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育教学学习笔记

时间:2019-05-13 17:1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师德教育教学学习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师德教育教学学习笔记》。

第一篇:师德教育教学学习笔记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形势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明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知道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响应国家和社会的要求,积极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使命,我们应该牢记《规范》中有关教师教育教学的这些内容:

一、依法执教。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五、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六、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七、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八、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什么是教学案例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浅谈案例教学》)

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理查德 Richert, A.E)。

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上海教科院张肇丰)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分析、反思、总结。

教学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教学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是教学结果。

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

教学案例结构的基本要素

(1)背景: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

(2)主题:本案例的核心理念,想反映什么问题,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确定主题。

(3)案例问题:围绕着主题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能够阐述案例的主题,揭示各种困惑,链接有关理论,能够启发读者的讨论和反思。

(4)情境与细节描述:环绕主题,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剪裁情节,有针对性地描写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做到引人入胜。

(5)教学结果: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即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

(6)诠释与研究:多角度地解读和评析,回归到教学的基本层面。

(7)问题讨论:设计讨论作业单,供今后案例教学时其他教师讨论,开放而无终结。

教学案例的具体写法

教师课堂教学案例撰写结构多种多样,一般由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三个部分组成。

案例背景:一般简要介绍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情况,交代教学案例研究的方法与主题等。

一般内容不宜过长,有时可以是几句简要的引言,只要提纲挈领地说清楚就行。

案例描述:是案例的主要部分,主要是描述课堂教学活动的情景,即把课堂教学过程或其中的某一个片段像讲故事一样具体生动地描述出来。

具体的描述形式可以是一连串问答式的对话,也可以用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进行故事化叙述。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真实的经验、面对的问题,当然必要时也可以适当调整与改编,以更好地围绕主题并凸显问题的焦点。

案例分析:是教学案例的关键,主要是运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

可以是对描述的情景谈一些自己的思考或用理论进行阐释,也可以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教学案例的基本格式:

标题——导语——背景——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教学过程实录——分小标题)——反思与讨论——附录。

课堂教学案例具体撰写时 结构可以灵活多样

结构可以灵活多样,并非要千篇一律,一个模式,而是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



1、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



2、案例过程——案例反思。



3、课例——问题分析。



4、主题与背景——情景描述——问题讨论——诠释与研究。

教学案例的形成⑴前期准备:了解背景,理论准备。

⑵收集材料:课堂观察,调查选材。

⑶认真分析:联系理论,立意要新。

⑷撰写案例:撰写编辑,试用修改。

教学案例的特点:



1、典型性以小见大,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

2、生动性有场景、情节乃至“冲突”的描述。



3、启发性对教师的后续工作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

4、真实**件的真实再现,是教师的困惑、喜悦、问题的记录。

一般的教案和论文、教学实录、说课稿不是教学案例。

没有问题的案件、缺乏过程再现叙述的案

第二篇:师德教育学习笔记

 “师德建设”学习笔记

1.何为师德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一般认为,师德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有的学者认为,广义上的师德应该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教师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积累做一个合格公民应有的道德素质,即传统的育人;二是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进程中,更应注重传授那些无法用语言文学描述的隐性知识,并力求做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认为,无论是狭义上的师德,还是广义上的师德,师德都不仅仅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准则本身,而应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师德永远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创新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师德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2.新时期师德的新特征

第一,新时期的师德,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并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教师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这是时代对师德的要求,人民的共同愿望,具有明确的阶级性和政治性.第二,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剧增的时代,科技兴国,关键在教育.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提高国民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会创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研究教育规律,研究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教师要博学多闻,求真务实,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因此,师德具有发展性和开拓性.第三,新时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同志式的关系,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体现了师德的协调性和民主性.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质,既包括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3.目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讲,高校教师队伍学历层次高,知识视野广,思维活跃,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大多数教师都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承担着大量的工作.但由于社会重大变革的影响,教师的思想观念,利益结构,行为方式以及相应的心理状态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由于学校对教师思想道德教育有所放松,投入不够,对教师更是重业务轻修

