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1(小编推荐)
浅析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四川警安职业学院 苏烈翠
浅析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
(苏烈翠四川警安职业学院)
摘要:高职院校教学档案是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高职院校教学水平、教学改革和实践的真实情况,为高校人才水平评估等提供原始资料,对学校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
主题: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
继国家教委、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几点意见([87]教办字016号)之后,2008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27号令),再次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定期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
教学档案是高职院校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文书、图纸、图表、照片、声像等不同载体的反映教学活动的历史记录。是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核心内容,要强化管理、落实责任,使教学档案真正全面反映高校的教学活动。
1、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教学档案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真实地记载着教学工作的内容、方法、途径和效果,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标志,是指导教学、促进教学、发展教育事业的依据,同时也是日后查证、研究和处理问题的原始证据。因此,教学档案管理一定要做到完整、准确、系统、规范,以便全面反映学校教学活动,以便为国家、社会提供利用。
2、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总是在投入资金、设备、人力,而比起招生、培训等部门,短期看不到任何收益,做得好看不到成绩,做得差似乎也不会影响学校发展,为此,领导的精力和时间更多地投入到其他部门中去,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学校档案工作没有受到重视,作为学校档案工作其中的教学档案管理,就更得不到重视了。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设有综合档案室,档案人员多为兼职,往住是利用集中的某一段时间处理各部门交上来的档案材料,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指导、监督教学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待
1/4
需要交档案资料时,教学部门再把成堆的资料往综合档案室抱,根本就没管有用没用或是完整与否,最后就形成了综合档案室保存了教学档案,但真要查资料时,往往是要找的没有,找到的不全,从而失去了保管的意义。
2.2工作人员档案意识淡薄、专业水平低。教学档案人员往往是其他专业技术岗位上的兼职人员,工作着眼点在于自身的专业工作。如系秘书,他更多的工作是做好本系的教学安排和常规管理及课堂教学工作,于他无从谈起什么档案意识,没有档案意识,势必导致在本系的教学档案管理中,工作没有前瞻性,没有整体布置,没有总体安排,有的甚至还没有执行能力。没有专业指导和学习,档案管理专业水平也非常低。档案意识淡薄、专业水平低的人员如何能做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
2.3教学档案本身的多、杂、散带来的管理难问题。教学档案来源有:教务处各科室、系部和教师个人,很分散,教学活动是复杂的过程,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件、资料不仅多,而且杂,如果把这些多、杂、散的资料收集齐全并区别保存价值,这本身难度就很大。
3、新形势加强教学档案管理的措施
高职院校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引导下,都走向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2008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高职院校开始了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评估70%的内容,集中在教学管理中,作为教学档案管理,应抓住这个契机,顺势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
3.1 领导重视、完善管理体制。
要做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必须要重视,要看到教学档案存在的长期价值,要把做好教学档案工作和其他教学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明确没有教学档案的原始记录,就不能反映教学成果,就不能向人才水平评估专家展示教学改革过程。形成以教学分管院长为组长的教学档案管理团队,明确教务处办公室为教学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部门,教务处各科室、各系部,分别设兼职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指导、收集、整理本部门教学档案,接受教务处办公室和学院档案室监督和指导。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和奖惩机制,对于没有完成教学档案收集或是收集不全面、整理不规范的部门,纳入年度考核,对于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纳入年度个人考评,对于优秀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
3.2综合档案室要加强业务指导和日常监督。综合档案室是学校档案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部门,除了掌握文书档案等基本类型档案的管理标准外,也要掌握教学档案管理标准,了
解学校教学管理活动,加强对教学部门档案管理的业务指导和日常监督。具体可从如下工作入手:
第一、建立完善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根据《档案法》、《高校档案管理办法》和地方档案主管部门规章,制定《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办法》、《教学档案归档范围》、《教学档案管理机构图》等文件,并组织贯彻执行。
第二、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档案管理培训。培训时间可长可短、培训方式可灵活多样。可由综合档案室人员对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水平培训,可请档案主管部门派人到校代为培训,也可选派部分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参加省、市档案部门的培训,对于参加了培训的人员,记录培训学时,作为以后在评职、定级的考核材料,可鼓励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参加档案管理系列职务评审,为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打下基础。
第三、综合档案室的业务指导可以通过现场指导、检查,会议总结,电话指导等多各方式进行。
综合档案室在教学档案管理过程中,一定要起到指导的作用,让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知道有人在监督他,并让其能得到业务水平等方面的提升,为他们一切有利的创造条件,做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
3.3做好平时立卷和整理工作。
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利用。利用的最基本要求就是档案资料要完整和有利用价值。由于教学档案多而杂,并又分散,做好平时的立卷和归档工作尤为关键。如:在教务处学籍科工作中,会形成大量学生学籍异动、基本信息更改、新生、在校生、毕业生名单等资料,如果不做好平时的收集和归档,等到每年六月才集中处理,会导致很多零散的但又非常重要的文件丢失,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有一个基本分类,如:学籍异动类,在校生学年注册、新生资料等,把工作中形成的文件,及时放在相应柜格中,文件较多时,可把办理完毕短时间不用的文件资料整理好,并写上附注说明,以免时间长了不知道主题。平时的立卷和整理工作,其实就是一个档案意识的形成过程,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保证教学档案管理的利用质量。
