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殿臣、武祥东在集团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时间:2019-05-13 18:1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姜殿臣、武祥东在集团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姜殿臣、武祥东在集团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篇:姜殿臣、武祥东在集团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姜殿臣、武祥东在集团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西安科技大学与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合作协议暨科研项目合同签约仪式隆重举行。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列克,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殿臣,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祥东,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朱杰利,副总经理孙书亮等一行人员;西安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刘德安,校长苏三庆,党委副书记张立杰,副校长韩江水、马宏伟、张金锁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杨列克在致辞中对此次签约仪式的成功表示祝贺,并简要介绍了中煤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2011年经营的基本情况,他希望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殿臣、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祥东、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朱杰利在中煤集团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希望通过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发挥校企各自优势,强强联合,积极推动务实合作。最后,姜殿臣武祥东与苏三庆共同签署了《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西安科技大学战略合作协议书》;朱杰利与苏三庆共同签署了《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科技大学战略合作协议书》;孙书亮与张金锁共同签署了科研合同。

姜殿臣武祥东表示,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加强了教育与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学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姜殿臣武祥东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姜殿臣武祥东使学校在快速发展中更好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和煤炭行业的发展。

第二篇:发挥高校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发挥高校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的功能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拓展和丰富起来的。从大学刚出现时培养人才的一维功能,到增加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维功能,再到当下增加的文化引领功能,这既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要求,也是高校在不断适应社会需要对自身功能的调整和充实。高校功能的发挥决定了它在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高校与城市的“共生”关系

高等教育、高等学校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两者之间有一种“共生”关系。环顾国际经验,英国诺丁汉大学以“城市建于智慧”为办学理念,其内在涵义就是“大学是城市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践行这一理念的典范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由于它的研发源泉和人才源泉,在其周围形成了“硅谷”;还有以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源泉和依托,产生了芝加哥—波士顿128路线高新产业区。在我国,北京中关村信息产业群的形成与发展,与海淀区大学群有着直接的共生性。所有这些都表明,在当下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依赖度已越来越大,两者必然地成为一个有机的共生系统,重视发挥高校的功能及其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首先,高校重视社会服务是“政治论”认识哲学的需要。

在不同认识哲学的支配下,高校的三大职能分别拥有不同的地位及内涵。自从以《莫雷尔土地赠予法》为标志的社会服务职能确立以来,我们一直处于“政治论”哲学居主导的时代。这就决定了高校距离社会越来越近,而这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表现的尤为明显,这就决定了社会服务一定是高等学校日趋重要的职能形式。

其次,社会服务是高校办学特色的有效路径和需要。“大学特色的目标是以服务社会发展为宗旨,创造领先的科研成果,培养出有独特个性和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的办学特色是在服务社会中实现的,服务社会是高校特色寻求的有效路径特色恰恰是一所大学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其建设一流大学的必要要素。

再次,社会服务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保障。高校自其产生之日起就始终与它生存的周围社会发生作用,高校就是在与周围组织的相互作用中生存和发展的。克拉克〃克尔计算过, 1520年前建立的85个组织,至今还以同样的方式、使用同样的名字、做着同样的事情, 其中有70个组织是大学。之所以如此,高校对于社会的价值、功用是一个重要原因,它能够解释高校历经时代变迁和制度更迭后依然能够持续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纵观世界,凡是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城市总能看到若干著名高校活跃的影子。如伦敦的剑桥大学,波士顿的哈佛大学;凡是闻名于世的大学总是对所在城

市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斯坦福大学所在的城市硅谷。

在发展的过程中,高校社会服务本身的内涵也在逐步扩大。从最初的直接服务于农业和其它生产劳动到立足于为地方培养人才和输送知识,再到今天的通过教学服务旨在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社会服务的理念已经开始渗透到高校的其他职能当中。在今天,“高校的社会服务就是在保证教学、科研任务的基础上,发挥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优势,充分利用高校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验室等良好条件,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的旨在促进企业、行业、地区等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活动。”虽然,今天的社会服务职能的内涵得以扩展,但它仍然受制于前两种职能,也就是说,它一定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之下的社会服务。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是对其他两项职能的延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并受制于其他两项职能。