养,出现了一些教师道德意识淡薄,思想行为偏离了师德原则和规范,具体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第一,敬业意识淡薄.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把教师工作仅仅当作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敬业精神不足.部分教师在从教过程中敷衍了事,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第二,精力投入不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趋利原则的影响,部分教师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人生理想趋向实际,崇尚个人主义,价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向实惠.有些教师视教学为副业,把大量精力用于社会兼职及一些商业性活动,无心钻研业务,备课不认真,教案缺乏新意,有些甚至连教案也不编写.第三,重业务轻道德.由于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注重教师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忽略了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的培训.例如,在职称,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评审中,一般只注重其科研,学历,很少把个人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方面的内容列入考核范畴,这无形中助长了教师重业务轻政治,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第四,育人意识淡化.在教育实践中,有个别教师满足于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闻不问;只注重传授知识,片面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没有把育人作为应尽的责任.由于一些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交流时间少,很难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因而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第五,示范作用欠缺.有些教师因自身缺乏师德修养,师表意识淡薄,难以起到表率作用.有的教师纪律观念差,上课迟到早退,随意调课;有的考试送“感情分”,“礼物分”;有的甚至将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带进课堂,不注意自己言论的导向性;有些教师重言传轻身教,在对学生“说教”时,自己却不能身体力行.以上这些问题,目前是高校师德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4.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师德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16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指出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的人,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首先,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由于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活生生的青少年,由于教师劳动的价值体现在开启心智和塑造人格,使其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联系着整个社会,联系着人类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就决定了师德的特殊性.其二,由于师德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达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标准,需要更加重视道德修养,努力以自己的道德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道德,以自

己完善的人格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人格,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师德具有明显的典范性.其三,践行师德又是一种自觉的意志行为,它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于教育劳动效果的长期性,迟效性,它要求教师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有长远的眼光面向未来,努力克服困难,深入细致地,持之以恒地做好教育工作,无私奉献,严于律已,为人师表.它依靠的是内心的信念,这就决定了师德具有自律性.5.师德建设的标准

关于师德建设的标准问题.按照师德建设问题提出的大背景和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现阶段倡导的师德建设主要目的是强化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和责任,使教师除了在学业上影响和引导学生以外,还要在做人方面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也就是说,师德建设的标准不是教师个人的自我完善程度,而是教师具体地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作工作的状况.当然,没有教师完善的个人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就不可能有对学生积极健康的影响,两者之间不能分割地看待.但是对于一项需要进行比较分析的工作而言,师德判断的标准直接影响着判断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又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工作.师德建设没有最高的终极标准,因为个人的品德修养和学识增长是无限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加强也是没有尽头的.但是师德有最低的底线,那就是公民道德水平和教师的基本行为规范.在高校,如果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师德建设的标准,那么,就应该将如何促使教师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作为师德建设工作的重点.现实中,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并非是一种模式,有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是严而有度的老师;像母亲一样有耐心的老师;有宽容心的老师;热爱学生的帅哥老师;温柔的美女老师;风趣幽默的老师;充满爱心的老师;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的老师;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应该鼓励教师在最基本的教师道德规范之内,充分展示自己教书育人的才能,作有个性,有魅力的教师,这才是师德建设工作的努力方向,也是正确的标准把握方向.教师个人文化和道德的培养也应该以此为轴心而展开.6.师德建设的范围

关于师德建设的范围问题.师德建设工作针对什么人而进行 是专指一线从事各种课程教学的教师,还是高校中所有肩负培养学生任务的工作人员 这个问题明确与否,关系到师德建设工作具体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方式问题.从《实施意见》看,师德建设的目标被确定为:“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工作新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由此可见,师德建设是针对高校全体工作人员的.应该包括:一线教师;学生工作者;行政管理者;后勤服务者等等.但是,从具体的师德建设要求和评价体系看,似乎师德建设工作仅仅针对一线教师.师德建设工作不应该仅仅是一线教师承担的责任,而应该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这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师德建设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一线教师由于直接面对学生应该是这一系统工程中最关键的一环.不同的岗位应该有不同的师德建设要求,同时,也应该有相应的考核评价目标和具体做法.这样才能体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原则.7.教师必须遵循的师德规范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对待人生的根本出发点,对待事业的基本态度,体现了教师群体的共同意志,是教师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动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它是整个师德体系的灵魂,是师德建设的方向,是师德的最高准则.“遵循规律,为人师表”, 是教师提高教育能力的原则和方法.教师要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要通过自己的榜样,模范,表率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施之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师德意识的实践化过程,是师德活动的体现,是最重要的行为准则.“严谨治学,探求创新,”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人文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关系学等教育科学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热爱关心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行为准则.“热爱关心学生”是真挚的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现了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体现了教师的独立人格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就是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这不仅是教师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也是必须遵守的教育法规.总之,师德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是直接的,持续的,甚至是终生的;师德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影响是深远的.加强师德建设要以学校思想文化阵地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活动的载体,以思想教育为重点,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显著成效.我系的师德建设对保持和发扬老师爱岗敬业的优良传统,树立新时期的教师形象,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学生,提高 >'>