3.4积极开展开发利用工作。其实,档案工作不能引起重视的一个潜在原因是花了大力气做出来的档案没有用处,放进库房就束之高阁,再无人问津。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把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罢在首位,从而以目标导向带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其他各个环节,所有的收集、整理、鉴定等工作,都是为利用服务。传统的利用就是等人上门查阅资料,在信息化、数字化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档案人员更应该以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化、电子化平台,结合学校工作安排,适时编制各种文献或专题资料,主动向决策部门、管理部门提供利用。
3.5重视并实施档案数字化建设。传统的纸质档案正在慢慢被电子介质所代替,教学档案中,如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优秀教案、学生名册等,都是以电子介质存在,因为要用纸质的存档,使用人或是管理人员才会打印出来。以后真要查阅,也多是找相关人员查阅电子介质的档案,纸质档案有他的优势,保存时间长、直观,但也有缺陷,如不能编辑、查阅速度慢等,在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除做好普通介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外,也要重视电子档案的收集,有条件的单位,可实施档案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建设,对于开发利用档案,意义重大。
高职院校教学档案是学校发展中形成的宝贵原始材料。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机制作保障、要有一定档案管理水平的人员,才能做好此项工作,让教学档案真正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学校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档案局第27号令《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2008年8月20日
2、邱菊,从高校评估谈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陆晓萍.《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3、王英玮,专门档案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4、王亚敏.信息化下的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对策研究,中国档案,2009(5)
作者简介:苏烈翠,女,汉族,四川德阳人,大学本科,现供职于四川警安职业学院人事处,助教,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单位通讯地址: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大学路59号,邮编:618500
第二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研究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以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为依托,介绍了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的目的以及心理档案的具体内容,阐述了建立心理档案应遵循的几个原则,最后提出学校应积极将心理档案应用到学生的管理中来。
关键词:心理档案 管理 心理健康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其办学历史、办学传统、办学定位、学情现状等与省内其他普通院校相比,既有部分共同之处,也有许多自己的特色,所以各项学生管理工作也具有特有特点与方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目的
1.1 可以帮助学校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在学生入学时对学生进行统一的心理测试,通过测试将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征兆的时候,学校通过调阅心理档案就可以找出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心理疏导和团体辅导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1.2 可以填补学校对学生心理成长管理的空白。以前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很少对学生进行心理档案的管理,但是高校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对事物的认知以及人际关系的交往等方面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只有重视心理档案的管理,关注学生心理成长,出现问题及时和家长沟通,才能让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感受到关爱,在心理出现问题时得到正确的引导,在学生心理成长的管理方面也填补了一项空白。
1.3 可以系统跟踪和分析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心理测试以及心理档案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学生心理动态的变化,在适当的时机给予适当的沟通和关爱,既能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根据学生工作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整改和提高教育教学方法,建立适应学生心理成长的教学管理方法。系统的跟踪和分析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学生一起成长。
1.4 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状态。从学生个人而言,通过心理测试以及心理档案的建立,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可以通过找老师朋友谈心或者找心理咨询老师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等方式进行心理调整和矫治,同时通过心理测试也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在心理方面存在的潜能,适当的加以鼓励和开发,避免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正确的引导可以使学生阳光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既取得好的成绩,又能塑造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档案的内容设置
2.1 学生心理档案的基本信息资料。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中,首先需要整理和完善的是学生的基本信息资料,包括姓名、性别、专业、班级、民族、特长特点等;身体是否健全健康、以前是否有心理方面的问题等,以及学生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工作和经济收入等基本情况;还有学生在学校的成绩、奖惩、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等。
2.2 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认知能力。在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中,除需要包含学生的基本信息资料外,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认知能力的高低也要记录在心理档案中,这些内容与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状况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主要包括学生的个性和气质等特点,智力和语言能力以及数理推理方面的能力等。
2.3 心理健康状况。学生入学时对学生进行统一的心理测试,以便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以及心理障碍程度等都要存入心理档案中,以便以后查阅。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应遵循的原则
