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设备检修、消缺报告及管理人员到场规定(试行)》

时间:2019-05-13 17:4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设备检修、消缺报告及管理人员到场规定(试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设备检修、消缺报告及管理人员到场规定(试行)》》。

第一篇:《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设备检修、消缺报告及管理人员到场规定(试行)》

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

设备检修、消缺报告及管理人员到场规定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国电华北公司设备检修、消缺管理,提高检修和消缺工作效率,加强生产现场全过程控制,确保生产信息及时、准确上报,保障安全生产和机组稳定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直属及控股各发电企业(以下简称“各企业”)。

第二章设备检修、消缺报告

第三条 各企业计划检修、临修、节日检修、机组备用、机组非计划停运、机组非计划降出力运行、主要辅机设备故障等,均应按本规定上报相关信息。构成一类障碍及以上事故时,应按照《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事故调查规程》的规定同时上报国电华北公司安生部。

第四条 各企业应明确责任,由专人负责,做好信息上报工作,报送数据和资料应及时、准确、完整,不得弄虚作假,禁止瞒报、迟报。

第五条 计划检修应严格按照集团公司批复的工期计划

实施。同时,各企业应在每月1日上报本企业下月机组检修计划,待华北公司安生部批准后,方可向电网调度正式申请检修。

第六条 计划检修开工前7天,企业应向集团公司安生部和国电华北公司安生部分别提交开工报告,对检修工期、特殊项目、资金计划、检修准备等情况进行说明。A、B级检修竣工7天内,企业应进行初步总结并报华北公司安生部。A级检修竣工45天内、B级检修竣工30天内应上报正式检修总结(格式参照《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设备检修管理办法》)。

第七条 各企业发生机组非计划停运、非计划降出力运行时,应立即上报国电华北公司安生部值班值长,并用电话或传真向国电华北公司安生部负责人报告。在48小时内,企业应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要求,将事件经过、原因分析、处置方案和责任追究情况上报国电华北公司安生部,责任追究应落实到人。处置方案如牵涉重大技术问题,还应单独进行详细汇报。

第八条 给水泵、凝结水泵、循环泵、送风机、引风机、一次风机、排粉机、磨煤机、空气预热器、增压风机、脱硫循环泵等主要辅机设备发生故障,需退出运行(或备用)24小时以上时,企业应用传真形式向国电华北公司安生部报告(造成机组非计划停运或非计划降出力的按第七条执行)。在问题处理后,上报详细分析和处理结果。

第九条 各企业接到电网调度下达的机组停备命令后,应立即上报国电华北公司值班值长。机组临修、节日检修,应在开工前报国电华北公司值班值长。

第三章管理人员到场规定

第十条 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在生产现场进行以下工作或出现下列情况时必须到场:

(一)机组面临强迫停运;

(二)处理一类设备缺陷;

(三)A、B、C级检修后机组整体启动;

(四)检修中进行汽轮机吊缸、扣缸、转子起吊;发电机抽装转子;主变吊芯;

(五)重要节日及政治保电期间220KV、110KV母线投停倒换及其它重大电气操作。

第十一条 运行副总工程师、检修副总工程师、生技部(设备部)主任、安监部主任,在生产现场进行以下工作或出现下列情况时必须到场:

(一)机组面临强迫停运或非计划降出力;

(二)处理一类、二类设备缺陷

(三)机组A—D级检修修后启动;

(四)汽轮机超速试验、锅炉超压试验及其它重要试验;

(五)检修副总工程师、生技部(设备部)主任,在汽

轮机吊缸、扣缸、转子起吊;发电机抽装转子;主变吊芯以及其它A、B级检修重要节点时必须到场。

第十二条 发电部(运行部)主任及相关专业主管,在生产现场进行以下工作或出现下列情况时必须到场:

(一)机组面临强迫停运或非计划降出力;

(二)处理一类、二类设备缺陷

(三)机组A—D级检修修前停运及修后启动;

(四)汽轮机超速试验、机组甩负荷试验、调速系统试验、发电机耐压试验、变压器冲击试验,锅炉水压试验、动力场试验、锅炉安全门试验、机组保护及联锁试验等;

(五)发电机组重要运行操作;

第十三条 检修部主任及相关专业主管,在生产现场进行以下工作或出现下列情况时必须到场:

(一)机组面临强迫停运或非计划降出力;

(二)处理一类、二类设备缺陷;

(三)机组A—D级检修修后启动;

(四)汽轮机超速试验、调速系统试验、发电机耐压试验、变压器冲击试验,锅炉水压试验、动力场试验、锅炉漏风试验、锅炉安全门试验、机组保护及联锁试验等;

(五)检修中进行汽轮机吊缸、扣缸、转子起吊;发电机抽装转子;主变吊芯以及其它机组检修重要节点工作。

第十四条 其他管理人员到场规定,由各企业根据实际

情况自行制定。

第四章管理人员到场职责

第十五条 管理人员到场后,应按照本企业岗位职责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担负起应有责任,发挥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作用,解决现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检修运行人员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现场工作任务,在现场工作结束前不得擅自离开现场。

第十六条 管理人员到场后,应确保生产现场运行操作或检修作业的组织措施、安全措施、技术措施得到落实,《安规》、《运规》及其它规程制度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对“两票”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十七条 管理人员到场后,应确认生产现场工作人员具备检修作业或运行操作的资格,作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三违”现象随时进行纠正和考核,对影响人身和设备安全的隐患及时制止。

第十八条 管理人员到场后,应根据实际情况,仔细分析现场工作存在的危险点和薄弱点,提出针对性意见,完善各项安全措施,做好事故预想和防范措施,切实履行管理人员职责,有效降低作业风险。

第十九条 对检修和消缺工作,管理人员到场后应根据

现场情况及时调配人力物力,协调解决检修消缺中遇到的困难,组织制定合理的检修消缺方案,严格控制检修消缺质量和进度,防止缺陷进一步扩大,避免对机组造成更大影响。

第二十条 对于设备频发缺陷,相关管理人员应在现场组织检修、运行人员共同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缺陷再次发生。

第五章检查和考核

第二十一条 国电华北公司安生部负责对各企业检修消缺信息上报和管理人员到场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本规定的企业进行通报和考核,对瞒报或弄虚作假的企业,将加重考核力度。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制订,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修订和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发电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标准(试行)

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 发电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标准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发电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管理方针。按照“关口前移、闭环控制”的原则,实行技术管理责任制。

第二条 生产技术管理是发电企业生产设备安全、经济、环保、可靠运转的重要基础。为规范和加强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属发电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理顺管理体制,结合点检定修、运行集控及项目管理的体制,特制订本生产技术管理标准。

第三条 发电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应当贯穿整个生产流程的全过程,公司所属发电企业在发电设备设计、选型、安装、调试、验收、运行、检修、更新、报废等各个阶段均应执行本标准,使各项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准备、实施、分析、验收、总结等各个步骤更科学、有效、规范且具有可追溯性。

第四条 各单位应根据本标准要求制订和发布本企业的有关基础管理、设备管理、运行技术管理和检修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不断探索更新,认真归纳总结,使之不断完善,逐步使其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做到技术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以适应和促进生产技术的进

-2-步和发展。

第五条 发电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应采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积极推行EAM、MIS、点检系统等管理系统,资料共享,提高效率。

第六条 严格执行上级单位技术监督、电力设备可靠性等各项管理规定,完善技术监督、可靠性分析等生产技术管理体系。

第七条 发电企业应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每年进行重大危险源定级评估。制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并按规定进行演练。

第八条 发电企业应制定安全性评价、节能评价、环保评价、技术监督评价等滚动规划,健全完善工作体系、制度,按期按规定进行评价,并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注重实效,以保证机组设备安全、环保、经济、可靠运行。