温馨提示:如果这篇“师德建设”学习笔记文档不完整,请从下面的下载地址下载到您的电脑浏览全文。

第三篇:师德教育笔记

时间:

(一)团结协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 现代教育担任培育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任务,这一伟大而艰巨的教育工程不是哪一位教师所能独立完成的,它需要各专业学科教师、思想品德课教师、班主任老师和少先队、共青团及各行政管理人员在内的全体教职员工的通力合作。特别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和技能,一个教师即便是知识再渊博,他也只能完成其教学的一部分,而不可能是全部。只有全体教师团结一致,相互协作,形成集体的智慧和教育的合力,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接班人和新型劳动者。可见,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是实现教

育目标的关键所在。

时间:

(二)团结协作是教师人格的必

备要素

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培育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繁荣学术、弘扬科学、教书育人的神圣而光荣的任务,起着开启发智、哺育人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正是教师承担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以及社会对教师的特殊要求,使得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修养成品德高尚、智力和才能优秀的人,具有完美的人格特征。这种完美的人格形象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为学生模仿、效法的的楷模和榜样。教师的这种人格是由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行素质、优秀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突出的能力素质等构成的。而团结同事、互相协作正是教师高尚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能力等素质的综合表现。俗话说:“大度集群朋”,教师之间只有在相互尊重、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团结协作的基础上去展开自己的从教活动,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同事关系,才能化艾怨为理解、信任,变文人相轻为文相亲,改心存芥蒂为相互支持。时间:

(三)团结协作是提高教师自身

能力的有效途径

团结协作不仅有利于教师群体形成合力,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一名教师,仅凭一腔热情来教书育人是不够的,或拥有一个文凭,甚至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而缺少教育经验是难以取得成就的。必须加强与同事间的教书和育人的交流,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地提高自己,才能进入优秀教师的行列之中。反之,一个教师如果缺乏谦述诚恳的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态度,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品质,仅靠井底青蛙的视力,单个人去闯、去拼,很难做出成绩,更难提高自身的能力。

时间:

(四)团结协作是形成良好校

风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校风是办好学校的精神力量,它能对全校师生员工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作用,并能长久地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就会如沐春风般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个性品质;教师在这样的氛围中,更能发挥聪明才智,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教育质量。而良好校风的形成离不开教师团结协作精神,因为教师集体的风气是构成校风的主体,只有团结协作的教师集体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生集体,才有形成良好校风的基础。这里说的教师集体的风气,其核心是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氛围。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团结协作、共同发展,人际关系必然和谐,教师集体的风气必然正,学校的校风也必然好。反之,教师间如果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就会出风头,拉帮派、闹矛盾、闹纠纷、人际关系紧张,不可能形成良

好的校园风气。

时间:

(五)团结协作有利于学生良

好品质的形成

由于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具有突出的向师性特征,大学生们也很尊重、崇拜德才兼备的好教师。教师们具有大度集群朋、团结友爱、协作的优秀品质,使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特别是当前的在校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主体,他们在智力、才能等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又存在家庭生活空间与心理空间的狭小,在很大程序上促成他们的“自我专注”,使得他们处理人际关系及利益关系的能力较差,合作意识不强等。进入学校后,他们把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也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作

