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与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制定《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工作方案

时间:2019-05-13 17:0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统计局与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制定《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工作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统计局与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制定《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工作方案》。

第一篇:国家统计局与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制定《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工作方案

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开展

《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

简报

项目技术组

2004年3月总第2期

国家统计局与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制定

《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工作方案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双方达成的关于联合开展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意向,制定本工作方案。本工作方案主要确定第一期(2004~2006年)合作的主要目标、工作内容、组织机构以及项目的实施进度。

一、工作目标

开展《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争取用3~6年的时间初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综合经济与环境核算(绿色GDP)体系框架。具体目标有:

1.建立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理论体系及基本框架;

2.开展和建立环境污染物实物量核算;

3.开展和初步建立环境损失价值量核算;

4.通过国家和地方试点,总结推广环境核算研究成果;

5.为建立全面的综合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体系(绿色GDP)提供基础。

二、研究内容

建立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是一个长期的、跨部门、跨学科的系统工程。目前,国家环保总局正在开展国家“十五”科技攻关《绿色国民核算体系框架研究》课题和《全国环境污染损失评估调查》工作。本项工作将在这两项工作基础上开展,主要有以下4项工作。

1.开展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的框架研究。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和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一个与国际接轨、与国家统计核算制度衔接的、分步实施的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框架。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可以根据这一框架分步骤、分部门、分地区开展绿色核算工作。该核算体系框架要构建出三个结构:模块结构、功能结构、过程结构。模块结构主要构建核算内容体系,如资源核算、环境核算、实物量核算,价值量核算等;功能结构要解决各个模块内容或者核算子系统的作用以及实施的部门对象;过程结构要提出核算的实施程序与优先安排顺序。

2.开展环境实物量核算方案研究。环境污染物的实物量核算是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环境规划院已于2000年提出了《基于卫星账户的环境核算方案初步设计方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将与国家统计局合作研究,对该初步方案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建立环境实物量核算账户,开展环境实物量核算工作。

3.开展环境价值量核算框架和环境污染损失评估研究。这是有关部门关注的一个重点,也是开展绿色核算的难点。开展环境价值量核算是为了测算环境降级成本,进而测算出经环境降级成本调整的GDP。环境降级成本的核算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或者环境退化成本。环保总局计划在2004年开始全国环境污染损失评估调查工作,全面支持环境污染损失核算工作。目前,这项工作的技术基础已经建立,世界银行为此提供了两期合作。2004年主要是技术准备,完成有关环境污染损失核算模型以及软件培训。二是生态破坏造成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退化或者丧失,而且这与自然资源价值量核算也密切有关。目前阶段开展的经环境降级成本调整的绿色GDP核算是第一个方面的内容。第二个方面的工作计划在项目第二期进行。

4.进行国家和地方试点。主要是对上述研究成果在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上进行试点,检验研究方案的有效性,同时根据试点完善核算框架体系。国家试点主要开展31个省的污染损失核算;地方试点可以根据地区不同环境核算的特点,选择7个左右的省市进行试点,开展试点的省市要求开展地市级核算的试点工作。

三、工作实施机构

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设立《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确定项目的工作计划、重大事项以及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协助领导小组负责完成有关具体核算研究的组织工作以及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组成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长:李德水国家统计局局长

潘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

副组长: 邱晓华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周建国家环保总局规划财务司司长

成员:许宪春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

张为民国家统计局人口社会科技司司长

杨朝飞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力军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司长

彭近新国家环保总局生态保护司司长

马京奎国家统计局人口社会科技司副司长

魏贵祥国家统计局设计管理司副司长

刘丽萍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副司长

秘书:吴优国家统计局核算司资源环境核算处处长

房志国家环保总局规划财务司规划统计处副处长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许宪春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

周建国家环保总局规划与财务司司长

成员:吴优国家统计局核算司资源环境核算处处长

房志国家环保总局规划财务司规划统计处副处长

王金南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研究员

高敏雪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

夏光国家环保总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曹克瑜国家统计局核算司资源环境核算处调研员

王益烜国家统计局核算司资源环境核算处副处长

李锁强国家统计局人口社会科技司环境处处长

凌江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政策研究处处长

彭德富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综合处副处长

崔书红国家环保总局生态保护司生态处处长

试点省市也参与领导小组办公室,名单待定。

(三)技术工作组

成立技术工作组,具体负责研究与制定《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方案》、环境实物量核算方案、环境价值量核算方案等以及国家和地方试点技术指导等工作。技术工作组下设四个工作小组。