高校对城市发展的作用路径

高校的显性服务路径主要体现于为城市经济社会提供教学服务和科研服务。显性服务功能是高校自觉的功能,是个性功能,它因高校的使命、定位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内涵。不同类型高校的经济社会服务体现出路径差异性。我国学者甘晖等人将高等学校划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四种类型。这样,高校类型与其

服务社会的路径之间就构成了一个四乘二的矩阵。其中,高职高专院校对社会的作用更为直接,其次是教学型和教学研究型大学,对社会作用方式最为间接的是研究型大学。

高校的隐性服务路径有两个:拉动当地经济。大学生作为一支庞大的消费群体,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一点在高等教育扩招后变得更为明显;涵养城市文化。高校不止作为文化中心,对其所生存城市社会的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辐射作用;她更作为文化的生成中心,对所生存城市社会的文化具有引领、提升的作用,能够涵养城市文化。

面临的问题

高校生存于一定的城市社会环境中,其隐性作用是自在发挥的,无须人为地创造条件。而其显性功能却只能自觉发挥,需要一定的条件对之做出保障。然而,我国高校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不足,造成了一系列问题,使得高校不能得以顺畅地服务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特色缺失。作为职能教育的基本载体以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的专业设臵存在明显的学科导向性。这体现在高校从招生到培养的各个环节。比如,教学方式缺少实践教学或流于形式。我国高校的专业设臵存在普遍的雷同现象,缺少对本地区的地方特色的关照。

能力缺失。我国高校为地方、企业提供科技成果的能力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长期以来高校对科技成果的价值

评估,都是主要以获得国家经费的多少、发表论文的数量、参与人学术地位的高低等来确定。这种评价体系仅体现了科技成果的“学术价值”,忽略了“市场价值”,这是造成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不高的根本原因。

制度缺失。社会服务职能在我国高校的实践中还缺少相关的制度保障。首先,缺少激励政策。在最直接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教师评聘制度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对教师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强调,其次是教学,而几乎看不到对教师社会服务行为和成果的强调和要求。缺少评价制度。已有的评价制度存在严重的“重高深、轻应用”现象。再次,高校社会服务的管理组织不完善,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没有专人负责,没有相应的规划措施。组织制度的缺失造成社会服务在我国很多高校只能停留于号召或口号,而很难得以真正落实。

经费缺失。与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速度不成正比,我国高校的经费数额增长缓慢。目前,我国财政经费支出仅为3.19%,低于同期发展中国家4%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际6%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更大。

构建支持社会服务的制度体系

高校服务于城市经济发展应注意的几对关系。

高深与应用的关系。高等学校尤其研究型大学是高深知识的殿堂,它们因高深知识而生。高深知识是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根本依据。从本质上说,高深与应用分别对应于“发

现的学术”与“应用的学术”。如何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如何在一所高校中协调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成为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整个高校学术能否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如果过于注重为社会服务,则大学容易沦落为“社会服务站”,如果仍旧抱持其高深传统,则大学极易封闭自己而再度成为“象牙之塔”。因此,高深与应用的关系将成为高校发挥其对城市经济社会作用时需要协调的首要关系。

精神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为地方提供产业咨询服务是社会服务职能的经典职能,作为一种显性职能,很容易受到重视而精神培育和人文熏陶虽然是社会服务的一项隐性职能,但它却是更为重要的一种,对一个地区的精神面貌、人文素养起着“人文化成”之功能,高校在服务于所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时候,应特别注意把握好精神与技术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到两者的平衡兼顾。

同时,构建支持社会服务的制度体系。加强人才培养的服务面向,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类型高校应结合所处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学校自身条件,重新确定服务地方经济的独特人才培养模式。尤其应重视学科专业的建设,应尽可能全面地考察本地区的经济形势,使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科研学术活动都能满足本地区产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需求。