第九条 发电企业应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成本管理暂行办法》、《国电华北公司生产费用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加强生产费用管理,规范生产费用统计分析工作,实行好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促进企业节支创效。

第二章 生产技术基础管理

第十条 发电企业生产技术基础管理工作应包括以下几

-3-个方面:技术标准和规程管理、台帐资料管理、技术培训管理、生产信息管理等。生产技术管理资料管理遵循以电子版为主,印刷版为辅的原则。

第十一条 技术标准和规程管理

(一)发电企业的技术管理部门应收集国家、行业和上级主管单位颁发的有关标准、规程、导则、规定、制度、反事故措施和管理办法,分专业定期交资料室归档保存,并及时更新、完善,保证资料室存有最新管理标准。并加强文档资料电子化管理,便于相关人员查阅。

(二)发电企业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制本企业的标准、规程、规定、制度或实施细则等,并经主管领导签字后生效,发布执行。

(三)当设备、系统、逻辑发生更改或异动时,应及时办理异动手续。

(四)发电企业至少每两年修订一次本企业制定的规程、规定、标准、制度和实施细则。

第十二条 台帐资料管理

(一)发电企业应制订本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档案管理制度》,技术档案形成厂、部门、班组三级管理体系,明确档案管理的职责及分工、档案的形成、积累、管理和开发利用要求。档案按照《电力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规则》及《国有企业文件材料归档办法》进行管理。

(二)企业在新建扩建、运行检修、技术管理、设备改造、科技攻关、物资供应等方面形成的文件材料,均应按期

-4-归档。主要包括有关规划、设计、制造、安装、验收、调试、运行和检修工作的各种文件资料;主辅设备、机具、仪器的图纸和技术文件;在质量管理、技术引进、更新改造和标准、计量、监督、环保、科技攻关和科技情报管理中形成的技术文件资料等。

(三)设备更新改造、机组检修、设备系统重大试验等应在项目完成后一个月内将有关图纸、说明书、试验报告、总结等整理归档。技术资料的正本存入档案室,副本由专业保存。

(四)各专业应建立的台帐和资料主要包括: 1.通用部分

(1)职能部门、车间(分场)有关生产设备管理技术资料档案的总目录;

(2)执行的本企业生产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明细表;(3)主辅机振动监督报告;

(4)机组检修计划、设备治理计划、更改工程计划、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科技项目计划、节能项目计划、环保项目计划、技术监督工作计划等;

(5)厂家说明书和设备图纸;

(6)设备检修规程、运行规程、专业系统图;(7)设备台帐(即设备清册,含设备名称、规范、参数、及重大变更等);

(8)电站压力容器登记簿、压力容器检查检验记录;(9)热力设备及管道支吊架变形检查及调整记录;

-5-(10)管路与承压部件金属材质检查、寿命评估、老化治理记录(包括各疏水管弯头等易冲刷部位材质检查及测厚记录);

(11)设备检修技术记录(即检修台帐);

(12)设备分析(含缺陷统计分析、专题分析和月度专业分析)报告;

(13)专业技术工作总结;(14)专业检验、试验、化验报告;(15)设备异动通知单;

(16)机组检修策划、管理、验收资料,冷、热态验收报告,检修总结;

(17)需监督运行的设备、部件的详细记录及监督的技术措施;

(18)更改工程、重大非标项目的技术方案、施工方案、总结报告;

(19)设备未消二、三类缺陷记录及消缺计划;(20)机组一、二类障碍及事故分析报告;(21)备品备件清册;

(22)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评级报告;(23)重大危险源评级报告;

(24)建构筑物检测分析记录、基础沉降记录。2.锅炉专业

(1)锅炉受热面及承压部件超温超压记录、泄漏记录、原因分析及防范技术措施;

-6-(2)锅炉检查记录,受热面管子腐蚀、蠕胀、变形、磨损、过热等缺陷及处理情况;

(3)承压部件金属、化学检验报告,割管检查记录、割管金属性能试验报告、水冷壁结垢量和年沉积率分析报告;

(4)安全门定期检验校对记录和排汽试验记录;(5)空预器的腐蚀、堵灰、磨损及漏风记录;(6)磨煤机出力试验报告;

(7)除尘器修后空载试验报告及除尘效率报告;(8)输灰管线运行维护记录;

(9)储灰场大坝自然沉降定期检验记录、基准点、观测点、坡面、坝前积水、坝体检查等记录;

(10)脱硫系统运行维护记录。(11)脱硝系统运行维护记录。(12)脱汞系统运行维护记录。3.汽(燃气)机专业

(1)机组调节系统静态试验或仿真试验和超速、甩负荷试验报告;

(2)转子叶片频率测试报告;(3)机组阀门关闭时间测试报告;(4)凝汽器、加热器泄漏及堵管记录;

(5)机组大轴晃度、轴位移、各轴承及轴振动测试记录及异常分析报告;

(6)机组正常起动过程中的波德图和实测轴系临界转

-7-速值;

(7)正常情况下盘车电流值及电流摆动值记录;(8)历次停机惰走曲线记录及与典型工况下的惰走曲线对比分析;

(9)停机机组本体金属温度下降曲线及温度记录;(10)典型工况起动曲线和停机曲线;(11)DEH功能说明及操作手册;(12)机组试验档案;(13)机组事故档案;

(14)转子技术档案(转子原始资料,包括制造厂提供的转子原始缺陷和材料特性;历次转子检修检查资料;机组主要运行数据、运行累计时间、主要运行方式、冷热态起停次数、起停过程中的温度、压力、负荷变化率、超温超压运行次数和每次时间及累计时间、主要事故情况的原因和处理。);

(15)缸体、转子、螺栓等部件金属检查报告,螺栓伸长检测记录;

(16)承压部件金属、化学检验报告。4.电气一次专业

(1)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报告;(2)电气设备定期预防性试验报告;

(3)发电机护环和转子锻件的金属检验报告;(4)发电机定子绝缘监测记录;

(5)电气设备红外监测记录及定期分析报告;

-8-(6)电气设备外绝缘爬距资料;

(7)升压站所属污区等级、盐密、灰密值实测记录;(8)接地网接地电阻测试及开挖检查记录;(9)生产区域避雷设施检查记录。5.电气二次专业

(1)励磁回路绝缘监视装臵的测试记录;

(2)继电保护和自动装臵的定期检验记录报告、设备调试报告;

(3)继电保护(包括故障录波器)月度动作统计和分析报告;

(4)蓄电池的充电记录、核对性放电记录、定期测试记录;

(5)充电装臵的定期检验记录;

(6)直流系统绝缘监察装臵定期检验记录;(7)直流系统电压监察装臵的定期检验记录;(8)励磁调节器定期检验报告;(9)最新保护定值表。6.热控专业

(1)热工联锁保护装臵定期试验记录,联锁保护投退审批情况记录;

(2)自动调节装臵投入时间统计记录、定期试验记录、调节品质统计记录及动、静态参数修改记录;

(3)主要仪表定期校验记录;(4)事故顺序记录仪定期试验记录;

-9-(5)DCS系统抗射频干扰能力测试记录;

(6)DCS测点接入率统计记录、完好率统计记录及定期试验记录;

(7)DCS供电系统定期切换试验记录;(8)DCS接地系统定期测试接地电阻记录;(9)DCS时钟定期校准记录;

(10)DCS系统主要模件、主要控制器、通讯网络冗余、定期切换试验记录;

(11)DCS环境温度、湿度、灰尘定期测试记录;(12)DCS(含工程师站、操作员站、历史站、CRT、LCD、机柜等设备)滤网定期清洁更换记录;