技术组长:

王金南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研究员(首席专家)高敏雪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首席专家)

综合小组:高敏雪、王金南、吴优、曹克瑜、王益烜。主要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以及五年实施计划。提出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的理论体系和框架体系、核算指标体系以及分类标准。提出《2005年中国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框架》以及《建立中国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技术指南》。负责召开有关国际研讨会。撰写项目课题总报告,负责编辑出版研究成果。

实物量核算小组:张治忠、曹东、曹克瑜、李锁强、陈默、高敏雪。主要负责制定小组工作计划、环境实物量核算框架以及核算方案,试编“十五”期间的全国以及31个省的环境实物量核算表,撰写《环境实物量核算手册》和《环境实物量核算研究报告》。

价值量核算小组:王金南、高敏雪、周国梅、於方、房志、吴优、曹克瑜、王益烜。主要负责制定小组工作计划、环境价值量核算框架,以及核算方案,负责全国环境污染损失评估调查的技术支持工作以及2004年的全国调查工作。负责试编“十五”期间全国以及31个省的环境价值量核算表,计算经环境污染损失调整后的绿色GDP。撰写《环境污染损失评估技术手册》《环境价值量核算手册》以及《环境价值量核算研究报告》。

试点工作小组:吴优、王益烜、李锁强、房志、高敏雪、王金南、葛察忠。主要负责在国家层面上开展31个省的污染损失核算以及环境实物量和环境价值量核算的试点;同时,负责4~7个省市开展地市级核算试点的技术指导工作以及相关的协调工作。撰写绿色国民核算试点研究报告。

(四)专家咨询组

成立专家咨询组,主要由支持环保总局和统计局开展这项工作的国内专家组成。专家咨询组主要提供当前国内外有关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动态信息,负责总体技术把关以及协调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参加项目课题成果的评审鉴定等工作。根据工作开展情况,专家咨询组还可以吸收若干国际专家。统计局和环保总局准备联合邀请下列专家组成咨询组:

牛文元,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研究员,院士

胡鞍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郑易生,中国社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周宏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雷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过孝民,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顾问委员会,教授

康幕谊,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授

四、时间安排

2004年4月—10月:提出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初步框架,主要是环境实物量核算框架和环境价值量核算框架;

2004年5月下旬在杭州召开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讨会。

2004年11月—2005年2月:提出环境污染损失核算方法与软件;开展专业培训以及环境实物量核算工作;

2005年3月—6月:开展环境价值量核算工作以及地方试点工作。2005年7月—12月:提出《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技术方案》和《经环境调整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操作指南》。

五、经费预算

预计本研究项目需要经费800万元(不包括全国环境污染损失评估调查工作经费),主要用于项目会议、培训班、研讨会、试点工作、资料收集、组织调研、报告印刷出版、专家费用、国际考察等。建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共同筹集经费。

项目技术组

2004年3月22日

第二篇:绿色GDP与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绿色GDP研究现状的介绍以及对当前我国环境会计理论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阐明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下绿色GDP应用的科学意义,并对我国环境会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此外,本文通过对大量实证资料的分析给出了企业在实际核算中环境会计理念应用的出现的新特征,为将来的环境会计实施提供了必要资料。

【关键词】 绿色GDP 环境会计 现状分析

一、引言

人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之类的负面影响 ,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是一个世纪难题。从宏观角度看,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客观上应该考虑环境因素;而从微观角度讲,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主要主体,其在进行会计核算披露时也应包括环境因素。只有从宏观和微观上都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对国家社会的影响,才能更好的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鉴于此,本文在众多科研工作者研究的基础上对绿色GDP的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并对当前我国环境会计理论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二、绿色GDP的研究现状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GDP作为政府对国家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计量与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曾被经济学大师凯恩斯推崇有加,特别是在战后全球经济普遍复苏的背景下,GDP逐渐演化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是否真正进步的最重要的指标。然而,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挑战,一些经济学家和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意识到使用GDP来表达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增长与发展存在明显的缺陷。他们强烈呼吁改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纠正以“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方式的缺陷。特别是1992年里约会议之后,可持续发展观被世界各国政府广泛认同,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需要对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修正,力图从传统意义上所统计的GDP中扣除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从而再现一个真实的、可行的、科学的指标,即“真实GDP”,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GDP”,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真实发展和进步,使其能更确切地说明增长与发展的数量表达和质量表达的对应关系。