用。

时间:. 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时间: 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时间: 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时间: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时间: 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作为教师,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作为学生, 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时间: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前半句我们说并不尽然,后半句却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学生有着天然的向师性,特别是小学生,把教师的言行奉为准则和标准,据好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开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闭口就是“这是老师叫我们做的”。在孩子眼中,我们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我们的一言一行就成了孩子效仿的对象。记得有一次,看到我班中的一个小朋友在学跳绳,只见他弯曲着双腿,很夸张地把腿抬得高高的,左蹦一下,右跳一下,却又一个也跳不过去,当时,我就乐了,不禁脱口而出:“赵聪,你跳绳怎么像蛤蟆一样呀?”过了几天,一个课间休息时间,我在批改作业,赵聪连蹦带跳地来到我身边,得意洋洋地说:“来老师,我会跳绳了,一次就跳了10多个。”我连忙表扬了他,可没想到他接下来的一句话让我大吃一惊:“来老师,李佳凯还不会跳,跳起来像蛤蟆一样!”说着,就咯咯咯地笑了起来。我的心着实咯噔了一下,没想到我无意中的这么一句话语却在孩子心中留下那么深的阴影,而且现学现卖,马上用来形容别的小朋友,这真的让我始料未及。看来,教师的言行尽管只出现微小的偏离,但在眼睛像“录象机”、耳朵像“录音机”、脑子像“电子计算机”的孩子面前,就会成倍地放大,并加以迅速地模仿。看来,我们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这样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时间: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说到热爱学生,我们哪个老师不想让每个孩子好起来,我们教师辛勤劳动,满腔热情地把自己的所知所解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用自己的心血精心哺育下一代,希望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后并不企求给自己个人带来什么好处,这种爱难道不是一种无私的爱吗?可遗憾的是,在原来学校一次年级组的书面调查时,我们测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老师最喜欢班中哪个小朋友,请把他的名字写在纸上,结果有好几个班级都不约而同地写了班中成绩最好的小朋友的名字,我们班还算可以,有10来个小朋友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或写上了一个我字。面对这样一种调查结果,我们教师都不禁愕然,我们明明对孩子们是一视同仁,可大部分的孩子为什么却没有感受到我们的这种爱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对这些孩子平时赞赏不够多,也可能当这些孩子犯错时,我们教师总是以发泄心中的愤慨为目的,缺乏与孩子交流、沟通的诚意,无意中已伤了孩子的自尊。记得在有一次,接了一个五年级,在眼保健操时扣分了,我倒也没怎样,就在班里强调了一下,没想到第二天又扣分了,在查清是由于一个男生睁了一下眼睛后,我就让这个男生站起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把他批了一顿,一直批到自己面红耳赤,那个男孩子泪流满面为止。结果第二天,男孩子给了我一张纸条——来老师,昨天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我骂了一顿,我觉得我们之间已产生了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你在这头,我在那头,永远、永远都不能成为朋友!虽然事后问明原因是眼睛发痛才睁了一下,而且及时向孩子赔礼道歉,但孩子的这几句话始终像烙印一样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多少年过去了,它时时鞭策着我,热爱学生就意味着尊重学生,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要认真考虑自己对孩子的每一意见,每一做法,无论如何都不能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

我觉得热爱学生还意味着热爱一切学生,尤其爱后进生,能容纳他们的天真,能容纳他们的错误,这种爱才是博大而深沉的!但反思自己的言行,觉得真的很难做到。我们班中的杨加仑,几年也难得一遇的调皮捣蛋生,几乎每天都要惹事生非,谈起他,无论是我还是任课老师,都是头痛之极!可在7.4这一天,我在关北面的窗户时,被杨加仑看到了,只见他从大卡车的窗户里钻出了大半个身子,兴奋地挥动着小手,大声喊着“来老师再见,来老师再见”时,一阵感动涌上心头,这么批评他,可孩子就那么天真,那么宽宏大量,不光对我既往不咎,还那么热情,于是我暗下决心,下学期要偏爱这些孩子,多表扬,多给他们戴一些高帽子,少批评,即使批评也尽量不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让爱的暖流也能流进在他们的心田。希望在下次调查时,这些孩子会毫不犹豫地说,老师最喜欢我!