(13)DCS工程师站使用记录;(14)最新保护定值表。7.化学专业

(1)化学监测日报、月报、季报和总结;(2)化学仪表校验记录;

(3)水质全分析记录,油质分析记录;(4)燃煤、燃油分析记录;

(5)氢气纯度、湿度检测分析记录;(6)锅炉烟气检测分析报告;(7)进厂化学药剂质量检查记录;

(8)脱硫废水、工业废水处理及外排废水分析记录;(9)停用设备保养措施及实施情况记录。8.燃料专业

-10-(1)接卸煤设备、报警装臵、自动保护、闭锁装臵试验记录;

(2)铁路调车信号、通信和闭锁装臵试验记录;(3)煤场及输煤系统等生产环境煤尘检测记录;(4)油泵房内可燃气体测试记录;

(5)贮油罐本体及基础情况检查记录,贮油罐安全附件试验记录;

(6)油区防雷设施及防静电设施检查记录、接地电阻测试报告;

(7)燃油存量及盘点记录;

(8)煤场存煤煤种、煤质、煤量等记录及每次盘点记录;

(9)燃煤的掺配管理制度。第十三条 技术培训管理

(一)发电企业要建立健全“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机制,制定本企业《生产人员培训管理制度》,实现生产人员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企业技术培训应建立健全厂、部门、班组三级培训网络,明确各级培训人员的职责及权限。

(三)按编制企业生产培训规划及培训计划,经主管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对运行人员进行仿真机培训是必须项目。

(四)从事运行、点检、特殊工种等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五)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技术、技能竞赛,以竞赛促培训,努力提高生产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

第十四条 生产信息管理

(一)发电企业应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手段,不断完善MIS、SIS、EAM、绩效管理、耗差管理、生产任务等管理系统,不断提高生产指标、技术监督、缺陷管理、可靠性管理、计量管理、检修管理、物资备件管理、能耗分析等的管理水平。

(二)发电企业应设立专门机构对DCS等生产控制系统进行监管,确保安全可靠。企业的MIS等管理网络只能从DCS等生产控制系统中提取必要数据,严禁向DCS等生产控制系统传输数据,且必须按相关规定采取设臵防火墙等可靠的隔离手段,严防病毒从MIS传入DCS等生产控制系统。

第三章 设备管理

第十五条 发电企业设备管理应推行点检定修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以强化设备寿命管理为主线,以全过程管理工作为基础,以落实各级人员责任制为核心,建立健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使设备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备分工(责任制)、设备定期检测分析、设备检修、设备缺陷、设备维保周期(有效期)、设备润滑、设备异动、反事故技术措施、设备更新改造、备品备件、技术监督、设备可靠性、技术进步及科技项目等管理。

-12-第十六条 设备分工(责任制)管理

(一)发电企业应制订《设备分工管理规定》,落实设备管理责任制,做到全部设备(系统)都有责任部门、责任人。设备部(生技部)、车间、班组应参照本企业《设备分工管理规定》制订本单位设备分工管理办法,做到台台设备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并随人员的变更及时变更。

(二)《设备分工管理规定》应根据设备专业属性、功能和明显的现场界面划分,并应考虑设备管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一般情况下宜将专业属性和功能上不可分离的最小单元的设备归属一个单位管理,最大限度地从管理上避免责任不清、推诿扯皮。

(三)外包给其它单位负责运行、维护、检修的设备及系统,发电企业应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和设备管理责任人,严禁以包代管。

第十七条 设备点检分析管理

(一)发电企业应明确点检人员是设备管理责任人,制定设备检查周期、检查项目、检查标准、检查方法等,对每台设备进行跟踪检测,并做好记录和统计分析,掌握设备劣化趋势,控制设备健康状态。积极开展精密点检、状态检测技术和诊断分析技术的研究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应用。

(二)发电企业应开展设备异常分析工作,制订本企业《设备异常管理标准》,根据点检结果做出趋势分析,对出现的异常,由点检人员负责分析并编写《异常分析报告》,-13-其内容应包括异常现象描述、异常原因分析、可能引起的后果及应采取的对策等。对不安全现象早发现、早准备、早处理,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设备管理部门每月组织检修、运行专业人员进行设备分析,结合设备缺陷分析、主要异常分析、运行定期分析、设备检测统计分析(振动、红外测温、油质等)及技术监督发现的问题,分专业对设备状态进行评价,明确下一阶段的点检重点、消缺重点和工作重点。

第十八条 设备缺陷管理

(一)发电企业应制定本单位《设备缺陷管理实施细则》,明确缺陷分类及各类缺陷处理时限的要求。对重大缺陷、需要降负荷、停机处理的缺陷,要及时向公司安全生产部和调度局汇报并提出消缺申请。

(二)要定期对缺陷发生情况分别按缺陷类别、发生原因分专业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消除情况和遗留缺陷进行汇总,对重大缺陷和频发缺陷要进行专题分析并制订解决办法。

(三)对于短期内不能消除的缺陷,应制订消缺的技术组织措施,落实方案、备件、材料,具备条件时及时消除,各专业应在批准的消缺时间内对本专业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或维护。

(四)设备缺陷从填报、确认、消除、验收到终结实行计算机系统全过程管理。

第十九条 设备维保周期(有效期)管理

(一)发电企业应按技术监督规程、计量法规、锅炉压力容器监察检验规程等要求,对高温高压部件、仪器、仪表、压力容器、电气绝缘等严格按周期进行定检或校验;对使用中会发生劣化、磨损、腐蚀、疲劳、剥落、老化、性能退化等的设备或部件,应根据其设计寿命等因素,实施有效期管理,按周期对其进行检查、检修或更换。

(二)定修周期应按以下几个因素确定:上级颁发的有关规程、规定和相关标准;制造厂提供的设计技术资料;检修工艺规程以及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程度和备用容量;设备状况、实际运行条件以及同类型设备检修维护经验等。

(三)对纳入维保周期(有效期)管理的设备或部件,应建立台帐,标明设备或部件的检查、检修周期,记录上次检查、检修时间、内容,结合机组检修计划、运行状况等安排下次维保。

(四)当设备、部件、材料或运行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修订维保校验周期。

第二十条 设备润滑管理

(一)发电企业应对所有润滑设备进行分类,依据标准、规程、厂家说明书及运行方式制订《设备润滑管理制度》,明确设备名称、加油部位、加油方式、加油种类、加油标准、换油周期和责任分工。当润滑油种类发生变化时,应经企业主管部门批准。

(二)需用专用设备加油或检修时一次性加油的设备一般由设备维护人员负责完成,并对加油情况做好记录。

(三)设备管理人员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二十一条 设备异动管理

(一)发电企业应制订《设备及系统异动管理制度》,明确异动申请和审批程序、异动单内容填写、异动执行和验收、异动单归档等要求。以下范围均应纳入《设备及系统异动管理制度》的管理范畴:

1.检修或改造引起设备规范、运行方式的变动; 2.管路系统、阀门、支吊架的变动; 3.电缆的变动;

4.热工电气设备、线路、原理、功能、软件逻辑及定值的变动。

(二)设备异动应由相关单位填写设备异动申请单,向设备异动相关管理部门申报,经设备管理部门审核并按程序报副总工程师及以上生产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与电网运行方式有关的异动需经电网主管部门批准。

(三)设备异动单应标明设备异动原因、异动前后设备及系统状况,并附图说明。

(四)设备异动完成后,设备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进行验收,异动单经验收签证完毕及时归档,并及时修订设备台帐、记录、检修作业文件包、系统图、接线图、逻辑图等资料,修改备品配件图纸和储备量,对新增设备进行分工;凡设备异动构成固定资产变动时,应办理固定资产增加(报废)手续,并报财务主管部门备案。

