务审判业务、指导审判方向、提升审判技巧,并且形成司法建议有针对性地向开发区管理者或企业提出,帮助企业依法经营和实现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保护交易安全和创新能力。
其二,发挥涉企示范性案例的警示、借鉴作用。将涉及区内企业的案件进行比较、分析,就区内企业诉讼案件中大量存在的违约现象撰写典型案件向区内企业发放,利用具有教育警示意义的个案形象地阐释艰涩精深的法律条文和理论,使企业直观地从典型案件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调整发现合同约束的法律规则,了解诚信守约的重要意义和违约需付出的巨大成本以及在遭受违约损失时保障自身权益的捷径
第二篇:统计局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调研报告
根据省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统一要求和《省统计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部署,11月6日至8日,我和研究室、贸外处的同志组成调研组赴永州市开展“问计基层群众,共谋科学发展”的调研活动。通过召开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实地考察企业等形式,我们初步了解了当地经济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情况,也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新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近年来,永州市特别是**县充分利用自身的成本、税收、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解放思想,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创新发展思路,牢牢把握对接沿海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这一主线,外向型加工贸易发展迅猛,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
一是招商引资项目多,规模大。**县积极扩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香港丽宏针织、台湾承阳针织、香港利黄漂染、台湾湘威制鞋、台湾协威橡胶、香港必达电线、日本金山川粉末制造等一大批外资企业,总投资超过1.5亿美元。其中,丽宏,承阳,利黄,湘威,必达,宏泰等6家,均是年产值过亿元的战略投资者。今年又成功与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中铀集团、泰国昌泰国际、香港建滔集团等国内国际知名企业达成投资意向,总投资达140.8亿元。前三季度,全县加工贸易完成进出口总额2576万美元,占全市3305万美元的78%,排永州市第1、全省第6。其中出口1370万美元,占全市2086万美元的66%;进口1206万美元,占全市1219万美元的99%。
二是优势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增强。基本形成了以香港丽宏、台湾承阳、香港利黄为龙头,涵盖480余家毛织企业、用工6万余人、年工缴费收入8亿多元的毛针织产业集群;以台湾湘威、台湾协威为龙头的制鞋产业;以香港必达、日本金山川为龙头的机械电缆电子产业;以联佳、华兴为龙头的铸造产业;以亿利、海华为龙头的竹木深加工产业等五大产业集群。因针织产业突出的优势及竞争力,**县被授与**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县和全省唯一的毛针织产业基地县。
三是整体带动作用强,贡献突出。加工贸易带动了**县城镇化发展。全县加工贸易企业用工达8万余人;县城常住人口由2001年的2.5万人增加到现在的12万人;县城面积由6平方公里扩展到12平方公里,带动了新城市的扩容提质。2001年**县的城镇化率为21.3%,2007年提升到31.5%,成为永州市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县区之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大发展,极大地拉动了运输物流业、商贸流通业、餐饮娱乐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感受到近年来永州市、**县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也看到了扩大开放给当地经济带来的好处。首先,有力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在外向型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的拉动作用下,今年前三季度,**县完成地方生产总值27.73亿元,增长13.8%;完成财政总收入1.32亿元,增长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7亿元,增长5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4亿元,增长22.2%。其次,有力加快了工业化进程。2007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0.2%,比2003年提高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54.9%,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7.7%。再次,提高了就业和收入水平。根据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和今年9月份第二次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初步统计显示,今年**县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5.1万人,比2004年3.1万人增长64.5%。近几年由于加工贸易企业发展迅速,劳动用工需10万人,有4万多外县人到**打工。前三季度,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8.8%和18%。最后,大幅增加了财政税收。200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1.58亿元,是2003年的2倍,年均增长19.0%。
**县之所以在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主要是因为他们突出观念和体制创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制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主要有:
第一、突出解放思想,实现观念对接。**县具有毗邻粤港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老百姓市场经济意识强,外来企业给**带来生产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现代管理方法和管理人才。如:湘威鞋厂有20%的员工直接来自广东,他们所推行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相对于内地企业有明显优势。经营理念是共同提升、共同发展;管理理念是人本化、制度化、信息化;用人理念是用人唯贤、唯才是举;成本理念是提高效益、厉行节俭;服务理念是先人后己。通过学习效仿以及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县毫无疑问地成为全省对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排头兵和示范区。