时间: 缓解压力,苦中寻乐

记得刚毕业的那年,由于环境宽松,教学上也没有太高要求,所以那一阵子特别喜欢当老师,虽然一年级包班,但感受较多的却是孩子们带给我的快乐!清楚记得一年级第一次排队,我喊着全体立正,向前看齐。可好多孩子似乎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依然我行我素。于是,我就解释了一下,向前看齐就是眼睛看着前面一个小朋友的后脑袋,这时,马上有小朋友举手发言:“来老师,我前面一个小朋友没有后脑袋!”这些工作中的小插曲常常成为我和同事饭后的开心话题。但随着教师这个职业社会地位的提升,我们日益受到外界的关注,来自家长,来自社会的压力日渐趋增,所以现在当教师感受较多的却是压力,把教学当作是一种幸福、快乐不是一点也没感受到,而是感受颇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感受!其实我们都曾有过幸福的时刻,当教了几年的班级将要不教,孩子们在班队课中流着眼泪与你述说心里话时;当孩子们犯了错误后,手捧鲜花集体向你道歉时;当曾经教过的孩子一起约好到你家里搞聚餐时,我们不也曾感动过,幸福过,快乐过吗?所以我觉得压力既然存在,也无须多加抱怨,苦中寻乐,调整自己的心态,去追求一种教学的新境界。

有人说我们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有人说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我们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有人说我们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想我们没有这么伟大,我们不过是铺路人,是桥梁,是灯塔而已!教书育人,不误人子弟;以身作则,维护自己的声誉;关爱学生,感受孩子的一片真情,忙忙碌碌,寻找人生的一种乐趣!我想,我们不过是如此而已!

时间: 立师德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性。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简称“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时间: 正师风

所谓师风,即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以阶段性职业行为禁行规定为底线。我们要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来要求自己。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好的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在我看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告诫教师:一是即使只当了一天的教师,对学生也要负责任。既然为“父”,就要遵循“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二是当学生有了成绩或成了气候,不要借“父”名抬高自己或去借学生的“光”。三是当学生犯了错,应主动承担起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责任。做到了这三条,才是理解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真正的含义。

时间: 强师能

学高为师,学是师之骨。我们常问: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我认为,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高师能的人,具体是:

1.终身学习的楷模。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终身学习者不是一个盲目的学习者,知识传播渠道和信息量的剧增,使教师受到来自四面八方信息的“狂轰滥炸”。一个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具有批判性和选择力,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

2.学习技巧的传授者和学习障碍的诊断者。在未来的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方面,不是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进而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自学的习惯。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地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并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时间:

第四篇:师德学习笔记

师德学习笔记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崇高品德和坚定行动,是提高民族素质、培育民族精力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体系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教育心理学表明,任何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在于教者能否善于发现。许多造诣差的学生智力并不差,他们爱劳动,乐于助人,会办事,会玩耍,动手能力强等。但是他们这些能力的发展容易受到束缚。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所谓“差生”的精力压力更大,由于被老师和同窗瞧不起,他们的心理上带有创伤,其个性不仅得不到一定的发展,而且还会被扭曲,变形,形成不必要的心理误区而导致人格的残缺。

一个人要提高,必须有一个自我确定的过程。“差生”心理上尤其需要自我确定。笔者曾接触过这样一名学生:因为造诣差,她宁可背半旧的破书包,骑一辆她母亲的破旧自行车。她的想法很简略:造诣差,这是应当受到的待遇,不起眼最好。

称一个学生为“差生”,实际上就是在无形中给了学生一个否定性评价,教师经常使用否定性评价,也就使得学生也用一种否定性评价来评价自我,如“我的智商低,天生不是学习的料儿”、“反正我怎么也学不好,破罐破摔算了”等等。学生的态度、行动也可能在这种否定的自我感受支配下而永远陷于消极状况的泥坑,不能自拔。

关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最佳学习方法,交流个人学习心得,广交天下朋友!让我们相会在这块土壤上,为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畅谈我们的思想吧!--新作网

称一个学生为“差生”,折射出了教师心理上对这些学生的不器重、不尊敬;表现在教育行动上则是偏爱造诣差的学生,疏忽造诣差的学生,这和公平公平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无意是背道而驰的,是与教师的职业道德格格不入的。

其实,改变一个造诣差的学生更能反映一个教师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这也是体现职业道德程度高低的试金石。培育出高素质的学生,固然能体现教育的成功,但若能改变所谓“差生”,使他们在各方面提高明显,甚至赶超前列,更能体现教师的功力。