(五)异动设备投入运行前应由运行管理部门向运行

-16-人员进行交底,修改和增补异动后设备的编号、命名和标志、标识,必要时制定专门运行措施或修改相应的规程、制度、图纸,并事先组织运行人员学习和考试。

(六)发电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有关单位对设备异动单进行整理并修订相应的图纸、资料和规程、规范,修订周期一般不超过二年。

第二十二条 反事故技术措施管理

(一)发电企业应制订《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管理制度》,明确反措编制的责任分工、立项依据和审批程序、项目的实施和验收、统计检查和评价总结等要求。

(二)发电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反措项目计划的编制和管理,要根据《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重大事故预防措施》及电力生产的各种事故案例分析、上级部门下发的各种文件要求,结合生产设备存在的问题,依据安全性评价、技术监督、运行分析、设备诊断分析等情况,经过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讨论,制订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经批准后,企业应以正式文件下发各部门,落实方案、完成时间和责任人。计划的编制工作一般应在大小修、更改计划制定前完成。

(三)设备管理部门在编制生产费用计划时,应保证反措项目的资金落实。

(四)各执行单位应把当月应执行的反措计划项目列入当月的工作计划中去,以保证计划的完成进度。计划项目完成后,项目责任单位组织进行项目验收。对重大反措项目,应由企业主管领导组织相关部门,会同项目责任部门进行竣

-17-工验收。

(五)发电企业设备管理部门每月应定期进行反措项目完成情况检查,统计计划完成率,对不能按计划完成的项目及时进行分析、协调处理,保证计划的全面落实。每季、年应对反措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

(六)企业本反措计划表和上反措计划完成情况统计分析报告(重大反措项目应有专题报告),应于每年的1月底前报公司安全生产部。对于当年确实不能完成的项目要提前上报申请,经批准后可跨转到下一实施。

第二十三条 设备更新改造项目管理

(一)发电企业应根据公司相关技术改造项目管理规定,结合具体情况编制本企业《设备更新改造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二)发电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应结合本企业设备运行状况、运行年限、设备技术水平、国家环保能耗及产业政策要求,按《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生产型资本性支出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在每年9月1日前完成本企业更新改造项目计划和三年滚动规划的组织编制,并报送公司安全生产部审核。更新改造项目要优先安排影响设备安全、电网安全、环境保护、经济运行的项目。

(三)更新改造项目立项前应按规定编制《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主要技术方案、所需费用和效益分析,经报主管部门批准并落实资金后方可实施。

(四)更新改造项目的实施采用项目管理制,严格执行招投标管理、项目开工、竣工报告等各项制度,实施工程全过程管理,必要时实行项目监理制,加强项目质量验收,保证施工质量和改造效果。

(五)更新改造项目完工后应按《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的要求,对技术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办理固定资产变动手续,报财务主管部门。

(六)更新改造项目完成后应做好项目实施后的效果跟踪、工程验收、总结和项目后评估工作,并及时(一般不超过一个月)编写《项目完工报告》。内容包括:项目概况、计划费用、实际发生费用(超出计划应有详细原因说明)、验收情况及遗留问题、安全经济效益评价分析等。重点及以上项目的竣工报告应报公司安全生产部和集团公司项目主管部门。

(七)对于更新改造项目的实施情况,各单位应于12月底前,编写项目工作总结,内容包括项目完成进度、质量、资金使用情况及效果等,报公司安全生产部。

第二十四条 备品备件管理

(一)发电企业应制订本企业《备品备件管理规定》,明确管理要求和职责分工,使备品备件从订货到验收、入库、保管、领用、报废的各个环节均实行规范化管理。

(二)发电企业应依据本企业或同类设备的其他企业经验以及市场规律制订本企业《生产用备品备件清册》和《事故备品备件清册》,标明备品备件品种、规格、型号、用途、-19-图号、在装量、应备量、库存量等。应备量的确定要做到既不影响安全生产又不过多积压资金,备品备件消耗后要及时补充。设备系统经过更新改造或重大修理后,要及时修订备品备件清册。

(三)发电企业必须推行网上采购系统,实行供应商准入制度,严格审查生产(经营)单位的资质、能力、业绩、信誉等,把好第一道关。对于有明确入网规定的物资,必须选用有《进网许可证》的产品。

(四)发电企业应加强备品备件的到货验收工作,合金部件应进行光谱复检,热工和电气类设备、仪表、测量元件使用前应进行试验或校验。

(五)事故备品应做到帐、卡、物相符。事故备品领用须经分管生产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批准。库存事故备品应按保管规程,定期进行保管保养、试验,做到质量合格、无损伤、变质。

第二十五条 技术监督管理

(一)发电企业要贯彻落实国家、行业、上级主管单位有关技术监督管理政策、规程、标准、制度、技术措施等规定,制定本企业的技术监督管理工作标准及实施细则,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技术责任制,按照依法监督、分级管理的原则,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对企业电力生产和建设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技术监督管理。技术监督工作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为依据,以计量为手段,建立质量、标准、计量三位一体的技术监督体系。

(二)发电企业要成立技术监督领导小组,由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任组长,领导本企业的技术监督管理工作。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并设技术监督管理专责工程师,技术监督专责人员应参加岗位培训并取得岗位资格证书。要建立技术监督三级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项技术监督网络,明确各级技术监督人员责任分工和监督范围要求,按规定定期开展活动。

(三)发电企业应制定技术档案管理规范,建立健全各种技术监督工作档案、规程、制度、资料、报告。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及技术改造等电力建设和生产全过程的技术监督原始档案和技术资料,应做好归档保管,并确保其完整性和连续性。被监设备应有:技术规范、技术指标和检测周期,相应的检测手段和诊断方法,全过程的技术监督数据记录。

(四)发电企业应结合大、小修和技术改造工程,按规定编制各项监督计划(包括定检、维修监督计划,设备检修、“预试”周期检验计划等辅助计划),监督计划要求具体、全面,应报上级技术监督单位审核后严格执行。定期召开本单位的技术监督管理工作会议,落实技术监督管理的工作计划,协调、解决技术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检查技术监督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做好总结、考核。

(五)发电企业应做好技术监督的定期工作,按规定周期对设备进行检测、试验,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重视历史数据间的比较、分析和评价,各项技术监督指标应符合国家、-21-行业及上级公司有关规定或监督规程要求。技术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措施,落实到人,限期整改,使被监设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六)加强对技术监督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保证技术监督人员持证上岗。

(七)国家、行业技术监督标准规程等资料应按规定配臵齐全。

(八)按国家、行业计量管理体系相关规定,建立健全企业计量管理网络、制度、标准、台帐,设立计量管理专责人,做好量值传递,保证计量量值的统一、准确、可靠。企业应保证计量器具配备率、检验率达到标准。应制定能源计量器具、标准计量器具、在线计量器具周检计划,并严格执行,加强证书报告保存管理。应对计量工作进行好总结。

(九)发电企业应按技术监督规程规定和上级监督要求执行好技术监督管理报告制度。其中定期上报公司技术监督中心文件如下:

1.每月度监督项目及指标完成情况,应按规定格式于下月5日前报送。

2.每季度监督项目及指标完成情况,应按规定格式于每季度后第一个月15日前报送。

3.每年10月31日前应报送下一的技术监督工作计划。

4.每年1月15日前应报送上一的技术监督工作总结。

-22-5.发现被监设备出现异常或事故,应按照集团公司“技术监督异常情况报告制度”要求立即向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及公司技术监督中心和所委托的技术监督服务单位报告。

第二十六条 设备可靠性管理

(一)发电企业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电力可靠性管理的政策、法规、行业规定和《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电力设备可靠性管理办法》等上级单位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本企业的可靠性管理工作标准及实施细则。