第二、突出平台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对接。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至关重要。因此,**县在从小就是天才 我的异界特种部队 宋末商贾第二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大力解决电力瓶颈和用地瓶颈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园区和交通设施等平台建设。一是加强了工业园区科学规划,围绕“兴园建市,承接崛起”战略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功能完善、企业主体、产业集聚”的原则,规划了“一园两线四点”产业布局。二是加快了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解决与沿海地区的交通对接,不但会大大缩短**与沿海地区的时空距离,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同时也将大大降低加工贸易的物流成本。
第三、突出优化环境,实现体制对接。本着“全面对接无缝隙,优质服务无上限”的目标。**县上下齐努力,共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政策、创业、服务和治安环境。沿海产业转移,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寻找发展环境更为宽松的“洼地”。为了吸引更多沿海客商前来投资办厂,**县着重在完善政务环境下功夫。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对企业用地、用电、收费、交税、贷款、子女入学、奖励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着力在放宽创业环境作文章。根据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积极为全民创业营造良好环境。鼓励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带头创办加工贸易企业;鼓励打工能人回乡开店办厂;鼓励农民进城经商置业;鼓励支持以商招商。目前,全县近万名打工能人回乡创办加工贸易企业410余家。着力在优化服务环境想办法。提出了“只要来**,一切好商量”的口号,全县23个职能部门集中办公,全部进驻县政务中心,简化了办事程序和手续,切实推行电子政务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方便了企业办事。着力在改善治安环境下力气。真正让外来投资者“投资放心、工作舒心、生活安心”。
第四、突出招商引资,实现产业对接。**县在坚持国家产业政策,坚持投资强度和环保底线的前提下,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加强同沿海地区的合作,吸引更多的公司进驻**;鼓励企业在**实现完整产品的成形生产;鼓励企业加大投入,进料加工,自创品牌,推进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在**报检进出口,扩大进出口总额。
二、国际金融动荡对当地经济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使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趋向复杂。对此,本次调研我们十分关注国际金融动荡对当地经济特别是对产业转移方面的影响。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动荡对当地经济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有限,尚未完全显露,但滞后的波及影响到底如何?还有待继续观察。
——国际金融动荡对当地经济和产业转移的直接影响尚不明显。从我们参观**县的部分企业中,看到的是生产一派忙碌,感受的是企业老总对前景依然乐观。如日本金山川粉末制造公司是以有色金属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其负责人告诉我们,国际金融动荡使得有色金属产品价格下跌,对他们厂的影响是有利的。目前生产情况较好,订单也比较充裕。从与政府部门和企业负责人的座谈中,我们也感受到他们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信心很足、干劲很大。从**县前三季度经济发展数据中,很难看出国际金融动荡对当地经济和产业转移有什么直接影响:一是外贸出口仍在加速。前三季度,**出口总额增长17.3倍,增速比上半年加快700个百分点,比全国快1705个百分点。其中加工贸易完成进出口总额2576万美元,增长482%,比上半年加快172个百分点,占全市总量的78%。二是经济增长仍在提速。前三季度,全县经济增长13.8%,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加快6.6个和2.6个百分点。三是工业生产仍在加快。前三季度,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1.9%,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加快45个、12个百分点。四是投资消费稳中有快。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67亿元,增长57.8%,分别比一季度加快19.8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04亿元,增长22.2%,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加快4.4个和2.6个百分点。
——国际金融动荡对当地经济和产业转移的影响有所显露。通过仔细观察、深入调查和认真分析,虽然国际金融动荡对当地总体经济和产业转移没有什么大的冲击,但一些行业、一些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还是受到一定的影响。一是玩具制造业生产不足,从业人员明显锐减。**县满源玩具厂年初最高从业人员达300多人,9月份减少了200人,现在只有不到100人在维持生产;友祥玩具厂最高时也有80多人,现在只有36人左右。二是部分规模小的毛织企业开始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曾经生产繁忙的街边小企业、小作坊在寒秋中显得更加萧瑟,如**县曾辉毛织厂、宏强毛织厂9月份只有几个人在生产。三是对轧钢行业的影响比较大。据反映,当地生产的铁合金价格已从9000元/吨下降到5000元/吨。由于生产成本没有降低,而销售价格大幅下降,导致轧钢行业生产不景气。此外,招商引资规模和速度下降得比较明显。前三季度,**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同比下降203.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下降9.1%。
——国际金融动荡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也蕴含着很多机遇。在调研中,有些政府管理人员和企业负责人认为,全球金融动荡是危局中有机遇,寒秋中有暖意。首先,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面对金融危机,企业只有紧随着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动,适应全球产业升级的要求,加快技术更新,才能够继续生存,才能够不断壮大。同时,一些倒闭的小企业闲置下来的优势资源,对一些大企业也有一定吸引力,一些大企业通过收购或兼并那些处于半停产的企业,可以进一步增强和壮大自身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如毛织龙头企业丽宏国际针织有限公司将5家停厂半停厂的毛织企业视为自己的下属企业,直接发料给他们加工,这样既可以解决自己用工困难的问题,又为小企业节约了往返运输成本,二者互补双赢,成功避免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其次,我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空间,有利于加快全县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县的投资空间十分巨大,从全县近年来房屋出租价格的走势可以看出,居民对房产的需求较为迫切。同时,产业转移企业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也比较高,现在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的缺口比较大。再次,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从今年9月份全县金融机构报表情况来看,全县居民存款余额达24.2亿元,而贷款余额仅6.8亿,存贷差达17.4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达20.7亿元,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潜力非常巨大,加上国家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政策的鼓舞,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是很有希望的。
