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弱势群体齐筑残健共荣——凤桥镇联丰村贫困残疾人状况
根据区“作风建设年”的总体要求和“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总体部署,区残联班子成员分三组分别到一个镇二个街道实地调研,农村蹲点调研组由班子主要领导带队于4月23日至4月30日在凤桥镇联丰村进行实地调研,在一个星期左右的蹲点调研中,通过体验生活、民情恳谈、听取汇报等多种方式,对联丰村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接
触,获益匪浅、感慨良多,并由此加深了我们对农村广大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的了解掌握。
一、联丰村残疾人基本情况 联丰村位于凤桥镇东,区域面积7.09平方公里,全村共有24个村民小组,1188户,3707人,耕地面积5600亩,党员98名,农民人均纯收入10600元。联丰村持证残疾人数56人;人均收入5800元;贫困残疾人28人;可扶持残疾人10人;贫困残疾人未享受低保人数24人;贫困残疾人危房、险房和无房户1户。
二、贫困原因分析
1、救助范围不够宽。由于受资金条件的限制,前几年我区对残疾人采取的一系列救助措施,基本上都是以低保划线,即享受低保的残疾人家庭就给予救助。这种以低保划线来确定救助对象的做法,就使得一些家庭收入稍高于低保标准、处在低保标准边缘的残疾人很少获得有效的救助。由于他们很少获得救助,家庭生活比享受低保的残疾人家庭,还要困难得多。孤寡和一户多残占低保户的比例比较大。一个贫困家庭中往往有多个残疾人,这样家庭劳动力少,又没有任何副业,就是靠田地为生,生活相对贫困。因残疾而丧失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子女也困难,无能力照顾高龄化的残疾老人,残疾老人的生活状况比较差。
2、救助金额偏低。一是低保标准偏低。现行的城市居民人平每月268元、农村居民人平每月161元的低保标准,是根据居民每月柴、米、油、盐等日常生活基本开支而设定的。这一标准,只能解决吃饭问题,但对于残疾人来说却入不敷出。如凤桥镇陈良村23组残疾人丁引男,他本人是肢体残疾,妻子又是重度视力残疾,母亲又是80多岁,需要人照顾。像这样的家庭虽然是享受了低保,但是生活还是相当窘困。残疾人除了日常基本开支以外,与健全人相比,还有一些非凡的开支,如康复需要医疗费,这些开支,仅靠低保是不够的。二是学费补贴标准偏低。近几年来,中专以上各类学校学杂费不断上涨。以大学为例,一类院校每学年收费5000元左右,二类7000元左右,三类15000元左右,加上住宿费、伙食费,一个学生一年的费用最少也要18000元以上。这笔费用,比一个全额享受低保的三口之家全年的低保还要高出许多,即使不吃不喝,也难负担这笔开支。虽然我区对残疾人家庭子女就读大专以上学校学杂费每生每学年补助2500元,但这一补助标准,对于目前庞大的学费开支而言,实在是偏少的。
3、救助内容不够全面。我区目前采取的救助措施,大多集中在对残疾人的现金救助、实物救助、康复救助、就业救助、教育救助等几个方面,也就是说,这几个方面的工作力度要大一些。而残疾人所需要的救助内容远远不只这些,还有权利救助、心理救助等。这些救助内容,我们过去很少涉及。由于救助内容不够全面,使一些需要救助的残疾人不能获得相应的、及时有效的救助,并长期处于贫困状况之中。企业转型下岗失业。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取消福利企业,残疾人被迫下岗,一时无法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精神上出现异常。取缔残疾人机动三轮车营运,车主未有合适就业机会。
4、救助机构不健全。承担贫困残疾人救助工作的主要是残联系统。目前,突出的是镇、街道残联机构配置与日益增多的残联工作业务不甚相当。随着残疾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镇、街道残联机构将显得越来越重要,任务也越来越多。但是,现在我区镇、街道残联虽已配备了残联助理员,但基本上都是“兼职”的,同时又有民政工作,没有专门的办公室与办公设备,而且有的镇、街道工作人员更换频繁,政策业务知识比较缺乏。
三、已采取措施和办法已初步建立了城乡实施最低保障制度,对重度残疾人提高标准享受,保障了困难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企业就业的残疾人购买养老保险;农村基本实行合作医疗保险,贫困残疾人受益较大;配合省里实施了“残疾人安居工程”;开展“光明行动”;开展了按比例残疾人就业;组织各种形式的扶贫帮困“一帮一”活动。
四、下一步解决残疾人贫困问题的想法贫困残疾人的生产生活问题一直是我们各级残联关注内容,根据省“低收入农户特别是残疾人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要求,我们首先做到“三原则”:一是优先扶持原则。对于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残疾人,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部分贫困残疾人先脱贫,在目标期内降低贫困残疾人的比例,完成脱贫目的。二是分类指导原则。不搞“大锅饭”,针对不同的致贫因素而采取不同的措施,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因人而宜。三是集中资源原则。应该整合社会资源、市场资源,把力量集中到贫困人口上。具体内容如下:
一、切实加大残疾人扶贫帮
困工作力度。各镇、街道要把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本地扶贫工作总体规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根据贫困残疾人的致贫原因和自身特点以及城镇、农村残疾人的不同生活状况,结合本地产业优势,因地、因人制宜,采取相应的扶助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扶助帮困工作,切实提高扶助的实际效果。切实加大对残疾人扶贫基地的扶助力度,扶持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能安排一