(二)发电企业要成立可靠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任组长,领导本企业的可靠性管理工作,设备管理部门或企业指定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并设可靠性管理专责工程师,可靠性专责人员应参加岗位培训并取得岗位资格证书。要建立健全可靠性管理网络体系,定期开展设备可靠性指标分析、评价活动,发现设备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结合设备的运行方式、检修、维护和技术改造等工作制定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超前控制事故的发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水平。

(三)发电企业要推行量化的可靠性目标管理,将公司下达的可靠性指标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岗位,并严格考核。定期对可靠性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开展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自查。

(四)建立可靠性管理台帐,包括:基础数据报表、设备规范、设备变更记录及提高设备可靠性的有关措施、技术分析、工作总结等。

(五)发电企业要按《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DL/T793)、《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DL/T837)、《电力可靠性基本名词术语》(DL/T861)、《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工作规范》、《火力发电机组可靠性评价实施办法》、《风力发电机组可靠性评价规程》、《燃气轮机组可靠性评价规程》等规定,建立可靠性管理信息数据库,提高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水平,贯彻及时、准确、完整的原则,对发电设备及输变电设施的可靠性指标进行采集、统计、计算、分析、评价、审核和报送。新机组从投产之日起开始进行可靠性统计。各发电企业对非计划停运、非计划降出力事件必须客观、认真地分析原因,并详细记录。

(六)发电企业要严肃可靠性管理工作,做到按规定程序、在规定时间内,向集团公司、地方可靠性管理部门报送可靠性数据。要确保报出数据的一致性,做到事件定性、代码准确,事件和内容无遗漏,客观地反映设备健康状况和运行维护检修水平。各企业报送的电力可靠性信息有变化或有错误时,应当及时更正,并以书面形式说明原因。发电企业每月3日前将上月主机可靠性数据报送公司安全生产部;每季度后第一个月3日前将上季度主要辅机、输变电设施的可靠性数据报公司安全生产部;每年1月10日前将上电力设备可靠性分析总结报公司安全生产部。向公司报送电力可靠性信息的范围:

1.25MW及以上容量的火电机组、40MW及以上容量的水电机组、15MW及以上容量的燃气机组、100KW及以上容量风

-24-力发电机组可靠性信息。

2.200MW及以上容量的火电机组的辅助设备可靠性信息。

3.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设施可靠性信息。4.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报告和电力可靠性技术分析报告。

5.重大非计划停运、停电事件的分析报告。第二十七条 技术进步及科技项目管理

(一)企业应按《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等上级单位的相关规定进行技术进步及科技项目管理,并有效地组织实施。应制定完善本企业科技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技管理网络,并正常开展活动。制定技术进步中长期规划、计划和科技项目计划,并纳入企业的工作计划,保证计划完成率。

(二)每年第三季度按要求及时向上级公司提交申请材料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规定及时上报科技项目执行情况。科技项目完成后,应在一个月内报送结题报告,并提出验收申请。科技工作应及时进行总结并报公司安全生产部。

(三)科技项目费用的使用必须遵守财务制度,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科技项目费用应按批准额度使用。

第四章 运行技术管理

-25-第二十八条 运行技术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发电企业运行管理工作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要贯彻落实“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加强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不断提高运行人员的素质和操作水平,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杜绝误操作,认真监盘,深入开展运行分析,及早发现设备存在的不正常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事故防范措施和处理预案。注意积累运行资料,为设备的更新改造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二)发电企业应按照公司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实行运行集控制和辅控集控制,服从电网的统一调度管理,设备的启、停及重大操作、试验等必须实行全厂统一调度,保证生产系统的指挥、协调、控制和管理通畅。

(三)制定各项运行管理制度,加强技术培训,做到全部运行岗位持证上岗。

(四)运行人员应努力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并积极推广,提高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五)机组启、停及重大操作和事故处理,应严格执行相关人员到场制度,生产领导和运行技术人员应对运行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和监督。

(六)机组发生重大异常或故障跳闸,除按调度渠道报告外,应尽快将故障情况报告公司安全生产部。

第二十九条 运行规程、系统图和文件的管理

(一)规程的编制与修订

-26-设备运行规程是运行值班人员进行各类操作、调整、检查、试验及事故处理的准则和依据,要求正确、全面和可操作,文字简单、明了。规程应根据制造厂技术资料和设计资料,参照行业相应典型运行规程、导则等有关规定及现场运行经验编写。运行规程的颁布、修订须经总工程师批准。运行规程应根据已发生的事故暴露出的问题、上级反事故措施和设备异动情况随时进行补充与修订,一般2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设备运行规程应包括如下内容:

1.引用标准和设备规范;

2.设备的操作程序,以及正常和极限的运行参数; 3.设备异常情况的判断和事故处理;

4.分散控制系统的主要逻辑关系及机电炉等各专业的保护联锁定值;

5.设备运行中的检查和维护; 6.设备定期倒换和试验规定。

(二)应具备的运行规程:

1.主机集控运行规程(或轮机运行规程、锅炉运行规程、电气运行规程、热网运行规程、升压站运行规程、风电场运行规程等);

2.辅控网运行规程(或输煤运行规程、除尘除灰运行规程、化学运行规程、循环水系统运行规程、脱硫运行规程、脱硝运行规程、废水处理运行规程、原水中水运行规程等)。

(三)相关专业规程: 1.继电保护规程;

-27-2.热控系统规程; 3.消防规程; 4.其它规程。

(四)系统图

系统图必须真实反映现场设备系统实际,以便指导运行人员正确操作和故障分析。系统图应根据设备、系统变动情况随时进行修改。运行系统图的修订须经总工程师批准,并实行统一标准的CAD绘制。应具备的系统图:

1.炉侧系统图; 2.机侧系统图; 3.电气一次系统图; 4.电气二次系统图; 5.除尘除灰系统图; 6.循环水系统图; 7.化学系统图; 8.输煤系统图; 9.脱硫系统图; 10.脱硝系统图; 11.消防系统图; 12.地下管网系统图; 13.热工保护联锁逻辑图; 14.热工CCS和DEH控制图; 15.原水、中水系统图; 16.废水回收系统图;

-28-17.其它系统图。

(五)应具备的法规、规程、制度,并及时更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安全事故应急处臵和调查处理条例;

4.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

5.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发电企业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6.生产事故调查规程; 7.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8.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 9.电业生产人员培训制度; 10.电网调度规程;

11.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重大事故预防措施; 12.其它法规文件。第三十条 运行记录管理

(一)值班日志管理

运行岗位值班日志是反映运行岗位活动的历史记录,是接班人员了解非在岗时间设备、系统状况的重要手段,不同岗位值班日志保存期限为1-3年,值长日志宜长期保存。

1.运行日志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1)运行方式及变更;

(2)运行操作(包括启停、试验、切换及热工或继电保护的投停等工作);

-29-(3)调度命令(包括值长指令及操作步骤)及上级指示;(4)发生的事故、异常、设备缺陷及其处理情况;(5)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和工作票管理;(6)与相关岗位的联系事项。2.运行日志填写要求:

(1)日志的填写必须真实、准确,用词规范,字迹工整;(2)与相关岗位的联系要写明时间、地点、操作人、下令人、通知人等;

(3)设备名称有双重编号的要写明双重编号;(4)设备正常启停及调整操作记录要完整、简明扼要;(5)详细填写接受或发布的指令、故障及其处理情况等重要内容。

(二)运行表单管理

运行表单是运行人员通过量化的数据参数了解设备系统运行状况的一种手段,是进行运行分析的依据之一。发电企业应根据机组实际情况、岗位特点确定各岗位运行表单内容,以反映该岗位所辖设备的运行状况。运行表单必须真实、准确、字迹清楚,一般保存期为1-3年,典型表单应长期保存。