加强社会服务支持制度建设。首先,建立专门的社会服

务机构。其内部人员的组成由大学和企业共同提供,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专门的机构支持。其次,加强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评价体系的研究。评价是指挥棒,也是高校一系列制度中最具指导力的一种。评价体系中对社会服务的忽视,容易给各主体造成一种“社会服务可有可无”、“社会服务不重要”的偏见。进而影响他们对社会服务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另外,要想克服目前高校对社会服务的弱势问题,“自重”是唯一有效路径,而“自重”的核心便是评价制度的建立。最后,制定社会服务的激励政策。在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评聘制度中,加入对教师社会服务行为的考核指标设计,将对教师社会服务行为的考核与其职称评聘等切身利益相挂钩。

加强研究的现实导向。目前,在传统学术观的影响下,我国高校的科研主要集中于纯理论研究,是一种“为学术而学术”的探究,相对忽视了社会需要。这直接导致高校科技成果的低转化能力。高校应树立大学术观念,扭转“科学研究即为学术”的传统观念,认识到应用也是学术,认识到现实问题才是学术的生命源泉。鼓励教师多开展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应用研究,加强研究的现实导向。

鼓励高校融资,优化资源配臵。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高校应多方自筹经费办学。这也是高校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转变。在此前提下,高校还应做好资源的优化配臵。

正如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所言:“要控制成本,最关键的还是资源配臵问题,这同样也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所在。”“控制和降低办学成本的核心在于如何使校内有限的资源运用得更为有效,中国的大学应该尽量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校内资源分配系统。”通过优化资源配臵,达到对资源的高利用率,最终实现为高校的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足够经费保障的目的。

第三篇:城商行如何发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城商行如何发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全面推进和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成为当前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重大议题。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对于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促进东北亚金融合作与发展、支持地方经济尽快走出经济下行周期,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和推动。本文结合大连银行近年来的一些实际做法,就金融业如何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地区的各家城市商业银行,应当主动把自身的发展定位与东北振兴的总体战略充分融合,在支持东北经济发展中尽力做出最大贡献。

城市商业银行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已初步显现

加大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信贷投放力度。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为地方政府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以大连银行为例,一是牵头开展银团贷款,于2007年4月联合14家商业银行共同为“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提供300亿元的授信贷款,并已根据项目进度逐步发放;二是在贷款投放上优先满足“五点一线”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开发的需要,两年多来已累计发放贷款43.8亿元用于支持长兴岛和花园口两个经济区的建设;三是为大连市各级政府部门提供战略授信累计达500亿元,为大连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其中仅为大连市体育中心建设及胜利路改造项目就提供授信100亿元。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支机构,拓宽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区域范围。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政策有所调整,鼓励有条件的城商行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东北地区的各家城商行也纷纷作出了积极响应。以大连银行为例,一是在环渤海经济区域迅速设立异地分行,其已先后在北京、天津、沈阳、成都、营口成功开设五家异地分行,其中四家分行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二是发起设立大连市庄河汇通村镇银行,自2008年9月成立以来,该村镇银行已累计发放贷款20亿元,其中90%以上为涉农贷款,有效地推动了当地“三农”的金融服务水平。

准确进行客户定位,探索建立小企业信贷业务专营机构,努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大连银行于2007年下半年专门成立了小企业经营部,不断优化小企业融资审批流程、及时推出适应小企业发展需求的融资产品,与特定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平台拓展客户资源,认真贯彻银监会“六项机制”的要求,有效开展小企业融资服务。2009年末,小企业授信余额为25亿元,比年初增加11亿元。