3.1 适度保密原则。学生的心理有很多内容会触及学生的隐私,因此在学生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过程中对有些内容应予以保密,特别是那些涉及妨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不许公开,在学生档案的使用过程中,无关人员不得随意查阅。
3.2 实事求是原则。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心理情况,正确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建立的心理档案必须能够如实地反映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在心理档案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建立合理的心理测评系统以及严格的操作规范,还有专业教师对测评结果给予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的中肯的评价。
3.3 发展性原则。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是和学生的学习档案同步管理的,所以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心理档案,在学生学习期间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应在心理档案中及时补充和完善。心理档案的应用
学生心理档案在应用过程中要有专人按照制定好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和保存。相关的管理人员要经过系统培训并按照规定获得相应资格,任何调档都需经过规范的程序。在尊重上述要求的前提下,最大化的发挥心理档案的作用,通过将心理档案应用到日常管理中来,我们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适时改进教学方式以便正确引导学生成长,在遇到心理问题时,通过心理疏导和团体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红.学生心理档案的建构及管理机制研究[J].兰台世界,2008(05).[2]黄光强,王琳.拓展训练改善从事电子商务人才的心理健康状况[J].电子商务,2009(08).[3]魏美莲.阅读疗法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03).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
廖宏军(1979-),男,河北保定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第三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廖
杰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滕州 277500)
摘要: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把教书和育人贯彻到思政课教学之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内涵
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是指思政课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运用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方法对所预设的目标的实现过程,并且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实效性高与低,取决于三个层面能否较好的满足:第一,让学生掌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第二,学生能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能得出较科学的结论。第三,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化为自己坚定的信念,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的理想信念。实效性体现了思政课教学的价值,离开实效性,思政课就丧失了其应有的功能,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就会大打折扣,最终会影响到合格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及分析
高职院校思政课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任,培养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随着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院校都在围绕怎样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而言,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好,学生不爱听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勤率很高,但往往是出于老师考勤的压力,课堂很安静,但往往是很多学生都在各忙各的,看书(与本专业无关),玩游戏,玩手机,打瞌睡等,形成了老师讲课与学生玩乐互不干涉的局面。为什么学生不爱听?这足以引起所有思政课教师包括教育管理者的反思。当前的思政课教学,不利于发挥思政课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作用,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社会方面。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实践技能知识的学习,轻人文社会知识的学习,认为只要学好专业技能知识,就能在将来的就业中取得一席之地,而人文社会知识似乎并不会影响自己的未来。不可否认,这种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确实给思政课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要在当下社会认知环境下发挥思政课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就必须改革思政课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企业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竞争的实质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竞争,这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应该看到,一些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存在重技能轻品德现象,这一方面与企业把员工招来可以马上上岗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生的技能的高低有量化的标准而道德品质却没有一整可操作的标准有关。这些现象的存在,让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偏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轻视思政课知识的学习。
(三)师资方面。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客观上导致思政课教学人员相对不足,且教学水平和能力有待进步提高。一方面,思政课理论性强,与现实结合密切,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有较宽的知识面,较高的理论水平,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另一方面,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师资无论在教师学历、学缘、职称、培训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的差距。还有的教师责任感不强,上课应付现象还时有发生等,这些都不利于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学生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普遍不高,知识基础薄弱,自控能力不高,思想觉悟有待提高。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到这里仅仅是为了习得一个谋生的手段,甚至有的只是一张文凭。学生普遍存在想学习又学不会、积极参与而能力不足、注重自我忽视群体等现象。另一方面,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无形中使一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把专业知识学好,就能找到好工作。功利意识强,为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带来一定的挑战。