(三)专项记录管理

在运行日志和运行表单的基础上,发电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立一些专项记录,以便于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一般应有:

1.工作票登记本:记录工作票号、缺陷单号、工作类型

-30-(热力机械、电气一种、电气二种或明火工作)、工作内容、发出时间、终结时间等内容。

2.停送电记录簿:记录设备名称编号、操作时间、操作人、许可人、对应工作票号等内容。

3.绝缘记录本:记录测量时间、被测设备名称、设备电压等级、使用仪表、测量值、环境温度、吸收比、测量原因、测量结论、测量人等内容。

4.设备定期试验记录本:记录定期试验轮换设备、试验时间、试验数据、分析结论、试验人员等内容。

5.临时地线登记本:记录地线编号、安装日期、安装地点(包括机组)、安装执行人、安装发令人、地线号码、拆除发令人、拆除人、拆除时间、地线存放地点等内容。

6.调度命令登记本:记录接令人、发令人、发令时间、命令内容、操作执行人、操作完成时间、回令人、回令时间以及回令接受人等内容。

7.保护室、制氢站、油库、消防泵房、危化品库等进出登记本:记录进入保护室等处的人员、进入时间、批准人员、进入原因、离开时间等内容。

8.钥匙借用登记本:记录钥匙借用时间、借用人、借出人、归还时间等内容。

9.收发讯机试验记录本:记录线路名称、测试时间、测试人、测试结果等内容。

10.热工保护与联锁投退登记本:记录热工保护联锁退出时间、保护联锁内容、批准人、退出操作人、投入时间、-31-投入操作人等内容。

11.保护装臵定值及校验记录本:记录设备名称、保护或装臵名称、保护定值、定值变化情况、保护校验时间、校验人、校验结果、异常及处理情况、注意事项等内容。

12.设备异动登记本:记录异动时间、异动专业、异动简要内容、设备或系统异动工作单编号、异动批准人、异动登记人等内容。

13.反事故演习记录本:记录主持人、题目、运行方式、日期、天气情况、事故现象、参加演习人员、处理顺序、演习评价等内容。

14.生产知识考问讲解记录本:记录出题人、出题时间、题目内容、答题人、解答内容、答题评价及评价人等内容。

15.设备缺陷记录本,宜采用微机管理:记录缺陷发现时间、缺陷内容、缺陷发现人、缺陷单号、缺陷处理方法、缺陷处理结果、缺陷处理人、缺陷消除确认人等内容。

16.调电记录本:记录班次、调电计划时间、预计调电计划、实际调电、实际发电、各台机组实际发电、违约电量、违约原因、各机组AGC投退、一次调频情况等内容;

17.调煤记录本:记录班次、各机组接班飞灰、各煤仓煤位或粉仓粉位、对燃料的热值要求、实际热值情况、各磨煤机的预计启动时间等内容。

18.解锁钥匙使用记录本:应记录解锁时间、解锁设备、解锁原因、批准人、解锁执行人等内容。

19.主再热汽超温超压记录本:记录锅炉主再热汽超温

-32-超压值、超限时间、恢复时间、记录人等内容。

20.过热器、再热器管壁超温记录本:记录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管壁温度超限时间、恢复时间、记录人等内容。

21.炉膛负压超限运行记录簿:记录炉膛压力超限值的运行时间、原因、记录人等内容。

22.重大操作到场记录本:记录重大操作应到场岗位人员到场时间、离场时间、签字情况等内容

随着发电企业自动化管理(MIS)水平的提高,以上各项记录本均可纳入计算机管理。

第三十一条 运行资料管理

(一)机组典型记录

每台机组每月应有各专业各种典型工况下的全面数据记录;同时在正常启停机及故障时,应记录机组实际的惰走曲线及升降压、升降温曲线等。对于供热机组,应有典型供热工况全面数据记录。典型记录要长期保存。

(二)报警记录

机组报警记录是反映机组是否偏离正常运行工况的重要数据,是进行运行分析的重要依据之一,必须精心管理。对于有计算机报警打印的机组,应对其报警打印记录定期收集、分析,对于没有计算机报警打印的机组,运行人员要记录报警时间、内容、产生原因。

(三)事故分析报告

运行事故分析报告对运行人员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对其进行分析学习也是提高运行水平的一种手段。

(四)各种试验报告

机组进行漏风试验、真空严密性试验、超速试验、甩负荷试验、深度调峰试验、制粉系统试验、燃烧系统调整试验、滑压定压运行对比试验、发电机进相试验、汽机调节系统静态试验、励磁系统试验、各种运行方式对比试验及检修(技改)前后的热效率试验等试验报告要妥善保管,以供运行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参考。

(五)各种技术资料

发电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编制本企业《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预防措施实施细则》,制定事故异常防范技术措施,如防止煤仓蓬断煤、电网故障时保厂用电等措施,供运行人员使用并妥善保管。

第三十二条 运行分析管理

(一)运行分析是通过对设备状态、操作监视、异常现象和运行经济指标等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设备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改进运行措施和对策,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活动。各发电企业应每月召开一次运行分析会议。

(二)运行分析的重点内容为:

1.通报上月生产计划和经济指标(包括节能项目)完成情况,对上月及累计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主要运行参数和运行方式的安全性、合理性和经济性,提出改进运行的措施。

2.通报上月机组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到年底完成-34-可靠性指标在运行管理上所采取的措施。

3.对各专业运行情况、技术监督指标、目前设备系统存在的问题、与机组设计值进行分析比较,提出建议措施。

4.重大和频发的设备缺陷。5.异常运行情况。

6.设备的检修质量、试验状况及设备健康水平。

(三)运行分析,包括岗位分析、定期分析、专题分析。岗位分析的主要依据是交接班检查、巡回检查、监盘等所获得的运行参数变化及设备的状态变化信息,查明变化产生的根源与实质,使运行岗位人员明确设备系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岗位分析是运行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它的开展深度是运行人员值班质量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必须做好有关记录,运行管理人员要进行审核。

定期分析一般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一般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对运行表单、典型记录、各种曲线等数据进行整理,针对一段时期内设备系统参数、数据的变化趋势、规律、试验结果以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专题分析是对发生的事故、异常、事故处理等进行总结分析,对影响机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的问题提出改进运行操作、加强运行管理的措施,特别是抓住机组启停过程中发生的不安全情况、运行中发生的老大难技术问题和频发性的异常操作或工况,深入剖析其产生的根源,从管理上、-35-技术上制定相应的措施,指导日后的运行工作,并提出设备维修和改造建议。

第三十三条 “两票三制”管理

(一)“两票三制”在提高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来的成功经验,也是运行管理的基本制度。发电企业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二)工作票和操作票管理制度

工作票和操作票是对发电设备及系统在启动、运行、停运过程中和在停运期间进行各类检修、检查、实验、测试等项工作以及运行人员对设备进行各类操作的依据,是检修人员安全施工、运行人员安全操作的保证。

发电企业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依据集团公司《发电企业工作票管理制度》、《发电企业操作票管理制度》,编制本企业具体可行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以确保发电设备在进行各类检修维护工作中不发生不安全现象。

动火工作票是针对动火工作的特点提出的,它是工作票的延伸。在动火工作管理中,发电企业应对各区域的动火级别、动火工作的具体要求、各级人员的职责分工、动火工作票的使用标准进行严格规定。在已停运的可能引发爆炸、剧毒等危险的设备上进行动火工作时,必须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经主管厂领导批准。

发电企业的操作票管理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安全正确操作的基础上,对使用操作票的范围、使用操作票的-36-种类、设备设施以及操作人和监护人等必备条件、操作票的填写要求、操作的具体程序、操作票的统计与考核做出明确的规定。