从理论上来说,“绿色GDP”=(传统GDP)一(自然部分的虚数)一(人文部分的虚数)。从这一计算公式可以看出绿色GDP的先进之处:传统GDP只重视经济产值及其增长速度,而忽视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造成人们单纯追求产值,相互攀比速度、不顾资源损耗及环境恶化,最终结果,导致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空心化现象,这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GDP因为从GDP中扣除了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能够更加准确地衡量一国财富的真实水平,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际上自提出绿色GDP概念以来,许多国家在研究绿色核算体系与核算方法,在绿色核算体系构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欧盟的少数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了由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环境会计和绿色审计构成的绿色核算体系,拓展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功能。我国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决定把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资源耗减成本纳入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总局正在进行绿色GDP的联合攻关;国家统计局、中国林业科学院、海南省统计局、林业局联合研究的“海南省森林资源与经济综合核算”这一区域性的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框架已经形成,并原则上通过评审;北京市“九五”期间也对绿色GDP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作为西南地区试点的重庆市,正在探索和实践绿色GDP核算方法;西部地区,以及其它一些省、市(如江苏、四川、山西、西安等地),也正在尝试将绿色GDP纳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考核体系之中。

但在实行绿色GDP核算的实践中,国内外都面临着诸多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例如,资源、环境的损耗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环境损耗的滞后性所带来的环境成本在时间和范围上难以准确界定的问题;资源环境如何纳入市场体系,即如何定价的问题;资源环境的产权明晰问题等等。目前,尚无一个国家政府正式公布绿色GDP数据。综上所述,国内外对绿色GDP的研究与应用都刚刚起步,基本处于研究和初步试验性的应用阶段。绿色GDP的实现任重而道远,诸多技术性的难题尚待研究与解决。

绿色GDP可以看作是一种完善的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它的计算和体现需要会计这一“社会经济的总计量师”来发挥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绿色GDP使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受到巨大的挑战,这时环境会计便应运而生。环境会计的核心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环境资源,目的在于改善整个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其基本问题是自然资源的耗费应如何补偿,从而为整个国家的绿色GDP的核算提供数据资料。

三、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现状

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是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一部分提出来的,但当时其在会计学界并不被重视。直到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社会公众环境意识的进一步觉醒,环境会计研究也日益活跃起来。但相比于国外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已向环境会计准则与制度等方面纵深发展,我国对环境会计研究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定型的实践模式。

(一)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还很不完善。

我国现行用于指导企业会计和报告实务的法规主要是由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制定的,包括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行业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以及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执行的信息披露规则和准则。总体看来,这些法规、制度和相应的企业会计与报告实务对于环境问题基本上没有涉及。而在实务中,多数企业在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方面混乱,对公布环境资料持低姿态,公布的环境资料不全面且可比性差。

(二)研究内容还缺乏系统性。

建立环境会计是一个系统工程, 环境会计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考虑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影响。从已经具有的成果看, 大多数论文只注重环境会计理论某一方面的研究,而将环境会计理论作为一个系统和一个整体来研究而形成的成果较少。相当一部分学者在对环境会计进行研究时, 写一两文章后就再不探讨,不能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或系统研究, 因而, 难有一定深度的力作问世。在研究方法上, 属于规范性研究的文章较多, 实证性研究的文章较少。

(三)研究成果尚欠实践指导性。

从目前有关环境会计的研究内容上看, 多数学者较为注重研究理论性较强的环境会计理论, 诸如环境会计的目标、对象、基本假设等,而对转借和借鉴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应当如何运用于环境会计实践的操作性问题则缺乏具体的研究。此外, 有关环境会计制度规则方面的研究也显得比较薄弱,使得环境会计的实践没有规范可循,阻碍了环境会计的开展。

(四)缺乏整体意识,尤其是会计界对宏观环境会计核算的研究还很少参与,不利于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

目前会计界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微观层面,将环境会计局限于企业环境会计,而忽略了宏观层面的环境会计;或者将宏观环境会计看作是统计学家的事,对宏观环境会计研究参与不足。这种研究现状的缺陷有两个方面:首先,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其次,没有认识到环境作为一项公共产品,对环境的有效控制需要一个宏观与微观衔接的核算体系,从而不利于在会计体系中实现宏观环境核算与微观环境核算的衔接。

(五)制度不完善,目前仍缺乏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

尽管我国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环境会计的重要性,也有披露环境信息的动机,但遗憾的是,环境会计研究还停留在学者们的书斋里,还未形成具备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还不能满足实务工作的要求。