(五)课堂教学方面。高职院校普遍建校时间不长,积累的经验还不足,特别是如何发挥思政课教学在高职教学中育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至今还在不断的探索。现在有的教师还是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从头讲到尾,教师的课堂教学主导性有余,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却得不到体现。有的教师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备课几年不变,一支粉笔一张黑板上到底,不论老师讲的多么富有激情,用词多么的恰当,都难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学习的积极性。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立足学生实际是培养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不二法门 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不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从根本上讲,脱离学生实际是根本原因。高职学生有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也不同于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动手能力强而理论基础薄弱,从这一特点出发,在思政课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加大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参观考察、假期调查、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四、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分析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把发挥学生主体意识贯穿于思政课教学的始终。
(一)教学理念。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解决的是思政课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很显然,高职院校思政课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的建设者。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体参与性。
(二)教学内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选取比较单一,以教材为本,课堂教学强调灌输,教师主宰整个课堂,学生参与度不高。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在教师的主导下最大化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学生的实际和专业的不同为准,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学方法。坚持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科学选择教学方法。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去,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手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将图片、视频、声音等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实践教学。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最终用来指导实践。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充分尊重人的认知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如志愿者服务、三下乡等活动,把平时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感受社会发展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提高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Z].教高[2006]16号.
第四篇:高职院校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高职院校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一、专业建设。我院申报新增设专业共计五个,其中建筑工程管理、计算机控制技术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为新增设专业,批复两个(前两个)。小学教育及学前教育作为重新向教育部备案的两个专业(材料与申报新增设专业相同)。应用系专业建设考察。
二、联合办学。同辽师、辽工、锦医等学校联合办学,拓宽办学渠道,探索新的联合办学模式。
三、申报“十一五”课题十二个(主持人分别为:)、辽宁省教育科研课题四个,其中包括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课题。同时加强院级课题建设。
四、申报精品教材一部。***编著的《新编应用写作》一书,向省教育厅申报精品教材,我院教学各个环节向精品建设迈进。
五、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学科)带头人及青年骨干教师考核。外聘教师力量增强,已经开始跨聘请教师(向渤海大学聘任物流专业教师,本学期外聘教师达35人之多),弥补专业教师不足。2006年省级以上师资培训共12人,市劳动局技能鉴定考评员申报20人。
六、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说课工作总结(附后)。六系一部均开展了德育说课,共44节。学院、教务处及系部领导、督导组人员、各系教师参与听课。各教学单位组织严密,形式得当,教师说课认真,听课踊跃,收到良好效果。
七、全国公共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违纪处理改革。我院多年承担全国公共英语及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工作,多年来,历次考试经常出现违纪现象,如何处理是一个问题,经院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了处理办法,对保证国家级考试起到规范作用。
八、加强毕业生成绩管理。
九、校外实习检查。实习管理近两年得到规范,在教务处的组织下,每学期各教学单位申报实习计划,期末进行实习总结,教务处、督导组经常到实习点儿进行检查督促。校外实习管理还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加强管理。
十、督导组听课。共127节,其中新进教师和青年教师68节,外聘教师15节,德育说课44节。
十一、省优秀课申报两门。《市场营销学》;《教育学》
十二、省示范专业申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申报省示范专业。
第五篇:高职院校《会计学》课程教学探讨专题
高职院校《会计学》课程教学探讨
秦跃虎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提要 《会计学》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深化会计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是当前迫切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围绕高职院校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案例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直接认识,以谈论分析方法来提高理解深度,以实践操作法来提高学生业务处理能力等措施。
关键词:高职课程教学探析