三、几点思考
世界性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是产业梯度转移发展的内在必然规律。同时,每一次世界经济的深刻调整都将伴随着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和产业大规模转移,引发全球产业空间布局和兼并重组。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承接产业转移是本世纪头20年必须抢抓的重要战略机遇,也是现阶段我省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不能因为全球金融动荡对外贸依存度小的地区影响小,而忽视甚至停止招商引资;而应该是积极应对,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和对外开放步伐。
(一)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
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生产要素短缺,造血功能不强,人员素质不高,要实现科学跨越发展,光依靠自身难以完成跨越式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还必须借助外力,加快招商引资,加大承接产业转移。省外广东清远,是一个值得我们借鉴的活生生的典型,该市紧紧把握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加快向外扩散转移,以及省委、省政府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山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等千载难逢的机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出台政策,提出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要突破口来抓,坚持“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理念,打好外资、民资两张牌,实行引进国外资本和引进国内资本相结合,把招商的重点放到吸纳承接珠江三角洲的转移产业为主上。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的力度。2003—2007年,全市共引进内外资项目2000余个,合同引资总额达到2000亿元以上,实际投资接近600亿元。该市经济在广东省由2002年的总量排第20位跃居2007年的第13位,在全省前移了7位,gdp增长连续4年居广东省第1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韶关、赣州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亦是如此。省内永州(**)也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尝到了甜头。据测算,2007年,永州市来自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实现增加值99.3亿元,占gdp比重的19.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3.1%,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其中**、宁远、道县成为新一轮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主要受益者;2007年,三地引进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4.4%、26.5%和26.2%。**以毛织为主的外向型加工贸易产业从无到有,已发展到430余家,从“**贫县”变“投资绿洲”。
(二)必须抢抓新一轮机遇,进一步有效和更大规模提高承接产业转移水平
当前,我省要抓好全球、特别是邻近的地区在全球金融动荡中进行产业重组和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强对接合作,力争在新一轮调整中,实现承接产业转移规模和速度的快速提升。一是继续大力解放思想,突出招商引资的核心作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招商引资能否有突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关键。全省上下要树立“全民招商”、“抓大不放小”、“立体招商”和“换位思考”的观念,不断解放思想,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在这方面,沿海地区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二是继续大力优化经济环境,进一步增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意识。欠发达地区搞招商引资,光有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优势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在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全省上下要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硬件方面,着力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的交通条件。沿海产业转移比较看重的基础设施是交通、物流,尤其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是决定转移的重要因素。在软件方面,要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不断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环境、法制环境和物流环境。三是继续大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签约项目落户率。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实现招商引资的破蛹化蝶,必须在招商引资方式和后期跟踪服务上有所突破。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地收集项目信息;组织重要力量,加强对世界经济和产业转移趋势的分析研究,追踪国内外著名企业的投资动向;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库,实行项目推介制度,定期对外公布重点招商项目名单,保证专业招商的活水源头。对全面招商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选择投资意向明确、信息质量较高的项目,组成专业的招商班子,制定完整的招商策略和方案,锁定目标,主动宣传,全程服务,实现专业招商与全面招商的有效对接。同时注重引资项目的后期管理与跟踪服务,对已签约合同项目要进行分类指导,跟踪调度,加强对已承诺资金的约束,保证资金的落实和项目的顺利实施。四是继续大力培养专业人才,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正从一般加工项目逐步向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延伸,从传统投资建厂逐步发展到技术转让和研发转移,客观上要求承接地具备较强的科技实力和充足的专业人才。要用优厚的待遇营造鲜明的导向,吸引优秀的人才到招商引资第一线;尤其是对外向型人才,要不拘一格,重奖重用。要努力提高招商人员的素质,注重人才的梯次培养和知识更新,在全市培养一支具有“招商基本技能、掌握投资政策、了解项目信息”的招商骨干队伍。