重视金融研究和信息交流,积极为区域金融发展献计献策。城市商业银行扎根于地方经济,对当地产业有较深入的了解,掌握着大量的第一手信息,应当努力发挥智囊和参谋作用。以大连银行为例,我行于2008年6月19日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是全国第二家由城市商业银行设立的博士后工作站。同时,我行还参与发起成立东北亚金融研究院。大连银行身处东北亚金融合作的重要阵地,也期望在促进东北亚区域金融合作方面尽一份力。因此,我行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发起成立东北亚金融研究院。该院由中国社科院、大连市政府、东北财经大学及大连银行共同发起创办。我行将积极参与东北亚金融研究院的建设和研究工作,并以该研究院为平台,加强与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为促进东北亚金融合作与交流献计献策。

城市商业银行应当积极进取,争取为建设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做出更大贡献

加快在沿海经济带设立营业网点的进程。虽然几大国有控股银行在沿海经济带的三线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但在乡镇一线却呈现收缩网点的趋势;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沿海经济带各城市中设立的分支机构更少,甚至没有形成基层网点。城市商业银行要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做出更大的实质性贡献,就必须尽快争取在这些地区增设网点布局。大连银行在本地网点布局上,已经在长兴岛经济开发区新设了支行,填补了网点空白。近期,我行已经成立了大连银行“五点一线”分行筹建工作组,专门负责沿海经济带营业网点建设的推进工作,已经完成了沿海经济带拟设分行的前期调研和建设规划工作。

积极创造条件做精做强,着力打造品牌形象和业务特色,争取尽快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金融机构。金融中心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要有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功能全的金融机构体系。地处东北地区的各类法人金融机构,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可以考虑通过发行上市、资本重组、增资扩股或战略联盟等方式尽快做大做强,寻求超常规发展之路。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应志向高远,争取在东北地区尽快发展几个能够跟招商、平安、浦发相提并论的本土商业银行。

积极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了切实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农村经济的发展,各级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动员各家商业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牵头在沿海经济带建立一到两家村镇银行。这样,就可以在短期内建立10〜20家村镇银行。如果此举成功,将会对沿海经济带农村地区的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为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积累经验、储备资源。

努力探索参股保险公司、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综合化经营道路。目前国内城商行群体中,探索综合化经营步伐比较快的有北京银行、南京银行等。相比较而言,东北地区城商行这方面的工作却比较保守。建议东北地区具备一定实力的城商行创新思路、积极探索综合化经营之路,争取尽快出现几个市场竞争力强的金融控股集团。

城市商业银行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扶持

东北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本规模较小、贷款集中度和关联度较高、不良资产包袱较重等共性问题,需要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和各级政府“扶上马,送一程”,并提供一定的政策优惠。对于符合条件的东北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在发行上市、跨区域经营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在信贷业务指标方面给予适当放宽;在新业务申请方面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对于支持东北产业转型的相关项目贷款给予一定的税费减免和财政贴息;对于致力于壮大总部金融力量的城市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在办公用地土地租金、企业营业税和所得税减免、金融人才个人所得税及专项奖励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待遇,切实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商业银行尽快实现做精做强的目标,增强支持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实力。

总之,我们认为,在国家的战略支持和政策扶持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必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为金融业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我们真心祝愿东北振兴及东北亚金融合作事业进展顺利,同时,作为地方金融体系的一员,大连银行将积极进取、探索创新,为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大连银行行长)

第四篇:姜殿臣希望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

姜殿臣希望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

姜殿臣总经理与苏三庆校长共同签署了“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西安科技大学战略合作协议书”;朱杰利总经理与苏三庆校长共同签署了“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科技大学战略合作协议书” ;孙书亮副总经理与张金锁副校长共同签署了两项科研合同。12月30日下午,我校与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合作协议暨科研项目合同签约仪式在雁塔校区第一会议室举行。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列克,中煤集团公司科技部副总经理卢骏;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殿臣,副书记郭茂林,副总经理惠本利,副总工程师孙金龙;