《会计学》在学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会计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如何?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等,都对专业后续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会计学》课程教学方法,以图获得有益的教学信息,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当前《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会计学课程重视不够,缺乏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一门课程,就要引起其兴趣,并将这种兴趣持续下去。在教学中很多老师会说:“会计很重要,以后你们自已开了公司可以知道自已每天花的钱用在哪个方面,获得了多少利润。”我们从这句话里就可以看出,为什么会计学包括基础会计学在内这些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却引不起很多学生的重视,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会计重要,但学生却会不以为然。这说明而我们在学生刚接触会计学课程的时候,未充分做好这项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工作,未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和学习的兴趣,为后期的各项工作埋下了隐患。
2、对具体会计核算业务的把握不到位。对刚开始会计专业学习的学生而言,要准确理解会计核算内涵,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一些具体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其难度较大。学生普遍存在会计科目的记忆不完整、会计科目运用准确性不高、会计科目借贷规则的理解不到位等问题。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应记入借方的科目被放在贷方,应记入贷方的科目记入了借方等现象。此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准确理解会计科目,导致会计科目运用错误的现象时有发生。
3、对会计业务流程的把握不全面。在《会计学》课程结构布局中,关于会计核算流程的讲解,通常放在后面的章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在讲解会计基础性概念及会计核算工具等内容之后,才涉及会计业务流程等内容的讲解。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章节内容在会计核算流程中的位置、作用等没有全面理解,导致思维混乱。许多学生以独立章节思路来理解各个知识点,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结构体系,没有提高理解的难度和深度,容易出现结构性逻辑混乱等现象。
二、提高《会计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1、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针对《会计学》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采用具有直观感觉优势的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进行案例教学法时,正确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案例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教师要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判断是否适合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讲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案例背景进行讲解,能提高理解的深度。如,有些教材在处理会计核算业务时,将增值税业务和营业税业务同时纳入教材,对学生的税法知识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税法背景进行简单讲解,能辨析税法差异,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另外,教师要及时更新案例内容,不断丰富教学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2、加强课堂实际操作和辨析,提高师生互动能力。实际操作对记忆的刺激作用较强,记忆效果也较明显。学生除了直接感知教学内容之外,对教学内容的实际操作流程等都有直观认识。在《会计学》课程中,关于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核算业务等内容,均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教学方式来实现。特别是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等内容,其可行性操作较强。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准确理解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的填写要素,理解其填写规则。对于填写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要素,能及时改错,印象较为深刻;对于操作流程规范等,能理解其顺序;对于填写错误等问题,能采取正确的会计方法给予更正等。由于课堂操作具有直观优点,因而学生的接受程度较高。此外,采用课堂讨论等方式,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进行课堂教学讨论时,要做好事前准备工作。要预先告知学生讨论的内容,要告知学生资料搜寻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保证课堂讨论质量。在具体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保证课堂讨论在合理范围之内展开,避免由于讨论内容的无约束性,导致内容偏离主体的现象,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梳理逻辑思路,为今后的讨论活动提供可借鉴资料。
3、强化教学的实践性。教学实践是《会计学》课程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如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委派中心和会计师事务所等)进行现场观摩,对会计环境形成感性认识,了解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和会计核算的处理程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多给合实际的案例进行教学,使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包括基础会计学在内的会计学科要尽量避免教学和实践相脱钩,减少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案例教学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教学完成后进行一次系统的实习培训,检验教学在果的掌握情况,并将此作为一项学分进行管理,加强学生对学习基础会计学的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是一个热门专业,学生人数较多。会计教育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会计人才的能力和整个会计工作质量。因此,探索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研究分析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不足,对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朱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探讨[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2]秦桂莲.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问题研究.中国职业教育网.[3]王慧.高职会计专业“岗、证、课融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10.22.简介 姓名:秦跃虎 出生年:1974 性别:男 出生地:河南平顶山
工作单位:河南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职务:讲师、会计师 研究方向: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高职课改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河南平顶山水库路3号,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邮编:46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