定数量残疾人参加劳动的种养殖业、加工业扶贫基地,扶持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根据分类扶贫原则,可分造血型和救助扶贫。造血扶贫:所谓造血扶贫,就是通过创造外部条件,使贫困户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建立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摆脱贫困。适合造血的对象主要是有劳动能力,有脱贫愿望的群体。难么如何造血?一是确定发展项目,解决做什么事赚钱的问题,如凤桥镇水蜜桃种植,近年效益不错。二是提供技术,解决怎么生产的问题,要把农业技术主动送到农户手里,送到田间地头。养猪基地,技术和管理水平体现在经济效益上的差距是很明显的,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户尤其是低收入种植散户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培训力度,让技术和管理促增收。三是提供资金,解决用什么生产的问题。解决残疾人贷款难问题。四是政策,解决残疾人积极性问题,在扶持的项目、资金、信贷上等采取适当的政策,鼓励农户积极投入生产。以上是从内部造血扶贫,实质是帮助其自身通过发展生产解决收入问题。还有就是外部输血,其基本思路就是提供就业机会,使其获得工资收入。积极推行残疾人小额贷款贴息制度,区内各金融机构要为残疾人发展生产或兴办实业积极创造条件。在用足用好省残疾人扶贫贷款贴息的基础上,每年在残疾人保障金中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残疾人扶贫贷款贴息。
二、大力推进贫困残疾人劳动就业。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加强对用人单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引导、监督和管理。落实和完善扶持保护措施,规范优化管理,促进社会福利企业健康发展,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渠道,提高残疾人就业率。鼓励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创办实业,积极鼓励和引导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自模职业,自主创业。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残疾人个人或自愿组织起来从事经营的,要减免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市场管理费和个体工商户管理费等有关费用。加大对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区残联要开办特殊培训班,对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服务,提高残疾人劳动技能。区劳动保障部门及各级残联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对残疾人免收培训费。建立残疾人失业和求职登记制度,及时掌握用人单位需求和残疾人求职信息,为残疾人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积极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创建就业服务平台,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帮助。
三、建立健全贫困残疾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把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以残疾人家庭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骨干、区康复服务指导站为指导的康复服务网络。加大康复经费投入。对贫困残疾人白内障复明手术、安装假肢、配备轮椅、肢体残矫治康复医疗及聋哑儿童、脑瘫儿童的康复培训等费用由区残联按规定给予补助。完善贫困残疾人医疗保障服务。特困残疾人作为一类救助对象,因患大病经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按规定比例实施救助。
四、加强对贫困残疾人的教育和权益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费用全额纳入教育经费预算。对贫困残疾家庭学生继续实行教育券制度。对考取全日制中专、大专、本科的残疾学生由区残联分别给予1000元、3000元、4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因子女读书致困的家庭,并落实结对帮扶,解决子女读书难问题。
五、加强对贫困残疾人的法律援助。争取与区民政局、司法局、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共同开展残疾人保障法执法监督,巩固残疾人权益保障网络。广泛开展残疾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落实司法救助的相关规定,对残疾人给予切实帮助,为残疾人谋求公道,争取正当权益。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优惠扶助政策,在扶助广度和力度上深入研究,逐步提高受益面。整理、编印残疾人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加强宣传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