师德内容、师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时期的变化而吐故纳新教学片中重点提到了“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依法执教的问题”,这是时期对师德实践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教师尊敬学生的独立人格,已不仅仅是道德的要求,而是法律的要求。惩罚学生最要不得,而且也是违法行动。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时期,他们的自尊心、好奇心、独立意识、模仿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欲望都较强。但是他们涉世不深,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差,做出一些令人费解并造成不良影响的事情是很难免的。细心剖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案例,其中有学生相互之间因误解引起的争吵,有因对某学科不感兴趣而被迫放弃,有因对某个老师不满而故意作难,有因心理紧张造成的失误,有因个性倔强引起的是非,有因自控能力不强而发生的不适当的发泄行动,还有无意犯错。应当针对不同窗生的不同问题,积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关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最佳学习方法,交流个人学习心得,广交天下朋友!让我们相会在这块土壤上,为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畅谈我们的思想吧!--新作网

一方面,不要求全斥责,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要抓住一点过错就横加责备。即使对问题较多的学生也要耐烦疏导努力辅助,绝不可算陈年旧帐,那种做法只会更加降低学生改正缺陷的勇气与信念,其成果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不能习惯性地给有行动过失的学生戴“帽子”。从另一方面看,学生调皮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潜在的求知欲、创新精力和发明能力,如果不去了解,不加剖析,一气之下采用简略粗暴的方式,只能是事与愿违,向负面效应发展。教育实践证明,师德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要符合时期的要求,就必须淘汰一些旧的东西,增加新的内容。献身教育,重在实践师德。怎样看待学生,怎样教育学生,怎样当好教师,这一课题是涉及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问题,不可不加以审思而慎行。

师德重要从教师的人格特点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德特点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照的道德规范和行动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崇高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操行、乃至行动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

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点的直接体现。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殊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制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举动上为学生做出榜样。具体地说——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学生崇高的人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力,“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德,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就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所说,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但是,症结还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品质。学生对老师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榜样也。”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照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照校纪校规,以榜样行动为学生做出榜样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念,在学法的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求精力文明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期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榜样。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

第五篇:师德学习笔记

合涧二中师德学习笔记

师德是教师的良心,当一个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使思想达到一定境界时,一切都变成了自然的行为。如何使教师达到一种自我成长的意识?我们从师德中寻找到了力量——教育教学反思!《师道建设》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记录本,人手一册。反思本启用之际,我们把其承载的意义和内涵进行了充分的诠释。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教育学刊》编审郭永福先生百忙中为我们这本反思手册撰写了序言,其中有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教师身负重担,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真正担负起如此重任,教师必须终身成长。”每每打开这本小册子,记录下每日的反思日志、每周的反思周记„„无声的熏陶不断强化了师德的力量。教师每日要“十问”,警醒着我们;我们身边优秀的杏坛札记、教育故事启迪着我们;“感动建设十大人物”的事迹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丰富的“师德建设教育教学反思文化内涵”在每日一见中成为真正有效的“师德长跑”,使教师从一点一滴的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最可可喜的是教师从反思意识的悄然变化,到反思行为的日渐形成。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反思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反思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反思有利于增强教师的道德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师道建设》教育教学反思分为:日反思、周反思、月反思、学期反思、学年反思等。我们的反思不是速成的,更不能提前加班、或事后添补,而是踏踏实实、真真实实、扎扎实实的去做去写。反思实际上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认识水平和工作态度。具体要求是:

1.反思日志:每天对自己当下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形成一句完整的话,用最工整、最美观的字写在反思日志上。

2.反思周记:每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具体问题或教学中或者班级管理中的难点、热点、创新点、艺术点进行反思,用最工整的字、最美的语言结构形成一段话,写在反思周记上。

3.反思心得:每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反思,通过过程描述,发现规律,形成感悟,上升为理论,用一篇短文的形式准确地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成为自己的生命探索、精神成长、职业进步的路径。

4.反思论文:把自己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反思、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所产生的教师专业实践艺术用文章的形式总结提炼形成教育规律,丰富教育人生。

5.反思收获:总结自己一学年来的智慧反思,用心寻找自己形成的职业实践好习惯以及教育规律、教学方法的创新等品牌特色性的工作,以文字、证书、照片、集册等形式展示出来。提升教育智慧,丰富教育人生。

师德队伍的形成是一个学习、反思、规范、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如何带领教师队伍达到一种驶上快车道的高位运行的路径?我们从师德中寻找到了路径——师德建设,且行且思!