(三)交接班管理制度

交接班管理制度是运行工作的基本制度之一,也是发电企业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的组织措施,通过它的实施将轮班制的运行人员的劳动协作关系有机地组织起来,保证了电力生产的连续性、安全性。

交接班管理制度应对运行人员的交接班方式、交接班的主要内容、交接班期间的注意事项、交班与接班的检查及准备工作、班前会与班后会具体要求,并对在交接班期间发生异常等情况做出详细规定。

(四)设备巡回检查制度

设备巡回检查制度的严格执行能够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及变化规律,及时发现设备缺陷、故障或隐患,对确保安全经济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发电企业的设备巡回检查制度要对巡回检查的人员、方法、路线、项目、周期等有明确、详细的规定,以保证检查工作的协调、统一、规范。

(五)设备定期试验与轮换制度

设备定期试验、定期轮换工作的正确开展,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保护、报警以及备用设备的具体问题。发电企业应认真研究确定各专业系统设备在启动、运行、停运、检修、备用等各阶段所需定期试验或轮换的项目、周期、试验人员等,并对试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合理调度设备运行,保

-37-证备用设备的可用。

第三十四条 运行计划管理

(一)为了提高运行管理水平,运行工作应实行计划管理,以保证工作的前瞻性。运行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季节或环境变化确定标准运行方式。2.根据运行方式的变化制定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和措施。

3.制定季节性反事故措施。4.运行人员的培训及考试管理。5.热力试验项目及计划管理。

6.机组计划检修、停备的启停及试验、试运计划管理。7.其它运行生产计划管理。第三十五条 其它相关管理

(一)发电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危险点分析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预案演练,以减少事故和提高事故处理操作水平。

(二)发电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生产调度管理制度,保证生产指挥系统畅通,对中调管理调度以及电厂管理调度的设备的检修、试验、计划申请、批准程序、批准人员、发生紧急缺陷的处理程序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使设备的启停调度严格有序。服从调度命令,按调度曲线合理安排机组运行方式,确保机组设备安全、环保、经济、可靠运行。

(三)发电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运行岗位责任制度,明确

-38-每一个运行岗位的职责。

(四)发电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运行值班管理制度,明确运行值班人员在值班过程中所从事的操作、监护、监盘、调整、巡视、抄表以及值班纪律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五)发电企业必须搞好工器具的建帐、定期维护、试验与校验、借用、报废等规范化的管理工作。

(六)发电企业应加强对主(辅)控室、继电保护室、热控电子间、电气开关站(变电站)、配电室、制(供)氢站、油库、消防泵房、化学药品贮运间等重要生产场所管理,建立规章制度,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第五章 检修技术管理

第三十六条 检修技术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执行GB/T19001质量管理标准,根据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办法,推行全过程管理,执行标准化作业,开展好设备检修的策划、实施、验收、总结、归档和后评估工作,以实现机组修后长周期安全、稳定、环保、经济运行。

(二)发电企业应根据集团公司《设备检修管理办法》、《风力发电设备管理规定》及《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DL/T-838)等规定对发电设备检修管理的原则要求,结合本厂设备点检定修实际情况,制定设备检修管理计划,逐步

-39-实现状态检修,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检修维护成本。

(三)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编制质量管理手册,完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加强工序和过程管理。机组A/B级检修推行监理制度,以加强对检修质量的监督和考核。

(四)检修中应积极推广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效率,缩短工期,节约材料,避免浪费,提高设备技术水平,有效降低检修费用。

第三十七条 检修计划管理

(一)火力发电设备计划检修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检修为恢复性、改进性大修。B级检修为针对性、扩大性小修,工期处于A、C级检修之间,视机组状况一般在两次A级检修间安排一次。C级检修为设备标准小修,一般间隔为10-12个月,年内有A、B级检修的机组不安排C级检修。D级检修停用期约为C级检修的一半,主要利用节假日及电网低谷期间进行检修。

风力发电设备检修工作包括定期维护、状态检修、计划大修。定期维护是指对风电设备开展的检查、保养和预防性试验等工作,维护间隔和工作内容执行设备厂家规定;状态检修是指根据设备状态监测结果及运行状况对重要部件(如叶轮、齿轮箱、发电机、主轴等)开展的专项检修;计划大修是指对投运时间在10-15年的机组或等效利用小时累计超过3万小时的机组采取的预防性检修。风电机组检修维护间隔应根据厂家规定、设备运行状况和当地气象条件综合确

-40-定,海上和沙尘暴多发地区的风电机组应适当缩短检修间隔。机组维护检修应安排在少风或无风季节进行,减少弃风,提高风能利用率。

(二)发电企业应按《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和集团公司《设备检修管理办法》、《风力发电设备管理规定》等制度的要求,每年编制定检滚动规划和次检修计划,经充分论证、研究和生产厂长(副总经理)批准后,于8月15日前报送公司安全生产部审核。

定检滚动规划主要是对A/B级检修后需要在下一轮A/B级检修中安排的重大特殊项目进行预安排。内容应包括:项目名称、上次A/B级检修的时间、重大特殊项目的立项依据和重要技术措施概要、预定检修时间、预定停机天数、需要的主要备件和材料、工器具等。

检修项目计划主要根据本厂的主、辅设备检修间隔、设备技术指标和健康状况,结合3-5年定检滚动规划进行合理编制。主要内容包括检修项目名称、检修级别、检修主要标准项目、特殊项目及立项原因、主要技术措施、检修进度安排、工时和费用等。主要设备按单台列计划;辅助设备按系统分类作为独立项目列计划;生产建筑物按名称列单位工程;非生产设备按其设施名称列单位工程;特殊项目应逐项列计划。

第三十八条 检修策划管理

(一)基层企业应按照公司下达的检修计划及早编制检修策划文件并落实各项准备工作。B、C、D级检修策

-41-划一般应提前3个月,A级检修(大修)策划提前6个月,提前1个月具备开工条件。

(二)检修策划管理文件、检修作业指导书等一般应在检修开工前1个月内编制完成,由生产领导批准后执行。文件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检修实施目标、任务;

2.检修组织措施(机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等); 3.检修中应执行的安全、工艺、质量管理标准及规定; 4.检修项目进度和网络计划图; 5.外包项目计划;

6.技术监督、锅炉压力容器监督计划; 7.机组检修备品材料计划; 8.工器具、安全用具计划; 9.检修安全隔离措施、定臵图等; 10.检修质量管理程序;

11.检修作业指导书编制及使用导则; 12.检修不符合项管理程序; 13.检修前机组试验项目; 14.检修前缺陷统计报告;

15.检修调试工作程序和整体试运行大纲;

16.检修项目计划表(含标项、非标、技术监控、安评、经评项目等)及质量监督验收计划(含三级验收级别设臵和W、H验收点设臵);

17.检修总结要求(含技术资料收集、汇总、归档;试

-42-验报告、验收报告及专业检修总结);

18.检修用各类现场记录表格(质量验收申请单、验收单、通知单、设备异动申请单、不符合项通知单等);

19.检修各项考核细则(检修管理、质量、文明生产等考核办法)。

(三)检修项目的确定应依据集团公司《设备检修管理办法》和《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DL/T-838)的规定,结合机组设备状态进行编制。检修项目分标准项目和特殊项目两类。

特殊项目是指在标准项目以外,为消除设备先天性缺陷或频发故障,对设备局部结构或部件进行更改以及执行反事故措施、节能措施、技改措施等而不构成新的固定资产的项目,发电企业可根据需要安排在各级检修中。检修单项费用在30万元以下的项目为一般特殊项目,检修单项费用在3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为重大特殊项目。