杨列克总裁在致辞中首先对此次签约仪式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简要介绍了中煤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2011年经营的基本情况,他希望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中煤集团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希望通过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发挥校企各自优势,强强联合,积极推动务实合作。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朱杰利,党委书记罗江,副总经理蒋晓飞,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喜,副总经理刘国胜、孙书亮;我校党委书记刘德安,校长苏三庆,党委副书记张立杰,副校长韩江水、马宏伟、张金锁,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殿臣、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朱杰利相关部门及我校党校办、学工部、教务处、科技处、人事处、继续教育学院、产业公司、研究生学院等负责人出席了签约仪式。

我校与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殿臣、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合作协议暨科研项目合同签约仪式隆重举行,签约仪式由副校长韩江水主持,苏三庆校长、朱杰利总经理、姜殿臣总经理、卢骏副总经理、杨列克总裁分别致辞。苏三庆校长首先对出席此次签约仪式的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学校的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希望合作各方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并表示我校将努力践行承诺,积极推动与各方的务实合作。

第五篇:发挥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乌海电业局武艳丽

发挥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背景下,为实现企业目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被该企业广大职工群众所接受的共同的行为准则,以及企业形象、经营理念、道德规范、企业精神等。

企业文化建设与工会组织的内在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服从、服务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标,把员工思想与行为引导到企业发展的目标上来,这无疑为工会工作打开了一条新思路。它以人为本、形式灵活,方法多样,重在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引导、激励、鼓舞的功能,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标一致;原则一致;部分内容相同;方式方法基本一致。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如职工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培育企业精神,展示企业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关心职工生活,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做好协调工作,加强感情沟通;办好职工之家和各种文化阵地等。

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发展的影响是长远的,工会有着得天独厚的群众基础条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四大优势”:

一是纽带优势。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多为职工办实事,把维护职工的物质利益和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结合起来,对广大职工群众反映强烈而又有条件解决的实际问题,努力配合有关部门加以解决。积极探索和不断拓宽职工诉求渠道,始终把职工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努力为职工群众创造一个安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二是组织优势。从企业、部门直到班组,按照法律规定都建立有工会组织,并且根据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随时调整工会组织,自上而下始终形成完整的工作网络。各级工会组织都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和活动制度,经常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活动,与职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利于动员和组织职工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

三是灵活优势。工会是职工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组织,工会开展的各种活动大多是群众性活动,能够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倾听职工的呼声,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发动职工广泛参与,因而容易得到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认同感,发挥主人翁责任感。正是由于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负有重大的责任并拥有独特的优势,因此积极参加企业文化建设是工会工作的题中之义。四是阵地优势。企业文化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需要扎扎实实的工作,工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拥有相当数量的文化、宣传、教育阵地,诸如如学习型组织(班组)、职工活动室、图书室、职工之家,民主管理等。充分发挥这些阵地的作用,围绕企业发展中各个时期的

2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和主人翁精神,充分听取广大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合理化建议。通过各种活动,满足职工的精神需求,使职工在各种有益、有情、有趣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工会组织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工会组织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企业的改革发展为中心,要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从企业工作的全局上来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二是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创新企业文化的内涵,确保企业精神、价值观念、企业形象、经营理念等内容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符合形势发展要求,具有时代感;三是坚持聚心育人、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和管理,通过文化的力量和精神的作用,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四有”职工队伍;四是坚持持之以恒、稳步推进的原则。工会要按照“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坚持时间服从内容,进度服从质量,有重点地抓好工作。

工会组织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工会不但能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而且可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到工会整体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按照党政部门的安排,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第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3善于发现和总结先进经验。职工群众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工会组织要善于从他们身上找到共同的、积极向上的行为取向和价值观念,经过提炼升华,不断丰富和发展企业文化。第三,适当加大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资金投入,经常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使职工们在活动中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从而使企业文化基础逐步得到加强。第四,切实抓好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管理的有效形式,通过加强民主管理,可以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又为职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和机会。第五,工会组织要协助党政部门加强对职工得思想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提高职工群众的诚信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与工会组织密切相关。工会组织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通过多种参与途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积极主动地把自己浅层面的文化活动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中,在企业文化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乌海电业局武艳丽

下载姜殿臣、武祥东在集团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姜殿臣、武祥东在集团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