有了“敞开门”的理念,教师在开放的、尊重的心态下更能彰显主人翁的精神,于是,作为管理者就能倾听到真实的声音,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才能真正把事办到教师的心里去。教师办公环境的改善,教师笔记本的配备,学校环境的升级改造,书香特色的着力打造等如此务实的谏言献策是何等的金贵。当管理者千方百计地去解决了这些问题时,又是多么的幸福!有了“敞开门”的理念,学生更乐于亲近你,我们的教育何尝不是需要这种宽容、亲切、尊重、舒展、优雅、从容的环境呢?阅览室的开放,春游的愿望、班额过大急需分班的现状等如此朴素的愿望是何等的真实,当我们逐渐解决了这些问题时,孩子们乐了,家长们笑了,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有了“敞开门”的理念,家长更加理解,支持我们,如火如荼的家校共育活动感动着我们,也幸福着每个孩子,温暖着每个家庭。

“敞开门”呈现的是一种开放的理念,表现的是一种尊重的心态,将涌进无尽的幸福。

这篇切身的感受源自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是通过反思平台让我记录下来,通过“且行且思”反思沙龙,让老师了解了我所关注的,我所思考的,我所希望的。同样,每位教师的思想在这个平台都得以传播,“且行且思”沙龙,让我们的思想活跃起来,让团队的力量壮大起来。“育人德为先,教书德为本”,师德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建设一支业务精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一直是我校不懈追求的目标。在市区教育局部门的关怀指导下,根据师德建设“六步工作法”的运行模式,我们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明确了我校师德建设的目标、方向、载体、考核办法等,把师德建设与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化成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有机结合起来,保障了师德建设在促进教育教学科学发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建构学校文化体系,新时期师德力量的源头。立足学校实际,回顾学校发展历史,提炼学校精神,丰富学校内涵,明晰发展目标,描绘发展愿景,是我们建构学校文化体系的根本宗旨。为此,我们通过专家诊断、教师座谈、学生调查、家长问卷等多个途径有广度、有深度提炼、梳理、建构,形成“智雅”学校文化核心理念系统,成为指导今后一时期内学校发展的纲领。

营造温馨幸福家园,新起点教师幸福的根本。“为学生的智慧人生奠基,为教师的幸福人生添彩”是我们的办学宗旨。工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让教师的幸福指数攀升。“青蓝工程”让新教师快速找到家的感觉,“退休教师纪念册”让老教师充分体验到教育事业的光荣与幸福,“师德讲坛”让师德精神传承发扬,“感动建设十大人物”的评选、表彰让德楷模的效应产生最大化,“年轻妈妈座谈会”上赠送《发现母亲》让年轻妈妈更加从容,“最受欢迎十大教师”让师生家长全员参与为的是树立开放办学的视野„„ 当教师以阳光、幸福、从容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面对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师德自然会在细节中产生更大、更持久的力量。

回顾师德建设的路上我们所共同走过的足迹,我们很欣慰,因为坚实的步伐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师德建设所产生的力量。我们坚信,以此次全国新时期师德建设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认真贯彻会议精神,不断提升我校教师的师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增强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使命感。

一、爱心是师德之魂

老师对学生的爱,简称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夸美纽斯说:“学校没有爱,就好像水磨里没有水。”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超过亲子之爱,因为这种爱包含着责任感受和使命感。”(于漪语)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涵盖着生活的、学习的、道德品质的、思想行为的等各个方面,是博爱;可以说社会上的任何不正之风,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灵魂的玷污。这种爱又是神圣的、真挚的,它不是简单的一次投入,终身见效的,而是复杂的、诚挚的感情,是真爱;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在其著作的扉页上写道:“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二、人格是师德之基

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可见,为人师者,人格之重要。笔者认为,人格是师德之基石。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老师是一个学校最重要的师表,任何章程,任何教学方法,不论被设计得多么完美,都不能替代人格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那么,什么是人格呢?林崇德教授认为,可作两种解释:一是心理学里的个性,主要指气质和性格;二是社会学里的品格。前者指个体差异,诸如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态度、积极的兴趣、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格等,这些因素在不同老师的身上的不同组合,使老师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又是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在教师身上的内在表现,它反映在为人处事的道德风尚上,体现在教学风格中,表现在德育的环境里。