(三)选准产业转移对象,不断改善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承接产业转移,就像招“上门女婿”,人品很关键。招商引资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招商引资结构合理,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外资项目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项目比例大,就能保证先进技术源源不断地注入我省企业,改善企业的整体素质和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增强全省经济的竞争力。如果招商不严,招一些污染重、消耗高的企业,虽然求得一时的发展,但终究不会长久。因此,全省上下必须适时、灵活地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改善招商引资结构,引导资金向“瓶颈”产业和急待发展的产业倾斜,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倾斜;向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倾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我省在动漫、软件、太阳能光伏等信息产业,以及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等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主要依托长城信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48所、高斯贝尔以及长丰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骨干企业,精心筛选包装一批产业配套型项目,形成梯度分布、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相互配套的完整产业链。大力引进带动力强的产业。重点引进产业关联性强、带动力大的转移企业,积极引进催生配套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产业格局。同时,大力发展本地配套协作企业,提高产业专业配套水平。另外,我省可以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引导外资进入我省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实现错位发展。
从小就是天才 我的异界特种部队 宋末商贾第二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问题调研报告[推荐]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进一步加快沿海地区产业升级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战略需要。XX年初xx在安徽视察工作时指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系和协作”。在此宏观背景下,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构想,并获得国务院批准同意,这是我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
**是皖江城市带的重要城市之一,现在正处在加速追赶、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我市在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完善、综合实力提升等方面迎来的空前、重大机遇。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挖掘潜在的发展动能,认真剖析制约发展的现实因素,正确对待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加快示范区建设,使**经济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一、**建设示范区的战略意义
1、**在皖江城市带的地位
**市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9.5%,占沿江城市带23.5%;人口610万,占全省9.1%,占沿江城市带25.7%;XX年国内生产总值704.72亿元,占全省7.9%,占沿江城市带21.5%。《安徽省沿江城市群“xxx”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一轴双核三带”发展战略中,**又是安徽临江产业发展轴上的两大产业集聚核之一。**应该成为皖江城市带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皖江城市带发展及承接产业转移中是必须有所作为,也能够大有作为。
2、战略意义
国家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意义和作用在于: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形成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有利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断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有利于完善产业转移体制机制,为国家制定促进产业转移政策提供依据;有利于探索承接产业转移科学途径,为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示范。
**地处皖、鄂、赣三个中部省份交界,地理位置独特,可以发挥更大范围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效应;**市是皖江城市带人口最多,土地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域,壮大**经济,打造皖江城市带新的增长极,不仅是有效改变皖江城市带产业发展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现状,整体推动皖江城市带加速发展最为现实的措施。也是有效激发**市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更好地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重任的重大举措。
建设示范区不仅有利于**争取更多政策支持,为加快崛起提供政策保障;还能够通过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加速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条,拓展产业空间,壮大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更有利于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二、**建设示范区的优势
区位条件比较独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市东临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西接武汉等中西部重要城市,是沟通皖、鄂、赣三省并连接上海、武汉两大经济区的枢纽。随着近年来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公路、铁路、水运、空运、管道等快速、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南京至**城际铁路的开工建设,更成为连接长三角快速通道。
资源禀赋条件较好,生态环境优良。**地域广阔,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境内沿江滩涂、丘陵等可供产业发展的空间承载能力强;**文化底蕴深厚,人力资源充足,劳动力素质较高,且用工成本较低;**地貌类型多样,江湖广布,森林覆盖率高,环境容量较大。