发电企业可根据设备的状况调整各级检修的项目,原则上在一个A级检修周期内所有的标准项目都要必须进行检修。

1.A级检修标准项目的主要内容:

(1)制造厂家要求在大修中进行的检查、检修项目;(2)全面的解体、定期检查、清扫、测量、调整和修理项目;

(3)定期监测、试验、校验和鉴定项目;(4)按规定需要定期更换零部件的项目;

-43-(5)按技术监督规定检查项目;

(6)根据状态检测、诊断结果需要进行检修的项目;(7)消除设备和系统缺陷和隐患的项目。2.B级检修标准项目的主要内容:

根据机组设备状态评价及系统的特点和运行状况,有针对性地实施部分A级检修项目和定期滚动检修项目。

3.C级检修标准项目的主要内容:(1)消除运行中发生的缺陷;

(2)重点清扫、检查和处理易损、易磨部件,必要时进行实测和试验;

(3)按各项技术监督规定检查项目。

(4)按周期进行的定期监测、试验、校验和鉴定;(5)根据状态检测结果需要进行检修的项目。4.D级检修的主要内容是消除设备和系统的缺陷。

(四)策划文件中应确定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负责人和责任人,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和权限,以保证质量监督和验收系统的正常运转,有效控制各检修项目和工序的施工质量。

(五)检修作业指导书是检修人员为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必须执行的书面文件,检修开始1个月前应完成各检修项目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审核、批准、印刷等。

(六)检修开工前企业应组织有关人员,针对机组设备运行状况、技术监督数据、存在缺陷和最近一次C/D级检修检查结果,结合上次A/B级检修总结,对检修准备情况全面

-44-复查确认。按照检修计划确定检修的重点项目,制定符合实际的对策和措施,并做好有关的设计、试验(修前机组的性能试验)和技术鉴定工作。A/B级检修开工前一周应向公司安全生产部报送“检修开工报告单”,公司组织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一般包括:

1.检修策划文件(检修实施计划、检修进度网络图和控制表、现场定臵管理图等)已经批准,其各项内容落实完毕;

2.非标项目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工艺方法、质量标准、安全措施、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等)已经批准并已向施工班组交底;

3.各检修项目作业指导书编制完成,并已批准; 4.检修物资(备品配件、材料、专用工具等)已落实,并经验收合格;需测绘和校核的备品配件加工图已确定;

5.施工场地布臵已落实;

6.施工机具、安全用具、起吊器具等经试验合格; 7.测试用仪器、仪表、量具有质量鉴定合格证和校验证书并确保在有效期内;

8.修前各项试验、技术鉴定和状态检测工作结束; 9.外委外协项目施工合同签订和准备工作结束; 10.特殊工种已做好安排,资质审查合格;

11.组织全体检修人员和有关管理人员进行安全规程、策划文件、检修作业指导书学习,讨论检修计划、项目、进度措施及质量要求,必要时经考试合格;

12.根据检修项目和工序管理的重要程度,制定质量管

-45-理、质量验收和质量考核等管理制度,明确检修单位和质检部门职责,确定检修项目的施工和验收负责人;

13.监理单位已到现场并已按监理作业计划开展工作。第三十九条 检修实施管理

(一)设备系统正式解体检修前应首先确认与运行系统、带电设备的安全隔离措施已经执行,办理好允许开工项目的工作票、危险点分析票等手续。

(二)主设备和主要辅助设备解体时,专业技术人员应在现场指导,掌握第一手资料,查找设备问题,掌握设备内部状态,鉴定以往检修和技改成果。

(三)设备解体检查基本完成后,应及早召开检修阶段会,对解体情况和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检修项目、进度、技术方案和施工措施,发生重大变更时应在检修进行到一半之前报公司批准。

(四)检修过程应严格按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和标准执行,并及时做好记录,所有记录应完整、正确。

(五)质检验收人员应严格按质量验收计划设臵的验收级别进行验收。验收工作必须在现场进行,并应实测实查,实行验收签字责任制和质量追溯制。若验收不合格,质检人员应填写“不符合项通知单”,经返工仍不能合格者,按不符合项程序进行处理。

(六)检修中应特别注意对检修质量极其重要的特殊工艺(如焊接、热处理和无损探伤等)和隐蔽工程的控制,应对这些工序进行连续监督,并保存工序、设备和人员的鉴

-46-定记录。

(七)各级检修结束三日之内,发电企业应向公司报送“检修竣工报告单”。

(八)设备检修工作完成后,应按检修调试工作程序进行分部试运、冷态验收和整体试运工作。分部试运前必须确认相关设备检修工作已全部结束,工作票已终结或临时收回,重要设备或系统的试运要有企业主管领导批准的试运措施。参加试运的人员应包括检修、质检、运行和生产管理人员。

(九)设备分部试运全部完成后,由发电企业生产领导主持进行冷态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机组整体热态试运启动。

(十)整体热态试运期间,检修人员、运行人员和质检验收人员应共同检查设备的技术状况和运行情况。经大负荷试运合格后,按生产调度程序向电网调度报竣工。

第四十条 外包项目管理

(一)外包项目承包方应具有相应的业绩、资质和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以招投标方式择优确定承包方。

(二)加强对外承包工程质量管理,明确对外承包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和质量验收人,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防止“以包代管”。

(三)加强对外承包工程的安全管理,承包方施工队伍应严格执行企业相关安全管理和生产场所准入制度,起重

-47-工、电焊工、架子工等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使用的计量器具、仪器应符合相关安全和技术标准,并有校验合格证书。

第四十一条 检修评价、总结与资料管理

(一)机组复役后,发电企业应及时对检修中的安全、质量、项目、工时、材料和备品配件、技术监督、费用以及机组试运行情况等进行总结并作出技术经济评价。

(二)A/B级检修后及时做好总结工作,7天之内应有简短文字整体评价,复役后30天内完成检修总结并上报公司安全生产部,60天内应完成整体热效率试验并提供报告,作出评价。300万元以上重大特殊项目应按照企业自评和集团专家查评的程序开展后评估工作,实现项目的闭环管理。

(三)A/B级检修总结报告按《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DL / T-838)规定的格式编写,主要内容包括:检修质量、进度、安全、人工、物资消耗、费用、过程管理等方面。

(四)小修总结报告可参照大修总结内容编制。

(五)外包工程总结应随检修工作总结同时提交,内容包括外包项目、工时、费用、承包商及效果评价等。

(六)机组检修后应及时修编检修文件包,修订备品定额,完善相应计算机管理数据库。

(七)修后应及时整理检修技术资料并分级归档,内容包括:

1.检修策划文件(要对计划与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比较); 2.机组冷、热态验收报告;

-48-3.机组检修前、后热效率等试验报告; 4.轮机检修前、后调速系统特性试验报告 5轮机叶片频率试验报告

6.重大特殊项目的技术措施及施工总结;

7.机组检修工作总结(附检修工时、材料消耗统计资料);

8.检修技术记录和技术经验专题总结; 9.设备系统异动报告;

10.更改和新增系统、设备技术资料、图纸、说明书; 11.质量监理报告; 12.质量监督验收资料 13.试验、调试、鉴定报告;

14.有关单位对设计、材料、标准、技术说明进行修改或补充的文字资料等;15.承包方负责的设备检修记录及有关的文件资料,应由承包方负责整理,并移交发电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归档。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管理标准根据相关国家、部委或行业颁发的规程、标准等制定。

第四十三条 本管理标准适用于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直属发电企业及控股发电公司。

-49-第四十四条 本管理标准由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解释。第四十五条 本管理标准自下发之日起实行。

下载《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设备检修、消缺报告及管理人员到场规定(试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设备检修、消缺报告及管理人员到场规定(试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