古今中外,教师以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爱戴的例子不胜枚举。孔夫子仙逝,他的学生子章等人在其墓旁结庐守孝三年。明代的左光斗,以其刚正不阿、勇斗奸佞的高度责任感影响了学生史可法,后来,史可法能够坚持抗清,殉国扬州。现代的名师,如章太炎以其刚正的性格、严格的治学精神、良好的品质影响了他的学生黄侃,又如蔡元培、鲁迅、胡适、陶行知、徐特立,都有以其高度的责任感影响了众多学子,使他们成为栋梁之材。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据说是一位塌肩凸肚、凹眼瘪嘴的重量级丑星。可是,“形相恶,而心术善,无害为郡君子。”他的学生柏拉图深深地爱着这位敬业乐业、谦逊好学而又幽默诙谐的导师,他自己的好多作品以老师的名义发表。孔夫子云:“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教师的品行、教师的言谈举止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往往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意义。这也是身教胜于言教的最佳诠释。

三、学识是师德之资

人的知识涵养影响着他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识;教师虽然不是科学家,但是,优秀的教师势必会以科学家的精神启迪人们崇尚科学,学习文化。没有学识,误人子弟,枉为人师,还有什么职业道德可谈呢?如果一个教师在学识方面还落后于他的学生,那么他怎么教?怎么教也对不起“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光荣称号。

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置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草芥为之舟。”古人尚且懂得深厚的功底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何况我们今天的教育还特别关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因此就更需要教师具备渊博的学识,北大四宝之一的陈寅恪先生在作教授时曾宣布“别人讲的我不讲,书上有的我不讲,自己讲过的也不讲,我讲我自己没讲过的”。知识渊博、学术的精益求精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岂不是人师之楷模吗?复旦大学陆谷孙教授被评为校园十杰,得益于他的学术水平和他先进的教学理念,他说“一堂课可以让学生大笑三次”,试想,能让学生大笑,那必然是渊博的知识、丰趣的语言、教学机制等的结晶。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赢得学生的心,培养优秀的人才,这不就是高尚的职业道德的表现吗?宋代的理学家程颐程颢两兄弟,知识渊博、精思善辩、闳中肆外、纵横捭阖,学生听课如坐春风中,更有杨时程门立雪,怎不让人心仪?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需有一桶水。我认为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这一桶水应该是能进能出、常满常新的活水。在这桶水里,不仅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应谙熟能用自己的一桶水去激活学生的一碗水。所以教师不仅要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还应广泛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当然,不是说教师必须是全才,但是琴棋书画、体育运动、网络知识、科技发展都应略知些须。兴趣广泛、具有某方面爱好特长的老师,更能让学生亲近,而且这爱好特长又能促进教师去激活学生的一碗水,其实兴趣、爱好、特长本身就是一种高雅的美。

献出自己的爱心,铸造自己的人格,丰富自己的学识,让师德之花越开越绚丽多彩。

下载师德教育教学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师德教育教学学习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师德学习笔记(大全)

    师德学习笔记时间:2014年3月28日地点:本教研室内容: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依法执教,廉洁从教2、注重礼仪,遵守公德3、尊重家长,团结协作4、热爱学生,严谨治学5、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师德师风教育学习笔记---1

    师德师风教育学习笔记 ------马鞍岭中心小学教师 陶艳华 师德师风教育学习笔记1 学习内容:《教育法》 摘抄内容: 一、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二......

    师德师风学习笔记

    师德教育学习笔记1 内容:教育法 摘抄内容: 一、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二、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

    教师师德学习笔记

    教师师德学习笔记范文 教师师德学习笔记范文一 摘要: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

    师德师风学习笔记

    师德师风学习笔记 通过今天的师德师风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所肩负的重任,认识到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通过此次学校组织师德师风教育学习,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思想指导下......

    师德师风学习笔记

    师德师风学习笔记 时间:2017年3月11日学习内容:师德师风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师德师风学习笔记[合集]

    师德师风学习心德体会 禾秋小学 郭大田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师德师风学习笔记

    师德师风学习笔记(转载) 22小时前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