岸线优势突出,开发潜力较大。**市拥有247公里长江岸线,条件优越、适于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一二级岸线73.3km,其中尚未开发的岸线所占比重达60%以上。**港是安徽省长江北岸唯一的深水良港和国家一类水运口岸,港口腹地资源丰富。优良的岸线和港口条件为发展大运量、大耗水的重化工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3、完善载体保障,打好“园区牌”。承接产业转移,园区是主战场。必须用更大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政务环境,把承接的平台做大做优做强,推动园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创新是园区发展的动力,也是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现实要求。必须加大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因地制宜大胆探索新的开发模式、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在领导班子配备、干部交流、分配制度等方面要实现新的突破。要有效防止园区体制向区外现行行政体制的回归现象,遵循精干、高效的原则,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一园多制”、“企业化经营”等不同办法,开发建设园区。要进一步提升园区的发展理念,从“工业集中区”向“产业集聚区”转变,着力打造园区发展的新优势。
4、创新体制机制,打好“环境牌”。**承接产业转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受到思想观念保守、发展环境不优等诸多制约,更面临着来自周边地区的竞争压力,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关键在于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的首发点在于真正解放思想。实践证明,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力度和崛起的速度。解放思想不能依赖于“改良式”的,而是需要“变革式”的。必须冷静地思考、客观地查摆,切实解决思想解放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够、与群众需要联系不够的问题。创新体制机制的着眼点在于有效接轨。一是要主动加强与发达地区的交流,勇于承认、敢于吸纳、善于借鉴,特别要借鉴长三角地区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形成的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升我们自身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法,大胆探索,大胆创新,使我们的体制机制更加接近于长三角,努力营造“宾至如归”的产业发展氛围和条件;二是主动了解掌握产业发展动态和需求,剖析自身的差距和问题,找准方向和对策;三是建立多层面的协调对话机制,协调利益分配,解决制度性障碍,促进共赢。创新体制机制的着力点在于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在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理顺产业发展思路、协调产业关系、吸引积蓄人才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关键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变管理为服务,破除自身有碍于产业发展壮大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和机械式工作方式,摒弃顽固的官本位意识、等级意识、唯权意识等等,创造性、灵活性地运用政策,才能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第四篇: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问题调研报告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进一步加快沿海地区产业升级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战略需要。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视察工作时指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
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系和协作”。在此宏观背景下,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构想,并获得国务院批准同意,这是我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
**是皖江城市带的重要城市之一,现在正处在加速追赶、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我市在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完善、综合实力提升等方面迎来的空前、重大机遇。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挖掘潜在的发展动能,认真剖析制约发展的现实因素,正确对待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加快示范区建设,使**经济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一、**建设示范区的战略意义
1、**在皖江城市带的地位
**市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9.5%,占沿江城市带23.5%;人口610万,占全省9.1%,占沿江城市带25.7%;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704.72亿元,占全省7.9%,占沿江城市带21.5%。《安徽省沿江城市群“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一轴双核三带”发展战略中,**又是安徽临江产业发展轴上的两大产业集聚核之一。**应该成为皖江城市带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皖江城市带发展及承接产业转移中是必须有所作为,也能够大有作为。
2、战略意义
国家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意义和作用在于: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形成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有利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断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有利于完善产业转移体制机制,为国家制定促进产业转移政策提供依据;有利于探索承接产业转移科学途径,为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示范。
**地处皖、鄂、赣三个中部省份交界,地理位置独特,可以发挥更大范围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效应;**市是皖江城市带人口最多,土地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域,壮大**经济,打造皖江城市带新的增长极,不仅是有效改变皖江城市带产业发展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现状,整体推动皖江城市带加速发展最为现实的措施。也是有效激发**市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更好地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重任的重大举措。
建设示范区不仅有利于**争取更多政策支持,为加快崛起提供政策保障;还能够通过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加速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条,拓展产业空间,壮大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更有利于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二、**建设示范区的优势