四、目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企业作为重要的社会生产主体,是环境会计核算的主体。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相关企业在具体操作上仍存在较多问题。国内有学者对此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得出一些结论。但不尽全面。本文通过大量资料研究,得出一些建设性结论。现总结如下:

(一)企业对环境问题比较敏感。我国环境立法的不健全,而且在实际生产中地方局部发展与全局环境保护在利益上有冲突,造成了相关法律执行不严格。制度的不清晰,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对环境问题普遍比较敏感。

(二)企业设立相关环境会计科目少,并且对环境负债的估值偏低。企业对已发生的环境支出和环境收入,会计反映明显不足。以临时性或突发性环保支出为例,其实际发生率约为75

%,但企业实际单独立账率仅为 18 %。企业对构成环境负债的或有事项存在侥幸,因此对环境负债的估值偏低,会大大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在环境会计核算披露上不够规范,造成环境信息披露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这点与相关会计准则的不明确有关系。另外,有学者进行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存在对规范环境信息报告的需求。

上述结论表明,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现状不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针对企业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规的不断健全和环境标准的日益细致,以及企业在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方面的支出(即环境支出)的支出,促使企业会主动的实行有关规定。可以推断,环境会计核算实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较大发展。

五、结束语

上世纪60年代以后,资源危机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世界各国纷纷考虑将自然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按照主体的不同,自然资源核算可分为宏观政府核算与微观企业核算。宏观政府对自然资源的核算,即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通过“绿色GDP”统计核算国民经济;微观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核算即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活动。

在实行绿色GDP核算的实践中,国内外都面临着诸多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因此对于绿色GDP的研究,国内外都处于起步阶段。而在我国,作为社会微观主体的企业,对于环境会计的核算和披露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无论在理论还是实务上,我们都应该充分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以及国内外企业的实践经验,发展绿色GDP和环境会计,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许磊.绿色会计初探财会月刊,2003(3)

[2] 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1

[3] 黄顺基吕永龙.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 ,7

[4] 肖维平.环境会计基本理论研究.武汉:财会月刊,1999 ,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第三篇:市联合整治道路交通运输市场秩序工作方案探讨与研究

汕头市联合整治道路交通运输市场秩序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广东省联合整治道路交通运输市场秩序工作方案》的精神及要求,坚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务求实效”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道路交通运输秩序的综合整治行动。

通过为期一年的集中整治,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严厉打击道路运输各种违法、无牌、无证行为,规范道路运输市场和交通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促进安全生产。

二、范围及重点

(一)整治范围

本次联合整治范围为全市各区县。其中金平、龙湖、濠江区的整治工作由市统一组织安排;潮阳、潮南、澄海区及南澳县整治工作由各区县政府负责,参照市的整治方案组织实施。

(二)整治重点

1、车辆超限超载、“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车辆;

2、未领取行车牌证、营运证件和营业执照的“黑车”、“黑户”从事营运的;

3、使用套牌、假牌客车从事营运的;

4、到期报废车辆继续行驶、农用车载客营运的;

5、私设站点扰乱运输市场秩序等严重违规行为;

6、旅游包车违反规定揽客、兜客、上下客及其管理问题;

7、货运代理(代办)和配载市场中的无证经营、垄断货源、居间盘剥和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等不法行为;清理取消货运业务中存在的不合法、不合理收费;

8、运输领域的黑恶势力。

三、职责分工

(一)各级政府对本地整治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对本辖区整治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要求、统一政策、统一行动。

(二)交通部门负责查处未经许可擅自经营的行为,私设站点售票和载客,客运经营者揽客、拉客、宰客、甩客、卖客及客车严重超载行为,货运业户资质的审核及货运代理和配载中的非法经营行为。

(三)公安部门负责打击渗入运输领域带有黑社会背景的组织及欺行霸市行为,严惩暴力抗法行为;对联合执法过程中碰到的黑恶势力应及时出动警力予以打击。公安交警部门负责查处无牌无证、假牌假证及报废车辆上路行驶,对查获的车辆一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质监部门负责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对从事经营活动的罐式车辆的罐体进行检测监管,同时配合做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及“大吨小标”的清理恢复工作。

(五)工商部门负责依法查处无照经营、非法改装或者出售报废汽车行为。

(六)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有关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并查处违法违纪问题。

