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欧关系系列评析(二)法国篇讨好中国法国难一意孤行
台歐關係系列評析
(二)法國篇
討好中國 法國難一意孤行
陳世民/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就法國觀點來探討台歐關係之發展,或許是最令人感到悲觀。法國在其戴高樂主義外交理念的影響下,強調追求法國的偉大和獨立,因而尋求建立多極化的世界,並期盼一個由法國領導的歐洲能扮演其中重要的一極,藉此以使法國的世界地位受到重視。此外,法國做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聯合國一直是其發揮影響力的重要舞臺。然而在2003年第二次波灣戰爭中,美國重傷聯合國的權威,並顯示其更高意願來運用其目前唯一超強的國力,以追求美國利益為優先考量的單邊主義政策。這令法國擔憂世界是否因此朝向單極領導,而損及法國偉大和獨立外交政策的追求。
中法互相拉攏 對抗美國
因而2003年波灣戰後,為阻止美國單極覇權世界的出現,中國便成為法國積極爭取的國際勢力,畢竟雙方在追求多極化世界,及強化聯合國角色等政策上有所相似。因此近來法、中二國努力提昇彼此戰略關係,相互拉攏、利用以抗衡美國。2004年1月,法國即以慶祝法中建交四十週年為由,邀請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來法進行四天國事訪問,並宣布2004為「中國年」。在共同簽署的法中聯合聲明中,法國重申「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惟一合法代表,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份」的立場。法國更一改過去不介入兩岸問題的立場,不指名的批評台灣三二○公投「危險、不負責任,是一嚴重錯誤。此外法國亦指出「歐盟****年起對中共實施的武器禁運政策如今已與國際現勢脫節,毫無意義。」,3月法國在臺灣選前更突然宣佈與中國舉行聯合軍演。
凡此均可看出法國多年來一向渴望與中國結盟,以達成巴黎創建多極世界的目的。由於法國向來在歐盟政治上扮演領導角色,在歐盟的領導地位亦是法國提昇世界影響力的重要籌碼,法國自然也尋求影響歐盟朝向符合其對中政策目標的方向,最終目標則是追求中歐結盟以抗衡美國實力。其中藉由解除對中國的武器
禁運,以提昇歐、中戰略關係,便被法國視為對中關係的重點。因此法國近年促請歐盟解除軍售禁令上扮演急先鋒的角色,強調如果要真正與中國發展所謂的戰略性伙伴關係,就必須放棄過去以制裁等方式的思考。此外,經濟上亦希望透過此一急先鋒的角色,換取中國在對歐商機分配中的最大利益。
不過2004年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的的問題引起美、歐不小爭議,這在2005年中共通過「反分裂法」後告一段落。此法及中國持續存在的人權問題為取消禁令創造了相當困難的政治氛圍。歐盟在此問題上難以忽視美、日之意見,不少國家力求與它們達成一定共識,因而目前在歐洲聯盟內部決策體制內暫時受到抵制。
今年12月歐盟外長會議再次討論希望能通過一項新的歐盟軍售行為準則,法國則企圖將它和武器禁運案綁在一起。但一些國家(如瑞典外長)則認為歐盟不應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但應設法通過軍售行為準則,因為它們是兩回事。此外,瑞典外長也指出,歐盟不能祗想到商業利益,且必須考慮戰略因素,並對於亞太地區的安全與東亞和平有更深的瞭解。現今法國仍將繼續支持推動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並認為歐盟國家如果不能獲致決議,實在沒有必要再為此事進行辯論,法國顯然亦不望此事破壞歐盟團結。
未來此問題之解決可能至少要有三個前提:一,歐盟嚴格限制對華武器出口;二,中國需完成批准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手續;三,北京須明確對台海問題表態,承諾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取消武器禁運,但又不會提高武器出口量,如此兩方面都不得罪。畢竟歐盟大多數國家所追求的是推動其在中國的經濟利益,而解除軍售禁令只是推動與華全面發展關係以更好實現這個目標的一個手段。
大西洋主義更受重視
然而,對中國的武器禁運的爭議,促使歐盟各國從一更寬廣的戰略視野思考歐、中關係,其中,大西洋主義顯然更受重視,尤其歐盟東擴十國後,新會員國更不願忽視美國的意見。近一年來歐盟對華政策已有微妙轉變,更願與美國協同對付中國。目前美國和歐盟逐漸採取一個更為協調和挑剔的立場,要求北京修改其貿易政策並且在軍費開支上更加透明。這一改變在貿易問題上尤其明顯,近一
年來美國和歐盟聯合就汽車零配件壟斷問題向中國施壓。而歐盟對中國軍備建設也強化關注。同時,美國和歐盟對中國尋求成為以能源為導向的強權表示關注,因為這與美國和歐洲的政策相左。
美國國務院負責歐洲和歐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弗裏德(Daniel Fried)便讚揚對中國政策上的逐步協調,是大西洋兩岸關係改善的信號,歐盟官員已經開始介入美國長期以來就關注的議題。他同時表示,這將加強與北京談判的籌碼。一些歐盟官員便表示,這一轉變起源於2004-5年就取消對中國實施長達16年的武器銷售限制與美國進行的論戰,論戰的過程引起了歐盟對中國政策的重新評估。
當然,歐盟還遠遠沒有採取布希政府對中國的觀點,即視中國為潛在的軍事對手。而歐盟外交官也擔心,美國頗具挑釁性的對華政策可能引發來自北京更多的敵意。歐盟主要關注的比較是中國如果失敗所可能造成的後果,而美國更關注中國如果成功了將怎麼辦。不象美國,歐盟畢竟在遠東沒有軍事存在,也沒有野心在這一地區扮演一個戰略性的角色以及做一些承諾要保護臺灣。
歐盟對亞洲與台海兩岸關係事務顯然也是在最近幾年才開始摸索,摸索而碰到問題時現實感就會出來。台灣應力求凸顯出它在政治、經濟及科技上的角色,且在某些領域極具影響力。讓歐盟知道台灣對國際社會而言是個貢獻者的事實,尤其台灣是個民主國家的事實,歐盟知道後就會欣賞台灣,讓他們跳脫「台灣是中國的附屬品」的印象。中國雖是崛起的大國,歐盟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但歐盟也有理想的一面,它的願景亦望能讓世界一起走向和平、民主、繁榮。歐盟現在也主張兩岸問題和平解決,同時也相當重視和平解決的過程,而非只是描述中國的和平解決方式,兩岸問題應強調過程而非結果,因為強調結果會很複雜且具有政治敏感性,強調過程則對雙方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