区位条件比较独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市东临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西接武汉等中西部重要城市,是沟通皖、鄂、赣三省并连接上海、武汉两大经济区的枢纽。随着近年来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公路、铁路、水运、空运、管道等快速、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南京至**城际铁路的开工建设,更成为连接长三角快速通道。
资源禀赋条件较好,生态环境优良。**地域广阔,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境内沿江滩涂、丘陵等可供产业发展的空间承载能力强;**文化底蕴深厚,人力资源充足,劳动力素质较高,且用工成本较低;**地貌类型多样,江湖广布,森林覆盖率高,环境容量较大。
岸线优势突出,开发潜力较大。**市拥有247公里长江岸线,条件优越、适于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一二级岸线73.3km,其中尚未开发的岸线所占比重达60%以上。**港是安徽省长江北岸唯一的深水良港和国家一类水运口岸,港口腹地资源丰富。优良的岸线和港口条件为发展大运量、大耗水的重化工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体系较为完备,特色优势逐步显现。**的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已形成以石油化工、机械装备与制造、轻纺、建材等产业为主,其他产业如:旅游、农副产品深加工、商贸物流等不断发展壮大的格局,这种格局形成了较为齐全的技术、人才储备,有利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承接产业转移。
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产业发展平台不断完善。“双百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68平方公里,城东新区和北部新城框架基本形成,县城和建制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开发区发展态势良好,全市拥有省级开发区11个,近期总体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84.6平方公里,远期总体规划面积近300平方公里。
区域合作日趋紧密,开放力
度不断加大。**是较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与国内各地区经济合作密切,尤其与长三角地区经贸往来密切,近两年从长三角地区引进资金近300亿元,占总量的比重超过60%。
三、面临的制约和挑战
应当看到,**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人均经济指标在全省相对落后,经济总体实力和中心城市带动能力不强;对外开
放程度不够高,市场体系不够完善,基础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大型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扩张速度不快,产业链尚未形成,领军作用不强;民营经济发展不足,产业水平和结构层次较低;各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产业布局分散,资源开发效率不高,产业空间集聚优势不够突出等。尤其是在在解放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等主观方面更有待进一步提高。
同时,我市承接产业转移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一是城市与区际竞争导致对产业发展要素的争夺、占领和控制将更趋激烈,对我市产业综合竞争力形成了新的挑战;二是环境容量和资源能源的约束矛盾将日益凸显,给我市产业发展将构成新的压力;三是国家产业与空间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对我市产业发展方式将提出新的要求。
四、建设示范区的几点思考
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点是“产业”,中心任务是“承接”,着力点是“园区”。必须从**实际出发,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加强前期争取、谋划工作,打好“政策牌”。示范区规划的功能布局和产业布局关系到沿江各城市中长期的发展方向,将对现有产业发展形成一定的调整和影响。我们必须抓住当前相关规划正在编制的关键期,努力将我们自己的发展思路纳入到国家、省层面的规划中。这样有利于我市有针对性的开展争取政策支持工作,承担更多的承接任务;超前谋划好符合发展方向的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确定发展的重点项目,有效避免和降低因产业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也有利于我市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政策造势,提高知名度,扩大承接产业转移的成效。真正做到一步领先、招招在前。
2、明确定向和定位,打好“产业牌”。
按照《**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纲要》的要求,调整和优化各区域的产业结构,整合产业发展资源,集中力量、加大投入,打造**自己的产业高地,凝聚**的产业“灵魂”。紧紧围绕加速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主导产业的目标,以更广阔的视野,深入研究国际及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产业资本向内地转移的类型与特点,深入分析我市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提出更具前瞻性、贴合性的承接产业方向,提高产业承接的有效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扶持、承接力度,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理念,切实转变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构建产业链开展招商,突出园区招商、项目招商和产业招商,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促进招商引资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3、完善载体保障,打好“园区牌”。承接产业转移,园区是主战场。必须用更大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政务环境,把承接的平台做大做优做强,推动园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创新是园区发展的动力,也是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现实要求。必须加大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因地制宜大胆探索新的开发模式、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在领导班子配备、干部交流、分配制度等方面要实现新的突破。要有效防止园区体制向区外现行行政体制的回归现象,遵循精干、高效的原则,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一园多制”、“企业化经营”等不同办法,开发建设园区。要进一步提升园区的发展理念,从“工业集中区”向“产业集聚区”转变,着力打造园区发展的新优势。