(七)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查处无牌无证、假牌假证人力三轮车。

(八)对车辆超限超载、“大吨小标”的整顿,仍按照《转发市交通局关于汕头市开展车辆超载超限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汕府办〔2004〕102号)的要求,由市治超办负责组织落实。

为进一步强化源头管理,保证客运站场周围正常的营运秩序,交通、公安交警部门应加强对客运站、场周围道路交通运输秩序的监控,严厉查处客运站场门口附近揽客、兜客等各类危及道路交通安全及扰乱运输秩序的违法行为。

四、时间安排

2004年9月1日至2005年7月31日,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从现在起至9月30日,为组织宣传阶段。主要工作:

1、制定方案,成立整治机构;

2、成立联合整治执法队伍。

3、召开全市整治动员大会。

第二阶段,从2004年10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为全面整治阶段。主要工作是:按照本方案全面开展整治行动,采取集中整治和分头行动的方法,务求道路交通运输市场秩序有明显好转。

第三阶段,从2005年7月1日至7月31日,为检查总结阶段。潮阳、潮南、澄海区及南澳县进行自查总结,对存在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书面总结及《广东省联合整治道路交通运输市场秩序行动查处违法违章行为汇总表》(见附表)于2005年7月1日前报市整治办。市整治办对全市整治工作进行检查总结、表彰先进,巩固整治成果,对存在问题继续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于2005年7月10日前由市政府将书面整治总结及《广东省联合整治道路交通运输市场秩序行动查处违法违章行为汇总表》(见附表)上报省整治办。

五、组织领导

(一)成立“汕头市联合整治道路交通运输秩序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联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名单附后)。

办公室设在市交通局,联系电话:8274011(市交通局道路运输管理科)、8279041(市运管中心稽查队),传真:8285876。

(二)组织联合执法队伍

1、人员组成:分别从交通运管、公安交警、市工商局、市质监局抽调。其中:市交通局、运管中心15人;市公安局、交警支队8人;市工商局4人;市质监局2人。分成3支分队,采取多种灵活措施,加大对重点地域和重点路段的整治力度。

2、装备调配:抽调交警支队警车1辆、拖吊车2辆,摄像枪1支;市交通局汽车1辆、运管中心汽车1辆、摄像枪2支;市工商局汽车1辆。被抽调的车辆要求车况良好,保障正常执勤需要。

(三)经费保障

本次联合整治行动由市财政局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联合执法人员出勤补贴、车辆维修及油料、宣传及会议等经费开支,确保整治行动顺利开展。有关经费的请示,另文上报。

六、工作要求

1、充分认识整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这次整治工作当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切实抓紧抓落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务求取得明显成效。潮阳、潮南、澄海、南澳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交通、公安、监察、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整治机构,负责各区县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协调、处理、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及时反馈工作信息;同时要成立联合执法队伍,采取多种灵活措施,加大对重点地

域和重点路段的整治力度。各区县联合整治方案应于10月11日前报市联合整治办。

2、各单位要按照分工认真落实人员、车辆及保障工作,要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熟悉、责任心强的同志参加联合执法工作。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执法车辆车牌号请于9月底前报市整治办(新兴路5号一楼道路运输稽查队,电话:8279041)。

3、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既按职能分工独立开展日常的整治工作不放松,又要在联合整治行动中齐抓共管,形成全方位的整治态势,充分发挥联合整治的威力,力求收到明显的整治效果。

4、参加联合执法的人员要各自统一服装,统一佩带市联合整治执法行动袖章,佩带有效的执法证件,带齐执法文书,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杜绝执法责任事故。严格考勤制度,联合执法人员不得随意请假,确需请假的,须由原单位安排替补人员后方可请假,确保人员到位。

5、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及采取派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及时宣传报道整治工作的目的、意义、要求、典型事例和有关政策、法规,大造舆论声势,营造整治氛围。同时,要加强舆论监督,设立公开投诉电话、意见箱,对严重违法违章行为及时给予曝光,决不姑息,使整治工作深入人心。

6、联合整治行动情况,联合执法队要落实专人收集、整理,及时报送市整治办汇总,查处违章统计数字实行一旬一报,对突发事件或重大情况要及时报告。对上级督办的事项及群众投诉要认真查处并及时反馈。

7、各区县要认真负起整治责任,加强对本辖区的联合整治工作。市整治办将不定期组织人员到各区县检查督促整治落实情况。

下载国家统计局与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制定《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工作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统计局与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制定《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工作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