4、创新体制机制,打好“环境牌”。**承接产业转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受到思想观念保守、发展环境不优等诸多制约,更面临着来自周边地区的竞争压力,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关键在于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的首发点在于真正解放思想。实践证明,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力度和崛起的速度。解放思想不能依赖于“改良式”的,而是需要“变革式”的。必须冷静地思考、客观地查摆,切实解决思想解放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够、与群众需要联系不够的问题。创新体制机制的着眼点在于有效接轨。一是要主动加强与发达地区的交流,勇于承认、敢于吸纳、善于借鉴,特别要借鉴长三角地区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形成的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升我们自身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法,大胆探索,大胆创新,使我们的体制机制更加接近于长三角,努力营造“宾至如归”的产业发展氛围和条件;二是主动了解掌握产业发展动态和需求,剖析自身的差距和问题,找准方向和对策;三是建立多层面的协调对话机制,协调利益分配,解决制度性障碍,促进共赢。创新体制机制的着力点在于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在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理顺产业发展思路、协调产业关系、吸引积蓄人才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关键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变管理为服务,破除自身有碍于产业发展壮大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和机械式工作方式,摒弃顽固的官本位意识、等级意识、唯权意识等等,创造性、灵活性地运用政策,才能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第五篇: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调研报告
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调研报告
一、做法
在2月2日省召开的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后,芜湖市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截止目前,该市主要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狠抓《示范区规划》的宣传。该市把国务院正式批复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翻印成单行本,印发全市党政机关、开发区、工业园区以及相关企业,并邀请专家学者作辅导报告,让机关公务员、企业主了解、熟知《示范区规划》的内容;市属媒体开设专栏,分专题进行解读,让全社会知晓。二是着手编制《具体实施方案》。目前已完成初稿,正在征求各方意见,待市委、市政府审定后,于3月底前按期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三是分解了发展目标。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战略步骤,根据皖发[2010]3号文件确定的《示范区规划》2015年主要目标进行分解,细化落实到县区、开发区和有关市直部门。四是超前做好园区扩容升级前期准备工作。新年一上班,市委、市政府就开展县区工业园区集体调研,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督促各县区的工业园区超前做好转型升级论证、规划修编调整、申报材料起草、资料归档等前期准备工作,待国家政策许可在第一时间抢先申报。五是抓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120亿元的三安光电项目定于本月26日举行开工典礼,邀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参加,打响示范区建设第一炮。该项目分两期建设,首期投资60亿元,将在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光电产业化基地,并将建设全国一流的LED研发和试验中心。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全国第一、世界前列的LED外延片、芯片、研发和试验基地。
芜湖市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用足用活政策,先行先试,创新体制机制。试行土地集约节约使用管理的有效办法,探索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方式,建立适应转移企业发展需要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财税、金融、要素等方面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对外交通能力。重点推进芜湖长江二桥和芜雁高速等工程建设,完善区域高速公路网络;加快宁安城际铁路等四条铁路电气化改造,进一步强化华东铁路枢纽地位;加快芜申运河、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皖江航运中心。三是加快园区建设,提高承接能力。重点抓好辖区内现有园区的扩区升级,推进市级园区升格为省级、省级升格为国家级,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增强产业配套,提高集聚水平。四是加速自主创新,推进开放合作。重点是发挥财政资金的扛杆作用,加大企业的创新投入;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推进产权交易所建设,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推进皖江城市间的区域联动,建立与长三角城市间的合作双赢机制,努力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创新。五是加快保税港区建设。在沿江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芜湖保税港区和10平方公里的为保税港区服务的加工服务区。六是强化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工业和三产“双轮驱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资本、技术和人才。力争到2015年打造汽车、材料、光电三个千亿元产业,奇瑞、海螺两个千亿元企业,新兴铸管等三个500亿元和若干个百亿元企业,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二、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研究力度。《示范区规划》的出台,给皖江城市带“一轴双核两翼”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建议我市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示范区规划》文本的研究,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的工作联系,超前开展调研,为体制机制创新打好基础。
二是重点推进土地、金融制度创新。为突破“地根”、“银根”两大制约瓶颈,芜湖市突出抓金融服务创新和用地管理创新,大力引进域外银行,发展地方银行,成立风险投资公司、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开设典当行,致力完善市域金融体系;以土地整治为抓手,开展农村土地整治,以减少农业用地来增加城市用地。建议我市国土、金融等部门学习芜湖市的做法,有效解决发展用地问题,壮大政府融资平台,加大示范区建设的投入。
三是尽快确立工作推进机制。首要的是明确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参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做法,建议成立独立的工作机构,明确编制,配齐班子,选调专人,承担统筹协调示范区建设的职能;其次,要制定严格的考核奖惩措施,强化目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